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囚绿记》学案
2024年《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囚绿记》全文,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的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囚绿记》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分析和欣赏《囚绿记》的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探讨文章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的文学特色分析,主题思想的深入挖掘。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结构的把握,情感表达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叶被囚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由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巩固词汇。
3. 作者和背景介绍:介绍陆蠡及其创作《囚绿记》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文章分析: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深入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题目,指导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生字词、作者介绍、文章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3.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黑板空间,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词语:束缚、羁绊、执着、憧憬。
(2)分析文章中“囚绿”和“放绿”的意义。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略。
(2)囚绿:束缚、禁锢;放绿:自由、希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阅读陆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高一语文教案《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抒情线索。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重点、难点)3、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重点)课前准备:1、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2、学生合作搜集艺术家勇于面对苦难的例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要求学生用成语说出看后的感受。
如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朝气蓬勃、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
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
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二、研读课文第一块:与陆蠡相识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陆蠡是一位真诚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第二块:走近那抹绿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2、为什么要“囚”绿?(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第三块:评论那抹绿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作者“囚绿”的行为,对这位被囚的“绿囚”你是如何理解的?前后四个人讨论后回答。
囚绿记语文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范文
囚绿记语文教案设计囚绿记教案范文高一下册《囚绿记》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囚绿的经过,体会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尝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同学能够复述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同学逐步深入到课文,使同学能够自主的体会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1)体会在文中所寄寓的肤浅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坚韧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同学结合作家的经受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设想从形式到内容渐渐深化,从品位分散着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索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的思想情感,领略了并有所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力量。
教学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味,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紫色的灵魂中的紫色是名贵而悲伤的。
而绿色是盼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
这样布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
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二、字音字形:陆蠡(lǐ) 涸(h)辙婆娑(psuō) 猗(yī)郁囚系(x) 蕈(xn )菌⑴了截:直截。
⑴涸辙:干枯的车辙。
⑴急不暇择:因焦急而没时间选择。
⑴婆娑:⑴回旋舞动的样子⑴枝叶扶疏的样子⑴眼泪下滴的样子。
⑴猗郁:茂密的样子.三、介绍: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头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绿”的象征意义。
2. 理解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绿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囚绿记》。
2. 新课呈现(20 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淅沥”、“婆娑”、“涸辙”等。
- 引导学生分析“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绿”的情感。
3. 课堂练习(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绿”的理解和感受。
- 选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绿”的象征意义等。
5. 课后作业(5 分钟)
-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绿色的印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囚绿记》导学案
《囚绿记》导学案教学参考1203 1049《囚绿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学习重点、难点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课文梳理:一、课文线索学生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为什么要囚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归纳线索:二、分层梳理(一)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的思想感情。
表现爱绿感情的语句:(二)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囚绿”的含义是什么?2、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3、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难点分析】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①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
《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囚绿记》,详细内容为整篇文章。
该文通过对“绿”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生命、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
2. 分析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如对“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的学习,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引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讲解难点、重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绿”所象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囚绿记——生命、自由、美好生活2. 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排比等3. 重点句子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绿”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 答案要点: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生命、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作品,如《边城》、《荷塘月色》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的掌握。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囚绿记》精编教案
