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
精品解析: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校2021-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1-2021 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次野炊活动中,下列分工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小明拔萝卜B. 小刚生炭火C. 小敏净化水D. 小花洗碗筷【答案】B【解析】【详解】A、小明拔萝卜只是将其从地里拔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小刚生炭火是利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小敏净化水只是将其中的杂质除掉,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小英洗碗筷只是用水将杂质洗掉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2.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C. 味精D. 面粉【答案】D【解析】【详解】A、食盐能够溶于水,加入蒸馏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B、蔗糖能够溶于水,加入蒸馏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味精能够溶于水,加入蒸馏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D、面粉不溶于水,加入蒸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过滤B. 闻气体气味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称量食盐【答案】C【解析】【详解】A、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选项不正确;B、闻气体的气味时,要用手轻轻煽动瓶口,让气体飘入鼻孔,故选项不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正确;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选项不正确。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白磷自燃产生白色烟雾B. 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C. 装满CO2 的集气瓶中加入石蕊试液,石蕊变红D.铁丝伸入到硫酸锌溶液中,表面有白色固体生成【答案】C【解析】【详解】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不正确;B、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不正确;C、装满CO2 的集气瓶中加入石蕊试液,石蕊变红,故选项正确;D、铁丝伸入到硫酸锌溶液中,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刻90分钟,总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Ca-40 Fe-56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题2分,共3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跟水有关的转变中没有化学转变的是()A.海水晒盐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C.饮用水生产 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2.厨房中的以下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B.面粉C.食盐D.蔗糖3. 我国“化学”一词最先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
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ī)”。
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 锡B. 硒C. 氧D. 硅4.以下实验装置或操作错误的选项是( )5.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实验开始时加热是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B.应在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C.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D.将红磷换成柴炭进行实验也能达到相同的成效6.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
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
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衡宇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
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缘故是( )A.隔间了氧气B.能够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可燃物7.据报导,化学家已制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粉状物质——“干水”,其含水量约为95%。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干水吸收CO2的进程中只发生物理转变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是一种混合物D.干水中的分子再也不运动8.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新交规》,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每100 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 mg时,即属于醉酒,关于醉酒血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血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80%B.该血液中酒精的溶解度是80 gC.该血液是酒精的饱和溶液D.该血液中酒精的浓度是80 mg/100 mL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说明以下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起落而改变B.“酒香不怕小路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季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速10.“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要求物质回收或循环利用,反映物原子全数转化为期望产物,“三废”先处置再排放等。
2025届重庆市江北区巴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重庆市江北区巴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稀硫酸除铁锈B.用石墨制铅笔芯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石灰水中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塞紧胶塞C.倾倒液体D .过滤4.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pH 3.5~4.5 2.9~3.3 6.3~6.6 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5.酒后驾驶,害人害己.交警查“酒驾”“醉驾”的仪器中装有K2Cr2O7,请问其中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A.+2价B.+5价C.+6价D.+7价6.有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7.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为C6H13NO2)。
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6H13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1B.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C.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D.亮氨酸中氢、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148.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铁还是植物制造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动物呼吸 C.燃放烟花 D.铜像生锈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 B.液态空气 C.蒸馏水D.氮气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SO2B.O2C.CO D.NO2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铁:FeO B.氢氧化镁:Mg(OH)2C.氯化铵:NH3Cl D.碳酸:CO36.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强效漂白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3 D.+47.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 B C DX 纯净物溶液金属黄铜Y 化合物乳浊液单质合金A.A B.B C.C D.D8.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C.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D.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9.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污水经沉淀、过滤可除去色素、异味B.用活性炭吸附可将硬水转变成软水C.软水中加入肥皂水容易起泡沫D.软水是纯净物10.下列关于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C在高温条件下能还原CO2C.铅笔字记易变模糊是因为化学性质活泼D.CO和CO2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1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丙、丁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改变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12.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 B.碘酒 C.牛奶 D.泥浆13.如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A.