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大气的运动

合集下载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内外力作用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内外力作用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内外力作用一.选择题(共2小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如图)。

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

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

据此完成3~4题。

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D.方便生活取水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二.解答题(共2小题)3.(2022•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1)。

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2)。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2)说明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4.(2021•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如图),面积53.4km2。

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

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

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

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内外力作用(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小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如图)。

三年山东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大气的运动

三年山东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大气的运动

三年山东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小题)1.(2021•山东模拟)集装箱货轮“长赐”号,原计划于2021年3月31日抵达荷兰鹿特丹港。

开罗时间3月23日上午7时40分,该船在位于苏伊士运河南端、苏伊士市东北约20公里处搁浅,船体卡在了运河航道上(图乙),数百货船被阻在运河两端且逐日增加。

据此完成问题。

事故发生时,埃及测定的风速为每小时约50公里(7级风速),则可能发生的现象及天气系统是()A.沙尘暴低压气旋B.风暴潮台风C.干旱高压反气旋D.降温风雪中纬西风二.解答题(共14小题)2.(2023•市中区校级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特有的一种由北向南的逆行暖锋天气过程。

它往往发生在寒潮过境2天之后,受来自鄂霍次克海气团的影响极大。

如图为某年1月23日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

(1)画出倒暖锋的剖面示意图(标出冷暖气团、气流运动方向)。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倒暖锋的形成过程。

(3)描述1月22﹣23日甲地的天气变化。

3.(2023•山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萨尔瓦多地处中美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区年降水量在1800mm以上,沿海地带约为1000mm。

图左为萨尔瓦多地形图,图右为首都圣萨尔瓦多气候资料统计图。

(1)指出萨尔瓦多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

(2)分析圣萨尔瓦多4月气温高的原因。

(3)说明造成萨尔瓦多山区和沿海地带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4.(2023•潍坊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属于阿拉斯加半岛上阿留申山脉的延伸。

阿留申低压是冬季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附近的副极地气旋,是北半球主要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

阿留申低压作为低压中心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

如图示意2月和8月阿留申群岛附近地区气压场形势。

(1)从热力和动力角度,分析阿留申低压形成的原因。

高考地理知识汇总之大气运动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汇总之大气运动专题

专题五大气运动【识记1】大气的受热过程过程Ⅰ太阳暖大地过程Ⅱ大地暖大气过程Ⅲ大气还大地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反射>散射>吸收1、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举例: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原因:多云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散射作用:部分有选择性。

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依然明亮;朝霞、晚霞;交通信号灯采用“红”灯停。

3、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吸收红外线,吸收紫外线。

举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

原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

原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夜晚):大气逆辐射举例①:晚秋或寒冬,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原因: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高。

举例②:“十雾九晴”;原因: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易形成雾。

举例③:人造烟雾能防御霜冻;原因:燃放柴草释放烟雾,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降温小。

举例④: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由于CO2浓度升高,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高。

[注]温室大棚利用保温原理,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结合AB,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晴天阴天【训练1】【高考真题】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巩固训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右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 选择题[2023ꞏ山东临沂高三校考期末]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下面图1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季节是()A.东坡 夏季B.东坡 冬季C.西坡 夏季D.西坡 冬季2.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主要原因是()A.白天水汽含量高B.冬季风夜晚更强C.山风与焚风叠加D.谷风增强风势3.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3ꞏ安徽六校教研会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

天山北坡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

图a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b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6时到28日15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图b中甲表示的要素以及27日16时风向分别为()A.温度 偏东风B.温度 偏西风C.相对湿度 偏东风D.相对湿度 偏西风5.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判断影响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时长的主要因素是()A.背景风速B.植被覆盖率C.昼夜长短D.山坡坡度6.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季节影响程度不同,推测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影响有()①冰川风加强了山风 ②冰川风加强了谷风 ③冰川风效应冬季最为显著 ④冰川风效应夏季最为显著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2023ꞏ开原市第二中学高三一模]读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形式示意图,完成7~8题。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据此完成5~6题。

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图)。

据此完成3~4小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5.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完成下面小题。

