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15-2 社会客货运总量(换算周转量)(2017-2018)

合集下载

北京经济运行特征及经济形势分析

北京经济运行特征及经济形势分析

北京经济运行特征及经济形势分析2015年,北京市积极适应“新常态”,紧密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经济增长实现了较为平稳的运行态势,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取得积极进展。

预计2015年北京市经济增长6.8%,较2014年回落0.5个百分点。

2016年,内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调整疏解的力度,预计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初步预测,全年GDP增长在6.5%左右。

一 2015年北京市经济运行特征2015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等压力,北京市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进一步疏功能、促协同,加快瘦身健体。

经济运行在降速中实现质量提升。

(一)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受叠加市场需求不足,重大赛事、活动期间停工、闭业以及城市功能提升中存量转移,增量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1~3季度,北京市GDP同比增速放缓至6.7%,较2014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首度下滑到低于7%。

第四季度,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与此同时,北京市自身将继续推进完成非首都功能疏解、治理大城市病等艰巨任务,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旧偏大,但考虑前期稳增长、促改革等诸多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以及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下新动力不断蓄积等有利因素带动,预计2015年北京市经济将增长6.8%。

(二)需求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受内外部环境综合影响,北京市需求增长较为疲弱,但内部结构优化特征明显。

其中,投资对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起到了关键的提升作用,消费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主导贡献进一步提高。

1.投资注重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改善运行软环境2015年,投资尽管受产业疏解、重大赛事活动举办导致停工等影响,但依托新机场等大项目的带动,1~11月,投资同比增长7.1%,增幅较2014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公布日期】2007.03.08•【字号】京发改[2007]377号•【施行日期】2007.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京发改[2007]377号)各有关单位:《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是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十一五”时期首都物流业发展需要,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北京市商务局编制完成的。

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物流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是全市“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时期本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请全市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促进本市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二○○七年三月八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序言“十一五”时期是首都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着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全面提升首都综合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服务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技术与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发达国家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物流革命。

因此,加快推进首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首都综合服务功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21.03.12•【字号】•【施行日期】2021.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6亿元,下降8.5%;第二产业增加值5716.4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30278.6亿元,增长1.0%。

三次产业构成为0.4︰15.8︰83.8。

表1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图1 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83.9亿元,比上年下降5.7%。

其中,增值税1653.1亿元,下降9.2%;企业所得税1182.5亿元,下降3.7%;个人所得税611.9亿元,增长12.5%。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

表2 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2 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指数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

图3 2020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月度同比指数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总体平稳,二手住宅价格小幅上涨。

北京市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3.02.09【实施日期】2003.02.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北京市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2月9日)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克服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加入WTO后出现的新情况,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推进首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经济实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

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746元,比上年增长8.9%,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3355美元。

产业结构: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1114.4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1920.1亿元,增长11.4%。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1%、35.6%和61.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所有制结构: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5%,比1997年提高23.5个百分点。

5年来,非公经济增势强劲,年均增速高达25.9%,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2002年,非公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比5年前提高12.4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三大需求共同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继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投资重点集中于住宅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

全年完成住宅投资6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住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201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5年北京市地区⽣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5年末,北京全市常住⼈⼝2170.5万⼈,⽐上年末增加18.9万⼈。

其中,常住外来⼈⼝822.6万⼈,占常住⼈⼝的⽐重为37.9%。

常住⼈⼝中,城镇⼈⼝1877.7万⼈,占常住⼈⼝的⽐重为86.5%。

常住⼈⼝出⽣率7.96‰,死亡率4.95‰,⾃然增长率3.01‰。

常住⼈⼝密度为每平⽅公⾥1323⼈,⽐上年末增加12⼈。

年末全市户籍⼈⼝1345.2万⼈,⽐上年末增加11.8万⼈。

表1 2015年末常住⼈⼝及构成指 标⼈数(万⼈)⽐重(%)常住⼈⼝2170.5100.0 按城乡分:城镇1877.786.5 乡村292.813.5 按性别分:男性1113.451.3 ⼥性1057.148.7 按年龄组分:0-14岁219.110.1 15-59岁1610.974.2 60岁及以上340.515.7 其中:65岁及以上222.810.3按功能区分:⾸都功能核⼼区220.310.1城市功能拓展区1062.549.0城市发展新区696.932.1⽣态涵养发展区190.88.8“⼗⼆五”时期,全市⼈⼝增速、增量“双下降”,常住⼈⼝年均增长2.0%,⽐“⼗⼀五”时期低3个百分点;累计增加208.6万⼈,增量⽐“⼗⼀五”时期减少215.3万⼈。

