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
高中历史人民社课标版必修二_(2021.5.26)专题一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 公开课
疑难探究
4.政府管理
⑴秦: 明码标价 有买(卖)及买 (也),各婴其贾(价)——《金布律》
⑵汉: 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市的中央 ⑶王莽时期: 五都设五均官
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 三辅都尉掌之。
⑷南北朝: 草市尉 ⑸唐:市署令;
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⑹宋: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管理
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有感于山西商人的创造力,梁启超任公先生曾在某一场合发言:“鄙人
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
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有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者……。诸君一举手,一投足,非
徒诸君自身利害之所系,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
焉”。
——选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坊市制
坊市界限被打破(市突破空间的限制) 市突破时间的限制
宋代都市商业繁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形容汴京(今河南开封)商市的繁荣时, 使用“市井最盛”、“处处拥门”……一类词语,说最热闹的地方,市人通宵达旦,往 来不绝。 ……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如 相国寺庙会每月开放五次,商贾云集……
“草市”指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阅读P18最后两段和P19第1、2段,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朝和宋朝的发展概况。
南北朝: ‘草市’形成,草市尉进行行政管理 唐代: 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 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⑤商业地位低下。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 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 使民知本业为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学法点拨
商业发展的基 本要素(表现)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货币(交易媒介)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商业发展影响因素): 政治:国家统一安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 金融:纸币、柜坊、飞钱、票号的出现和应用
(3)新变化: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 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文化影响: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①工商业城镇兴起,市镇经济繁荣; ②农副
空前繁荣
宋元
产品大量入市(农产品商品化); ③区域间长 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④商帮形成(晋商、
徽商);⑤白银广泛使用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在古代,城、市、坊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坊[fāng]”是居住区。
材料二:“两京(长安和洛 阳)诸市:令一人,从六品 上,丞两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 辩其真伪轻重……。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 众, 日入击钲[zhēng]三百 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西都禁城街衢, 有执金吾(保卫京城的官员) 晓暝[míng 黄昏]传呼,以 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 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 放夜。”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笔记1
阶段
朝代 商人出现和商业表兴现起和(特“点工商食官”)
兴起 初步发展
商周 春秋战国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时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栽培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许多环节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凸显。
如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农作物优良性状;生物农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保护周围环境。
这表明生物技术()A.已经取代其他农业技术B.能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C.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是农业增产的决定因素2.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明确把粮食定位为“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民和国家安危”的战略性商品。
之后,保障粮食安全被确定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这表明()A.中国人口多的特殊国情B.西方国家对华粮食封锁C.国家主体作用得到强化D.工业建设急需大量粮食3.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但是却出现大量粮食无库可存、露天堆放,损耗率高的状况。
为此,我国启用()A.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B.国家储备粮粮仓C.机械通风储粮技术D.冷链物流技术4.“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的主要贡献是()A.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B.运用高科技手段最早进行杂交水稻研究C.推动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农业科技的进步D.为解决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5.湖南省新化县近几年来努力构建以茶叶、黄精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构建“县+镇+村”上下联动的发展体系。
河北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也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由此可知,这些地区()A.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C.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6.2021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3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升至127.1点,为2011年9月来的最高水平。
FAO表示,受到供给中断与需求强劲的双重因素的推升,糖、植物油及谷物的价格在5月创下最大涨幅。
以上信息主要说明()A.新冠疫情致粮食需求剧增B.世界粮食生产问题严重C.各国人民的温饱无法保障D.维护粮食安全任重道远7.曾经被农民欢呼为“神药”的DDT等合成农药,不但有高效的杀灭农业害虫的作用,也把对人类有利的、害虫的天敌一扫而光。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347人民版PPT课件
B 答案:
A.①②③④ 2020/6/16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谢谢观看
2020/6/16
2020/6/16
邓小平南巡讲话
①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②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③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 ④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⑥关于发展问题;
2020/6/16
①关于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 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而奋斗。
邓小平南巡讲话
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 开放事业;
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2020/6/16
一、历史性的跨越; 2、标志:
1)邓小平南巡讲话; 从此,中国的改
革开放步入一个
2)中共十四大; 新的阶段
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②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③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 济建设搞上去。
2020/6/16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你代获的取豆什腐么票主和要粉票的历史信息?
