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
新收入会计准则对外捐赠会计分录
![新收入会计准则对外捐赠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f12783a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7.png)
新收入会计准则对外捐赠会计分录说到“外部捐赠”,大伙儿脑袋里第一反应可能是慈善捐款,或者企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社会团体。
这个是没错的,确实是企业行为中的一种善举。
但是呢,捐赠这事儿,咱们不光要做,还得弄清楚怎么记账,才不会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
特别是根据最新的收入会计准则,捐赠的会计处理也有了新的规定,企业如果不按规则来,后果可不是一般的“麻烦”哦。
先说说什么叫外部捐赠。
这个其实挺简单,通俗点讲,就是企业或组织自愿把钱或者其他资产捐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
你看,捐赠就是那么个意思,企业掏出点“真金白银”去做点好事,通常这类捐赠也是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
不过,咱说到捐赠,最关心的就是捐赠之后怎么记账了,是不是?按照新收入会计准则,捐赠的会计分录是有讲究的。
这可不是随便记记账本就算了。
举个例子来讲,假设某企业捐了100万给一个公益项目,那么企业就要先记一下收到捐赠的资金。
这个时候呢,分录就得记成:“银行存款借”100万,捐赠收入贷”100万。
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先把捐赠收入放到账上,确认资金到位。
不过话说回来,捐赠的收入要怎么处理呢?有些捐赠可不是“打了水漂”,比如,捐赠的钱是用来特定用途的。
这时候,咱们要细致一点。
要按照捐赠的具体用途,确认收入分摊到不同的账务科目。
比如,这笔捐赠是为某个项目做资助的,那就不能像普通的捐款收入一样直接入账,而是得按项目进展慢慢确认收入。
这个时候,做账就得更加精细一点,不能“随便来,随便记”。
对了,捐赠收入的确认时间可不是随便定的。
按新准则的要求,如果捐赠收入没有附带特殊的条件,企业就可以在捐赠方确认捐赠的时候,直接将其收入确认。
可是,如果捐赠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这笔钱要用在环保项目上”,那就得等条件完成了再确认收入。
这里面也有一些微妙的地方,真不是简单地写个“银行存款借,捐赠收入贷”就能搞定的。
对了,还有一点得特别提一下,那就是对于捐赠的会计核算,不能只盯着捐赠金额。
控股股东捐赠的会计处理
![控股股东捐赠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e147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3.png)
控股股东捐赠的会计处理
控股股东捐赠的会计处理
一、记录捐赠金额
当控股股东捐赠资产或资金给公司时,公司需要记录捐赠的金额。
通常,这种捐赠会以现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形式出现。
在收到捐赠后,公司应立即将捐赠金额记录在账目中。
二、确认营业外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当公司收到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时,应将其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因此,当公司收到控股股东的捐赠后,应将其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具体而言,公司需要按照捐赠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来确认营业外收入。
如果捐赠的是现金或实物资产,其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可以通过市场评估或协商确定。
如果捐赠的是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可以通过专家评估或协商确定。
三、编制财务报表
在确认营业外收入后,公司需要将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具体而言,营业外收入需要在利润表中列示,并影响公司的净利润。
此外,公司还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捐赠资产的增加。
四、税务处理
在税务方面,根据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公司收到的控股股东捐赠不享受税收优惠。
因此,公司需要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将营业外收入全额计入。
如果公司收到的捐赠是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则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总之,控股股东捐赠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确保账目记录准确、完整,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母公司对子公司捐赠的会计处理
![母公司对子公司捐赠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2e64c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2.png)
母公司对子公司捐赠的会计处理
母公司对子公司捐赠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记录捐赠支出:母公司应将捐赠支出计入捐赠支出科目。
在借方记录捐赠支出,同时在贷方记录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2.记录捐赠收入:子公司应将收到的捐赠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在借方记录其他应付款,同时在贷方记录捐赠收入科目。
3.录入关联交易:母公司需要将捐赠事项认定为关联交易,并在财务报表上进行相关披露。
在母公司的附注中对此进行相应的说明。
4.准备报表:母公司和子公司应准备相关的财务报表,并确保捐赠支出和收入被正确地记录,以及该事项被准确地披露。
注册会计师 关于捐赠的会计分录
![注册会计师 关于捐赠的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79fda49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0.png)
注册会计师关于捐赠的会计分录
注册会计师在处理捐赠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捐赠可以分为现金捐赠和非现金捐赠两种情况。
对于现金捐赠,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现金(资产类账户,增加);贷记捐赠收入(收入类账户,增加)。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现金捐赠记录在账上,并确认捐赠收入。
对于非现金捐赠,比如捐赠物品或服务,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捐赠物品或服务的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分录。
