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
《神农本草经》:麻黄
《神农本草经》:麻黄麻黄,又称麻黄树,是中医药理中备受推崇的一味草药。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草药学著作,对麻黄的记载详实,使得麻黄这一中草药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神农本草经》中摘录相关内容,介绍麻黄的起源、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揭示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麻黄的起源《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麻黄的记载如下:"黄麻也,神农之苗裔也。
"这句话揭示了麻黄的起源。
据认为,"黄麻"即指的是麻黄。
关于神农氏,传说是远古时期的医学领袖,他通过实践和总结创造了丰富的医药知识,这些知识被整理成了《神农本草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草药学著作。
麻黄作为神农氏的苗裔,得到了广泛的采集和研究。
二、麻黄的药理作用麻黄具有温阳宣通、解表发汗、止咳平喘等特点。
《神农本草经》中对麻黄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其解表发汗的功能。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者,主恶寒发栗,无汗"。
这意味着麻黄可以用于寒邪引起的恶寒发抖、无汗等症状。
此外,麻黄还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等疾病。
三、麻黄的临床应用麻黄作为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神农本草经》中对麻黄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一一列举。
比如,可以与桂枝、附子等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恶寒等症状;还可以与苏子、杏仁等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
麻黄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解表药、温阳药、散寒药等多个药物类别。
四、麻黄与中医理论的关联《神农本草经》中麻黄的记载不仅介绍了麻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还融入了中医理论。
麻黄的发汗作用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外感邪气入侵人体,会使体内的阴阳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而麻黄的发汗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排除邪气,从而恢复阴阳平衡。
这与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相契合,也是麻黄得到广泛应用的理论依据。
五、麻黄的安全性与副作用麻黄作为一味中草药,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安全的。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
所以,笔者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
下面介绍一些笔者的临床相关经验,还有一些笔者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谈一谈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
大家都是临床工作者,其中不乏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或许都有各自独到的经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o关于麻黄麻黄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
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
在经方中,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含麻黄方有14张,《金匮要略》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
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
记得笔者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
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
因为临床上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
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
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
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原来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
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
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记载当时有个医生,看了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
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
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
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
为什么呢?20个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
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
麻黄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麻黄汤的临床应用研究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是中医方剂中经典的解表方剂之一。
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在临床上,麻黄汤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应用也需要严格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麻黄汤的主要适用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
患者往往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
其中,恶寒、无汗、脉浮紧被视为麻黄汤证的关键指征。
