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态理论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
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要数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不同来划分而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jia。
实际上,马克思在研究中还从其他视角出发思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其中“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是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且都可以在马克思文本中找到相关理论依据。
其中,“五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5]33“三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则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其实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虽不像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那样频繁地出现,但也绝不是马克思“偶然的”思想,它也有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而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
在唯物史观的实验性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在经历思想“临产前的阵痛”的马克思,。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即劳动是否异化为原则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未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研究
第一章导论一、研究的缘起当人从自然种族脱离出来,而自觉其为人的那一刻起,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便构成了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即人的历史性生成与发展必然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种社会形态,是对人的发展的精辟总结。
它作为人性生成与完善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真实本性,蕴含和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思想真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
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即简称为“人的依赖”形态、“物的依赖”形态、“自由个性”形态三个阶段。
从历史和社会两个纬度辩证统一的高度对人的发展问题予以全面审思,深入研究和揭示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过程,是科学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高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坚持这一理论,对于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以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科学指导和理论典范的作用。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概括和总结了人类实践的经验和最新的科学成果,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对于“社会历史”人认识的深入,是马克思对于人的研究越来越整体化,也使其唯物史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实践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对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观念,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作者:王欢来源:《卷宗》2016年第05期摘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基点,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三个发展阶段,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到“三阶段论”,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全面掌握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改革1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学术界中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一时偶然提出来的,是一个孤立偶然的事件,“五大社会形态学说”才是能真正代表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正确的理论。
实则不然,马克思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视角也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五大社会形态学说”是马克思从不同维度上对人类历史阶段的解读,不应将两者对立来,而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全面把握马克思完整的社会形态理论。
正如洪光东所言,“就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而言,前者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主体视角和价值尺度,后者则反映了其社会形态的客体视角与历史尺度,它们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托,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补充,并行不悖,共同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区别于自然史的丰富多样性。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开始思考人类历史问题,以人本主义为落脚点分析了异化劳动的理论,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尚未发生异化劳动的阶段;(2)异化劳动占统治地位的阶段;(3)异化被扬弃的阶段,这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萌芽和雏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有关于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阐述,也有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论述,此时马克思已彻底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不再从人本角度来考察人类历史。
他提出:“必须始终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提出应该从生产关系、生产力、分工、所有制等方面为依据,“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不发达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为特征,可称之为‘自然形成的社会’;第二阶段以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发达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为特征,可称之为‘文明创造的社会’;只有在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消灭了旧式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工之后,人类社会才能作为‘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即‘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并‘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使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涉及到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1. 原始共产主义: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原始共产主义的概念。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没有私有制的存在,生产资料是共同拥有的。
个体间的财富差距较小,社会资源
的分配是基于共享和互助的原则,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现象。
2. 奴隶制社会: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共产主义逐渐演变为奴隶制社会。
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奴隶主拥有生产资料,奴隶则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奴隶被迫为奴隶主生产,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获得财富。
3. 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奴隶制社会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取代了奴隶制,生产资料被私人占有,并以利润为目的进行生产。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无产阶级工人进行劳动,从中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
和压迫的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阶级斗争的发生。
这些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分析,揭示了社会制度的演
变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摘要】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规律。
本文将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一一探讨,分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对当今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在理解和应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时,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判。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背景、意义、启示、局限性1. 引言1.1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背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社会。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崛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