如果捐赠物品或服务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那么会计分录通常如下,借记捐赠物品或服务费用(费用类账户,增加);贷记捐赠收入(收入类账户,增加)。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认捐赠物品或服务的费用,并确认捐赠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注册会计师在处理捐赠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比如确认捐赠是否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以及捐赠是否符合公益性质等。
此外,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还需要注意是否需要将捐赠确认为受益人捐赠或非受益人捐赠等问题。
总之,注册会计师在处理捐赠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并严格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以确保捐赠的会计处理符合规定并能够正确反映捐赠的经济实质。
产教融捐赠会计处理
![产教融捐赠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408a2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a.png)
产教融捐赠会计处理
捐赠的会计分录:对外捐赠现金、银行存款等: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对外捐赠商品: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现金划转捐赠
筹钱:营业外开支—捐献开支
贷:银行存款
自产产品捐献按现行销售价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贷款:主营业务总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公司汇款捐助:
借: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付款--**机构
贷:银行存款
2.接到的员工捐助:
借:现金
贷款:其他应付款--**机构
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标准
捐献开支税前计入标准:不少于年度利润总额的12%的部分,准许计入。
其中,年度利润总额,就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排序的年度财务会计利润。
借:库存现金
贷款:营业外总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总计折旧
贷:无形资产。
企业公益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总结
![企业公益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b2346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6.png)
企业公益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总结企业公益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总结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
本文对企业向灾区捐赠的财务及会计处理作出简要提示。
会计处理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损失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和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对捐赠的资产,也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支出不分公益救济性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一律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即不管税法如何界定,会计处理都作为企业的支出在当年会计利润中扣除。
2.对外捐赠引起企业的库存商品等资产的流出事项(虽然税法是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销售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企业不会因为捐赠增加现金流量,也不会增加企业的利润。
因此会计核算不作销售处理,而按成本转账。
3.涉及捐出固定资产,应先通过“固定资清理”科目核算,对捐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发生的清理费用,相关税费等进行归集,然后将其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借方。
4.如果企业对捐出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捐出资产会计核算时,必须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税务处理1.企业所得税(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22〕160号)规定,年度利润总额,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根据新会计准则,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如果企业捐赠前会计利润为200万元,捐赠60万元(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捐赠后会计利润为140万元,可扣除额为16.8万元,应纳税所得额(假设没有调整项目)为123.2万元。
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7bb24c1aa6c30c2259019ecc.png)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导读:天灾,比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等,是我们人类无法预测的,这些天灾极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
当灾难发生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们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许多企业通过公益组织向灾区人民捐款,那么,企业发生的公益性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呢?一、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二、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企业采取现金形式进行捐赠的税务处理企业采取现金形式发生的公益性捐赠,在利润总额12%范围内的,准予在税前扣除,超过利润12%比例的部分,要做纳税调增,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按季预缴,下面拟举例说明在预缴和汇算清缴时对公益性捐赠的所得税处理方法。
A企业于2008年5月通过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现金捐赠100万元。
A企业属于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形式,按税法规定应按季预缴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
如果A企业2008年7月份累计实现二季度会计利润500万元。
一季度已缴企业所得税50万元。