2020/6/16 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2、中共十五大 (1997年);
2020/6/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决策过程。
2020/6/16
十二届三中全会
思 想 解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 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84.10 )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放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扬州在唐代“雄富冠天下”可知其商业发展繁荣,故C项正确;“交子”是在宋代出现的,商帮是在明清出现的,故排除A、D两项;“坊市界限严格”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
2.(2019·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答案 D解析从战国至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高低,故C项错误;材料“纵民”,体现了汉文帝时期对商人采取放任的态度,故D项正确。
3.(2019·嘉兴期末)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答案 D解析“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项正确。
4.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 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5.(2019·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下侧宋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
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大全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大全一[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课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首先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和条件,并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成就。
课文以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讲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演进的过程。
[设计理念]1.学情分析:现在高二年级的历史已进入复习阶段,对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事,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有所掌握,现在进行复习,总体上说应该会比第一次学习好。
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设计思路: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
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3)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学习分析,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等方法,对工业革命中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学生能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伟大发明创造来源于亲手实验、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总结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重点聚焦中国古代商业中的“城”与“市”的发展与变迁,通过分析文献典籍、史家研究、文学和绘画作品各种史料,并设计认知冲突、设置历史情境,通过学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赏析文艺作品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升分析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分析古代商业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仍不断发展,散发活力,体会商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分析的史学解读思维。
【教学过程】师:(导入)同学们知道弦高救国的故事吗?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行商,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军要去袭击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
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
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商人和商业,商业起源很早,而且商人具有什么情怀?生:爱国情怀。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从一种新视角,主要是从文学艺术的新视角出发来探究中国古代的商业。
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师:研究古代商业这个大课题,可以从哪些小方面入手呢?市场、城市、商人、商品、商路等。
古代商业,我们感觉很遥远,也很抽象。
可以借助那些材料来研究古代商业呢“学生:教材、文献典籍、口述证词、史家研究、文艺作品、考古遗存。
(一)古代商业发展概貌:师:教材是我们研究商业材料,请阅读教材完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表》,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历史知识,使其变得脉络清晰。
从各种各样的历史材料中,我们可以做个有心人,去发现藏在细节里面的历史。
中国文学艺术成就博大精深,我们是不是能借助文艺材料解读历史呢?现在,让我们聚焦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研究古代商业,“城就是城,市就是市,从古典文学看宋以前的古代商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561人民版PPT课件
材料:到1988年,我国 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到,015亿元,国民收入 11,770亿元,平均年增 长.9%,国民生产总值上 升到世界第八位。
80.00% 70.00%
解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放 和
中共十四大召开
认 识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深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化 的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
过 程
中共十五大召开
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 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
• 从公元1500年以来西方各国发展的历史看, 有四条是促进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重要 的因素:自由市场经济、法治、宪政民主、 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
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了 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特点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随着国有资产的增值和扩大,计划经济不再适应对 庞大的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政府管不好也管不了越来 越多的国有资产计划经济必须让位于市场经济,让市场 经济提高效率。
加快经济建设速度
中国的改革开放 步入一个新阶段。
4.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具体化。
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 必须坚持以公 展,转换国有企业经 有制为主体 营机制,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专制统治,暴政造成人民处境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导学案
淮阳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姓名:日期:编制:杨彪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第三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旧知链接]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
此后,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使中国的农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精耕细作既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优秀传统,也是古代中国农业最主要的特点。
[学习目标]本节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先进技术与精湛工艺本节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基础题1.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1)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工具(2)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3)发明灌钢法(4)使用曲辕犁A(1)(2)(3)B(1)(2)C(1)(2)(4) D(3)(4)2.我国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是在( )A原始社会B夏商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发展题1.杜甫在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描写的是()A白瓷B青瓷C彩瓷D青花瓷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
综合以上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提高题: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刚相媲美。
”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
(1)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会在海外市场上广受欢迎和赞誉?反映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哪些特点?(2)有人说,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必然因生产效率的低下而被淘汰。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实行改革开放(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2.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3.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4.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5.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男耕女织;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精耕细作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发展历程:①夏商西周的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③西汉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为代表由官府垄断经营特点:①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的工匠,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历史悠久,在冶金,制瓷,丝织诸多行业中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二.手工业的发展1.冶金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2.瓷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的两大制瓷系统;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3.丝织业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标志: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业工场。
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
