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
高中历史人民社课标版必修二_(2021.5.26)专题一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 公开课
疑难探究
4.政府管理
⑴秦: 明码标价 有买(卖)及买 (也),各婴其贾(价)——《金布律》
⑵汉: 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市的中央 ⑶王莽时期: 五都设五均官
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 三辅都尉掌之。
⑷南北朝: 草市尉 ⑸唐:市署令;
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⑹宋: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管理
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有感于山西商人的创造力,梁启超任公先生曾在某一场合发言:“鄙人
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
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有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者……。诸君一举手,一投足,非
徒诸君自身利害之所系,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
焉”。
——选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坊市制
坊市界限被打破(市突破空间的限制) 市突破时间的限制
宋代都市商业繁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形容汴京(今河南开封)商市的繁荣时, 使用“市井最盛”、“处处拥门”……一类词语,说最热闹的地方,市人通宵达旦,往 来不绝。 ……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如 相国寺庙会每月开放五次,商贾云集……
“草市”指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阅读P18最后两段和P19第1、2段,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朝和宋朝的发展概况。
南北朝: ‘草市’形成,草市尉进行行政管理 唐代: 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 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⑤商业地位低下。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 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 使民知本业为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法点拨
商业发展的基 本要素(表现)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货币(交易媒介)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商业发展影响因素): 政治:国家统一安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 金融:纸币、柜坊、飞钱、票号的出现和应用
(3)新变化: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 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文化影响: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①工商业城镇兴起,市镇经济繁荣; ②农副
空前繁荣
宋元
产品大量入市(农产品商品化); ③区域间长 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④商帮形成(晋商、
徽商);⑤白银广泛使用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在古代,城、市、坊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坊[fāng]”是居住区。
材料二:“两京(长安和洛 阳)诸市:令一人,从六品 上,丞两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 辩其真伪轻重……。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 众, 日入击钲[zhēng]三百 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西都禁城街衢, 有执金吾(保卫京城的官员) 晓暝[míng 黄昏]传呼,以 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 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 放夜。”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笔记1
阶段
朝代 商人出现和商业表兴现起和(特“点工商食官”)
兴起 初步发展
商周 春秋战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41)
3.将集体农庄的义务交售制改为采购制。 4.鼓励农民发展副业经济。
5.机器拖拉机站的改组
1958年2月,赫鲁晓夫等人做出决议:“最好把 这些机器直接转卖给集体农庄”,“应当根据各 区和集体农庄的特点,分期地将机器拖拉机站改 组为技术维修站”。
6.扩种玉米与畜产品产量赶超美国
(二)赫鲁晓夫工业方面的改革
苏以联上材的料败说亡明了,什败么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 上,败在了丧失民心上!!
——多个视角论成败
视角二:改革为了谁?