A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则A企业在二季度时应作如下税务处理:A企业二季度应预缴所得税:二季度按累计会计利润计算的企业所得税额一一季度已缴企业所得税款=500×25%-50=75(万元)(企业所得税预缴时是按照会计利润计算预缴税款,由于二季度发生的捐赠支出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作为一项支出已减除,因此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
)则A企业在2008年终决算时应分别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情况来进行如下处理:1、2008的企业年终决算实现2008年会计利润1000万元,假设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捐赠支出的账务处理
![捐赠支出的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34cd7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8.png)
捐赠支出的账务处理一、什么是捐赠支出的账务处理捐赠支出呢,就是企业或者个人把自己的钱啊、物啊送给别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这种花费。
账务处理就是要把这个捐赠的事情在账上记清楚。
这就像是你把自己心爱的小玩具送给小伙伴了,你得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一下,不然以后都不知道自己送出去多少东西了。
二、不同类型捐赠的账务处理1. 现金捐赠如果是企业直接拿现金捐赠出去,那这个账务处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比如说企业捐了10000元现金给一个慈善机构。
那在账务上呢,就会减少企业的银行存款10000元,同时增加一项叫做营业外支出 - 捐赠支出10000元。
这就好比你从自己的存钱罐里拿出10块钱捐给路边的乞丐,那你存钱罐里的钱就少了10块,同时你可以在心里记一笔,这是做善事花出去的10块。
2. 实物捐赠要是捐赠的是实物,比如说企业捐赠了一批价值50000元的物资给灾区。
这时候账务处理就稍微复杂点了。
首先,要把这批物资的成本从库存商品中转出来,减少库存商品50000元。
然后呢,因为捐赠是一种支出,要增加营业外支出 - 捐赠支出50000元。
就像是你把自己的一本超酷的漫画书送给了朋友,你要从自己的漫画书收藏里把这本书拿掉,同时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慷慨的赠送。
三、捐赠支出账务处理需要注意的点1. 捐赠的合法性在做账务处理之前,一定要确保捐赠是合法合规的。
如果是企业的话,不能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捐赠,不然这个账务处理可能就会有问题。
就像你不能偷拿家里的钱去捐赠,那是不对的,账务自然也是混乱的。
2. 捐赠凭证无论是现金捐赠还是实物捐赠,都要有相应的凭证。
现金捐赠要有慈善机构或者受赠方开具的收据之类的,实物捐赠最好也有交接的证明等。
这就像你送朋友东西,最好有个小纸条之类的记录,这样以后才好说清楚嘛。
3. 税务影响捐赠支出在税务上也有影响哦。
有些捐赠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但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企业要了解这些规定,在账务处理的时候要考虑到税务方面的因素。
捐赠收入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
![捐赠收入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132e53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1.png)
捐赠收⼊的会计处理⽅法是什么民间⾮营利组织为核算其接受其他单位等所取得的收⼊,需设置“捐赠收⼊”科⽬;并按照捐赠收⼊是否存在,在“捐赠收⼊”科⽬下设置“限定性收⼊”和“⾮限定性收⼊”。
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民间⾮营利组织存在多个捐赠项⽬,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在“限定性收⼊”和“⾮限定性收⼊”明细科⽬下按照捐赠项⽬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明细科⽬。
“捐赠收⼊”科⽬的贷⽅反映当期捐赠收⼊的实际发⽣额。
在会计期末,应当将该科⽬中“⾮限定性收⼊”明细科⽬当期贷⽅发⽣额转⼊“⾮限定性净资产”科⽬,将该科⽬中“限定性收⼊”明细科⽬当期贷⽅发⽣额转⼊“限定性净资产”科⽬。
期末结转后该科⽬应⽆余额。
注意:对民间⾮营利组织的捐赠承诺、劳务捐赠都不予确认。
例1:20×9年4⽉2⽇,某社会团体收到⼄企业捐赠款项。
协议规定,⼄企业向该社会团体捐赠54000元,应当在协议签订当⽇转⼊该社会团体银⾏账户;该社会团体应当将这笔款项⽤于某项学术课题。
账务处理如下:借:银⾏存款54000贷:捐赠收⼊——限定性收⼊54000例2:20×9年6⽉16⽇,X基⾦会与⼄企业签订了⼀份捐赠协议。
协议规定,⾃20×9年7⽉1⽇⾄20×9年12⽉31⽇,⼄企业在此6个⽉的期间内每售出⼀件产品,即向X基⾦会捐赠1元钱,以资助贫困⼈员医疗救治,款项将在每⽉底按照销售量计算后汇⾄X基⾦会银⾏账户。
同时,⼄企业承诺,此次捐赠的款项不会少于600000元并争取达到1000000元。
根据此协议,X基⾦会在20×9年7⽉底收到⼄企业的捐赠款项90000元。
X基⾦会的账务处理如下:20×9年6⽉16⽇不满⾜捐赠收⼊的确认条件,不需要进⾏账务处理。
20×9年7⽉31⽇按照收到的捐赠⾦额,确认捐赠收⼊。
借:银⾏存款90000贷:捐赠收⼊——限定性收⼊9000020×9年8⽉⾄12⽉的每个⽉底,分别按照收到捐款⾦额,确认捐赠收⼊。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7d76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f.png)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接受捐赠和对外捐赠资产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各个组织和机构中的业务活动。
在会计实务中,对这些捐赠资产的处理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方法。
首先,接受捐赠资产时,捐赠方通常会提供一份捐赠通知或者捐赠合同。
这份文件需要被会计人员仔细审查,并确认其中包含了捐赠资产的种类、数量、价值以及使用限制等信息。
接受捐赠通知后,会计人员需要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捐赠资产登记簿中,以便后续的管理和核算。
其次,对于接受的捐赠资产,会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计量。
常见的评估方法有现值法和历史成本法。
现值法是通过将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与捐赠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相加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历史成本法则是根据捐赠资产在获得时的成本来计量资产的价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会计人员都需要遵循公允价值原则,确保资产的评估和计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三,捐赠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处理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将捐赠资产列为非流动资产或者公益支出。
对于非流动资产,会计人员需要将其登记在资产负债表中,并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进行折旧。
对于公益支出,会计人员需要将其列入损益表中,并在财务报表中注明该项支出是由捐赠资产产生的。