氧气 B.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以上都是1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是一种阳离子D.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失去1个电子15.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更易导致酸雨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立即禁止用煤作燃料D.天然气燃烧不产生温室气体16.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溶质的溶解度无变化的是()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B.烧水时,沸腾前有较多小气泡C.加足量白糖,热糖水比凉糖水甜D.食盐加入水中无明显变化,搅拌后完全溶解1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还是饱和溶液D.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后,甲、乙浓度相等18.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19.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N2(O2):放入过量木炭充分燃烧B.CO2(CO):通入足量石灰水中C.Fe(Zn):加入足量稀盐酸D.MnO2(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20.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一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题7小题,共32分)21.用化学符号填空.(1)氦气;(2)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3)标出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22.能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非常重要.(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它们都含有元素;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2)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不同进行分离,可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3.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1)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2)实验室常用方法得到纯净的水;(3)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结晶,使NaCl析出;(4)彩漂液(如图)的有效成分为过氧化氢,长期存放会失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失效的原因.24.金属材料应用非常广泛,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铝制品比铁制品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的表面能生成一层;(2)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了金属的性;(3)在钢中融入一定量锰可得锰钢,常用于制造钢轨,取少量锰钢碎屑加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底部剩有固体,该固体中一定含有;要比较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下列试剂组合能实现的是;A.锰和FeSO4溶液 B.锌、铁和稀盐酸(4)将一定量的锌粉放入稀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25.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甲实验: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填“A“或“B”),检验氢气纯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本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2)乙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为;(3)丙实验:加热前C处先通入CO2的目的是;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只溶解,不反应,且不含结晶水.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填“甲”或“乙”);(2)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填“>”“<”或“=”);(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P点的含义是.27.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工业用磁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1)物质A为黑色固体,其化学式是;反应④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题(共3小题,满分18分)28.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探究,请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浓硫酸可用于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1)与图②装置相比,图③装置的主要优点是;为体现该优点,实验时适合装入的反应物是(填字母);A.大理石块与盐酸 B.MnO2粉末和H2O2溶液 C.锌粒与稀硫酸(2)若将③装置和④装置的b端相连,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将④装置装满水来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该从进入(填“a”或“b”);(3)氯酸钾常用于制氧气,小刚欲在实验室中以此方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29.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为增强水的导电性,老师准备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步骤一: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为1g/mL).(1)需要称量g食盐,所需的水体积为mL;(2)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将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填“偏大”或“偏小”).上图⑤中所用仪器为烧杯和;(3)若实验室有一瓶溶质质量为8%的氯化钠溶液,通过蒸发浓缩也可以得到上述溶液,则需要溶质质量分数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g.步骤二:水的电解用以配制好的食盐水进行电解水实验,结果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经查资料得知,食盐水通电可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防止该反应发生,改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试验才取得了成功.30.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即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1)写出木炭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失去氧的物质是,它是该反应中的(填“氧化剂”或“还原剂”);(2)图甲装置中装固体的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与甲相比,使用图乙的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3)与图甲、乙装置得到的固体相比,用CO和氧化铜反应得到的固体的特点是.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10分)31.为测定某石灰石中钙元素质量分数,称取25.0克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石灰石中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与稀盐酸反应)(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它比石灰石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填“大”或“小”);(2)取100mL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g/mL),将其稀释成7.3%的稀盐酸,得到的稀盐酸质量为g;(3)将25.0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300g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其中,每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量一次烧杯内物质总质量,所得数据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0 100 100烧杯内剩余物总质量/g 120.6 216.2 316.2则最终生成CO2的质量为g;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石灰石中钙元素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动物呼吸 C.燃放烟花 D.铜像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动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铜像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 B.液态空气 C.蒸馏水D.氮气【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氧化碳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分子;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含有氧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没有氧分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中没有氧分子,只有氮气分子.