常住⼈⼝增速呈放缓态势,常住⼈⼝增量逐年减少。

图1 2011-2015年常住⼈⼝增量及增长速度 ⼆、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产总值(GDP)22968.6亿元,⽐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下降9.6%;第⼆产业增加值4526.4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2亿元,增长8.1%。

按常住⼈⼝计算,全市⼈均地区⽣产总值达到10628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7064美元)。

表2 2015年北京地区⽣产总值(GDP)数据指标绝对数(亿元)⽐上年增长(%)⽐重(%)地区⽣产总值22968.6 6.9100.0按产业分第⼀产业140.2-9.60.6第⼆产业4526.4 3.319.6第三产业18302.08.179.8按⾏业分农、林、牧、渔业142.6-9.50.6 ⼯业3662.90.915.9 建筑业965.913.3 4.2 批发和零售业2400.3-1.21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57.9 4.0 4.2 住宿和餐饮业412.60.3 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72.712.010.3 ⾦融业3926.318.117.1 房地产业1438.4 4.2 6.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66.8-1.77.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20.614.17.9 ⽔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80.513.30.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5.0 2.00.5 教育965.511.8 4.2 卫⽣和社会⼯作577.613.7 2.5 ⽂化、体育和娱乐业527.8 3.5 2.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735.28.6 3.2“⼗⼆五”时期,全市地区⽣产总值年均增长7.5%,低于“⼗⼀五”时期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

1 6 4 9 3 9 6 5 1 0 7 3 1 3 3 0 0 4 6 5 6 3 0 3 1 0 9 5 2 5 3 4 1 2 5
1 单位数量及从业人员情况 经济普查结果显示, 全市一级总部企业达到 7 8 4个, 占全市单位的 0 3 %, 总部企业及 其在京下属二级单位吸纳从业人员 1 6 4 9万人, 占全市期末从业人员的 2 0 2 %。
— 3 1—
表4 按地区分的总部经济单位数量及从业人员情况
单位数 数量( 个) 合 计 海淀区 朝阳区 西城区 东城区 丰台区 宣武区 顺义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昌平区 崇文区 大兴区 其他区县 7 8 4 1 9 7 1 8 4 1 2 8 7 4 4 2 2 7 2 7 2 7 1 5 1 3 1 1 3 9 构成( %) 1 0 0 0 2 5 1 2 3 5 1 6 3 9 4 5 4 3 4 3 4 3 4 1 9 1 7 1 4 5 1 期末从业人员 数量( 万人) 1 6 4 9 2 8 1 3 5 1 1 9 7 1 1 6 2 3 5 6 3 1 0 3 6 0 3 5 2 0 2 1 1 6 7 构成( %) 1 0 0 0 1 7 0 2 1 3 1 1 9 7 0 1 4 2 3 8 6 2 3 7 2 1 1 2 1 3 1 0 3
单位数 ( 个) 总部企业及其在京下属二级单位 其中: 一级总部企业 4 6 7 8 7 8 4 期末从 业人员 ( 万人) 资产 总计 ( 亿元) 负债 合计 ( 亿元) 主营业 务收入 ( 亿元) 2 7 3 9 4 7 1 3 9 2 0 6 利润 总额 ( 亿元) 3 8 0 3 5 2 2 4 9 9

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6-01-24 13:47:412006年1月24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实现了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十五”计划顺利完成。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7亿元,下降1%;第二产业增加值2100.5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4616.3亿元,增长11.2%。

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44969元(折合5457美元),比上年增长8.1%,是2000年的1.9倍。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比2000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3.8%,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66.4%,提高14.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32.7:64.8变化为2005年的1.4:30.9:67.7。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超出“十五”计划目标2.9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

