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期末复习
海洋环境学期末复习汇总.
特点的生物群落,耐受性高; ⑤ 潮间带濒临大陆,污染物质也易在此积累。 (3)潮间带类型 ① 泥滩潮间带
环境特征 海岸平缓、开阔; 波浪小,一般出现在半封闭的海域; 沉积物颗粒小,主要是粉砂和淤泥,有机质丰富; 生物多样性较高,生物量较大。
还对生物个体的生理变化甚至造成个体毒害乃至诱发基因突变;
③ 另一方面,单一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效应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少见,海洋生态系
统所面临的大多是由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复合污染效应,或协同、或拮抗、
或加和、或独立、或以其他方式相互作用。
④ 海洋环境的复合污染效应不仅取决于化学污染物的(元素)本身的化学性质,还与
其浓度水平有关。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⑤ 复合污染效应还与海洋生物种类有关,特别是生态系统类型有关,也于污染物作用
的生物部位有关。
⑥ 复合污染生态效应的研究,已成热点。
13.几种典型污染物质的海洋污染生态效应
(1)石油(几个例子)
① 海洋石油污染:
② 油品入海途径:
③ 影响和危害 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危害: 对水产业的影响:
3.海洋污染生态效应及其发生的主要机制。
4.重金属的海洋污染生态效应。
第二章 海洋环境的主要生态过程
5.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6.海洋中 CO2 的比例为什么远高于大气中所占的比例?
第四章 主要海洋环境类型
1.近海主要海洋环境类型 (1)潮间带海洋环境 (2)河口海洋环境 (3)海湾海洋环境 (4)浅海海洋环境 (5)大洋海洋环境 2.潮间带海洋环境 (1)潮间带:位于平均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的地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2)一般环境特征
大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学复习资料(红字是确定要考的题,蓝字考试内容⾥⼀定会涉及)海洋环境与⽣物适应1、海和洋的区别2、最⼤的海是位于太平洋的珊瑚海(Coral Sea),⾯积为4.79×106Km2。
3、最⼩的海是马尔马拉(Marmara),⾯积为1.1 ×104Km2 。
4、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中的⽆机盐总量(克数)。
5、海⽔组成恒定性规律:尽管⼤洋海⽔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分的含量⽐例却⼏乎是恒定的,不受⽣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
6、两极同源:南北两半球中⾼纬度的⽣物在系统分类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应的种、属、科存在,这些种类在热带海区消失。
7、⽣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定界限以上才开始发育,⼀般把这⼀界限称为⽣物学零度。
8、海流对海洋⽣物的作⽤①海流有扩⼤海洋⽣物分布的作⽤暖流可将南⽅喜热性动物带到较⾼纬度海区;⽽寒流则可将北⽅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
海流也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
②海流与海洋⽣物⽣产⼒的关系海⽔的辐散或辐聚关系到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所需营养盐类能否得到补充。
③影响⽓候⿊潮输送热量相当于每秒燃烧38000吨⽯油。
9、渤海是内陆海,黄海具有⼤海洋⽣态系统,东海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
10、⼤海洋⽣态系统的概念(1)⾯积⼤于或等于20万km2的海域;(2)具有其本⾝的深度、海洋学和⽣产⼒特征;(3)其海洋⽣物种群具有适宜的繁殖、⽣长、摄⾷策略以及营养依赖关系;(4)受控于共同要素的作⽤,如污染、⼈类捕捞和海洋环境条件等。
11、海洋浮游⽣物的适应性策略(1)减少超额体重的适应①增加体内⽔的含量以求⾝体的相对密度接近于⽔的密度。
②浮游⽣物的⾻骼质量与成分的改变。
③⾝体含较⽔轻的物质以减少超额质量。
④产⽣黏液膜以减少超额体重。
(2)增⼤体阻的⽅法:①以⼩的体积得到较⼤的相对⾯积以增加体阻②放射状突出物。
海大环境海洋学期末复习参考
海洋学:生物部分一、海洋环境的特点1. 广阔性1)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2)平均深度:3800米,最深处11000米3)海洋总体积是陆地和淡水所提供生物生存空间的300倍2. 异质性近海与远海;表层与底栖二、海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重力、水、温度)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物从海洋迁移到陆地,部分陆地生物重返海洋。
