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分析比较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1914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5.png)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管理成本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且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构成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作业成本法主要分为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计量。
作业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作业成本计量是指对这些成本的记录和核算过程。
二、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
中小型制造企业通常经营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和成本管理专家,导致成本计量和核算工作的不规范和不准确。
中小型制造企业通常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导致成本分配困难,无法准确掌握产品的成本构成。
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窄,成本控制压力大的问题。
中小型制造企业急需一种简单易行的成本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 简单易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来说更为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和记录过程,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轻松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工作。
2. 核算准确: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核算产品的成本,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作业对成本进行分配,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和分布情况,从而及时发现成本异常,做出成本控制的决策,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
4. 经营决策: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销售策略和产品定价,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1. 引入作业成本法:中小型制造企业首先需要引入作业成本法,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制度和记录制度,培训企业内部员工掌握成本管理技能。
3. 统一成本计量标准:中小型制造企业需要统一成本计量标准,对成本的计量方式、计算方法和记录程序进行规范,确保成本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4. 定期分析成本:中小型制造企业需要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依据。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b9d8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f.png)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有效的成本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成本的构成和来源,发现潜在的成本节约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那么,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呢?一、明确成本分析的目标在进行成本分析之前,企业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的目标。
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优化采购策略,还是为了评估新产品的盈利能力?不同的目标将决定成本分析的重点和方法。
例如,如果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那么就需要重点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如果是为了评估新产品的盈利能力,就需要考虑研发成本、市场推广成本以及预期的销售收入等。
二、确定成本分析的范围成本分析的范围应该涵盖企业的所有运营活动,包括生产、采购、销售、研发、管理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价值链,即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给最终客户的整个过程。
在确定范围时,要避免遗漏重要的成本项目,以确保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收集成本数据准确和完整的数据是成本分析的基础。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成本数据:1、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从中获取总成本、各项费用等信息。
2、成本核算系统:企业的成本核算系统可以提供详细的成本明细,如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直接人工的工时和工资、制造费用的分配等。
3、业务部门的记录:生产部门的生产报表、采购部门的采购订单、销售部门的销售记录等都可以提供与成本相关的信息。
4、市场调研:了解同行业的成本水平和趋势,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收集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数据进行核实和验证,避免因为数据错误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四、成本分类对收集到的成本数据进行分类是成本分析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成本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成本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运用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61e09147c1cfad6185fa7dc.png)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摘要:中小企业要能取得长期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而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方法在于有效的成本控制。
目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其诸多弊端难以满足企业要求,影响企业发展。
将作业成本法引入中小企业,结合成本核算具体情况,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发现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分析,有效管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目前,中小企业期望通过有效控制成本和费用等支出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潜力,但在成本核算中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度提高,原成本核算方法已无法满足,影响到中小企业的长效管理,因此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运用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管理方面加以推广与完善,进而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国内已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尤其一些发展快、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小企业也迫切需要更新方法,但作业成本法只在大中型企业运行过,中小企业如何开展,尤其是需要结合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引起众多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关注。
这些也值得我们思考。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作业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过程可以概括为:资源→作业→产品。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先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并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再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最后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最终通过加总确定产品的最终成本。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c274a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2.png)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在企业管理会计中,成本计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特定产品或服务,以作业(或任务)为单位来计算成本的方法。
它强调对每个作业进行独立计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追踪和控制成本。
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是一种按部门或功能对成本进行分配的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整体成本,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基础(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等)分配到各个部门或产品上,适用于生产过程简单、结构清晰的企业。
对比分析成本分配方式作业成本法:成本分配更加精确,能够将成本直接关联到具体作业,便于实现精细化管理。
传统成本法:成本分配相对简单,以部门或功能为单位进行成本分配,缺乏细化的成本控制。