【解答】解:A、二氧化碳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分子,不含氧分子,但含氧原子;故A错误;B、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含有氧分子;故B正确.C、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没有氧分子,但含氧原子;故C错误;D、氮气中没有氧分子,只有氮气分子,而无氧气分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SO2B.O2C.CO D.NO2【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而NO2、SO2和CO都是有毒、污染性气体,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解答】解:A.S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酸雨,故A错误;B.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故B正确;C.CO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故C错误;D.N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光化学污染、酸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的积累.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铁:FeO B.氢氧化镁:Mg(OH)2C.氯化铵:NH3Cl D.碳酸:C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Fe2O3;故错误;B.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价,氢氧化镁的化学式是Mg(OH)2.故正确;C.铵根的符号为NH4,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4Cl,故错误;D.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故错误.故选B.【点评】注意化学式的书写步骤:(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6.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强效漂白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3 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7.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 B C DX 纯净物溶液金属黄铜Y 化合物乳浊液单质合金A.A B.B C.C D.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专题】概念关系型;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纯净物、化合物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B、据溶液与乳浊液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C、根据金属和单质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D、根据合金的概念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Y从属于X,故A正确;B、溶液与乳浊液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C、单质包括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应是X从属于Y,故C错误;D、黄铜属于合金,应是X从属于Y,故D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8.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C.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D.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以确定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故选项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污水经沉淀、过滤可除去色素、异味B.用活性炭吸附可将硬水转变成软水C.软水中加入肥皂水容易起泡沫D.软水是纯净物【考点】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专题】结构决定性质;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沉淀、过滤不能除去色素、异味分析;B、根据活性炭不能将硬水变成软水分析;C、根据肥皂水可以区分软硬水分析;D、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解答】解:A、污水经沉淀、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色素、异味,故错误;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但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错误;C、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时,会出现大量的泡沫;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时,会起浮渣.故正确.D、软水中可能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错误.故选:C.【点评】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但不能将硬水转变成软水.10.下列关于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C在高温条件下能还原CO2C.铅笔字记易变模糊是因为化学性质活泼D.CO和CO2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变化的特征的分析;B、根据碳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分析;C、根据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CO和CO2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墨变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能还原CO2,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发生了物理作用的摩擦让碳分散导致字迹模糊,故选项说法错误;D、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丙、丁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改变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甲、丁都是氧化物,丙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每4个反应物的分子生成了2个生成物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3×1×2)=22:3,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12.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 B.碘酒 C.牛奶 D.泥浆【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冰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碘酒溶解到酒精中形成的溶液;C、牛奶是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D、泥浆是悬浊液.故选B.【点评】判断溶液的依据是看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13.如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A.氧气 B.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以上都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由装置可知,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不同的是两块白磷的温度,一块在热水中,一块在冷水中,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燃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是一种阳离子D.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失去1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目中“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判断: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得失电子难易程度;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等.【解答】解: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故A正确;B、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B正确;C、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电子数”,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阴离子,故C错误;D、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8,已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故D错误.故选CD【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15.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更易导致酸雨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C.立即禁止用煤作燃料D.天然气燃烧不产生温室气体【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天然气和煤燃烧后的产物来分析;【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燃煤更容易导致酸雨,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二者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天然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用煤作燃料应尽量少用,不能禁止.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正确解答.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16.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溶质的溶解度无变化的是()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B.烧水时,沸腾前有较多小气泡C.加足量白糖,热糖水比凉糖水甜D.