海洋环境的不利因素:光、营养盐、生境相对单一三、海洋环境的分区1. 海洋底栖环境1)沿岸带(浅海带,深度200米以浅):食物丰富,光线充足,海水温盐变化大,水运动显著,栖息地多样,生物多样性高a. 潮间带b. 潮下带2)深海带(深度200米以深)2.海洋水层环境1)沿岸区(深度200米以浅)200米是有光带和黑暗带的分界线2)大洋区(深度200米以深)海洋水层生物:浮游生物(被动地漂浮或漫游)和游泳生物四、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限制或影响海洋生物生存和时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1.光照强度阳光的重要性表现在:光合作用、视觉、取暖、杀菌等2.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每一种海洋生物对水温的适应都有特定的范围,表现为:1)控制生物代谢和生长的速度2)影响水团的垂直运动3)决定海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4)影响生物的分布5)影响生物的进化3.盐度:盐度对于海洋生物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渗透压,各种海洋生物对盐度都有各自的“生态幅”,可以把海洋生物区分为窄盐性种和广盐性种两大类4.生源要素大量元素(C,O,S,N,P,Si)和微量元素(Fe,Mn,Cu,Mo等)生源要素过量→赤潮五、浮游生物1.浮游植物分类1)硅藻门形态:单细胞,个体大小2-1000 m,有些种形成链状集合体。
所有种都具有外骨骼或硅藻壳,由硅质构成并基本形成两瓣。
2)甲藻门形态特征:有两根鞭毛,可以活动;除少数裸型种类外,多数具有厚的主要是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无性的细胞分裂是普遍的繁殖方法,有性生殖罕见。
3)蓝藻门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繁殖通过无性分裂,未发现有性繁殖;能够固氮;热带海洋中数量丰富;能够引起赤潮爆发。
环境海洋学复习资料(中国海洋大学版)
环境海洋学复习资料(中国海洋大学版)环海--物理部分第一章——海洋权益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毗连区法》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2.1996年5月15日我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划定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第二章——海洋环境地学1、海洋的划分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
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
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2、有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从海洋学观点,前三个大洋南部相互连通,水团和环流结构独具特点而划为南大洋3、地转偏向力--科氏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力,其基本性质为:只有当物体相对地球运动时才会产生;如果人们沿物体运动的方向看,在北半球它垂直指向物体运动的右方,南半球指向左方。
科氏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速率。
水平科氏力的量值与物体运动的速率以及地理纬度的正弦成比例,在赤道上为零。
4、现代海岸带:指现代相对稳定的海岸带环境分带明显:海岸(sea coast):高潮线以上的狭窄的陆上地带,又称潮上带。
大多数时间裸露于海水水面之上,但遇到特大潮或风暴浪时可能被淹没。
海滩(beach):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又称潮间带(tidal zone,littoral zone)。
海洋生物学家再细分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
生物分布与此相关。
水下岸坡(shore face):低潮之下直到波浪作用所及的海底部分(波基面,wave base),水深可达10- 20m,又称潮下带(sublittoral zone)。
第三章海水物理性质和大洋层化结构2.海冰:(海冰形成的必要条件:海水温度降至冰点并继续失热,相对冰点稍有过冷却现象并有凝结核存在)海水结冰过程:当海水盐度S小于等于24.695时,结冰情况与淡水相同。
当海水盐度大于24.695时,最大密度的温度在冰点以下,(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与冰点温度都随盐度的增大而降低)所以海水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物理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代替。
第五章
1.梯度流、倾斜流的表达式(������������������������)
A.海流是海洋中发生的一种有相对稳定速度的大规模的非周期性流动。 其发生的原因有两种:a.受海面风力的作用(动力学);b.海面受热冷却不均匀、蒸发降水不均匀所产生的温 度、盐度从而引起密度分布不均匀(热力学)。
M:融冰 ������������:海流及混合使海域失去的水量
第四章
1.运动方程:
���������⃗��� ������������
=
������
+
������������
−
1 ������
∇������
+
������
−
2������
×
���⃗ ���
−
������
×
(������
×
������)
A.建立了一个考虑海底摩擦效应,封闭的矩形大洋中的漂流模式,即考虑西边界区域;
B.结果指出 f 随维度变化,即β效应是产生海流西向强化的基本原因。
