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赢得心灵的自由----摘自《致教师》
《致教师》读书笔记
《致教师》读书笔记《致教师》读书笔记1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__。
“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平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
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
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的确,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
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
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
做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
做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老师心胸开阔,思想自由罗大国我在1991年的《班主任》杂志上写道,要求“解放班主任”,许多人对我说'无法解放',原因是'学校领导不愿意'解放'我们。
这实际上是对“解放班主任”的误解。
我所提倡的“解放班主任”并非针对学校的“自由竞争,解决释放”,而是以民主和科学教育为指导的班主任“自我解放”。
这里的“自我解放”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改善减轻工作量的方法,调整心理,缓解精神压力。
今天,我将重点关注后者。
他们都说班主任很累,很累。
在我看来,这种“疲惫”的体现不仅是忙碌的工作,也是班主任的沉重负担,“心累”比“累劳”更好。
班主任的心理负担远远大于一般教师: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讨论,父母的批评,以及学生的意见.经常成为班主任。
因此,每个班主任心理自我自我解放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首先,对领导的评价应该是冷静的没有班级老师敢说他不关心领导对自己的评价。
然而,过分强调领导层对自己和自己班级的评价往往会导致沉重的思想负担:如果他们得到领导者的赞扬,他可能会很高兴并且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战斗。
不要辜负领导者的鼓励;如果他受到领导的批评,他可能会感到沮丧并且长时间容易受到失败的影响;如果领导者的批评是粉碎他或他的班级在道德教育评估中莫名其妙地扣了几分钟后,他更有可能睡眠不足,食欲不振,血压升高,肝脏强壮.事实上,对领导者的评价无疑是班主任工作的标志之一,但这绝不是唯一的标志。
而且,我们的工作只是为了获得领导的青睐吗?显然不是。
因此,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态度完全面对领导的评价:领导者称赞自己并表明他的作品在一个方面符合学校的要求,但这只是一个“一个方面”而且值得。
'我不想赢'?而且,如果你赞扬领导者,你也会赞美它。
你还是一名普通的班主任。
你的班级仍然是普通班级。
人们不会也不会将您视为政治局委员。
如果你重视赞美并继续警告。
致教师——站在灵魂的高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致教师——站在灵魂的高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前言30年前获得上海大学生诗歌节一等奖的作品,为现在北邮MBA 教授王立新的一首写给山村执教母亲的诗歌,现在读来仍然为诗中澎湃的激情所感动,献给即将到来的教师节!点击朗诵视频版和音频版:站在灵魂的高处————谨以此诗献给我的母亲她在一个山区做了三十年的小学教师作者/王立新朗诵/史丽娟站在灵魂的高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我以河流的姿态从古猿类坍塌的洞穴里走来在森林伸展的地方,在牧群奔腾的地方鸟群和少女为鲜花般盛开的城镇歌唱为城镇日趋强悍的钢铁触手歌唱而我却在由衷的沉默里久久凝视自己这双平凡的手那是多么亘古的语言呀,它的纹路囊括了生命的一切精英远道而来不仅是这宇宙最完美的一个丈量尺度同时又孕育了人类一切即将成就的事物关于智慧、孩子和爱我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富翁走上讲台的时候那求知的目光所潜藏的巨大能量我无法估量但我拥有他们:音乐般优美地流出知识圣殿的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一切勤劳而健康的人们当阿波罗号在冷漠的月球上缓缓降落我就在太空庞大的星球打击乐里听见了自己深沉而遥远的回响我们迈出了多么短暂而又漫长的一步啊可是,掠过广场欢呼的人群莽原上以沙盘为纸,以草绳结数的孩子的阴影投射在我震惊的目光里那黑色而忧伤的眼神是如此残酷地灼痛我黄肤色年轻的心我曾被这个种族供奉在天地君亲师的神坛上三千年啦我被栖息在肩上那悠远而沉重的历史所审判着被这年轻的共和国企盼着贫困或者富饶我将对人类以往的一切同时作出公正的裁决当我卑微的声音渐渐暗哑那决定着人类命运的福音已经传向了更加遥远和年轻的眼睛让一个孩子从苹果的下坠得以领略星球引力的奥妙由一群蚂蚁无言的亲善使刚强的男人落泪让这滚烫的心泉去销毁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伟绩这就是我的责任,这就是我的骄傲我把这宏大的幸福撒向一切创造的行业我是创造的创造者是那屹立在尚未诞生和已逝去的灵魂之间的一块不朽的丰碑哦,走上讲台,站在这灵魂的巅峰我听到地轴在脚下转动我感到自身的重量正牢牢的吸住了这个奥秘的球体它正渐渐溶为我身体的一个部分溶为我建筑的灵魂所要飞往的那无垠宇宙的一个部分1987年9月25日作者王立新,男,汉族。
教师,你要争取自己的自由——不要长成自己讨厌的人
教师,你要争取自己的自由——不要长成自己讨厌的人教师,你要争取自己的自由——不要长成自己讨厌的人这两天大家一直在讨论孩子的自由问题,就是说如何让孩子感到生命的行走方向是适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的。
