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目标:1. 了解教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获得教养的途径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养的含义1. 导入:讲解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教养与礼貌、道德、文化素养的关系。
3. 分析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第二章:家庭教育的途径1. 导入:讲解家庭教育对个人教养的影响。
2. 分析家庭教育的方法和要点。
3. 探讨如何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教养。
第三章:学校教育的途径1. 导入:讲解学校教育在个人教养中的作用。
2. 分析学校教育的方法和要点。
第四章:社会教育的途径1. 导入:讲解社会教育对个人教养的影响。
2. 分析社会教育的方法和要点。
3. 探讨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培养个人的教养。
第五章:自我修养的途径1. 导入:讲解自我修养在个人教养中的重要性。
2. 分析自我修养的方法和要点。
3. 探讨如何培养自我修养的习惯,提高个人教养水平。
教学评价: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修养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3.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获得教养途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阅读与学习1. 导入:讲解阅读对个人教养的重要性。
2. 分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3. 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提升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第七章:礼貌与沟通1. 导入:讲解礼貌在个人教养中的作用。
2. 分析礼貌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
第八章:道德与价值观1. 导入:讲解道德和价值观在个人教养中的重要性。
2. 分析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方法,包括实践、反思和传承。
3. 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第九章:艺术与文化1. 导入:讲解艺术与文化对个人教养的影响。
2. 分析艺术与文化修养的方法和要点,包括欣赏、创作和参与。
3. 探讨如何通过艺术与文化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十章: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1. 导入:讲解终身学习在个人教养中的重要性。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真正有教养的意义,如何获得教养等诸多问题。
同时掌握__所论述的有关内容。
2、能力目标:在自学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理解__中意蕴深刻的句子。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热爱读书,并不断地养成以文字为乐的习惯,热爱文学,激发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激发对文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达到真正的获得教养。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在__的教学中,我一方面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让他们自己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同时理解意蕴深刻句子的意思。
同时以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现身教学”,以自己写作的两篇__《边读边写》和《夜读如诗》来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教师展示自己的__《夜读如诗》,让他们懂得阅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引出__《获得教养的途径》并板书。
2、这篇__的作者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这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教师展示幻灯: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国作家。
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秀教案.docx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养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获得教养的兴趣和动力1.2 教学内容教养的定义和意义教养的重要性获得教养的动机和动力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养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获得教养的动机和动力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养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第二章:阅读与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阅读和学习对获得教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积极学习的习惯2.2 教学内容阅读的意义和好处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和学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阅读的意义和好处,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实践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实践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阅读和学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第三章:思考与反思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思考和反思对获得教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3.2 教学内容思考的意义和好处反思的方法和技巧思考和反思对个人成长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思考的意义和好处,反思的方法和技巧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实践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思考和反思实践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思考和反思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第四章:社交与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交和人际关系对获得教养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社交的意义和好处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技巧社交和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交的意义和好处,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技巧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实践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社交和人际关系实践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社交和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第五章:自我提升与成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和成长对获得教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和持续成长的意愿和能力5.2 教学内容自我提升的意义和好处成长的方法和技巧自我提升和成长对个人发展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我提升的意义和好处,成长的方法和技巧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和成长的实践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我提升和成长实践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自我提升和成长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第六章:艺术与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与文化的价值,以及它们对获得教养的影响。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教养的重要性,认识到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1. 导入话题:讨论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步骤:1. 开场白: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意义,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2. 介绍教养的定义:解释教养的含义和重要性。
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说明本节课将探讨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文章《获得教养的途径》。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
教学步骤:1. 分发文章《获得教养的途径》。
2.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4. 分享讨论结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思维导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整理和表达思维的能力。
2. 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要点和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1. 制作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制作思维导图。
2. 分享思维导图: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简要解释。
教学步骤:1. 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分发思维导图模板和指导。
3. 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
4. 分享思维导图:每组选代表展示和解释自己的思维导图。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制作和分享情况。
2. 评估学生的思维导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内容: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获得教养的途径。
