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4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全章)》PPT教学课件
2.将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
3.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 养基上的过程。(此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 行)
4.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的培 养箱中,或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 必须高温处理?接种时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 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 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 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或真菌 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 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 基。
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 提示:不是,有些蘑菇可以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会 中毒。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生物·人教版(RJ)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 思考:食品为什么会腐败?
2.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 样的?
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 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三、细菌的营养方式 异养型(寄生、腐生)
四、细菌的繁殖—— 分裂生殖
电镜下的照片
一个细菌细胞含 有单一的DNA环
细
菌
DNA被复制
的
形成新的细胞
A.菌落比较小
B.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C.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D.菌落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E.有时呈现红、褐、黑、黄等不同的颜 色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形态细菌的形态与排列球菌双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杆菌直杆菌分枝杆菌球杆菌棒状杆菌螺旋菌弧菌螺菌螺杆菌螺旋体以微米为单位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在细胞膜的外层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形态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表位磷壁酸致病稳定和加强细胞壁的作用重要的表面抗原外膜LPS屏障作用O抗原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形成条件溶菌酶、青霉素、胆汁、抗体、补体......生物学特性多形性、染色革兰阴性培养高渗培养基、生长缓慢菌落在体内外,自然人工诱导均能产生致病仍有一定致病性细胞膜胞质膜细胞壁内侧,包绕细胞质中介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细胞质原生质、与真核细胞大部分相同唯一细胞器: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细胞核质拟核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般为单倍体,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特殊结构荚膜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去除不影响细菌生命活动染色:不易染色、负染(墨汁)功能抗吞噬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分型菌毛许多革兰阴性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表面存在性菌毛少,粗、中空与遗传物质的传递有关F质粒普通菌毛黏附、致病鞭毛数量与部位单毛菌双毛菌周毛菌从毛菌细长、波状弯曲、丝状物鞭毛蛋白功能运动器官有些鞭毛与致病性有关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和鞭毛的抗原性(H抗原),可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芽孢革兰阳性菌是细菌休眠的形式特性形成条件:营养缺乏保存全部生命必需物质休眠形式、无新陈代谢可发芽每种细菌形成一种类型的芽孢功能抵抗力非常强芽孢含水量少多层致密厚膜吡啶二羧酸+钙耐干热、100度数小时革兰阴阳/性细菌对比共有组分都含有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不同点聚糖骨架G+三维立体结构、坚固15-50层G-二维平面结构、疏松1-2层革兰阳性细菌有五肽交联桥革兰阳性细菌磷壁酸(致病物质)特殊蛋白:A蛋白、M蛋白革兰染色:紫色对青霉素敏感对溶菌酶敏感革兰阴性细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脂质A是一种糖磷脂,不同的细菌的骨架一致内毒素毒性与生物活性成分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位于脂质A外层特异多糖最外层、重复单位构成的多肽链是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特异性缺失,细菌变为粗糙型周浆间隙革兰染色:红色对溶菌酶不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青霉素作用部位为肽聚糖,破坏五肽交联桥溶菌酶的作用部位为肽聚糖,破坏肽聚糖骨架。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第二节细菌1、发现细菌的是。
“微生物学之父”是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的方法。
2、细菌:(1)。
(2)(3(4(5(6(7(83、4、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6、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种类 项目 细菌 真菌 细胞结构 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 原核生物 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真核生物个体大小 个体微小 有微小的,也有较大的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酵母菌多为出芽生殖) 营养方式 大多数为异养 全部为异养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 生产者吸收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寄生。
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 真菌 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的制作:2、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
3、酿造甜酒的过程是洗米、淘米→蒸米→冷却接种→保温发酵。
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温灭菌,用凉开水冲淋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菌的种类发酵原理 应用 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制馒头、面包, 乳酸菌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酸奶、泡菜 醋酸菌把葡萄糖分解为醋酸 制醋 霉菌 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制酱、腐乳(1)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有:①干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咸蛋——腌制法(4种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是: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菌的生长和繁殖)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巴氏消毒法;③肉类罐头——罐装法。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馒头上长出的
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
3
4
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鹅颈瓶实验”证
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
(1
(2
(3
(4
(5
(6
(7)
(8
3、
4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6、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2)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
(3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1、食品的制作:
①干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咸蛋——腌制法(4种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是: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
菌的生长和繁殖)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③肉类罐头——罐装法。
(②③的原理是:高温灭菌)
④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原理是:破坏需氧菌的生存);
还可以用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等方法。
(3)环境保护:
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
初中生物《细菌和真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细菌和真菌适用年级五四制八年级上所需时间4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内容主要介绍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细菌的形态及繁殖,真菌的形态及繁殖等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动物之后了解的又一类生物。