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7%和12.3%。

表1: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81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9%,降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

万元GDP水耗为50.9立方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9.8%。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7前三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前三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前三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今年以来,北京市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增长平稳、民生改善、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1-3季度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69.8亿元,,同比增长6.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1-3季度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6.9亿元,下降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29.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53.3亿元,增长7.1%。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1.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平稳,农业生态功能不断增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平稳。

1-3季度,北京市观光园实现总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会展及农事节庆活动接待游客414.6万人次,实现收入2.4亿元;设施农业实现亩均收入1.9万元,增长4.6%。

农业生态功能增强。

在生态景观造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造林工程带动下,1-3季度北京市林业产值同比增长15.5%,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大幅提升。

2.工业生产加快,效益效率提升1-3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7%和14.4%。

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5%,医药制造业增长18.9%,汽车制造业下降2.3%。

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3.3%和28.6%。

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3%,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1-8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76.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7.6万元/人,同比提高2.9万元/人。

3.服务业增势平稳,优势行业发挥重要带动作用1-3季度,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快于北京市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单位: 亿元 资产总计 合 计 内 资 港澳台商投资 外商投资 1 7 7 3 2 2 1 4 3 5 7 0 7 8 8 4 2 5 8 6 8 负债合计 8 0 8 5 . 0 6 3 1 5 . 8 4 4 5 . 7 1 3 2 3 . 5 主营业务收入 1 1 5 6 1 8 6 9 4 1 0 1 1 1 1 0 3 5 0 9 8 利润总额 5 3 9 4 3 0 6 3 5 0 3 1 8 2 8
从行业分类看, 在北京工业 3 7个行业中,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单位数量较多, 占工业企业数量的 3 2 9 %; 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平 均人数较多, 占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 3 2 2 %。
负债合计 4 1 2 . 4 5 3 8 . 3 2 5 0 . 5 8 1 6 . 6 1 4 3 . 1 4 3 . 7 4 . 4 2 8 6 8 . 2 2 6 7 3 . 3 5 5 . 6 1 3 9 . 3
主营业务收入 4 8 8 5 1 2 0 3 2 4 1 7 1 2 6 2 8 0 2 3 9 5 8 7 4 6 6 1 7 6 6 9 1 6 3 0 0 1 0 9 6 2 7 3
单位数 数量( 个) 合 计 内 资 港澳台商投资 外商投资 2 9 2 8 7 2 6 9 4 5 6 3 0 1 7 1 2 构成( %) 1 0 0 0 9 2 0 2 2 5 8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数量( 万人) 1 4 9 7 1 0 8 9 1 2 5 2 8 3 构成( %) 1 0 0 0 7 2 8 8 3 1 8 9

昌平区2017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昌平区2017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民养老保险参保13.7万人,享受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福利养老金2.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4.9万人。

3个镇级养老照料中心、39个社区养老驿站投入使用。

2017年全区参保人员大病报销人员347名,报销金额3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0.3%、151.6%。

一次性医疗救助特困人员68名,救助资金122万元,同比下降6.2%。

门诊特殊病就诊人数1120人,同比下降33%,门诊特殊病费用总额6055万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医保基金支付5529万元,同比下降21.5%。

三、水资源与环境水资源:全年水资源总量2.7亿立方米。

全区总用水量18469.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1%。

其中,农业用水2694.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6%;工业用水2330.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01%;居民生活用水7830.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01%。

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2立方米/万元,比上年下降13%。

2017年我区狠抓水环境质量改善见成效。

统筹城乡污水治理:全区污水处理率为88%以上,再生水利用量达到4000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市级任务指标。

治理黑臭水体:完成5条黑臭水体治理,实施老河湾截污、东贯工业区水质改善等工程,有效改善出境断面、考核断面水质。

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区、镇街、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区77条河均按要求设置区、镇街、村三级河长;成立河长办,出台河长制巡查、督查考核等配套制度,全区河长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环境:昌平区全力打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收官战,集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采取了“两断三清”、量化问责、行刑衔接等一系列坚决手段,全年完成燃煤锅炉改造3147蒸吨、燃气(油)锅炉低氮改造1552蒸吨,56个村实现煤改清洁能源,茶炉大灶和经营性小煤炉基本清零,淘汰老旧机动车3.5万辆,扬尘治理、高排放车管控等措施全面落实,妥善应对了12次空气重污染过程。

