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宗密的本末之辨-最新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圭峰宗密的本末之辨

韩愈的《原道》、《原性》,柳宗元的《天说》,刘禹锡的《天对》以及韩愈弟子李翱的《复性书》等,都是古文运动的杰作,其理论思辨虽不及佛家之精微,但却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人的本性是什么。韩愈是排斥佛老的健将,当他以仁、义、礼、智、信等儒家纲常规定人性时,实际上就具有否定佛教合理性的意味。李翱、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虽然对佛教颇有好感,但将人性之本归诸儒家之善或自然之天的思路也表明他们不以

佛教皈依。佛教内部因经论众多、宗派林立,对这一问题也有不同的解释。圭峰宗密(780~841)作为华严宗的第五代祖师与禅宗南宗荷泽神会门下第五世法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自谓“数十年中,学无常师,博考内外,以原自身,原之不已,果得其本”。为此他撰成《原人论》一文,运用判教的方式对儒道二家及佛教内部的各种解释一一辨别,并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由此形成圭峰宗密的本末之判。

1.斥迷执

中国固有的儒道二教都非常重视对人的本性的省察,宗密对此进行了总结:“儒道二教说人畜等类,皆是虚无大道生成养育,谓道法自然,生于元气,元气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故愚智贵贱,贫富苦乐,皆禀于天,由于时命。故死后却归天地,复其虚妄。”这就是说,在宗密看来,儒道二教将人的本性归结为“大道”、

“自然”、“元气”、“天命”等。宗密认为,儒道二教的宗旨,是为人们建立日常行为规范,而不在于推究出人身的根本,所以其所说的万物,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有形的事物,即便是指大道以为身本,也缺乏详细的说明,只能算作一时的权便之论,而不是终极的究竟之谈。但有些人迷执其说,以之为真实的道理,于是宗密就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对儒道二教关于人之本原的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诘责。

道家认为,万物都是从虚无大道生成的。宗密认为,万物既然是从虚无大道而生成的,那么生死、贤愚、吉凶、祸福等现象也都是从虚无大道而生成的;虚无大道既然是永恒长存的,也就意味着祸、乱、凶、愚等恶劣的现象无法剪除,福、庆、贤、善等现象无法增加。既然一切都已确定不移,不可改易,如此以来,老庄之教,也就是被唐朝皇室奉为皇家宗教的道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虚无大道还养育了虎狼这类凶猛的动物,夭折了颜渊、冉耕这样的圣贤,祸害了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其尊贵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宗密看来,道家从虚无大道生万物的观点必然导致对自我的根本否定,因而其错误性是不言而喻的。

儒道两家主张,世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必有什么原因(因)和条件(缘)。宗密认为,这种说法显然是非常荒谬的。照此而论,那么一切没有原因和条件的地方都应该生成、变化,因此人们可以看到从石头生成了草,从草生出了人,从人产生了畜生,而且这种生成还不应有前后、早晚的区分。推而广之,要想成为

神仙,也就不用道教精通的炼丹合药;要获得天下太平,也不必凭借贤良之人的治理;要养成仁义之风,也不必依赖教化和修习。如此以来,人们又何必以老子、庄周的道教与周公、孔子的儒教作为行为的规则呢?在宗密看来,儒道二教主张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同样也会导致对自身的否定。

儒道二教还认为万物都是从元气生成的。宗密反问道,那一瞬间形成的人们的精神未曾有过学习、思考,为什么在婴孩时期便能有爱恶之情、骄恣之性呢?如果说这些都是一生下来便有的,那么儒教所倡导的五德、六艺等也应该一生下来就会,又何必要依赖一定的条件进行学习呢?如果生就是禀受元气忽然而有,死就是元气消散猛然而无,那么鬼神又自何而来呢?有些人尚能够追忆自己前生的往事,表明今世是前生的继续而非禀受元气忽然而有;人死之后,成为鬼神,其灵明知觉仍未断绝,可知死后也不是元气消散猛然而无,因此历史上才会有祭祀求祷之类的活动,何况有不少死而复苏的人讲说阴间的事情,有些人还能在死后使老婆、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进行复仇和报恩!而且天地之气本来是没有知觉的,人禀受这种没有知觉的元气而生,怎么就忽然间有了知觉呢?草木同样也是禀受这种元气,为什么就没有知觉呢?实际上,宗密的反问也正是儒道两家自感困惑的地方。