马克思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分析,开始了他的社会形态理论的探索。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形态的过程中,主要关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他认为,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逐渐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将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上的,他试图揭示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规律和内在联系。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深刻影响了当时和后来许多学者和政治运动的思想。
他的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分析社会现实的方法,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当今世界,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1.2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对人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三形态理论的划分依据
《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三形态理论的划分依据《1857-1858经济学手稿》从主体的历史辩证逻辑视角出发,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索个人在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中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状态,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探索人的发展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划分及其依据。
深刻揭示了“现实的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促进人的解放、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标签:《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三形态;人的发展1979年,马克思的《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译本首次在我国出版,这是《資本论》的第一部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在这一手稿中,马克思形成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经典表述。
马克思在这里所讲的社会发展三形态,显然是与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说是不大相同的,由此引起我国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一开始对于《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三大社会形态思想的关注,就是同如何划分社会形态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1857-1858经济学手稿》根据人与人的关系和人自由个性发展状态的不同,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这三种形式。
为什么在这里马克思划分三大社会形态的主要依据是人的发展状况?一、“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1]146因此,考察现实生活的科学方法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这也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确立了正确的前提和出发点。
“‘三形态说’不是针对人类社会,它的对象是人的发展。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现实的个人’,不是指人类的整体和阶级、群体意义上的‘人’。
人的发展也不是指人们之间的代代相传的自然延续,而是指个人在同自然、社会、他人发生关系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状态。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继续了其关于社 会历史进程可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的见解,并 把《手稿》概括的“人的依赖关系”、“物的 依赖关系”、“个人全面发展”正式概括为 “直接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 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物化的社会关系与 “自由人联合体”三大社会发展阶段,进一步 丰富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定位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正式提出, 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将整个人类历史划分为 “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和“ 个人全面发展”三大阶段。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唯物史观形成时期,此时,马克思已对人本主义异化 史观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他不再将人类历史理解为人 的本质的异化与复归的过程。只有到了第三大社会形 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分工和私有制将被消灭, 此时的社会才能作为“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即 “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把 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从而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真正地实现 个人的个性和自由。《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这段论述 显示,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已经形成。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更加深 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他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的经典 论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 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 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 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 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 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 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这标志着三 大社会形态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形态及其现实意义-文档资料
马克思三大社会理论形态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
社会形态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具体划分、主要是在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其目的是揭示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状况为尺度,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形成了其唯物史观中贯穿始终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分为三大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个人全面发展。
在其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是偶尔提出的,它是有自己的思想脉络并始终贯穿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中。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开始考虑人类历史,并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劳动异化是否异化)为原则,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没有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这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最初萌芽时期。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提出了人类历史最重大的发展规律。
依据人与人关系、人的发展的不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在最初的社会形态里,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生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
”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其发展大致将经历是以下三个历史形态:“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阶段”。
这标志着已经发展成熟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继续写了关于社会历史进程可分为三大社会形态的见解,即“直接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由人联合体”进一步丰富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看道德的演进
、
人 的依 赖 关 系 的形 态
道 德 在 经 济 社 会 的 意 义上 是 因 为利 益 分 配 而 产 生 的一 种 自我
抑 制 和 他 律 的 平 衡 。 通 俗 来 说 , 我 想 要 的 东 西 和我 能 得 到 的 东 是
无 上 的法 则 , 这 个 法 则 下 , 们 意 识 到 人 彼 此 的 重 要 性 , 而 形 在 人 因 成 了一 种 以 人 人 平 等 , 自由为 基 础 的集 体 精 神 。 r
这种集体精神 , 管背景是 为了求生 存 . 却 是 民主的典范 。 尽 但 这 时 人 们 没 有 国 家 , 有 军 队 , 有 诉 讼 , 切 都 是 有 条 理 的 。 一 没 没 一
西 之 间的 心 理 和 外 在 力 量 双重 平 衡 。
有 些人 笃信 欲望 是 无 止 境 的信 条 , 以为 无 论 生 产 力 发 展 到 何 种 水平 都不 可 能无 条 件 满 足 每 一 个 人 的 所 有 需要 。这 些 人 将 人 的 存 在停 留在 人 的依 赖 物 之 上 , 他看 不 到人 摆 脱 物 的可 能 , 克 思 已 马 经 科学 地论 证 了科 学 社 会 主义 必 然 到 来 。我们 无 需 在 这 里 再 证 明
德 。而 第 二 形 态 的 道 德 使 人 性 有 一 定 的放 开 , 可 以跳 出他 的 动 他 物 性 , 人 的角 度 去 思 考 作 为 一 个 人 所 应 该 怎 样 对 待 另 一 个 人 从 的 态 度 , 管 这 种 人 与 人 的 关 系 是 有 等 级 差 别 的 , 毕 竟 提 到 了 尽 但
三 、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形 态 人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形态 里 , 先 是 构 建 在 生 产 力 有 极 大 发 展 的 首 基础上的 , 们不再为物所 困 , 人 不再 依 赖 于 物 。但 是 , 并 不 意 味 这 着人可以为所欲为 , 是人 可以作人 实现一种 复归, 不 再异化 , 只 人 不 再 拜 物 。 此 时人 的道 德 水 平 会 达 到 一 种 很 高 的 程度 。
浅析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 o t 08A _
.
