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 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岳麓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人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两汉时期:帛画体现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代表人物是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2.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发展。

这一时期绘画特点:创制法度,展现盛唐气象。

吴道子就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温馨提示]新石器时代的绘画,已初步具有造型能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艺术逐步走向成熟。

三、文人意趣1.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

宋代绘画特点: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

2.明清时期,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四、民间风情1.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

民间出现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3.中国绘画风格:一是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画和民间绘画;二是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温馨提示]宋代绘画艺术重挖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明清时期文人画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较大比重。

主题时代变迁对中国绘画的影响1.魏晋时代(1)时代背景: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形成。

(2)艺术特点: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著名画家顾恺之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2.唐代(1)时代背景:唐代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教案(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教案(3页)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学习难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复习回顾:我国从秦汉到明清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情。

自主学习:一、绘画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1)时代特征 :社会生产力低下以及游牧生活为主(2)远古绘画的特点:稚拙的、简单的,自然、生动、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

(3)形式:原始岩画,彩陶图案代表作: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图》(4)艺术主题:反映了先民的游牧、狩猎生活及其对自然景象的膜拜。

2、战国秦汉时期(1)绘画的新形式:战国出现了用毛笔绘制在上的作品即帛画。

(2)汉代帛画的特点: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______又的特色。

(3)历史原因:绘画材料、工具的改进;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跟战国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的(4)代表作:《人物龙凤图》(战国)、马王堆汉墓帛画(汉代)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⑴时代背景: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⑵特点:出现凸显_____的 ________画。

⑶“画祖”顾恺之:①东晋人,长于丹青。

②绘画理论:“____________”,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二、人间的世界三、内心的风景【教学过程】(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

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

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

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

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随着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以人为本”。

汉代以后,中国画逐渐从神灵的居所转向了人间的世界。

(幻灯片显示《女史箴图》。

)她给你什么感觉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我想起了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有人知道,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吗?(请一位学生回答。

)如果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你是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你怎么安放自己的节操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就是在这个最黑暗的时代,艺术大放光彩。

这里有曹植的诗,嵇康的琴,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

艺术是人们精神的寄托。

有了它,就可以蔑视富贵,可以甘于贫贱,可以不畏强暴,可以自由做人。

没有魏晋,就没有顾恺之。

他的画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答案:以形写神。

)这种强调神韵,富有个性的画就叫做文人画。

从此,中国画有了不同的美丽。

(幻灯片显示《簪花仕女图》。

)如何?(请一位学生鉴赏。

)可见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呢?(答案: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

高中历史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复习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历史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8课笔墨丹青【知识目标】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自主学习】一、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一)起源:时代.1.远古绘画的特点:、生动、粗犷,又不失浪漫。

2.形式:原始岩画,彩陶图案。

3.艺术主题:远古先民的生活情景和文化心理.(二)早期发展:1.战国:出现帛画,代表作有《》;2.汉代帛画的特点:体现出、神秘又不失的特色.出土文物有马王堆汉墓帛画。

(三)魏晋时期:1.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 ;2.著名画家: ;3.贡献:(1)长于丹青;(2)绘画理论;(3)代表作:《女史箴图》(四)唐代:1.背景: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特点:画家们,表现了的盛唐气象.3.著名画家:,代表作:《》(五)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1.兴起背景:不断壮大,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2.文人山水画的特点:从注重变为更加注重。

3.代表人物:“”、“”。

(六)明清时期的文人画1.背景:的变化,的动荡。

2.特点:艺术风貌 ,与形成强烈对比。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三、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1、导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下面我想问同学们汉字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楷)有一句话叫“书画同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绘画,走进历史,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哲学之美。

学习新课第八课《笔墨丹青》2、首先解释一下题目,重点介绍丹青(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

王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二)了解中国画:从题目中,我们也能够猜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画,也叫做国画。

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关于国画都知道那些知识?(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

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

)(三)中国绘画看样子也挺复杂,它的起源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绘画的起源、早期发展(魏晋以前)1、我们刚刚说过,“书画同源”所以绘画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这个时期没有纸、也没有帛。

他们周围常见的岩石、山壁、陶器。

所以他们经常在石头、山壁、陶器上作画。

我们来看看书中又角的那幅集体舞蹈图(我们看这是在1973年在青海省发现的,他们在手拉着手跳舞,画得很简单、比较粗糙。

但却很生动。

最有意味的是舞蹈着的两腿中间多了一个小尾巴,这可能是他们的一个化妆舞会,人们正在扮成动物模样在舞蹈和歌唱,而这些舞蹈的人所扮演的是息息相关的动物形象,这就是他们的图腾,以此表达对图腾的崇拜)。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精品教学设计(11页)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精品教学设计(11页)学习精品