儒道二教还喜欢把人生在世的贫富、贵贱、贤愚、善恶、吉凶、祸福等都归结为天命。宗密对此不仅要问,这个老天在赋给人们命运的时候为什么贫多富少、贱多贵少乃至祸多福少呢?多

少之分既然都是由天决定的,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平呢?无行却富贵,修行反贫贱,无德却富有,有德反贫穷,纵观古今,忤逆获吉而道义遭凶,仁爱早天而残暴长寿,这样的事还少吗?如果说这些都是由于天命的话,天命给人的感觉就是专门使不道的人兴盛而使有道的人丧亡,哪里还有福善益谦之赏与祸淫害盈之罚?因此宗密认为,既然一切的祸乱反逆都是天命决定的,那么圣人在推行教化时责人而不责天、罪物不罪命就是不恰当的。‘《诗》刺乱政,《书》赞王道,《礼》称安上,《乐》号移风,岂是奉上天之意,顺造化之心乎!”言下之意,儒家的一切教化都不能在天命中找到依据。

在宗密看来,儒道二教将人性本原归结为大道、自然、元气、天命,实是未能找出人的本原,习此二教,不免为其迷惑,而以其说为真理,便成执著,自然应当予以破斥。因此他对儒道二教原人论的解释便以“斥迷执”为标题,隐然间也彰显出因缘果报、三世轮回的解释功能。

2.斥偏浅

佛教内部经论众多,派别林立,对人生本原也都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宗密自浅入深,将佛教的原人论分为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与一乘显性教五种。宗密认为,五种原人论中,除了一乘显性教外,其余四种,都非究竟之论。

人天教以业力作为人的本原。佛为那些刚刚开始立志修行的人,即初心人,讲说三世业报、因果轮回的法则:造上品十恶,

死后堕入地狱;造中品十恶,死后堕为饿鬼;造下品十恶,死后堕为畜生。佛按照世间的行为规范,教导他们修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等五戒,使他们避免堕入三恶道,而生在人道之中;修上品十善及布施、持戒等,上生六欲天;修四禅八定上生色界、无色界天。修此教门可以获得成人或生天的果报,故而称之为人天教。在此教看来,众生之所以生死流转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道中,是由于其前生所造的业力使然。宗密对此不以为然,他反问道,既然是由于造业而流转生死,受五道之身,但不知又是谁在造业谁来受报?在他看来,眼、耳、手、足以及心脏都是有具体形状的器官,喜、怒、爱、恶等情绪并非实体,前生后世,身心不同,都不是造业的主体,因此他认为人天教未能推究出人生真正的本原来。

小乘教以色心二法与贪嗔痴作为人的本原。“色”指人的肉体之身,“心”指人的思虑念想,在小乘教看来,色心二法在因缘力的作用下,和合一处,从无始以来,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凡愚之人执以为我,产生贪嗔痴等,驱使身口意,造业受报,故受五道苦乐等身,三界胜劣等处,在无始无终的生老病死、成住坏空中轮回不绝。小乘教将色分为地水火风四大,将心分为受想行识四蕴,反复推寻我在何处,使人们觉悟此身不过是众缘和合而的假相,从而破除贪嗔痴,修行无我智,证得我空真如,乃至灰身灭智,成就阿罗汉果。宗密认为,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长河里充当人之本原的那个东西,其自体应该是无间断的,而心法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