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概述
代表园林:周文王灵囿 “台”即用土堆筑而形成的高台,《吕氏春秋》:“积土四方而高 曰台”,它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白虎通·释台》——“考天人之际,查阴阳之会……”
二、皇家园林的形成——秦汉宫苑(发展)
(1)历史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
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一个典型的山 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
全盛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 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
• (2)私家园林:
a.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 局部的细致处理
2、造园艺术成就
① 筑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 主位。
②置石—千姿百态,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
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平添诗情画意。 ⑤建筑—包罗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
明 北
京
的
包括现在的
皇
故宫、中南
城
海和北海以
平
及景山等
面
图
(1)清代皇家园林
重点:离宫御苑 主要成就: 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
的生态环境的美姿为一体。
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 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主要的分布区域?
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构筑得非常精细,注重景点布局和景观设计。
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并介绍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当时,园林技术和理念在中国南北朝各地蓬勃发展。
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王羲之的园林等应运而生。
这些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
3. 唐代的园林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园林以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为主,其中包括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园林。
这些园林强调建筑的宏伟和景观的秀丽,被广泛运用于皇家宴会和娱乐活动中。
4. 宋代的园林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创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宋代的园林常常融合了山水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 元代的园林元代(1271年-1368年)继承了宋代的园林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风格。
元代的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创造了许多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景点。
6. 明代的园林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园林在宋元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引入了更多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品。
明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布局和园内建筑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7. 清代的园林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的园林继承了之前几个朝代的园林传统,并发展了许多新的园林风格。
清代的园林注重景点的表现力和观赏价值,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8. 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和谐生活的追求。
通过回顾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无论是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还是明代、清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一、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在中国古代史上,汉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和极富创意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代表有汉代的洛阳东园和唐代的芙蓉园。
这些皇家园林以山水为主题,追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通过建筑、水景和植物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美感。
同时,这些园林也是皇帝展示自己威严和权力的象征,展现了中国古代皇权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
私家园林是富有人家为私人居所规划的精致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
这些私家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合理、意境曲折变化为特点,追求极致的美感和情趣。
私家园林中常常运用假山、水景、廊亭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古典园林逐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园林逐渐兴起。
现代园林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公共性,更加注重园林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同时,现代园林也开始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先进理念,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的园林设计已经走上了一条既承袭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转变,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园林艺术魅力。
这些古典园林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古典园林将不断发展、创新,继承下去,为未来的人们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风格变迁及成因,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1.萌芽期:商周至汉代商周至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如汉代的上林苑、建章宫等。
这些园林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显示了统治者的威严与尊贵。
2.发展期:魏晋至唐代魏晋至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期。
随着士人阶层的兴起,私家园林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点缀,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如王羲之的兰亭、谢安的东山等。
