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春秋战国:商业繁荣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2、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二)秦汉:初步发展,但受到限制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艰难;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还不高;3、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三)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商业衰落(四)隋唐:进一步发展1、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2、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3、城市商业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4、陆上丝路贸易达到顶峰;5、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五)宋代:空前繁荣1、商业活动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市的变迁:宋以前:官府对市的管理严格,“市”“坊”分开,市场交易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宋以后:(1)、市、坊界限被打破;(2)、“草市”更加普遍;(3)、经营时间被打破;(4)、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5)、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2、城市繁荣,经济职能增强;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5、通过海上丝路,对外贸易发达;6、边境榷场贸易发达;(六)元:空前繁荣1、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2、泉州:世界第一大港(七)明清:进一步繁荣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专门的工商业城市;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4、明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5、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商业兴起较早,且不断发展;2、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3、货币、金融发达;4、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5、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6、宋元时全面繁荣;7、城镇商业繁荣程度较高;8、外贸以朝贡贸易为主;9、明清时外贸逐渐萎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学法·素养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关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探究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商业的发展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商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反过来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能够对不同时空框架下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进行探讨,为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并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商业的发展(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时期①发展状况:商业出现繁荣局面.②主要表现: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古代商业(1)秦汉至隋唐之前①发展状况: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②主要原因: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隋唐时期至宋元时期项目时期发展原因发展表现隋唐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①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②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3)明清时期①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③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位置时间政府监管发展表现宋朝以前①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②按时开市、闭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都城长安有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①城市中坊和市界限被打破②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草市”更加普遍明清时期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商业名镇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2)表现: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1)西汉时期: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时期: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时期: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3)趋势: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易错提醒】1.正确认识“飞钱”唐代出现的飞钱类似于今天的汇票,但不是纸币,宋代的交子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正确区分“柜坊”与“邸店”的职能“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随着商业的发展,又从“邸店”中分离出“柜坊”.“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3.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轻巧识记】1.巧用“三先”与“三后”记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2.宋朝市的发展3.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易错提醒】古代“城市”≠现在“城市”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概念阐释】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易错提醒】1.古代中国的海外贸易并非一直世界领先古代中国由于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早在汉朝时期就开辟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但多为政府所主导.特别是明清时期又推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海外贸易更加萎缩.2.“闭关锁国”并非与外界完全隔绝“闭关锁国”政策并非取消一切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网络小结术语精要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是秦汉至隋唐商业总体水平不高.2.两宋时期商业突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商业发展空前繁荣.3.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是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特点1.唐代商业的发展史料①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李白《估客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升平日,②犹自笙歌彻晓闻.——王建《夜看扬州市》①说明水路贸易发达.②说明商业发展打破了时间限制.概括史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提示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水路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宋代商业的发展史料北宋东京城①说明“市”在城中的分布处于分散状态.②说明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提示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专门市场;交换媒介方面,“交子”出现;城市娱乐场所瓦肆出现.3.清代商业的发展史料明清时期,①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②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①说明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②说明淮扬盐商习性的影响.淮扬盐商习性有何影响?其出现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怎样的变化?提示影响:淮扬盐商奢靡风习,使得全国效仿.变化:出现了商帮.古代中国商业的特点(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城市中的市,如早市、夜市;城郊和乡村的“草市”等.(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1.唐宋城市的发展史料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画线部分指宋代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体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根据史料,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明清城市的发展史料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中国古代商业史》由画线内容中“向农村延伸”和“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这两个关键信息得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根据史料归纳明清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提示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朝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发展.【对点演练】1.(2019·毕节高一期末)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 256 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保证货币信用稳定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保障商人基本利益解析:选B.据题干“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可知,此举的直接目的是维持兑换,保证货币信用稳定,故选B项.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1.从周至唐(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宋元时期(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早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对点演练】2.(2019·宣城高一期末)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解析:选 B.根据材料“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纺织业市镇”得出地域性分工日益明显,故选B项.1.(2017·江苏学考)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商业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C项正确.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显著的进步”.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解析:选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最能证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A项错误;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项错误.3.(2017·贵州学考)据记载,宋代东京汴梁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也“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这反映了( )A.市场规划混乱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中央集权削弱D.城市防御功能增强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许市人买卖于其间”可知,宋代东京汴梁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4.(2017·山东学考)下图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选D.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徽商、晋商势力强大,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5.(2019·雅安高一期末)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闵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说明( ) A.明朝跨区域贸易的繁荣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又回到北方C.明朝区域性商帮开始出现D.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解析:选A.“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说明代我国北货南销,而“蛮海、闵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说明南货被商人北运,故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明朝跨区域贸易的繁荣,故选A.6.(2018·广东学考)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这一处是( )A.上海B.泉州C.宁波D.广州解析:选D.清朝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P12)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提示 (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2)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3)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二、本课测评(教材P15)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提示 (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2)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宋元明清时期,商业日益繁荣.(3)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4)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三、学习延伸(教材P15)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提示 (1)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成年男子结婚不久就外出经商,有的人几十年都不回去.徽州人很团结,注意互相帮助,一个大商人能够得到许多同乡的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这些同乡也学到了经商的本领.徽州人还崇尚节俭,不奢华.(2)同意.因为顾炎武的看法符合徽州商人的实际,也正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真实写照.(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保定高一期末)据《易经》记载,神农氏(炎帝)时期,曾在“日中设市”,“聚天下之货”,使各“交易而退”.材料所载( )A.为商业研究提供了准确资料B.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D.说明当时长途贩运比较发达解析:选C.《易经》中记载的神农氏时期的商业活动侧面反映了商业的悠久历史,故选C.《易经》记载多为神话传说,无法为商业研究提供准确资料,无法推动商业发展,也无法说明长途贩运的发达,A、B、D 项错误.2.(2019·蚌埠高一期末)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解析:选A.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出现于唐代,故A项正确.借贷货款不属于邸店的经营范围,市舶使主要负责海外贸易,十三行是清朝出现的负责对外贸易的主要机构,故B、C、D项不合题意,排除.3.(2019·如皋高一期末)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解析:选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反映了夜市的繁荣.唐朝后期,夜市出现,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故选C.4.(2019·龙岩高一期末)下图是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图表.图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南方物产丰富商业发达B.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经济重心完全移到南方解析:选B.材料中南方的集市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商品交换的现象较多,反映了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南方的集市数量相对北方更多,但不能体现南方物产丰富商业发达,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集市数量,不能反映出农产品是否大规模流入市场,C项错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明清时期的数据不符,D项错误.5.(2019·湛江高一期末)16世纪,松江的棉布在全中国打开销路,徽州商人汇集到棉布生产地,他们携带资本,参与了从棉花到织布的生产全过程.这一材料反映( )A.晋商的勃兴B.徽商的崛起C.粤商的发展D.闽商的衰落解析:选B.由材料中关键词“徽州商人”可以推断出材料反映的是徽商的崛起,故选B项.6.(2019·鹤壁高一月考)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道光以前佛山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说明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选D.7.(2019·焦作高一期中)据载,唐大历五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物产丰富多样B.中外贸易的发达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D.朝贡贸易的兴起解析:选B.题目中“外国商船……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的记载表明当时中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8.(2019·揭阳高一月考)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泉州B.广州C.南京D.上海解析:选B.据材料中的时间“178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9.(2019·宿迁高一期末)城市是一个众多因素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职能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刘文帝时,王玄谟论及彭城形势“南界大淮,左右淮汴,城隍峻整,襟卫周固.自淮以西襄阳以北,经途三千,达于齐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全安,实由此镇”.——摘编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材料二现在我们在城里见到的大街小巷的名称,有些在宋代就有了,都是以不同的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如杭州的西湖与主要市区有一个吴山,吴山境内有几十个庙,叫鲁班庙……每个庙的名字都意味着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地区也因此而闻名.——摘编自吕振羽《中国历史讲稿》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城池所起的主要作用.(2)材料二中宋代出现了很多“以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街道和寺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在宋代出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城市职能的变化.解析:第(1)问从民生、安全、国家统治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经济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商业范围、商业环境、商品种类及媒介等方面回答.第(3)问立足经济分析.答案:(1)作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方安定;维护封建统治.(2)说明: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条件: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农业的发展;商品种类增加;交子的出现等.(3)变化:由侧重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模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模板

