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冠脉成像两种不同方法的对比

合集下载

新双源CT冠脉造影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

新双源CT冠脉造影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
3 g r o u p s , o f wh i c h g ro u p A u n d e r w e n t c o r o n a y a r r t e y C r T A wi t h l f a s h mo d e , g ro u p B wi t h p r o s p e c t i v e
吴 岩 ,陆 琳 ,张 正华 ,韩 丹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医学影像科 ,云南 昆明 6 5 0 0 3 1 )
[ 摘 要] 目的 探讨 1 2 8层双 源 C T冠状 动脉 C T A 3种扫 描模式 的临床应 用价值 .方法 1 2 0例冠 状动 脉
C T A患者 分为 3组 ,每组各 4 0例 ,A组行 f l a s h 模 式扫描 ,B组行前 瞻性心 电触发序列 扫描 ,C组行 回顾性心 电
( 2 . 5 1 ±0 . 6 1 )mS v 、C组 ( 6 . 6 0±1 . 3 2 )m S 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冠状动脉 C T A 3 种扫描模式
均可得到高质量冠状动 脉图像 ,f l a s h模式扫描速度快 ,辐射剂量极低 ,适合心率 ≤6 5次 / m i n且心律齐患者 .前
a r t e y r i n 1 2 0 c a s e s we r e a v a i l a bl e f o r d i a no g s i s, t h e r a t e wa s 9 9. 4% , 9 9 . 5 % a nd 9 9. 2 % i n t h r e e g r o u ps ,
W U Ya n, LU L i n, ZHANG Z he ng -h u a, HAN Da n

双源CT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分析

双源CT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分析
内外 学者 均 一致 认 为冠 状 动 脉 造 影 ( c o r o n a r y a t r e —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1 6 一 O 1~2 0 1 6 —1 2期 间 于 内 蒙古 医 科 大学 附属 医 院 行 双 源 C T和 冠 动 脉 造影 ( C A G) 检
冠状 动 脉粥 样 硬 化 性 心脏 病 ( c o r o n a r y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 是 指 由冠 状 动 脉 粥 样
而 且减少 了心律 、 心率 、 呼吸等 因素对 检 查 的影 响 , 应 用 越 来 越 广 泛 。 本 文 旨 在 以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 c o r o n a y r a r t e r i o g r a p h y , C A G) 为诊断标准 , 分 析 双 源C T诊 断 的敏 感 性 、 特异性及准确率 , 探 讨 双 源
行双源 C T和冠状动脉造影(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i o g r a p h y , C A G ) 检查 的 9 6例病人 , 分析双源 C T诊 断的敏感性 、 特异性 、 准确率。 结果 : ( 1 ) 以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作 为诊 断标准 , 双源 c T的敏 感性和特 异性分 别为8 9 . 8 %、 9 4 . 3 %, 阳性 预 测值 为8 4 . 0 %, 阴性预 测 值 为9 6 . 5 %, 两者 诊 断基 本 一 致 ; ( 2 ) 双源 C T检 出轻 度 、 中度 、 重度 狭 窄分 别 占
1 . 2 . 1 双源 C T检查
状 动脉狭 窄程 度 的判 断 、 斑块 的性 质 、 心肌 桥 、 冠 状

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

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

·功能评定·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作者单位: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 350001;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叶成斌1,杜厚伟2,戚 婉1,许亚晔1,周振寿1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169支冠状动脉同时进行了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CAG检查,以CAG诊断冠心病为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的表现。

结果:DSCT冠状动脉成像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45/48),99.17%(120/121),97.63%(165/169),97.83%(45/46),97.56%(120/123)。

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CAG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21,P<0.001)。

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可靠、无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疾病文章编号:1008-0074(2012)06-644-03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8-0074.2012.06.27Comparison between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YE Cheng-bin,DU Hou-wei,QI Wan,XU Ya-ye,ZHOU Zhen-shou//Department of Radiology,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350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clinical value of dual-source CT(DSCT)coronary artery imaging and coronaryangiography(CAG)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Methods:A total of 38patients suspected ofCHD with 169coronary arteries underwent DS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and CAG examination.Indexes of DSCTcoronary artery imaging diagnosing CHD were analyzed with CAG as standard.Results:Sensitivity,specificity,ac-curac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DS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judging medium andsever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stenosis≥50%)were 93.75%(45/48),99.17%(120/121),97.63%(165/169),97.83%(45/46),97.56%(120/123)respectively.There was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DS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and CAG in display of stenotic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ies(Kappa=0.921,P<0.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iscover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P>0.05).Conclusion:Dual-source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possesse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display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ithas become a reliable,non-invasiv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 words: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Coronary angiography;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临床风险。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严丽丽;甘继宏;杨晶晶;沈倩波;魏雅娜;黄志辉;马丽群【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2(25)12【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临床表现为典型心绞痛(58例)及疑似心绞痛(104例)的162例,均接受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检查(CAG),以CAG为诊断标准,对其影像学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共2430段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CAG显示正常1943段,检出病变487段(20.04%).双源CT检查示正常1925段,异常505段(20.78%),双源CT显示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6.44%,特异性为99.18%,阳性预测值为96.82%,阴性预测值为99.07%,符合率95.93%.双源CT和CAG发现冠脉狭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源CT为无创性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及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依据.【总页数】3页(P64-66)【作者】严丽丽;甘继宏;杨晶晶;沈倩波;魏雅娜;黄志辉;马丽群【作者单位】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R814.42【相关文献】1.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分析 [J], 彭泽华;白林;蒲红;印隆林;陈加源;蒋瑾;李刚2.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J], 梁建超;杜中立;王玉鸾;李淑明3.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J], 周跟东;胡永胜;周炳凤;张晓红;施有为4.心房颤动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J], 袁吉祥;王慎临;刘珍妮5.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J], 李艳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层数CT冠脉成像用于冠脉疾病诊断的效果对比

