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无病的人2.流行病学是【】A.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B.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C.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D.方法学研究4.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5.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6.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7.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实验室方法 B.临床诊治方法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8.流行病学研究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9.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10.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1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12.流行病学描述疾病分布最常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C.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率 D.发病率,死亡率,罹患率13.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A.患病率B.感染率C.引入率D.发病率14.某地流感爆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流感,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一个月前发生过感冒,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应是【】A.罹患率 B.患病率 C.发病率 D.感染率15.1994年5月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83 271人,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 B.罹患率 C.时点患病率 D.感染率16.某县有人口 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

基于历年考题的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资料

基于历年考题的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资料

基于历年考题的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C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亚临床型病人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查优点的是( B )A.早发现、早诊断病人;B.验证病因;C.普及医学知识;D.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E.抽样误差小3、在现况研究过程中,按抽样方案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意以其他人代替,从而破坏了调查对象同质性的偏倚属于( E )A.混杂偏倚;B.调查员偏倚;C.回忆偏倚;D.测量偏倚;E.选择性偏倚4、在队列研究中,随访资料与基线资料相比更着重收集( D )A.暴露因素;B.对象的个人生活习惯;C.对象的家庭疾病史;D.结局变量;E.家庭环境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暴发调查特点的是(A )A.复杂性;B.现场特点;C.实用性;D.及时性;E.重复性6、疾病三间分布是指( B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B.时间、地区、人群分布;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D.病因、宿主、环境分布;E.年龄、地区、人群分布7、对某地40万人进行某病普查,共查出病例60人,因此得出( B )A.该地该病发病率为15/l0万;B.该地该病患病率为15/l0万;C.该地该病罹患率为15/10万;D.该地该病累积发病率为15/10万;E.该地该病续发率为15/10万,8、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中,为了组织方便和节约费用,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D )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9、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B )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 D.死亡率;E.治愈率 10、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 B )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11、流行病学实验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不包括( B )A.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对象;B.选择预期发病率低的对象;C.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对象;D.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对象;E.选择依从性好的对象12、以下不属于病因推断准则的是( E )A.关联的强度;B.终止效应;C.关联的可重复性;D.关联的合理性;E.剂量-时间关系;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C )。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I、incidence rate):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罹患率(attack rat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4、患病率(P、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6、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7、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人。

8、地方性: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9、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民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它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方法。

10、危险因素: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

11、概率论因果观:因果联系是一种“或然性”,即确定的原因导致不确定的结果。

12、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低估或高估)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

13、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14、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部分666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部分666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名称解释部分第一部分、往年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20 分)1、长期趋势: 也称长期变异,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2、类实验:不能作到随机分组或没有平行对照的实验。

3、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方法。

4、行为:是指人或动物为适应环境生存所作出反映或活动,它是脑功能或内在心理需要的外部表现。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12 分)1、简述普查的优点与缺点。

答:普查的优点:(1)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2)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3)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缺点:(1)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2)工作量大,工作不易做细,难于保证调查质量。

(3)费时、费力、成本高。

2、简述常用因果推断标准。

答:(1)关联的时间顺序;(2)关联的强度(3)关联的重复性(4)关联的合理性(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20分)1、疾病的季节性: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2.安慰剂效应:是指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甚至可以影响生理效应。

3.正确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

4.行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行为因素与行为相关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改变行为因素促进和维护、预防疾病,同时进行措施效果评价。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12分)1、简述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答:优点:(1)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2)结果具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流行病复习资料-题库

流行病复习资料-题库

流行病第一章绪论三、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的实践者是流行病学工作者。

()2.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病人群体。

()3.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是各种临床问题,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等,不包括临床决策和临床经济学评价等问题。

()4. DME是临床流行病学所特有的内容。

()5.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群体,而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个体。

()四、单选题1.接种牛痘的发明者是()A.詹姆斯·林德 B.琴纳 C.约翰·斯诺D.峨嵋山人 E.李时珍2. 应用标点地图的方法论证了当年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水井的关系的是()A.詹姆斯·林德B.琴纳C.约翰·斯诺D.峨眉山人E.李时珍3. 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开创了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是()A.约翰·斯诺 B.Doll和Hill C.James Lind 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E. 琴纳4. 通过对坏血病的治疗研究开创了临床试验的先河的是()A.约翰·斯诺 B.Doll和HillC. James Lind 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E. 琴纳5.疾病与病因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最大的研究方法是()A.生态学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横断面研究 E.临床试验6.下列属于分析性研究方法的是()A.现况调查 B.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现场试验 E.理1.×2.√3.×4.×5.×四、单选题1.B 2.C 3.B 4.C 5.E 6.B第二章疾病的群体现象三、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流行特征,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2.发病率是指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周期性:疾病经一定的年限发生一次流动,并具有规律性,称为疾病的周期性。