周尚朝书商•业酒开诰展?,由官府垄断
3.<<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周朝:“工商食官〞
4春.卫秋战国国大时商打人破子官贡府,商业“垄结演示断驷课件,连商骑人,社束会地帛位之提币高,。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开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参军的 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商业上的特点吗?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与特点
第3课、古代商业的开展 卞广玉
演示课件
从以下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
1.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 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物—物—交?换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商朝用善,于孝经养商厥父母〞。
——?
不同:
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 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 围和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 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 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商业的开展、城市的开展。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
西商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商业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进展;有专 门的管理人员;规定商业活动时间。
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
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
不再有时间限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思路 课件(共130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思路 课件(共130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 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 。必修 课程采用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 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 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2.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 2.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 2.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 2.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 2.5.交通与社会变迁 • 2.6.医疗与公共卫生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 3.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3.2.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 • 3.3.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 3.4.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 3.5.战争与文化碰撞 • 3.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3.7.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 1.本单元教学立意 • 2.本单元每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1.本单元教学立意 通过食物生产历史的学习,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唯
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到物质 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理解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引导学生关注农业, 关注食品安全。
2.本单元每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三课大体按照农业发展的时序,分古代、近代、
——东汉 崔寔:《政论》
此则史料阅读出现在第二子
目“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 生活”。可与东汉画像砖的内容 互相印证,旨在说明中国古代农 业耕作方式。
5.图表
与课文内容配合的各种插图和表格。一般配 有详略不等的文字说明。
6.历史纵横 从时间和空间等角度,扩展、补充正文内容。
教科书正文关于尼罗河只提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解析】 【解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题只要读懂材料不难作答, 本题只要读懂材料不难作答,由“遂倾两
项正确;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判断B 市”可判断A项正确;由“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判断 可判断 项正确 项正确; 京中诸坊, 莫之与比” 可看出C项也正确 项也正确, 项正确 ; 由 “ 京中诸坊 , 莫之与比 ” 可看出 项也正确 , 只有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只有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答案】
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闭关锁国” 3.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⑯ “闭关锁国” 政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⑯ 闭关锁国 外贸萎缩。 只在广州一处通商, 策 , 外贸萎缩 。 只在广州一处通商 , 规定由政府特许的 “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均被拆毁,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均被拆毁,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 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 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继而出现了夜市、晓市、 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继而出现了夜市、晓市、 鱼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鱼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坊市的时空限 制被打破。 制被打破。
9. 商人群体活跃 , 到明清时期 , 实力雄厚的区域性 . 商人群体活跃, 到明清时期, 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10.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地位较低; 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 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共同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5.作业小结设计: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情景创设环节,我将力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意义。在问题导向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巩1.了解现代食物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掌握食品储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
3.分析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堂篇 ·
研习 重难要点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研习1 郡县制
[合作讨论]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 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比,其不同在于( C )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的“地方分权制”指的是分 封制,而秦代的“独制”指的是郡县制。郡县制之下,郡守与 县令不是由地方推荐任职的,也不是世代镇守地方,故排除A、 B两项;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命的,故 选C项;县令由君主任命,而不是由郡守任命,故排除D项。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思考1] 结合材料一,分析李斯和秦始皇决定推行郡县制的历 史依据。
[先试做] _历__史__依__据__:__春__秋__战__国__时__期__,__王__室__衰__微__,__诸__侯__争___ ___霸__混__战__不__休__。_________________
3.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源自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食物安全问题,撰写一篇关于“我身边的食物安全”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2.深入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选择一个具体的法规,如《食品安全法》,分析其对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法规解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食物安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食物生产、储备和检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食物生产、储备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难点:分析食物生产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2.重点:培养学生对食物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树立民族自豪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4)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食物生产、储备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食物安全方面的行为和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分析现代食物生产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食物安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历史必修二第3课附