( 旬刊 ) 下
浅析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口 宿 琳
上海 200 ) 100 ( 复旦 大学社科部
中图分类号 : 6 1 D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2 7 9 2 0 1 — 9 一 1 1 7 — 8来自4( 0 8) 1 1 8 O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 的重要范畴 。马克思 曾 经在不 同的意义上使用过社会形态范畴 。本文所要探讨 的是 马克 思根据社会 的经济形态 即人们 的经济活动性质和发展形式 表征社 会发展 自然历史过程 的 “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形态 , 在社会结构上是社会有机体的子 系统 , 是表征经 济 基础 与上层建筑 的统一体的范畴。社会形态范畴揭示 出任何社会 形 态都是特定 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 的历史 的统一 。社会 形态范畴 的提 出源于对社会关系的正确区分 。马克思对复杂 的社 会关 系所作的 区分 , 既是社会形态范畴产生的根源 , 又是对这一 范 畴的理论内容的深刻揭示。马克思认为 , 人在与 自然界进行物质交 换 的过程 中, 一方面形成 了人与 自然的关系 , 另一方面产生 出人 与 人 的关系。前者 以生产力为标 志构成人类社会存在 的前提 , 后者则 表现为物质经 济关 系、 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 马克思关于三大社会形态 的理论最初 萌芽于马克思 《 84 14 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 》 其基本雏形形成于 《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但其成 , 熟 的形态是在 《 8 7 1 5 年经 济学手稿 》 15 ~ 8 8 中。马克思在 《 87 15 ~ l5 年经济学手稿 》 88 中第一次明确 、 完整地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 论 ,提 出和发现了人类历史最重大 的发展规律——三大社会形态 历史演进规律 。马克思在 《 手稿 》 中指出 : 人 的依赖关 系( “ 起初完 全是 自然发生 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 , 在这种形态下 , 的生产能 人 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 的依赖性为 基础 的人 的独 立性 , 是第 二大社会形态 , 在这种形态 下 , 才形成普 遍 的社会物质交换、 全面的关系 、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 的能力体 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 的 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 自由个性 , 是第三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 个 阶段创造条件 。因此 , 家长制的、 古代的 ( 以及封建的 ) 状态随着 商业 、 奢侈 、 货币 、 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 , 现代社会则随着这 些一道发展起来 。 马克思在这里提 出的每一社会形态都是围绕着 ” 现实个人的发展 , 也就是 说 , 第一社会形态马克思强调人生产能力 有限 , 第二社会形 态强调人的独 立性 , 三社会形态突出人 的全面 第 发展。马克思并做出解 释说第二社会 形态为第三社会形态作准备。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 中国社会 主义 建设息息相关。我 国社 会主义的理论 和实践都 离不 开马克思社会形 态理 论的指导 , 因此 , 重新审视和反恩马克思社会形 态理论 ,对 于我们当今的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 ( ) 一 有助 于正确理解 马克 思主义唯 物史观 , 消除对马克 思 并 主义哲学的错误理解 唯物史观是 马克思一生最重大 的发现之一 ,也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主要 内容。而社会形 态理论 又是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 个重要 组成部 分 , 它涉及 到人类社会 的发展规 律 、 发展道路等一系 列问题 , 对苏联、 中国等国家的社会 主义革命 和实践 以及后来的社 会科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去 , 我们 把 “ 五大社会形态 说” 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的主要 内容 , 认为它是人类社会的 普遍规律 , 人类社会 的历史发展 就是沿着原 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封 建社会 、 资本 主义社会 、 共产 主义社会这五种形态 的顺 序依次演进 的。这种僵化的 “ 大林模式” 斯 的马克思 主义导致了人们对马克思 主义哲学 的错误理解 ,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 无法科学地 揭示中国 的改革和现实问题 。 于是有人提出 : 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 而”三 大社会形态理论 ” 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 的理论视角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表明马克思并不是仅仅 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角度 划分人类社会形态。事实上 , 马克思一直很重视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