(4)Munk 理论
A.整个大洋环流呈现西部强化现象
①以纬度向为主
②都随着 x 增大而衰减
B.大洋西边界质量输运特点:
③在西边界区域有一强烈的北向流动,近岸处质量运输很大,随着离岸距
3.风生大洋环流的几个理论成果(������������������������)
(1)边界层技术:作为整个大洋,其中的运动应该有个统一解。这个统一解是一个衔接方法,它将边界层内的 解与大洋内部区域的解,适当衔接起来,组成一个大洋环流解。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具有边界层厚度的长 度尺度。按这个尺度去简化边界层内的方程,使解相对容易求得并满足边界条件。而当把边界层坐标系延长时,
国科大化学海洋学期末复习重点
海水的化学组成盐度:在1kg海水中,将所有的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所有的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且所有有机物被氧化以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单位g/kg,符号S‰氯度: 在1kg海水中,当所有的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所含氯的克数。
单位g/kg,符号Cl‰海洋盐度的分布:沿岸海域,受河流径流和地下水输入的影响,盐度变化大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主要受控于蒸发导致的水分损失与降雨导致的水分增加之间的相对平衡亚热带海域较高盐度赤道和极地附近海域较低盐度北大西洋盐度高于北太平洋原因在于北大西洋海水蒸发速率约为北太平洋的两倍,而两个大洋的降雨量接近,尽管输入北大西洋的河水量高于北太平洋,但海水蒸发的效应要强于淡水输送的影响。
海水中元素存在形态:1 颗粒物质2胶体物质3气体4真正溶解物质元素组成:常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高于0.05mmol/kg,其中包括Na+K+Ca2+Mg2+ Sr2+5种阳离子Cl- SO42- Br-HCO3-(CO32- ) F- 5种阴离子和H3BO3分子恒比定律:海水的大部分常量元素,其含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不变的。
原因:水体在海洋中的迁移速率快于海洋中输入或迁出这些元素的化学过程的速率。
因为加入或迁出水并不会改变海洋中盐的总量,仅仅是离子浓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已,对于其中的常量元素,它们之间的比值基本保持恒定元素的停留时间定义计算痕量元素海水中浓度小于50μmol/kg和浓度小于0.05μmol/kg的元素分别称为微量和痕量元素定义意义分析采样手段来源、迁出来源:大陆径流、大气沉降、海底热液作用、海底沉积物间隙水向上覆水体扩散、人类活动迁出:氧化环境下颗粒物表面的吸附与沉淀结合进入生源颗粒物还原性环境硫酸盐还原为S2-,S2-和溶解态金属浓度高,可以产生硫化物沉淀(FeS2)热液活动垂直分布:7类分布特点级形成原因及代表元素1、保守行为型其垂直分布与温度、盐度变化相一致。
仅受控于物理过程,不会富集于生源物质。
海洋学期末复习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其地貌是在波浪、潮汐和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
它由海岸(潮上带)、海滩(潮间带)及水下岸坡(潮下带)组成。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
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增大的地方为止。
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
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场所。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较陡倾斜的地区,平均坡度4.3度。
深度200~2500m。
大陆基(又称大陆隆):大陆坡外与洋盆间较平坦地区,面积大,平坦,水深在2000~5000米之间。
大洋中脊:大洋中的山脉或隆起,具有全球规模,全长7万余公里。
其上有横向断裂,中央裂谷,是海底扩张中心,扩张速度1~15cm/年。
特点:(1)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分布各有特点。
在大西洋,大洋中脊位于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坡度较陡,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分成了三支,呈“入”字型分布;在太平洋被内因中脊居于东侧且边坡平缓,故称为东太平洋海隆。
(2)大洋中脊的北端在各大洋分别延伸上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脊的南端互相连接。
(3)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称为中央裂谷。
中央裂谷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沿裂谷带有广泛的火山活动。
(4)大洋中脊在构造上并不连续,而是被一系列与中脊垂直或高角度斜交的断裂带切割成许多段落,并错开一定的距离。
(5)大洋中脊体系是一个全球性的地震活动带。
海水结冰的过程:(1)当盐度低于24.695时,最大密度温度大于冰点温度,海水结冰的情况与淡水相同,即从表层开始逐渐往下层结。