适用场景作业成本法:适合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差异性大的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分布情况。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估算整体生产成本。
管理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多关于作业绩效和成本构成的信息,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传统成本法:提供了对整体成本的把控,有利于整体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
应用建议在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差异性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实现更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而对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则传统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整体成本的控制。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在不同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最佳效果。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比较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9050915a300a6c30c229f73.png)
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比较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上升,另一方而直接人工成本的的比例呈现急剧下降趋势。
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却对这种变化没有作出相应的反映,仍然采用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基本标准,其结果是造成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严重失真,进而导致决策失误。
作业成本法应需而生,但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仍未得到推广,笔者将之与传统成本法做比较,探讨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作业成本法一、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传统成本发是企业传统的一种成本分摊方法。
传统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包括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基本原理是以产品为成本分配对象,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将不同性质的制造费用按部门归集到一起,以一定的分配基础计算分配率分摊到各有关产品,常用的分析基础为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最后再汇总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简言之,就是把生产活动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直接计入或分摊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即“资源→产品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核算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嫁衣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货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一般采用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台时,这种分配方式在以前起过积极作用,即在产品品种少或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一般不会对产品成本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波。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生产产品品种较多,工时货机器台时在各种产品建很难精确界定,又由于间接费用货间接成本较高,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36b75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8.png)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估算制造成本、控制经营成本、推动管理效率的方法,是制造企业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之一。
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也被广泛使用。
作业成本法依据作业(也可称为工程、产品、订单等)为核心,把制造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
通过从每个作业的物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方面分配成本,就能够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并且掌握每个作业的经营状况。
作业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简便性,在小规模制造企业中广受欢迎。
一、把每一个订单或者批次看作一个作业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工厂布局不同,生产工艺也各有特点,一般不会采用大规模柔性制造系统。
因此,很多企业会把每一个订单或者一批产品看作一个作业。
通过从物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方面分配成本,这些企业能够得到每份订单或者每批产品的成本,并且可以据此推算出每个生产作业的收益和利润。
这种方式较为常见,是中小企业典型的应用方式之一。
有些企业会把一件产品的制造过程分为多个工序,例如铸造、表面处理、机械加工、装配等。
这些企业可能会把每个工序看作一个作业,将生产成本分配到每个工序上,以计算每道工序的成本和利润。
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成本细化程度,能够更加精细地了解每个工序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状况。
三、采用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并行对于一些长时间生产周期或者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本波动较大的产品,有些企业会采用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并行的方式进行成本核算。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预估成本方法,把实际成本替代为标准成本,以此计算每个生产活动的成本;实际成本法则是依据真实的生产活动成本来计算每个活动的成本。
这样的做法能够更好地掌握产品生产周期中的成本波动,从而更加精细地控制成本并提高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作业成本法在使用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其与其他成本核算方法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
此外,中小企业在使用作业成本法时也要注重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和成本核算体系,以便更加精准地进行成本计算和经营决策。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db237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7.png)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制造企业中各个环节的直接劳动、直接材料以及直接费用,定量计量并加以专项分配,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在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下面将对其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快速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实现对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因此生产成本的计算相对简单。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总成本等各项指标,从而更加精确地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价,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效率较低,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
作业成本法将各项生产成本分别计算并加以专项分配,有利于企业全面掌握生产成本,对生产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识别那些高成本的环节和问题,进而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较高的生产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准确地识别那些成本高昂的环节或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成本调整措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提高生产质量。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生产成本与质量的矛盾。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质量管理中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信誉。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ed1e8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8.png)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和传统成本法(Traditional Costing)是两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活动中,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