岳麓版必修三《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四)学生分析高中的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喜欢寻根问底,但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对此,学习本课,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结合有关的史实与时事,获得感性材料,直接印证和丰富所学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注意与现实相结合思考问题。

(五)课堂学习方式设计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2.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七)教学课时、教具:本节课所花时间为一课时,教具主要为多媒体课件。

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08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08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学习目标】1.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2.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教材导学】一、通读课本,你能否概述出中国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1.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2.魏晋隋唐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3.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4.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二、中国绘画艺术起源于什么时候?代表作品有哪些?先秦绘画有什么特点?1.新石器时代①代表: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②内容:人物、动物和简单的色彩和图案③特点: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2.战国秦汉的帛画(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①代表:《》②特点: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三、魏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代表人物是谁?1.背景: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2.代表人物——“画祖”顾恺之:顾恺之是东晋人,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著名画家,其传世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他也开创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绘画对象的精神气质。

四、唐朝时期的绘画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代表人物是谁?1.特点: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

2.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

3.代表人物——“画圣”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五.宋元明清时期——文人山水画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代表人物有哪些?1.两宋时期(1)文人山水画兴起的原因:①北宋王朝推行“重文轻武”、优待文人的国策,阶层不断扩大。

②的兴起使士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教案

第8课笔墨丹青课案【课程标准】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A、新石器时代B、春秋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2、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开始出现的是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

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的帛画。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

3、凸现个性的人文画首先出现在A、战国B、西汉C、魏晋D、隋唐4、顾恺之绘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形神兼备B、注重塑造人物形象C、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D、再现现实生活5、下列有关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B、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C、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画派众多D、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二,文人意趣6、关于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画种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A、重文轻武的国策B、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经济繁荣C、文人阶层壮大D、理学的兴起7、下列绘画中,生活实用性的特点不突出的是A、年画B、布贴画C、山水画D、剪纸画三,民间风情8、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

9、明清时期绘画的特点,不包括A、张扬个性B、追求规范C、形成多个画派D、画风多样、风格鲜明10、《清明上河图》体现了怎样的绘画风格A、质朴与浪漫B、文人意趣C、不拘一格D、民间风情11、木刻版画的盛行,体现了A、唐诗的兴盛B、宋词的繁荣C、元曲的发展D、明清小说的发展12,阅读下列图片: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 概述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0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02毛笔在绢帛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3.汉代:□03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思考探究汉代绘画特点的原因神仙魔怪、迷信怪异的形象,既体现着汉代社会“天人感应”的宗教意识、宇宙观念,也渗透着统治者敬天法祖、神道设教的意图。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1.概况知识拓展唐代绘画艺术繁荣的原因(1)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氛围,为绘画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艺术环境。

(4)吴道子等画家的辛勤努力。

(5)民族融合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思维点拨 1.文人画的艺术特点(1)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了画家多方面的修养。

(3)题材以山、水、梅、兰、竹、菊与松、石为主。

(4)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色的写意为主。

(5)出现于魏晋,真正兴起于宋,明清时期成为画坛的主流。

2.宋元和明清时期绘画的异同(1)相同①形式:都属于文人画。

②特点:都注重对意境的追求,而不讲求写实。

③风格:明清绘画艺术是对宋元以来绘画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2)不同①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与传统的艺术风格迥异的新艺术家。

②明清时期的绘画从文人阶层独有的艺术享受走向了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实用性的特点。

如明清小说的版画插图和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易混易错文人画与山水画的区别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山水画:注重写实、意境,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画。

2.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影响(1)特征:①形式上:一方面盛行注重□10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的文人画。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学习目标: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重点:中国古代绘画起源与发展脉络。

2.难点: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教材整理1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1.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①绘画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②代表人物: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等。

(2)唐朝①背景: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②特点: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③代表人物:吴道子,其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3.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类别时间背景特点代表文人意趣宋代①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②理学的兴起使人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明清时代变化、社会动荡风格奇特,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对比朱耷的《松鹰图》民间风情宋代商业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描绘民间风情、市井生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清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反映了世俗的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误区警示] 文人画不同于山水画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特别讲究布局构图。

而文人画虽然很多也以自然风景为主题,但其注重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更追求抒情写意。

教材整理2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1.形式上: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的文人画。

2.手法上: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作用上: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战国帛画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笔墨丹青》教学设计历史组孙頔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笔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赞扬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艺术情操。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考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2)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材料、成果交流、合作探究、名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营造:(截取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何时,有哪些特点?【设计思路: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引出新课。

】【新课学习】一、绘画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的几幅绘画作品,然后设问:(1)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有哪些?(2)造成这种绘画特征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播。

【设计思路:通过解读材料,培养学生要论从史出,提取教材和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