(2)当盐度大于24.695时,冰点温度大于最大密度温度,因此,即使海面降至冰点但是由于增密所引起的对流混合仍然不停止,因此只有当对流混合层的温度同时达到冰点的时候海水才会结冰。
所以海水结冰可以从海面至对流可达深度内同时开始。
海冰一旦形成就会浮在海面上形成很厚的冰层。
中国四大近海考点
中国四大近海考点
以下是中国四大近海的考点概述:
1. 渤海:渤海是中国最北端的海域,属于中国近海,考点主要涉及渤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物资源等方面。
2. 黄海:黄海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呈现黄色,主要考点包括黄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海运贸易等方面。
3. 东海:东海位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以及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之间,是一个比较开阔的边缘海,主要考点包括东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
4. 南海: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考点主要涉及南海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开发等方面。
这四大海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开发等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也是中国地理和海洋相关课程的重要考点。
海洋学复习资料.doc
海洋学复习资料1、海洋平均深度:3795平均球面深度:2646。
陆半球、水半球:如果以经度0度,北纬38度的一点和经度180度,南纬47度的一点为两级,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海陆面积的对比达到最大程度,两者分别称陆半球和水半球。
2、海的分类:按照海所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内海是深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波罗的海。
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样明显差别。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相隔,但水流交换畅通,如东海。
3、海岸带的构成: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三者又称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大陆边缘的分类和构成:大路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活动型大陆边缘与现代板块的汇聚型边界相一致,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4、大洋中脊在各大洋中的展布特点:在大西洋,中脊位于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呈入字型展布,在太平洋,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1、盐度定义的三个阶段:一、基于化学方法的盐度首次定义:1kg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漠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二、盐度的重新定义。
二、1978年实用盐度标度PSS78。
2、海水的主要热性质:一、海水的热膨胀:在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二、压缩性:单位体积的海水,压力增加1P时,其体积的负增量称为压缩系数。
海洋学概论复习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学概论》复习题(2014版)一、名词解释1、大陆架:大陆边缘上较平坦的浅水地带,从海岸带低潮线开始到海底坡度显著变大的深度(即陆架外缘)为止。
2、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坡度陡倾的部分。
3、大陆隆(基):是从大陆坡下界向大洋底缓慢倾斜的地带,又称大陆隆或大陆裾。
4、海沟:水深从5000~6000m到11,000m的狭长海底陷落沟地。
5、洋中脊:又称大洋中脊或中央海岭,是贯穿大洋底的巨大海底山脉。
6、海水位温:海洋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
7、实用盐度:以温度为15 ºC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海水样品与浓度为32.4356×10-3的KCl 标准溶液的电导率的比值所确定的海水的盐度。
8、温跃层:是低纬海域的暖水层之下温度垂直梯度最大的水层,又称主温跃层。
9、密度跃层:是低纬海域与大洋主温跃层相对应的密度垂直梯度最大的水层。
10、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
11、内压场:是由海洋中密度差异引起等压面倾斜时所产生的压力场。
12、外压场:是由海洋外部原因(如海面上的风、降水、江河径流等)引起等压面(海面)倾斜所产生的压力场。
13、风海流: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当海面风应力引起的海水水平湍切应力与地转偏向力(科氏力)平衡时海水的定常流动。