6.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地域分异规律(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课件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课件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年温差影响因素:
(1)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 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 பைடு நூலகம்内变化幅度大)。 (2)海陆 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 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 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 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3)地形 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 差越小。 (4)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 当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或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 ℃/100米出现 逆温现象
20.答案 (1)甲乙两地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差异: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较少 ,或夏季降水多于冬季);乙地冬季降水多于夏季;甲地降水 季节变化大于乙地。成因:乙地冬季盛行西北风,从海洋上带 来湿润气流;地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受暖流 的影响较大而增加降水。
答案 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接近冷气团 的源地;海拔较高;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 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二、气压带、风带及其影响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东亚南亚季风
——面向最大的海洋,背靠最大的陆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
第三步: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高温对应多雨 高温对应少雨
(二)气候特征答题技巧: 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 描述
气温 气温高低 气温变化 多少(总量) 降水 季节变化 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 ,寒冷或温和。 年较差变化大小,哪 月气温高或低 气温与 降水的 组合关 系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大气的运动(原卷版)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大气的运动(原卷版)

专题14 大气的运动下图中甲、乙、丙、丁、戊示意我国某市5天的天气状况。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甲日为多云天气B.乙、丙两日最高气温相同C.戊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大D.丁日的最高气温为2℃2.图示天气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哈尔滨的12月B.北京的11月C.昆明的9月D.乌鲁木齐的1月3.图示5天的天气状况呈现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过程,则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戊B.戊→丁→丙→乙→甲C.乙→甲→丙→戊→丁D.戊→丁→乙→甲→丙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5.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2020年3月,荷兰25名中学生结束加勒比海帆船学习后,因新冠爆发航班停飞,最后决定使用装有马达动力的帆船横跨大洋回国。

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4月16日-17日经停亚速尔群岛,后回到荷兰哈灵根港(53°N),完成了史诗般的旅程(平均航速200km/天)。

学生每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

下图为航线及所乘帆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亚速尔群岛经停后,说法最可能的是()A.船上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小B.航行速度变快C.亚速尔高压最弱D.学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7.航行期间学生们可能经历的是()A.频繁经历台风,比预计时间推迟到达B.遇到比训练时更大的风浪C.途经无风带,在海上漂泊数日D.途中看到了巨大冰山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

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微专题:太阳辐射和大气运动

山东省新高考高三三轮微专题:太阳辐射和大气运动

01 太阳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四层”析考点】【“四翼”明考向】1【知识梳理】一、太阳辐射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2、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原因2【对点训练】(综合类题目)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下图是北京、成都、昆明和上海四城市的太阳辐射年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上海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③线甲点太阳辐射较低的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小B.阴雨天较多C.白昼时间长D.海拔高度小3.④地乙处太阳辐射大于丙处但气温低于丙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乙处A.地面辐射弱 B.大气辐射强C.大气污染严重 D.气压较高(应用类题目)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

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见图1),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

据此完成4~6题。

34.一般将阳光房建在房屋南侧的城市,大多位于A.北温带 B.北寒带C.南温带 D.南寒带5.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6.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曹冬柏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综合类题目)读下图,回答7~8题。

7.造成图中a、b两地年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天气状况 B.洋流C.纬度位置 D.地形8.由图可知,太阳辐射能( )A.存在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规律B.大陆较同纬度近海的数值低C.主要热带雨林气候区最为丰富D.各纬度大陆东岸均较大陆西岸丰富(创新类题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三第一讲大气的热力作用与水平运动讲解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三第一讲大气的热力作用与水平运动讲解部分