《囚绿记》教案教学参考1120 2008《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2.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3.结合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课件中的一幅图“绿”,请同学设想在不同情况下观“绿”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欢乐时、忧烦时等,[在我的身后有幅绿,当你看到它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对物的感情,常有环境和情境的限制,从而使其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与的感受,一定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
]2、引出课题(板书:《囚绿记》陆蠡)3、感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讨论,引导学生再阅读,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并达成共识,最后选几名同学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交流。
设计问题如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绿枝条有什么特点?3、你所理解的象征手法?同时,放几幅图片让同学加深对写作背景的认识。
高三语文课《囚绿记》教案
高三语文课《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2.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题思想。
2.文章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文章中的抒情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囚绿”这个,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2.学生分享对“囚绿”的理解和联想。
(二)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分析主题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鉴赏表现手法1.教师讲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排比等。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运用这些手法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抒情手法分析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运用这些手法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绿”象征了什么?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章中的“囚”字有何深刻含义?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囚绿”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章中的“绿”与“囚”有何内在联系?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名著阅读1.教师推荐阅读名著《囚绿记》。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精选17篇)《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味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习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法学习本文主题,圈点批注法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语: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
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让人向往!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他对“绿”情有独钟,痴心的想把“绿”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优美散文《囚绿记》,感受作者的囚绿情结。
二、作者介绍: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作者情况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1942年4月被捕。
在监狱里,面对刑审,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34岁。
陆蠡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均极短暂,作品也不丰盛,但他卓异的人格和独特的文格都将魅力长存。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研读课文从字词的掌握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
当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马上产生一个疑问。
我们在第一模块学过“优美的汉字”,知道“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文章起名为《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动宾搭配不当?还有疑问就是:他为什么囚绿?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找同学们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用反复诵读法来学习这篇文章,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各种疑惑。
一读: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解决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调1、文章题目是“囚绿”,那文章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
3、通过浏览课文,同学们体会到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绿怀有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1——4段):“遇绿”;(5——7段):“赏绿”;(8——12段):“囚绿”;对绿的喜爱之情。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的(一)、知识和能力目的⑴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⑵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了解其象征手法。
⑶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且联络时代背景,把握课文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的⑴运用点拨法,整体感知课文。
⑵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文章题目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从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领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拓展延伸理解“释绿”时人们思想上到达一种升华。
从圈点、朗诵的方法品味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通过学生互助合作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其心得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绿是自然色中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和希望。
当一抹绿出现在沙漠中时,当绿芽冲破险绽放绿意时,当无边的绿色铺面而来时,不知道大家具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观赏一下我国现代作家陆蠡的一篇作品《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原,他从小就天资聪明,具有“神童”之称,是我国现代的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他傲雪欺霜而死于日寇的*之下,当时他才34岁。
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人民贫苦,这一切使这个领有远大理想的爱国青年感到焦灼不安与痛苦,因此让他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囚绿记》中的题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囚”的意思是关起来,如囚徒、囚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囚绿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学生能够掌握表达复杂情感的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小说主题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小说《囚绿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和内涵。
3.探究小说通过人物和情节揭示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3.2 讲解环节3.2.1 小说《囚绿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囚绿记》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林语堂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