不同层数CT冠脉成像用于冠脉疾病诊断的效果对比

不同层数CT冠脉成像用于冠脉疾病诊断的效果对比王史英【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8(031)002【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不同层数CT冠脉成像用于冠脉疾病诊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冠脉成像检查(包括64层及128层CT成像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15例,以上患者均在一周内行CT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观察并记录下两种CT成像下患者冠脉梗阻情况,比较两种CT冠脉成像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包括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经秩和检验,两种层数CT成像下LM(左主干)、LAD(左前降支)、LCX(回旋支)、D1-2(前降支起始部至第1/2对角支或间隔支发出处)、OM 1-2(钝缘支)成像结果差异明显(u=2.07、1.96、2.52、1.97、2.09、2.08,P<0.05),两种层数CT成像下RCA、PDA、PLVB成像结果差异明显(u=1.97、2.03、2.06、2.06,P<0.05),64层CT冠脉成像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分别为81.0%、90.1%、85.6%,128层CT冠脉成像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分别为94.8%、96.2%、95.5%,128层CT冠脉成像敏感性和一致性明显高于64层CT成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8层CT冠脉成像较64层冠脉CT成像更能有效提高冠脉系统疾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4页(P423-426)【作者】王史英【作者单位】丹东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辽宁丹东1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541.4【相关文献】1.不同浓度对比剂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效果研究 [J], 汤艳萍;李令建2.不同浓度对比剂对64排CT冠脉成像效果的影响探讨 [J], 钟祖春;张宏;顾静3.双源CT在冠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J], 冯晓刚;曲留更;陈飞4.不同浓度对比剂对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效果研究 [J], 朱小青;5.不同浓度对比剂对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效果研究 [J], 朱小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它以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层CT为基础, 得益于多层螺旋CT的全部优势,整合了两套X线球 管系统和两套对应的64层探测器系统。两套采集 系统安装在机架内相同扫描层面上,互成90°位 置。机架旋转一周,每组探测器都能获取相互重 叠的64层0.6mm的图像数据。
两套X线系统能够同时进
整个扫描过程伴ECG同步监控,并采用回顾性 心电门控方式进行影像重建。
对比剂使用及对比剂示踪技术
冠脉成像的关键在于冠脉及其分支一致性强化, 血管内CT值达到350~400Hu。
由于冠脉扫描时间短,对比剂须快速达到峰值, 需要高流率注射高浓度对比剂。注射前采用18~ 21号一次性留置针留置于肘前静脉,采用双筒高 压注射器,A管注射对比剂,B管助推生理盐水; 速率均采用5ml/秒,高心率患者可适当增加注射 速率。
低剂量扫描技术
双源CT具有特定的低剂量控制技术,使扫描剂 量得以有效减低到单源CT剂量以下
⑴. 心电门控时间缩短了1/2,全剂量曝光时 间窗从单源64层CT的200ms缩小到100ms; 心电门 控剂量调制技术使不用于冠脉重建相的射线剂量 降至4%。
⑵. 足够时间分辨率的单扇区重建,避免了多 扇区重建数据重复采集导致的剂量叠加。
被检者呼吸控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人体内脏
及大血管大范围容积扫描,并能对扫描原始数 据进行各方向超薄重建,以显示无生理干扰的 精确影像。结合心电门控技术,甚至能有条件 地完成冠脉成像,突破了CT对体内运动脏器的 检查限制。在CT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螺旋扫描方式引入了一个特有概念:
螺距:最初的螺旋CT系单层螺旋CT,探测器为单
平扫:上界于气管隆突下方,下界置于膈下, 包括整个心脏。通常采用序列扫描,可用作钙化