短期波动:又称爆发或时点流行。

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短期波动。

患病率:亦称现病率、流行率。

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观察人口中某病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抽样调查:是用客观的方法,从某一总体人群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调查,并作其结果去推论总体。

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的全体人员进行的调查。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用年)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频率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

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某时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同一病散发发病率水平。

爆发: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爆发。

现况调查:又称横断调查,它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或某一时点)调查一个特定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相关因素的断面情况,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描述,去揭示其分规律及特点、影响因素及潜在因素。

队列研究:即选择两组人群,一组为暴露人群,另一组为非暴露人群,然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人群中某疾病的发病率(或此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其联系大小。

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选择患者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危险因素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2、描述疾病分布重要的指标有(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

3、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人群、地区及时间)的存在特征。

4、疾病的时间分布形式可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动)。

5、疾病的人群分布可从以下方面描述(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社会阶层及行为)_。

6、队列研究选择的两组人群是(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7、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流行_和爆发)_。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考试必过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考试必过

1. 简述统计学联系与因果联系的区别。

1. 统计学联系:两者的联系消除了抽样误差因果联系:必须具备统计学系,同时还必须排除是由各种偏倚引起,并且符合因果推断标准。

2. 简述病因判断的常用标准。

2.(1)关联的时间顺序(2)联系的强度(3)剂量-反应关系(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5)关联的可重复性(6)关联的合理性(7)暴露终止效应3.简述流行病学实验的分类其设计原则。

3. 分类 1.临床试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干预试验设计原则:设立对照;随机化;盲法。

4.什么是筛检?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哪些?4.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评价指标: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阴性)率,阳性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可靠性: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一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5. 简述RCT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用途.5. RCT 即随机化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基本原理: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住院病人或非住院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主要用途:治疗研究诊断研究筛检研究预后研究病因研究试述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或这些)因素的关系。

优点:l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不大,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2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3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4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的评价缺点l由于受回忆偏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对照又比较困难,因此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2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OR试述混杂偏倚的产生及控制。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1、疾病的分布:疾病在不同的人群、时间、地区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规律性。

疾病的“三间”分布:人群(人间)分布、地区(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疾病分布的主要意义: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规律性(流行特征)。

2发病指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罹患率:多用于描述小范围或短时间的发病状况。

罹患率=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出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K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影响患病率的因素:现患率发病率的变化旧病例的变化其他升高新病例增加、诊断水平提高健康者迁病程延长病例迁入报告率提高出下降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或死亡率提高)、病例迁出报告不足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死亡指标:死亡率=某时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K=100%3、时间分布:长期变异: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或病死率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周期性:一些传染病相隔若干年发生一次流行,并具有规律性,称为疾病的周期性。

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季节性短期波动:指疾病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高。

4、空间分布:地方性疾病:也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公式和指标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公式和指标

第一讲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某病发病率=某年(期)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数/ 同年(期)暴露人口数*KK -‰、万/万、10万/10万计算发病率应注意:观察时间、发病时间、暴露人口数、单位暴露人口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②必须有患所要观察的疾病的可能。

正在患病或因曾经患病或接受了预防接种而在观察期内肯定不会再患该病的人不能算作暴露人口。

在研究女性疾病时,暴露人口只限于女性。

若可能患某病的人群不易明确界定(如高血压等),则以全人群作为暴露人群。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ID=观察期间内新发病例数/ 该期间观察人年数人年数:1人观察1年=1人×1年=1人年2.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K3.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也是国际间比较常用的指标。

4. 病死率(fatality rate)病死率=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5. 生存率(survival rate) 指观察开始至少到某时点仍处于存活状态的概率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总例数N –失访-死亡)/(N-失访数)常用1年和5年生存率来反映疾病严重性和预后指标生存率是指在随访期末仍存活的病例数与坚持随访的病例总数之比6. 罹患率(attack rate)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比较,其区别在于罹患率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使用比较灵活,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

流行病学复习知识点

流行病学复习知识点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in special population and its determination to control) 定义的诠释:①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②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工作深度三个范畴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④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一、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实验措施,只观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

1.描述性研究应用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方式和分布理论观察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或事件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病因线索或假说,或提出有效的防制措施。