食盐加入水中无明显变化,搅拌后完全溶解【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打开啤酒瓶盖则压强变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错误;B、烧开水则水的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错误;C、热水中白糖的溶解度比在凉水中的溶解度大,错误;D、食盐在同温度的水中溶解度不变,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重庆巴蜀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重庆巴蜀中学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3.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4.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5.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6.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7.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10.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11.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 2中少量CO ,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 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13.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4.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A.1 B.2 C.3 D.415.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重庆市江北区巴蜀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江北区巴蜀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理由是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C.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2.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A.钙B.铁C.锌D.碘3.下列物质与化学符号完全符合的是A.KClO3氯酸钾WO3三氧化钨O3氧气B.KMnO4锰酸钾H2O 水S 硫C.CuSO4硫酸铜Al2O3氧化铝He 氦气D.CaNO3硝酸钙FeO 氧化亚铁H2氢气4.2011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医学诺贝尔奖,她是第一个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治疗的科学家,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1H22O1.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有11个氢分子C.青蒿素属于氧化物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入煤矿矿井时,要先做灯火实验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垃圾C.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D.“绿色食品”泛指绿颜色的食品6.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A.B.C.D.7.“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这句话描述了氧气的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8.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铁冶炼的化学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加热Fe2O3,后通入COB.此反应在常温下也能发生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已发生D.固体变为黑色且能被磁铁吸引,说明生成了铁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湿衣晒干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10.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在一次野炊活动中,下列分工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小明把拔萝卜B.小刚生炭火C.小敏净化水D.小英洗碗筷2.(2分)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面粉3.(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闻气体气味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4.(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白磷自燃产生白色烟雾B.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C.装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石蕊试液,石蕊变红D.铁丝伸入到硫酸锌溶液中,表面有白色固体生成5.(2分)下列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A.石灰石黄铜B.软水干冰C.稀有气体液氮D.冰水混合物臭氧6.(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发安全问题的是()A.S在O2中燃烧,集气瓶中加点水B.煤气泄漏,开抽油烟机排气C.加热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向上倾斜D.制得氢气后,立即点燃7.(2分)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凡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⑤8.(2分)下列有关微观粒子构成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只有金属B.二氧化氮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D.蔗糖溶液由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则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9.(2分)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1.2g碳与1.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4g二氧化碳B.将8g铝片研磨成铝粉,质量也是8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镁条在空气(敞口)中完全燃烧,残留固体物质量一定大于镁条质量D.铁和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一定增加,溶液质量一定减少10.(2分)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气中CO2的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B.C和CO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C.CO可作燃料和还原剂,CO2可作灭火剂和氧化剂D.金刚石和石墨相互之间转化是化学变化11.(2分)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图1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12.(2分)溶液在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重庆巴蜀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重庆巴蜀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在高温条件下,A、B 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 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物质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C.生成C 和D 的微粒个数比1:1 D.生成C 和D 的质量比是14:3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3.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
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4.下列操作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制成干冰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二氧化碳熄灭燃着的木条5.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是中国“十大”枇杷品牌之一。
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A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骼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20H30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B.维生素A1是由20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C.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6.某元素R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已知m克该物质中含有n克的R元素,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m-n16nB.16mm-nC.16nm-nD.m-n16m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点燃酒精灯C.滴加液体D.倾倒液体8.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A.B.C.D.9.“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产和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
重庆巴蜀中学2020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重庆巴蜀中学2020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卷中。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酒精燃烧 C.铁丝弯曲 D.西瓜榨汁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澄清石灰水 B.水银 C.蒸馏水 D.冰水4.广告词“儿童厌食,补锌是关键……”。
这里的“锌”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5.2010年1月14日,位于中美洲的海地发生特大地震。
