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Word版缺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试题: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
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要.挟/紧要.关头假.设/久假.不归堤.坝/提.心吊胆B.隐藏./珍奇宝藏.栅.栏/春意阑珊.纤.毫/纤.夫拉船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咀嚼./咬文嚼.字D.湍.急/惴.惴不安请教./教.唱歌曲籍.没/声名狼藉.解析:B A项,yāo/yào,jiǎ,dī/tí;B项,cáng/zàng,zhà/shān,xiān/ qiàn ;C项,zhēn/jiān,rú,jué/jiáo,D项,tuān/zhuì,jiào/jiāo,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蓬勃迁徙老骥伏枥无耻斓言B.提纲跋涉刻苦自励声名狼籍C.戕害脉搏目不暇接麻痹大意D.时髦狭隘闻名遐迩自怨自哎解析:C A项,斓—谰;B项,籍—藉;D项,哎—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②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③雍正执政十三年,那么多的政务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④这个城市很是繁盛,百业齐全,但米珠薪桂....,幸好云飞收入稳定,不致衣食无着。
⑤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⑥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雨恨云愁....,心情糟透了。
A.③④⑥B.①③⑥C.①②⑤D.②④⑤解析:B ①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不合语境,使用不当。
②胼手胝足: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使用正确。
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新课推进(一)文题背景及解析这是瑞士作家赫马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阅读经典作品。
(二)走进作者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
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城,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
黑塞曾进入神学校,但半年后就逃离了。
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1906)、《盖特露德》(1910)、《罗斯哈尔特》(1914)、《克诺尔普》(1915)、《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等小说。
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以抒发观感,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
二战后,黑塞主要从事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和文艺评论发表。
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
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一(1)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二(2~5)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三(6~7)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四)围绕课文的内容设计问题,小组讨论:1.真正的修养是什么?为什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经典?提示: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修养和教养的人生存的境界。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获得作家和思想家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提示: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
新丰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语文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语文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语文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获得教养的途径》班级学号姓名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3、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预习检测】预习案1、识记字音(1).字音狭隘.(ài)跋涉..(bá shè)沉溺.(nì)慰藉.(jiè)戕.(qiānɡ)害赤裸裸.(luǒ)麻痹.(bì)恢.(huī)宏消遣.(qiǎn) 时髦.(máo)符箓.(lù)(2).多音字yào 金钥匙 jiè枕藉 shǔ数落钥藉数 shù次数yuè锁钥 jí狼藉 shuò频数(3).形似字径山径销花销彩丰富多彩蓬蓬勃胫胫骨消消失茶采茶篷帐篷2、文题解读本文是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精心点拨,启发引导探究案【问题探究】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获得教养的途径基础链接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跋.(bá)涉符箓.(lù) B.召.(zhào)唤慰藉.(jí) 宝藏.(zàng)C.麻痹.(bì) 渲.(xuān)染脸颊.(jiá) D.戕.(qiāng)害吮.(yǔn)吸遗骸.(hái)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共振闲瑕恪守 B.书藉蓬勃望洋兴叹C.消磨恢宏沉吟 D.斑斓不记其数收讫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B.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进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C.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
D.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
4.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最终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②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读杰作。
A.逐渐戕害必须 B.逐步戕害必须C.逐渐妨害必需D.逐步妨害必需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张小兵开课类别:教师发展学校公开课开课时间:2011年10月5日教学设想:在学习了本专题后过一段时间,让学生重新阅读、思考本专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使赞同的观点更清晰、更深刻,使反对的意见讨论得更深入,从而形成更符合学生个性的、更具有操作性的观点。
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出“温故而知新”(1分钟)1、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先贤大儒,他是思想家,更是教育家,他的许多关于学习的论断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家还记得孔子强调“温习”的一些句子吗?(生回答)提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温故而知新”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该怎样“温故”从而“知新”呢?(停顿,学生思考)我想,要“知新”,“温故”就不是简单地浏览旧知识,而应当整理、反思、质疑旧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板书:温故而知新)3、“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专题就有许多值得“温故”的内容,一个多星期前,我们学习了这个专题,上次周记中有11位同学说:这几天,回过头来读读这个专题,发觉自己又有了新的思考。
课代表很是热心,将同学们的反思记录收到我这里。
今天,我们就《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的学习也来一个“温故而知新”。
(板书:《获得教养的途径》)二、“温故”——整合、浓缩专题知识(5分钟)1、什么是“教养”?2、结合课文说说追求“教养”的意义是什么?(课本P37)提示: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3、专题主要内容(教师提问,指名回答)提示: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板书)第一部分,经典的力量。
重点谈研读世界文学,出发点是一个“读”(板书)字。
强调反复阅读,不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读”,就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学 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资料能自行翻译第1、2小节。
掌握、积累“劝、中、疾、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而”2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