而传统成本法则通常采用简单的成本分配标准,如直接劳动小时或机器小时。
本文将分析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这两种成本法是如何被应用的。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该企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在成本分配、产品定价、利润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该企业的建议。
这些建议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从而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识别企业的各种活动并计算这些活动消耗资源的成本,进而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细致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在大型机械加工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这类企业通常具有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如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识别并分类,然后根据每种活动的实际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c638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3.png)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作业的成本分配方法,它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精确核算,以便更好地掌握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各个作业的成本,为企业的成本控制、产品定价、经营决策等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科学地进行产品定价。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产品定价往往受制于竞争力和市场需求,如果产品定价不合理,容易导致产品销售不畅或者利润偏低。
而通过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精确核算,可以让企业更加科学地确定产品的定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中小型制造企业通常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各项成本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而通过作业成本法对各项成本进行细致核算,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发现成本的结构和变动规律,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进行经营决策。
中小型制造企业经营环境多变,需要作出各种经营决策,如生产扩张、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拓展等。
而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企业更精确地核算成本,科学地进行产品定价,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以及更加科学地进行经营决策。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贯彻落实,不断改进和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需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成本管理工作更加深入和全面。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18bbe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c.png)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成本分类和计算方法,适用于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
在制造业中,成本是企业盈利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管理成本和提高效率。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作业成本法又称工序成本法或订单成本法。
它以生产过程中的每个作业或工序为基本成本单位,将生产成本分摊到每个作业或工序上,计算各作业或工序的成本,最终汇总成完整的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在于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作业或工序,并对每个作业或工序进行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 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稳定、产品多样性较少的企业;2. 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明确的作业或工序,并且作业或工序的成本有区别;3. 计算方式简单、明确,便于管理。
1. 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是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了解每个产品的实际成本,为定价提供依据、控制成本提供支持,实现利润最大化。
作业成本法可以将公司的间接成本,如人工、间接材料、间接费用等分摊到各项作业或工序上,从而计算出实际的成本。
2. 产品定价中小型制造企业价格竞争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在产品定价方面有足够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成本信息,企业可基于此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避免对同类产品定价过高或过低,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产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使制造企业能够实时掌握每道工序的成本,通过比较不同工序的成本,确定成本高的工序并寻找成本控制的手段。
企业还可以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机器设备调整、材料搭配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制造成本预算是管理者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及目标的重要依据。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根据不同作业或者工序计算实际成本,以此为基础制定制造成本预算。
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对成本控制和营收管理起到关键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6fc5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3.png)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常见的成本管理方法,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同样适用于中小企业。
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明确生产成本,准确计算产品成本,有效管理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
本文将从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探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及优点作业成本法是指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与每个作业(工序)相关联,从而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①有利于准确评估产品成本,分析产品利润及成本偏差;②有利于掌握生产成本构成并进行优化调整;③有利于预算制订、决策和成本控制,实现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1. 确定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根据计算成本的不同成本对象,可分为任务成本法、批量成本法和产品成本法。
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依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成本对象,以便更好地计算产品成本。
企业需要对原材料、人工、机器设备、间接费用等进行成本核算,并对成本数据进行准确的采集、分类、记录和报告。
同时,还需要进行成本控制、成本优化、成本弹性等方面的管理。
3. 分析成本结果通过对成本结果的分析,企业可以对成本费用情况进行了解和优化,对产品利润情况进行分析,对成本费用调整进行预测等。
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分析,让企业更加准确掌握生产成本,以便更加精准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
4. 应用于预算制订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制订相关预算,例如生产成本预算、销售预算、利润预算等。
以生产成本预算为例,企业可以按照不同作业的成本进行分解并统计,更加准确地估算生产成本,以便更好地制定企业的生产计划。
某中小型制造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对自身的生产成本进行了详细的测算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成本控制和优化方案。
该企业采用批量成本法计算生产成本,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使用量,采用实际工时法计算人工使用费用。
企业还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并进行了成本分析和控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1b2bd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e.png)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它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从而更加精准地掌握企业的成本情况。