一位对教育很关注的家长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每个个体的丰满,个体的丰满会形成集体的丰满。
我想,也会形成社会的丰满乃至国家的强大。
然而,这些看起来目前还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做到这些,教师是需要改变许多当下生存的状态的,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你不干,可以滚。
”以下是一位热心网友发来的文章的一部分:在学期末教师大会上,很多老师给学校提意见,认为现在学校杂事太多,希望下学期可以少点,让大家安心教书。
校长当时脸就黑了,没有正面回答,只对学期的学校工作进行了总结,洋洋洒洒读了半小时,大汗淋漓,最后,校长委婉表示,“教学工作只是教师工作一部分,配合学校其他的工作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如果干不了,可以选择不干!”干净利落的回答,顿时化解了老师心中一切的迷惑,然后大家总结出校长讲话的精髓,“不干可以滚!”面对当下学校高度行政化的趋势,教师们如何应对?昨天一个年轻记者跟我说:“记得我做代课教师的时候,听到一位年长的老师骂一个女生‘你这个贱货生的’这句话时,立马带领一帮哥们让这位老师说清楚,为什么要骂这样的话,当时真是义愤填膺。
结果,他们很快就被取消了代课资格。
”年轻的记者说:“那个时候无所谓,辞掉就辞掉。
但现在不同了,我有妻子、孩子了,得考虑生活的问题了。
现在可能就没那么冲动了!而且我感到,我现在正长成自己原本讨厌的人!”是啊,我们很多老师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承受”,然后将自己的愤怒和学校行政的思维方式,转嫁到孩子身上,我们不自由了,也让孩子不自由!然而,我们内心真的是不自由的。
我们该怎么办?我觉得教师首先只要理解什么叫自由。
所谓自由,就是按着自己理性做自己的事情。
而自由是与责任相辅相成的。
《致教师》读书摘记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摘记我们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
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从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
教育的神圣寓于教育的平凡之中,把教育看得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
把教育看得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
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一个从职业中收获幸福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内心的职业排名榜上,把教师职业排在最前列,而这样的老师,也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从而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如果你能够真正地把爱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你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乐趣、体验到做教育的幸福。
挖掘职业魅力,自然收获美丽。
如果教师的幸福只是来源于学生的一张试卷、一个好的分数,来源于遥远的未来,来源于学生成为人才以后,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享受教育幸福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
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当我们能够不混日子,愿意努力成为一个让学生内心瞧得起的老师,当我们在这样的起点上,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着,从每件小事开始,一件一件坚持不懈地做着,当我们用心书写着自己每一天的历史,从教学中得到了成长,收获着幸福,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沿着阶梯继续攀登。
无论是用心地研究学生成长的案例,及时记录自己的生活,还是和同事共读共写,共同探讨,都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影响几个学生的生命,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真正地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他的生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了。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致教师》读后感9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致教师》读后感1熟谙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教学智慧。
有人以为,教师不就是教好书,考好试吗?余映潮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有效、高效。
在课堂学习中,有丰富的积累。
在语言储存、能力培养、方法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是啊,让学生会读课文,老师首先要会读,读出含义,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
现在的孩子往往喜欢那些《查理九世》等快餐书。
在书店,如此之书总是摆在最显眼的地方,那里的书也最吸引孩子们,这样的书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呢?我们如何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呢?余映潮说:教材研讨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
