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0课《孤独之旅》word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的深层意味。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5.学习动机:在课程进行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课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孤独之旅》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字词、句式及主要内容,能准确地朗读、默写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分析课文的结构与写作手法,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2.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3.深入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4.对主人公在孤独中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孤独对人性的磨砺与塑造作用。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深层含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绘等要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2.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学会从人物心理、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实践,突破写作难点。
(二)教学设想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要注重表达清晰、自信,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孤独之旅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社会和自我认识的深入思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理解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培养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还需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类似的孤独和困惑,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于人生思考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培养坚定的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人生感悟资料。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作者的简介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作者的孤独之旅中的哪些经历?b.作者在孤独之旅中产生了哪些困惑和思考?c.作者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孤独的?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九年级上《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主人公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
2.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领悟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孤独之旅》。
请大家先谈谈对“孤独”这个词的理解。
生1:孤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没有人陪伴。
生2:孤独是一种心理感受,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
师:很好,那我们来探讨一下,本文的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经历了哪些事情,他是如何面对孤独的?2.自主阅读(1)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2)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孤独的?(3)文章中哪些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3.课堂讨论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1:主人公在旅途中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如暴风雨、冰雹等。
生2:他还遇到了一些危险,如被狼群追赶、陷入沼泽等。
师:很好,那么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孤独的呢?生1:他并没有被孤独打倒,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前进。
生2:他还学会了与孤独和解,把孤独当作一种成长的机会。
4.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中哪些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生1:文章开头对大草原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孤独的处境。
生2:文章中对暴风雨、冰雹等恶劣天气的描绘,突显了主人公面对孤独的勇敢。
生3:文章结尾对星空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宁静和成长。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主人公在孤独之旅中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勇敢地面对孤独,不断成长。
文章通过景物描写,巧妙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孤独呢?生1: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孤独,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生2:我们要学会与孤独和解,把孤独当作一种成长的机会。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
《孤独之旅》九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孤独之旅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教案所指的《孤独之旅》是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阅读理解课文。
本篇文章是一篇以旅行为背景的记叙文,展现了作者独自旅行的经历和对孤独的思考。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帮助学生了解并体会作者独自旅行的心情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文章的关键词汇理解和解释;•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的组织方式;•文章中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4.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描述文章中的抒情意境;•理解并分析作者对孤独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通过投影展示文章标题《孤独之旅》,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下关于孤独的一些概念和体验:•你们认为什么是孤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独自旅行的经历?•独自旅行中你们会感觉到孤独吗?为什么?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孤独之旅》一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选择独自旅行?2.文章中描绘的旅行地点有哪些?3.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缓解孤独的感觉?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为什么作者选择以旅行为主题来表达孤独?2.你们能否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3.你们认为孤独对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4. 文章分析通过展示投影,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的组织方式,并找出关键词汇和句子,让学生描述这些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5. 情感体味让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谈谈他们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教学延伸1. 创作续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续写《孤独之旅》的故事,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关联其它教材引导学生将《孤独之旅》与其它相关教材进行联系,比如与名著中的孤独之旅进行对比,扩展学生对孤独主题的理解。
3. 孤独的价值通过课堂讨论或作文,让学生探讨孤独对人的成长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孤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孤独之旅》的理解和品味能力得到了提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在思维方面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并能够独立思考。在学习《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他们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小组内讨论该话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孤独之旅》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请分析《孤独之旅》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请从课文中找出至少三个象征性的元素,并解释它们的象征意义。
4.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孤独感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5.请以《孤独之旅》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一次孤独之旅的经历和感悟。
示例题型及答案:
1.答案:主要情节是主人公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体验,包括失去亲人、面对困境、自我探索等。主人公的孤独感主要源于内心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在孤独中成长,学会了面对和处理孤独感。
2.多样化教学方法:我将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评价方式:我将探索更加全面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教案:《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与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进阶解读2.课文鉴赏与感悟3.诗歌写作实践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2.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的心情及其表达方式。
2.利用诗歌创作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过程:Step 1:课前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张插图,描述一个人独自旅行的情景。
2.引导学生讨论一个人独自旅行的感受和所带来的思考。
Step 2:课文阅读(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
2.教师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Step 3:课文解读(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解读诗人的内心感受。
Step 4:课文鉴赏与感悟(20分钟)1.引导学生就诗中的描述、情感和意境进行思考和讨论。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Step 5:诗歌写作实践(25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一首表达孤独之旅的诗歌。
2.鼓励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Step 6:诗歌分享与讨论(20分钟)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2.引导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感受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7:课堂小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延伸拓展活动:1.带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体验孤独之旅的情感和感受。
2.分组学生合作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共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
3.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收获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孤独之旅》。
2.PPT或黑板教学工具。
3.插图资源。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孤独之旅》为例,通过课文阅读、解读、鉴赏与感悟以及诗歌创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教初中语文九上《10孤独之旅》word教案 (8)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 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理解标题的含义,感悟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1. 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理解标题的含义,感悟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明确小说体裁然后导入新课从鲁迅的《故乡》走来,我们认识了木偶人闰土、圆规杨二嫂,看清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从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走来,我们认识了菲利普夫妇,看清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
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幻灯片展示小说的定义)。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曹文轩优美的文笔,走进《草房子》,走进杜小康的孤独之旅。
二、介绍作家曹文轩及其作品《草房子》(幻灯片展示)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故事。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三、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法;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利用幻灯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情况。
主人公(),因()而失学,不得不跟随()去放鸭。
他们放鸭的目的地是(),他一路上的心理是()。
后来在那里安顿了下来,鸭子渐渐长大。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赏析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2)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进行相关主题的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 创意写作:(1)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享写作成果,进行交流评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相关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4.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次创意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孤独的深度思考,理解孤独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尊重他人的孤独感受,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2)体会作者对孤独的深度思考,理解孤独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课文《孤独之旅》的主题。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挑选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在孤独中成长。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孤独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小编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三套,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 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1.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 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方法1. 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
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 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梳理情节,领会标题含义。
品味语句.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感悟。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配乐《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巧,今天刚刚是我儿子的生日,年年生日年年过,真不知道,对一个孩子来说,成长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
人教版初三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语文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初三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语文教案及反思《孤独之旅》语文课文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一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
他对杜小康带了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
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
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
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他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机会。
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纯粹的。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
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终于已经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了。
杜雍和这才将船慢慢停下。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鸭们不管。
它们只要有水就行。
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
它们开始觅食。
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
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
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
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思路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预习,自行解决阅读障碍;②、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导入新课,展开学习,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③、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④、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
教学流程(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模板5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小说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文章讲述一个孩子杜小康的成长故事,主人公杜小康是和学生同龄的孩子,从内容上讲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距离,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把握成长的重点,把暴风雨中杜小康战胜孤独长大这一部分作为突破点,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由点到面,深入全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独的环境中的心路历程,最后走出文本,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生活,塑造坚强自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影片导入,进入故事情境播放影片《草房子》中杜小康快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语文:3.10《孤独之旅》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doc
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
描写非常有助于
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鸭子的长大,衬托了杜小康的成长,
学生的写作.所以
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
设计了这个环节.