在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掌握成本信息,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现状以及作业成本法在这些企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照生产过程划分成若干作业,并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几个互相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的成本核算表,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进行分录。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作业成本预算,根据生产计划和成本目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预算,确定预算成本;其次是实际成本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对每个作业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是成本差异分析,通过对比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现状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多数规模较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产能利用率低、成本控制不力、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导致对成本的掌控不够精准,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不够科学,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上升。
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急需引入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提高成本控制的精准度,优化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浅议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浅议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a72f5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b.png)
浅议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角色。
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成本控制挑战。
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浅议。
一、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的特点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其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决策集中,所使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有限,因此其成本核算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1.成本具有灵活性中小企业的生产线或生产工艺比大型企业更为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改变产品类型和生产方式,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增减生产线或工人数量,因此其成本核算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2.成本信息简单化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生产的部件相对较简单,因此其成本信息相对简单。
而大型企业的产品种类复杂,生产的部件数量较多,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成本核算。
3.成本控制难度大中小企业往往资源有限,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出现过度生产、浪费资源等问题,因此成本控制难度大。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1.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以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生的成本为基础,对生产足够大的产品分别计算其单位产品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直接成本法相对简单,容易实施,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但是,直接成本法无法计算到间接成本,因此对于银行、保险公司等服务机构来说,不适合采用直接成本法。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将所有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分摊到各个作业上,并将作业的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
该方法适用于产品或服务类型较少、规格不变的场景。
中小企业由于产品或服务类型较少,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可以较好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对成本控制也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3.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以实际生产成本为基础,通过设定标准成本,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205a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4.png)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来计算和控制制造企业成本的方法。
它通过将制造成本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或工序,再据此计算每个作业或工序所需的成本,并进行成本分配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制造过程中的成本结构、成本变化以及成本利润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控制。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的变化和原因。
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各种成本的变化,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不同成本与具体的作业或工序联系起来,从而了解成本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这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利润分析。
中小型制造企业需要了解每个产品或订单的成本和利润情况,以便进行决策和评估业绩。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每个产品或订单的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并据此计算利润率和利润额。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不同产品或订单的盈亏情况,从而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提高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成本结构、成本的变化和原因,以及成本利润情况,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和经营绩效。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比较(1)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比较(1)](https://img.taocdn.com/s3/m/5ae6149316fc700aba68fc6b.png)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比较摘要:建立一个企业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初期的成本投入有多少。
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生存的重要环节,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发展路线。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正确的控制好企业的成本投入,成为了生产企业领域的一个研究话题。
笔者希望通过以下分析论述可以给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企业核算;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区别引言在生产成本核算的理论上现今存在着两大方式,一是传统成本法,二是作业成本法。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成本法被生产企业采用,这种办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努力降低企业的成本,并且把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企业管理业绩的重要标准。
在现代生产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广泛的应运。
但是事务都是矛盾对立的,两面性的,有好就有坏,有优势就有不足。
本文在下文中讲了传统与作业两种方法的概念、原理、区别和相互结合的必要。
一、传统成本法概述(1)传统成本法的概念基理,传统成本法指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所谓支持成本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
这种方法的基理源于对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生产过程中一般分为三阶段原始材料、人工费用和生成成本,传统成本法先计算直接费用,备用间接费用,间接分配计入的原则。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去。
在上世纪这种方法被很多企业家所采用,但是传统成本核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传统成本法的局限性。
现代科技进步,企业应用了高新技术,所以固定制造费用增大,直接人工费用减少。
高科技的生产工具需要专业的,高水平的操作人员,一般企业的生产现在大多数是有一个机器系统来完成,人工直接参与的比较少。
其结果是传统方法下用以分配制造费用的直接人工工时大大减少。