2.分析性研究应用对比的思维方式对疾病病因假设进行检验或对可疑的病因或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二)实验法通过比较人为地给予和不给予某因素的两类人群中相关效应的发生率来验证实验因素与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数理法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过程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将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该病发生或流行的主要因素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论研究,探讨疾病流行的动力学;同时也可用疾病流行趋势的预测和疾病控制对策与措施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及描述性研究第一节 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特征:1)群体特征2)发展的特征3)对比的特征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5)社会心理的特征6)预防为主的特征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2.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任务和三个范畴:1)“揭示现象”, 2)“找出原因3)以找到原因为基础而“提供措施”,并进一步确证措施的有效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数理法、实验法。

3. 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一)宏观与微观并举(二)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并重(三)人群健康研究提上日程(四)发展应急流行病学:(五)重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六)强化流行病学在循证浪潮中的作用:二、疾病的分布1、疾病测量指标:◆发病指标:①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例数。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例数/同期人口暴露数)×K(K=100%,1000‰,或10000/万)②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它可以根据暴露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③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包括新旧病例)者所占的比例,也称现患率。

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常用)。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④感染率=(受检者中感染人数/受检人数)×K(K=100%)⑤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⑥病残率:是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web of causation model :病因网模型,是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渔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渔网”的病因网。

2.Misclassification bias :错分偏倚,指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根据所获取的研究信息,使研究对象的某种或某些特征被错误分类所导致的系统误差,又称为信息偏倚或观察偏倚。

3.Health worker effect:健康工人效应,由于职业人群多处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于总体人群,这种现象称为健康工人效应。

4.Cost benefit analysis,CBA: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某卫生规划或卫生所的项目1.Co-intervention:干扰,是指实验组的对象额外的接受了与实验组药物类似的其他治疗措施,导致引起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的差异增大,从而人为地夸大了试验疗效。

2.Hawthorne effect:霍桑效应,指的是在行为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中,由于研究对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带来的方法上的人为效应。

这种意识导致他们对于数据收集过程这一社会条件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于研究者试图研究的实验处理作出反应。

类似于实验室研究中的“豚鼠效应“。

3.Restriction:限制,在设计时通过制定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来控制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如性别、年龄、职业等。

4.DAL Y: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5.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又称为感受性曲线(sensitivity curve),以假阳性概率为横轴,真阳性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受试者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二、种类
1.普查(census):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全部对象患某病情况进行的调查。
目的:(1)了解疾病的分布,或为了制定某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值
(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某些疾病
(3)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优点:(1)设计相对较简单,可避免抽样误差;
(2)资料全面,发现人群中所有的病例以及所有的易感者;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某总体人群,按一定的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人群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人群患病情况的调查。
优点:(1)范围小,工作细,调查精确度高;
(2)省时省力出结果快,可以作为普查的预调查,也可以作为其他研究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
缺点:(1)存在抽样误差;(2)调查设计资料分析比较复杂;
(3)早发现,早诊断,普及医学知识。
缺点:(1)工作量大,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大;(2)调查内容有限;(3)易漏查;
(4)不易掌握统一标准和校正仪器等;(5)不适用患病率低或诊断程序复杂的疾病。
适用条件:(1)调查目的明确,调查项目简单。(2)最好是患病率比较高的疾病。
(3)诊断标准明确,现场操作简便。(4)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设备能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
严格的季节性:虫媒传播疾病,如乙脑
季节性升高: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等
无明显的季节性:经体液传播的传染病、麻风等
季节性升高原因: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候影响
媒介昆虫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
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有关
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等影响
与人们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及人群易感性有关
定义: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区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作用的大小。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一. 单选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有(A)A 散发、流行、爆发B 周期性、季节性、流动性C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 传染性、侵袭性、易感性E 以上均错2. 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DA 患病率B 感染率C 引入率D病死率 E 续发率3. 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 抽样调查是一种观察法B 整群抽样适用于大规模调查C 单纯随机抽样所得代表性最好D 普查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E 现况调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病人4. 高发区与低发区各随机抽一个乡进行肺癌死亡调查,该抽样方法是:B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机械抽样D系统抽样E多级抽样5. 甲地工厂密集,大气污染严重,乙地是农村,大气污染较小。

甲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皆比乙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高,而不论甲地还是乙地,吸烟者都比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高。