在现代临床中,麻黄汤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当患者因外感风寒而出现高热、恶寒、无汗、周身疼痛等症状时,运用麻黄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通过麻黄的发汗作用,使风寒之邪随汗而出,从而迅速缓解症状。
此外,麻黄汤对于支气管哮喘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多与外邪袭肺、肺气失宣有关。
麻黄汤中的麻黄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能够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呼吸功能。
但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如加入苏子、地龙等平喘止咳的药物。
对于急性肾炎水肿,麻黄汤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水肿的形成与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有关。
麻黄汤能够宣发肺气,促进水液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减轻水肿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麻黄汤则需要谨慎,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在临床应用麻黄汤时,需要准确把握其禁忌证。
麻黄汤为辛温发汗之峻剂,对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已溃、失血患者等,均应禁用。
同时,由于麻黄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心脏等作用,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应慎用。
在剂量的运用上,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麻黄的用量多在 9 15 克之间,桂枝 6 9 克,杏仁 69 克,甘草 3 6 克。
但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体质虚弱者,剂量应适当减少。
为了提高麻黄汤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常常需要与其他方剂进行合方应用。
例如,与桂枝汤合方,称为桂枝麻黄各半汤,适用于表郁轻证;与五苓散合方,称为麻黄五苓汤,用于治疗风水水肿等。
麻黄妙用
麻黄妙用麻黄有三大功用:发汗、平喘、利水,临床上疗效可靠。
但麻黄的功用远远不止上述三种,其用途甚广,除用于治风寒表证、外感喘咳、风水浮肿等证之外,对许多病症也都有很好的疗效。
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于方中加入麻黄,可增加疗效,举例如下:慢性腹泻:麻黄与前胡合用可治慢性腹泻。
肺与大肠相表里,麻黄宣通肺气,调整大肠气机,分利肠中水湿;前胡宣肺降气,肺气得宣则肠中之气顺,里急得缓。
二药相互为用,腹泻自止。
一般麻黄与前胡用量之比为1:2或1:3。
脑梗塞后遗症:脑梗塞后肢体瘫痪病人,在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加入适量麻黄,可增强疗效,促进病人的肢体恢复活动功能。
疲劳综合征:麻黄对疲劳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单用10~15克煎服即可。
如与人参、制附片、细辛等配伍使用则效果更佳。
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儿科常见病,多为肾气不足,膀胱虚寒所致。
常用方如缩泉丸、桑螵蛸散,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速效。
如加入麻黄,收效即快。
雷诺氏综合征:雷诺氏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
以麻黄6~10克,当归尾10克,水煎服,对雷诺氏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但有高血压者慎用。
腹痛:麻黄具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因此有较好的治疗腹痛作用。
如配合芍药甘草汤则效果更好。
白带过多:妇女因寒邪凝聚,阳气被抑,致水湿不能运化、白带过多者,用麻黄效果甚佳。
可用麻黄10克水煎服,日1次,连用7天。
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将麻黄加入补阳还五汤中,经多例的临床观察,均获较好的疗效。
消化不良:对于湿阻中焦困脾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在使用行气化湿、健脾开胃的药物时,加入麻黄6~10克,可明显使病人食欲好转,改善消化功能。
子宫脱垂:老年妇女多年不愈的子宫脱垂(三度下垂),用黄芪24克,麻黄24克,二乌各15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黄芩12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蜂蜜60克,水煎服。
疗效肯定。
低血压病:麻黄具有加强心脏收缩力及升高血压的作用,且能使血压上升较持久,可用麻黄10~15克煎服,常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麻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麻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麻黄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麻黄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麻黄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麻黄在医学领域中的潜力和作用。
麻黄,又名麻黄素,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辛温发散之性,功能主治外感风寒、淤血、哮喘等病症。
在临床应用中,麻黄主要通过发散表达、温透化淤、开合肺气等功效来治疗相关疾病,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
首先,在感冒治疗中,麻黄作为一味常见的药材,被广泛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的治疗。
其辛温发散之性可散邪解表,温透肺窍,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症状。
同时,麻黄中含有的麻黄碱等活性成分,可扩张支气管,增加肺活量,缓解咳嗽、哮喘等症状,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疾病。
其次,在神经精神科疾病的治疗中,麻黄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临床研究表明,麻黄能够舒筋活络,宣通经络,有一定的镇静、止咳、镇痛等作用。
因此,在焦虑、失眠、神经性头痛等神经精神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麻黄可以作为附加药物使用,起到辅助疗效。