1988年,苏联资金
的90%给了重工业,食
品工业只占6.3%,消费
品工业仅占3.7%。据统
计,1990年头10个月,
苏联在1200种基本消费
品中,有1150种经常断
档缺货;在211种食品
——多个视角论成败
材料一 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 成。……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 农庄的绝对领导权。……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 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 式侵吞国家财产。
——《俄国史》
材料二 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 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 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 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
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改行经济行政区管理体制
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 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2.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承认企业与个人 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小试牛刀
•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 展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交利润多的工矿企业 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拉开 企业和劳动者收人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 认识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42)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 本历程。
2.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 曲折性。
3. 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养育勇于革新和自强 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3、政治改革:
指导思想: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代替科学 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即全盘西方化,这是 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也是西方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 结改果革方式:推出“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多元化”
政治措施: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1991年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4)
2、失败原因:
❖ 第一 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 第二 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 第三 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 ❖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三、莫斯科落日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思考:戈尔巴乔夫改革前他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三、莫斯科落日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内部
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演变”战略
根本原因: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苏联解体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 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
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时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栽培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许多环节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凸显。
如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农作物优良性状;生物农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保护周围环境。
这表明生物技术()A.已经取代其他农业技术B.能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C.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是农业增产的决定因素2.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明确把粮食定位为“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民和国家安危”的战略性商品。
之后,保障粮食安全被确定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这表明()A.中国人口多的特殊国情B.西方国家对华粮食封锁C.国家主体作用得到强化D.工业建设急需大量粮食3.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但是却出现大量粮食无库可存、露天堆放,损耗率高的状况。
为此,我国启用()A.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B.国家储备粮粮仓C.机械通风储粮技术D.冷链物流技术4.“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的主要贡献是()A.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B.运用高科技手段最早进行杂交水稻研究C.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的进步D.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5.湖南省新化县近几年来努力构建以茶叶、黄精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构建“县+镇+村”上下联动的发展体系。
河北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也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由此可知,这些地区()A.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C.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6.2021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升至127.1点,为2011年9月来的最高水平。
FAO表示,受到供给中断与需求强劲的双重因素的推升,糖、植物油及谷物的价格在5月创下最大涨幅。
以上信息主要说明()A.新冠疫情致粮食需求剧增B.世界粮食生产问题严重C.各国人民的温饱无法保障D.维护粮食安全任重道远7.曾经被农民欢呼为“神药”的DDT等合成农药,不但有高效的杀灭农业害虫的作用,也把对人类有利的、害虫的天敌一扫而光。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3.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讲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法规。
4.结合实例,分析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食品安全是食物生产和储备的基石。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3)课堂讨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实践环节:设计一次食品安全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身边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6)总结与反思: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注和保障食品安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注重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分析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表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首先,展示一系列图片,包括现代农业生产的场景、食物储备设施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照片,让学生对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食品安全有什么看法?这些图片中的场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关注食品安全,为构建和谐、安全的食品安全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提高对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们早期的生产与生活农业出现的影响①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增加了人类的食品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②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③随着社会分工,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
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④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农业出现的主要地区: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古代中国:商河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实行井田制。
铁犁牛耕的应用,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重农抑商,水利工程的发展,农业科技发达,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古希腊:公民拥有土地。
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美洲:阿兹特克的土地除了贵族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用土地称为份地。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
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番茄:由美洲带回欧洲,18世纪中叶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物种传回美洲,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
辣椒: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明朝,辣椒引入中国。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
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蔬菜类的黄瓜,豌豆。
经济类的甘蔗等。
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①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②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③不同物种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④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⑤饮食品种的大众化冲击原有的社会等级拓展:1、推动美洲物种外传的因素①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②欧洲早期殖民扩张③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④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2、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交流物种较少:存在少量的跨州的食物物种,交流时间跨度大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双重性,时间具有长期性4、美洲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积极影响:①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②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③促进土地的开发增加耕地面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④推动了农产品的商业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⑤新的经济要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消极: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第三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趋势:机械化,集约化,产品化领域:农业,畜牧业,渔业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淘气来储存余粮古代社会:粮仓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容量不断扩大,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347人民版PPT课件
B 答案:
A.①②③④ 2020/6/16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谢谢观看
2020/6/16
2020/6/16
邓小平南巡讲话
①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②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③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 ④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⑥关于发展问题;
2020/6/16
①关于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 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而奋斗。
邓小平南巡讲话
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 开放事业;
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2020/6/16
一、历史性的跨越; 2、标志:
1)邓小平南巡讲话; 从此,中国的改
革开放步入一个
2)中共十四大; 新的阶段
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②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③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 济建设搞上去。
2020/6/16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你代获的取豆什腐么票主和要粉票的历史信息?