为了拯救生命,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6.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因果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网] A.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以制作烟幕弹B.钨的熔点高,被用来做灯泡里的灯丝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8.有一种融雪剂中含有硅酸钠(Na2SiO3),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69.“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 )A .燃料燃烧时供给充足的氧气B .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 .回收已生锈的废旧钢铁D .将学生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10.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B .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 .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前后,容器的总质量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1.如右图所示,容器的气密性良好,导气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
重庆巴蜀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重庆巴蜀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H 2B .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C .3.9g 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 二氧化碳D .5.2g 该化合物与6.9g 酒精(C 2H 5OH )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2.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 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 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 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 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 对空气的污染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 和b ,只向b 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4.气体由CH 4、C 2H 4、C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气体可能含有CH 4B .该气体可能是由C 2H 4和C 2H 2组成 C .该气体- -定含有C 2H 4D .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 4、C 2H 2、C 2H 25.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3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A.生成CO2的体积B.生成CaO的质量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6.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7.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8.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是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重庆市巴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高粱发酵制酒精B.燃煤煮饭C.铁窗生锈D.湿衣服晾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高粱发酵制酒精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燃煤煮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铁窗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铁B.石油C.金刚石D.空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生铁、石油、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金刚石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解答:解:A、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金刚石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3.(2分)2013年12月以来我国25个省份、104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重庆市加强了对空气质量的检测,下列没有被计入重庆市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A.氮气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所以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正确;B、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难度不大,明确“有毒、有害及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即可分析解答.4.(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高锰酸钾B.蔗糖C.植物油D.面粉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所得溶液为紫红色的,故选项错误.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形成的溶液是无色的,故选项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化学学科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A.3N﹣3个氮元素B.A l3+﹣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M g2+﹣镁离子D.O2﹣2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3N表示3个氮原子;故错误;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Al3+表示铝离子;故错误;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Mg2+表示镁离子;故正确;D、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6.(2分)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少量液体B.过滤C.闻气味D.取少量液体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2分)“低碳生活”深入人心.倡导“低碳生活”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臭氧层破环B.抑制酸雨发生C.抑制温室效应D.抑制土地沙化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抑制温室效应进行解答.解答:解:“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导致温室效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环境污染及治理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提倡低碳生活要注重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8.(2分)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B.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C.铅元素是金属元素D.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铅笔芯是用石墨制成的,不含铅,故说法错误;B.根据铅元素相关信息可知,相对原子量为207.2,故说法正确;C.根据铅元素相关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铅,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9.(2分)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A.回收易拉罐B.寻找金属代用品C.防止金属的腐蚀D.过度开采金属矿物考点:金属资源的保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代用品;用油漆、搪瓷等涂覆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金属的腐蚀;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资源等都可以保护金属资源.解答:解:A、回收易拉罐,属于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B、寻找金属代用品,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C、防止金属的腐蚀,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D、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资源等都可以保护金属资,而不能过度开采金属矿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金属资源的保护,需要同学们掌握金属的锈蚀的防护、资源的合理利于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0.(2分)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其中Na元素显+1价)是潜水艇中的制氧剂,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能与物质R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R═2Na2CO3+O2,则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N 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B.R的化学式为CO2C.N 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D.N a2O2中含有氧分子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R的化学式;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物质构成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1)×2+2x=0,则x=﹣1;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相等,反应物中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量为:23×2+12+16×3=106;故选项说法正确;D、过氧化钠是由过氧化钠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等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1.