此外,在循证医学研究中,麻黄也被证实在抗菌、抗病毒、抗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抗菌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对某些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抗炎成分则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
因此,在一些感染类疾病的治疗中,麻黄可以作为辅助药物使用,加强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麻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麻黄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麻黄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和潜力,为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投入到麻黄的研究中,共同推动麻黄在医学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是一种中药材,属于直籽植物麻黄科的多年生灌木,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
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温经发汗、祛风解表、平喘开窍等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麻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湿疹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麻黄的药理作用1. 温经发汗:麻黄能够温经散寒,激发机体的排汗反应。
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的作用,扩张血管,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脏排血量,使皮肤的血管扩张,通过发汗而导致体温升高,从而起到温经发汗的作用。
2. 祛风解表:麻黄具有祛除风邪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风是一种致病因素,如风寒、风湿等。
麻黄具有透疹解表、外散风寒的功效,可以改善由于风寒侵袭或风邪引起的头痛、身痛、发热、流感等症状。
3. 开窍平喘:麻黄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具有疗效。
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刺激交感神经,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促进呼吸道的通畅,并具有一定的咳嗽抑制作用,从而起到开窍平喘的作用。
二、麻黄的临床应用1. 治疗感冒:麻黄具有温经发汗的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寒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传统上常将麻黄与其他药材如桂枝、芍药、甘草等配伍使用,共同发挥解表发汗的功效。
2. 治疗咳嗽:麻黄具有开窍平喘的作用,对于咳嗽、喘息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麻黄与杏仁、桔红等药材组成的麻杏石甘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由于感冒引起的咳嗽。
3. 治疗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减少黏液分泌的作用,能够改善哮喘的症状。
麻黄与石膏、杏仁等药材组成的麻杏石甘汤,常被用于缓解哮喘发作。
4. 治疗湿疹:湿疹是一种皮肤病,麻黄具有祛瘀通经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疹引起的皮肤痕痒、水肿等症状。
三、麻黄的临床运用注意事项1. 用量控制: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一定的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用量过大会导致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等不良反应。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麻黄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麻黄,作为一味古老的中药材,在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和重要的地位。
它源自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其中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代表。
这些成分赋予了麻黄多种药理活性。
从药理作用来看,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它能够促进汗腺分泌,增加人体的出汗量,从而帮助散热,调节体温。
这一作用在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无汗等症状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麻黄还有平喘止咳的作用。
它能够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麻黄的利尿作用也不容忽视。
它可以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液的排出。
这对于消除水肿,特别是由心脏、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具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麻黄还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精神和体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方面,麻黄的用途十分广泛。
在治疗感冒方面,对于风寒感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者,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如麻黄汤。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麻黄常与其他中药配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例如,小青龙汤中就有麻黄的身影,其与细辛、干姜等配伍,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对于水肿病症,麻黄也能发挥作用。
如越婢加术汤,以麻黄为主药,配伍白术、生姜等,可疏风泄热、宣肺利水。
然而,麻黄的使用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由于麻黄具有较强的兴奋作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慎用。