在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及细菌与真菌的结构,难点是理解细菌与真菌的繁殖及营养方式。
专题一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分布广泛的特点,课的前半部通过概念的介绍、图片简单的讲解、菌落观察引出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熟悉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过程;专题二介绍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繁殖方式,学生通过制作细菌模型深刻理解细菌的结构;专题三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
由于教材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密切结合,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内容主要介绍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细菌的形态及繁殖,真菌的形态及繁殖等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动物之后了解的又一类生物。
在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及细菌与真菌的结构,难点是理解细菌与真菌的繁殖及营养方式。
专题一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分布广泛的特点,课的前半部通过概念的介绍、图片简单的讲解、菌落观察引出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熟悉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过程;专题培养二介绍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繁殖方式,学生通过制作细菌模型深刻理解细菌的结构;专题三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
由于教材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密切结合,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2)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繁殖方式(3)说明青霉和曲霉的区别(4)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尝试通过培养细菌和真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通过比较细菌和植物细胞,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观察并认识常见的霉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培养细菌和真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初中生物《细菌和真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8
4.人类对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利用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 挂图、显微镜、实物等
教 学 支 撑 环 生物实验室
境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问题引领:细菌、真菌的菌落特点分别是什么? 1.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清点材料用具,按教师要求各组明确分工并 按顺序进行观察。 2.小组选派代表运用实物投影台前展讲,其他组可质疑补充,并交流 实验心得。 3.尝试列表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进一步明确对照试验的要 求。 4.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和教师评价。 【活动二】分组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问题引领:怎样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提出问题(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作出假设(根据你们的生活常识作出假设。) 3.制订探究方案(根据教材中的提示)。 4.讨论交流方案,并对自书的方案进行修改。 5.实施探究方案。 6.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讨论题。并在班内交流讨论的结果。 讨论: 1.为什么培养用的 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 么要用无菌棉棒? 2.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后并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 当于细菌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3.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4.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 【活动三】
教材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能够看得见的细 菌和真菌的菌落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 环境之中。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图片和真菌的模式图,能够一到学生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教学内容的层层展现,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学 习和操作,为学习生物技术奠定基础。 本章教材内容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认识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 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总计能力。 本章提供了多种学生活动素材,如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讲述细菌 的发现过程,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制作孢子印,计算细菌的数目 的技能训练及食用菌的培养等。目的有两个:一是要让学生发挥主体 作用,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并获得知识;二是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团结 协作,培养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 况。 3.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简单区别细菌和真菌。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思维导图-简单高清脑图_知犀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用概念正常菌群抵御外来致病菌的入侵与占位,对宿主起保护作用机制生物屏障和占位性保护产生对致病菌有害的代谢产物营养竞争营养作用帮助宿主消化并产生一些必须营养物质免疫作用正常菌群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物质对具有交叉抗原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平衡正常菌群与宿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失调平衡被破坏机会致病菌概念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微生态平衡失调,一些正常菌群会成为条件致病菌而致病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功能底下菌群失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的种群发生改变或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疾病的状态细菌的致病作用测定毒力的指标毒力因子侵袭力概念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物质基础菌体表面结构黏附素荚膜抗吞噬和抗体液杀菌物质作用侵袭性物质侵袭性酶抗吞噬、利扩散侵袭素细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利于细菌侵入组织细胞内或扩散细菌生物被膜毒素外毒素本质细菌合成并分泌(或释放)的毒性蛋白质特点分子构型为A-B型,A-活性单位/毒性 B-结合亚单位毒性作用极强且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绝大多数不耐热抗原性强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内毒素本质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特点耐热毒性作用相对较弱,对组织无选择性抗原性较弱,不能用甲醛液脱毒成为类毒素生物学作用致发热反应白细胞数量变化先↑后↓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体内诱生抗原超抗原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源与传播感染源外源性感染病人、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传播感染的发生机体的免疫状态细菌因素社会和环境因素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不出现明显症状显性感染概念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类病情缓急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感染部位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病原菌不入血,外毒素入血内毒素血症G-菌或内毒素入血菌血症局部入血,并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入血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产生新的化浓性病灶带菌状态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
