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P_09-1 血液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血液寄生虫检验。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

1 原理: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膜涂片或厚涂片经溶血后,运用复合染料染色,观察细胞

形态、结构、内容物等,以鉴别、判断血液中的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2 试剂:由台湾贝索公司提供。

2.1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

2.2 碱性亚甲兰染液:

2.3 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

3 方法:

3.1 红细胞检查:正常红细胞呈圆形,中央略凹陷,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 6~9μm。

3.1.1 大小异常红细胞: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一,凡直径>10μm者称大红细;>15

μm者称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直径<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3.1.2 形态异常红细胞:

3.1.2.1 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通常<6μm,厚度增加,通常>2.6μm,因而红细胞呈小圆

球形,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红细胞多,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病等)。

3.1.2.2 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有时可呈畸形。正常人血

液中也可见到,但最多不超过15%。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其他各类贫血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3.1.2.3 靶形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有少许血红蛋白,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白

连接,边缘部染色深,故呈靶状。主要见于: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一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黄疸等。

3.1.2.4 镰形红细胞:细胞狭长似镰刀,也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样,主要见于遗传性镰形红

细胞增多症。

3.1.2.5 口形红细胞:红细胞淡染区呈裂口状狭孔。正常<4%。增高见于:口形细胞增多症;

急性乙醇中毒。

3.1.2.6 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状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见于:棘细胞增多症(遗

传性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严重肝病或制片不当。

3.1.2.7 皱缩红细胞:红细胞表面有圆形棘刺样突起,可见于干燥太慢的血片,也可见于急

性铅中毒、尿毒症等病人的血片上。

3.1.2.8 锯齿细胞:也称刺毛细胞,形态和皱缩细胞相似。主要见于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

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1.2.9 裂片细胞: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和心原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征。其他也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1.3 染色异常:

3.1.3.1 着色过浅: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多见于缺铁性、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病。

3.1.3.2 着色过深:中心淡染区不见,着色较深,见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

3.1.3.36 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染成灰蓝色、灰红色、淡灰色,较正常红细胞稍大。这是

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多染性物质是核糖体,随着细胞的成熟而逐渐消失,主要见于增生性贫血。

3.1.4 结构异常:

3.1.

4.1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1).按常法制成薄血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min。

(2).用碱性亚甲基蓝染液染色1~2min,水洗待干。

(3).用油镜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报告。

附注:

①用碱性亚甲基蓝液染色后,红细胞呈浅蓝绿色,嗜碱性点彩呈深蓝色。也可用瑞氏染

色,嗜碱性点彩呈蓝黑色。由于点彩红细胞分布不匀,必要时扩大计数红细胞数。

②参考值<0.01%(<1OO/106RBC)。增高:铅、汞、银、铋等金属中毒及硝基苯、苯胺等

中毒时显著增高;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可增高。3.1.4.2 卡波环:成熟红细胞胞浆内有染成紫红色的细线状环,呈圆形或8字形,可能是残留

核膜所致,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等。

3.1.

4.3 豪-周小体和核碎块:成熟红细胞中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可

能是残留的核染色质微粒。见于增生性贫血、脾切除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3.1.

4.4 有核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髓外造血及严重缺氧等常见。

3.1.5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1).于小试管中滴加1滴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或煌焦油蓝ACD溶液。

(2).加入末梢血2滴于上述试管中,混匀。

(3).静置15~20min后,取用1滴制成薄片。

(4).油镜下检查10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或绝对值报告。

附注:

①活体染色时间不能过短,室温低时,放37℃温箱。

②最好制片2张,每张计数500个红细胞,避免分布不均引起的误差。涂片要薄而均匀,

不使红细胞重叠。

③为计数方便,可于目镜中放一个中间有孔之硬纸片,缩小视野,便于计数。

④因操作误差大,不宜用玻片直接染色法。

⑤参考值成人:O.005~O.015(O.5%~1.5%);新生儿:O.03~O.06(3%~6%)

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型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增加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表示有疗效。

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⑥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算: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μl)/100

⑦仅用网织红细胞相对值或绝对值表达还不够确切。若贫血时骨髓生成红细胞增多,

大量尚未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而这些网织红细胞在外周成熟时间需2天,而正常

生理情况下骨髓释放到外周的网织红细胞仅一天后其胞质中RNA即消失。为此Finch

提出在贫血时用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报告,

它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

3.2 白细胞检查:

3.2.1 白细胞分类计数:

(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2).推好的血膜在空气中晃动,以促使快干。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置于37℃温箱中保温

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3).染色:瑞氏-姬姆萨染色法或快速染色法。

(4).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

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百分率)。

附注:

①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②白细胞总数超过20×109/L,应计数200个细胞。明显减少的血片,可检查多张血片。

③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该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复查,以免漏诊血液病。

④白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应经常由高年资检验人员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

3.2.2 异常白细胞形态:外周血象中,除各类幼稚细胞外,常能见到细胞形态上的异常变化。

3.2.2.1 中性粒细胞:

(1).核象变化: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它与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