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高中历史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1、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的影响3、第二次鸦片战争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7、新思想的萌发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1、清朝政局的变动2、洋务运动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5、甲午中日战争6、瓜分中国的狂潮7、戊戌变法8、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3、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4、中华民国的成立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1、袁世凯独裁统治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2、五四爱国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高中历史书目录必修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1、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3、九一八事变4、红军的长征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爆发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3、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1、清朝晚期文化(一)2、清朝晚期文化(二)3、民国时期文化(一)4、民国时期文化(二)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七章:“----”的十年1、全国大动乱2、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第八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居面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第九章: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一: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3、文艺复兴4、宗教改革第二章:资本主义革命时代的东西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4、欧洲的启蒙运动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6、美国的建立7、拉丁美洲独立运动8、16~18世纪的亚洲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亚洲革命风暴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1、自然科学2、文学和艺术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二: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4、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4、美苏争霸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6、亚洲经济的发展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世界政治的发展3、世界经济的发展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科学技术2、学术思潮和教育3、文学艺术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三: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3、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4、夏、商、西周的文化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7、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1、秦朝的统治2、两汉的统治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4、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7、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类和民族融合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1、短暂的隋朝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3、唐朝后期的政局4、隋唐制度的革新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6、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8、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1、五代十国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4、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5、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7、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7、明清时期的文化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东方的诱惑二、新航路的开辟三、走向会合的世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海上马车夫”二、“日不落帝国”三、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二、从工场到工厂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二、垄断组织的出现三、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二、洋务运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短暂的春天三、曲折的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二、探索与失误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公路二、水运与航空三、通讯工具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三、互联网的兴起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临危受命二、实施“新政”三、摆脱危机困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建立“福利国家”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会议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单元 第3课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
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
解析:抓住关键词“东汉”即可。
物流通畅的草市、夜市是唐后期出现的;而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在明清时期出现。
答案:A
2.下列城市中,因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而逐渐兴起与繁荣的是()
A.长安B.大都
C.扬州D.杭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扬州成为大城市。
A、B、D三项都曾作为都城,有政治因素。
答案:C
3.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
A.南朝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泉州在元代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答案:C
4.电视剧《大清徽商》以大篇幅、大视角、大容量、大手笔,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人生命运。
下列有关徽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B.徽商属于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徽商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
D.清乾隆年间徽商开始兴办票号
解析: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的是晋商,而不是徽商。
答案:D。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共27张ppt)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 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 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 ,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 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 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安徽绩溪湖里村“红顶商人” 胡雪岩。
二、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1.布局的变化 (1)坊、市分立: ①宋代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 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 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城市中的居民住宅区称作坊。 (2)坊、市界限被打破: ①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明清时期,汉口镇、 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②商业经营的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管。
补充:宋朝时,坊市界限、现。
2.功能的变化 (1)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 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 移等,催生了一批批纯商业性质的城市,扬州、成都等一批 南方城市兴起,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宋元时期 ①两宋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 现在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等方面。 ④元朝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⑤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
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 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 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 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 行"。明清时期,广州的对 外贸易全属官营,而以牙 行经纪这些事情,所以开 设牙行的多半都能获厚利 ,赚大洋。
第3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
《第3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学科素养1.利用历史年表、知识表格等方式描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认识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结合当前生活中出现的诸多变化,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搜集历史资料和相关图片,探讨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认识农业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4.了解“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等概念,认识农业现代化与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重要力量的关系,从中体会中国政府的大国担当和世界意识,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和具体表现教学难点:粮食安全的概念和表现学情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位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以及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主要讲述了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以及现代化农业。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第3课,本课内容由三个子目构成,分别是“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和“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围绕食物,从生产、储备及加工方式等方面叙述其现代化的过程,并分析食物生产、储备及加工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通过《中外历史刚要》上、下册的学习和本单元第1、2课的学习,为理解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趋向成熟,更希望探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备课时为学生创设情境,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运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碎片知识体系化。