关于肺癌的病因,以下哪种推论最合适 EA 肺癌与大气污染有关B 肺癌与吸烟有关C 甲地肺癌与大气污染有关D 乙地肺癌与吸烟有关E 肺癌与大气污染和吸烟有关6. 在比较A县与B县糖尿病死亡率时发现A县低于B县,但经年龄标化以后,A、B两县糖尿病标化死亡率相等,究其原因可能是AA A县人口较B县年轻B B县人口较A县年轻C AB两县人口年龄构成相同D A县诊断水平高于B县E A县诊断水平低于B县7.关于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A 试验的灵敏度愈高阳性预测值愈高B 试验的特异度愈高阴性预测值愈高C 试验阳性预测值上升,试验阴性预测值随之上升D 现患率增加,试验阳性预测值上升E 现患率增加,试验阴性预测值上升8. 选择100例肝癌患者和200例对照进行饮酒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50人饮酒,200例对照中也有50人饮酒,肝癌与饮酒的相对危险度是 EA 1.0B 1.5C 2.0D 2.5E 3.0 9.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口服避孕药引起心肌梗塞的危险时,以下哪种情况可选作对照: DA 高血压患者B 乳腺增生病人C 脑血管意外病人D 腹泻患者E 子宫肌瘤患者10. 某地在一次食物中毒调查中获得如下数据:吃汉堡包者未吃汉堡包者人数发病人数罹患率(%)人数发病人数罹患率(%)饮啤酒者150 106 70.06 72 2 2.77未饮啤酒者42 33 78.57 26 0 0最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是 AA 汉堡包B 啤酒C 汉堡包加啤酒D 吃汉堡包或饮啤酒者E 不能判断11. 下列哪种方法对减少或消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无效? AA 增加样本量B 遵循随即化原则C 实施盲法D 严格质量控制E 选择适宜的研究对象12.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对原始队列的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A 男性不能列入对照人群B 实验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C 对照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D 无子宫妇女可纳入对照组E 无子宫妇女不可纳入实验组13.制定某种疾病检疫或就地观察期限的依据是 AA 该病的潜伏期B 该病的流行期C 该病的传染期D 该病的易感期E 该病的临床期14.甲地区一年内发生肺癌患者100例,选取100例做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结果肺癌组吸烟者为80%,对照组中吸烟者为20%;在乙地区,调查了5万居民的吸烟状况,并观察了其经过,一年后吸烟者中有10例发生了肺癌,不吸烟者仅2例发生了肺癌。

流行病复习资料-题库

流行病复习资料-题库

流行病第一章绪论三、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的实践者是流行病学工作者。

()2.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病人群体。

()3.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是各种临床问题,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等,不包括临床决策和临床经济学评价等问题。

()4. DME是临床流行病学所特有的内容。

()5.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群体,而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个体。

()四、单选题1.接种牛痘的发明者是()A.詹姆斯·林德 B.琴纳 C.约翰·斯诺D.峨嵋山人 E.李时珍2. 应用标点地图的方法论证了当年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水井的关系的是()A.詹姆斯·林德B.琴纳C.约翰·斯诺D.峨眉山人E.李时珍3. 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开创了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是()A.约翰·斯诺 B.Doll和Hill C.James Lind 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E. 琴纳4. 通过对坏血病的治疗研究开创了临床试验的先河的是()A.约翰·斯诺 B.Doll和HillC. James Lind D.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E. 琴纳5.疾病与病因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最大的研究方法是()A.生态学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D.横断面研究 E.临床试验6.下列属于分析性研究方法的是()A.现况调查 B.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现场试验 E.理1.×2.√3.×4.×5.×四、单选题1.B 2.C 3.B 4.C 5.E 6.B第二章疾病的群体现象三、判断题(正确打“√” ,错误打“×”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流行特征,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2.发病率是指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流行病学重点复习材料

流行病学重点复习材料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群体观点-最本质的特征;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3对比的特征4多病因论的观点5概率论的反点(2).流行病学中常用的频率指标:IR= 某期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 K AR= 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同期的暴露人口1.发病率(IR)-表示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疾病病例出现的频率,强调疾病发生地危险性2.罹患率(AR)--是测量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3患病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强调的某是人群中某时间断面上患病者的比例4.续发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受其传染二发生地病例,又称二代病例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用于衡量某一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它即表明某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放映当地的医疗水平(3)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病在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病例数量规模的变化特征,常用散发,爆发及流行等表示疾病分布—指疾病的群体现象,包括疾病的人群分布,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疾病的时间分布可以分为下面四种类型: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疾病的监测—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病评价其效果(传染病检测,非传染病检测,其他卫生问题的检测)疾病的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即“防病于未然”包括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和健康保护。

