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兴起PPT课件14 人民版
合集下载
1.2儒学的兴起 课件(人民版必修3)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 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 焚毁书籍、活埋儒士方士的事件。 【焚书坑儒事件简介】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 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 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 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 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 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 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 《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 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 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 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 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 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 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 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
历史地位: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思想特点: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
历史贡献:
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②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之一。
著作:《春秋繁露》。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天人感应”学说(新儒学的基础): “天人 合一”“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的需要 (3) “三纲五常”忠孝思想:“君为臣纲”“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礼、义、仁、智、信。 为人处世标准
教师总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我们对其 提出的背景、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的分析,我们了解 到,在这一儒学主导地位确立的过程中,著名儒学大师董 仲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推行一套以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为核心的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建议皇帝倡导学术,推行 教化,养士求贤,政策上要适时“更化”;他提出,应当 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 致,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 地位的文化体制与文化政策的转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出台,一方面结束了各派 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另一 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 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的 焚毁书籍、活埋儒士方士的事件。 【焚书坑儒事件简介】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 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 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 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 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 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 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 《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 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 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 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 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 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 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 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
历史地位: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思想特点: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
历史贡献:
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②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之一。
著作:《春秋繁露》。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天人感应”学说(新儒学的基础): “天人 合一”“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的需要 (3) “三纲五常”忠孝思想:“君为臣纲”“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礼、义、仁、智、信。 为人处世标准
教师总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我们对其 提出的背景、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的分析,我们了解 到,在这一儒学主导地位确立的过程中,著名儒学大师董 仲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推行一套以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为核心的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建议皇帝倡导学术,推行 教化,养士求贤,政策上要适时“更化”;他提出,应当 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 致,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 地位的文化体制与文化政策的转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出台,一方面结束了各派 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另一 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儒学的兴起PPT课件14 人民版
●该材料反映出什么重大事件? 秦朝灭亡
●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残暴统治
二、罢黜百家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 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 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 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黄老思想
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 治理国家呢?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 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 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 (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
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问题思考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 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积极: ●汉初社会经济迅速 恢复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随着社会形势的 变化,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他该如何应对呢?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学的兴起
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 二、罢黜百家(标志)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一、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
●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残暴统治
二、罢黜百家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 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 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 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黄老思想
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 治理国家呢?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 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 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 (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
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问题思考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 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积极: ●汉初社会经济迅速 恢复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随着社会形势的 变化,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他该如何应对呢?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学的兴起
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 二、罢黜百家(标志)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一、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
人民版历史课件选修一]儒学的兴起
想进行改造和创新。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儒家文化批判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儒家文化是 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他们指责儒家文化过于注重礼仪、道德等抽象概念,而忽视了实用性和科学性,导致中国社 会的落后和僵化。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儒家学者开始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试图寻找新的 发展方向和出路。同时,也有一些儒家学者坚持维护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与新文化 运动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陆九渊、王阳明心学流派兴起
陆九渊
南宋时期著名心学家,提出“心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内心就是天理的所在,只要通过内心的体悟就可以认识 天理。
王阳明
明代著名心学家,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 ,只要通过内心的自省和实践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同时,他强调知与行的统一,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 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魏晋玄学对儒家思想吸收与改造
玄学家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
魏晋玄学家通过对《周易》、《老子》、《庄子》等经典的注解,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 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玄学思想体系。
名教与自然之辩
玄学家在探讨名教与自然关系时,既强调儒家纲常名教的重要性,又注重道家自然无为的 思想,试图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玄学与儒学的互动
社会风尚中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01
忠孝观念深入人心
汉代社会普遍重视忠孝观念,认为忠臣孝子是最高的道德典范。
02
儒家礼仪规范社会行为
儒家礼仪在汉代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
03
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儒家文化批判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儒家文化是 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他们指责儒家文化过于注重礼仪、道德等抽象概念,而忽视了实用性和科学性,导致中国社 会的落后和僵化。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儒家学者开始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试图寻找新的 发展方向和出路。同时,也有一些儒家学者坚持维护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与新文化 运动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陆九渊、王阳明心学流派兴起
陆九渊
南宋时期著名心学家,提出“心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内心就是天理的所在,只要通过内心的体悟就可以认识 天理。
王阳明
明代著名心学家,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 ,只要通过内心的自省和实践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同时,他强调知与行的统一,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 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魏晋玄学对儒家思想吸收与改造
玄学家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
魏晋玄学家通过对《周易》、《老子》、《庄子》等经典的注解,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 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玄学思想体系。
名教与自然之辩
玄学家在探讨名教与自然关系时,既强调儒家纲常名教的重要性,又注重道家自然无为的 思想,试图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玄学与儒学的互动
社会风尚中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01
忠孝观念深入人心
汉代社会普遍重视忠孝观念,认为忠臣孝子是最高的道德典范。
02
儒家礼仪规范社会行为
儒家礼仪在汉代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
03
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二课:儒学的兴起精品PPT课件 〔人民版〕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 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像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著作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先秦之儒 《论语》 仁、礼 儒学
董仲舒之儒 《公羊春秋》
天人感应 阴阳、法家
与统治者关系 批判时政
维护统治
百的你 家历能 有史总 没成结 有就出 联?汉 系这武 ?些帝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框题 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立太学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 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 方教育系统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段 扩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 的趋势?