高中选择性必修二历史电子课本
高中选择性必修二历史电子课本
高中选择性必修二历史电子课本
历史是一门有趣而重要的学科。
学习历史,人们可以研究过去的社会和文化,更多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选择性必修二历史电子课本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
如今,许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历史课,而历史课本这部分也得到了更多的倡导和支持。
首先,历史课本为学习历史提供了史书中最全面、最权威的资料,提供了一个全面、细致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深入分析和思考历史现象。
尽管人们认为历史上的事实会存在偏见和错误,但是历史课本始终是一个知识的总合,给了学生一个研究历史的好起点,这也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
其次,历史电子课本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方式,无论是丰富的图片、视频或者是多媒体教学,它们使得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历史知识,这对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有着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历史电子课本的出现让历史教育更加全面、有效。
如今,学生有了精致的历史电子课本、一流的授课教师和丰富的历史文献,学习的机会更多。
这些部件一起建立起一个完整、精致的历史学习体系,让学生在安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获得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共20张ppt)
传统农业:
犁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
耕
工劳动方式。
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
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主导地位的农业。
铧
现代农业:
式
是现代科学基础上,
犁
以现代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
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
一、食物生产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 特征
课本p17“学习拓展:目前食品保藏技术有哪些
五大类: 化学保藏法、温控保藏法、干燥保藏法、真空保藏法、辐照保藏法等。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的安全 (一)粮食短缺原因
1、原因: (1)人口激增 (2)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非洲——全球粮食最短缺的地区
《饥饿的苏丹》
摄影师:凯文·卡特 获得1994年普利策 新闻特写摄影奖。
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
1.背景:
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推动,科技的进步等。
2.过程:
(1) 工业革命后: 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 20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
第
建立高度集约现代农业。
二
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
次
工
主要经营模式。
业
(3) 20世纪下半叶: 高科技农业有突破进展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成 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就 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 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意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 义 做出了突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阅 读 并 归 纳 1、市的变迁
时期 设置区域 政府管理 地域时间限制
表现
宋朝 县治以上 以前 城市
设市令或 “市”“坊”严 市长,对 格分开;按时 交易进行 开市、闭市, 严格管理 闭市后不许交
易。
西汉长安东、 西有九 “市”;唐 都长安设东 西二市。
宋朝
城市、城 郊,乡村
锁国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一)历史概况 1.西汉时,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 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 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 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 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3)重心南移: 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一益二”
3、市与城市发展特点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 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 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 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阅读并归纳
1、 概 况
历史时期
概况
西汉 海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唐朝 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
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 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 国家重要财源。
元朝 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2.主要形式——朝贡贸易
目的。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商人 商品 媒介 地点 商路 政策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商朝
春秋 战国 秦汉 隋唐 两宋 明清
商人 商品
商人 奢 侈
大商 品 为 主
生产 资料 生活 商帮 资料 为主
媒介
飞钱 纸币 票号
地点 市
市镇 大城市
商路 政策 国内 商路 抑商
增丝绸 之路
对外海 路为主 抑商
坚实的基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便利的交通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 宽松的环境 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安定 货币的通流 货币的统一和纸币的出现 商人的推动 春秋的范蠡,明清的商帮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阅读并归纳
1、市的变迁
时期 设置区域 政府管理 地域时间限制
表现
宋朝 以前
宋朝
3.<<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周来朝即商我业谋发。展,”由周官朝府:垄“断工商食官” 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 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春秋战国时打破官府商业—垄—断《,商战人国社策会》地位提高。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
1.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其表现; 2.市和城市变迁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
点 3.对外贸易的演变、港口、政策和特征;
4.分析、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探究中国古代商业、城市、
外贸发展的趋势特征;
2.理解、分析影响商业、城 市、外贸发展的因素。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但 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小钱 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 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 即难以携持。”
分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为什么会在四川首先出现?
四川地区商业繁荣;商业交易 范围扩大;金属货币笨重不便 携带;纸币轻便。
促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5.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 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1) 朝贡贸易的定义: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 朝贡贸易的特点: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3)朝贡贸易的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归纳 概括
1.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商业活动区域由城市向乡村扩展,城镇大量兴起。 4.两宋商业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5.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 6.对外贸易中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
重农抑商 商人,商业
基础,交通 都市,农村,
柜坊,飞钱
商业环境 商品,交子,商税
交通发达 大都,泉州
城镇,商品,贩运, 货币,商帮
唐朝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 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转为远距离和大宗 商品交易服务,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 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商旅不用长途携 带钱币,不用运输税钱。柜坊和飞钱的 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 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下列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
1.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 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原—始—社《会易晚经期•,系出辞现》物物交换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商《朝尚善书于•经酒商诰》
交易活动 “坊”“市”的 数十座较大
不再受官 界限被打破, 市镇;四大
府的直接 市分散在城中;商业名镇:
监管。 时间限制被打 汉口镇、佛
破
山镇、景德
2.城市的发展
(1)城市职能: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2)新兴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 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难 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以后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清
特征
原因
表现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时期 特征 商朝 商业活跃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秦汉以后 艰难发展 隋唐 发展迅速
两宋 元朝 明清
空前繁荣 商业繁荣 繁荣曲折
原因
表现
政府鼓励 商人,货币(贝)
官府,商人 市场,大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