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要数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不同来划分而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jia。
实际上,马克思在研究中还从其他视角出发思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其中“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是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且都可以在马克思文本中找到相关理论依据。
其中,“五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5]33“三形态说”的文本依据则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其实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虽不像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那样频繁地出现,但也绝不是马克思“偶然的”思想,它也有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而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
在唯物史观的实验性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在经历思想“临产前的阵痛”的马克思,。
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即劳动是否异化为原则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未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思 在生前并 没有 创作 过 系统 阐述 社会 形态 理 论 的专 著, 他 的一些相 对 比较集 中论 述这一 理论 的著作 由于
多种原因长期未能出版 问世, 并不为人所知。其 中,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 2 4
展 的主体在一定意义上却被忽视 了。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2 C K S 0 0 5) ; 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 规划项 目( 1 2 Y J C 7 1 0 0 1 9) ; 江苏 省社会科 学规划项 目( 1 1 M L C O 0 6 )
整体理 解 , 表现 为人们 在理 解 时易于 出现偏 差 , 只看
到或者 强 调社会 历 史 发展 中物 质 层 面 的东 西 , 甚 至
纵 观马克思 思想发展史 可知 , 马克思 的很 多思想 都是 在批判 中提 出的 , 社会 形态理论 也是 如此 。马克
夸 大 了经 济 因素 的作 用 , 从 而 片 面地 将 马 克 思视 野 中 的人 类社 会历 史简 单地理 解 为只是 生产 力与 生产 关系 、 经济 基础 与上层 建筑 之 间矛盾 运动史 , 历 史发
后存 在 的无产 阶级 政 党 在 建立 之 初 , 他 们 的首 要任 务就 是在 政治 上夺 取政权 , 以建立无 产 阶级专 政 , 在 经济 上废 除私 有制 , 以完 成 无 产 阶级 政 权 经 济基 础
出场 及其 内涵 出发 , 在 详 细论 述 三 大 社 会形 态 理论 发展 脉络 的基 础上 , 实 现对 三 大 社 会 形 态 理论 的正 确理 解 与全 面把握 。
社会 形态 社会 形态 理论 是 唯物 主义历 史观 的基 石 。运用社 会 形态 理 论 , 马克 思 揭 示 了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一般规 律 和宏 观 进 程 , 第 一 次 将 人类 社 会 历 史
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
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伦理学是研究道德问题的哲学分支,它探究的是人类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本质、起源和发展。
在伦理学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种理论形态,每种形态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对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简要介绍伦理学的三种主要理论形态,包括其基本观点、发展历程以及优缺点。
道德相对论是伦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形态,它的基本观点是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是相对的,不存在普适的道德标准。
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的智者派,如普罗塔戈拉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感觉和意志的重要性。
道德相对论在20世纪后期的文化多元性、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道德相对论的优点在于它破除了绝对道德观念的束缚,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文化氛围。
然而,这种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它可能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削弱人们对普遍道德准则的信仰。
美德伦理学的是个体美德的培养和修炼,它的基本观点是美德是实现人类幸福的必要条件。