同时,孕妇和运动员也应避免使用。
在使用剂量上,需要严格控制,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麻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明确,临床应用广泛。
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中医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合理用药,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麻黄的妙用
麻黄的妙用麻黄(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之麻黄利尿)的三大功用:发汗、平喘、利水,在临床上疗效是可靠的。
据笔者的临床经验,麻黄的功用远远不止上述三种,其用途甚广。
麻黄除用于治风寒表证、外感喘咳、风水浮肿等证之外,对重症肌无力、颜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遗尿及子宫脱垂等病,也都有很好的疗效。
笔者并非单用麻黄治之,而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于方中加入麻黄,即见奇效。
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痿证范围。
1959年曾治一例。
患者系女教师,三十余岁。
其咀嚼肌、吞咽肌、眼肌部麻痹,每日饭前必须注射新斯的明,才能咀嚼吞咽。
中药曾用温补脾肾之类,如黄芪、附片、党参、白术、仙茅、洋槐蜜、当归、川芎及人参再造丸,疗效不明显。
后于方中加入麻黄,剂量由6克增至15克,患者病情大有好转,最后不用新斯的明,亦能自己进食。
颜面神经麻痹颜面神经麻痹,中医谓风中经络,多以牵正散为主,辅以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收效缓慢。
曾治何某,已用牵正散加味及针灸治疗一周无效。
便在原方(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蜕防风荆芥当归川芎桂枝白芍白芷)中加入麻黄、葛根,服三剂,患者颜面即牵正。
此后,凡遇此病,开始就加入麻黄,疗效明显提高。
笔者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将麻黄加入补阳还五汤中,经对多例的临床观察,均获较好的疗效。
遗尿遗尿,是小儿常见病,多为肾气不足,膀胱虚寒。
常用方如缩泉丸,桑螵蛸散,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速效。
如加入麻黄,收效即快。
子宫脱垂用麻黄治子宫脱垂的来历,乃四川忠县黄天星医师用加味乌头汤治风湿痹,于无意中治愈老年妇女多年不愈的子宫脱垂(三度下垂),后在我区推广,曾治愈近百例二至三度子宫下垂。
其方中有麻黄24克,笔者曾将麻黄减量,则效果较慢;若去麻黄,则基本无效。
其方如下:黄芪24克,麻黄24克,二乌共15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黄芩12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蜂蜜60克。
麻黄的以上妙用,古今已有所论,非笔者独创。
至于麻黄的广泛运用,尚有不少新的苗头,如用于心律过缓,抗过敏,脑血拴等。
麻黄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麻黄的功效及临床运用古代本草记载麻黄去节使用。
在理论上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
麻黄含多种麻黄型生物碱,主要在茎的节间,尤其在髓部。
节中所含生物碱类型与节间相同,但含量较少,约为节间的1/3,但节中的伪麻黄碱含量较节间高。
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节和节间两者的药理作用相同,但节比节间作用弱"。
麻黄各部分的毒性研究表明,节的毒性最大,说明毒性大小并非与总生物碱含量的多寡成正比”。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神农本草经》:味苦。
温。
主治中风伤寒头痛。
温疟。
发表出汗。
去邪热气。
止咳逆上气。
除寒热。
破癥坚积聚。
一名龙沙。
生晋地。
《名医别录》:微温。
无毒。
主治五藏邪气缓急。
风胁痛。
字乳余疾。
止好唾。
通腠理。
疏伤寒头痛解肌。
泄邪恶气。
消赤黑斑毒。
不可多服。
令人虚。
一名卑相。
一名卑盐。
生晋地及河东。
立秋采茎。
阴干令青。
(厚朴为之使。
恶辛夷石韦。
)【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汗散寒。
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
(《伤寒论》麻黄汤)麻黄配薏苡仁:解表袪湿。
用于风湿表证(太阳湿热痹证)。
症见一身尽痛,发热日晡加剧等。
(《金匮要略》麻杏薏甘汤)麻黄配葛根:升散发汗,解表袪邪。
用于风寒客于肌表,卫气被外邪郁闭所致的发热、无汗、项背强直不适等。
(《伤寒论》葛根汤)麻黄配细辛:温肺化饮,化痰止咳。
用于寒痰停饮。
症见咳嗽气喘,痰多清稀。
(《伤寒论》小青龙汤)。
麻黄配射干:宣肺降气,消痰平喘。
用于风寒束表、肺失宣降、痰饮上逆之喘咳气急等症。
《伤寒论》射干麻黄汤)。
麻黄配白术: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用于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所致的头面、眼睑水肿之风水证。
(《金匮要略》越婢加木汤)。
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用于表邪未解,肺热咳喘。
症见发热,喘急,苔黄,脉数等。
(《伤寒论》麻杏石甘汤)麻黄配附子:解表散寒、温壮阳气。
中药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中药麻黄汤的临床应用中药麻黄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方剂,其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麻黄汤最早见于《伤寒论》,其组成药物包括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具有祛风散寒、宣肺开窍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麻黄汤被认为是一种祛风发散类的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流感等疾病。
下面将从麻黄汤的组成药物、药性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麻黄汤的组成药物1. 麻黄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的干燥茎枝,性味辛温,归肺、膀胱经。
具有宣肺平喘、祛风散寒的作用,是麻黄汤的主要药物之一。
2. 桂枝桂枝为樟科植物桂树的干燥枝皮,性味辛温,归心、肾、脾经。
具有温经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与麻黄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散寒的效果。
3. 杏仁杏仁为桃科植物苦杏仁、甜杏仁或北杏仁的种仁,性味甘苦,有毒,归肺、大肠经。
具有祛痰止咳、润燥宣肺的作用,可以缓解麻黄和桂枝的辛温属性。
