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综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体健学院体育教育

2014级体教2班

姓名:杨阳

学号:20140721204

日期:2016年6月1日

改革开放30年玉溪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玉溪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经过30年的努力,玉溪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玉溪工业在曲折迂回中发展、壮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了一定基础,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首次实现了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1969年,玉溪农业与工业的比例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8.5∶11.5转变为48∶52,到1978年,农业与工业的比例为42∶58,工业企业个数增加到687个,是1952年的17.2倍,工业产值是1952年的62.3倍,工业产品达50多种,虽然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工业部门残缺不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工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不协调,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但工业体系雏形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30年来,玉溪工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迁,经过80

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的恢复、快速发展时期,到1999年-2002年的整顿巩固时期,以及2003年-2008年的腾飞时期,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30年来,玉溪工业总量不断扩张,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企业规模逐步壮大,体制机制变革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依托,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基础的工业体系,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达9448户,与1978年的687户相比,增加了8761户,增长12.8倍。完成总产值910.7亿元,比1978年增长129.1倍,年均增长17.6%。工业增加值达到352.4亿元,比1978年增长33.7倍,年均增长12.6%。2008年1年完成的工业增加值是1994年以前改革开放16年工业增加值总和的1.6倍,2003年至2008年五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自1962年到2000年38年间工业增加值的总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研和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成为工业发展的排头兵,工业经济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建国30年来,玉溪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工业发展思路愈加清晰。市委、市政府在坚持和完善历届地市委、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市情,结合玉溪烟草产业“一枝独秀”的经济特点,提出“红塔兴、玉溪兴”的发展理念,结合玉溪的资源优势,提出大力发展矿电产业的思路,确立了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战略和“三

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烟草产业恢复和加快发展,矿电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为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3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出台了《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2006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工业发展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做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决策,表彰了30户优秀工业企业和30个优秀企业家,给予红塔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特别贡献奖奖励,大张旗鼓地营造发展工业的氛围。2008年,再次召开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出台了《玉溪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明确了我市工业发展的方向和政策措施。会议召开后,各县区都把发展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上下形成了重工业、讲工业、谋工业、抓工业的良好氛围,着力加快工业发展。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全市工业产业优化升级是2000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非烟经济首次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卷烟经济,达到59.9%;地方工业总产值超过中央省属工业产值43亿元,矿电产业总产值超过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6亿元。到2008年,非烟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2.2%;地方工业总产值超过中央省属工业产值74亿元,矿电产业总产值超过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162亿元,比重逐步提高。建材、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光电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有企业改革成绩显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先后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初步改革。1994年后,在部分大中型企业试行股份制,在小型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或采取承包、租赁、出售等形式转让经营权或所有权,以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1998年,启动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2000年以来,全面启动三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全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国有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结构优化步伐,着力解决职工安置及企业脱钩等问题。通过3年的攻坚破难,330户国有企业全面改制,改制面达到100%。通过深化改革,理顺了体制,激活了机制,盘活了资产,优化了所有制结构,全市国有企业在应当退出的行业和领域基本退出,改革改制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玉溪工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投入不足。历史的欠账导致工业的投入不足,影响了全市工业的发展。自1985年工业投资首次突破1亿元以来,

直到1993年,全市工业投资才突破10亿元大关。“十五”时期,全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工业投资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积极吸引外资,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和资金投向,工业投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五年工业投入达到15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倍。2006年至2008年,年均工业投资超过60亿元,三年投入达194亿元,超过“十五”时期41亿元。工业投入的持续增长,促进了玉溪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到2008年,建成国家、省、市技术中心19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1个,推进了20项全省关键技术的研发;拥有44户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6个云南省名牌产品,成为除昆明外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产品最多的州市。通过技术改造,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增强。

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2000年以来,全市将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在推进园区建设中,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采取多种方式创建良好发展环境,引导生产要素快速聚集。到2008年,全市初步形成红塔、研和、通海、易门、华宁和玉溪高新区,入园企业607户,规模以上企业165户,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3户,从业人员6.6万人,入园企业实现产值26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多。园区建设使扩大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服务性政府等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布局合理、特色优势突出、管理体系健全的工业园区。

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顺利实施。“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决策中,坚持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成功引进昆钢、云锡、云铜、云天化、云电、泰国TCC、法国摩迪等一批重大战略合作伙伴,整合资源,积极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大项目迅速崛起,相继建成昆钢800万吨铁矿采选、40万吨焊管、玉钢200万吨钒钛铁、云铜大红山铜矿采选、云锡5000吨金属镍、华宁22万吨窑法磷酸和中缅石油管道生产等项目,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烟草产业铸就辉煌,矿电产业异军突起。

始建于1956年的红塔集团,在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历程中,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了以“红塔山”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制造”品牌,以其突出效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树起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1956年建厂当年,年产卷烟仅5.29万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