制造费用增大和人工直接参与的减少使传统成本分摊法的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并且企业引入的自动生产工具越多,成本配率就越大,这种现象在产品生成时对于产品的成本计算产生巨大误差。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fce9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0.png)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主要用于计算和控制生产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
随着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作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将成本分配到产出的每一个作业上,从而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作业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单位,可以是一台机器、一道工序或者一个产品。
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
2. 作业成本的分配方式是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是材料直接用于某个作业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人工直接用于某个作业的成本,制造费用是间接用于某个作业的成本。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配,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3. 作业成本的控制方式是作业变动成本法:作业变动成本法主要针对间接制造费用的变动进行核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作业的成本。
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中小型制造企业经常生产多种产品,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每种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价策略。
2. 提高生产效率: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作业的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每个作业的成本和效益,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4. 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小型制造企业经常需要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组合,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5. 面向未来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6183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a.png)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一、引言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它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制造企业,包括中小型制造企业。
作为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会计方法,作业成本法便是一种值得重视和应用的管理会计方法。
本文将以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为主题,介绍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分析其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和优势,最后提出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产品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即根据产品的作业过程来确定产品的成本。
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作业,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最终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强调对产品成本的费用分配,使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一个产品的成本构成和价格形成。
(1)注重每一个作业的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将生产过程细化为各个作业,对每一个作业都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有利于深入了解各个作业的成本情况。
(2)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工序繁多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工序繁多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生产成本的分布情况。
(3)能够清晰地了解产品成本构成。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个产品的成本构成,有助于企业合理定价和成本控制。
1.应用现状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应用相对滞后,但近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开始尝试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已经成功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效益。
2.优势(2)有助于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分布情况。
通过对每一个作业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分布情况,有利于生产流程的优化和管理。
(3)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成本集中点,有利于改进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3ff6856bec0975f465e28b.png)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摘要作业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方法在世界上许多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
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业成本法显示出传统成本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在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行业需求上也越来越强烈。
由于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构,间接费用比重大幅度上升,同时,产品的个性化使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渐失相关性。
传统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导致重大的成本扭曲,影响企业正确进行战略决策。
因此,处于激烈竞争氛围之下的企业,制定各种各样的战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作业成本法成为企业战略强有力的支持工具。
本文在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指出作业成本法还未在我国企业全面推广应用,进而分析了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多方面原因。
然后又结合案例从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广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竞争力;应用AbstractActivity-based costing arises in the 1940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ic,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by many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Enterprises have improved their management level, increased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resul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Along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today, the ABC show unmatched advantages by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What’s more, the demand of it is more and stronger in the industry which makes create enterprises as the mainstay. Because of high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products changes. Products' overhead costs surge, what's more, because of produc ts’ personality, overhead costs are not relative to direct labor cost any more, consequently, the traditional cost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challenged and traditional costing is no longer suitable to the new environment that leads to businesses' making wrong decision. So, with the global competition becoming tenser, businesses must make lots of strategie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Under that background, ABC theories become strong supplementary tools of business strateg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ompany can use AB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ABC in China's enterprises and suggests that ABC has not yet fully applied in China's enterprise. It also analyses what impact on ABC theory’s application. With a case, this article shows the emerging issues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C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 Finally, discuses measures from some aspects to promote the ABC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Key Words:Activity-based costing; enterprises’competitveness; application目录引言 (1)一、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 (2)(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2)(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 (3)1.