读好教材,细读、精读、深读、活读、美读,在研读教材上达到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我们才能如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书中有这样一例,以我读出了小说的味道为标题,写一段100字以内的文字,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
这设计得是多么灵动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魂。
坚持治学,谋求进步,是一种智慧。
对教师来说,研究为了治学,研究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为了做得更好,我们应该有优秀的治学方法。
《致教师》读后感2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
里面的很多观点是我赞同并且需要学习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
教育本身就是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理想。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教师的过程。
我喜欢有理想的人、纯粹的人。
其实读罢这本书,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可能是老师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察觉的。
教师读书,为了心灵的自由
刊, 以储备充足的“ 水分” “ 养料 ” “ 能量” 。
作为一名教师 , 多滨书对其的确 百益 而无一害。利 用经典 、 业 务书刊于教书育人 , 更是作为教育1 二 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作为教师 . 作为教师个人 , 熟渎一些有高度价值的 书籍 , 叮以 直接探寻人性本源 ,轻便地汲取到人生的智慧。随之对 比较浅显 性、 应用性的学问 , 就可以事 半功倍地吸收。 并且眼界远大 、 胸襟开 阔, 可 以对人生的各项 活动 , 做一较为全面性 而合理性 的规划与安 排 这就是古 人所说 的“ 见识” , 亦是现今 所谓 的“ 文 化教养” 。
力。 不断去重复好 习惯 , 坏习惯可以消失, f 『 } 臻完令消灭很难 弧
士多 德 说 : “ 美德是一种习惯” 。 老师 不 但 要 教学 生知 道 f { 么 行 为足
好的, 什么是坏的 , 还要带领他养成 一种 良好习惯 . . 读经 教育也 是一种好 习惯 , 所以要 不断蕾复 , 让学 养成一 一 种终 身读书的能力 因此 , 为了多活 几个 人生 , 为了心 灵的 F { m, 栽f } _ } 导: 安排作息 , 诵 读经典 、 阅读 务书刊 , 让心 灵穿越 时窜隧道 , 白m驰骋于天地 问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 《 我们 为什 么读 书》 一文里讲 : …我思 人类精神境界 的指导 ,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德 育,是 素质教 箭的卡 f 3 故我在 ’ 。 书的魔力人人皆知 , 人生苦 短, 存在无涯 , 幸亏有 了书, 人 本 , 更重 要 的是 为 人类 新 文 明的 诞 生 而奠 定 基 础 , , 类在时间和空 间上才能把见闻扩大无数倍 ,有的等于多活 了几个
参考文献 :
如, 《 大学》 开篇便开宗明义, 说: “ 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亲
教师节诗歌《致老师》(精选18篇)
教师节诗歌《致老师》(精选18篇)教师节诗歌《致老师》篇1《致老师》耀眼的光环下是一付柔弱的双肩却撑起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像鸟儿离不开天空如鱼儿离不了大海孩子的成长离不了您的关爱啊!老师!你用博大的胸襟你用渊博的知识你用无尽的智慧你用高尚的情怀唤醒懵懂的孩童挽救失足的少年点化愚顽的心灵扬起知识的风帆啊!老师!讲台虽小踱尽人生冬夏春秋教室不大任你播撒家国大爱教师节诗歌《致老师》篇2《致老师》雨水打湿的时间渐渐远去熟悉的声音和那支白色的粉笔一直魂牵梦绕为了让岁月更加记忆深刻为了明天的太阳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我打开这扇门您的影子在时光中重复出现那从眼睛里流出的阳光充满了神的梦想暗示我们相信未来您曾告诉我们未来就像那支白色的粉笔必须倾注一生轻轻呼唤您的名字我曾经以一株植物的名义在您编织的花园里成长您把温暖的阳光和春天的养料赐予我一株含苞待放的新绿在您的花园里伸展心事,叶片用轻轻的声音呼唤您的名字呼唤您的温暖,和春风里泄漏出来的旋律爱的表达不尽相同,用植物花园、温暖、阳光、春天轻轻呼唤您的名字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教师节诗歌《致老师》篇3《致老师》一个晨曦般圣洁的日子振翅而来窗口浮现老师悠长的笑容揭开青春校园的记忆您像云杉一般俊秀的风采您播种美丽,用心点亮心用爱培育爱把我这颗沙粒镀成最美的色彩在流年光阴的故事里一个顽皮孩子成长的辛酸有您的热血在流淌一届届学生飞来又飞往您在笔纸间摩擦出多彩人生仍在幽谷流香我们隐匿在遥远的天际轨迹曲折而有自己的方向怀想您是我们生命的基石教师节诗歌《致老师》篇4《致老师》走进了学生就住进了海湾就习惯了象形的围墙山川、原野、异域风情遥远得只凭想象向日葵开满四周每一朵,巧夺天工您胸有蓝天,有飞鸽也有阴,有晴还有荡秋千的小雀在竹林蜕变学生,一点点崛起一些若隐若现的快乐在生命的深处构成图案是谁使他们惺惺相惜?一个万世不朽的比喻——酿蜜,正是您荏苒年华,您就像一张舒卷自如的名画学生观赏不尽习之效之留存永久的范式教师节诗歌《致老师》篇5《致老师》您,是黑夜的启明星。
教育要给人以心灵的自由
[2016年第36期]我最初拟的题目是《教育: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后来我发现,仅仅是学生有心灵的自由还不够,教师也应该有。
这里的“人”就包括教师。