该小说讲述的是在大革命时期,由于家丑外扬而受到政府迫害的贵族少女绿蓉被关进牢房的经历。
林语堂通过描写绿蓉在牢狱中的生活,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3.2.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和内涵小说中主要人物有绿蓉和狱卒。
绿蓉性格强烈、自尊心极强,但在遭遇严重打击后,逐渐表现出对生活的无望和对人性的幻灭。
狱卒虽然身为官府的走狗,但在和绿蓉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道德觉醒,开始反思自己的职责和作为人的价值。
小说的情节简单、却又富有情感,主要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在绿蓉被迫入狱之后,她开始对人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追问自己“自由到底是什么?”,逐渐意识到了人性本质的苍凉和渺小,同时也对命运和自由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3.2.3 探究小说通过人物和情节揭示的思想和价值观小说通过绿蓉和狱卒这两个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压抑和伤害,探究了由自身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表现出对人性自由和人生观的深刻思考。
小说所表现的价值观,主要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审美价值的反思,呼吁人们保持自由的思考态度和对人性深入的理解。
3.3 活动环节3.3.1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小说中涉及到的主题和内涵,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3.3.2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散文的形式写下自己对小说《囚绿记》的评价和体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文学的理解能力。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作为必修二中的一篇短篇小说,梁实秋的《囚绿记》将生动地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主题:自由。
我们认为自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权利,但是它是在某些情况下被剥夺的,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教师可以通过这篇小说来讨论这个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自由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方式。
2.学生们能够加深对自由的认知,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自由权。
3.学生们能够提高理解英语文本的能力,并通过朗读小说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二、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主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教师应该先介绍一下“自由”这个概念,然后询问学生们对自由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来引导进一步的讨论。
最后,把重点放在小说中的主题上,并解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2.阅读小说:由于小说篇幅较短,可分为几段阅读讨论。
如第一段,阅读内容是描述主人公所处环境,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这个关押于牢狱之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强制措施和深度痛苦的感受。
第二段讲述主人公是如何逃离押后之后,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穿新衣、偷东西、值夜、打工等。
英汉对照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音和读音。
3.测验:在阅读和讨论之后,可抽出10道选择题和3道问答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问答题的答案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意见,他们需要从小说中选择一个例子来支撑他们的回答,因此学生需要在阅读和讨论中认真思考,详细回答问题。
4.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组提出“保护人类自由权”的计划方案。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讨论出一个完整有效的保护自由的计划。
每个小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他们的计划,并给出他们相互的反馈。
学生们需要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逻辑和理解能力。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囚绿记》精编教案之二
《囚绿记》教案之二教学参考1126 1348《囚绿记》教案之二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组图片:1.轻轻雨水浓浓绿意2.信步满绿小路3.漫步绿野丛中4.徜徉清澈绿池5.倾听绿野清泉。
绿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份生机,一份希望,一份诗意。
绿给了我们无限的情怀:1.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储光羲) 2.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4.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张宁)现代著名散文作家陆蠡又给了我们一份何种别样的绿意,请大家一起跟着陆蠡随绿漫步。
二.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三.感知全文(品一品、悟一悟)1.结合题目分析为什么要囚绿呢?——绿色是多宝贵的啊!2.哪些语言直抒了他对绿的爱意呢?——第57段,分段朗读。
注意以下语言的情感绿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
把心等焦了,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3.我们不仅能从正面的抒情中看到了喜爱绿,还能从侧面的描写中看到他对绿的执着?——住宿条件:潮湿,简陋,暴晒时间长,炎热。
选择:瞥见这绿影,毫不犹豫地决定,惊奇4.这分执着的珍爱必然引发极细致的欣赏,但欣赏的似乎是常春藤外在的生长,其实更欣赏的是绿的生命,绿的希望。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囚绿记》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李杨晚清小说《囚绿记》为教学资源,旨在通过学生阅读文本、讨论文本、解析文本中的文学元素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该作品背景、主要情节及人物,分析其艺术特点,并通过写作描绘视觉画面,以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囚绿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了解《囚绿记》的艺术特点,包括文学元素及其运用;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批判思维;4. 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描绘视觉画面来理解文本。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阅读并研究《囚绿记》;2. 教学资源准备:《囚绿记》文本、图书馆或网络资源、笔记本、写作工具。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提问:你知道《囚绿记》是谁写的吗?它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回应,并简要介绍李杨、晚清小说。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囚绿记》的前几章节。
2. 教师提问:- 你对故事情节有什么初步的理解?- 你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背景下?是否能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讨论。
步骤三:文学元素分析(30分钟)1. 教师介绍《囚绿记》的文学元素和艺术特点,包括:- 故事结构及情节安排;-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写;- 情感描写及语言运用;- 主题及寓意等。
2. 教师指导学生逐一分析这些元素在《囚绿记》中的表现,并请学生就其中一个元素进行深入讨论。
步骤四:描绘视觉画面(4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选取《囚绿记》中的一个重要场景,通过写作描绘该场景的视觉画面。
2.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3. 学生完成后,彼此交流作品,展示出描绘的视觉画面。
步骤五:总结与互动(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目标的达成和收获。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3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精选3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作者以及作品背景。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3.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1.出示《囚绿记》的封面图片,询问学生对小说的了解和看法。
2.简要介绍《囚绿记》的作者、作品背景以及创作意图。
