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校体育学试卷A卷(体教)
体育保健学习题库9套部分含答案.doc

学院体育学院出卷教师万琼系主任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卷份数______________ 专业一体育教育班级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汉大学2004 ——200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课程编号:KC1310103—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试卷类型:A [7] B口卷考试形式:开口闭切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穴位2 .休克3.急救4.肌肉拉伤5.骸骨劳损二、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20分)1.肌肉拉伤可发生在肌肉的, ,处。
2.绷带包扎的作用是,,,o3.真死表现为,,和。
4.急性闭和性软组织损伤早期表现为,,,5.压迫额浅动脉可止部位出血,压迫肱动脉可止部位出血。
6.常用的急救穴有, ____________ , ______ ,和等。
7.体育课健康分组的依据是,,和O 一般可分为,,三个组。
8.肌肉痉挛发生的原因有, ,,。
9.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典型体症是。
10.体育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 , 两部分。
其中前者包括一般感觉,不良感觉,运动心情,, , 等。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对得分评分人的打错的打X)1 .正常人早晨空腹时的血糖浓度在80—120mg/100ml之间,当血糖---------------- 低于55mg/100ml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叫低血糖正。
()2.处理过度训练的关键是停止运动。
()3.出现肌肉痉挛时•应以肌肉收缩相反的方向牵拉该肌肉。
()4.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之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
()5.螺旋型包扎法主要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
()6.做胸外心脏挤压的频率应为75次/分。
()7.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早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用弹力绷带裹扎小腿,减少下肢运动,休息时抬高患肢,大多数患者都可痊愈。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1]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1]](https://img.taocdn.com/s3/m/ead587c70c22590102029ddc.png)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A、奴隶B、封建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书D、射、御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A、1950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0年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基础性D、技术性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 D、斯宾赛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A、专业术语B、口令C、方言D、艺术语言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A、单一B、多样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A、必须B、不一定C、一定不能D、有所侧重地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体的内力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A、分解法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宜采用()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C、先合后分D、先分后后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A、分开B、相对靠拢C、保持距离D、保持较远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C、人数多D、人数少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A、技术基础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20、课时计划也称()A、年度计划B、教学进度 C、单项计划 D、教案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20=20)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
(2×5=10)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试卷及答案

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题:(共8题,每题3分)1.体育教学:2.体育教学目标:3.体育教学大纲:4.体育教学手段:5.体育教学原则:6.体育课的结构:7.课时计划:8.课外体育训练: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1.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门学科。
2. 学校体育是以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
3.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促进,培养和良好的,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和。
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
5. 体育实践课教学是以为基础,以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6.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阶段和阶段。
7. 以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为例,其结构由,,三部分构成。
7.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授方法有,,,。
9.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
10.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和。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1. 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2.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3. 体育实践课组织的内容?4. 竞赛规程及其内容?5. 课外体育训练的特点与目标?四、论述题:(共3题,每题12分)1. 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2. 常见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3. 编写实践课教案的步骤,方法与要求?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并养成终身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过程。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浙江2006年4月自考《学校体育学》试题