3.成熟期:宋代至清代宋代至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在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宋代的艮岳、清代的颐和园、圆明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1.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它以自然山水为骨架,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改造和点缀,使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2.诗情画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
它通过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创造出富有诗意的景观。
同时,园中的景题、景联、景诗等也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诗情画意的表达等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汉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园林主要是皇家和贵族的庭院,因此特点是建筑简单、色彩淡雅。
代表作品有今天的西园、云台山久仰,园林各项设施多从云台山式壁廊木栏衍化出来。
唐朝是中国园林的黄金时期,以雁塔、水绞丝为代表。
在唐朝,人们开始追求动静结合的园林,建筑风格上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注重景观和强调与人的交互作用。
唐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山水融合、林木花卉装点、水势饱满,取景方式由远及近,给人以“饱览之艳、登琳之嵩”的美感。
宋朝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拙政园、秋瑾园。
在宋朝,人们开始对园林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布局和造景的理论。
宋代古典园林改变了以往的园林模式,注重空间变化、山水构建中的平衡和对人的情感诱导。
秋瑾园是园林中首次引入庭院内涵的代表,其经营者按情感和权力要求进行景观变换,以借景、夹局、影轴、穿庭镜等手法,营造出了极富诗意和感染力的景观。
元代的园林艺术延续了宋代的传统,注重园林的布局美学和建筑的装饰艺术。
元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取景方式独特,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美感。
代表作品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南锣鼓巷、北海公园。
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峰,代表作品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
明代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突出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精致、规模宏大,建筑多为经典的宫殿式,装饰偏重于金碧辉煌和富丽堂皇。
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末期,其特点是在对古典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外来元素。
清代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规模宏伟、以及变幻多样的花园设计,代表作品有北京圆明园、苏州狮子林。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无论是唐代的山水融合、宋代的情感诱导、明代的文化内涵,还是清代的变幻多样,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
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
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
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
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
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
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
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如:北海琼华岛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
如香山的静宜园。
如:香山静宜园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
如:承德避暑山庄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
园说共四篇。
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
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集中在园林中,各个时期发展下来的园林各具特色。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古典园林各时期发展历程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
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唐太宗“励精图治,国运昌盛”,社会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
他对绘画有些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
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
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全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全书笔记
第一章:历史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早的园林可追溯至中国古
代的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在古代,园林被视为人工构筑的山水之间的微缩世界,在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统一。
古代园林常常由建筑、植物园、水池、石头、假山等元素构成,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追求自然”、“守护水源”、“排景辞物”、“布
局对称”、“借景造境”等。
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园林主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
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园林美学的追求和对宇宙之美的探索。
第三章:代表性古典园林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有许多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颐和园、拙政园、留园、潭
柘寺等。
这些园林作品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传统,而且在植物配置、景观布局、文化内涵等方面也展现了深厚的古代艺术精髓。
第四章: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技艺和设计理念逐渐得到