七年级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下册生物每章思维导图精华知识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整理和展示知识结构的图形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下面是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每章的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第一章细胞的发现与研究- 发现细胞:赫歇尔、薄壁状细胞;李斯特、细菌学说- 显微镜的发展:利用光学原理放大观察细胞- 细胞学说: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构成、通透性、选择性吸收- 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胞质基质、细胞器活动-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储存与传递第三章细胞的多样性和功能-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细胞结构与生物的进化关系- 动植物细胞的差异:细胞壁、叶绿体、中心体等- 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第四章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单倍体和双倍体;自由组合和连锁组合- 进化与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第五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物种的消失与数量减少:物种灭绝的原因和后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区、植物保护和动物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第六章植物营养与运输- 植物的组成及其功能:根、茎、叶的结构和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和光合酶- 植物的物质运输:导管组织和根压力理论第七章动物的营养与运动- 动物的消化:消化器官与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 动物的运动:骨骼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的方式和途径第八章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物质的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能量的流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曲线的稳态、恢复能力和耐受力第九章生命活动与环境- 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温度适应、湿度适应、光照适应等第十章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细胞的无丝分裂:细菌和酵母菌的无丝分裂-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生物体发育和细胞分化的关系以上是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每章的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精华识记】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水螅、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绦虫、血吸虫等。
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有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秀丽隐杆线虫等。
4.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有蚯蚓、沙蚕、蛭等。
6.可以根据蚯蚓的环带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靠近环带的为前端。
7.蚯蚓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
蚯蚓就是通过湿润的体表完成呼吸的。
因此,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下雨天蚯蚓跑出地面主要是为了呼吸。
8. 医学上可以利用蛭的唾液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9.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有河蚌、扇贝、缢蛏、蜗牛、乌贼、鲍鱼等。
10.贝壳、珍珠质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
1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1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类数的80%以上。
13.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因此会发生蜕皮现象。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大小形态颜色细菌小表面或粗糙干燥或光滑粘稠白色或黄色真菌大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等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内原有的杂菌。
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
4、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
有的细菌并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厌氧型细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
有的细菌则需要有第二节细菌1、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细菌:(1)大小:个体十分小,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2)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特殊结构:鞭毛(运动)和荚膜(保护)。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这样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大多数是异养。
(6)细菌的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②利用芽孢度过不良时期③个体微小易扩散。
(8)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所3、常见真菌: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蘑菇)、霉菌(青霉);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4、真菌共同特点有:①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因此是真核生物。
微生物学思维导图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 (1)1.形态 (3)1.1.原核微生物(真细菌) (3)1.1.1.细菌 (3)1.2.原核微生物(古菌) (8)1.3.真核微生物(真菌) (8)1.3.1.酵母菌 (8)1.3.2.丝状真菌 (8)1.4.非细胞微生物 (10)1.4.1.病毒 (10)1.4.2.亚病毒 (10)1.5.形态分类 (11)1.5.1.球菌 (11)1.5.2.杆菌 (12)1.5.3.螺旋菌 (13)2.生理 (14)2.1.营养 (14)2.1.1.营养类型 (14)2.1.2.要素 (17)2.1.3.吸收机制 (20)2.1.4.培养基 (21)2.2.代谢 (23)2.3.生长 (24)2.3.1.测定方法 (24)2.3.2.细菌 (28)2.3.3.真菌 (30)2.3.4.影响因素 (32)3.遗传 (33)3.1.遗传 (34)3.1.1.遗传物质证明(三个实验) (34)3.1.2.基因组 (34)3.2.变异 (35)3.2.1.基因突变 (35)3.2.2.基因重组 (36)4.生态 (37)4.1.自然分布 (38)4.1.1.土壤 (38)4.1.2.水体 (38)4.1.3.生物体 (38)4.1.4.极端环境 (38)4.2.生物间相互作用 (38)4.2.1.互生 (38)4.2.2.共生 (38)4.2.3.竞争 (38)4.2.4.拮抗 (39)4.2.5.寄生 (39)4.2.6.捕食 (39)4.3.物质循环 (39)5.分类 (39)5.1.分类 (39)5.1.1.表观特征 (39)5.1.2.系统进化特征 (39)5.2.命名 (39)5.3.鉴定 (39)5.3.1.多相鉴定 (40)6.研究技术 (40)1.形态1.1.原核微生物(真细菌)1.1.1.细菌细胞壁G+肽聚糖染色原理G-脂多糖G-内毒素,对高等生物有致病作用吸附离子提高浓度保持酶活性决定表面抗原多样性噬菌体表面吸附受体细胞红色无壁细胞人工原生质体原生质球自然进化支原体细胞质膜细胞质颗粒内含物质粒核糖体拟核特殊结构芽孢鞭毛糖被荚膜菌胶团菌毛性毛1.2.原核微生物(古菌)1.3.真核微生物(真菌)1.3.1.酵母菌1.3.2.丝状真菌霉菌菌丝体营养菌丝气生菌丝菌丝特化假根、匍匐丝吸器附着枝菌环、菌网菌核、菌素覃菌1.4.非细胞微生物1.4.1.病毒1.4.2.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脘病毒1.5.形态分类1.5.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1.5.2.杆菌净宽比差异长杆菌短杆菌菌体边缘平截式尖式钝圆式1.5.3.螺旋菌弧菌:只有一个弯曲,程度不足一圈螺旋菌:细胞壁坚韧,菌体较硬螺旋体:菌体柔软2.生理2.1.营养2.1.1.营养类型化能营养自养有氧呼吸(氧化磷酸化)异养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发酵(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表微生物:酵母菌的乙醇发酵子主题 1过度类型光能营养型产氧光合作用;非环式磷酸化紫硫菌,蓝细菌两个光反应周期,供氢体为水不产氧光合作用;环式磷酸化一个光反应周期,循环电子传递2.1.2.要素水自由结合碳源有机物CO2氮源氮气硝酸盐有机氮无机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碱基能源2.1.3.吸收机制主动运输耗能,自由扩散协助扩散2.1.4.培养基配置原则营养齐全比例合适化学条件合适无菌类型原料天然合成半合成状态液体固体半固体功能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2.2.代谢2.3.生长2.3.1.测定方法计数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放线菌、霉菌孢子(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霉菌孢子)比浊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培养液菌体与液体光密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专题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专题知识讲解一、知识结构导图二、知识点巩固细菌和真菌一、细菌1、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很小,单细胞。
(病毒比它还小),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3)细菌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运动)和荚膜(保护作用)。
2、细菌营养方式:异养;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细菌生殖:分裂生殖: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速度快,数量多芽孢生殖:有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