历史必修二第3课附

材料四: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追求物质享受乃 材料四: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 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谓圣人不欲富贵 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 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 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2)认为人皆有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2)认为人皆有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认为人皆有私
材料五:李贽说: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材料五: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 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 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 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 “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 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1、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B、 C、 D、
2、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 、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 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 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触类旁通,随堂精炼( ) 触类旁通,随堂精炼(2)

高中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二)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生版)

高中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二)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学生版)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知识点0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1)原因: 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过程①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 ,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②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 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3)表现 ①农业机械现代化原因20世纪以来, 、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各国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 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相结合影响a .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标导航知识精讲②杂交育种技术进步2.畜牧业现代化(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

(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 000万到2 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

3.渔业现代化(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机械化、经营发展。

(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微点拨】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持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工业装备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知识拓展】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相伴;科技和资本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合作探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 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刀耕 火种阶段可以养活5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增 至5 000人。……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农业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 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总之,世界农 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 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 史演进过程。
提示 变化:图一:依靠人力、畜力进行生产; 图二:以机器为动力进行生产。 原因:①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任务二:阅读课本,概述食物生产现代化发展的表现。
提示 (1)农业工具:①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 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②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 ③21世纪初,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2)杂交育种: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 效化肥广泛应用。 ②20世纪以来,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3)养殖业:①养殖业和牧场实现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②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③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B.改善饮食结构
C.丰富食品供应
√D.保障食品供给
耕作工具的进步对“丰富食品供应”没有直接影响,故C项排除; 耕作工具的不断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有利于保障食品供给, 故D项正确; “解决”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排除; 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出“改善饮食结构”,故B项排除。
返回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基础落实
学习聚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2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2