传承和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师们在借鉴古典园林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古代园林的精神和美学延续至今,为当代人们营造出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古典园林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迪,为当代园林设计和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中国古代园林的孕育期,是皇家园林的初创期,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林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这一时期,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为后来明清园林的大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园林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出现了诗情画意。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末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颓废倾向,走向了衰落,所见园林已经步入前期阶段。
1。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一、总说●1. 元明清初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上承两宋第一阶段又有所发展●(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2)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3)在某些发达地区,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4)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出现,民间造园活动频繁,文人广泛参与造园,成为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的另一个标志●(5)写意山水园进一步发展●2. 元明清初的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造园家●1. 缩移摹拟:张南阳、戈裕良●2. 平岗小坂:张南垣、张铖、张然●计成:文人的工匠化●造园理论著作●1. 明·计成《园冶》●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不仅是系统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著作,也是一部很好的课徒教材●世界造园名著之一●第一卷●(一)兴造论●泛论造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提出造园的一个先决条件:有能够主持其事、内行的造园家●好的园林评判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二)园说●提出两个规划设计原则: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一篇:相地●可选择的地段: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山林地最好●第二篇: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第三篇:屋宇●即园林建筑●第四篇:装折●即装修●第二卷●栏杆●第三卷●第一篇:门窗●第二篇:墙垣●第三篇:铺地●第四篇:掇山●第五篇:选石●第六篇:借景●计成非常重视借景,认为是“园林之最要者”●提出“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五种借景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 明·文震亨《长物志》●共12卷,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与园林关系最大●(1)“室庐”卷●对建筑类型与装修提出雅、古两个标准,建筑设计应“随方制向,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2)“花木”卷●描写了42种园林常用观赏树木与花卉●(3)“水石”卷●“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提出叠山理水的原则:“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4)“禽鱼”卷●3. 清·李渔《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1)一拳代山,一勺代水●(2)窗栏提出“尺幅窗,无心画”●(3)山石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补充:尺幅窗无心画●清·李渔《一家言》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唯虚其中”,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意在强调通过框景,将园外之景借入园内●清中叶清末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清中叶清末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一个终结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的末世衰颓迹象●(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世盛衰消长●乾嘉时期,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2)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3)公共园林●有了长足发展,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4)“娱于园”倾向显著●园林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休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过分追求形式美和技巧性●(5)造园理论停滞不前●(6)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二、大都、北京都城规划●1. 元大都的都城规划●(1)元大都的都城规划●三套城垣、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2)供水系统●西北郊的玉泉山泉水,供应宫苑用水●昌平神山白浮泉水●2. 明清北京的都城规划●供水系统●引玉泉山之水,一股南流入太液池供给宫廷御苑用水,另一股东南流入通惠河●三、元、明、清的皇家园林●(一)元、明、清大内御苑:西苑●1. 西苑(元)●(1)“一池三山”模式●一池:园林的主体“太液池”,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三山:万岁山、圆坻、屏山●(2)太液池中最大的岛屿●金代的琼华岛——>万岁山●保持金代摹拟艮岳万岁山的旧貌●(3)太液池中其余二岛●均较小,圆坻为土筑高台;屏山最小,上植木芍药●2. 西苑(明)●即元代太液池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占皇城面积三分之一●明代天顺年间扩建(与元代相比的变化):●(1)圆坻:●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水面,岛屿——>半岛●土筑高台——>砖砌城墙“团城”●与西岸之间的木吊桥——>玉河桥(石桥)●(2)增加南海●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布局●(3)西面兔园为制高点●3. 西苑(明后期)●(1)水面占二分之一,水域包括北海、中海、南海;北海种植荷花,南海芦苇丛生●(2)北海中有大岛琼华岛,琼华岛南端太液桥与团城相连,桥南北两端建牌楼“堆云”、“积翠”,故命“堆云积翠桥”●(3)团城西面大型石桥,桥东西两端建牌楼“金鳌”、“玉蝀”,故名“金鳌玉蝀桥”●(4)南海中堆筑大岛“南台”●4. 西苑(清初)●(1)毁琼华岛南坡殿宇改建为佛寺永安寺,山顶建“小白塔”,琼华岛又名“白塔山”●(2)张然主持改南台为瀛台●5. 西苑(清乾隆)●改建最大的一次,重点在北海●陆地面积缩小,建筑面积增大,水面占三分之二●改建后主要形成琼华岛景区、濠濮间—画舫斋景区、园中之园—静心斋景区●(1)琼华岛景区●岛、桥、城轴线关系的确立●堆云积翠桥南北两端分别与团城、琼华岛对中,加强了岛、桥、城的轴线关系●琼华岛东、西、南、北四面因地制宜创设不同景观:●a. 南坡●南坡的永安寺,是一组布局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具有明显中轴线,构图严谨,具有皇家气派●b.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体量小,依山就势●总体随宜高下曲折●着重创造山地园林的气氛●乾隆《塔山西面记》●c. 北坡●上部体现山地景观●下部建弧形廊●d. 东坡●已植物为主,建筑比重最小●半月城上可远眺北海东岸、钟鼓楼及景山之借景●(2)濠濮间—画舫斋景区●a. 