儒学的兴起PPT教学课件
前156—前875
4、汉代如何教化民众来尊崇儒学的?对此你有何认识?
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 学校;郡国皆立学校(太学生由五经博士教授,提高了儒学地 位;太学生学优为官)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加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并促进了文化传播; 打破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的状况,扩大统治基础; 太学生的议政动迫使黑暗势力有所收敛。
•察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它肇基于高祖 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 频仍而无法推行。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把持乡举里选,使门 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一种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此制产生于隋,
确立于唐,1905年废除。
2020/12/12
2020/12太/12 学(长安)
孔子像
6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 举制。
•世官制:始于夏商,终于战国。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 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垄断官职,占有封地。 春秋战国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 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020/12/12
8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9
重用儒生,察举制(科举制)儒学地位巩固
2020/12/12
2
1、读书结合材料,思考秦朝为何“焚书坑儒”? “人间犹有未烧书”指什么书?对此你如何评价?
材料一 “燔诗书起淳于越之谏,坑士起自诸生为妖言。” ——(东汉)王充《论衡·语篇》
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和成为正统思想-PPT课件
【运用提升】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 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 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 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பைடு நூலகம்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展,其主要特点是国家采取措施干预经济生活。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 “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 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运用提升】(2011年辽宁联考)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 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 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解析】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 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 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 的理解。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 “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 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 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 “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 “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 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须而成者”, 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
2.(2010·浙江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 “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 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 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 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 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 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 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 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 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 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 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高中历史 儒学的兴起精品课件PPT3 〔人民版〕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学派有发展吗?
5、本节课学“儒学的兴起”,课本上为什么要出现“太 学”和“科举制”? 6、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我想知道有关 科举制更多的内容• • • • • •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学习难点)
1、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当时的 概况怎样?你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5、本节课学“儒学的兴起”,课本上为什么要出现“太 学”和“科举制”? 6、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我想知道有关 科举制更多的内容• • • • • •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学习难点)
1、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当时的 概况怎样?你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儒学的诞生PPT课件
1、如果你是孔子,你会 向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 样的学说? 2、如果你是孟子,你会 怎么向统治者理论?
让史料“说话”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注: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别人前面;有收获 的话,他得在别人后面,这可以说是仁了。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编订古籍,整理“六经”;
3、言行垂范,语见《论语》;
名言赏析
孟子、荀子论教育和学习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荀子·劝学》
耶稣
佛罗伦萨十字教堂
孔子
山东曲阜孔庙
这里是哪?
宁波天主教堂 (1872年)
伦敦孔子学院 (2006年)
新闻链接
《环球时报》2007年2月20日报道: “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 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 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 学院和孔子课堂。也就是说,全世界孔子 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正在日益 在这一“来”一“去”之间说明了什 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 么? 一国文化的影响力多少系之于国运。
明末清初
儒学僵化,批判与挑战蔚然成风
第一课(上)
儒学的诞生
一、背景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具有怎样的特点?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生产力大发展 井田制趋于崩溃 新兴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历史人民版必修3 1.2《儒学的兴起》课件(2)ppt
学
的
罢黜百家
兴
表现
太学出现
起
科举选官(略)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一 、 焚 书 坑 儒 的 批 判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课堂探究⒈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秦始皇像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 死气沉沉。 (2)原因
与统治者关系 批判时政
维护统治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积极方面:
儒学地位上升,同时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消极方面:
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 由发展。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2)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 史例。当时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中国早期选官制度曾经以“世官制”为主。 汉武帝时代,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得以 确立。
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 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 想也走向专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十九分。
课堂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 不利于秦的统治
课堂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
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 (3)、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
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问题思考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 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罢黜百家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独尊儒术
——《汉书·董仲舒传》
Hale Waihona Puke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
君权神授
请思考:汉武 帝为何采纳董 仲舒的主张?