【阅读理解】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结构。
2.由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和形象,并且描述他们的心理变化。
3.学生报告各组的讨论结果,整理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分析主题思想】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如追求自由、人性的复杂等。
2.指导学生找出小说中支撑这些主题思想的关键情节和语言表达。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学鉴赏与批评】1.指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的艺术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等。
2.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或评论,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比较其写作手法与《囚绿记》的异同。
2.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评价。
五、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囚绿记》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阅读文学作品。
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并分析《囚绿记》,并写一份详细的读书报告。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 熟悉《短歌行》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囚绿记》高中语文教学教案
《囚绿记》高中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体会“绿”的象征意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3、树立做“被囚”而“永远向着太阳生长”的“常春藤”的人生信念。
一、导入: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希望之色,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陆蠡(li)字圣泉,生于1908年,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陆蠡不仅文章优美,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巴金老人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三、字音字词:陆蠡(lǐ) 涸(hé)辙婆娑(pósuō) 猗(yī)郁囚系(xì) 瞥(piē)见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囚绿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囚绿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本文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囚绿记》学案_d46f
《囚绿记》学案教学参考1129 0925《囚绿记》学案学习目标1、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的思想感情2领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资料链接: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刑拘数月后,惨遭杀害,年仅34岁。
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 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吗?”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 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1983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本文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写于抗战爆发之后,在“烽火四起”的民族危亡时刻,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
写的是自己在北京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陆蠡()涸辙()淅沥()猗郁()移徙()婆娑()瞥见()蕈菌()揠苗助长()2、阅读全文后,试着回答下列问题:“绿”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你能看出围绕绿,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吗?请模仿“囚绿”这个词的结构形式,一一进行概括。
3、细读重点段落,说一说“绿”被囚前后,各自有着怎样的情态?被囚之前:被囚之后:合作探究:1、为什么要“囚绿”?你能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来说明吗?2、既然“囚住”了绿,为何又要释绿?拓展延伸1、绿色是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它是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和感召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学案
教学参考
0513 0845
《囚绿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文章主题和的思想。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预习测试
1.选出下列加框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
A、涸辙gù淅沥xi 揠苗助长yà
B、婆娑 sha 流连lián急不暇择xiá
C、珍重zhân猗郁qī毫不犹豫yù
D、蕈xùn菌囚系jì永不屈服yǒng
2.注音解词
葱茏:涸辙:
揠苗助长:猗郁:
幽囚:淅沥
背景提示:
陆蠡,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原名陆圣泉。
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后任编辑。
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处女作《海星》,陆蠡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1942年4月13日被捕后,在南京审讯,日本宪兵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蠢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惨遭杀害,年仅34岁。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字。
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那时,是在芦沟桥事件之后,它隐喻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的热望,“也让我们窥见了他那渴望阳光、渴望生命、渴望欢乐的
三、课内探究:整体感知,朗读课文,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根据的思路填写动词:
()绿()绿()绿()绿
2、我为什么要“囚绿”?
3、我为什么让“绿”恢复了自由?
4、文章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历史背景说)
四、当堂训练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
的日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1、我的“绿友”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哪句话能暗示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方框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说说“珍重”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
五、主题阅读春之怀谷张晓谷
春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便从云端到山麓,从山麓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
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一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手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觉到的水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来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起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思考:
1.根据课文填空:
第一自然段中“一首澌澌然”指的是
第二自然段中“一株柳的分号“指的是 .
第三自然段“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在文中的具体内容是
第四自然段连用三个“在……之前”,这样写在表达上的主要作用是
第五自然段写鸟的主要用意是
2.文章前后反复写到“春天曾经是这样的”,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赏析,正确的三项是()()()
A、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春天的虔诚的企盼祝祷。
B、本文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运用诗化的语言,把春景写得美不胜收,映衬对美好春景的渴盼。
C、本文标题的意思是“对春天深深的怀念”。
D、本文是对美丽宜人、生机勃勃的春景形象细腻的写实。
E、本文通过对自然春景的想像和怀念向往,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某种厌倦。
F、本文辩证地写出了春的美丽生机和春的娇气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