应用现状分析 (3)2.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原因 (4)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一)管理层面的问题 (5)1.缺乏战略支持 (5)2.制度制约 (5)(二)操作层面的问题 (5)1.成本动因太多 (5)2.有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没有体现出明确的目的 (5)3.成本库和作业中心内部缺乏管理 (5)4.各作业中心之间成本协调、配套管理跟不上 (5)5.过分强调标准成本 (6)三、案例分析 (6)(一)公司简介及问题的提出 (6)(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6)1.依据生产流程归集建立各个作业 (6)2.把资源费用分配至各个作业 (6)3.确定主要作业,构建同质成本库 (7)4.根据选择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7)5.分配费用至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7)(三)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对比 (7)1.两种方法对成本计算的影响 (7)2.两种方法对产品定价决策的影响 (8)3.两种方法对取舍定单决策的影响 (8)(四)该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总结 (8)1.作业成本核算系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成本数据和完整的成本信息 (8)2.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要以完善的计算机系统为基础 (8)3.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应注意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8)四、推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具体措施 (9)(一)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法推广的外部环境 (9)(二)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内部环境 (10)(三)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引言当今社会是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迅速转化的社会,其中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是其核心,它将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实际成本法和实际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实际成本法和实际作业成本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f65bb0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1.png)
实际成本法和实际作业成本法的区别1.成本计算对象传统成本法的成本对象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而且往往是最终产品,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的前因和后果,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多层次性,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对象。
作业既是成本形成的载体,又是成本计算的对象,当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会有一定量的资源被消耗,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照此逐步结转下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
资源、作业、最终产品之间是通过成本动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作业成本法可以对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提供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成本概念得到了延伸。
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作业成本法立足于全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阶段,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
2.成本层次分析传统成本法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唯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按照这一思想,企业的全部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费用应根据其发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人产品成本。
按照这一成本动因将成本划分为:①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其短期内仍以产品数量为基础,与传统成本法基本相同;②长期变动成本,以作业为基础,作业量是其成本动因。
某种产品分配的长期变动成本数额在传统成本法下多为固定成本;③固定成本,在给定的时期内不随任何作业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变动的。
3.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内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主要是指其制造成本,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并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分析比较院系:经贸管理学院专业: 会计电算化班级:税务会计1311*名:***学号:********指导老师:**2015年 12 月 14 日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在中小企业分析比较摘要: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都是粗枝大叶的,对成本核算不重视,这就造成了成本的浪费,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主要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比较,来阐释成本核算在中小企业中的情况,并且以三洋电机作为分析案例,来剖析成本核算的具体情况,进而得出优化成本的方法。
本文研究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三洋电机作业成本与实际成本法的实践进行对比,得出作业成本法运用具备相对优势,应该进一步推广的结论。
关键字:中小企业,作业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目录1、中小企业的界定 (4)2、作业成本法相关概述 (4)2.1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4)2.2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4)3、实际成本法相关概述 (5)3.1实际成本法的涵义 (5)3.2实际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5)4、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之间的比较分析 (6)4.1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联系 (6)4.2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区别 (6)5、案例分析——以三洋电机为例 (7)5.1企业概况 (7)5.1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7)5.3相关建议 (11)6、中小企业选择作业法与实际成本法的相关建议 (11)6.1优化资产结构 (11)6.2制定切实的财务战略并加强财务控制 (11)7、结论 (12)1、中小企业的界定中小型企业一般指所有资产较小、产品所用原材料和产品的工艺流程多数是相同的、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少相对精简的企业,在工业中,中小企业人数一般在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中小型企业因数量多、分布广,其企业的管理结构通常采用垂直的管理体系。
因此在经济结构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具备先进技术的工作人员所创办的新兴科技型企业将不断地增加,但中小型企业因财力和人力等基础条件薄弱的问题限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成本核算制度、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不系统而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当今社会,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长久不衰,就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好成本核算,从而合理的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7000多万,是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的中小企业比例还是不够的。