2020/6/16 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2、中共十五大 (1997年);
2020/6/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决策过程。
2020/6/16
十二届三中全会
思 想 解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84.10 )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放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扬州在唐代“雄富冠天下”可知其商业发展繁荣,故C项正确;“交子”是在宋代出现的,商帮是在明清出现的,故排除A、D两项;“坊市界限严格”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
2.(2019·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答案 D解析从战国至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高低,故C项错误;材料“纵民”,体现了汉文帝时期对商人采取放任的态度,故D项正确。
3.(2019·嘉兴期末)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答案 D解析“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项正确。
4.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 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5.(2019·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下侧宋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
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总结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重点聚焦中国古代商业中的“城”与“市”的发展与变迁,通过分析文献典籍、史家研究、文学和绘画作品各种史料,并设计认知冲突、设置历史情境,通过学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赏析文艺作品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升分析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分析古代商业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仍不断发展,散发活力,体会商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分析的史学解读思维。
【教学过程】师:(导入)同学们知道弦高救国的故事吗?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行商,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军要去袭击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
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
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商人和商业,商业起源很早,而且商人具有什么情怀?生:爱国情怀。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从一种新视角,主要是从文学艺术的新视角出发来探究中国古代的商业。
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师:研究古代商业这个大课题,可以从哪些小方面入手呢?市场、城市、商人、商品、商路等。
古代商业,我们感觉很遥远,也很抽象。
可以借助那些材料来研究古代商业呢“学生:教材、文献典籍、口述证词、史家研究、文艺作品、考古遗存。
(一)古代商业发展概貌:师:教材是我们研究商业材料,请阅读教材完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表》,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历史知识,使其变得脉络清晰。
从各种各样的历史材料中,我们可以做个有心人,去发现藏在细节里面的历史。
中国文学艺术成就博大精深,我们是不是能借助文艺材料解读历史呢?现在,让我们聚焦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研究古代商业,“城就是城,市就是市,从古典文学看宋以前的古代商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561人民版PPT课件
材料:到1988年,我国 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到,015亿元,国民收入 11,770亿元,平均年增 长.9%,国民生产总值上 升到世界第八位。
80.00% 70.00%
解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放 和
中共十四大召开
认 识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深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化 的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
过 程
中共十五大召开
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 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
• 从公元1500年以来西方各国发展的历史看, 有四条是促进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重要 的因素:自由市场经济、法治、宪政民主、 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
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了 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特点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随着国有资产的增值和扩大,计划经济不再适应对 庞大的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政府管不好也管不了越来 越多的国有资产计划经济必须让位于市场经济,让市场 经济提高效率。
加快经济建设速度
中国的改革开放 步入一个新阶段。
4.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具体化。
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 必须坚持以公 展,转换国有企业经 有制为主体 营机制,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历史”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②代田法(西汉)(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导学案
淮阳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姓名:日期:编制:杨彪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第三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旧知链接]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
此后,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使中国的农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精耕细作既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优秀传统,也是古代中国农业最主要的特点。
[学习目标]本节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先进技术与精湛工艺本节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基础题1.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1)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工具(2)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3)发明灌钢法(4)使用曲辕犁A(1)(2)(3)B(1)(2)C(1)(2)(4) D(3)(4)2.我国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是在( )A原始社会B夏商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发展题1.杜甫在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描写的是()A白瓷B青瓷C彩瓷D青花瓷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
综合以上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提高题: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刚相媲美。
”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
(1)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会在海外市场上广受欢迎和赞誉?反映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哪些特点?(2)有人说,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必然因生产效率的低下而被淘汰。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实行改革开放(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5 第3课时“蒸汽”的力量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时“蒸汽”的力量【学考报告】1.前提和条件(1)资金: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
(2)劳动力: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3)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市场: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扩大了国内外市场。
(5)政治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2.重大发明要点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史料思考(1)图一与图二在生产方式上有何差异?(2)从图二、图三、图四中你能得到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些信息?提示(1)①前者是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以集中的工场形式组织生产;②后者是机器大生产的方式,以工厂的形式组织生产。
(2)①蒸汽机在生产上使用;②工厂制度形成;③工厂的劳动强度大;④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⑤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1.(2017年4月浙江学考)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
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手摇纺纱机②骡机③飞梭④水力织布机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解析飞梭的发明促成了手摇纺纱机的发明,骡机发明是在1779年,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手摇纺纱机的特点,水力织布机发明是1785年,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2.(2016年4月浙江学考)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