这种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人的美德在于培养一种中庸之道,使人们在面对各种道德困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美德伦理学的优点在于它强调了美德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自我修炼来提高道德境界。
然而,这种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它可能忽略环境因素对道德选择的影响,过于强调个体的内在品质而忽视社会结构和制度的作用。
社会哲学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人类福祉,它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需要依靠社会合作和人类中心的价值观。
这种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20世纪的实用主义,它认为只有通过竞争和合作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社会哲学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优点在于它强调了社会合作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社会整体的福祉。
然而,这种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它可能忽略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过分强调社会控制和集体意志的重要性。
伦理学的这三种理论形态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l 8・
政 工 论 坛 马克思三大社 Nhomakorabea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刘 娟 仪 虹 玲
( 长春科技 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o 0 0 0 ) 摘 要: 通过梳理分析马克思三大社会形 态理论生成的历史过程 , 论述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 态本质上 的差别 , 取 决于对 当时人 民的劳
动时间的不同关心程度。根据 马克思的三 大社会形态理论 , 如今的 中国处 于现代化运动过程 中, 这也就代表 着 中国 已经迈 出了第一大社 会形 态, 正在 积极 吸取借鉴 第二 大社会 形态的有益成果的影响 , 为朝着 以第三 大社会形 态的发展 为 目标来努 力创造现 实条件 , 这就代表 着 中国现代化运动过程是以 实现现 实的个人对 劳动时间的关注为 目标 , 以及通过 占有 自由劳动时间从 而达到个人 的全 面 自由发展。
关键 词 : 马克思 ; 社会形 态; 现 实意 义
它是活动在先现代社会 主义理论指导 在社 会结构上 , 社会形态属于社会 有机体 的分 支系统 , 其代表 于新兴的一种 市场经济模式 , 下的高度 自觉 ,它将市场机制和社会 主义原则有机 的结合在一起 , 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的范围。 社会形态范畴揭示了任何 社会主义原则是其灵魂 。在社会主义 的条件下 , 我们弘扬市场经济 社会形态都属 于特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历史性具体统一 。 社 建设高 层次的物质 文明 , 与此 同 会关系的正确区分是社会形态范畴提出的来源 。 马克思面对这复杂 不仅 要大幅度提高社会 的生产力 , 以此提高人 的道德素质 。随着 的社会关 系做出的 区分 , 不仅是社会形态 范畴的起源 , 也是深刻 的 时还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 , 揭示 了这一范畴的理论 内容 。马克思认为 , 当人与 自然通过物质交 不断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 我们 最终将会实现从 “ 经纪人 ” 向“ 道 的转换 , 并为实现“ 自由人” 创造有力的条件 。 换 的过程 中 , 一方 面人与 自然 的关 系逐 渐形 成 , 另 一方面人 与人 的 德人 ” 2 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对劳动时间越来越关心的过程 关系也逐渐产生。 前 者将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归结为以生产力为标 经 济全球化使 得劳动时 间决 定交换价 值的基本 原则在 中国逐 志, 后者则清 晰的便显 出物质经济关 系、 政治关 系以及思想关系 。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 态理 论的最初萌芽是在 马克思  ̄ 1 8 4 4年经 步确 立。 劳动社会性使得商品的价值量是 由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 必 而这种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也同样表现 出对个人 济学 哲学手稿 》 , 并在 《 德 意志意 识形态 》 中形成基本 雏形 , 而后 于 要劳动时间来 决定 , 《 1 8 5 7 ——1 8 5 8 年经济学 手稿》 中形成成熟的形态 。在《 1 8 5 7 —— 劳动时间的强制, 于是人人都紧张起来, 个 人的个性 在以资本为原则 科学技术 已经物 1 8 5 8年经济学手稿》 中马克思第一次完整 明确 的提出 了三大社会 的生产方式条件下逐步丧失 。在现代生产关 系下, 形态理论 , 并发现且提 出了三大社会形态历史演进规 律 , 这一人类 化在劳动资料 ( 机器) 中, 机器 已经转变为固定 资本, 作为一种异 己的 、 历史上 的最为重大的发展规律 。马克 思在 手稿 中曾指出“ 期初完全 统治 的力量迫使 工人只有不断地提高劳 动能力才有 可能被 资本 家 是 自然发生 的人 的依赖 关系 , 属于最初 的社会形态 , 在 这种社会形 雇佣 。所谓生产工人, 就是这样 的人, 它必须生产出 自己的对立面即 态下 , 人类的生产 能力 的发展仅能在这狭窄 的范 围以及孤立 的地点 资本家, 这样 , 在交换 价值 上, 人 的能力 变成 了物 的能力 , 人 的社会 关 上。