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计算和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它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从而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并进行合理的定价和决策。

本文将以A企业为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在其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一、A企业概况A企业是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生产线和工厂。

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A企业需要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等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A企业引入了作业成本法作为其管理会计方法。

二、A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1. 划分成本池A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相关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而间接成本则包括制造费用等。

A企业利用作业成本法将这些成本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将其纳入不同的成本池中。

2. 确定作业成本驱动因素在A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帮助企业确定了作业成本的驱动因素,即影响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

通过分析和识别这些驱动因素,A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3. 计算作业成本A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将各项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上,从而计算出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样,A企业便能够了解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结构,为产品的定价和销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4. 产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还帮助A企业进行产品成本控制。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详细分析,A企业可以发现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针对成本过高的产品,A企业可以加强生产流程的优化,降低材料浪费等,以提高产品的成本效益。

5. 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为A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全面分析,A企业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定价决策,合理制定生产计划,以及开展产品组合优化等重要决策。

1. 成本控制效果显著2. 决策更加科学作业成本法为A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使企业能够采取更加合理和准确的经营策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
以下案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公司A的作业成本计 算
公司A生产两种产品,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并对比产品盈利 能力,为未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案例二:公司B的作业成本计 算及对比分析
公司B面临多个作业,使用作业成本法评估各个作业的成本和效益,帮助企业 优化资源分配和决策。
作业成本法及案例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能帮助企业了解特定作业的成本,优化 决策和资源分配。本演示将深入介绍该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践应 用。
作业成本法介绍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分 配给特定作业,以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它可以提供准确成本信息,帮助企 业评估作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益。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
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优化资源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提高效率。
3
决策分析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决策所需的详细成本 信息,帮助企业评估投资回报率和决策 风险。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准确计算作业成本,支持决策分析。
局限性
依赖准确的数据和成本分配方法,无法反映间接成本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基于“因果关系”原理,即将成本分配给特定作业,以反映产生该 作业所需的资源使用情况。成本分配方法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的实际成 本分配,以及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1
产品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可用于计算产品的成本,帮
资源分配
2
助企业确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并评估盈 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某施工项目的两项基础工程:基础工程A和基础工程B。

生产过程为: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回填土。

该施工项目的制造费用合计为80000元,包括三项费用:a.租用车辆的租金b.运输相关人员的工资c.占用设备的折旧费。

两种结构的工程量均为1000m3。

运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法,成本项目中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项。

制造费用按照直接人工的比例来分配,基础工程A分得20000元,基础工程B分得60000元。

运用作业成本法时,制造费用首先被追踪到各相关的作业中,然后再以各结构工程对作业的消耗量为基础,分配至两种结构工程中。

在此例中,总的制造费用不变,仍然为80000元。

只有四项与制造费用有关的作业: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回填土。

在制造费用中包括以下资源消耗:相关人员的工资40000元,设备租金10000元,设备折旧30000元。

首先将各种资源的消耗分配至各项作业。

将“工资”这项资源分配到各项作业时,可将参加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和回填土的员工人数作为资源成本动因,分别为5人,10人,20人,5人,则成本动因分配率为40000÷(5+10+20+5)=1000元/人,因此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和回填土所分得的成本分别为5000元,10000元,20000元,5000元;在分配“租金”时,将汽车的数量作为成本动因,假定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和回填土所用车的数量分别为3台,2台,2台,3台,成本动因分配率为10000÷10=1000元/辆,因此平整场地、挖带形基槽、毛石基础和回填土这四项作业所分得的成本分别为3000元,2000元,2000元和3000元;关于设备折旧,按照具体的使用额加以分配,本例中四项作业分别分得10000元,5000元,8000元和7000元的成本。

在得到各项作业的成本后,下一步就是运用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两项基础工程上。

作业成本法下食品企业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下食品企业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下食品企业成本管理案例分析以食品企业生产一款酱料为例,该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购买、生产、包装和销售等环节。

企业首先需要采购原材料,如辣椒、大蒜等,这些原材料的价格会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波动。

企业通过谈判或者询价等方式选择供应商,并且记录下每一笔原材料的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序,如清洗、切割、煮熟等。

每一个工序都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设备和能源。

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将每一个工序的成本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人工费用、设备折旧费用、维护费用以及能源消耗等。

在包装环节,企业需要对酱料进行包装,并且还需要进行检验等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将包装材料的成本记录下来,并且将包装工序的人工费用、设备折旧费用等也进行详细的记录。

最后,企业的酱料需要通过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费用,如销售人员的工资、广告宣传费用等。