”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解析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塞维利,不符题意,故A项错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惠特尼,不符题意,故B项错误;创立近代大工厂制度的标志是英国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创立水力织布机的是英国卡特莱特,不符题意,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共20张ppt)
传统农业:
犁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
耕
工劳动方式。
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
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主导地位的农业。
铧
现代农业:
式
是现代科学基础上,
犁
以现代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
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 特征
课本p17“学习拓展:目前食品保藏技术有哪些
五大类: 化学保藏法、温控保藏法、干燥保藏法、真空保藏法、辐照保藏法等。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的安全 (一)粮食短缺原因
1、原因: (1)人口激增 (2)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非洲——全球粮食最短缺的地区
《饥饿的苏丹》
摄影师:凯文·卡特 获得1994年普利策 新闻特写摄影奖。
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
1.背景:
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推动,科技的进步等。
2.过程:
(1) 工业革命后: 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 20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
第
建立高度集约现代农业。
二
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
次
工
主要经营模式。
业
(3) 20世纪下半叶: 高科技农业有突破进展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成 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就 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 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意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 义 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东方的诱惑二、新航路的开辟三、走向会合的世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海上马车夫”二、“日不落帝国”三、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二、从工场到工厂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二、垄断组织的出现三、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二、洋务运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短暂的春天三、曲折的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二、探索与失误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公路二、水运与航空三、通讯工具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三、互联网的兴起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临危受命二、实施“新政”三、摆脱危机困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建立“福利国家”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会议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共27张ppt)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 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 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 ,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 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 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安徽绩溪湖里村“红顶商人” 胡雪岩。
二、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1.布局的变化 (1)坊、市分立: ①宋代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 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 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城市中的居民住宅区称作坊。 (2)坊、市界限被打破: ①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明清时期,汉口镇、 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②商业经营的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管。
补充:宋朝时,坊市界限、现。
2.功能的变化 (1)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 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 移等,催生了一批批纯商业性质的城市,扬州、成都等一批 南方城市兴起,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宋元时期 ①两宋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 现在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等方面。 ④元朝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⑤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
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 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 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 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 行"。明清时期,广州的对 外贸易全属官营,而以牙 行经纪这些事情,所以开 设牙行的多半都能获厚利 ,赚大洋。
第3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
《第3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学科素养1.利用历史年表、知识表格等方式描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认识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结合当前生活中出现的诸多变化,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搜集历史资料和相关图片,探讨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认识农业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4.了解“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等概念,认识农业现代化与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重要力量的关系,从中体会中国政府的大国担当和世界意识,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和具体表现教学难点:粮食安全的概念和表现学情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位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以及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主要讲述了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以及现代化农业。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第3课,本课内容由三个子目构成,分别是“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和“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围绕食物,从生产、储备及加工方式等方面叙述其现代化的过程,并分析食物生产、储备及加工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通过《中外历史刚要》上、下册的学习和本单元第1、2课的学习,为理解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趋向成熟,更希望探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备课时为学生创设情境,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运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碎片知识体系化。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买卖有固定的场所---市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变迁:
宋以前:
1、市和坊分开(商 业区、居民区)
宋:
市场与 唐长安 比较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变迁:
宋以前:
1、市和坊分开(商 业区、居民区)
宋:
1、市坊界限打破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 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 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七》
6、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坊(住宅区)和市(贸易区)曾 严格分开。市的开设有地域限制,活动有时间限制。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 C宋代 D元代
古代商业的发展
7、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四川地区 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6.宋: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1)原因:政府放宽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2)表现:“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
交子产生于四川,流通地区也主要是 四川。四川当时使用铁钱,分量重、价值 低;不便于流通和随身携带,特别是给大 宗贸易造成巨大困难。
问题:根据纸币的面值770陌
分析上述材料,政府对“市”的控制有什么发 展变化?
