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还学会了拒绝饮酒的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学生在积极互动的氛围中,加深对酒精对个人和社会的了解。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拓展阅读的引导,激发了学生思考和扩展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对饮酒的认知,并帮助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的问题,并让学生讨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发生。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酒精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加深他们对拒绝饮酒的决心。
十、总结与反思(5分钟)
1.强调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巧,提醒学生要时刻保持拒绝饮酒的决心。
2.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传递给他们身边的人,帮助更多的人认识饮酒的危害。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戒酒的意识,不要被周围的人以及环境所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朋友或邻居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酒精饮品的看法,并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一篇短文。
2.要求学生在短文中表达自己对饮酒的态度,并阐述自己对拒绝饮酒的理解和技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话题、知识讲解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酒精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培养了他们拒绝饮酒的技巧。同时,通过家庭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与亲友间对饮酒进行讨论,促进了他们身边人的关注与共同意识。六、拓展阅读(10分钟)
1.在课堂上请学生阅读一篇关于饮酒的真实故事,并要求学生思考饮酒对故事中人物生活造成的影响。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中为什么有些人在饮酒后会遭遇困境?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七、知识概括(10分钟)
1.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饮酒的危害以及拒绝饮酒的技巧。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1、朗读:①学生各自读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
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
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
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
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
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
⑴第一段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意象和隐喻的理解。
2. 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人生观。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饮酒诗的特点。
(2)学生齐声朗读《饮酒》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取一个意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他诗人的饮酒诗,了解饮酒诗的不同风格。
(2)学生对比分析《饮酒》诗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尝试分析其他诗人的饮酒诗。
(2)学生背诵《饮酒》诗,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8. 板书设计《饮酒》诗中的主要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分享环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者举办诗歌朗诵会,增强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优秀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饮酒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饮酒一、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定义和饮酒对健康的影响。
2.认识酒的分类和酒精的成分。
3.了解酒的合理饮用量和饮酒有关法律法规。
4.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酒态度和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步骤Step 1 课堂导入(10分钟)1.播放一个相关视频或展示一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有听过饮酒的故事吗?大家对饮酒有什么了解?2.教师简要介绍本课饮酒的主题,并向学生发放课本。
Step 2 饮酒定义和健康影响(15分钟)1.与学生合作解释饮酒的定义:饮酒指将含有酒精的酒类饮料饮入口中,并将酒精吸收进入人体血液的行为。
2.向学生传达饮酒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酒精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长期酗酒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胃溃疡、记忆力衰退等。
Step 3 酒的分类和酒精成分(20分钟)1.利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类型的酒,包括白酒、红酒、啤酒等,为学生介绍酒的分类。
2.与学生合作解释酒精是一种神经抑制剂,介绍酒精的成分和作用: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它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人产生兴奋、欢愉、疲劳等感受。
Step 4 酒的合理饮用量和有关法律法规(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酒的合理饮用量,与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判断个人的饮酒量,并给出提醒:未成年人和驾驶员应该是零饮酒。
2.介绍饮酒有关法律法规:在大部分国家,法律限制了酒的销售年龄和场所,严厉打击酒后驾驶。
Step 5 饮酒态度和行为(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合作探讨饮酒态度的问题,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分析正确的饮酒行为:适量饮酒、不酗酒、不饮后驾车、不酒后暴力等。
3.展示一些成功的饮酒案例,鼓励学生向这些健康饮酒者学习。
Step 6 课堂小结和延伸(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提出一个延伸问题:你认为一个合理的饮酒者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表达观点。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饮酒》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诗歌的大意。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归隐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1)感悟诗人在诗中所展现的意境,理解其深层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发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大意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如山水田园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2)提问学生:当你们身处这样的美景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饮酒》,看看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有着怎样的心境和感悟。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包括他的身世、经历、主要作品等。
(2)讲述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归隐田园的原因。
(3)强调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如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等。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4、理解诗歌大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
(2)教师巡视各小组,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5、诗歌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提问:诗人为何身处人境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引导学生理解“心远”的含义,即内心远离世俗的纷扰。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
教师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学一篇文章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
我觉得《饮酒》以陶渊明为什么能成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垒作突破口,有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也贯穿着一种人文精神。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探求未知,课堂会诗意盎然的.。
这次教学《饮酒》也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入境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入境。
这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够。
另外,学生对陶渊明的介绍有些流于形式,这也与教师指导不够有关。
如果能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事迹来解读陶渊明,使诗人形象铭刻学生心中,知人论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诗歌形象极其诗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首先,这堂课的切入点比较有新意,从酒导入,并通过打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不仅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而且新旧知识相结合,温故而知新。
其次,从诗歌教学角度来说,通过诵读、圈划等具体的方法来对文本进行解读,这样知识点就比较落实,学生也从中掌握了比较具体可行的诗歌赏析方法。
并在教学中贯穿了炼字、意象等诗歌鉴赏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从而使得整堂课的内容比较厚实。
此外,在文本的教学上,能够从酒入手,并结合《饮酒》中的序文来进行拓展阅读,抓住作者一生之中“仕”与“隐”的矛盾与冲突,从而给学生打开了一个比较广大的阅读和思考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课余进行积极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地去了解一个的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成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教学空间。