第二大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的独立性是以物的依 赖性为基础 , 在 系变成 了物 的社会关系 。归结起来, 人 的全面发展 的能力 只是通过 这种 社会意识形态 下 , 逐渐形成 了较为普遍 的社会 物质交换 、 全 面 异化形式 以发达的机器体系 即物的能力体现 出来 , 人的社会关 系的 的关系 、 多方面的需求 以及全 面的能力体 系。他们 的社会财 富是 以 全面性也只是通过异化形式 以物的社会关 系的全面性体现出来。 从 个人 全面发展 和他们共 同的社会能力作为基础 , 这是第 三大社会 意 必要劳动时 间和剩余劳动时 间的角度看, 当代 中国由于确立了资本 识形态。第二 大社会意识形态为第三大社会意识形态创造 了条件 。 原则 , 因此 , 资本 的趋 势就是获得 最大量 的剩余劳动 时间, 主要的手 由此可见 , 家长制 的 , 古代封建状态 都随着商业 、 货币 、 交换价值 的 段仍然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即建立发达的机器体 系并代替活劳动。 这 发展而慢慢 消失 , 现代 社会则是 随着这些一并 发展起来 。 ” 马克思所 种 由群众 创造的剩余劳动 时间为社 会提供 了可供 充分发展 的 自由 提出的每一个社会意识形态均是 以个人现实发展为 中心围绕展开 , 时间 。 换句话说 , 第一社会意识形 态中马克 思主要 强调的是人 的生 产能力 总的说来, 由于受到外 国资本 的影 响, 由于劳动 生产力 的提高, 劳 依然存在局 限性 , 第二社会 意识形 态所强调 的是人 的独立性 , 第 三 动时 间呈现 出不断减少 的趋势, 而劳动时间的不断减少 意味着 自由 社会 : 意识形态所突 出的使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 马克思并对第二社会 时间的增多, 也就 为全 面发展 的个人 的形成提供 了现实 的基 础。 当 意识形态为第 三社会意识形态做准备做 出了详细的解释。 然, 中国的现实情况 是非常复杂的, 生产力的多层次性 、 不平 衡性和 马 克 思 的社 会 意 识 形 态 息 息 相关 于 中 国社 会 主 义 建设 问题 。 我 落后性决定 了生产关 系的多样性 。但 可以肯定的是, 凡 是交换价值 国社会 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均 以马克思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指导方 向。 生产发达或市场发达的地方, 对 劳动 时间的关 心程 度就显得 急切, 甚 由此可见 , 从新 的视 角解 读马克思社会 意识形 态 , 对 于 当今建设 中 至当作生死攸关的问题 ; 凡是 以使用 价值 生产 为主的地 方, 对劳动时 国特色社会 主义具有着至关重要 的现实影响意义。 间的关心程度就非常有 限。可 以说, 经济市场化 的过程 就是对劳动 1利 于正 确认识及处理人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的全面发展 关 时间越来越关心的过程 。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内容提要] 马克思以人的发展状况为标尺,从主体价值视角出发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形成,了其唯物史观中独具特色而又贯穿始终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当前,全面理解并科学把握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科学定位现在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深入理解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当代价值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
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要数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不同来划分而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实际上,马克思在研究中还从其他视角出发思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被众多学者提了出来并给予极大的关注。
当前,进一步研究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脉络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正式提出,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
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将整个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和“个人全面发展”三大阶段。
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左”的思想的影响,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在理论界与学术界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刚提出时还受到不少抵触。
有人认为它只是马克思“偶然提出的”。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虽不像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那样频繁地出现,但也绝不是马克思“偶然的”思想,它也有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而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
在唯物史观的实验性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在经历思想“临产前的阵痛”的马克思,尽管仍背负着人本主义异化史观,但他已经开始思考人类历史,并在人本学的逻辑框架内构筑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共 产 主义 社 会 也 应 被 扬 弃 , 能 使 人 通 过 劳 动 以 才