64排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64排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64排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杨栋;光雪峰;张伟华;景舒南;尹昵;鲁一兵【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00)0S2【摘要】目的通过64排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评价64排双源CT 诊断冠心病准确性.方法拟诊冠心病的患者85例分别行64排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4排双源CT阳性病变539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变501例,阴性38例.64排双源CT阴性病变588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0例,阴性558例.64排双源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3.6%、阳性预测值92.9%,阴性预测值94.9%.对冠脉各个血管,64排双源CT对于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诊断价值高于回旋支和右冠脉.结论64排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以做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总页数】3页(P8-10)【作者】杨栋;光雪峰;张伟华;景舒南;尹昵;鲁一兵【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云南心血管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双源CT在冠心病的诊断中临床对比研究 [J], 侯瑞萍2.新双源CT与普通64排CT在胸部扫描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 [J], 李贞旭;殷洁;吕国义;李建灵;向旭;周洋;张中南3.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高龄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J], 左琦;李天发;秦将均;张光星;刘先霞;王军;杨新玮4.双源64排CT对冠脉狭窄程度评价能力的对比研究 [J], 杨文娟;薛莉;马征;陈大鹏;陈中青;林媛豪;贾绍斌5.双源64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J], 柳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A(双源)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对比分析

CTA(双源)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对比分析

CTA(双源)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对比分析郑勇【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A诊断冠心病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联系与区别.方法对120例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A及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冠状动脉成像结果.结果在双源CTA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中,都能检出正常冠状动脉,但双源CTA较冠脉造影在冠脉病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A要优于常规冠脉造影.结论与传统冠脉造影相比,双源CTA凭借其强大的处理程序,能够从全方位观察冠脉内的斑块甚至是小于5 mm的动脉瘤,对于病变的评估更加准确,对冠心病的诊断更有意义.【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3(011)009【总页数】2页(P1130-1131)【关键词】冠心病;双源CTA;冠状动脉造影【作者】郑勇【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2冠心病早期进行有效的预防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

目前在我国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该操作属于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且费用较高,大部分怀疑有冠心病的人群比较排斥做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对冠心病的诊治带来相当大的障碍。

随着CT技术的不断成熟,采用冠脉CT(双源)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更高[2],对于冠脉内的粥样斑块甚至能够准确定位,同时该操作属于无创操作,安全系数较高,费用较冠脉造影检查低,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为探讨双源CTA诊断冠心病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联系与区别,结合近年怀疑有冠心病的120例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A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两种方法冠脉成像结果进行详细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1年2月来我院检查怀疑有冠心病的120例研究对象,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及双源CT冠脉检查(半月内完成第二次检查)。

检查前对所有患者给予心电图观察,所有患者无心律不齐,无心力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源CT冠脉成像两种不同方法的对比
作者:王爱军,赵建国,平学军
【摘要】目的了解双源CT心脏检查中,不同的扫描方式图像质量、X 射线辐射剂量差异,评价两种扫描方式的优劣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行心电门控扫描的病例作为甲组,心率小于或等于70次·分-1的患者100例,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作为乙组,分析两组种扫描方式心脏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患者X线辐射剂量,评价两种扫描方式的优劣及应用价值。

结果 100例甲组患者,图像质量积分为4者93例,占93%。

图像质量积分为3者7例,占7%。

图像质量积分为2分及1分者为0;100例乙组患者中,图像质量为4者92例,占92%。

图像质量为3者6例,占6%。

图像质量积分为2分的1例,1分者1例,占2%。

所有冠状动脉段可评价的图像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甲组总的平均有效剂量(8.2±0.1)mSv;乙组(2.6±0.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

结论在双源CT心脏成像时,对心率≤70次·分-1的患者,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扫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并可减少射线剂量。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X线剂量;体重指数
双源CT的冠状动脉成像是一个准确的无创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随着CT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心脏CT成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随着CT使用的增多,对于患者相关辐射剂量的增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技术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而剂量远远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本文就双源CT心脏检查中不同的扫描方式图像质量、X 射线辐射剂量差异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拟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行心电门控扫描的病例作为甲组,本组中受检者不受心率、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的限制。

乙组:选取心率小于或等于70次·分-1的患者100例,采用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本组受检者不受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限制,部分心率较快者于检查前30min服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25~50mg以降低心率。

1.2 扫描方法
两种扫描方法所用CT机型、扫描范围、扫描长度、时间分辨
率、空间分辨率、旋转时间、准直器宽度、重建层厚、重建间隔、卷积参数、造影剂注射方案及图像后处理方法一致。

主要参数差异如表1,适应性智能序列扫描不同BMI与管电压管电流的配置方案,见表2。

表1 两种扫描方法主要参数差异(略)表2 不同BMI与管电压管电流的配置方案(略)
1.3 影像质量评价及X线剂量计算
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从冠状动脉节段的显示数目、三级以上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锐利度、血管内对比剂清晰度四个方面以1~4分(4分为优等)进行图像质量评分。

4分:冠状动脉显示13个节段以上,三级以上分支可显示,血管边缘光滑锐利,管腔内对比剂显示清晰;三分:四项中一项不符;两分:四项中两项不符;一分:四项中三项不符[1]。

记录两组分值。

X线剂量通过设备提供的报告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图像质量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

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辐射剂量。

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