知能点三 常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是两地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热量(温度)差异,自然界常 见的热力环流有以下几种。 1.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在,盛行风较弱时表现更明显,类似的 还有湖陆风等。 2.山谷风
3.城郊风:“城市热岛”的形成。
名师点睛: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一般把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建在城市风下沉 距离之外。
4.风力的判读方法 1)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力大小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 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下图,风力:A>B>C>D。
2)影响风力大小的其他因素
影响因素 距风源地远近 摩擦力大小 植被多少 特殊地形
常用语句 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地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冬季植被少,对风的阻挡作用弱,风力大 山谷口有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 与盛行风向一致,风力大
暖空气运动到冷地面上时,暖空气下层降温快,上 层降温慢,形成逆温
锋面系统中,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易在冷暖 气团的过渡地带形成逆温
山谷中,夜间山坡冷空气下沉,谷地原有暖空气被 抬升,出现温度倒置
4.逆温的影响 出现逆温时,空气对流运动会减弱,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但不利于近地 面污染物扩散,加重大气污染;并易产生大雾天气而影响交通安全。
知识点二 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 接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使 得大气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为大气 逆辐射,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 用。 名师点睛: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 面气温不太高;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表降温较少,从而缩小了气温 的日较差。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归纳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所以复习好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1、大气运动的产生和变化直接决定于大气压力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一个地方的气压值经常有变化,笔画的根本原因是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增多或减少。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递减。

3、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铅直气柱的重量。

4、单位高度气压差(铅直气压梯度)表示每升高一个单位高度所降低的气压值; 单位气压高度差表示在铅直气柱中气压每改变一个单位所对应的高度变化值。

5、空气柱质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热力和动力因子引起的。

热力因子是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引起的体积膨胀或收缩、密度的增大或减小以及伴随的气流辐合或辐散所造成的质量增多或减少。

动力因子是指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气柱质量的变化。

根据空气运动的状况可归纳为下列三种情况: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空气垂直运动6、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7、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各气压相等点的连线。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

8、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位势取为零)抬升到Z 高度时,克服重力所作的功,又称重力位势,单位是位势米。

9、暖性高压:高压中心为暖区,四周为冷区,等压线和等温线基本平行,暖中心与高压中心基本重合的气压系统。

10、温压场不对称系统:是指地面的高低压系统中心同温度场的冷暖中心配置不重合的系统。

11、作用于空气的力有:重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

12、气压梯度力是产生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13、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地转风平行于等压线,若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其右方,在南半球,高压在其左方,此称风压律。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大气环流、气候形成等方面,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将以大气运动为主题,探讨它的相关知识点,深入剖析其原理和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关案例引发对大气运动的思考。

大气运动,简单地说,是指地球大气中空气的大规模流动。

这种流动既包括垂直运动,也包括水平运动。

大气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球的自转、地球形状、太阳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了大气运动的根本动力。

大气运动主要表现为纬向运动和经向运动。

纬向运动指的是大气团沿着纬度圈流动,如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

经向运动则是指大气团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形成了地球上各种气压系统。

这些压力带的存在和移动,决定了各地区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大气运动也受地球热带与极地之间的温度差异所影响。

热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高,导致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形成热带低压带。

而极地地区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低,地表温度较低,形成极地高压带。

这种温度差异引起了空气的连续流动,形成了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此外,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也对大气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地形地貌和海陆风向的变化等,都会改变大气运动的方向和强度。

例如,海洋对大气运动的调节作用很大。

海洋的水汽蒸发和降水使得大气中的水分得以再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的水循环。

而陆地的地形和地貌则对大气运动的路径和速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季风气候。

季风是一种由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周期性大气运动。

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都受到了季风的影响。

由于亚洲大陆在冬季辐射能量流失较快,而海洋辐射能量的流失相对较慢,形成了大陆冷高压和海洋暖低压,导致了冬季的东北季风。

而在夏季,亚洲大陆迅速地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形成了大陆暖低压和海洋冷高压,引发了夏季的西南季风。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运动是地球大气系统的基础,它对大气的温度、压力、湿度、气流和水循环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大气运动是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在地球上的环流运动。

根据密度、温度和状态的不同,大气分为低层大气、中层大气、高层大气和特殊大气四个层次。

从全球范围看,大气循环可分为大尺度环流和中尺度环流。

其中,大尺度环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高带、极地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中尺度环流有地转偏向力、地形和地表摩擦等因素影响形成的,包括温带气旋和锋面等。

二、风系风是指气体相对于地球表面或其他物体的运动。

风的产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差有密切的关系。

风系是指大气中不同等压面的风化性质。

根据其分布范围不同,风系又分为地面风系、中层风系和高层风系。

地面风系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大陆和大洋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许多地形性风。