主 义社 会基 本 特征 时认 为 , 在共 产 主义社会 , 个人 不
再屈从于分工和私有财产的统治 , 通过联合起来的 个人对生产工具和财产的支配 , 旧的分工和私有制
将被 消 灭。未 来 的共 产 主义社 会 “ 是个人 的这 样 一 种联合 ( 自然 是 以 当 时 已经 发 达 的生 产 力 为 基 础
V0. N . 18 o3 Sp 20 e. 06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胡 绪 明
(. 1 复旦大学 哲学系 , 上海 2 0 3 ;. 04 3 2 上海理工大学 社科部 , : 上海 2 09 ) 0 03
摘
要 : 过 对 马 克 思 三 大 社 会 形 态 理论 生 成 的 历 史 过 程 的梳 理 , 述 马 克 思 三 大社 会 形 态 的 本 质 差 别 通 论
维普资讯 http://www.Βιβλιοθήκη
第 8卷 第 3期 20 06年 9月
南 京 邮 电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Junl f aj gU ie i f ot adT l o mui t n Sc l c ne ora o n n nvrt o P s n e cm nc i s( oi i c ) N i sy s e ao aS e
人 的本 质 的异化 和复 归这样 一种 非历 史 的人本 学 逻 辑 的内在制 约 , 表现 为 马 克思 的一 种 不 自觉 的 社会 形 态思想 。所 以 , 我们 也 就 只 能把 这 些 内容 称 为 三 大社会 形 态理论 的最初萌 芽 。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三形态理论及现实意义简介马克思三形态理论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按照一定规律依次经历的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形态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和封建制被称为“古代三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被称为“现代两形态”。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形态也在不断演进和变化。
不同的社会形态带来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也不同。
因此,理解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三形态原始共产主义原始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形态,这个社会形态时期人类生产力较低,生产和消费是公有制的,个体之间几乎没有经济差异。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属于全体成员,没有私有制度;生活方式较为自然,没有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公有制,因而社会中仍有诸多缺陷。
奴隶制奴隶制是原始共产主义转变而来,奴隶制社会主要以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罗马为代表。
在这个社会形态下,奴隶是社会中唯一的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层。
奴隶制度下,生产力和社会经济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铁器的使用、行业的分工等,社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
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生产劳动的产品,都被占有与支配人的阶级统治者手中。
封建制封建制是奴隶制度进一步演化和复杂化的产物,以中国和欧洲等地为代表。
在这个社会形态下,土地所有权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化、等级秩序、封建级别等特征比较典型。
封建制度下,统治集团是由封建贵族与聚落所有者组成的。
非农民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由于封建制的弊端,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冲击下,最终使其走向灭亡。
现代两形态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雇佣工人方式展开生产的社会形态;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市场机制总是起主导作用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一切为货币的时代,成了“货币成王”的时代。
资本主义是一个带有极大矛盾和危机的社会。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浅谈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摘要】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包括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原始共产社会的共同所有制逐渐过渡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最终的资本主义社会。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社会制度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通过对这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各个社会形态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历史分析框架,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原始共产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引言, 结论1. 