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学设计

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视频播放关于水的公益广告2.3.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水资源的重要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
通过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主动思考有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污染问题(二)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2.完成预习题。
学生完成预习题并探讨关于实验的有关内容,如: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操作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示范操作小组实验1.指导学生预习实验部分2.演示过滤器的制作方法,过滤的操作要领3.指导并纠正学生中的错误操作学生观摩小组合作完成过滤实验引领示范,避免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节省课堂时间(四)交流讨论启发思考1.提出问题:过滤操作的要领是什么?2.如果滤液浑浊,原因是什么?3.通过过滤得到的水是纯净水吗?1.学生讨论得出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2.学生讨论,并结合“拓宽视野”弄清: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的区别1.让学生指道自己得出的结论往往更有意义2.结合生活,把自己所学应用到生活中(五)整理器材结束实验1.讲解整理器材中的注意事项,如要把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学生整理实验用品,洗净用过的玻璃仪器。
养成实验结束整理器材的好习惯(六)课堂拓展交流探讨1.什么是硬水、软水?硬水的危害?如何软学生读课本内容,讨论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七)小结提升当堂反馈1.先请学生口头总结,再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2.(即过滤的定义、过滤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硬水与软水) 3.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学生讨论总结完成课堂练习1.利用板书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2.当堂练习,现学现用。
自然界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水学苑新报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3.稳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却无法再分后”的重新认识。
4.介绍水资源的利用和维护。
教学用具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扰动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状态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轻便氢气出现装置(不含试剂)、尖嘴导管、丰氧气的潮湿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开场白】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科学知识,晓得清澈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
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探讨】使学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恳请一位同学提问,教师制止。
【投影】物质的直观分类【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共同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去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水的组成【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讲诉】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全面覆盖,水资源极为多样,但可以轻易可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到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
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
[注释:教师在教学中极其自然地对学生展开节约用水的教育。
]【回答】根据生活经验,恳请学生自己概括水的用途。
(回答2~3人。
)【讲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拨打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支玻璃管里汇聚了无色气体,液面减少,其中相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相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水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三、水的净化 河水,井水,雨水,海水,泉水等都是不纯 水是纯净物。 过滤是一种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开的方法。 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沉淀 课后 反思 过滤 消毒 出厂 净的,而蒸馏
课堂 小结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三、水的净化
1、过滤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作业
课本 P53-P54 1、2、3
布置
§3—4 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存在及利用 1、水的存在
板书 设计
2、水的利用 3、水的污染 二、水的组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
通电
水
氢气+氧气
H20
H2
O2
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氢气+氧气
3、电解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处都有气体产生
)
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可以看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D、两极都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负极 产生的气体几乎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多一 倍, 正极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燃烧。
一、水的存在及利用 1、水的存在 2、水的利用 3、水的污染
【提问】如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 【指导学生】完成过滤操作 过滤是一种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开的 方法。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过 滤的方法和操作
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指导阅读】课本 51 页自来水的生 产过程。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沉淀 过滤 消毒 出厂 练习题起检查巩固的 作用
【提问】谈谈你对人们长期饮用纯净 水有什么看法? 复习巩固 【随堂检测】 1、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 水在通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纯水 D、0℃时会形成冰、水混合物 ) )
《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名师教案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认识水的组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及实验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一、教学流程(一)导入开篇背景音乐设计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
1.学生对自己预习关于水知识的了解的结果进行汇报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眼中的水总结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由结构、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进而引出水的组成。
(二)针对水的物理性质设计问题1.教师提出知识性的问题:(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____、无____的液体。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凝固点是____。
(3) ____℃时,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时最小。
这些问题,课前学生通过预习便能掌握,在这里只是以问题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掌握的程度。
教师的讲解已经毫无意义,自主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温历史,通过化学史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的实验,进入水的电解实验(三)观察与思考———水的组成1.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假设和预测→实验与事实→现象与记录→解释与结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电解水实验。
(1)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演示,注意实验装置、实验器材以及实验现象。