我有一个学生叫胡小鸥,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作曲家,曾经获得过一个国际作曲大奖,是迄今为止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作曲家。
有天晚上,他的父亲给我打电话,说:“李老师,感谢你对小鸥的培养,他得了一个大奖。
”我说,这和我没关系,我根本就不会作曲。
他父亲又说:“您教会了他做人,胡小鸥还一直记着您,至今还保留着高中时代的作文呢!”我开玩笑说,那我就等着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吧!其实我心里还是很感动的,因为我当时并不是胡小鸥的班主任,只是教他语文,但他居然还保留着我给他批改过的作文。
我一直认为,天才不是学校培养的。
胡小鸥哪是我培养的呢?今年4月,他回到成都,回到母校给同学做演讲。
胡小鸥是一个很朴实、很善良的作曲家。
他在演讲中对学生们说,他中学的时候成绩中等,永远徘徊在二三十名。
他从小喜欢弹钢琴,但弹的时候一些曲子太枯燥了,他就想:“为什么不自己弹呢?”于是他就乱弹,发现乱弹很好听,就把它记下来。
他用自己能读懂的符号记下来,这就是他最早的作曲,最早的作品,这张字条他至今仍保留着。
后来,因为他成绩不是特别好,但酷爱音乐,学校就破格同意他不上课,在家里学音乐,准备考川音。
后来他果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川音。
再后来,就到美国深造,拿到了音乐博士。
他来看我的时候,说起了我当年给他批改过的作文《悲鸿不悲》:“我现在都还记得这道作文题的由来。
当时徐悲鸿的画展在成都举行,门前冷落;与此同时,一位香港流行歌星的演唱会却火爆轰动。
可是,歌星演完后偷税漏税一百五十万。
李老师便给我们讲,徐悲鸿的作品终究会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品流传下去,载入史册,而所谓歌星缺乏社会责任感。
”他说,现在某些歌星获得的太多,而对社会的付出与回报则太少太少,他对这些现象很是看不惯。
我感到了胡小鸥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良知。
《致教师》:唤醒初心的心灵之作
度 ,与 教师就教 育科研 内容展 开探 融入生活 ,成为 人生 的重 要组成 部
讨 。这 l 5 位 写信 的教 师 ,或 受困于 分 。朱老 师能够 体会 出这 么深刻 的 “ 久在 樊笼里 ” ,或迷 惘于 “ 心远 道 理 ,缘 于他对 教育 的热爱和对 教 地也偏 ” ,他们 的问题 归纳起 来基 育理想 的追求 。我认为 ,教师 的工 本是生 活单调 、压力过 大 、前路漫 作不仅仅 是 “ 春 蚕到死 丝方尽 ,蜡 漫……而 朱老师 直击 心底 ,一对 一 炬成灰泪 始干 ”的牺牲 ,而应是 享
1 0 2
读书 1 l 新书推介
死 ,作为 一名 “ 碌 碌无 为 ”多年 的 解 到:师 生相聚靠 缘分 ,学生培 育
中年教师 ,不应 默认 自己的 “ 小角 靠 智 慧 , 与 人 相 处 靠 包 容 ,所 有
色 ”,要 有大抱 负 , “ 教育兴亡 , “ 本 钱 ”靠健康 ,当然包 括身体和
笔端 ,播撒 下希望 的种子 ;另一方
面 ,这 本书特 点鲜 明,不 说教 、不
晦涩 ,读起 来轻松 愉悦 ,好似面 对
世界 那么大 ,也想去 看看 。在 面 进 行 一 次 精 神 洗 礼 ,是 一 部 “ 至 遇到朱 永新 老师 《 致教师 》 ( 长 江 情至理 ,唤醒初 心”的心灵力作 。 文艺 出版社 )一书 前 ,面 对职业 困 “内容 充 实 , 立 意 深 刻 ”是
( 摘自 《 中国教育报》2 0 1 7  ̄ - - 4 月1 7 日)
二是 专业成 长带来 的事业 成就与 生
命尊 严 。他 还告诉 我们 ,如果一 个 老 师懂得 守护健康 ,彼此 尊重 ,他 的人 生必然 附带着 从容和 幸福 。从 这些 饱含 真情 的文字里 ,我深刻 理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笔记摘录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笔记摘录1.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2.教育与理想是一堆孪生兄弟。
3.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
4.随波逐流是最容易、最轻松的事情,而坚守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淡泊宁静,就要相信未来。
5.当你真正在改变自己,其实你就是在改变别人,就是在改变社会。
不要以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没有什么作为,他影响着几十个生命。
6.所有的环境都能够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早就教育家。
7.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8.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童年是入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奇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
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
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
”9.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
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健康习惯等。
这些良好习惯会帮助一个人的一生。
而且,一个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和他如何支配他的业余时间有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就不会有更多时间去做不好的事情。
人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有限的,我们用美好的东西去填充了一个人的所有的时间,这个人就会不断地走向美好。