外科护理学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应首选()A.全血B.血浆C. 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D.右旋糖酐2.甲亢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是()A.呼吸困难和窒息B.喉返神经损伤C.喉上神经损伤D.手足搐搦3.女性病人,发现甲状腺肿大2年,最近出现Homer综合征,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甲状腺瘤B.结节性甲状腺肿C.甲状腺癌D.甲状腺炎4.乳腺癌患者皮肤出现“桔皮样”改变,是因为()A.癌肿侵入Cooper韧带B.癌细胞堵塞乳房表浅淋巴管C.癌肿与周围粘连D.胸膜转移5.年轻女性发现乳房肿块,最常见的疾病是()A.乳腺囊性增生症B.乳房肉瘤C.纤维腺瘤D.乳癌6.引起乳头内陷的疾病是()A.纤维腺瘤B.乳腺囊性增生症C.乳房肉瘤D.乳癌7.张力性气胸,患者呼吸困难,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A.胸腔穿刺抽气B.吸氧C.开胸手术D.立即作胸腔闭式引流8.外伤后胸壁软化是由于()A.两根以上肋骨骨折B.多根多处肋骨骨折C.胸骨骨折D.反常呼吸9.诊断食管癌时,下面哪项不是常规检查()A.钡餐X线检查B.脱落细胞学检查C.食管镜检查D.纵隔镜检查10.嵌顿疝和绞窄性疝的区别是()A.疝囊有无压疼B.疝内容不能还纳的时间C.疝内容有无血运障碍D.是否有休克11.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是()A.明显腹胀B.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C.腹湿呼吸减弱或消失D.肠鸣音消失12.判断膈下脓肿部位和大小,宜首选()A. X线检查B. B超检查C. CT检查D. MRI13.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是()A.血行转移B.淋巴转移C.直接蔓延D.腹腔种植14.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腹部肿块B.腹胀C. 贫血D.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15.婴幼儿急腹症多见于()A.胆道蛔虫症B.嵌顿疝C.肠套叠D.胆囊炎16.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多见于()A.内出血B.消化道穿孔C.机械性肠梗阻D.低位肠梗阻17.Glisson纤维鞘包裹的管道是()A.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B.肝动脉、肝静脉、肝胆管C.门静脉、肝静脉、肝胆管D.肝动脉、肝静脉、胆总管18.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症状是()A.恶心、呕吐B.寒颤、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C.出现黄疸D.右上腹肌紧张19.在我国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A.血吸虫病性肝硬变B.肝炎后肝硬变C.门静脉海绵样变性D.脾损伤20.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解痉止痛,下面哪种药物不能应用()A.阿托品B.普鲁苯辛C.度冷丁D.吗啡21.容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外伤是()A.冲击伤B. 严重裂伤C.创伤性窒息D. 严重挤压伤22. 尿道损伤后防止尿道狭窄的最好方法是()A.多饮水B.理疗C.定期尿道扩张D.长期应用抗菌素23.前列腺增生最主要的症状是()A.尿频B.血尿C.尿痛D.进行性排尿困难24.与活动有关的疼痛和血尿首先应考虑()A.上尿路结石B.泌尿系肿瘤C.泌尿系感染D.前列腺增生25.肾癌血尿的特点是()A.镜下血尿B.终末血尿C.持续性全程血尿D.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26.在重伤员的抢救中最先需处理的情况是()A.内脏的损伤B.休克C.窒息D.骨折27.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尿道损伤B.骨盆血管损伤C. 膀胱损伤D.神经损伤28.在颈椎病各种类型中,发生率较高的是()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型颈椎病29.化脓性骨髓炎是哪种组织的化脓性感染()A.骨髓B.骨皮质C.骨膜和骨髓D.骨膜、骨皮质和骨髓30.血源性骨髓炎的早期病理变化是()A.以增生为主B.以破坏、坏死为主C.破坏与增生同时出现D.骨组织水肿二、填空题1.甲亢的临床表现中以和尤为重要。
学校体育学试卷123

广州体育学院05—06学年第二学期《学校体育学》补考考试试题学号班级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1、我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 B )社会A、原始B、奴隶C、封建D、资本2、捷克著名教育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A、洛克B、夸美纽斯C、斯宾塞D、卢梭3、《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B、毛泽东C、恽代英D、叶剑英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5、1922年,()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
A、《奏定学堂章程》B、《壬戌学制》C、《劳卫制》D、《癸卯学制》6、()毛泽东做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
A、1953年B、1950年C、1955年D、1965年7、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成()A、反比例关系B、正比例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的8、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体育课的()密度。
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指导密度9、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抛物线关系D、不存在10、课时计划也称为()A、年度计划B、教学进度C、单项计划D、教案11、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适中为好B、越小越好C、越大越好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12、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搞好课外体育活动B、搞好训练C、上好体育课D、培养好体育骨干13、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称为()。
A、考核课B、复习课C、新授课D、综合课14、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称为()A、领会练习法B、完整练习法C、分解练习法D、循环练习法15、()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互动方式传递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A、讨论法B、问答法C、讲解法D、示范法16、()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特征。
A、学校教育B、素质教育C、家庭教育D、应试教育17、(),中学的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A、2002年9月B、2001年9月素质教育C、2000年9月D、1995年9月18、由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和体验的课程是()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19、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学生同方向的示范是()A、正面示范B、镜面示范C、侧面示范D、背面示范20、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运动认识的教学方法是()A、示范法B、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C、演示法D、游戏法二、多项选择(下面每道题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总计10分)1、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这两条基本途径来具体贯彻实施的。
学校体育学试卷一

《学校体育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少年儿童训练应以()为主。
A)专项训练B)一般训练C)技术训练D)战术训练2.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
A)讲解B)口令C)方言D)专业术语3.在跳远运动中,()是技术的关键环节。
A)助跑B)起跳C)空中动作D)落地4.群众体育在国外也称()。
A)大众体育B)社区体育C)社会体育D)基层体育5.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6.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
A)教养B)教育C)强身健体D)美育7.《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A)陈独秀B)二十八画生C)恽代英D)徐冰8.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 )。