引言1.1 引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他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经历了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而这些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不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科学解释,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各个社会形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社会制度的运行规律、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方式,进而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分别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进行讨论,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基本认识。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在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变革的基础上进行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社会各种制度的变革和演变都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发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平衡是相对的。平衡被突破也有被确认的问题。
• 反转突破形态是形态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使 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价格原先必须确有趋 势存在;2) 某一条重要的支撑线或压力线被突 破,是反转形态突破的重要依据;3)某个形态 形成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则反转后带来的 市场波动也越大;4)成交量是向上突破的重要 参考因素,向下突破时,成交量作用不大。
• 以收盘价的突破为准; • 时间要2天以上; • 突破趋势线达3%~5%。 • 突破后的回抽和反扑确认
2、突破反转形态
• (1)双重顶底(M头和W底)
A
C
颈线 B
E 反扑
支撑D
双重顶
•
双重底
注意:
筑顶时间短但价格 波幅大;筑底时
D B
E
时间较长但波幅 较小
AC
双重顶底的分析要诀:
• (1)只有股价真正跌破前一个反弹低点才表明 双重顶形态成立,真正突破前一个反弹高点时 双重底的有效性才能初步认定;
(3)三重顶底
A
C
E
BD
三重顶
B
D
AC
E
三重底
(4)圆弧形
注意成交量的变化
圆弧顶
:
B C
-A------ 横有多长,
竖有多高
圆弧底
(5)v形反转
4、持续整理形态
• (1)三角形态
测价 维持原来趋势
突破点往往在三角形 横向宽度的1/2或3/4处
对称三角形
• 上升三角形
在上升途种出现,可看涨 在下降途中出现,则难料
(2)头肩顶底
•
C头
L1 支撑线 右肩
E
颈线
A左肩
G L2 反扑
DF B
头肩顶
B D
F
A左肩
回抽
头C
E 右肩
G
L2
L1
头肩底
头肩顶底的分析要诀
• (1)两个肩可以不一样高; • (2)头肩形有很多变形体--复合头肩形 ; • (3)在成交量方面,头肩顶的右肩的成交量一
定是最小的,头肩底突破颈线向上,要求大的 成交量配合; • (4)颈线被突破后,价格往往有反扑,但反扑 必然受制于颈线。反扑是逃命或建仓的时机; • (5)下降趋势出现头肩顶且颈线向上倾斜,或 是上升趋势中出现头肩底且颈线向下倾斜,这 两种情况可能是持续整理形态,而不是反转突 破形。
• (5)构筑顶部的反转形态通常经历的时间短但 波幅大;出现在底部的反转形态通常经历的时 间长但波幅大。
• (6)突破形态有测价功能。从突破点到目标价 位的距离与形态顶端到颈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 #筑顶时,后一个峰高于前一个峰,是“多头 陷阱”;筑底时,后一个谷底低于前一个底, 是“空头陷阱”。
突破的“过滤器”:
• 下降三角形
在上升途中出现难判断 在下降途中出现则看跌
• (2)矩形(箱形)
• (3)旗形整理 上升旗形
(4)
下降旗形
(4)楔形整理
• 偶尔出现在顶部或底部成为反转形态
下倾楔形
上倾楔形
(5)喇叭形和菱形
应用形态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 (1)对同一形态,考虑的区间范围不同,可能 会有不同的解释.
• 价格运动的规律:持续整理、保持平衡--打 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找 新的平衡--`````
• 价格运动就是按这个规律循环往复,不断进行 的。投资者往往就是在原来的平衡快要打破之 前或是在打破的过程中采取行动而获得收益的。
• 价格运动主要有保持平衡的持续整理和打破平 衡的反转突破这两种过程,因而价格曲线的形 态就分成两种大的类型:持续整理形态和反转 突破形态
(三)形态理论
• 形态理论是通过研究价格所走过的轨道 来研究价格曲线的各种形态,分析和挖掘 出曲线所告诉我们的一些多空双方力量 对比结果,发现价格的运动方向,进而指导 我们的行动。其分析方法有很多是k线形 态组合和切线力量的内容。
1、价格运动的规律和两种类型
• 价格运动的规律是完全按照多空双方力量对比 和所占优势的大小而行动的。
• (2)不能看到在市场高位出现两个波峰或在低 位出现两个低谷就认为是双重顶或底,只有突 破了颈线,形态才成立;
• (3)两个顶或底之间距离越长,形态的高度 越高,则反转的潜力越大,波动越剧烈;
• (4)在成交量上,双重顶两个顶的成交量都很 大,但后顶比前顶小。双重底的前底量大,后 底的量明显萎缩。另外,双重底向上突破颈线 时,要有量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