控制越来越松,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 官吏直接控制。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变迁:
宋以前:
1、市和坊分开(商 业区、居民区) 2、受官府严格管理
宋:
1、坊市界限打破 2、不直接受监视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zhēng)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晚唐 王建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 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 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隋唐商业之旅
1、李猛在长安东市有几个店铺,近来掌柜为了赚钱 想延长营业时间至夜间,请问你同不同意? 不能同意,在宋以前对于市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2、五月,李猛该带5000贯钱(1贯=1000个铜 钱=6.4斤)去买些西域药材 ,你应该首先去 哪里取钱?这么多钱应该怎么带? 柜坊 飞钱 3、你顺利买到药材,药材运到扬州,他路上 应该住哪里?货物可以存在哪里? 邸店
8、明朝中期,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 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分析上述材料,从经营的时间上看, “市” 有什么发展变化?
“市”突破时间限制,唐宋夜市繁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变迁:
宋以前:
1、市和坊分开(商 业区、居民区) 2、受官府严格管理 3、按时开市、闭市
宋:
1、坊市界限打破 2、不直接受监视 3、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早市) 4、草市更加普遍
D
)
A 出现了农村集市 B 坊市分置 C 边境贸易繁荣
D 商业市镇兴盛
课堂练习
( 2010年福建高考)
3、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 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 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 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B.商品经济活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7000文,武大郎卖炊饼,每个才卖 三文钱。如果用此纸币买炊饼可行么? 那么这么大面额的纸币是用来干什么 的?
大宗商贸,方便携带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6.宋: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1)原因:政府放宽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2)表现:“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
7.元:交通发达(大都) 8.明清: (1)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2)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商帮”(徽商、晋商)
扬州市郊。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变迁: (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 丝绸之路 2、唐: 广州(市舶使) 3、两宋: 海外贸易税 4、元: 泉州 5、清: 逐渐萎缩(原因) 广州“十三行”
(一)发展历程: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一)发展历程:
A.含义: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B.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古代的“城”:统治者居所,政治中心; “市”:商品交换场所 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中心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变迁:
宋以前: 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 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 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二)朝贡贸易:
课堂练习
(山东省聊城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模块测试)
1、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
去赶集。”这里的“集”在宋代最有可能是( A.城堂练习
(苏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2、右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 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 典型特点是(
B
古代商业的发展
4、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B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 C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还没有严格分开,方便 了人们的生活 D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古代商业的发展
5、唐朝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其中市中“柜坊” 的职能是 A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C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 B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 D负责皇家物资的采购
宋元商业之旅(身份:扬州张家香铺的伙计)
11 、最近香料铺销量欠佳,恰逢晚上有元宵灯会, 、最近香料铺销量欠佳,恰逢晚上有元宵灯会, 请问你能不能去摆夜摊?要不要向市令申请? 请问你能不能去摆夜摊?要不要向市令申请?
夜市,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2、你用积蓄开了个小铺,经营的很好,最近跟 成都的商人也有交易,他们提出要使用“交子”, 交子主要适用于四川、陕西等地,使用有风险。 你该不该同意? 3、听说制造香料所需要的香草去“草市”买更 加便宜,请问你应该去哪里才能找到草市?
我国古代商业的起源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 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逐渐成为一 种经常的行为,原始商业由此产生。
高中历史必修② 第一单元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商人” 2.西周: “工商食官” 3.春秋战国: 商业打破官府垄断 4.秦汉:艰难发展 (原因: 重农抑商;受时间地点限制) 5.隋唐:商业繁荣的前奏 (原因) (邸店、柜访、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