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 ,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 之。
——董天仲人舒感《应春秋繁露》
思想主张
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者)、儒生攻击 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 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2、经过:
(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 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2)坑儒:前212年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 坑杀于咸阳
3、评价:
(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
不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 治者需要
积极: ●汉初社会经济迅速 恢复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随着社会形势的 变化,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他该如何应对呢?
问题探究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 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
秦“焚书坑儒”
原因 不 同 对儒学 点 态度
作用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作用
汉“罢黜百家”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作用
“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思想统一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加强君主专制
统治者必须遵循天道,实
行仁政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吸取秦亡教训
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
③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形 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④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起用儒士参政,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 学开始处于于独尊地位。
——《汉书·食货志》
①秦朝灭亡教训的吸取;
②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③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
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
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
食”。
——《汉书·食货志》
●该材料反映出什么重大事件? 秦朝灭亡
●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残暴统治
二、罢黜百家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 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 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 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黄老思想
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 治理国家呢?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 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 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中国有史以来,第 一个出了名的“书 呆子”,非董仲舒 莫属。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 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请思考:汉武帝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为何采纳董仲舒 的主张?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汉代的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 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这个“读书虫”, 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 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 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 ,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 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遍, 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 ,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 有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人 们称赞他“三年不窥园”。“ 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 “目不窥园”。
想一想,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在加强 集权与巩固统一方面都有哪些作为?
“雄才大略”
政治: ●建立中朝;●设刺史; ●推恩令; 经济: ●铸造五铢钱; ●兴修水利; 民族关系: ●打击匈奴; ●经营西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想一想,春秋时期到秦朝儒家思想是怎样发展演变 的?
竹帛烟销帝业虚,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学的兴起
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 二、罢黜百家(标志)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一、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
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 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 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 (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 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书,对 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 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 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 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孔子 孟子 荀子
——《焚书坑》
时期 春秋 战国
演变历程 奠基
继承与发展
秦朝
遭受沉重打击
儒家思想在先秦未受重视,在秦朝又 遭受巨大打击。汉初黄老思想一度占 据统治地位,那么汉武帝时期儒学是 怎样发展的,其地位如何呢?
想一想,新儒学是怎样形成的?
黄帝
《春秋繁露》书影
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问题思考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 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罢黜百家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独尊儒术
——《汉书·董仲舒传》
Hale Waihona Puke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
君权神授
请思考:汉武 帝为何采纳董 仲舒的主张?
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 ,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 之。
——董天仲人舒感《应春秋繁露》
思想主张
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者)、儒生攻击 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 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2、经过:
(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 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2)坑儒:前212年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 坑杀于咸阳
3、评价:
(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
不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 治者需要
积极: ●汉初社会经济迅速 恢复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随着社会形势的 变化,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他该如何应对呢?
问题探究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 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
秦“焚书坑儒”
原因 不 同 对儒学 点 态度
作用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作用
汉“罢黜百家”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作用
“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思想统一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加强君主专制
统治者必须遵循天道,实
行仁政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吸取秦亡教训
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
③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形 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④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起用儒士参政,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 学开始处于于独尊地位。
——《汉书·食货志》
①秦朝灭亡教训的吸取;
②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③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
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
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
食”。
——《汉书·食货志》
●该材料反映出什么重大事件? 秦朝灭亡
●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残暴统治
二、罢黜百家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 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 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 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黄老思想
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 治理国家呢?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 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 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中国有史以来,第 一个出了名的“书 呆子”,非董仲舒 莫属。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 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请思考:汉武帝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为何采纳董仲舒 的主张?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汉代的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 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这个“读书虫”, 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 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 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 ,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 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遍, 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 ,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 有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人 们称赞他“三年不窥园”。“ 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 “目不窥园”。
想一想,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在加强 集权与巩固统一方面都有哪些作为?
“雄才大略”
政治: ●建立中朝;●设刺史; ●推恩令; 经济: ●铸造五铢钱; ●兴修水利; 民族关系: ●打击匈奴; ●经营西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想一想,春秋时期到秦朝儒家思想是怎样发展演变 的?
竹帛烟销帝业虚,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学的兴起
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 二、罢黜百家(标志)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一、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
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 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 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 (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 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书,对 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 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 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 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孔子 孟子 荀子
——《焚书坑》
时期 春秋 战国
演变历程 奠基
继承与发展
秦朝
遭受沉重打击
儒家思想在先秦未受重视,在秦朝又 遭受巨大打击。汉初黄老思想一度占 据统治地位,那么汉武帝时期儒学是 怎样发展的,其地位如何呢?
想一想,新儒学是怎样形成的?
黄帝
《春秋繁露》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