最后,对外捐赠资产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对外捐赠资产是指机构通过出售、转让或者赠送自身拥有的资产,以支持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公益事业。
在会计实务中,对外捐赠资产通常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出售或者利息的赠送。
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售,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已确定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出售所得的现金流量记录在现金流量表中。
对于利息的赠送,会计人员需要将其列入损益表中,并在财务报表中注明该项支出是由对外捐赠资产产生的。
综上所述,接受捐赠和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实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仔细审查捐赠通知、评估和计量资产的价值、将资产记录在相应的会计记录中,以及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展示捐赠资产所产生的收入或支出。
这些处理都需要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确保捐赠资产的处理与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经验: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捐赠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会计经验: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捐赠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61c5f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5.png)
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捐赠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捐赠时,由于该捐赠项目的价值在捐赠日就已经实现,因此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如果接受现金捐赠的企业属于外商投资企业,则核算要求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
外商投资企业接受现金捐赠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接受捐赠的现金金额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应交的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按接受现金捐赠的金额减去应交所得税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年度终了时,企业应根据年终清算的结果,按接受捐赠的现金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与实际应交所得税的差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甲公司属外商投资企业,2008年10月8日,接受其华侨捐赠现金100000美元,当日汇率为1:8.1,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33%,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810000(100000x8.1)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2500(810000x25%) 营业外收入接受现金捐赠607500 假设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年终清算的结果表明,上述接受现金捐赠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为202500元。
即与原计算应交所得税267300元的差额为64800元。
应作如下调整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4800 贷:营业外收入接受现金捐赠64800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86ed2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8.png)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引言在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等组织中,捐赠是非常常见而重要的资金来源。
接受捐赠后,及时且正确地进行会计处理对于组织的运作和财务状况监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过程,并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实践建议。
1. 捐赠确认和分类首先,捐赠必须被确认和记录在组织的财务报表中。
确认捐赠的基本原则是:捐赠必须是无条件的、可量化的、可靠的和与组织使命相关的。
通常情况下,捐赠可以是现金、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
捐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现金捐款:这是最常见的捐赠形式,捐赠者直接将现金捐赠给组织。
•有形资产捐赠:捐赠者可以将物品、设备、车辆等有形资产捐赠给组织。
•无形资产捐赠:捐赠者可以将专利、版权、商标等无形资产捐赠给组织。
•服务或劳动力捐赠:有些捐赠者会提供服务或劳动力,作为对组织的捐赠。
2. 记录捐赠收入根据会计原则,捐赠应该被记录为收入,以反映组织收入的增加。
在记录捐赠收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按照会计准则和组织规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和归档。
•捐赠款项应该在接受捐赠时尽早记录并计入相应的账户。
•如果是现金捐款,应该记录捐赠金额、捐赠日期以及捐赠人的信息。
•如果是有形或无形资产捐赠,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记录。
3. 处理未实现收入当捐赠是条件性的或承诺性的时,组织可能需要将其记录为未实现收入。
未实现收入是指由于尚未满足条件或履行约定,组织暂时不能将其纳入财务报表中的收入。
在处理未实现收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根据会计准则和组织规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和归档。
•需要明确约定条件或履行条件,以便根据条件的满足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财务报表中要明确披露未实现收入的相关信息。
4. 报告并披露捐赠收入除了正确记录捐赠收入以外,组织还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要求进行相应的报告和披露。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原则:•捐赠收入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出,并与其他收入项进行区分。
•对于大额捐赠,或特定条件下的捐赠,应该进行披露,包括捐赠人的身份、捐赠金额、用途等信息。