中层风系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风系相互作用形成的。

高层风系则主要由大气的过热和冷却等因素产生。

三、锋面和气旋锋面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空气在接触界面上形成的区域,是大气中的一种锐利变化面。

按照空气性质差异,锋面可分为冷锋、温锋和静锋;按照位置,锋面又可分为平面锋(二者接触面基本呈水平面)和斜面锋(接触面呈斜面)。

锋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相当的影响。

气旋是指大气中旋转着的气体体系,它是气象灾害中最具危害的天气元素之一。

气旋与大尺度的环流存在密切关系,它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根据其性质不同,气旋又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四、季节性气候变化季节性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所带来的季节规律性变化,包括四季分明、气候渐变和季风气候等。

季风气候是指在一年内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预定期内,一定区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具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明显变化的温度和湿度特征,是亚洲大陆上最具代表性的季节性气候类型。

高三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三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三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指地球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体的运动现象。

了解大气运动的知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涉及到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还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

以下是高三大气运动的知识点:一、风的形成和分类1. 风的形成原因:风的形成是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

当气压差异产生时,空气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2. 平行风:指在地球表面上各地的风的行进方向与等纬线平行。

3. 照向风:指从海面吹向陆地的风。

4. 惯性风:指在地转千的引导下,在相对静止的地面风的偏转。

二、地球受热与大气循环1. 太阳辐射:地球受到太阳辐射的太阳能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传播的方式进入地球大气层,最终导致地球表面的升温。

2. 热带风:受热带辐射能量最多,周围是高压区;热带地区的空气在升温后上升,在高处形成对流层平流。

3. 温带风:位于热带和极地之间的地区,这里的大气运动比较复杂,表现出急流、溜流及高空平流等现象。

4. 极地风: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的地区,因为高纬度地区的太阳照射面积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也较少。

三、气压和高低气压系统1. 气压的定义: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所产生的压力。

2. 高气压系统:指某一区域上空的气压较周围地区为高。

3. 低气压系统:指某一区域上空的气压较周围地区为低。

4. 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单位水平面上气压的梯度差所形成的力。

四、季风与台风1. 季风:指由于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现象,表现为每年轮流吹的两组风,冬季时叫做冬季风,夏季时叫作夏季风。

2. 台风:是指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地区形成、具有强大风力和强降水的气旋。

五、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影响1. 局部时差:地球自转造成了地面气温随纬度而变化,从而产生了局部时差。

2. 秂力:因为地球的旋转,地球上的事物都会受到一个向外的离心力。

3. 秂力偏转:受到地球自转和惯性原理的影响,风在大气层中的行进方向会偏转。

六、气象图的读取1. 气象图的类型:常见的气象图包括天气预报图、等压线图、气温图等。

高考大气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考大气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考大气部分知识点总结高考大气部分知识点主要包括大气成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适时加入相关例子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大气成分大气是地球围绕自身旋转的重力场中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悬浮颗粒物等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大气的绝大部分,分别约为78%和21%。

水蒸气的含量和分布对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大气运动大气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有运动。

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分为垂直上升和下沉运动,通常由温度和密度的变化驱动。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则包括风、气压系统和气候带等。

风是指水平方向上气体的运动,主要由气压差驱动。

气压系统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形成的季风、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等系统。

气候带则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候特点进行划分。

三、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要素的组合。

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和锋面。

气旋是大范围的低气压区,其周围空气由外向内旋转,导致风力较大、降水较多的天气。

锋面是两个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线,常常伴随着较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此外,还有冷、暖、平稳等不同类型的天气系统,它们对天气变化起着重要影响。

四、气候变化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的总和,是对某一地区多年平均天气情况的总结和描述。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的一种状态变化,通常发生在数十年以上的时间尺度上。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的工业化和能源消耗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均是气候变化的表现。