14、地转流: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当水平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科氏力)平衡时海水的定常流动。
15、波数:是波长(λ)倒数的2π倍,反映了波动的空间周期性。
16、波陡:是波高与波长之比。
17、波群:是两列振幅相等、波长与周期相近、传播方向相同的正弦波叠加后波动的包络线。
18、涌浪:当海面的风力减小、平息或风向改变后,风浪离开风区向其它海区传播所形成的波浪。
19、波浪折射:当波浪传至浅水区时,由于波速受地形影响而导致波向发生转折的现象。
20、高潮间隙:是某地月中天时至下一个高潮发生时刻的时间间隔。
21、低潮间隙:是某地月中天时至下一个低潮发生时刻的时间间隔。
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第十二章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12.1自然环境概述12.1.1地理位置、区划和岸线中国沿海水域传统上分为四个海域,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1、渤海渤海是中国内海。
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一个浅海。
它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所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
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登州头),宽度约106km。
二、黄海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古黄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在江苏北部入海时携带了大量泥沙,使河水呈黄褐色。
3、东海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
东海西有广阔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四、南海南海位于中国大陆南部,横跨热带和亚热带,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它也是中国海上边界的最南端。
12.1.2海底地形、沉积和结构——渤海在四个海区中,渤海深度最浅,小于30m的海域近7.2×l04km2,因此,海底地形是最平坦、最单调的。
如果再细分,它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渤海海峡、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盆地。
2、黄海海底地势比东海和南海平坦,但地貌形态却比渤海复杂。
最突出的特征有黄海槽、潮流脊和水下阶地。
三、东海东海具有浅海和深海的特点,不同于渤海和黄梅,但仍以浅海为特征。
在浅水的特征中,广阔的大陆架是最突出的。
4、南海南海居于深海。
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
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边向海盆中心的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南、北坡度缓而东、西坡度陡。
12.1.3径流特征流入中国各近海地区的径流差异很大。
即使在同一海域,不同的季节也有很大的差异。
12.1.4气候概况中国的沿海水域分布于北部温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
气候差异非常显著。
特别是在温带水域,四季交替非常明显;即使在亚热带水域,也有相应的季节变化。
1、渤海和黄海冬季,在大陆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活动影响下,渤、黄海区多偏北大风,平均风速为6―7m/s。
ouc近海区域海洋学要点
ouc近海区域海洋学要点声明:近海区域海洋学是⼀门新开的课,从2011级海洋科学开始学习。
这份⾮常详细的重点也是⽼师给11级学⽣的,虽然有点⽼,但是还是很有⽤。
其中12级海科期末考的题⽬我都有标记(凭着记忆的,所以不完整)。
第⼀章海区地理中国近海海域划分位置,即经纬度范围形状特征(长、宽、⾯积)平均⽔深、最⼤⽔深及最⼤⽔深位置海底地形中国海区地形总趋势地势及地貌特征各海区海底表层沉积特征1.中国近海海域划分(位置,即经纬度范围形状特征(长、宽、⾯积)平均⽔深、最⼤⽔深及最⼤⽔深位置)【长宽应该不⽤记】渤海位置:37°07′N~41°00 ′N ,117°35′E~121°10′E形态特征:形似葫芦状,南北长约480km,东西宽 300km,⾯积约 7.7万km2平均⽔深:18m最⼤⽔深:86m最⼤⽔深位置:⽼铁⼭⽔道附近黄海位置:31°40′N~39°50 ′N ,119°10′E~126°50′E形态特征:三⾯被陆地包围,呈反S型,总⾯积为38万km2其中北黄海7.1万km2,南黄海30.9万km2平均⽔深:44m最⼤⽔深:140m最⼤⽔深位置:(⽼师说海槽南边具体没找到)【填空题第⼀题居然就是要我们填黄海最⼤⽔深位置,⽆语了】东海位置:21°54′N~33°17′N ,117°05′E~131°03′E形态特征:东北-西南长1300km,东西宽740km,⾯积77万km2平均⽔深:370m最⼤⽔深:2940m最⼤⽔深位置:冲绳海槽南海位置:2°30′S~23°30 ′N ,99°10′E~121°50′E形态特征:菱形;长轴为东北-西南向,长3100km;短轴为西北-东南向,宽1200km;⾯积350万km2平均⽔深:1212m最⼤⽔深:5377m最⼤⽔深位置:马尼拉海沟南海以东海域:开阔的太平洋2.海底地形:概述:1. 中国近海地形的最⼤特点之⼀,就是有⼴阔的⼤陆架2. 中国海区地形总趋势是⾃西北向东南倾斜,有⼤陆架、⼤陆坡和深海盆地。