会计经验:新会计准则下关于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会计经验:新会计准则下关于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d6f354783e0912a3162a2a.png)
新会计准则下关于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一)接受捐赠时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接受资产捐赠分别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进行核算,最终再进行纳税调整计缴企业所得税。
但是,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对资产捐赠也不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说明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会计制度对该问题的核算思路。
再从新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对营业外收入科目的规定可以看出,该科目下设置了捐赠利得的明细科目,说明新会计准则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作为捐赠利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关于企业接受捐赠资产计缴所得税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新准则将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最终体现为利润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对此问题作为计税所得的处理在实质上保持了一致,在一般情形下,企业今后无需再对接受捐赠资产单独进行纳税调整。
另外,对由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较大,经批准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缴所得税的问题,新会计准则没有明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笔者认为,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进行核算。
具体处理可分为如下两个主要步骤:(1)接受时:按新会计准则(有企业直接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2)计缴所得税时:如果捐赠收入金额不大,所得税费用负担不重,直接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如果捐赠收入金额较大,需分期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按照捐赠资产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按照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按当期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二)捐赠资产使用和处置时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贷币性资产在使用和处置时,其会计和税务处理方法应当与购进的其他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方法一致。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确定的入账价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按确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会计经验:新会计准则下关于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会计经验:新会计准则下关于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d6f354783e0912a3162a2a.png)
新会计准则下关于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一)接受捐赠时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会计制度和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接受资产捐赠分别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进行核算,最终再进行纳税调整计缴企业所得税。
但是,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对资产捐赠也不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说明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会计制度对该问题的核算思路。
再从新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对营业外收入科目的规定可以看出,该科目下设置了捐赠利得的明细科目,说明新会计准则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作为捐赠利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关于企业接受捐赠资产计缴所得税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新准则将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最终体现为利润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对此问题作为计税所得的处理在实质上保持了一致,在一般情形下,企业今后无需再对接受捐赠资产单独进行纳税调整。
另外,对由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较大,经批准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缴所得税的问题,新会计准则没有明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笔者认为,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进行核算。
具体处理可分为如下两个主要步骤:(1)接受时:按新会计准则(有企业直接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2)计缴所得税时:如果捐赠收入金额不大,所得税费用负担不重,直接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如果捐赠收入金额较大,需分期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按照捐赠资产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按照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按当期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二)捐赠资产使用和处置时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贷币性资产在使用和处置时,其会计和税务处理方法应当与购进的其他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方法一致。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确定的入账价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按确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1c35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7.png)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摘要接受捐赠是一个常见的活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正确处理捐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包括捐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引言接受捐赠是指一个组织从外部获得无偿的财务资源,如现金、物品或服务。