综上所述,高考大气部分的知识点包括大气成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当然,还需要结合实际题目要求,在考前通过做题巩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高考地理关于“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关于“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关于“大气”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大气专题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高考山东版高考地理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考山东版高考地理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方法2 风向和风力的判读方法
1.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 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2.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 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 力的方向。
考点三 热力环流
基础知识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其过程可以归纳为:
重点难点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图示 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山谷风 城市热岛环流
图示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 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2.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气温在 垂直方向 的变化规律。 (2)对流层厚度: 随纬度变化:纬度越高,对流层越 薄 。高纬度8—9千米,中纬度10—1 2千米,低纬度17—18千米。 随季节变化:夏季 厚 ,冬季 薄 。
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基础知识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 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 受热过程如下图: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 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如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或 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近地面空气垂直运动状况(上升运动)→判读 出气温高低(气温高)→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判读出下垫面的性 质,如高压可能对应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白天的绿地(夜晚的裸 地)、城市的郊区等。 4.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及气温日较差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近地面空气垂直运动状况 →天气状况(上升多阴雨天气,下沉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小(晴天气温 日较差大,阴天气温日较差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5小题)“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

如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

据此完成14~15题。

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

如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

据此完成12~13题。

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A.2~4月B.5~7月C.8~10月D.11~次年1月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如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

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

据此完成13~15小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甲丁乙丙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4.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5.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A.大陆岛B.珊瑚岛C.冲积岛D.火山岛二.解答题(共1小题)6.(2023•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

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

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大气的运动(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

如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

据此完成14~15题。

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本题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知识,海洋与大气直接接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不停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共同组成了“海洋﹣大气系统”。

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总辐射能,约70%被海洋吸收。

这些能量又以多种形式输送给大气,并驱动大气运动。

海洋尤其是热带海洋,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与大气相比,海水的热容量大得多,热量传递所耗费的时间也长得多,因此海洋就成为地球上气温的“调节器”。

【解答】解:“‘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露天伴随漾惹细雨的天气”,雾存在的时间较长,应该考虑风力较小,雾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东部有海南岛阻挡东风,且海域面积狭窄,风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确。

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吹向陆地,带来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形成露,②正确。

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③错误。

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气湿度都大,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通过克拉香天气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

如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

据此完成12~13题。

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A.2~4月B.5~7月C.8~10月D.11~次年1月【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化归思想;利用图表信息;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本题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知识,海洋与大气直接接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不停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共同组成了“海洋﹣大气系统”。

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总辐射能,约70%被海洋吸收。

这些能量又以多种形式输送给大气,并驱动大气运动。

海洋尤其是热带海洋,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与大气相比,海水的热容量大得多,热量传递所耗费的时间也长得多,因此海洋就成为地球上气温的“调节器”。

【解答】解:图中风向不是西南风、东南风,因此时间不会是夏季,BC错误。

11~次年1月是冬季,应该吹北风,D错误。

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向由海转吹向陆地。

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克拉香天气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如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

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

据此完成13~15小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甲丁乙丙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考点】海水的盐度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海水盐度需要结合蒸发量、降水量、地表径流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图片可知,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因此亚得里亚海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

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

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

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海水盐度的知识,注意分析即可。

4.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海水运动——洋流.【分析】世界的洋流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从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是寒流,从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是暖流。

【解答】解:根据图片来看,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

故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应为暖流,故A、B错误。

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洋流的性质和成因,注意分析即可。

5.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A.大陆岛B.珊瑚岛C.冲积岛D.火山岛【考点】流水作用与地貌;海底地形图;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外力作用.【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珊瑚岛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

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

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

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

【解答】解:该地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该地多为沉降式海岸,该地附近的岛屿是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应为大陆岛,故A正确。

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故B错误。

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堆积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处,故C错误。

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岛屿的成因,注意分析即可。

二.解答题(共1小题)6.(2023•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

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

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考点】锋面系统与天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与分布.【分析】(1)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

(2)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主要从地势、气温等方面分析。

(3)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冷暖气团相遇等方面分析;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主要根据焚风、热力环流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读图1可知,当地方时为7:00,该地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升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为地方时7:00。

(2)根据河流流向以及图中海拔可知,河流自A流向B,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所以焚风顺着地势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

(3)根据图1中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湖泊增温慢,气温较低,气压高;陆地增温较快,气温较高,气压低,气团从高压流向低压,湖泊冷气团和陆地的暖气团在B处相遇形成锋面;根据图2分析可知,图中焚风为偏北风,15:30后焚风影响到B处锋面,受焚风影响,推动锋面向南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