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将销售过程中的费用也进行详细的记录。

作业成本法下的食品企业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楚地了解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通过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企业能够发现生产中的浪费和不合理之处,并且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计算,以便制定合理的售价策略,从而获得更好的利润。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对每一个关键的环节进行详细的成本记录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并且制定出更合理的售价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假设公司生产手机,其中一个重要的作业是组装。

为了分析组装作业的成本,该公司采用了作业成本法。

首先,公司根据组装作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了两个作业成本对象:手机主板和手机壳。

手机主板是最重要的组件,手机壳是附属品。

为了方便分析和控制成本,公司将这些成本分为两个独立的作业池。

然后,公司对每个作业池进行成本分配。

对于手机主板作业池,公司确定了两个作业驱动因素:工作时间和工作复杂度。

工作时间是用于完成一个主板的总时间,工作复杂度是根据装配主板所需的技术难度进行评估。

对于手机壳作业池,公司只考虑了一个作业驱动因素:工作时间。

接下来,公司计算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作业成本率。

以工作时间为例,公司将该作业池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预算总和除以工作时间总和,得到了作业成本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追踪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乘以作业成本率,得到了每个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

例如,6月主板作业池的工作时间总和是100小时,作业成本率是50美元/小时,那么主板作业池的成本就是100小时乘以50美元/小时,即5000美元。

最后,公司根据作业成本的详细信息和作业驱动因素的实际成本,对各个作业和成本对象进行了成本分析和控制。

通过对比预算和实际成本,公司可以了解哪些成本超出了预期,从而决定需要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成本或调整预算。

首先,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使公司能够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驱动因素,从而更好地控制和优化成本。

其次,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并计算作业成本率,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成本并进行成本分析。

最后,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调整。

通过与预算的比较,公司可以发现成本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控制作业成本。

通过对该手机制造公司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确定和分配成本。

它通常用于制造业,以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以下是一个关于作业成本法案例的分析:某食品加工公司(Company A)生产各种食品产品,如薯片、饼干和巧克力。

该公司想了解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首先,公司A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独立的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了成本驱动因素。

例如,对于薯片的生产,工作岗位可以是切片、炸制和包装。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是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随后,公司A根据每个工作岗位的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

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切片机每小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乘以切片机的使用时间,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升食用油的成本乘以食用油的消耗量,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可以是每件包装材料的成本乘以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最后,公司A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例如,薯片的制造成本可以是切片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炸制工作岗位的成本加上包装工作岗位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A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如果薯片的制造成本较高,公司A可以考虑降低切片机的使用时间或减少食用油的消耗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总结起来,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涉及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工作岗位,并为每个工作岗位设置成本驱动因素,然后根据成本驱动因素计算出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最后将各个工作岗位的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案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A企业是一家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公司,产品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A企业面临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成本,A企业决定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任务或作业为中心,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生产活动或作业中,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通过作业成本法,A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生产过程的成本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对A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探讨作业成本法对A企业生产管理的积极作用,并展望未来在A企业的应用前景。

1.2 问题陈述在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作业成本法是否能够帮助A企业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并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是A企业在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前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会对A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更好地运用作业成本法来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些问题将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点。

通过对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A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分析其对企业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A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探讨作业成本法在A企业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贡献,为未来更好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借鉴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提供经验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2. 正文2.1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作业成本法分析-方仕集团案例

作业成本法分析-方仕集团案例

作业成本法分析-------以方仕集团为例一、方仕公司简介北京方仕工贸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方仕公司)创建于 1998年.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男士休闲系列服饰为主的现代化服装企业。

公司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成本信IS014000环境体系认证。

公司现有员工1500余人,研发设计人员120余人由于生产水平的提升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方仕公司自2007年开始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二、传统成本法下的计算方仕公司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划分为“生产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生产制造成本项目分为直接费对原、辅材料按照样品设计材料使用量.加上生产损耗。

计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对直接人工按照计件工资率统计出一件成衣的全部人工成本进行计算:对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照总的生产时间(即直接生产人员的出勤时间)平均分配,计算出公司单位生产时间的生产成本,然后根据每件成衣的耗费时间计算出每件成衣的加工费用。

期后根据每件成衣的耗费时间计算出每件成衣的加工费用。

期表1反映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方仕公 2007年某月的产品成本信息。

三、作业成本法下的计算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变化.准确的核算产品成本。

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方仕公司决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方仕公司依据生产流程划分出以下作业中心.见表2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后.方仕公司以作业中心为对象归集间接费用.用各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消耗量乘以成本动因分配率.得到产品消耗某一作业中的作业成本。

将产品消耗的所有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相加得到产品作业成本.再加上产品消耗的材料成本,得出产品总成本。