第十一章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分解PPT课件
夏季:表层水温普遍升高,整个海区的表层水温趋 向均匀,径向梯度远小于冬季
2、水温的铅直分布
冬季,陆架浅水区垂直混合可达海底,表、底层水温分 布基本相同
持续时间因海区而异,一般由北向南递减:渤海 (10~4),黄海(12~4),东海北部(1~4),东海 南部仅三个月。 南海并无真正的冬季。
春、夏季:季节性温跃层形成和强盛
• 东海最大的海湾为( )
A 泰国湾 B 海州湾 C 杭州湾 D 江华湾
• 主要出现在东海和南海的海洋锋为( )
A 沿岸流锋 B 上升流锋 C 河口羽状锋 D 潮汐锋
• 下列属于对马暖流的特点是( )
A 流向稳定偏南 B 冬强夏弱
C 流速较小
D 流量为东海黑潮主流量的1/7
• 各海域冬季出现的水文现象为( )
渤海沿岸流 黄海沿岸流 东海沿岸流
(一)外海流系
1、黑潮: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强大的西部边界 流,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窄,高温、高盐等特征, 是整个中国海环流的主干。
2、台湾暖流:是在闽浙外海常年存在的一支具有高温、 高盐特征的海流,表层流向受风影响大,其流幅和强度具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第十一章: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第一节:自然环境及海洋水文特征
一、地理位置与海区划分
(一)渤海
是中国内海,是深入 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 的一个浅海。
(二)黄海 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浅海
(三)东海
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 西有大陆架,东有深海槽,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2、黄海沿岸流:上接渤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流动, 绕过成山头后南下,至长江口以北转向东南,流入东海, 将黄海低盐水输向东海。
区域海洋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中国近海温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海水温度自北向南逐渐递增,年较差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波浪进入开敞海岸浅水区时,波高增大,波长变短,波陡增加,易翻卷破碎。
3、东海表层水温冬季分布的明显特点是西北低而东南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呈西南—东北走向。
4、冬季,南海表层水温高且分布均匀,尤其在中、南部海域,北部近岸海域水温较低。
5、中国海春、夏季水温铅直向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季节性温跃层的形成和强盛。
6、南海盐度分布近岸和外海的区域差异很明显。
7、由于太阳辐射年周期变化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年周期变化也非常明显。
8、黑潮是由北赤道流转变而来的,其海流具有高水温、高盐度的特点。
9、太阳辐射是海水中热量的主要来源。
10、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
11、冬季,南海表层水温高且分布均匀,尤其在中、南部海域,北部近岸海域水温较低。
12、南海上层环流的主要驱动机制是季风。
13、南海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陡峭的大陆坡,还有深海盆地,海沟、海槽。
14、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北以中国大陆为界,南到大巽他群岛,西起中国大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至朝鲜、韩国、日本九州、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群岛等。
15、南海四周几乎全被大陆和岛屿所包围,曾有人把南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称为世界三大“内海”,它有两大海湾:北部湾和暹罗湾(泰国湾)。
二、名词解释1、南海暖流:南海暖流是一支出现在粤东沿岸海区和广东外海深水区终年流向东北的海流。
2、风暴潮:风暴潮是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及异常降低的现象。
3、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规模的大气运行现象,是大气中大规模气流的总称。
4、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 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使气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的天气过程。
5、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海)面上气旋性涡旋的通称。