2.理解第1、2节中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方法;背诵这两节。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1)完成下列注音并在文中标出。
輮(róu )以为轮参省(xǐng)槁暴(pù)须臾( yú)木直中(zhòng)绳跂( qì)望舟楫(jí)跬(kuǐ)步锲(qiè)而不舍驽( nú)马蛇鳝(shàn)骐骥(jì)学生补充:(2)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輮使之然也:“輮”通“糅”,火烤。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2.翻译课文第1、2节,在文中划出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标出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疏通文意。
(提示:可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参考书;注重联系语境)3.了解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4.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预习反馈】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就其读音和句读是否正确做出点评。
2.说说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指名翻译课文第1、2节,其他同学纠错,并将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分类记在下面。
教师点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2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1
《获得教养的途径》优教导学案【前课准备】1、课前阅读“知识链接”,记诵“名人读书观”部分内容。
2、完成“生本对话”部分内容,准备课堂展示。
2、选取“生生对话”部分三个对话中某一个对话内容提前作出思考。
【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懂得阅读经典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2、明确阅读经典作品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3、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筛选提取文章的主要观点,明确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
(重点)2、理解通过阅读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前提的原因。
(难点)【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瑞士籍德国作家。
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氛围中长大。
14岁考入经院,因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学。
游历许多城市。
27岁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
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69岁(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黑塞与中国文学我在满三十岁以后,还压根儿不曾料到,世界上还有着一种如此美妙的中国文字,还存在着一种极富特性的中国人生观和人道精神,它们不仅为我所喜爱和珍视,甚至于变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归宿和第二故乡……我对中文一字不识,也从未到过中国,却有幸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经典中找到自己的种种预感证实,找到了一种精神气氛和故乡,一种我只是从自己的出身和语言所造成的世界里才获得过的感觉。
3、关于教养的名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
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4、名人读书观鲁迅: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朱熹: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陈景润:三心:信心,决心,恒心。
契诃夫(俄):三个头脑:天生一个,从书中得来一个,从生活中得来一个。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专题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 Word版含答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目标1. 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3. 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意识到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难点: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设计思想本文是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版块“经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专题的学习方法是问题探讨,而这一版块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并总结“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国作家。
1923年46岁入瑞士籍,诗人、小说家。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黑塞说书》等。
《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本文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节选自《黑塞说书》,杨武能译,《读书》1990年第四期、1991年第三期。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有关书籍的名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汉•刘向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及答案
问题导学1.作者认为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这条途径有什么特点?这条途径对人生有什么作用?2.文章在阐述阅读经典杰作的作用时,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3.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有怎样的内涵?自主探究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文法导析1.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多方法论证。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
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
又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又采用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把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再如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以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
全文还有多处文字运用比喻说理,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金钥匙”“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人类的容颜”“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等等。
这些比喻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说理通俗易懂。
2.严谨的结构。
本文从大的方面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教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部分,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两个部分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小的方面看,即第二部分,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
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
由总到分,层次分明。
3.准确、鲜明、生动的论述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
文中将阅读经典著作作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之一”说得极有分寸;“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一句,“沉溺”在前,“领略”在后,符合思维的发展逻辑。