2)秦汉:重农抑商,缓慢发展 原因:稳定统治;保障农业;保证税收
措施:商人不准穿绸缎、坐马车、为
官;限制商业时间、地点
2)秦汉:重农抑商,缓慢发展 原因:稳定统治;保障农业;保证税收
措施:商人不准穿绸缎、坐马车、为
官;限制商业时间、地点
时段:秦汉→隋唐→明清
2)秦汉:重农抑商,缓慢发展 原因:稳定统治;保障农业;保证税收
措施:商人不准穿绸缎、坐马车、为
官;限制商业时间、地点
时段:秦汉→隋唐→明清 影响: 束缚商业,但商业继续发展
商人政治地位降低,经济地位高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老 大 嫁 做 商 人 妇 。 ”
“ 门 前 冷 落 鞍 马 稀 ,

(士大夫阶层)

(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工业者)
这说明了什么? 商
(商人)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春秋末期
范蠡
史学家笔下的范蠡:
1.范蠡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2.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史记·货殖列传》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 奴隶制的商业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 奴隶制的商业 商业行为由政府进行。
5)明清:继续繁荣
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
4)宋元:空前繁荣 表现:品种多; 纸币出现;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北宋时 产生于四川, 便利了商业活 动,促进了商 业的发展。
元代宝钞 元代“至元通行宝 钞”是元世祖至元 二十四年(公元一 二八七年)颁发于 全国的纸币。

课时03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稿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设计与

课时03古代商业的发展说课稿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设计与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相互提供反馈,共同进步;
3.我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4.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到位;5.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目的是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商业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古代商业的管理制度;
(3)古代商业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
5.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资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索和研究;
6.定期进行学习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学生提供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框架;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相互交流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讨论和反思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介绍古代商业的发展背景,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的便利等;
2.接着详细讲解古代商业的主要形式和管理制度,通过具体案例解释行商、坐商、集市等概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优秀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优秀课件

1、秦汉时,商业经营是否自由?当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重农抑商”政策是禁止商业经营吗?
严格限制商业经营;
(二)、秦汉时期——商业的初步发展
3、秦汉时,商业发展比较艰难。但“法律贱商人,商人 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结合以下图片和材料 分析其中原因?
(二)、秦汉时期——商业的初步发展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 首倡“重农抑商”。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 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 工商业的发展。
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 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各个阶段商业发展概况、原因; 2、了解古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3、探究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成因、影响;
4、总结:(1)、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学 习 重点
1、了解隋唐时“邸店、柜坊、飞钱”的产生;
(一)、先秦时期——商业的产生
6、据上述图片和课本,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商人地位提高; (3)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7、据所学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有所繁荣的因素? a\“工商食官”政策破产,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b\社会分裂动荡,环境较为宽松; c\生产力进步,封建私有制产生,有经营积极性; 7、结合所学,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富商巨贾? 子贡 吕不韦 范蠡 白圭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商业活动 打破空间限制,市坊界限被打破
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01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实力和渗透力之强称雄中华工商业,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在云贵川"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历史概念
“市”——商品交换的商业区 “坊”——城市居民的住宅区 城市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历代城市布局图
经商受时空限制
添加标题
03
材料说明汉唐对市的设置有什么限制?
添加标题
02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添加标题
01
说明当时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这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卷。清明上河图卷描写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郊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农民赶着驮碳的毛驴进城 车水马龙的码头区 桥上的 商业区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分析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为什么会在四川首先出现?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但 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小钱 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 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 即难以携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 帮 起家
发展
兴盛
经营 经营茶叶、 “遍地徽商”:经营大 徽 商 盐业 木材、粮 宗商品和长途贩运; 致富 食等 插手生产领域;经营 典当 经营 经营丝绸、 铁器、茶叶、经营票号,走出国门 盐业 晋 商 棉花、木材 致富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 西商人。
涿郡
永 济 渠 通 长安
608年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卞广玉
从下列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

1.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 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物物交换 ——《易经•系辞》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商朝善于经商 3.<<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周朝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 来即我谋。”周朝:“工商食官” 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 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春秋战国时打破官府商业垄断,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战国策》
西 市 东 市
《唐六典》卷20
这段材料说明唐 朝对市的设置有 什么限制?