第十二章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
• 二、黄海 •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因古黄河在江苏北 部入海时,携运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从而得名。 • 黄海北界辽宁,西傍山东、江苏,东邻朝鲜、韩国,西北边经渤海 海峡与渤海沟通,南面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 与东海相接,东南面至济州海峡 • 习惯上又常将黄海分为南、北二部分,其间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 (成山头)至朝鲜半岛的长山(串)一线为界。北黄海的形状近似为一椭圆 形,南黄海则可大致视为六边形。北黄海东北部有西朝鲜湾,南黄海 西侧有胶州湾和海州湾,东岸较重要的海湾有江华湾等。 • 黄海的面积比渤海大得多,仅北黄海就有7.13×104km2,已可与 渤海相比拟;南黄海的面积更大,为30.9×104km2,比渤海大3倍多。 北黄海平均水深38m,南黄海平均水深46m,整个黄海总平均水深 44m。最深处140m,位于济州岛北侧。 • 黄海海岸类型复杂。沿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多为基岩 沙砾质海岸或港湾式沙质海岸。苏北沿岸至长江口以北以及鸭绿江口 附近,则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第十二章 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12.1 自然环境概况
• 12.1.1 地理位置、区划和岸线 • 中国近海依传统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 东海和南海。前苏联的一些海洋学家,主张将中 国近海分为两大海区即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前 者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后者即为南海。日本 以及西方的一些海洋学家所称的“东中国 海”(EastChinaSea),则通常仅是指东海而言。 我们依习惯提法,仍将中国近海分为四个海区。
• • •
• •
三、东海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 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东海西邻上海市和浙江、福建二省,北界是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 东北部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分界线一般取为济州岛东端— 五岛列岛—长崎半岛野母崎角的连线。东面以九州岛、琉球群岛和台湾岛连 线为界,与太平洋相邻接。南界至台湾海峡的南端。台湾海峡的北界是福建 省海潭岛至台湾省富贵角的连线,宽约172km。南界宽约370km,其东端止 于台湾省南端的猫鼻头,西端起于闽粤两省交界线,亦有谓起自南澳岛或东 山岛。海峡南北长约333km,面积约7.7×104km2。 东海的总面积为77×104km2,相当于黄海的2倍,渤海的10倍。平均水深 为370m,最深可达2719m,位于台湾省东北方的冲绳海槽中。 东海的西岸,即中国的闽、浙和台湾沿岸,岸线曲折,港口和海湾众多, 其中最大的海湾是杭州湾。海岸类型北部多为侵蚀海岸,但在杭州湾以南至 闽江口以北,也间有港湾淤泥质海岸,这是因沿岸水流搬移的细颗粒泥沙, 堆积于隐蔽的海湾而形成的。南部在27°N以南,则有红树林海岸,属于生 物海岸的一种;台湾东岸则属于典型的断层海岸,陡崖逼临深海,峭壁高达 数百米。东海东岸九州至琉球、台湾一线,有众多的海峡、水道,与太平洋 沟通,其中最重要的是苏澳-与那国水道、宫古岛-冲绳岛水道以及吐噶喇海峡 和大隅海峡。
海洋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试题一标准答案一、填空题(2×10=20分)(评分标准:正确表述给2分,大意相近给1分)1、理论上初一、十五为( 溯望大/大 )潮。
2、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 上升流 )和下降流。
3、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 牛二方程 )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4、海水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于(均匀 )的过程。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1013.25hpa )。
6、我们平日所见的“蔚蓝的大海”,蔚蓝指的是大海的( 海 )色。
7、引起洋流西向强化的原因是(科氏力随纬度的 变化 )。
8、开尔文波的恢复力为重力和(科氏力/地转偏向力 )。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能量 )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0、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半日 )潮。
二、名词解释(2×10=20分)(评分标准:正确表述给2分,大意相近给1分)1、月球引潮力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运动,单位质量物体所产生的惯性力与地球引力的合力。