(2分)2014年将要上映的小时代3最终结局大部分人死于一场大火,这场火灾是取材于2010 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的真实事件,该大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严重受伤.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逃生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低身子前进B.用打火机来检查液化石油罐泄漏C.图书、档案失火要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D.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门窗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需和氧气接触,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意外地燃烧会造成伤害事故,应尽量避免.解答:解:A、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口鼻,故正确;B、泄漏的煤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打火机来检查液化石油罐泄漏会引燃泄漏的煤气可能会爆炸,故错误;C、当图书、档案失火时,为了防止图书、档案损坏,最好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不留下痕迹,故错误;D、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就能解决此题.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12.(2分)(2012•永安市质检)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A.软水和硬水:滴加肥皂水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滴加紫色石蕊试液C.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D.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肥皂水加入硬水中产生泡沫较少,软水产生泡沫较多;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一氧化碳则不反应.C、氮气与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D、假黄金中含有锌,滴加盐酸,能生成氢气,而黄金不与盐酸反应;解答:解:A、肥皂水加入硬水中产生浮渣泡沫少,软水产生较多的泡沫,故A对;B、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一氧化碳则不反应,不会出现现象,故B对;C、氮气与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实验时木条均熄灭,所以该方法不能区分,故C错;D、假黄金中含有锌,滴加盐酸,能生成氢气,而黄金不与盐酸反应,不会出现现象,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大多都是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化学学好.13.(2分)2013年12月14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车成功登陆月球.月球上存在着铁、金、银等多种金属颗粒.若将铁、金(Au)、银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可以回收得到的金属是()A.F e B.A g、Au C.A u、Fe D.F e、Ag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题中所给金属铁、金、银的活动性为:Fe>(H)>Ag >Au,将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可以回收得到的金属组合是:Ag、Au.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加强训练即可解答.14.(2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铁制品表面涂“银粉”(主要成分是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C.金刚石可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它硬度很大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由于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B、根据洗洁精由乳化油污的功能进行分析;C、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铁制品表面涂“银粉”(主要成分是铝粉),是由于铝和空气中的氧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故A错误;B、洗洁精由乳化油污的功能,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B正确;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C正确;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D正确.故选:A.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15.(2分)(2011•盐城)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确定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一定的溶质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②判断出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晶体的多少,及通过升温、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解答:解:A、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 >A=C,故A正确;B、由于在t2℃时,只有C的溶解度小于ag,A和B的溶解度都大于ag,因此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不会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B 正确;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C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无论是什么溶液,不可能通过增加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溶液更不饱和,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2分)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向一定量石灰水中滴加稀盐酸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向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A.A B.B C.C D.D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该题;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能够分解产生氧气,而导致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可以据此分析;C、等质量的+2价金属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可以据此解答;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可以据此结合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图中二氧化碳的起点不是在原点,故A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能够分解产生氧气,而导致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但是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等质量的+2价金属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故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要多,根据氢元素守恒可以知道,铁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也多,并且锌要比铁活泼,故C错误;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该反应中铁和铜的质量关系为:Fe+CuSO4═Cu+FeO456 63.5所以可以判断加入的铁的质量比生成铜的质量要少,即固体的质量要增加,但是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固体,所以起始固体的质量为0.所以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共34分)17.(4分)用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氢原子2H(2)+2价的铁元素(3)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2(4)酒精灯中所用的燃料C2H5O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元素的化合价应该不是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酒精灯中所用的燃料是酒精,每个酒精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解答:解:(1)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2)+2价的铁元素可以表示为;(3)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可以表示为CO2;(4)酒精灯中所用的燃料是酒精,可以表示为C2H5OH.故填:2H;;CO2;C2H5OH.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18.(5分)2013年11月22日黄岛输油管因管线腐蚀严重,石油泄漏遇到明火引起爆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石油、煤和天然气常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2)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司全力参与扑救,他们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主要的化学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该事故还引发了严重的海面污染.