第一部分●位于水系南端,筑土为山,爬山廊串联●b. 第二部分●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c. 第三部分●位于石坊以北,平地筑土山如岗坞丘陵状●d. 第四部分●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总结●四个部分自南而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富于变化、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把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3)园中之园—镜清斋(清乾隆为镜清斋,光绪改为“静心斋”)●小中见大,咫尺山林●a. 总体布局●主要部分靠北,是一个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静心斋为正厅,是私家园林典型的“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布局方式●山池空间南面和东南面分布四个相对独立的小庭院空间●b. 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放收放的空间序列●多层次空间的处理●主轴空间的对比:以四个小空间突出主空间之大●c. 主次轴线的控制●沁园廊为构图中心,与正厅静心斋构成南北的主轴线●枕峦亭东面的汉白玉小石拱桥,构成东西的次轴线●d. 园林小环境的营造●e. 园中借景●叠翠楼上可极目远眺园外的什刹海和北海的借景●f. 四个小庭院的处理手法(小中见大)●除方整水院外,园内另外三个小庭院罨画轩、抱素书屋、画峰室,均以水池为中心●(二)明大内六苑●明大内御苑共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东苑、兔园●1. 西苑(见前面)●2. 御花园●(1)地理位置●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前宫后苑●(2)总体布局●平面略成方形,建筑为主,呈中轴线对称格局●(3)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虽左右对称而非完全均齐●采用烘托、反衬手法●(4)园路●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布局●(5)植物●山池花木配置比较自由随宜,仅作为点缀●(6)假山●稍欠考虑●3. 东苑●其在皇城东南,又名“南内”●是一处富于天然野区、以水景取胜的园林●4. 兔园●(1)地理位置●在西苑之西、皇城西南隅,在元代“西御苑”基础上改建而成●(2)布局●布局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3)山顶的清虚殿,是皇城内一处制高点●5. 万岁山(景山)●(1)地理位置●位于紫禁城之北、皇城中轴线上●(2)布局●对称均齐式布局●(3)有山道可登临,每年重阳节皇帝登高的地方●6. 慈宁宫花园●是皇太后、皇太妃的居所●(1)布局●平面为长方形,中轴对称格局●(2)建筑布置●建筑密度较低,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3)园路布设●纵横均齐的几何式,是极少见的规整式庭院●(4)庭院空间●开朗●(三)清中叶清末大内御苑●1. 建福宫花园●(1)总体布局●非均齐对称,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2)建筑格局●三个院落南面为园林主要部分,居中偏北的延春阁为主体建筑物●(3)造园特色●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较高,大量使用空廊联系各殿宇●2. 宁寿宫花园●(1)造园特色●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方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有明显中轴线但并非一气贯穿南北纵深,院落错开少许,错中的做法●五进院落各有特色,互不雷同,步移景异●建筑物命名如遂初堂、符望阁、倦勤斋等,直接反映乾隆归政的愿望●(2)不足之处●建筑过密,比较壅塞●(3)五进院落●第一进:建“流杯渠”,寓意“曲水流觞”●第二进:三合式住宅院落●第三进:建三友轩,取“岁寒三友”之意●第四进:主体是两层的符望阁(借景)●第五进:正房是倦勤斋●(四)清代的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集群●康熙时的北京西北郊●按地貌景观的特色可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香山行宫—静宜园,作为临时驻跸的行宫御苑●玉泉山以泉水著称●明清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清代第三座离宫御苑(北京西北郊第二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雍正扩建)●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集中反映清初宫廷园林艺术的水平特征●乾隆时的北京西北郊●乾隆十六年,在圆明园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绮春园,至此圆明三园形成●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园建成,至此三山五园形成●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圆明园(人工山水园)●畅春园(人工山水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天然山水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三山五园汇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后期中国宫廷造园的精华,是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特区●(五)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1. 香山静宜园(行宫御苑)——清乾隆年间●静宜园是香山行宫,位于香山的北坡,包括三个景点:香山寺、西山晴雪、见心斋●(1)香山寺●是著名的古刹,静宜园内最大的寺院●(2)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一说是静宜园冬天的雪景,另一说是指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时,好像白雪覆盖山上一样●补充燕京八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萌、蓟门飞雨、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3)见心斋(园中之园)●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以水面为中心,建筑围合水景;西半部为三合院●理水●东半部水面呈椭圆形,西北角延伸出曲尺形水口,宛若源头疏水无尽之意●建筑●东半部的正厅见心斋坐西朝东●西半部建筑集中,正厅正凝堂与东面的见心斋和西面的方亭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三合院北侧为畅风楼,是全园制高点,也是观景点●●2. 玉泉山静明园●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前者突出天然风致、后者着重园林经营●1. 总体布局●山嵌水抱,山景为主●五个不同性格水景园以水道连缀:含漪湖、玉泉湖、裂帛湖、镜影湖、宝珠湖●2. 分区规划●全园可分为三个景区:南山景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1)南山景区●a. 南山景区是全园的建筑精华荟萃之地●b. 山的主峰与其西南面的侧峰构成客山拱伏,主山始尊的呼应关系;遮挡西北风,形成小气候●c. 湖中三岛为“一池三山”格局;乐成阁与湖南岸宫廷区建筑群形成南北中轴线●d. 居中的玉峰塔是仿镇江金山寺塔的形制;玉峰塔是全园制高点,与南侧峰顶的华藏塔、北侧峰顶的妙高塔,成犄角之势●(2)东山景区●a. 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和山麓●b. 重点在镜影湖,呈狭长形●c. 山地建筑不多,主要为北侧峰顶的妙高寺;位于马鞍形山脊的最低处的景点峡雪琴音,是观景的好去处●(3)西山景区●a. 即山脊以西的全部区域●b. 山西麓的开阔地段建置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包括道观、佛寺、小园林●c. 含漪斋之西即园之角门,泉水在此穿水门而汇入玉泉水系●补充●a. 玉泉山的泉水●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三组泉眼●最大的一组泉眼是玉泉,以玉泉而得名的玉泉垂虹为元、明以来的燕京八景之一●另一组泉眼是裂帛泉,在山的东南麓●第三组泉眼是龙泉,在山的东面●c. 玉峰塔影得之于江南风景的启迪●d. 