2. 分享讨论结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学步骤:1. 分发讨论任务:每组发放讨论话题和指导。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来阐述观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养的途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辩证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教养观,认识到教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自觉修养、追求高尚品质的意识。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养的途径。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养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教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5. 实践运用:(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养的途径。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获得教养。
《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教案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感知作者对教养的理解和认识。
2.分析文本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的论证技巧。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感知作者对教养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的论证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教养: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教养的理解,分享一些关于教养的例子。
2.引出课题:那么,如何获得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询问同学们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梳理文章结构。
三、深入阅读1.分析文章的论点: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哪些?2.分析文章的论据:作者用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的?四、课堂讨论a.你认为教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b.你认为作者提出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是否合理?为什么?c.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教养?2.分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技巧。
二、分析论证技巧1.分析文章的开头:作者如何引入论题?3.分析文章的中间部分: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的?三、课堂实践1.请同学们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论证技巧进行论述。
2.分组交流,互相点评。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获得教养”的论述性文章。
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关案例,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引导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小组讨论a.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教养?b.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提高教养?2.分组汇报讨论成果。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悉阅读经典的意义,熟悉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1、教养的内涵;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猎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实行商量沟通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展现〕202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内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提倡中同学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同学商量,沟通。
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我发觉,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意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
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现〕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其次个太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才智、更冗杂。
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秀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日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倾听大师的教导。
二、文本研读:〔一〕什么是真正的教养?1、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明确〔幻灯展现〕:“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不追求任何详细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力量和本事”,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颜色,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依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漂浮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仆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仆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冷静沉着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挽救了他人。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养的重要性,认识到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获得教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2. 获得教养的途径和方法3. 自我修养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或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3. 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获得教养的途径和方法,如阅读、学习、实践等。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如何将教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5. 自我修养:讲解自我修养的培养方法,如自律、自我反思、修正错误等。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获得教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养的定义、获得教养的途径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养的实践应用。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4. 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我修养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提问等。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获得教养的途径》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内容。
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教养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3. 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获得教养的途径和方法,如阅读、学习、实践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将教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5. 自我修养:讲解自我修养的培养方法,如自律、自我反思、修正错误等。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篇1一、专题整体教学设计㈠内涵概述: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
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二、教学活动安排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首先要注意专题在模块中的位置,注意专题的内涵,注意专题中每个板块的侧重点。
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必须以个人对学习材料的基本理解为前提。
学习材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当在预习中解决,因此教师在专题教学前,要有整体的预习计划,让学生作一定的准备,以保证课堂探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要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
学生在深入探讨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准备。
探讨可以在同桌之间展开,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考虑安排一次班级范围的探讨交流。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篇】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篇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我上的第一篇现代文。
其实,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文章要怎么去给学生讲解。
对于文本,我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或者说,我自己也没有很好地去解读文本,最后求助于多方资料,包括教参和网上的相关备课资料。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东拼西凑,面面俱到,仅仅只是把知识点记在了书上,却不知道这两个课时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内容,模糊了教学目标。
由于没有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只是照搬照抄教参上的教案,而一般的教案都是只列几个大问题,帮助把握整体脉络的,至于用来衔接的小问题就没有了。