2、波形传播的麦浪效应波浪传播过程中水质点并不传播,而是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运动。
3、黄道太阳的 周年视运动。
4、浅水波水深相对波长很小时(一般取h<20)的波动。
5、最小风时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经历的最短时间。
6、回归潮月球赤纬最大时,潮汐日不等现象最显著,半日周期部分最小的潮汐。
7、南极辐聚带南极海区的低温、低盐、高溶解氧的表层水再极锋向极一侧辐聚下沉。
8、倾斜流由外压场引起的地转流,有表层至海底,流速流向相同。
9、波群传播方向、振幅相同,波长与周期近似的两列正弦波相叠加形成。
10、海水透明度直径30厘米白色圆盘垂直放入海里直到刚刚看不见为止,此时圆盘位置的深度。
判断题(对——T,错——F)(1×10=10分)(判断正确给1分,不用改错)1、大洋深层水因为发源地影响而具有贫氧性质。
T2、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方向与风矢量垂直,在南半球指向风矢量的左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期末复习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
我国宣布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我国划定的毗连区为24海里,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200海里。
中国近海受海雾影响最显著、时间最长的海区为黄海。
渤海的三个海湾是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
水团包括沿岸水系、外海水系以及混合水系。
黑潮主要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
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类型:正抛物线型、倒抛物线型、西移型。
控制中国近海环流的因素
●季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季风对表层流影响较大,在不同程度上带有
风海流的性质。
●沿岸流:沿岸大量的河川径流入海,在当地形成以低盐为特征的沿岸流。
●来自大洋的黑潮。
黑潮及其入侵水是中国近海环流的主干。
黑潮源地在吕宋岛以东海域,
贴近台湾岛东岸北上,流经东海后返回太平洋,向东海和南海北部输送大量动量、热量和盐量,影响或制约中国近海的密度场,进而制约中国近海的环流。
假如黑潮不流经中国近海,那么中国近海的环流就不是现在的样子;就连温度、盐度、密度分布与结构,水团配置,海洋生物资源及海底沉积物分布,都会是另一个面貌。
●潮流非线性效应。
中国海是潮汐、潮流现象十分显著的海区。
对渤海、黄海来讲,潮流
流速约为余流的10倍,因此,潮致余流对某些局部环流至关重要
●海区的轮廓和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局部环流的格局
对马暖流的可能来源
(1)起源于台湾东北海域,为沿大陆架边缘北流过程中不断变性的一支海流
(2)源于东海南部的混合水,并非是黑潮的一个分支
(3)台湾暖流外侧分支和内侧分支汇合而成的
(4)黑潮的一个分支
(5)多源的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
(1)冲淡水的指向与长江泾流量的多寡之间的关系, 认为泾流量大, 冲淡水舌指向东北; 泾流量小, 冲淡水指出正东或集中在近岸段, 舌状不明显
(2)台湾暖流由南向往北流动, 夏强冬弱, 由它引起的海面坡度南高北低(顶托,海面坡度等)
(3)风应力是决定冲淡水转向的因素之一
论述盐度日变化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根据海水盐度日变化的特点,大体可划分为潮效应类型、内波效应类型以及不规则类型三种。
●潮效应类型(图7.3.1a) 的特点是:盐度日变化剧烈,日变化具有明显的潮汐周期,日较
差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该例中,一昼夜内盐度出现两次最大值和最小值,尤其是表层,日变化最为规则。
最高值分别出现在08 时和20 时,最低值出现在14 时和午夜02 时,随着深度的增加,高、低值出现的时间也逐渐推迟。
但从趋势来讲,各层的变化基本上是同步的。
这种类型在辽东湾比较普遍,因为那里的盐度等值线和潮流的流向几乎垂直,随着涨潮流的来到,把湾外的高盐水带入湾内,落潮流相反,把湾内低盐水带出该湾。
涨潮流增盐,落潮流降盐,盐度最高、最低值发生的时刻,大体在潮流流速最小的时刻,从而在一个定点连续站便记录到这种规则的变化。
这种类型的盐度日变化,在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珠江口附近以及近岸的某些海域均有发生。
●内波效应类型(图7.3.1b) 多发生在远岸及海区中央,特点是:表、中、底各层盐度的日
变化不同步,往往表层和深层的盐度日变化很小,日变化大的发生在次表层或中层,图
7.3.1b 中的10m 层,其盐度日变化不仅显著,而且还带有周期性的波动。
该例子发生
在渤海中部,在5 -20 m 之间,出现较强的盐跃层,由于海水层化强,昼夜垂直振动明显。
因此,出现这种盐度日变化现象,主要是由于水层垂直振动——波的作用。
从时间上讲,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夏季。
●不规则类型的特点是,各层的盐度日变化都很小,变化无规则,杂乱无章。
一般都出现
在盐度垂直分布几乎旱均匀一致的季节,如冬季、初春和秋季。
另外,在盐度的垂直梯度较小的海域,此类型几乎终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