玉泉山的佛寺景观●摹拟中国历史上名山藏古刹的传统而创造一个具体而微的园林化山水风景名胜区●3. 畅春园●(1)总述●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建在明代皇帝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是一座大型的人工山水园●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地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江南叠山名家张然主持叠山工程●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2)宫廷区●位于南面偏东,中轴线左右对称格局●(3)苑林区●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河道●(4)苑林区建筑布局●建筑布局疏朗,按纵深(东、中、西)三路布置●(5)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园●园内大部分为水面,穿插以大小岛堤●4. 圆明园(圆明三园)●圆明园(雍正时期)●是北京西北郊的第二座离宫御苑,,也是清代的第三座离宫御苑●宫廷区●共三进院落,第一进为大宫门、第二进为二宫门出入贤良门,第三进为正殿正大光明殿(皇帝上朝听政的地方)●筑山●西北角的紫碧山房,堆筑有全园最高的假山,是昆仑山的象征●理水●水自西北角流向东南角,正合于堪舆家所确认的天下山川之大势●圆明园(圆明三园)(乾隆时期)●圆明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又叫做圆明三园●乾嘉两期是圆明三园的全盛时期,规模在三山五园中居于首位,内容丰富也为三山五园之冠●是平地造园的杰作,体现了“小中见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之法●集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被称为“万园之园”●(1)布局特色●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布局●成组的建筑群和能成景的个体建筑共123处,其中圆明园69处、长春园24处、绮春园30处●(2)理水●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多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环绕的河道把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3)叠山●叠山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叠山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自然空间●“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4)建筑●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比较协调●室内装饰、装修和陈设非常富丽堂皇●(5)植物●以植物为主题命名的景点很多●如: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天然图画的竹林、洞天深处的幽兰●A. 圆明园●(1)宫廷区●共三进院落●(2)九州景区(后湖景区)●九州清晏●是最大的一处景点,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绕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茹古涵今●建筑围合庭院;论古今、谈诗作画●坦坦荡荡●模仿杭州的玉泉观鱼●从后湖的天然图画,透过隔湖西岸的坦坦荡荡,能看到园外万寿山后山借景●杏花春馆●观花场所,因地随形布局●上下天光●取法于云梦泽之景●慈云普护●天台山的缩写,寺庙园林●碧桐书院●读书场所●天然图画●从后湖的天然图画,透过隔湖西岸的坦坦荡荡,能看到园外万寿山后山借景●镂月开云●观牡丹花之地●(3)福海景区●以福海为中心的大景区,一池三山格局(三岛串接)●(4)北部景区●万方安和:呈卍字形●武陵春色:表现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场景●鸿慈永祜:标榜孝心●西部景区(集锦式散点区)●B. 长春园●(1)人工喷泉●当时叫做“泰西水法”或“水法”,共三组●(2)西洋楼景区●造园手法●一反中国园林的传统,突出表现了欧洲勒诺特式的轴线控制,均齐对称●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历史意义●西洋楼是一座欧式宫殿和园林,体现欧洲园林对中国的影响●是欧洲和中国园林体系结合的首次尝试,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如整齐的绿篱●园林小品●中国色彩较重,如水法运用中国宝塔的形式●C. 绮春园●具有水村野居的自然情调●补充:圆明园中小园林的主题取材●(1)摹拟江南风景的意趣●(2)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夹镜鸣琴”(福海景区)取李白“两水夹明镜”诗意●“武陵春色”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内容●(3)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有些小园林甚至以江南某园作为蓝本●“四宜书屋”模仿海宁“安澜园”●“小有天园”模仿杭州小有天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如园”模仿南京瞻园●(4)再现道家学说中的仙山琼阁、佛寺所绘的梵天乐土的形象●方壶胜境●(5)运用象征性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九州清晏”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鸿慈永祜”标榜孝行●(6)以植物为主要内容,或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竹林●5. 清漪园(颐和园)●(1)在北京西北郊修建清漪园的原因●实际原因●a. 圆明园、畅春园为平地起园,无自然山水基础,虽有写意缩移摹拟江南水乡风姿,仍缺少身临其境之感;静宜园为纯山地园林;静明园缺少大水面●b. 西湖为西北郊最大水面,稍加改造可成为天然山水理想建园基地●c. 该基地位于圆明园、静明园之间,三者可连贯为一个整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d. 清漪园可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修建●借口●为母后祝寿,同年将翁山改为万寿山●西北郊水系整理工程,开源节流,增加西湖蓄水能力,改善山水格局●(2)乾隆时的北京西北郊水系整治工程●开源节流:扩大昆明湖(蓄水库)、增加养水湖、高水湖(辅助水库)●疏浚长河,北京西北郊形成了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的一套完整可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3)清漪园结构(模仿西湖建造)●清漪园包括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占88%)、后山后湖景区(占12%),以贝阙——赤城霞起为分割线●A. 前山前湖景区●水体布局●湖面分为三块水域●一池三山格局●一池:昆明湖●三山:西部水域的“治镜阁”、“藻鉴堂”,东部水域的“南湖岛”●颐和园是中国最后一座一池三山仙苑式皇家园林,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个●湖面另有三个小岛●小西泠、知春亭、凤凰礅●建筑布局(屋包山处理手法)●主轴●佛香阁主体建筑群;智慧海——佛香阁——排云阁●次轴●西侧宝云阁(五方阁)——清华轩●东侧转轮藏(湖山碑)——慈福楼(介寿堂)●辅助轴●云松巢——寄澜亭●写秋轩——秋水亭●●意图●第一自中轴线向两侧逐渐减少建筑密度和分量,出现虚实变化,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第二自中心向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造景手法●a. 反衬烘托的手法●东西两侧零星分布的景点烘托中央建筑群,凸显皇家气派●b. 借景的手法●西面山脊尽端的湖山真意,可俯瞰玉泉山、养水湖、高水湖的借景●东侧山脊尽端的昙花阁,既是点景建筑,又可俯瞰圆明园、畅春园的借景●c. 对景的手法●昆明湖东水域南湖岛北侧望蟾阁摹拟黄鹤楼,与佛香阁呼应成对景●d. 意境的含蕴●南湖岛平面形如满月,结合岛上建筑命名望蟾阁、月波楼等,是以月宫仙境作为意境主题●B. 