高中语文 22(获得教养的途径)1 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学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预习内容1、重点词语:教(jiào)养、狭隘(ài)、共振、沉溺(nì)、丰盈、息息相通、慰藉(jiè)、望洋兴叹、积累(lěi)——罪行累累(lěi)——果实累累(léi)——累(léi)赘——劳累(lèi)戕(qiāng)害、痴迷、气象万千、象牙海岸、宝藏(zàng)举一反三、不计其数(shù)——数(shǔ)典忘祖——数(shuò)见不鲜瞬(shùn)间——刹(chà)那——霎(shà)时2、资料链接作者介绍: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德国作家。
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
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这一段独立谋生时期读遍了祖父和父亲的丰富藏书和他当学徒的书店里的新旧文学和哲学书籍。
黑塞自称那几年的学习“较之正规学堂学习收获更大”。
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接着又发表了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
直至一九零四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
一九零四年,黑塞和出身瑞士书香门第的玛利亚•贝诺利结婚,婚后移居在瑞士农村的巴登湖畔,专事写作。
一九零四——一九一四年是黑塞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克诺尔普》(1915年)都是作者早期重要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
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
江西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奖学案苏教必修1
江西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奖学案苏教必修1江西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2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奖学案苏教必修1问题导学1.作者认为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这条途径有什么特点?这条途径对人生有什么作用?2.文章在阐述阅读经典杰作的作用时,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3.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有怎样的内涵?自主探究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文法导析1.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多方法论证。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
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
又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又采用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把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再如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以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
全文还有多处文字运用比喻说理,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金钥匙〞“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人类的容颜〞“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等等。
这些比喻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说理通俗易懂。
2.严谨的结构。
本文从大的方面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教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部分,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两个部分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小的方面看,即第二部分,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
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
由总到分,层次分明。
3.准确、鲜明、生动的论述语言.议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无答案)苏教必修1
获得教养的途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的生字词,理解成语意思并学会应用。
2、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3、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端正的读书观。
【学习重点】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难点】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作者简介: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是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德语作家之一,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
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
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
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27岁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
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作品《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二、深入学习1、默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词。
跋涉()沉溺()慰藉()麻痹()时髦()戕害()给予()斑斓()狭隘()符箓()2.掌握下列成语语义。
望洋兴叹:白璧微瑕:闻名遐迩:息息相通:气象万千:象牙海岸:举一反三:3.整体感知文本。
(1)诵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每段段意。
(2)通过理解文本段意,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各写了什么?(3)黑塞认为教养(真正的修养)是什么?请大家从第一段中概括指出。
(4)浏览第二段①怎样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②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5)浏览第三段①你怎么理解“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江苏省南通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02-专题二
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专题概述】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要想清澈可鉴,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同样,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要想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要想拥有高尚的道德、获得良好的教养,也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求师问道、思考创新。
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
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劝学》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获得教养的途径》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重视读书的作用。
劝说人们多多拜读经典著作,在思考自我中完善自己,获得更好的教养。
二【自主先学】(一)自主学习《劝学》,完成下面的练习1.识记字音中.( ) 参.( )省.( ) 须臾.( ) 跂.( )望磨砺.( ) 镂.( )刻跬.( )步2.理解重点词词义学不可以已.( ) 木直中.绳( ) 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 ) 假.舟楫者( )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 锲.而舍之( ) 蚓无爪牙..之利( )3. 通假字輮.使之然也( )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生.非异也( )4. 多义词君子生.非异也( ) 骐骥一.跃(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金就砺则利.( )蛟龙生.焉( ) 用心一.也( ) 而神明.自得( ) 非利.足也( )(二)自主学习《师说》,完成下面的练习1.识记字音句读()乐()师阿谀()郯()子苌弘()老聃()经传()贻()笑大方2.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3.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探讨了解读书的方法,学生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修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会“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了解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方法。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品味文章的语言。