】2、战国、汉代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品,教师提示与前面绘画的对比,绘画特征与之前相比有哪些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二自然段思考,并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过渡:自从绘画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方向的出现了两朵奇葩,一类是文人画,一类是风俗画。

二、绘画的发展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为攻克重点设置如下环节:1、文人画教师:先让学生分组通过展示课前收集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自主概括不同时期的绘画代表作品以及绘画特点,【设计思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然后根据学案上的史料并结合同学们收集的绘画作品和所学知识提出设问:造成这种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不同现象的历史原因有哪些?根据我们之前的学案所介绍史料来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都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教师点拨。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Word版含解析

第8课笔墨丹青学习目标基础认知•学习思考、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 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该时期帛画代表作《人物龙凤图》。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知识点拨]汉代绘画中神仙魔怪、迷信怪异的形象,既体现了汉代社会“天人感应”的宗教意识、宇宙观念,也渗透着统治者敬天法祖、神道设教的意图。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1. 概况2•中国绘画的特点和影响⑴特点①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②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⑵影响:中国绘画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辨析比较]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1) 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虚旷和非功利。

(2) 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彩,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 而重视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做。

学习思考1. 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提示山河破碎,战乱频仍。

2. 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什么?提示文人画。

3. 民间风情画的出现和普及受什么社会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中国画怎样的发展方向?提示民间风情画的出现和普及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画世俗化的发展方向。

主题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及成因史料一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图一《女史箴图》(局部)图二《洛神赋图》(局部)史料二 宋至明清时期的文人艺趣[教你读史]I史料一要注意时间“魏晋”,图片中皆人物肖像。

史料二要注意时期“宋至明清”,图片中 皆风景。

[问题思考](1) 读图一和图二,说出其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必修3【考点解读】考点: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解读: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学习这一内容,要从绘画的起源谈起,概述其演变历程,从而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一.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西汉时期:汉代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4.魏晋时期: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

5.唐代:唐代绘画创制,体现的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

6.宋代:画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

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的画家;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二.发展特点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又有注重写意的,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求、和气韵,注重个人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重点突破】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及与西方绘画的不同突破方法:史实归纳分析法绘画艺术的特征由创作者及其风格、绘画本身风格及演变和鉴赏书画的主体、书画的功能等决定的。

归纳时除考虑以上因素(特征)外,还要注意从书画的演变历程及其创作背景,这一纵向特征归纳。

另外注意横向(同一时期)比较,即同一时期不同书画的特征归纳。

突破归纳:1.中国绘画基本特征(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2.不同: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不求形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故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主要是依据光源照射于物体而产生的明暗调子进行分面去塑造物象的体积,并注意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故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

【典例探究】(2011·安徽文综)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体现了仕途几遭贬谪愤懑不平之气,属于文人画。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气韵生动,是文人画的特点,故选A项。

2.(2010年北京卷文综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开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答案】:C【解析】: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

3.(2010年海南卷历史8)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图1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人画的特点。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情趣。

【备考指导】本考点在2012年高考中没有基本涉及,但2010和2011年均有涉题,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应特别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存在的关系,这个角度主要是通过典型作品与典型时代的高度结合来实现。

2.能力角度:典型作品的赏析与判断。

提供历史上典型的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作品得出其时代性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区域历史角度:北宋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民间风情画的代表作品。

【巩固练习】1.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由此可见该作品()A.讲究布局构图 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2.2011年6月1日,画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见右图)得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下列关于此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画应该属于文人画B.该画的特点是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该画是工笔重彩画的杰作D.该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于一体3.欧阳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4.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 B.文人画C.宗教画 D.风俗画5.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6.对下列两幅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②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色彩④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 )A B C D8.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注重写实B.注重意境C.借物抒情D.神韵意趣9.荆楚网-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A.《五子夺莲》 B.《送子天王图》C.《山径春行图》 D.《松鹰图》10.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D.郑板桥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又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世说新语·巧艺》材料二请回答:⑴根据史料联系所学知识,判断顾长康是谁?理由是什么?⑵材料二是哪一幅历史名画?其历史研究价值在于什么?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绘画是做为美的直接表现方式而存在的,纵观中国绘画史可以发现:魏晋时期绘画凸现个性;隋唐时期画种全面而丰富;宋代以山水画为主;明清时期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请试从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分析中国绘画为什么呈现出这种发展特征的?第8课笔墨丹青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10DCABA ADAAB11.⑴顾长康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长期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这与材料的记载是吻合的。

⑵《清明上河图》。

价值:对于研究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风俗画兴起;风俗画更加贴近社会生活12.魏晋: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的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的形成。

因而这时期的绘画凸现个性(3分)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因而画种全面而丰富;(2分)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而山水画更能表达文人的思想情怀(3分)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绘画风格奇特的画家(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