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当环境适宜,芽孢可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二、真菌1、真菌的类型:酵母菌(单细胞)、蘑菇、霉菌(多细胞)2、真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3、真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酵母菌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青霉: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曲霉: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5、蘑菇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6、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个体微小,单细胞,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分裂生殖。
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单细胞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成形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三、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腐生:依靠分解有机物或已死的动物植物遗体,从中吸收有机物来生活。
(分解者)⑵使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
初中七、八年级生物思维导图大全21张
专题一科学探究1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2专题三、生物与环境12环境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依赖、影响、适应影响影响包括包括包括注意: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注意:探究酸雨的危害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包括阳光水空气(CO2O2)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包括包括是是是包括包括被吃被分解被吃被吃食物链形成食物链形成产生需要需要需要需要生态平衡蕴含产生被分解生物圈最大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自我调节能力有限33茎根发育结构功能芽的结构芽的发育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形成层年轮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结构功能根尖以上部位根尖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伸长最快的地方,也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水分和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51623、810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外界环境外界环境11专题六114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分类1617318192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件《思维导图 细菌和真菌》课件
思维导图解读——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注意!细菌或真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具有自己的特征
(菌落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并且具 有一定的稳定性,故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定和纯度判断的重要 依据。
思维导图解读——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重点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培养基 在培养皿中加入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培养基, 用于培养细菌或真菌。 在培养基上培养细菌或真菌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和控制。 (2)培养方法 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选择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 奶等)与琼脂混合在一起,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即可。 ②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 ③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 或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思维导图解读——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重点 4.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提出问题】 洗手前比洗手后细菌和真菌的含量多吗? 【作出假设】 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洗手前手上已经布满 了大量的细菌,洗手时把这些细菌冲洗掉了大部分,洗手后 手上细菌较少。 【材料用具】 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 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思维导图解读——细 菌
重点 2.细菌的形态
(1)细菌个体微小,直径1微米左右,也就是1毫米的千分之一, 显然肉眼是看不见的,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 小米粒那么大。要想看清细菌,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 (2)细菌常见的形状分成三种,一种是球菌,一种是杆菌,另 一种是螺旋菌。
思维导图解读——细 菌
思维导图解读——真 菌
重点 2.真菌的结构
(2)青霉和曲霉
注意!
青霉和曲霉的细胞内不含 叶绿体,依靠营养菌丝从 营养物质中吸取有机物, 进行腐生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
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大小形态颜色
小表面或粗糙干燥或光滑粘稠白色或黄色
#
细菌
真菌大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等
、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内原有的杂菌。
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
4、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
有的细菌并
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厌氧型细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
有的细菌则需要有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
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2
(1)大小:个体十分小,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
(2)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特殊结构:鞭毛(运动)和荚膜(保护)。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这样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大多数是异养。
(6)细菌的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②利用芽孢度过不良时期③个体微小易扩散。
(8)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常见真菌: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蘑菇)、霉菌(青霉);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
4、真菌共同特点有:①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因此是真
核生物。
②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因而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③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
(1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能
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 生产者吸收利用。
(2
寄生可使人患扁桃体炎;
臂癣
引起的。
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
和玉米瘤黑粉病等(3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
2、馒头或面包松
软多孔的原因是
3、酿造甜酒的过程是
以发酵时尽量不要打开盖。
4、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 (1) 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有:
①干蘑菇——脱水法; 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咸蛋——腌制法 (4种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是: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菌的生长和繁殖)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③肉类罐头——罐装法。
(②③的原理是:高温灭菌)
④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原理是:破坏需氧菌的生存);
还可以用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等方法。
(2)疾病防治:
如青霉菌能产生青霉,能治疗细菌性
转基因技术。
利用大肠杆菌的原因是繁殖速度快。
(3)环境保护:
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通过发酵把有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