“碳海绵”是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1)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2)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回答;(3)根据题意,“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据此结合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1)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煤;CH4+2O2CO2+2H2O;(2)喷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A、由题意,“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题意,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可知碳海绵可重复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题意,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化石燃料、灭火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理解题意、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4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1)在氯化氢、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氯化氢(2)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甲图中x的数值是20 ,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表:成分 Ca K Zn F含量(mg/L) 20 3 0.06 0.02这里Ca、K、Zn、F是指元素(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重庆巴蜀中学2021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重庆巴蜀中学2021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是化合物B.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D.该反应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42.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3.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4.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2O和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B.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D.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5.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A B.B C.C D.D7.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8.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⑤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1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重庆市巴蜀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含解析)新人教版
重庆市巴蜀中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含解析)新人教版XXXX渝巴蜀中学九年级(一)期末化学试卷(一)1.选择题(这个大问题包括16个项目,每个项目有2分,共32分)。
1.发生了以下化学变化()A.用汽油溶解油渍。
冬天洗澡时打开加热灯保暖。
C.用活性炭去除冰箱的异味。
用柏树树枝在柴火上熏制香肠。
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蒸馏水(氧化物)金刚石(金属元素)稀盐酸(混合物)氢(元素)3.已知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反应类型属于()a .组合反应b .分解反应C.替代反应d .非碱性反应类型4.相关统计显示,XXXX重庆发生火灾6378起,造成37人死亡,28人受伤。
许多火灾伤亡是由于缺乏自救的常识造成的。
在下列情况下,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当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B.当发现气体泄漏时,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放气体c。
当高层建筑着火时,立即乘电梯逃生d。
购物时,首先看到消防安全入口5。
下面的陈述是不正确的(a)。
氧气大约占空气的总体积吸附、过滤和蒸馏都是净化水的方法。
水的硬度可以通过过滤来降低D.添加肥皂水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6.以下实验的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④7.如图所示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0”和“低”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以下是对图中所示模型的正确理解()A.在反应过程中有三个简单的物质分子。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没有物理变化C.这是一种反应,其中两种基本物质反应形成一种基本物质和一种化合物d。
参与反应的“和”分子的数量比为3∶18.下面对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磺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浅蓝色火焰,产生刺鼻的气味。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碳在空气中燃烧,只发出红光。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产生黑色固体。
铜的表面从银白色变成了黑色。
以下净化方法不正确:去除杂质或试剂的方法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b生石灰碳酸钙高温煅烧c一氧化碳水蒸汽浓硫酸d 氮气氧气热铜网a ab b c d d110.如四个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离子的描述所示,正确的一个是()a.b.c.d。
2025届重庆市江北区巴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2025届重庆市江北区巴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调研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表示的是A.He B.Cl2C.CO D.H2O2.下列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A.Fe B.Ag C.Zn D.Al3.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C.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4.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5.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 2 30 20 10反应后的质量/g m 39 5 16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5 D.丙可能是单质6.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归类物质(或变化)A 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碘、锌、钙、铁等B 氧化物水、氧化铜、熟石灰C 常见合金青铜、硬铝、生铁D 氧化反应铁生锈、燃气燃烧、光合作用A.A B.B C.C D.D7.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O2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8.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独作用9.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人们看到整齐堆放着的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
重庆巴蜀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卷
重庆巴蜀中学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卷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质量相等的锌、铝、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A.锌最多,铁最少B.铝最多,锌最少C.铁最多,铝最少D.三者一样多2.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9.2g B.6.9g C.4.6g D.2.3g3.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4.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B Cu粉C粉在空气中灼烧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A.A B.B C.C D.D5.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8.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9.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10.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巴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2010级(三上)化学试题卷考试时间:2010年1月27日上午:10︰30—12︰00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卷中。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酒精燃烧C.铁丝弯曲D.西瓜榨汁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澄清石灰水B.水银C.蒸馏水D.冰水4.广告词“儿童厌食,补锌是关键……”。
这里的“锌”指的是()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5.2010年1月14日,位于中美洲的海地发生特大地震。