对于非营利组织或慈善机构来说,接受捐赠是其日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会计处理可以确保捐赠被正确记录和利用,同时也能为捐赠者提供透明的信息。
捐赠的确认在接受捐赠之前,组织需要明确捐赠的条件。
仅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才能确认捐赠的发生: - 有无偿转移所有权的意图- 无偿性 - 可靠的计量当确定捐赠的发生时,组织应该将其记录在会计系统中。
一般情况下,捐赠会被分类为“捐赠收入”,并根据捐赠的性质进行进一步分类。
同时,组织还需要记录捐赠的相关信息,如捐赠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捐赠的具体描述。
捐赠的计量捐赠的计量是指确定捐赠的价值。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捐赠应该以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接受交易的价格,即捐赠者愿意支付或收到的金额。
对于现金捐赠来说,计量比较简单,直接记录捐赠的金额即可。
对于非货币性捐赠,如物品或服务,组织需要确定其公允价值。
这可能需要进行专业评估、市场比较或其他合理的方法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捐赠有限制性条件,即只能用于特定用途,组织应该根据条件的履行程度,按照条件的变动来计量捐赠。
捐赠的报告捐赠的报告是指将捐赠的信息呈现给内部和外部用户。
内部用户包括组织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他们需要了解捐赠的情况以便进行决策和规划。
外部用户包括捐赠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他们需要了解组织的捐赠活动以评估其道德、透明度和财务状况。
对于内部用户,组织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和内部报告来展示捐赠的情况。
会计报表应当明确列示捐赠收入,并细分到不同的捐赠项目。
内部报告可以进一步提供详细的捐赠信息,如捐赠的具体金额、来源和使用情况。
对于外部用户,组织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准则,编制适当的报告来披露捐赠的情况。
企业对外捐款怎么做会计分录
![企业对外捐款怎么做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977de8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a.png)
企业对外捐款怎么做会计分录1、对外捐赠现金、银行存款: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2、对外捐赠商品,按照视同销售进行账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对外捐赠现金、银行存款: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2、对外捐赠商品,按照视同销售进行账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者: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罚款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不够以抵补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所发生的净损失;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不够以抵补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所发生的净损失。
2企业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贷:固定资产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固定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3.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3企业捐赠支出能否减免增值税企业做公益性捐赠,捐赠物资时要视同销售,还要交增值税,这一规定略显尴尬,新的《增值税法》有望改观。
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
![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28ed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e.png)
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一、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时候呀,这会计处理还挺有趣的呢。
如果是用货币资金捐赠,就比较直接啦。
比如说企业捐了10000元现金出去,那会计分录就是借记“营业外支出- 捐赠支出”10000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0元。
这就表示企业把钱花出去做善事啦,同时这部分支出是作为营业外支出的哦,不影响企业日常经营的利润计算,但是会影响最后的净利润呢。
要是捐赠的是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呢,就稍微复杂一丢丢。
假设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是8000元,市场售价是10000元,捐出去了。
这时候呀,要视同销售呢。
先做一笔销售的分录,借记“营业外支出 - 捐赠支出”11300元(这里是按照售价10000元加上13%的增值税算出来的哦,10000×1.13 = 1130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0000元,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元。
然后再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8000元,贷记“库存商品”8000元。
二、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反过来,如果企业接受了捐赠呢。
如果是接受的货币资金捐赠,比如收到了5000元的捐赠款,那会计分录就是借记“银行存款”5000元,贷记“营业外收入 - 捐赠利得”5000元。
这就像是天上掉馅饼啦,这笔钱是额外的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让企业的利润增加呢。
要是接受的是固定资产捐赠,假设接受了一台设备,市场价值是20000元,那就要借记“固定资产”20000元,贷记“营业外收入 - 捐赠利得”20000元。
这台设备就成了企业的资产啦,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呢。