方仕公司2007年某月的作业成本计算数据如表3所示:四、作业成本法应用效果分析将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与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进行比较.由于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与传统成本法得出的成本内涵不同,无法直接比较,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成本法下.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邓为民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传统成本的局限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

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关性。

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

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

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地发生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

图1作业成本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把作业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元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支持作业,其中单元层次作业是与产品的产量成正比的,批别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生产批数成正比,产品作业的成本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成正比,支持作业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

显然不同层次的作业具有不同的成本动因。

按照传统成本的处理方法:对批别作业和产品作业的成本按产品产量分配,这必然导致产品成本计算的扭曲。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下,这种扭曲尤为严重。

作业成本核算的运行需要先确定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以及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并根据实际的消耗关系建立资源向作业的分配和作业向产品的分配。

资源就是各项费用,来自企业总分类账户,成本对象通常是各种产品,作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作业成本采用二阶段分配实现成本计算,即资源成本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归集到作业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各产品。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提供完整的作业成本核算实例。

以下是传统成本的计算结果和作业成本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来对比分析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的优劣。

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成本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出现较大差异,尤其是产品z。

其原因在于产品z的产量小,但是其消耗的各种作业数量并未相应减少,因而消耗的间接资源多,导致实际的成本较高。

应用作业成本信息,可以对材料采购、产品包装以及质量控制等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这种成本信息对管理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作业的认定通常按各个部门或者生产小组划分,其提供的成本信息有助于责任考核,明确成本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便于采取有针对性地行动,进行成本控制。

从表1 表2 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特点:传统成本与企业生产无关,作业成本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的目的,其作业的认定是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并结合生产过程确定成本动因,在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因此可以说作业成本法是按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定制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而传统成本则相反,它有固定的模式,虽然也有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等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并未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目的,企业必须选择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企业适应成本核算方法,而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核算方法适应企业,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作业成本法开发的最初目的是克服传统成本计算制度对成本的扭曲,但是后来,开发的结果却逐渐偏离了解决成本扭曲问题的本意。

随着运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逐渐增多,发现作业成本法给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于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进行顾客盈利性分析等应用纷纷出现。

这类实施颇具成效的方法被视为当代管理会计相关性的再获而受到普遍赞誉,以作业为基础的作业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

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

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作业成本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

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

国外作业成本实施时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组成专门实施小组,外部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作业成本的实施经验,使得实施可以借鉴其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

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

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5)作业成本运行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7)采取行动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

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学会1996年的调查资料,作业成本在美国应用情况如表3所示:表3 作业成本法在美国的应用类别1990年1995年1996年未考虑作业成本法的公司70%21%正在评定作业成本法的公司19%25%已评定但是拒绝作业成本法的公司-5%已采纳作业成本法的公司11%41%49%合计100%100%100%已采纳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其中:把作业成本法用于战略决策已完成作业分析作业成本法模型待运用已进行作业分析,收集数据,处于设计阶段采纳后又放弃作业成本法公司批准实行作业成本法100% 54% 14% 14% 2% 16%美国匹兹堡大学1998年的调查显示美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情况如下:图2作业成本的应用情况香港1999年调查作业成本在香港的应用状况如下图所示:图3作业成本在香港的应用情况作业成本的应用已经由最初的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向澳洲、亚洲和欧洲扩展,在行业应用领域方面,也有最初的制造行业扩展到商品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机构、医疗卫生等公共品部门,甚至出现了在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应用。

公司内部会计和财务是使用作业成本法信息最多的部门,其他按照使用频率依次为生产部门、产品管理、工程设计和销售部门,应用最多的领域包括生产加工、产品定价、零部件设计和确立战略重点。

作业成本法于1994年介绍到国内,目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试点案例,如西安农机厂的实施案例、厦门三德兴公司的实施案例,在铁路部门的实施案例等,出版了有关作业成本的专著。

但是作业成本的宣传普及还不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还没有在企业扩展开来。

推广难点与发展潜力与传统成本法不同,作业成本法没有固定的框架和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施目的和核算体系,必须结和企业的实际实施。

作业成本理论虽然先进,如果不能够成功实施则不能发挥作业成本的先进性。

目前作业成本在国内实施主要有以下难点。

(1)实施责任主体不明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国内企业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和相关部门,其功能分散在各个部门中,导致作业成本的实施可能无主管部门,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2)企业高层认同企业高层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关键。

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的认同与西方国家企业的认同的存在较大差距。

这可能与企业的体制有关,也与对作业成本的了解和理解有关,这与作业成本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3)组织行为阻力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

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

另外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在产品之间的重新分配和对作业进行核算,不可避免的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受到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可能会抵制作业成本的实施。

(4)基础数据获取作业成本实施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 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不规范,数据的采集是一个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