为了拯救生命,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6.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因果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以制作烟幕弹B.钨的熔点高,被用来做灯泡里的灯丝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8.有一种融雪剂中含有硅酸钠(Na2SiO3),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69.“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A.燃料燃烧时供给充足的氧气B.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回收已生锈的废旧钢铁D.将学生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10.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B.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前后,容器的总质量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1.如右图所示,容器的气密性良好,导气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
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向右移动的是( )A .NH 4NO 3固体B .蔗糖C .食盐D .NaOH 固体12.煤气中添加少量有臭味的乙硫醇(C 2H 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 2H 5SH +9O 2 点燃4CO 2 + 2X + 6H 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SO 3 B .SO 2 C .CO D .H 2SO 413.欲验证Fe 、Cu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方案是( )A .Cu 、Ag 、FeSO 4溶液B .Fe 、Ag 、CuSO 4溶液C .Fe 、Cu 、稀盐酸、AgNO 3溶液D .Cu 、FeSO 4溶液、AgNO 3溶液14.某一气体可能有H 2、CO 、CH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测定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点燃气体,并将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纯净物B .一定是混合物C .组成情况最多有2种D .组成情况最多有5种15.以下是小华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16.某单质X 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B .X是金属时,Y一定是金属C .X 是金属时,Y 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 .X 、Y 都是金属时,Y 一定比X 活泼A .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如:B .气体的性质决定了收集方法,如: 铁 离子氮气 分子氯化钠 原子O 2不易溶于水 能用排水法收集 CO 2密度比空气大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O 难溶于水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C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如:D .物质因组成结构差异,性质发生变化,如: 金刚石坚硬 用于电池的电极活性炭有吸附性 用于划玻璃石墨具有导电性 用于防毒面具 CO 与CO 2 元素组成不同 生铁与钢 含碳量不同 红磷和白磷 分子结构不同二、填空题(共8个小题,共38分)18.(4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事实:⑴木炭还原氧化铜 。
⑵生活中的铝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 。
19.(4分)生活离不开水。
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⑴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
该设计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原理是一致的。
⑵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⑶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 来检验。
20.(3分)⑴常用洗洁精洗涤油污,因为洗洁精与油、水混合会产生 作用。
⑵不同的铁制品所采取的铁的保护方法有所不同。
如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 的方法防锈,自行车的车身(即车架)常采用 的方法防锈。
21.(5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⑴煤、 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
⑵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⑶为减少CO 2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填序号)。
A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B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 .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22.(7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⑴在地壳里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是 。
⑵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序号)。
A .铜火锅B .铜导线C .铜钟D .铜钱 ⑶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
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填序号)关系最大。
A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 .金属的导电性 C .金属的活动性 ⑷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实验。
他找来一块铜片,用砂纸打磨干净,然后分别在a、b、c三处滴上不同的溶液:● 在a处滴上稀HCl● 在b处滴上FeSO4溶液● 在c处滴上AgNO3溶液①一段时间后观察a、b、c三处,无明显变化的地方是;②写出产出黑色斑点的地方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据此实验,你认为小明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3.(4分)如右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来研究CO2的性质。
图中三个集气瓶都盛有用紫色石蕊染成的干燥小花。
用手挤压三个集气瓶上的胶头滴管,使其中液体滴在小花上。
然后再向C瓶中通往CO2 。
他据此得出结论:CO2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稀醋酸一样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⑴你认为他根据这组实验得出这样结论严密吗?答:,你认为如何改进他的这组实验,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才是严密的?答:。
⑵写出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6分)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常见的家用燃料的主要成分,在通常情况下,X、Y为两种气态单质,Z为固态单质,B、C、D为三种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的氧化物(个别反应的条件未注明)。
⑴写出反应A+X→B+C的化学方程式:。
⑵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写出反应D→Z的化学方程式:,⑷气体M在反应中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性。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0分)25.(2分)下列各实验均给出两步主要操作,请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 ,后 。
A .用手捂住容器外壁B .将导气管插入水中(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 ,后 。
A .通入COB .加热玻璃管26.(8分)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A B C DE F G(1)A 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B 实验中的主要现象是 。
(3)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⑤在室内做实验(4)F 实验可说明 。
(5)G 实验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该实验说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27.(10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⑴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②甲同学若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如果他想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③甲同学若选用B 装置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CA B C D E⑵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 1、关闭K 2时,利用I 、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当打开K 2、关闭K 1时,利用I 、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8.(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置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100g ,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⑴第 次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反应完毕。
⑵表格中m= g ,n= g 。
⑶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520盐酸质量(g )I II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