捐赠的会计处理其实就是这么个事儿,虽然看起来有点小复杂,但只要理解了背后的原理,就像解开一个小谜题一样,还是很有趣的呢。
无论是捐赠出去还是接受捐赠,都体现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和爱心传递,在会计账本上也都有它们独特的记录方式哦。
无偿捐赠会计分录
![无偿捐赠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f5b04a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d.png)
无偿捐赠会计分录什么是无偿捐赠无偿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将财产、服务或其他资源无偿给予他人或组织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出于慈善、善意或社会责任等原因。
无偿捐赠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弱势群体生活条件具有积极作用。
无偿捐赠的会计处理无偿捐赠在会计中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准确记录和报告捐赠的账务信息。
下面是无偿捐赠的会计分录示例:资金捐赠的会计分录无偿捐赠中最常见的就是资金捐赠,捐赠方直接将一定金额的资金捐赠给受赠方。
对于这种情况,会计分录如下:收到资金捐赠方:借:银行存款贷:捐赠收入物品捐赠的会计分录除了资金捐赠外,捐赠方还可以无偿将物品捐赠给受赠方。
对于物品捐赠,会计分录如下:收到物品捐赠方:借:库存物资贷:捐赠收入服务捐赠的会计分录此外,捐赠方还可以无偿提供服务给受赠方,而不是直接提供资金或物品。
对于服务捐赠,会计分录如下:提供服务:借:劳务费用贷:捐赠收入捐赠收入的会计处理无论是资金捐赠、物品捐赠还是服务捐赠,受赠方都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反映捐赠收入。
对于捐赠收入的会计处理,会计分录如下:捐赠收入:借:捐赠收入贷:未分配盈余(或相关科目)其他与无偿捐赠相关的会计处理在无偿捐赠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例如,如果捐赠方希望将捐赠款项用于特定用途,受赠方需要根据捐赠方的要求使用这些款项。
对于这种情况,会计分录如下:收到有特殊用途的捐赠款项:借:银行存款贷:特定基金(或相关科目)会计分录的重要性正确的会计分录对于准确记录和汇报无偿捐赠相关的账务信息至关重要。
经过适当的会计处理,组织可以清晰了解和跟踪无偿捐赠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现组织的财务状况和公益事业的影响力。
结论无偿捐赠会计分录是财务报表中一项重要且必须专门处理的事项。
通过正确的会计分录,能够准确记录和报告捐赠的详情和金额,为组织的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透明、准确的会计处理也能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进一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使用捐款会计分录
![使用捐款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ee3bc40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f.png)
使用捐款会计分录捐款的定义和目的捐款是指个人、组织或企业将一定金额或财产无偿地转让给其他组织或个人,以支持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或其他社会福利活动。
捐款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群,改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进步。
捐款的种类捐款可以分为现金捐款和非现金捐款两种。
1.现金捐款:直接以货币形式进行转账、汇款或现金交付的捐赠。
2.非现金捐款:以实物、证券、不动产等非货币形式进行转让的捐赠。
不论是现金捐款还是非现金捐款,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规。
捐款会计分录当一个组织收到捐赠时,需要根据财务准则和法规要求记录相应的会计分录。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捐款情况及其对应的会计处理:1. 收到现金捐款当组织收到现金捐赠时,需要记录以下两个分录:科目借方(借)贷方(贷)现金捐款金额捐款收入捐款金额2. 收到非现金捐款当组织收到非现金捐赠时,需要记录以下两个分录:科目借方(借)贷方(贷)非现金资产捐赠物品的公允值捐款收入捐赠物品的公允值3. 发放捐款当组织发放捐款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时,需要记录以下两个分录:科目借方(借)贷方(贷)科目借方(借)贷方(贷)其他应付款捐款金额现金捐款金额4. 使用捐赠物品当组织使用或消耗已收到的捐赠物品时,需要记录以下两个分录:科目借方(借)贷方(贷)相关费用科目捐赠物品的公允值非现金资产捐赠物品的公允值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录仅为示例,实际会计处理应根据组织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财务政策进行调整。
捐款会计处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捐款会计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公允值的确定:对于非现金捐款,需要确定捐赠物品的公允值,并在会计记录中体现。
2.捐款收入确认:根据财务准则和法规要求,捐款收入通常在收到捐赠后确认。
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承诺收到捐赠但尚未实际到账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3.分类明确:为了便于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工作,应将不同类型的捐款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录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
财政部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企业接受的捐赠和债务豁免,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
如果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易,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
六、企业接受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的,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接受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是,企业接受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企业发生破产重整,其非控股股东因执行人民法院批准的破产重整计划,通过让渡所持有的该企业部分股份向企业债权人偿债的,企业应将非控股股东所让渡股份按照其在让渡之日的公允价值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减少所豁免债务的账面价值,并将让渡股份公允价值与被豁免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控股股东按照破产重整计划让渡了所持有的部分该企业股权向企业债权人偿债的,该企业也按此原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