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麓,整体环境幽闭●建筑布局●建筑布置随宜,惠山园、霁清轩是典型的园中之园●(4)清漪园建成后的北京西北郊●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把三山五园串联为一个整体的园林集群●一园建成,全园皆活●●(5)颐和园(光绪年间)●颐和园沿袭清漪园的规划格局不变●重建●按原状修复,如勤政殿易名仁寿殿●改建,望蟾阁改为单层的涵虚堂●扩建●增建●沿湖三面加筑宫墙,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恢宏气势有所削弱●植物配置大体保持原貌●(6)园中之园——惠山园(乾隆)—>>谐趣园(光绪)●惠山园(模仿寄畅园)●a. 选择与寄畅园相似的建园基址●b. 寄畅园内的土石假山宛若园外真山的余脉,惠山园也有类似情况(建在万寿山东麓,与万寿山气脉相连)●c. 都以水面为构图中心,知鱼桥(惠山园)与七星桥(寄畅园)的位置走向相同,有水尾●d. 寄畅园建筑疏朗,以山水林木之美取胜,惠山园也具备这样风格,成为当时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建筑比重增大●增加庞大的建筑涵远堂,打破了建筑的疏朗●建筑用游廊串联●可取之处●建筑秩序感强,建筑虽多但不流于散乱●涵远堂——饮绿亭构成南北主轴线,往北延伸到小园林“霁清轩”●(六)避暑山庄(明清以来第二座离宫御苑)●1. 避暑山庄选址的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成要素(山、水、平原)●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平坦的原野、大小溪流和河湖罗列●(2)由于地形地貌形成了三大景区的格局,彼此之间互为成景,能发挥出画论中高远、深远、平远的观赏效果●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平远景区●(3)狮子河北岸的远山层峦叠嶂,武烈河东岸一带多奇峰异石,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4)水景形式多,提供场地水源,构成完整的水系;水是最精彩的一部分●(5)西北的山岭挡住了冬季寒风侵袭,创造了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6)山岭、平原、湖泊三者的关系,体现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整体的布局烘托出帝王之居的磅礴态势●2. 避暑山庄的特点●(1)总体布局●是清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564公顷●总体布局为前宫后苑●宫廷区●正宫、松鹤斋、东宫●苑林区●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2)宫廷区●最后一进院落为万壑松风,地势陡然下降约6米,举目北望,苑林区景观尽收眼底●从封闭的宫廷区到苑林区,豁然开朗的“欲放先收”的手法●(3)苑林区——湖泊景区●面积不到全园六分之一,却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建筑,是全园精华所在●采用堤岛划分形式●以江南水乡河湖为创作蓝本,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情调●完全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整个湖泊以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面,有大小岛屿8个●金山亭为总览全局的重点,发挥点景和观景作用●金山亭与山岳景区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呼应成对景●金山为一个小岛,采用“屋包山”的做法●三条游览线路(定观与动观相结合的组景方式)●东路:卷阿胜境殿——水心榭——文园狮子林——戒得堂——金山亭●中路:万壑松风——芝径云堤——如意洲——烟雨楼●西路:岫云门——驯鹿坡——文津阁●(4)苑林区——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主要为四个亭子●莆田丛樾●濠濮间想●莺啭乔木●水流云在●(5)苑林区——山岳景区●建筑布置不求其显但求其隐,不求其密但求其疏朗,突出天然野趣●对景●南山积雪(与金山亭对景)●北枕双峰(与金山亭对景)●借景●四面云山(远借园外自然山景,远借外八庙之景)●锤峰落照(远借园外自然山景,远借外八庙之景)●(6)象征寓意●湖泊景区象征江南情调●平原景区象征塞外风光●山岳景区象征北方名山。
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总论、生成、转折
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总论、生成、转折一、绪论1.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内的园林类型。
也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艺术成就的一种园林类型。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置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利用天然山水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调整、改造、加工获得天然风景之真趣的风景园林类型。
包括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
如颐和园。
●按隶属关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中,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的地方,供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离宫御苑●建置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私家园林●寺观园林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为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不失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注重叠山理水的技法,形成山嵌水抱的格局,其山水都是自然山水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展现出“咫尺山林”,“江湖万顷”的局面。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柔●人工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建筑的作用为点景和观景 2 组织园林空间●居住类建筑:一正两厢,儒家思想的影响●园林建筑: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影响,人们的精神寄托●诗画的情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如同诗画的章法,起承转合、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诗情:对前人诗文的境界或场景的再现,运用景名、匾联、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林进行直接的点题。
●画意:注重写意,提炼自然规律,效仿山水画理的表现和笔墨技法。
●意境的含蕴(三种表述手法)●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袤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察者以意境的信息●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墙、匾、联、刻石等3.意境●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始于公元前3世纪。
当时,贵族和统治阶级对私家园林、花园和湖泊开始了创作和建筑,以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从最初的园林形式,渐渐发展为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
在古代,园林有三种形式:宫殿园林、江南园林和游园。
宫殿园林是由皇宫居住者建造的,它有助于展示皇室的辉煌,为皇室的领导者提供活动的空间。
江南园林是以水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园林,以实现园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游园是一种专门为官员、贵族等服务的古典园林,它们有多种景观,比如林荫小道、长廊、假山、小池塘、庭院、亭台和楼台等。
从古代到民国,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保留了由原始的园林到现代园林的历史文化底蕴。
《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古典园林文献之一,它提出了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