所以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我们都要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所以能够看出,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
10.多少回,我无法抑制我的泪水。
当我们的魔鬼团队以田野作业的方式,布道于穷乡僻壤,我的眼泪为他们欢腾的理想为他们憔悴的容颜而流。
当绛县的蒙学孩童以惊奇惴惴的眼神,遥望那天际苍穹,我的眼泪为他们农历的天空为他们润泽的童年而流。
我一直在说,新教育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新教育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新教育是你的,是我的,是每个需要新教育的孩子们的。
2023年《致教师》读后感_2
2023年《致教师》读后感2023年《致教师》读后感1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我想了很多。
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
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
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
教师应该一视同仁。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
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
因此,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首先,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学会体谅和宽容。
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第三,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
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
《致教师》读后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本对我影响深刻的书籍——《致教师》。
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所著,它凝聚了李镇西先生数十年的教育经验和智慧,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引。
首先,我要感谢李镇西先生,感谢他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倾注了心血,用他的笔触记录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让我们从中汲取养分,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致教师》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育的信仰”、“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实践”。
在这三个部分中,李镇西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育的信仰”这一部分,李镇西先生强调了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信仰。
他说:“教育是心灵的工程,是生命的艺术,是灵魂的塑造。
”这句话让我深感教育的神圣和伟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的教育信仰就是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在“教育的智慧”这一部分,李镇西先生分享了他的教育智慧。
他认为,教育智慧来源于对学生的了解、对教育的热爱和对自身的不断反思。
他说:“教育是一项需要用心去做的事业,只有用心,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发掘他们的潜能。
在“教育的实践”这一部分,李镇西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还强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自信、自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读完《致教师》这本书,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坚定教育的信仰。
我们要坚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次,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不仅来源于理论知识,更来源于实践。
《致教师》的教师读书心得五篇读友吧_1
《致教师》的教师读书心得五篇《致教师》的教师读书心得1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
”而教师的故事,必然与学生在一起,当我们的故事和学生相互编织,当我们的生命和学生共同绽放,我们书写的就是一曲生命的宏大交响曲。
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的前言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教师在这样的描述下,不再过于神圣化,而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顿时,有了从教师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更幸福完整的渴望。
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需要成长的养料,而不需要外界过于来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