一级预防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指通过创造促使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机体对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使机体免于发病,降低发病率。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问题。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止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二)疾病的监测。

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四)疾病的自然史。

(五)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特征(一)群体的特征。

(二)对比的特征。

(三)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四)社会心理的特征。

(五)预防的特征。

(六)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暴露人口,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应用:1反应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描述疾病的分布3反应了病因因素的变化4 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论5疾病的监测资料6前瞻性的研究(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

单位是日、周、旬、月(三)续发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千古奇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左右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 (第一例除去)应用: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一)患病率也称现换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2为主语者的寿命延长3发病率增高4病例迁入5健康者迁出6易感者迁入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调高降低:1病程缩短2病死率高3发病率下降4健康者迁入5病例迁出6治愈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其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

流行病学期末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期末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①普查:是一种专门的调查,它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

②抽样调查:即是在所调研对象的全部单位中,依照同等可能性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论全体的调查方法。

③整群抽样:从总体中直接抽取若干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④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是指所有抽样的基本单位有同样的概率被抽取的抽样方法。

⑤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的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方法。

⑥分层抽样:先根据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次级总体,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⑦偏倚:是设计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性差异,从而错误的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⑧选择偏倚:是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有问题,使入选者与未入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着系统差异,从而导致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⑨信息偏倚:指在收集整理资料阶段由于观察和测量方法上有缺陷,使病例组和对照组获得不同的信息而产生系统误差。

主要有回忆偏倚和调查偏倚。

⑩混杂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confoundingfactor)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的系统误差。

11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疾病:暴露的结局。

12标准对照: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物进行对照。

13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合实验组的数据均来自于同一组样本,即将研究对象自身再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14交叉对照:在交叉试验中,所有受试者均依次接受所有干预措施——他们接受干预措施的顺序随机决定,受试者同时充当自身对照。

15干扰:指实验组额外接受了与实验效应一致的其他处理措施,从而造成人为夸大疗效的假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章糖尿病糖尿病的预防策略: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1.制定长远的糖尿病防治国家计划;2.加强与、国际糖尿病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多地区的协作,进行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干预的研究。

3.建立糖尿病三级防治和疾病监测网,使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4.开展社区综合防治;5.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倡在开展一级预防的同时,强调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6.有计划地第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糖尿病教育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7.研究和评价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机制,提供公平、可及、有效的糖尿病防治。

预防措施:一级预防:1.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3.提倡膳食平衡,注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限盐,防止能量的过度摄入;4.预防和控制肥胖。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筛检试验:包括空腹血浆葡萄糖()检验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积极的治疗,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控制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第二十三章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流感病毒在分类上属正黏病毒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

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

中间层为类脂膜下面的基质蛋白(M1)形成的厚的球形蛋白壳,具有维持病毒外形及保护核衣壳的作用。

最内层为核衣壳,由病毒基因组与核蛋白组成。

流感病毒的分类:根据流感病毒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甲型流感抗原变异性最强,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小型流行或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的抗原性比较稳定,多引起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和抗原结构及基因特性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亚型,有16个亚型(H116)有9个亚型(N19)。

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如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编号/分离年代(血凝素抗原亚型和神经氨酸酶抗原亚型),宿主如果是人可以不写。

乙、丙型无需注明亚型。

抗原变异: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流感大流行,主要是其和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变异种类:1.抗原漂移()是指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幅度的变异,属于量变。

漂移的结果往往引起流感的季节性流行。

2.抗原转换()是指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幅度大,形成的新亚型,属于质变。

转换的结果常引起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

变异机制:1.基因突变()流感病毒在其传播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突变,称为自然突变。

2.基因重配()两种不同亚型的人流感病毒之间或人流感病毒与动物流感病毒之间基因片段的重配是导致流感抗原转换的重要原因。

致病力:1.抵抗力: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2.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感染多种动物;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和猪,但致病性较弱。

免疫力:1.体液免疫: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可产生三种抗体:血凝素抗体、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核蛋白抗体。

2.细胞免疫3.局部免疫流行过程: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飞沫,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腔、鼻腔或眼睛获得感染。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新生儿、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加易感。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湿度和温度、自然灾害、动物性因素;(二)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口密度与居住环境对流感流行的影响。

预防策略与措施:一、全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理念包括:1.全社会参与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2.加强监测和信息沟通;3.疫苗准备;4.开展疫情初期的围堵工作;5.严重性评估。

二、疫情监测:监测目的:1.掌握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2.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3.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4.评价疫苗效果;5.为流感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6.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