就拿美国来说,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企业,现在是13.7亿人,我们有7000多万,大家可以算算。
按照真正的工商注册的企业,实际上只有1000多万。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
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
2、作业成本法相关概述2.1作业成本法的涵义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劳务需要企业执行作业,那些作业又导致企业承担一定的成本。
这不能直接归属于工作或劳务的成本与使成本成为必要的作业相联系。
然后,每一项作业的成本再与使作业成为一定的工作相联系起来。
在成本核算中把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且按照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动态。
其中,作业成本法可以把成本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三部分。
2.2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因为它自身的优越性可以被各个企业广泛的应用到生产经营决策中国,尤其当原有的成本资料成本过高而影响到企业的正确经营决策的时候,更应该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面的几种情况在中小企业比较容易出现,这几种情况也比较适合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1)会计资料表明出某类产品的盈利性非常的高,但在市场上企业的竞争对手却没有生产销售此类产品。
但是,如果此类产品的盈利条件非常的具备,而且生产以及销售某类产品具有很大的盈利空间,这样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一定会有非常多的厂家们开始纷纷的投入到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市场上并不存在相对的竞争者,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只是表明了企业生产该产品的成本过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企业收集到的成本资料可靠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重新计算企业的各项成本。
(2)企业的竞争者可以通过大量的销售一种产品时,销售价格远远低于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定价水平,虽然是同类的产品由不同的商家生产的,但是根据产品的成本而确定的销售价格应当基本相同,可是竞争对手的销售价格明显的要低于本企业的售价,这样的情况可以解释为:本企业的成本资料计算的成本太高,有必要考虑采用另外的有效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企业的产品成本。
3、实际成本法相关概述3.1实际成本法的涵义实际成本法是: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
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被分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然后再根据费用的计入原则,如果是直接费用就直接计入到各种产品成本,如果是间接费用就应该采取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的各种产品成本。
3.2实际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存货成本核算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成本法进行。
存货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经过分析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比较符合企业成本核算实际情况,计算的价格也同样比较合理,也可以反映出产品的实际成本,比如:生产者在企业车间等到某一批产品生产完毕后,等到月末期间车间结存的物料全部退回仓库。
加权平均法是以当月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一定的权数,而且在去除当月进货成本和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当月的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4、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之间的比较分析4.1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联系(1)作业成本是责任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的桥梁。
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所归集的可控成本,而实际成本核算是按照生产过程进行的成本计算。
这两者内容和性质都相差很远,所以将两者进行结合运算很难。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动态的责任成本,它将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紧密结合。
进而其汇聚了实际成本核算和责任成本之间的优点。
(2)两种方法的的最终目的相同。
实际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的过程是通过各项费用的分配,最终计算出该产品成本;而作业成本法下发生的间接费用首先在各项作业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按照各种产品耗的数量,作业成本法把作业成本分别计入到该产品的成本。
4.2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区别(1)成本管理的对象不同。
实际成本法产品是其管理的成本对象;而作业成本法的管理对象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作业。
(2)产品成本的概念不同。
实际成本法下,其产品成本主要指的是制造成本,也就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法下,其产品成本主要指的就是完全成本,也就是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和绝大部分的期间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
(3)费用分配的标准不同。
实际成本法,间接费用通常指的是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耗用直接材料等;作业成本法下,首先要明确各单位的作业,计算各种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
(4)信息的准确性不同。
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紧密联系起来。
实际成本法,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与数量相关联的分摊成本方法,没有考虑生产中产品实际消耗与费用之间的配比关系,因而成本计算不完整,从而导致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不高;(5)成本的属性不同。
实际成本法下,有相当一部分成本指定为固定成本;而作业成本法下,将所有成本均视为变动成本。
所以这方面属性就相当不同。
以上了解了中小企业的概述以及作业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下面以三洋电机的财务报告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作业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5、案例分析——以三洋电机为例5.1企业概况三洋(SANYO),是日本的一家有60年历史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日本大阪,产品涉及显示器、手机、数码相机、机械、生物制药等众多领域。
三洋电机是日本Panasonic旗下的电器公司,全球拥有324间办公室及工厂与约100,000名雇员。
从2012年起,用五年时间,打造三大品类,达到200亿销售收入的“532”战略规划:五年内达到年销售洗衣机800万台,冰箱400万台;生活电器(微波炉、智能洁身器、空气净化器等新型智能生活电器产品)600万台;核心部件(变频控制系统等)1000万台套的战略目标。
5.1作业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比较分析下面是近三年来三洋电机单门冰箱的销售情况如下表5-1,表5-1 单门冰箱销售表从上图可以看出:三洋冰箱的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逐年递增,尤其是1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尤为明显。
下面用作业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分别计算三洋单门冰箱的单个成本值。
三洋电机单门冰箱在一个月内的直接材料费用是2500万元,直接人工费用500万元,间接费用总成本500万元,月生产5万台,每台制造费用分配率为5%。
首先用实际成本法来计算2012年:单门冰箱总成本为:1892+342+411=2645(万元)单门冰箱单个成本为:2645/5=529(元)单门冰箱总利润为:2681-2645=36(万元)单门冰箱单个利润为:36/5=7.2(元)2013年:单门冰箱总成本为:2130+426+484=3040(万元)单门冰箱单个成本为:3040/5=608(元)单门冰箱总利润为:3210-3040=170(万元)单门冰箱单个利润为:170/5=34(元)2014年:单门冰箱总成本为:2500+500+500=3500(万元)单门冰箱单个成本为:3500/5=700(元)单门冰箱总利润为:4120-3500=620(万元)单门冰箱单个利润为:620/5=124(元)用实际成本法计算单门冰箱情况如下表5-2,表5-2年份/项目单个成本(元)单个利润(元)总成本(万元)总利润(万元)20125297.2264536 2013608343040170 20147001243500620而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得2012年:单门冰箱总成本为:(1892+342+411)*(1-5%)=2512(万元)单门冰箱单个成本为:2512/5=502(元)单门冰箱总利润为:2681-2512=169(万元)单门冰箱单个利润为:502/5=100.4(元)2013年:单门冰箱总成本为:(2130+426+462)*(1-5%)=2867(万元)单门冰箱单个成本为:2867/5=573(元)单门冰箱总利润为:3210-2867=343(万元)单门冰箱单个利润为:573/5=114.6(元)2014年:单门冰箱总成本为:(2500+500+500)*(1-5%)=3325(万元)单门冰箱单个成本为:3325/5=665(元)单门冰箱总利润为:4120-3325=795(万元)单门冰箱单个利润为:795/5=159(元)用作业成本发计算单门冰箱如下表5-3,表5-3有以上表格可知:三洋单门冰箱在总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作业成本法来生产计算,总耗成本更小,得到的利润更多,更加符合降低产品成本的要求,符合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