但是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反映出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首先,在问题设置上,我个人灌输偏多,启发性较弱,使得学生的思考比较被动;而且问题的设置上应该有阶梯性,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比较活跃。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阅读与理解相结合。
教学资源:1.课文《饮酒》;2.教学PPT;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入课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饮酒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饮酒》,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中的“浊酒”,“倒立杯中的浊酒”,“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三、导读中心(15分钟)1.教师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和隐喻的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深化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并与组员共同讨论答案。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文中的“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等句子中的借代和隐喻是什么意思?(3)你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何理解?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讲解。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反思:。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并欣赏《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深层意境的把握。
3. 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
1. 教师准备:《饮酒》诗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饮酒》诗篇,了解作者陶渊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饮酒》诗篇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饮酒》诗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合作探究,解决诗中的字词难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篇中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与讨论(1)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哲理。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饮酒》诗篇,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饮酒》诗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赏析文章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水平和合作能力。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2. 组织学生参观陶渊明的纪念馆或相关文学遗址,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古诗-《饮酒》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年XX市初中教师职务培训
教学设计
诗歌巜饮酒》教学反思
这节诗歌教学中介入点为学生所熟悉的爱莲说语句,从菊导入,得出陶渊
明嗜好:赏菊、饮酒、写文章,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知识储备积累的兴趣。
在此环节中,学生所收集信息能力有限,应该提醒布置其对人物性格爱好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发言,我想效果也会更好。
诗歌内容理解之前,引导了学生准确读文,注意的字音、停顿节奏及朗读语态等。
学生比较积极参与,有自由读、个人读、听读和全班读,当读的比较到位后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值得改进的是,学生个人读时对声音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交流学习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还不够主动,学生的自主发言比较少,应加以引导。
又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在语言上的点拨给了学生比较少的思考空间。
这里应该更为合理安排,以对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和深刻思想内涵能够提高认识,特别是对于“心远”,
“见南山”“有真意”重点语句可进一步交流探讨,放开学生思想。
在同桌交流中将会得到锻炼,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我想效果会更为好一些。
课堂教学中继续加强朗读来进行,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诗人。
在读的的过程中,逐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的情怀,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
这需要教师的指点引导,相信经过不断努力,学生能加深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封面)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体会“陶诗”的思想意义及创作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陶渊明的生平、故事、饮酒诗和田园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
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讲述陶渊明生平、故事。
2、陶渊明的田园诗。
3、陶渊明的饮酒诗。
三、朗读、体会这首诗。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陶渊明诗歌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诗句。
5. 案例解析:分析陶渊明其他饮酒诗,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一、教学设想:1、朗读作为基础;2、品析欣赏作为难点;3、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
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3、过渡:朗读、背诵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内容。
由于诗歌感情充沛,语言富于音乐美,所以要通过读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面学习读。
一、读----节奏、重音、情感。
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
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
讨论思考: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二、悟(讨论)过渡: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心静自然美”的人生真谛。
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怀。
但我们回过头来一看,觉得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跃然纸上,作者开始心态似乎有点反常,虽然居住在“结庐”,但无“车马喧”的感觉,但继续再看,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原来他是“心远”的原因。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诗;-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创作或评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形式; -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认识陶渊明诗歌的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重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中的修辞手法;-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和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领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陶渊明的诗歌,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2. 提问:你们对陶渊明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饮酒》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引导学生朗读《饮酒》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3. 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2. 邀请几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
五、诗歌欣赏(5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一些其他著名的陶渊明的诗歌;2.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饮酒》诗有一个全面的理解;2. 强调陶渊明诗歌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
《饮酒》微课教学设计
饮酒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饮酒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2.了解饮酒的文化背景和饮酒的正确态度;3.形成正确的饮酒观念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饮酒的文化背景;2.饮酒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3.饮酒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个与饮酒有关的短片或音频,来引入本次饮酒微课的主题。
2. 讲述饮酒文化背景在讲述的阶段中,应该要让学生了解饮酒的历史及饮酒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和仪式。
包括传统的节日、宴会、婚礼等等。
让学生了解文化中的饮酒和现代社会中饮酒的区别。
3. 了解饮酒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学生认真了解饮酒的危害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了解饮酒对健康的危害和安全问题。
了解酗酒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了解在各国各地的法律方面对酒驾的限制与处罚内容和触发的条律。
4. 饮酒的正确态度在了解了饮酒的危害之后,学生应该了解如何合理饮酒。
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些正确的饮酒态度,例如: - 不要饮酒过量; - 不要在驾车之前饮酒;- 不要在工作或运动前饮酒; - 不要将酗酒当做解决问题的办法。
5. 总结让学生对本次微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于合理饮酒给予再一次的正面透视。
四、教学方法1.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按照一定的教学节奏进行内容每个环节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回应。
2.利用小组讨论、演讲、课堂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并进行相互交流。