(2)提出思考性问题,让学生有意注意:两个电极,两个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自然界中的水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熟悉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自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分;〔3〕熟悉水与人类的亲密关系,熟悉水是人类珍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改变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依据试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看法价值观:树立水是珍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省用水、自觉爱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分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试验探究:1.水的组成讨论2.纯洁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外表的分布:在地球外表,江河湖海约占地球外表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留意:地球外表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特别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头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浇灌〔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整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供应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得水”4.水污染状况:〔1〕水污染的来源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加强对水的管理和对水质的监测;b.工业三废实行先处理后排放;其次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c.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节省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二、水的组成及性质1.水的组成试验:水的电解试验现象:1.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管子中都消失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2.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电源正极,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3.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电源负极处,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消失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Hydrogen〕氧气〔O2〕+氢气〔H2〕点燃——→水〔H2O〕解释:水在通电的状况下,被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水〔H2,其次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O〕通电——→氧气〔O2〕+氢气〔H2〕气体体积比:1 ∶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自然界中的水》教学案例(2)

《自然界中的水》教学案例姓名:吴明兴学校:接官中学执教时间;2010年11月一.教学背景与定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滤的基本操作,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知道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过滤的操作要领,知道过滤可以除掉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运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与软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过滤的基本操作。
鉴别硬水与软水教学难点:过滤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探究教学课堂模式,即大致分为课前预习、课首检测、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结提升、当堂反馈等环节,让学生成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主要教法:自主学习法:基本知识点学生直接在书本上的出答案实验探究:两人一小组进行过滤操作,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讨论法:讨论水净化的意义,仪器及用品(24组):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肥皂水,硬水1. 教学过程2. 主要板书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了解吸附、沉淀、和蒸发等净化水的方法;多种途径课题3 水的净化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体会工业生产中化学知识的丰富性和重要性.教学课时: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活动与探究——天然水的净化;过滤的操作教学策略:1.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水净化的有关方法的介绍,解决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吸附的方法介绍中增加活性炭的性质介绍;比较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的净化程度。
2.提前准备蒸馏的装置并在讲台上进行水的蒸馏.介绍蒸馏的方法时要介绍简要的步骤和方法.3.活动与探究是“天然水的净化”,因有第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可在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净化的方法,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比较不同方法的净化程度,同时重点总结过滤的操作要点。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范文

自然界中的水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 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3. 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水的存在形式1. 液态水2. 固态水(冰川、冰雹、雪等)3. 气态水(水蒸气)第二章:水的作用1. 生命之源:水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性;2. 自然环境:水对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影响;3. 人类生活: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水循环的基本过程1. 蒸发:水分从地表或水体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2. 凝结: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云;3. 降水:云中的水滴凝结成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表;4. 径流:地表水流向河流、湖泊等水体;5. 地下水: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第四章:我国水资源状况1. 水资源总量:我国水资源总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2. 地区分布: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 季节变化: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
第五章: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1. 节约用水: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技巧;2. 防止水污染: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学会保护水资源;3. 爱护环境: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活动,改善水环境。
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循环过程;3.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4. 开展节水竞赛、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存在形式、作用和水循环的理解程度;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行动和进步。
自然界中的水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 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3. 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自然界中的水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自然界中的水》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导学案,学生将能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认识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资源的珍爱方法,培养珍爱环境的认识。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珍爱水资源呢?2.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珍爱的视频,让学生们了解水资源的紧缺性和重要性。
二、进修重点1.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用水,还是农业、工业、交通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2. 水循环: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河流等环节。
通过图表或动画展示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们了解水是如何在自然界中不息流动和循环利用的。
3. 水资源的珍爱:提醒学生们要珍惜水资源,避免浪费水,珍爱水源地,不随意排放污水,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三、进修方法1.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们到校园或家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水资源的珍贵性。
2. 讨论与分享:组织小组讨论水资源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素材收集:要求学生们收集关于水资源珍爱的资料和新闻,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珍爱环境的认识。
四、教室延伸1. 制作海报:让学生们以“珍爱水资源,人人有责”为主题,制作关于水资源珍爱的海报,展示在校园或班级。
2. 观看纪录片:组织学生们观看有关水资源珍爱的纪录片,深入了解水资源珍爱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参观水厂:组织学生们参观当地的水厂,了解水的净化和供应过程,增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珍爱认识。
五、课后作业1. 撰写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们写一篇关于水资源珍爱的心得体会,表达对水资源的珍惜和珍爱。
2. 制定用水计划:让学生们制定一个勤俭用水的计划,并在家庭中实践,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
3. 环保行动: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等,为珍爱水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茅坝中学备课人程
学
勤
备
课
组
长
张
世
勇
课题自然界中的水教
学目标知
识
1、了解水在自
然界的分布情
况,水与人类
的关系及水的
重要性;
2、初步了解水
污染的因素及
严重后果和防
止污染的重要
意义,从而进
一步加强环保
意识;
3、了解水的组
成。
情感1、学习水的污染原因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培养观察能力、交流表
力达能力、实验能力。
教学
重点难点重
点
1、通过实验验
证水的组
成;,
2、增强节水爱
水意识。
难点1、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1、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2、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教具准备1、电解水器
2、过滤装置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复习提问
【提问】1、空气的主要成
份是什么?