所以我上课都是东讲一点,西讲一点,并且中间的衔接很不自然。
我常常说“好,下面我们来看第几段”“现在我们看到这句话”之类的语句权当衔接句,显得相当得生硬、不自然,学生也是很被动地翻到第几页,看到第几段,找到第几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一点帮助也没有。
作为新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或许不如老教师,但也要尽量地去钻研文本,吃透文本,要更精心、更详细地准备教案,努力使课堂流畅自然,使学生开动脑筋。
《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我分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第一部分,第二课时解决第二部分。
结果,时间掌握不好。
这篇课文比较难懂,学生基本沉默,问题抛下去学生都没有反应,应该对问题的设计再上心些,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课文第二部分有个知识点是说对于文学名著要“常读常新”。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很有感触,应该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讲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篇二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预习内容1、重点词语:教(jiào)养、狭隘(ài)、共振、沉溺(nì)、丰盈、息息相通、慰藉(jiè)、望洋兴叹、积累(lěi)——罪行累累(lěi)——果实累累(léi)——累(léi)赘——劳累(lèi)戕(qiāng)害、痴迷、; 气象万千、象牙海岸、宝藏(zàng) 举一反三、不计其数(shù)——数(shǔ)典忘祖——数(shuò)见不鲜瞬(shùn)间——刹(chà)那——霎(shà)时2、资料链接作者介绍: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德国作家。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能够分析作者提出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及其意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掌握获得教养的途径。
(3)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掌握获得教养的途径及其意义。
(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某些概念和观点的理解。
(2)将课文中的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获得教养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
(2)简要介绍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自己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获得教养的途径及其意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6. 写作与演讲:(2)学生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文本。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秀教案(精编5篇)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秀教案(精编5篇)获得教养的途径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了解关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设想]进入高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因此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步骤与方法。
对于学习目标2,可以采用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实践探索的方法来实现。
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知道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用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讨论: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明确:问题1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问题阅读的步骤与方法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二、结合课文“问题探讨”读文章。
整体感知,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1)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寻找中心论点——理清分析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入手来把握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
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
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了解本文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严谨的逻辑顺序,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3、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专题导语导入,并简要介绍本专题,转入“经典”话题(让学生说说对“经典”的理解)美梭罗“经典是什么?它们是人类思想的最崇高的记录,它们是唯一预言性的、不朽的作品。
”二、了解作者三、内容分析1、检查预习(对文章的理解及存在的疑问)2、“教养”与“修养”的区别[字典]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文中]注意:真正的修养教养: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既是完成又是激励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因此]文中的“教养”等同与“真正的修养”3、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的巨大财富4、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注意“使”)(1)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2)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3)集中心智(4)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这些都符合“教养”的内涵,说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确实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5、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必须有什么样的前提?——个性和人格,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有爱和生命[读书观]不追求数量,而追求“爱的阅读”,追求心灵的获得6、当今之世,出现的“轻视”书籍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重视,针对这样的问题,作者提了怎样的建议。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杰作——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工夫7、揣摩第五小节的语言自己的价值——有对自我修养的价值、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有个性和人格、有爱的.阅读、有敬重的知识、有心的教养、能认真对待杰作杰作的真正价值——杰作能帮助我们获得教养(详见“作用”)[因此]3、4、5三小节是对第二小节的补充[小结]第一部分(1)阐明“教养”的内涵第二部分(2-5)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8、6-7小节论述了几类人的阅读情况——两类(1)多数儿童、多数缺少天赋的人(2)少数儿童、少数人、读书家、真正的阅读者、我9、两类人在阅读中获得的有什么不同(1)自然而然的事、学会阅读技巧、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2)惊讶、痴迷、风魔、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神往、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自己、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欣悦不已、更精、更深、新的共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小结]通过对比的论证,论述了真正的阅读能让我们有丰富的获得,能让我们获得教养第三部分(6-7)进一步阐述阅读经典作品的必要性10、正确理解结尾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学生讨论)四、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2、总结本课字词3、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练笔。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篇一:获得教养的途径_公开课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公开课教案[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6日星期三[授课老师]:[授课地点]:高一(4)班教室 [授课班级]:高一(4)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纯正的读书观。
【重点难点】读书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方法】合作探讨对比阅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却了中国人经年的心愿,76年前的这段时间,有一位德国作家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其中一篇作品。
二、检查预习字词三、自己读1、什么是教养?2、怎样获得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想:培养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3、文中所说“研读世界文学”是否是获得教养的唯一途径?编者所加题目是否妥当?(教学设想: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思考能力,但又要注意不能钻牛角尖)四、大家读1、作者建议读什么书?2、怎样读书?(教学设想:通过问题探讨,分组总结,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作者的建议四散在文章的几个不同段落,要求学生仔细总结)五、读自己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建议?你平时读什么书?怎么读的?(教学设想:阅读和实践结合,其中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学生对流行文学的推崇,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引导)六、读“大家”1、莫言《杂谈读书》:对比作者的读书方式,莫言有哪些和作者相同,哪些不同?那你认为哪个比较好?2、你对这篇文章中黑塞的说法有什么疑问吗?(教学设想: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阅读范围的广阔性,不必拘泥于一个作家、一篇文章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并可在实际的基础上勇于提问)七、小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祝同学们能快乐地畅游在书海中,获得更好的教养。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教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解文章主旨,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教养?为什么我们需要教养?2. 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