3.借鉴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一些饮酒文化和危害的相关视频、图表、报纸以及其他报道,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本课中讲述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在课程结束后,开始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并采用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2.以课程作业、小测验、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监控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并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饮酒》这首诗歌。
2.了解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饮酒》这首诗歌的主旨和抒情意境。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学习准确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抒情意境。
3.探究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
教学难点:1.准确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歌中隐含的意象和情感。
3.探究诗歌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课堂PPT,包括诗歌全文和重要词句的解析。
3.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资料。
Step 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展示杜牧的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饮酒》这首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Step 2 朗读诗歌(15分钟)Step 3 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PPT分析《饮酒》这首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情感。
重点解释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Step 4 鉴赏欣赏(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
Step 5 创作实践(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仿写《饮酒》的诗句或文章,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善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和情感体验。
Step 7 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包括对《饮酒》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自己创作的诗句或文章。
1.邀请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或音乐会,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2.组织学生分组朗读古诗词,并录制音频或视频,展示给全校师生欣赏。
3.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绎古文化节目,包括舞蹈、戏曲、音乐等方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读准读流畅地朗读《饮酒》这首诗歌,还能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抒情意境。
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1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掌握《归园田居》和《饮酒》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并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主题。
2. 学会识别和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 能根据所学知识阅读和写作中文诗歌。
二、教学内容1. 《归园田居》2. 《饮酒》三、教学重点1. 认识与理解《归园田居》和《饮酒》的主题和情感。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学习中文诗歌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表达和理解《归园田居》和《饮酒》的主题。
2. 如何分析和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如何写作中文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中诗歌的不同之处。
2. 学习《归园田居》(25分钟)1)讲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3)听读课文,对其情感和主题进行理解。
4)对学生进行问答、练笔等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3. 学习《饮酒》(25分钟)1)讲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探究欲望和生命的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反问和对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3)听读课文,对其情感和主题进行理解。
4)对学生进行问答、练笔等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4. 课堂练习(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设计出一首描写自己生活或心情的中文诗歌,并进行分享。
5. 课堂总结(5分钟)回答学生的问题,总结课文中的内容和教学重点,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教学策略1. 听读结合策略,促进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2. 多维教学策略,如互动式、讨论式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3. 课堂实践策略,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练习所学知识和技能。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这是饮酒教学设计,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酒教学设计第1篇《饮酒(其八)》东晋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
异类:指众草。
卓然:特立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
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
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赏析:《饮酒》共二十首,人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
本篇《饮酒(其八)》是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理自己高沽坚贞的人格与不为尘俗羁绊的理想。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卓然见高枝”,表现青松凌寒挺立孤高的品格。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
“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
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
这两句系诗人“言志之词”,生长在东园的青松平时为众草遮没,高洁挺拔,卓然独立,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
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
联系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政治紊乱黑暗,朝政混浊不堪,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凤,无耻之极。
而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却“个个要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这里是自比。
第五、六两句“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指青松夹杂在众多的树木中。
这样青松并不特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荣成38中学张云霞
【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饮酒》被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对本诗的作者陶渊明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陶渊明的多篇古诗文,其中有古诗《归园田居》,古文《桃花源记》,,对其人其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
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达到“以诗解诗,以文解文”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教学设想】
学习诗歌,可以遵循这样一种方法: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寄寓的情感。
因此,教学中以朗读作为基础,以品析欣赏作为难点,通过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学习这首诗,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经历及其思想人手,理解本诗中的重点句子。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作者感情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对联引出陶渊明,回顾陶渊明的相关资料。
教师顺势导入本课的学习。
【说明: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境,又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三、读诗韵
1.自读课文
2.指名朗读
3.品味诵读
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学生自己体会,最后大家齐读,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
4、听读录音与名家的朗读相互对照,用心体会情感的表达。
5、再读有学习,有指导,学生再读此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朗读录音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听读、以及齐读,初步感知了诗歌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主动地投入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中。
】
四、析诗意
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五、品诗情
请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
】
六、悟诗道
1、明确全诗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人生追求。
2、再读诗歌
七、绘美景
发挥想象、联想,描绘诗中的优美风光。
八、诵美文
1、听“古诗新唱”
2、背诵
【说明:在背诵中深刻体会诗歌情景理的交融的特点。
】
九、心灵对话
联系之前背过的《归园田居》
作者看倦了官场的黑暗,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归自然,正如他所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他归隐的意愿得以实现,此诗中哪句表现出来?
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思想精神?
十、考查站
1、诗中表现作者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
2、描绘山林傍晚美景的句子是
3、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而又难以言表的句子
4、问君何能尔?
十一、课后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搜集《饮酒》的其它诗篇,再次体会作者隐者的心境。
2、阅读导学案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咏荆轲》、《读〈山海经〉》三首诗,试比较它们的不同风格。
并就其中一首,结合自己的体会和作者的情感,改写成一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