【知识链接】了解作者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
1904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作了长篇《克努尔普》《德米尔》《荒原狼》等。
《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陷入怀疑的绝望之中,他的《东方之行》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赫尔曼• 黑塞的中国情结黑塞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东方哲理情有独钟,《易经》、《老子》、《道德经》等让他意乱情迷。
黑塞一生致力于东方或中国研究。
【学习过程】一、给加点字注音狭隘(ài)跋涉(bá shè)沉溺(nì)慰藉(jiè)戕(qiānɡ)害麻痹(bì)恢(huī)宏消遣(qiǎn)时髦(máo)符箓(lù)二、自学质疑,课堂展示1.理清本文的结构。
(划分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5) 指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作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 学案
劝学第一课时班级某某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通读全文,读准字音。
3、掌握第一段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4、掌握第一段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掌握第一段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掌握第一段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1、掌握第一段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解题“劝”是“劝勉”的意思,文章中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作家作品介绍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X询讳,写作“孙卿”。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20卷,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二、深入学习1、读准字音中()輮()舆()有()槁暴()砺()参省()臾()跂()楫()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跪()蟮()螯()2、掌握第一段的重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之:于:蓝:而:(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为:之:而:于:(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绳:輮:以为:其:曲:规:(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虽:有:槁:暴:挺:者:之:然:(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故:受绳:则:金:就:砺:利:(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而:日:参:省:乎:知:明:行:过:3、翻译下列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请指出)(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训练:02+获得教养的途径+Word版含解析.doc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僵死拔涉性灵望洋兴叹停歇时髦消磨生气篷勃鲜活消遣祟高不计其数【答案】拔—跋,篷—蓬,祟—崇。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________和扩展。
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_______________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③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________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
A.增强逐渐领略B.增强逐步领悟C.加强逐渐领悟 D.加强逐步领略【解析】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
逐渐:渐渐;逐步:一步一步地。
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研读杰作。
B.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这十来本书对于一位真正的读书人是熟悉的。
C.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仅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且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解析】A项,太绝对,在“途径”后加“之一”;B项,主客体颠倒,“书”对人是不会熟悉的,可在“读书人”后加“来说”,或改为“一位真正的读书人对这十来本书是熟悉的”;C项,前后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否肯关系,因此应将“不仅……而且……”改为“不是……而是……”。
【答案】 D4.排列下面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②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③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④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⑤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⑥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⑦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A.①⑦⑥⑤②④③B.⑥③④⑤①⑦②C.①⑥③④⑤②⑦D.⑥③①⑦②④⑤【解析】⑥③是说一类人,④⑤是说一类人,将两类人对比,推出①⑦②这个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体会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以及诗意的语言。
3、学生懂得阅读经典作品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知识链接与巩固】
1、作者及作品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
第一部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发表了多部小说。
1927年发表的《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黑塞出于人道与理性,接连撰写反战文章。
战后 1923年,黑塞加入瑞士国籍,这一决定使黑塞后来逃脱了德国的纳粹政权对他必然的迫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相对和平的瑞士使黑塞用艺术家的方式去建造一个精神空间,以此抵御战争对世界的毒化。
1943年,他的巨著《玻璃球游戏》问世,这又是一部充满了自由与人道精神的作品。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
2、写作背景
赫尔曼·黑塞作为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一生喜欢读书,喜欢经典的作品。
在这篇作品里,作者赞美了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3、名人说读书
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
三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
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
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预习检测】
狭隘.()跋涉
..()恢.宏()闲暇.()赤裸.()
消遣.()慰藉.()麻痹.()戕.害()时髦.()
痴.迷()魅.力()符箓.()咒.语()斑斓.()
【课堂探究】
1、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3、第三段中,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应该怎样来读?
4、第四段中,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5、第四、五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杰作?
6、文章第六段(第二部分)中,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
同的两类阅读。
两种阅读具体指哪两种阅读?它们的内涵是什么?
7、作者在阐述这两种阅读方式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是想说明什么?
【拓展与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写200字读后感。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泉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