启动第二期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造管线118公里,31个村解决了污水处理问题,5条段黑臭水体、3条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主体完工,全区污水处理率预计提高到88%。

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书房信息咨询

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书房信息咨询

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丰富的数据和图表记录了2017年北京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新面貌。

一、经济运行稳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11.8万元提高到12.9万元。

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430.8亿元,增长6.8%,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9.4%。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2万人,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左右。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1.9%,涨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品价格与上年持平,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7%,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服务消费需求比较活跃。

二、结构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向“高精尖”迈进。

全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8%和16.2%,比上年分别提高0.1个、0.2个百分点(二者有交叉)。

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保持在8成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比为60.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成。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

全市服务性消费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为51.3%,贡献率达到7成,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继续向公共交通和民生领域倾斜;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和42.8%。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中,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分别占54.2%、9.4%和8.3%。

三、质量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30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7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55.2万人、51.6万人、52.7万人、57.7万人和54.2万人。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期:2015-02-122014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4%。

常住人口出生率9.75‰,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4.83‰。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1人,比上年末增加22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3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万人。

表12014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二、综合经济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6.3亿元,增长7.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9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278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1.7:77.5调整为0.7:21.4:77.9。

图1 2010-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表2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3134.4亿元,增长9.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72.5亿元,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增值税646.7亿元,增长12.5%;营业税1068.6亿元,增长3.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915.8亿元和383.5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4.9%。

北京市统计局关于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关于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关于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22.03.01•【字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北京市统计局关于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持续恢复,民生持续改善,首都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7268.6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32889.6亿元,增长5.7%。

三次产业构成为0.3︰18.0︰81.7。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4万元。

人口与就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916.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7.5%;常住外来人口83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

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35‰,死亡率为5.39‰,自然增长率为0.9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9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7%。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降1.8%。

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较为平稳,二手住宅价格呈小幅波动态势。

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为100.0、同比指数为105.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为100.8、同比指数为108.5。

中国近15年的客货运量及周转量分析

中国近15年的客货运量及周转量分析

我国近15(1999年——2013年)年五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统一单位:万公里)(一)铁路营业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又称营业长度,指投入客货运输正式营业或临时营业的线路长度,按营业线路的正线两车站站中心间的实际长度计算。

凡是全线或部分建成双线及以上的线路,以第一线的实际长度计算;复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和特殊用途线以及不计算运费的联络线都不计算营业里程。

分析:有上述数据和图显示的可以看出我国铁路建设里程程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这种趋势的原因:这是中国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出行更为便捷舒适,而火车则是为适应市场需求,进行提速和提供更多样的服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铁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如欧亚大陆桥的建设与完善(二)公路里程公路里程指报告期末公路的实际长度。

统计范围:包括城间、城乡间、乡(村)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公路通过城镇街道的里程,公路桥梁长度、隧道长度、渡口宽度。

不包括城市街道里程,断头路里程,农(林)业生产用道路里程,工(矿)企业等内部道路里程。

统计原则:按已竣工验收或交付使用的实际里程计算;两条或多条公路共同经由同一路段的重复里程,只计算一次。

分析:有上述可看出我国近15年里公路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总的里程程稳步增长的趋势原因: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要致富先修路;由于公路本身的灵活,再加上我国的国情,大部分的货物与人流靠公路运输,所以公路建设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为高速快车道和高架桥的建设提供可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如客运通村,乡下风光旅游客车等;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使要加强经济上的联系,如西部的农产品需运往东部去交换东部的商品;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在第8年即2007年时等外公路里程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大量的乡镇公路改道或者重修,而且有的地方规划不合理,建了拆又重建,有的进行了升级(三)内河航运里程内河航道里程指在一定时期内,能通航运输船舶及排筏的天然河流、湖泊水库、运河及通航渠道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