作为教师,只要每天进入校园,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就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
教师的幸福莫过于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天回家前,听到孩子的一声声再见。
在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
朱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自觉得问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职是什么?我既然来到这个教室,能带给孩子什么?我怎样为孩子创造出最大的发展空间?我怎样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
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
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让他们成为主人。
在一个班级里,孩子千差万别,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级里的快乐。
特别是对待一些落后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文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文摘“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呼唤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
”1、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第2页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第2页3、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第7—8页4、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1,30:1,50: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
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第8页5、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自己赢得心灵的自由
——如何寻找人师?
朱老师:
前段时间,我读了《曼德拉传》,多次泪流满面。
曼德拉的一生,可谓光芒万丈又跌宕起伏:曾因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入狱27年,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曾担任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不仅如此,曼德拉还对教育非常重视。
自他1999年主动卸任后,就致力于两件事:在南非大力兴办学校,为南非防治艾滋病。
我觉得,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您同意我的看法吗?
老师:
的确,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
人们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其实,无论出身于哪个民族,身处于哪个国家,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人类共同的英雄。
这样的人,职业不同,身份各异,相同的是他们用时光锻造生命,用行动把自己的人生书写为一个传奇。
他们的一生就像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言传身教地为人们指引出一种更有价值的活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一位伟大的教师。
纳尔逊·曼德拉,就是一位这样伟大的教师。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享年95岁,安然离世。
曼德拉的所行所言,如老师一般将世事、将人生,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深受启迪。
对受过27年牢狱之灾的曼德拉来说,最令人震撼的或许是他对自由的诠释:“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这是他的睿智之语,也是他的肺腑之言。
他在当选总统的那天,邀请狱警参加典礼并真诚致谢,他认为自己曾经是个急性子,而且脾气暴躁,是狱中生活让他逐渐学会反思与处理痛苦,从而给了自己战胜苦难的能力。
他用行动证明,他并没有让仇恨侵蚀自己的内心,而是为自己赢得了真正的自由。
其实,没有人的生活会一帆风顺,无论大小,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
束缚每个人的枷锁,不是周遭环境,而是自己的心魔。
摆脱这样的枷锁,就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曼德拉面对困境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从痛苦中汲取积极的力量,从困境中学习超越的本领,这样强大的心灵就会无所阻碍。
而且越是得知自由的可贵,我们越是要像曼德拉说的那样为了自由行动:“自由不仅仅意味着摆脱自身的枷锁,还意味着以一种尊重并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
”因为,永远有人无法靠自己挣脱自身枷锁。
当我们为这些人的自由而奋斗,我们的心将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有了这样的心,自然就可以像曼德拉说的那样把敌人变成伙伴:“要想与敌人求和平,就需与敌人合作,然后他就会变成你的伙伴。