A)早操B)课间操C)体育课D)课外训练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 )。
A)认识规律B)社会制约性规律C)动作技能形成规律D)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10.编选体育教学内容时应遵循( )。
A)自觉性原则B)经常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11.按教学手段的时代性特征来划分,有( )。
A)传统型和现代型B)常规型和专门型C)视觉型和听觉型D)固定型和可动型12.为了有效地发展体能,教师要控制和调节的基本要素是指( )。
A)身体素质B)运动能力C)身体健康D)负荷与休息13.( )是运动技能教学要经过的阶段之一。
A)体力准备阶段B)粗略掌握动作C)运动经验积累D)心理准备14.直观法指的是( )。
A)口令与指导B)口头评价C)教师演示D)口头汇报15.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的讲解形式。
A)直陈式B)概要式C)侧重式D)联系式16.一节课中,学生做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称为课的()。
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17.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是( )。
A)教学一般规律反映B)教学特殊规律反映C)课外锻炼规律反映D)课外锻炼计划的反映18.我国整体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环节是( )。
2005年7月浙江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试卷(1)

2005年7月浙江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试卷(1)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程代码:0048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点决定了体育的本质是( )。
a.教养b.教育c.强身健体d.美育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的时间是( )。
a.1990年b.1995年c.1998年d.2000年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 )a.早操b.课间操c.体育课d.课外训练4.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的特殊性是指( )。
a.认识对象b.认识条件c.认识任务d.实践目的5.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 )。
a.认识规律b.社会制约规律c.动作技能形成规律d.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6.编选体育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下列哪些原则?( )a.自觉性原则b.经常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7.按教学手段的时代性特征来划分,有( )a.传统型和现代型b.常规型和专门型c.视觉型和听觉型d.固定型和可动型8.为了有效地发展体能,教师要控制和调节的基本要素是指( )。
a.身体素质b.运动能力c.身体健康d.负荷与休息9.下列哪个阶段属运动技能教学要经过的阶段之一?( )a.体力准备阶段b.粗略掌握动作c.运动经验积累d.心理准备10.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指( )。
a.掌握体育知识技能b.教育、教养和发展c.积极启发学生思维d.直观与讲解11.直观法指的是( )。
a.口令与指导b.口头评价c.教师演示d.口头汇报12.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 )。
a.课的基础结构b.课的具体结构c.一节课的几个部分d.课的形态结构13.体育课密度是指( )。
a.教师指导时间b.学生活动时间c.观察与休息时间d.活动与上课总时间比例14.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直接依据是( )。
a.全年b.学期c.阶段d.单元1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2006学年 第二学期体教04(本、专)《学校体育学》考试试卷( A 卷)注意:1、本试卷共 5页;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1、终身体育:2、学校体育:3、绝对评价:4、健康:5、课程:6、课余体育锻炼:7、体育学习:8、元认知: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1、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2、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4、学校体育结构和学校体育功能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5、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二者是可以独立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
()6、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7、竞技体育是不能够进入学校的。
()8、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9、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0、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须过多的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11、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当好配角就行了。
()1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是确定了体育课程的内容框架和选取原则,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学内容。
()13、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14、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是通过肌肉本体感觉学会,然后再通过视觉和听觉加深动作印象。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 、和 等三个方面。
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 和两个方面的组织形式3、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包括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四个方面。
4、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 、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三个阶段。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它们是 、、运动技能、 、。
6、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 、 、学习态度的评价、 、健康行为的评价五个方面。
7、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 、、 俱乐部活动、 和个人体育锻炼五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简述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的基本内容。
3、简述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方法。
4、简述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会有哪些方面的阻力。
五、论述题(共40分)Array 1、试述体育学习策略的基本含义及体育学习策略的构成。
(15分)2、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10分)3、详论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
(15分)2005─2006学年 第二学期体教04(本、专)《学校体育学》考试试卷( B 卷)注意:1、本试卷共5页;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1、学校体育目标(总目标):2、过程性评价:3、健康:4、体育课程实施:5、课余运动训练:6、体育学习:7、终身体育:8、元认知: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内容。