《园林学》是继《礼记》之后出现的古典园林经典之作,它提供了更多关于园林艺术和设计的思想。
从《园林学》到《清代园林史》,再到近现代民国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在文化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精致的发展历程。
这其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举例来说,明代的清漪园,清代的北海公园,以及汉族的南山园等等,它们均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民自然认知的完美高度。
经过几个世纪,把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特色考虑进去,今天的园林也尝试进行创新,力图发挥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传统,加强公共空间,促进人们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交互,实现美好的园林景观。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仍在不断地被发展和演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地域,借助艺术、建筑、景观设计以及其它各种手段,将多元文化因素融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美感、文化和理念。
无论是宫殿园林、江南园林还是游园,它们的诞生都滋养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起源,也载脉了中国优美的园林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天人合一: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于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想通相类和统一;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天人感应说2、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山水花木建筑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3、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成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4、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5、文人园林:是士流远离园林之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不仅是文人经营或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思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6、士流园林:满足官僚士大夫贵族所造的园林借助园居的生活满足入世者避世的愿望在显达和穷通之间的缓冲作用,启到了娱乐享受的作用7、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相互渗透用漏窗透为景。
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其入画。
8、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是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9、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是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10、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和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11、意境:通过某景象来表达园主的思想。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客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10、曲水流觞:中国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
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uxi)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这种游戏非常古老,王逸少诗云:"羽觞随波泛"。
11、隐逸:隐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12、计成:明代《园冶》作者13、规则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
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
14、台地园:台地园为欧式园林重要分类,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为现存古园林四大体系之一。
庭院多建于丘陵上,园地是逐级升高的台地。
15、枯山水:日本园林追求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沙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16、寺观园林: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17.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把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组,一组谓之纲二、填空、选择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台、园囿2、三山五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
3、《绛守居园池》属于衙署园林4、唐长安三大内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5、在英国邱园院内建有中国式塔,是钱伯斯引进的。
美蒂奇庄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园林。
6、奥姆斯特德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与建筑师C.沃克斯合作,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7、按照园林的选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园林可分为自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
8、清代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园中园是颐和园的谐趣园,它是江南无锡寄畅园为蓝本。
9、兰亭是公共园林。
10、颐和园的构图中心是佛香阁。
11、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是以寺观园林的出现为标本。
12、《园冶》的作者是明代计成。
《作庭记》的作者是橘俊岗。
三大。
13、布朗是英国自然风景园设计师。
14、从秦代时期开始,一池三山,中国园林有了求仙的功能。
15、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16、中国园林选石讲究:痩、漏、皱、透。
17、苏州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
岭南四大园林:梁园、可园、清晖园、余荫山房。
中国四大园林: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18、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入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畅春园。
19、真正使勒诺特尔出名的庭院是维贡特府邸花园。
王之造园师造园师之王勒诺特尔20、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座仙山的皇家园林:西汉建章宫21、寺观园林出现于魏晋南北朝。
22、文艺复兴初期的园林特点23、文人园林的特点:天然、简远、疏朗、雅致。
