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补液见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延性:2周至2个月 慢性:>2个月
按病情分: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 无脱水及酸碱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 变和/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目录
六、临床表现 • 胃肠道症状 • 全身症状 •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目录
胃肠道症状 1、大便量和次数增多 stool >10g/Kg.d or >200g/d
目录
几种常见肠炎的临床特点
1
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
目录
病毒侵入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绒毛缩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 线粒体、内质网膨胀
双糖酶活性下降
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乳糖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
载体减少 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 偶联转运吸收障碍
渗透压增加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
水样腹泻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
产毒性大肠杆菌
目录
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者(‰)
0.0-0.1
0.2-0.5
0.6-0.9
1.0-1.9
2.0-3.4
目录
细菌:
1、大肠杆菌(E.coli) 致病性(EPEC): 腹泻主要病原菌,黏附肠黏膜上皮引起 微绒毛破坏,皱襞萎缩,累及全肠道 产毒性(ETEC):黏附小肠上皮刷状缘,细胞外繁殖, 分泌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 出血性(EHEC):黏附结肠,产生肠毒素,使黏膜坏死 和肠液分泌,出现血便,可引起溶血尿毒综合征 侵袭性(EIEC):侵入肠黏膜,细胞炎症、坏死,痢疾样 便 粘附性-集聚性 (EAEC):聚集黏附小肠下段与结肠黏膜 ,不产肠毒素,不引起组织损伤,与迁延性腹泻有关
目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 ) 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 乳糖酶的水平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 菌群失调,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难 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 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目录
非感染性因素
目录
二、易感因素
1. 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2.生长发育快,胃肠负担较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 4.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目录
三、病因
肠道内感染:病原经粪—口途径
感染的动物
感染的人
食物
易感人群

目录
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胃肠炎和婴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
发达国家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欠发达国家
寄生虫 其他细菌
目录wk.baidu.com
细菌:
2、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3、耶尔森菌(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4、其他:沙门菌(鼠伤寒)、变形杆 菌、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 金葡菌等
目录
真菌(fungi):白色念珠菌为主,曲菌、 毛霉菌 原虫( protozoa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
目录
2、大便性质改变:
泡沫多、酸味重 ─── 糖消化不良 粪特臭、奶块多 ─── 蛋白质消化不良 粪油腻、肥皂泡 ─── 脂肪消化不良 水样便或蛋花汤便 ── 病毒性肠炎 蛋花汤或腐肉样便 ── 大肠杆菌肠炎 豆腐渣样便 ───── 霉菌性肠炎 海水样大便+假膜 ── 金葡菌肠炎
目录
全身症状:发热、呕吐、腹胀、腹痛、消瘦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详见补液
目录
感染性因素 病毒(Viral Pathogens):
• 轮状病毒(Rotavirus 80%) • 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又称Norovirus) • 其它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杯状病毒
(calicivirus) 、 巨细胞病毒 (CMV)、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 )等;
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过早喂淀粉和脂肪食物) 过敏性腹泻:对牛奶或大豆过敏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乳糖酶)缺乏或活 性降低
目录
非感染性因素
气候因素:
冷-肠蠕动增强 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过多引 起消化功能紊乱
目录
四、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 渗透活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不少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 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 分解食物
发酵、腐败
内源性感染
有机酸(乳酸、乙酸)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胺类
肝解毒功能不全
毒素进入血循环
肠蠕动增强
中毒症状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发生机制
目录
五、分类
按病因分: 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 按病程分:急性:<2周
在小肠上部,通过 菌毛上的粘附因子
附着到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Labile toxin, LT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ATP
cAMP
耐热肠毒素 stable toxin, ST
激活
鸟苷酸环化酶
GTP
cGMP
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
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
儿科学 PEDIATRICS
婴幼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目录
一、 总论
概念: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 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常 见原因之一
好发年龄:6个月~2岁 <1岁者约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
病毒性—秋末至春初 细菌性—夏季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大肠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From Kapikian AZ, Chanock RM. Rotaviruses. In: Fields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Raven; 1996:1659.
大量水样腹泻
肠毒素引起的肠炎发病机制——以产毒性大肠杆菌为例
目录
侵袭性细菌 在肠黏膜侵袭和繁殖
炎症改变 (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腹泻
便中WBC, RBC大量增加 严重感染中毒症状
侵袭性肠炎发病机制
目录
食物质、量不当
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积滞在上消化道 胃酸度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