”这句话不仅是政治家的谋略,换个角度理解,也是凡人的处世箴言。
生活中99%的对立因为沟通不畅。
从合作开始交流,把想法平和地说出来,互相倾诉倾听,最终消除误会双方和谐。
同时收获友情与工作,才是双赢。
这样,也就是更好地实现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因为只要活着,无论是否愿意,我们实质上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
我们积极一点,就向周围多传达一分正能量;我们消极一分,就向周围多传达一点负能量。
正负的比例,就是我们活着的价值。
曼德拉说过:“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
这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这句话,对教师尤其重要。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都在于此。
曼德拉还告诉我们:“无人生来会因肤色、背景、宗教而憎恨他人,憎恨是人们后天习得的。
如果人们能学会恨,他们也能被教会去爱。
因为对于人的心灵来说,爱比恨来得更加自然。
”是啊,爱是教育的源泉。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仇恨很容易看见。
渐渐地,有太多人、包括我们教师,都会受此蒙蔽,以为恨就是生命的底色。
可细想一下,谁不会对着刚诞生的生命,无意识地绽放微笑呢?这就是爱,最原始的爱,它来自于善良的心灵。
但仅仅有善良的心灵还是不够的。
曼德拉提醒我们:“精明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往往是个不可思议的组合。
”因为,精明与善良,是很难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
精明往往导致斤斤计较。
善良通常导致宽容大度。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做事精明、细加推敲,为人善良、谦和宽厚。
能这样,意味着小聪明已成大智慧,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是必然。
所以,面对困难与挑战,恐惧和屈服是容易的,勇敢迎接是困难的。
曼德拉是人们心目中的勇者,他却坦率地指出:“勇者并非指那些不感到害怕的人,而是那些能克服自身恐惧的人。
”永远不害怕的人,不是勇敢,而是莽撞。
真正的勇敢必然与智慧联系在一起,因此必然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危难,并为之恐惧。
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关头始终咬紧牙关;真正的勇者,是为了使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所以,对现实责怪、抱怨是容易的,想要超越现实的表象,对人性、对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任与热爱,是艰难的。
但后者才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使命所在。
曼德拉是有这种信任与热爱的,因此他是一位乐观者,他始终坚持:“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
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
真正的信仰是最为恒久炽热的希望,能在厄运中鼓舞起勇气,激荡起乐观。
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
还在大牢之中时,曼德拉就一直坚持用简练的线条、明快的颜色画下当时的生活。
他说,他“想用乐观的色彩”记录。
在他84岁那年,将这些“牢画”做了一个画展,感慨道:“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我们必须明白,所有梦想,都是对现实的超越。
想超越现实,必然面临挑战。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梦想仅仅是想想而已,很少有人真正用心去做,因为永远有着太多人用太多理由来告诉我们:不可能。
其实一旦用
心行动,就会发现再强的外压下永远有探索空间,不可能逐渐变成可能,最终成为现实。
不徘徊犹豫的人,乐观迎接挑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抱梦想。
实现了太多常人眼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曼德拉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没有开始做一件事时,它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
”
当然,人生是一段旅程。
曼德拉说:“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
”所谓成功,只是我们登上了一座众人眼里的大山。
如果此时驻足停步,就意味着我们只欣赏过这座大山的风光,却失去了更多的风景,那也就是真正的失败。
人生没有最高峰,风景永远在路上。
教育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追寻中。
曼德拉为南非奋斗一生,如今南非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建立国家易,建设国家难。
后者必须通过教育为武器,让刚性制度要求成为全民文化自觉,才会长治久安。
勇者曼德拉离开我们,走上了另一条漫漫自由路,这个伟大的人,发动过革命,也倡导着和平,最后,他对教育的力量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曼德拉说过的一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为之自豪,为之自省:“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以此扪心自问:我们,在这样做吗?
你的朋友:朱永新摘自《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