24、北宋时期的离宫别苑,琼林苑是以植物为主。
25、法国17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是勒诺特尔,代表作是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26、独乐园是宋代司马光的游憩园。
27、中国从秦朝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28、避暑山庄的湖泊区构图中心:金山亭29、私家园林分为:宅院、游憩园30、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31、李格非洛阳名园记32、唐代两座著名别墅园辋川别业庐山草堂33、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石崇金谷园文惠太子玄圃谢灵运山庄湘东苑四、论述题1,英国风景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区别英国园林和中国园林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
但前者是理性的,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审美感情则蕴含于被再现的物象的总体之中;而后者为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
英国园林创作,原原本本的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的整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中国园林的创作则是通过对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
也即英国园林是在“自然”中体现自然;而中国园林则是在“人工”中体现自然英国风景园中国古典园建筑建筑在园中退避三舍建筑与自然渗透融揉。
植物再现自然之物的原本美欣赏植物的本身美,并在一定程度上拟人化布局原汁原味模仿自然,本与自然,高于自然虽本于自然但并未高于自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2.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中国园林从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全盛期。
成熟期、共经历了5个阶段。
其历史文化背景各有差异。
(1)萌芽期:中国园林萌芽于殷周时期,春秋时期神话内容较为丰富,对园林影响较大。
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园囿的主要内容。
(2)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建的宫室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
苑中养百兽,有一池三山形式(3)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转折发展时期。
是历史动乱大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的重大变化时期。
形成了自然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
开始兴建佛寺(4)全盛期中国园林在隋唐达到了全盛,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园,唐代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5)成熟期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南方出现了私家园林。
3.世界园林发展阶段按时间划分(1)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园林特点园林仅仅是萌芽阶段,还没有出现园林,只是在房前屋后出现了“果,木,蔬,圃”的园林萌芽(2)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特点:园林由私人向公共转化,范围也扩大。
由封闭向开放型转化;视觉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化,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3)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特点:园林由私人向公共转化,范围也扩大,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视觉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化,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4)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特点:园林区域大大扩展,成为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学成为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科3.清代皇家园林的艺术成就清代乾隆、嘉庆两朝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精湛的造园技艺结合于宏大的园林规模,使皇家气派得以更充分地凸显出来,因此,乾隆嘉庆时期皇家造园艺术的精华差不多都集中于大型园林,尤其是大型的离宫御苑。
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4.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5.具体仿建名园1、现代中国园林如何发展、如何继承与创新就中国当前园林建设的情况而言接受现代园林的洗礼乃是必由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除旧布新,而新不仅是技术和材料的新,重要的还在于园林观,造园思想的全面更新。
园林的现代化启蒙完成之时,也就是新的,非古典的中国园林体系确立之日。
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传统必然会发挥其财富的作用,真正做到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融会于新的园林体系之中发扬光大,并对今后多极化世界的多元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五.简述题:1.简述《园冶》的内容组成主要内容是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2.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裁剪,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建筑力求与山水花木三造景要素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三.诗话的情趣诗情不仅在于把前人的诗中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现象浮现出来或运用楹联匾额等文学手段对园景直接点题,还在于借助文学艺术的章法。
四.意境的蕴涵借助人工叠山理水把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预先设定一个主题后借助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将其表现出来。
并非预先设定一个物竟,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有的意境特征做出文字点题。
简述意大利台地式园林风格特征1)文艺复兴初期多流行美蒂奇园林,选址比较注重丘陵地和周围环境,要求远眺,俯瞰等借景条件。
2)文艺复兴中期多流行台地园林。
3)文艺复兴后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园林。
3.神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1)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2)战国末期正当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新旧制度转轨时期,神仙思想的产生主要即由于这个动荡时代的苦闷感,人们欲逃避自己所不满意的现实,便幻想成为“吸风饮露,游于四海之外”的超人,从而得到解脱。
3)方士们宣扬神仙不仅是一种不受现实约束的“超人”飘忽于太空,栖息于高山,而且还虚构出种种神仙思想。
4)神仙思想乃是原始的神灵,自然崇拜与道家的老庄说融揉混杂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