(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
归纳总结
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
站了起来,继承父业,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从孩子的行动中,体验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力量。
曹文轩是一位下定决心要用“从前”少年的故事来感动今天的孩子的作家。在中国下这样
的决心似乎不容易,作家还需要写一篇后续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在世界上有这样想法并获得成功的作家很多,前面介绍的这些作家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配
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它往往充满辛
用音乐创设情境,
酸,饱含痛苦、屈辱与泪水,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 指读一名学生进 在 优 美 的 语 言 中
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孤独,就是生命中最 行配乐朗读
引起学生的情感
贵重的片段,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美丽又残
小组讨论梳理小 长,所以先让学生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说情节
从整体上把握小
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说内容,再梳理情
结局:与鸭共成长
概括小说的主要 节,最后概括事
师: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用一句话概括 内容
件,从而把握小说
一下我们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的核心内容,降低
抽学生回答:本文讲述的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同父亲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积累一些词语,体会标题含义。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方法: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品味体会小说语言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特色。
情感态度: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感悟人物成长历程,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勇气。
教学重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学生讲经历)有人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灵,让我们难以忍受;有人说,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么呢? 孤独给了我们困扰、磨难,也给我们教育、启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了宁静、坚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了……
故事链接:一心想发大财的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
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
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
这年的春天,他又筹集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
曹文轩,当代作家。
1945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二、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雍 yōng 撅断 juē旧茬儿 chá撑船 chēng
掺杂 chān 给予 jǐ撩逗 liáo 凹地āo
抠 kōu 狗吠 fèi 戳破chuō嗅觉 xiù
2、学生迅速摘抄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字词,并记忆下来。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厚实——丰富、富裕。
驱除——赶走、除掉。
茫然——1、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2、失意的样子。
乖巧——1、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2、机灵。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睬。
三、整体感知:迅速地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1、人物:少年杜小康
2、环境:失学后孤独艰苦的环境(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3、故事情节: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开端:家道破落,杜小康被迫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芜人烟的芦苇荡安家放鸭,孤独难熬。
高潮: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勇敢搏斗。
结局: 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四、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词语,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
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茫然和恐惧)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
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
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走不出的感觉。
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害怕和胆怯)第28段: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孤独)
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这样反而好了。
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不再恐慌)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坚强、长大)
杜小康成长之旅:不成熟——成熟
第二课时
一、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少年。
二、感悟“孤独”
1、拿起笔来,找出体现“孤独”的词句
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9)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10)
已无一户人家(12)
惟一的炊烟(13)
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15 ,衬托)
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17)
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28) 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29)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
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29)
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33)
2、从文中划出体现“孤独”的词句,说说“孤独”的含义。
(1)情感世界的孤独。
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
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2)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
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3)对未来的恐惧。
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三、环境与杜小康的关系
鸭群: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 [被赶着] [不情愿]
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 [寂寞] 衬
[无家的漂流者] 托
1、鸭群临睡时心理动作和神态 [团团围住小船] [恐惧] 杜
[插拔重新放] 小
羽毛:鲜亮稠密康真正的鸭公鸭蓝羽紫羽: [漂亮][长大]
犹如软缎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
鸭群的恐惧衬托主人公的恐慌。
它们的长大,是杜小康成长的写照。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广阔无边
2、芦苇荡青森森一片浩浩荡荡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宁静美好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烘托害怕胆怯,反衬恐慌,芦苇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课文详写了孤独之旅中的那场暴风雨,这场风雨对“我”有什么影响?
暴风雨:可怕—搏斗—成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这场风雨中,杜小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大了,坚强了。
暴风雨是“我”成长的环境。
第47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雨过天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这种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人公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那种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从而突出表现了杜小康从此变得对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生活的考验他更加坚强了。
四、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荡里孤独的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成熟、坚强。
五、概括艺术特色: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明线和暗线交织:
明线:养鸭的过程;
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六、名言积累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怀特曼
七、作业——小作文:我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