4. 甘草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具有益气补中、和中缓急的功效,有助于调和麻黄、桂枝、杏仁的作用,增强其疗效。
二、麻黄汤的药性功效麻黄汤的药性温散,具有祛风发散、宣肺开窍的作用。
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病证,如感冒、流感等。
其主要功效包括:1. 祛风散寒麻黄汤以麻黄、桂枝为主要药物,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2. 宣肺开窍麻黄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能够开通肺脏、增强肺气功能,有助于缓解肺部疾病引起的症状,如气喘、咳嗽、咳痰等。
3. 补脾和胃麻黄汤中的甘草具有益气缓急、和中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有助于调和麻黄、桂枝、杏仁的药性,增加消化润肺的疗效。
三、麻黄汤的临床应用麻黄汤作为一种经典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1. 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流感麻黄汤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流感等病证。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临床应用;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临床应用;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现代《中药学》教材,多认为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证〔1〕。
但在临床实践中,麻黄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教科书所说,现总结如下。
1治疗慢性腹泻中医理论认为“湿盛则泻”,麻黄宣肺利水,可利小便以实大便;散风发汗,使湿从表而散;麻黄味辛性升浮,升举清气,可防泄泻无度。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能显著抑制结肠分泌功能,松弛肠道平滑肌,抑制肠蠕动,延缓肠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以达止泻目的。
笔者在临床中重用麻黄治疗多种慢性腹泻,见效快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例如:王某,女,16岁,学生。
2004年4月21日就诊。
自述近两个月来,反复发生左下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日泻3次~5次,影响听课和学习。
泻下物为不消化的食物及稀糊状便,饮食减少。
曾服用补脾益气、温肾收涩等药物,疗效不显。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灶,考虑为功能性腹泻。
辨证为肝郁脾虚,湿浊内生而致泄泻,治以燥湿止泻。
处方:生麻黄20g,秦皮12g,苦参12g,防风10g,白芍10g,香附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3剂后,大便成型,腹痛减轻,共进12剂,痛消泻止,随访半年未复发。
本方重用麻黄,并配伍防风以祛风胜湿止泻,秦皮与苦参燥湿止泻,白芍、香附柔肝舒肝,以利于脾之运化。
麻黄辛散通阳且可利水,既能祛湿,又能促进水湿的运行,可用于治疗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湿邪偏盛的慢性腹泻。
2治疗小儿遗尿遗尿常因肺气虚寒或脾气下陷、肾虚失固等导致膀胱失约而引发。
麻黄辛温,开宣肺气,宣上而制下,可使膀胱加强对津液的制约。
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睡眠深度减弱而易于觉醒,故可以用麻黄治疗小儿睡眠中遗尿者。
中药学《麻黄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感冒以麻黄为主的复方制剂可治疗感冒和流感。
2.支气管哮喘麻黄碱口服,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对急性发作效果差。
3.预防某些低血压状态麻黄碱注射可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口服,可治疗低血压。
4.肾炎以麻黄为主的方剂(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改善肾炎的全身浮肿症状。
5.缓慢型心律失常麻黄的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好。
6.鼻塞 %~1%麻黄碱溶液滴鼻,可治疗鼻黏膜充血引起的肿胀鼻塞。
此外,能缓解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黏膜症状。
【不良反应】
麻黄毒性较小。
麻黄碱毒性较伪麻黄碱大,能引起鼠眼球突出、举尾反应、紫绀和眼眶内出血等。
麻黄碱过量可引起烦躁不安、失眠、心悸、高血压等,甚至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
心脏病、精神病、孕妇应避免使用。
短期内反复应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其原因可能与连续用药受体逐渐饱和及递质逐渐损耗有关。
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配伍使用。
麻黄的功效及应用研究报告
麻黄的功效及应用研究报告
麻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祛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以下是对麻黄的功效及应用的研究报告:
1. 抗过敏作用:研究发现,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减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等症状。
2. 清热解毒作用:麻黄蕈碱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
3. 解痉作用: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解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癫痫等疾病。
4. 利尿作用: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泄,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麻黄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呼吸系统疾病:麻黄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 感冒发热:麻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
3. 水肿尿毒症:麻黄具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尿毒症等疾病。