监测内容:1.流行病学监测;2.病原学监测。

监测的注意事项:1.注意研究样本;2.临床病例的确诊。

三、流感疫苗(灭活疫苗、活疫苗、其他)四、药物预防:理想的预防流感药物应该是:1.长期使用而无毒副作用;2.对甲、乙、丙三型流感均有效;3.效果不因病毒抗原变异而变化;4.用药者感染后不出现症状却出现免疫。

(基本不存在)五、疫情暴发的控制:预防策略:1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2.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3.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4.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做好重点人群免疫。

预防措施:1.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2.对接触者的措施第二十四章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病原学:属小病毒科肝病毒属,有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病毒核酸,具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为不完整的病毒颗粒,无传染性,但具有抗原性。

耐酸、耐碱,对紫外线敏感。

只有一个血清型,可以分为7个基因型。

流行过程:(一)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型感染着(二)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还有: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婴幼儿期易感性最高;甲肝再次发病极为罕见,但仍有感染其他型肝炎的可能;接种甲肝疫苗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提高群体免疫水平的重要措施流行特征:呈全球性分布;有周期性现象;在高度流行区,甲肝发病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地区,在低度流行区,发病年龄后移,成人发病比例高。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在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

主要侵害肝脏,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受损。

病原学:属嗜肝病毒科正肝病毒属,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均为包膜成分,不含病毒核酸;颗粒由包膜与核衣壳组成,内含病毒核酸。

基因组为双股环状,由正链和负链组成。

负链有4个开放读框区,分别为S、C、P和X基因区。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

血清和抗、和抗和抗统称为三大抗原抗体系统检测流行过程:(一)传染源急性、慢性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二)传播途径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人群易感性一般随年龄增大而降低。

流行特征:全球性分布,分高、中、低地方性流行区;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医务人员、壮族藏族、家庭聚集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疫情报告;2.隔离;3.消毒;4.甲肝和戊肝患者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2.被动免疫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肝炎)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疫情登记和报告;2.隔离;3.消毒;4.严格筛检供血员的、感染标志,凡是阳性、异常或抗阳性者不得献血。

二、切断传播途径:1.减少输血与血制品的传播;2.预防其他医源性传播;3.预防与阻断母婴传播;4.预防与控制性接触传播及家庭内传播。

三、保护易感人群:1.乙肝疫苗主动免疫;2.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

第二十五章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排便量和粪便性状异常,出现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预防策略与措施:全球腹泻病()规划:该规划的核心是要求世界各国有计划地落实:1.感染性腹泻家庭治疗三原则;以口服补液盐()为核心的口服补液疗法()治疗和生产及供应,以降低感染性腹泻死亡率;2.通过普及7项预防措施(如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喝开水及使用清洁水、洗手、使用厕所和正确处理粪便等)以降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

措施:(一)切断传播途径:1.“三管一灭” 管理水源、粪便、饮食和消灭苍蝇;2.个人卫生主要是饭前便后洗手;3.改善饮食主要是提倡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

(二)对传染源的措施:1.建立防治门诊;2.开展疫情监测:包括人群监测和环境监测;3建立健全疾病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对传染源采取的具体措施,要求做到“五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就地卫生处理。

(三)保护易感人群:1.疫苗预防;2.药物预防:原则上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

(四)其他防治措施: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和提高个体自我保护能力也是感染性腹泻防制的重要措施。

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进食、合理用药(一)提倡口服补液,预防脱水;(二)及时纠正脱水和酸碱平衡;(三)继续进食(四)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不主张使用,特殊情况如痢疾、霍乱、阿米巴痢疾及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主要问题:发病率高、诊断困难、病原体耐药严重、病原体变异与新病原体、病原体传播迅速对策与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和饮食卫生状况;2.切实做好环境改造和饮食卫生的管理,落实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规划;3.研制高效多价疫苗;4.建立快速诊断方法;5.加强病原体耐药性研究和控制;6.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体系。

第二十六章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以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统病变的一类疾病,也可导致全身主要器官的病变。

我国将淋病、梅毒、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这五类疾病列为重点监测和防治的。

的危害:1.劳动力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2.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3.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4.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流行过程:一、传染源:无论有无症状,只要体内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通过直接性接触或间接性接触感染他人者都是的传染源。

高危人群:1.性交易者;2.吸毒人群;3.特殊人群:患者的性伴与配偶也是的高危人群;4.献血者和输血者。

二、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2.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3.医源性传播和血源感染;4.垂直传播;5.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