材料一:(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 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 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 ,日入市散)。 材料二: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 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 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 子,…… 材料三: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 去闹处,通晓不绝…… 唐:商业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有专 门的管理人员;规定商业活动时间。 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 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 不再有时间限制。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 点
1.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其表现; 2.市和城市变迁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 3.对外贸易的演变、港口、政策和特征; 4.分析、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表现
宋朝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阅 读 并 归 纳
1、市的变迁
表现
时期 设置区域 政府管理 地域时间限制
设市令或 市长,对 县治以上 宋朝 交易进行 城市 以前 严格管理
“市”“坊”严 西汉长安东、 格分开;按时 西有九 开市、闭市, “市”;唐 闭市后不许交 都长安设东 易。 西二市。 交易活动 “坊”“市”的 数十座较大 不再受官 界限被打破, 市镇;四大 城市、城 府的直接 市分散在城中; 商业名镇: 宋朝 时间限制被打 汉口镇、佛 郊,乡村 监管。 破 山镇、景德
商朝 春秋 战国 秦汉 隋唐

国内 商路
增丝绸 之路
抑商
生产 资料 两宋 生活 明清 商帮 资料 为主
飞钱 纸币
票号
市镇
对外海 路为主 大城市 抑商 锁国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时,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 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 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 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 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3.商业活动区域由城市向乡村扩展,城镇大量兴起。
4.两宋商业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5.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
6.对外贸易中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 目的。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商人 商品 媒介 地点 商路 政策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商人 商品 商人 奢 侈 大商 品 为 主 媒介 地点 商路 政策
陶 朱 公 范 蠡
商人的祖师——范蠡
汉代的陆路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
西 市
东 市
西 西 市 市
东 市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
北 宋 东 京 城 布 局 示 意 图
凡市,以日 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 前七刻,击钲三 百声,而众以散。
洛阳 605年

渠 邗 605年 沟 江都 江 610年 南 余杭 河
隋 朝 大 运 河 的 开 凿
隋唐运河沿岸经济的交流
《 清 明 上 河 图 》 中 的 街 市
乔家大院
中国第一家票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 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 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一)历史概况
5.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 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原因: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徽州人很注 意团结,互相帮助;徽州人崇尚节俭,不 奢华。 同意。因为顾炎武的看法符合徽州人的实 际,也正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真实 写照。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但 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小钱 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 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 即难以携持。”
分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为什么会在四川首先出现?
四川地区商业繁荣;商业交易 范围扩大;金属货币笨重不便 携带;纸币轻便。
促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坚实的基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便利的交通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 宽松的环境 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安定 货币的通流 货币的统一和纸币的出现 商人的推动 春秋的范蠡,明清的商帮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阅 读 并 归 纳
1、市的变迁
时期 设置区域 政府管理 地域时间限制
宋朝 以前
商业繁荣 官府,商人 市场,大商人
发展迅速 基础,交通 都市,农村, 柜坊,飞钱 空前繁荣 商业环境 商品,交子,商税 商业繁荣 交通发达 繁荣曲折 大都,泉州 城镇,商品,贩运, 货币,商帮
两宋 元朝 明清
唐朝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 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转为远距离和大宗 商品交易服务,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 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商旅不用长途携 带钱币,不用运输税钱。柜坊和飞钱的 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 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图一唐长安城
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
1、从上述的平面图你判断是什么朝代的? 2、比较图一、图二,并结合课文,说明北宋东 京与唐长安城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同: 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 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 围和时间受限制。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 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 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阅 读 并 归 纳
历史时期 概况 海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1、

西汉
唐朝
两宋
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 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 国家重要财源。 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元朝
明清
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探究中国古代商业、城市、 外贸发展的趋势特征; 难 2.理解、分析影响商业、城 点 市、外贸发展的因素。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以后
特征
原因
表现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清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以后 隋唐 特征 原因 表现
商人,货币(贝) 商人,商业 商业活跃 政府鼓励 艰难发展 重农抑商
2.主要形式——朝贡贸易
(1) 朝贡贸易的定义: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 朝贡贸易的特点: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3)朝贡贸易的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归纳 概括
1.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城市的发展
(1)城市职能: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2)新兴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 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3)重心南移: 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一益二”
3、市与城市发展特点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 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 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 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