2、空气中的氧气与人类有
什么关系?
新课
【引入】空气是人类和动植
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
础。
还有什么物质在人类和
动植物的活动中所占的地位
可与空气相比呢?这就是本
节课所要学的另一种物质—
—水。
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组织新课§3—4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存在及利用
1、同学们知道水的那些
性质呢?(物理性质)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
课本第47、51-52页。
然后
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学生思考并回
答
引入新课增强
学生的交流讨
论、表达的能
力
节水徽记的含
义讲解增强对
水的节约保护
意识
强调用电安
2、水与人类的关系。
(观看图片)
3、水质污染的严重后果
及防止水污染的意义。
4、水的污染源,保护水
源。
阅读、讨论总结
1、地球表面3/4覆盖着水:但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十分不均匀。
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
动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受到污染。
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
例如对水质进行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
全,电解水要用直流电
从水的分解与合成了解水的组成
了解生活中的水一般都含有杂质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净化为引入下一内容
让学生了解硬水会区分、并软化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过滤的方法和操作
练习题起检查巩固的作用
【讲解】节水徽记的含义。
徽记右上方的弧线代表着自来水管道和水龙头,水龙头滴下的一滴水,被一只伸出的手掌小心地接住。
徽记巧妙地利用接与节的谐音,形象生动地将“节水”之意寓于其中。
请每一位同学记住这个徽记,像对待掌上明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二、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实验1)、(实验2)
指导学生观察有关现象
观察、记录:
3-1:正极、负极都有气体产生,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二倍。
3-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3: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设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课本】阅读课本第48-49页。
小结: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
生成氢气和氧气两种物
质,说明水在直流电作
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
通电
水氢气+氧气
H20 H2 O2
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氢气+氧气点燃水
H2 O2 H20
2、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交流讨论】
1、你对水的组成有什么认识?
2、水的煮沸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3、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其他能源,你是怎样想的?
讨论回答:
河水,井水,雨水,海水,泉水等
这些水都是不纯净的,而蒸馏水是纯净物。
三、水的净化
【提问】请你列出多种天然的水,并说明它们与蒸馏水有什么不同?
【活动与探究】
1、蒸馏水与氯化钠溶液
的区别
2、蒸馏水与含氯化钙的
水的区别
(蒸馏实验)
【提问】
1、水能否饮用能否只看外表?
2、什么是硬水?硬水有什么害处?怎样区别硬水与软水?
【提问】如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
【指导学生】完成过滤操作
过滤是一种把液体和固体分离开的方法。
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指导阅读】课本51页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沉淀过滤消毒出厂
【提问】谈谈你对人们长期饮用纯净水有什么看法?
复习巩固
【随堂检测】
1、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纯水
D、0℃时会形成冰、水混合物
3、电解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处都有气体产生
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可以看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两极都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负极产生的气体几乎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多一倍,正极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
课堂小结一、水的存在及利用
1、水的存在
2、水的利用
3、水的污染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三、水的净化
1、过滤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作业
布置
课本P53-P54 1、2、3
板书设计§3—4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存在及利用
1、水的存在
2、水的利用
3、水的污染
二、水的组成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
通电
水氢气+氧气
H20 H2 O2
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化合反
应:
氢气+氧气点燃水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三、水的净化
河水,井水,雨水,海
水,泉水等都是不纯净
的,而蒸馏水是纯净物。
过滤是一种把液体和固
体分离开的方法。
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
二低、三靠”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沉淀过滤消毒出厂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