3.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开头,体会文章氛围。
教学活动: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教养的理解。
2. 教师总结并引出文章主旨。
3. 学生阅读文章开头,体会文章氛围。
第二章:分析文章结构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主要论点。
2. 学生分析文章段落结构,总结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文章主要论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段落结构。
3.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第三章:深入解读文本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论述。
2. 学生针对关键论述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文章关键论述。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第四章:联系实际生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将文章观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身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文章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例子。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养的认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阅读视野。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要观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研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理解研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作用。
2. 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 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认识研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理解研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严密性,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教养是有教养人的第二个太阳。
”也有人说教养是人生命的文化灵魂。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简介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20世纪重要诗人、小说家。
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
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
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
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
1906年又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
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不久写成小说《荒原狼》,1943年又写成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解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自《黑塞说书》,是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文章认为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赞美了读书的作用。
劝说人民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社会,完善自我,提高修养。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 正音
狭隘(ài)慰藉(jiè) 麻痹(bì) 戕害(qiāng) 符箓(lù) 时髦(máo) 恢(huī)宏给予(jǐ)
学生齐读以上字词。
(二)理思路
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
明确: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
文章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中,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2段至第5段,论述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第二部分第6、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五、文本研读
(一)教养的内涵
1、学生齐读第1段。
思考:文章标题是“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一段开头却说“真正的修养”。
“教养”和“修养”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教养”与“修养”之间有何异同?
明确:《现代汉语词典》:
“教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修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两者意思相近,也有交叉之处。
2、请一名同学从第一自然段用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什么才是“教养”?
明确:作者把“真正的修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把“教养”说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3、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在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等同的。
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也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
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4、文章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这举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说明了什么?明确: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目标的激励。
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
教养是一种境界。
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
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二)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2、“研读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对我们具体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第2短里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明确:四个“使”。
⑴“可以使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⑵“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即可以是我们领略到人类的所思所求。
⑶“使我们集中心智。
”
⑷“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请一同学朗读第3段
思考:既然我们知道了经典的作用,知道读经典的重要,为什么有人读了经典作品却没有发现他的价值,没有获得教养?
明确:因为获得教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可教养的客体”,也就是个性和人格。
4、你觉得为什么和个性或人格有关?“爱的阅读”怎么理解?
明确:一个人没有个性和人格,一切努力也是白费。
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
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
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读书人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
只有这样的人,才把读书看成是获得教养、获得生命意义的途径。
5、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这里倡导的是怎样的读书观?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
阅读的本质不在于积累某些知识、提高某种技能,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6、作者之所以提出“获得教养是有前提的”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请于第4节中分条列举。
明确:(1)对书籍轻视,不愿埋头读书,只图生活享受。
(2)只看报纸和流行文学,不读经典作品。
7、阅读第4节,思考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们到底要读什么样的书?
明确: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杰作”,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
8、为什么我们要“认真对待” 杰作,“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
明确:因为杰作不像报纸和流行文学那么适口,也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如果我们只是肤浅地阅读,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也是无法从中获得教养的。
9、第5节作者总括了前三节的内容,“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明确:“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这样才能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而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工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黑塞的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讨论探究,我们明白了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获得教养。
七、完成《凤凰学案》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