()2、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教育思想体系。
()3、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好高尚的道德情操。
()4、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只有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5、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6、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完全一致。
()7、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8、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9、学校体育中没有竞技体育的教学目标。
()10、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可分为诊断评价、形成期评价和综合评价。
()11、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是通过肌肉本体感觉学会,然后再通过视觉和听觉加深动作印象。
()12、体育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制定的需要师生双方明确和掌握。
()1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是确定了体育课程的内容框架和选取原则,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学内容。
()14、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需经历、、三个阶段。
2、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是、、自然性、。
3、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三个阶段。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它们是、身体健康、、、。
5、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分为起始阶段、、三个阶段。
6、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俱乐部活动、和五种。
7、我国学校体育的组成结构包含三个部分,它们是、和一般教育活动及家庭中的体育。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
2、评价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简述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及具体内容。
4、简述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方法。
五、论述题(共40分)1、体育课程编制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5分)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是什么?(10分)3、试述体育学习策略的基本含义及体育学习策略的构成。
(15分)2005─2006学年 第二学期体教04(本、专)《学校体育学》考试试卷( A 卷答案) 注意:1、本试卷共 5页; 2、考试时间:120分钟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绝对评价:在评定学生体育成绩时,运用社会参照标准(即绝对标准)为中心,上下浮动一定程度的方法进行评价,叫做绝对评价。
4、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5、课程: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
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6、课外体育活动: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7、体育学习: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行为的过程。
8、元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事项(任务、目标、方法等)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对的打“√”,错的打“×”)1、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六艺中乐、射和御具有体育性质。
(√)2、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具有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实施素质教育后,体育教学应取消体育测试。
(×)4、学校体育结构和学校体育功能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5、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二者是可以独立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
(×)6、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玩得快乐。
(×)7、竞技体育是不能够进入学校的。
(×)8、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9、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0、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须过多的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11、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当好配角就行了。
(×)1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是确定了体育课程的内容框架和选取原则,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学内容。
(√)13、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14、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是通过肌肉本体感觉学会,然后再通过视觉和听觉加深动作印象。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生理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等三个方面。
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的组织形式3、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包括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4、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检查评估阶段三个阶段。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它们是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6、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和技能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五个方面。
7、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和个人体育锻炼五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是指任何动作的形成都是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皆表现出不同的动作特点。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2分)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费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伴随有多余的动作。
(1分)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逐步协调、准确、连贯,但不熟练,不巩固,遇到干扰时动作易变形。
(1分)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准确、熟练,轻快、运用自如。
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大脑皮层兴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形成了巩固的动力定型,达到了自动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