4. 外用消肿止痛:麻黄可用于外敷,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扭伤、瘀伤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心率和血压的作用,因此使用时需注意剂量,避免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同时,由于麻黄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故儿童、孕妇、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及对麻黄过敏者应慎用。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又称麻黄冰,其主要成分是麻黄碱、麻黄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自古以来,麻黄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疏风散寒、宣肺祛湿、祛风除湿等功效,被用来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常见疾病。
本文将从麻黄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麻黄的来源和化学成分麻黄,科名为麻黄科,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中国以华北、西南、华东、华南等地为主要产区。
麻黄一般生长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灌丛或山坡草丛中。
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麻黄碱、麻黄素及其衍生物。
其中麻黄碱是麻黄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收缩血管、扩张支气管、提高血压、增加心率、舒张血管等作用。
麻黄素则具有抗炎、镇痛、抗过敏等药理作用。
二、麻黄的药理作用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增加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警觉性和注意力。
2.扩张支气管:麻黄中的麻黄碱可以作为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肺部的β2受体,使得平滑肌松弛,支气管扩张,从而改善呼吸道狭窄,减轻喘息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3.抑制炎症反应:麻黄中的麻黄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组织因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4.抗过敏:麻黄中的麻黄素对过敏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的释放和组胺的生成,减轻过敏症状。
5.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麻黄中的麻黄素通过兴奋心脏β1受体,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改善心肌血供。
6.抗菌作用: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繁殖,对某些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麻黄的临床应用1.感冒咳嗽: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此外,麻黄还可以刺激呼吸系统,促进病原体的排除,对感冒咳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哮喘:麻黄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引起的气喘和呼吸困难。
麻黄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麻黄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一、麻黄的概述麻黄,又名麻黄树,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药用部分为麻黄的茎。
麻黄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被称为“百草之王”。
麻黄富含麻黄碱等生物碱,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
二、麻黄的主要作用麻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1.祛风散寒:麻黄具有辛温发散的特性,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
因此,常被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风湿疼痛等疾病。
2.发汗解表:麻黄能够刺激汗腺的分泌,促进人体出汗,发散表里寒邪,有助于疏通经络、舒展筋骨。
因此,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不退、身体寒冷等症状。
3.利水消肿:麻黄具有利尿的作用,对于水肿、肾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止咳化痰:麻黄含有麻黄素,具有平喘、祛痰的作用。
常被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三、麻黄的功能主治根据麻黄的主要作用,它具有以下一些功能主治:1.治疗感冒:麻黄能够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鼻塞、咳嗽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缓解风湿疼痛:麻黄具有温通经络、祛除寒湿的作用,对于风湿导致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治疗哮喘:麻黄含有麻黄素,具有平喘的作用,对于哮喘引起的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改善水肿症状:麻黄具有利尿的作用,对于水肿引起的肿胀、浮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缓解气喘:麻黄可以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引起的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除了上述功能主治外,麻黄在中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如治疗中风、肾炎、肠炎等疾病,具有长期的临床运用经验。
四、注意事项尽管麻黄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但在使用麻黄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剂量控制:麻黄富含麻黄碱等生物碱,过量使用容易造成中毒。
因此,在使用麻黄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控制。
2.禁忌症:麻黄具有发散之性,对于阳虚者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婴幼儿禁用麻黄。
3.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对麻黄过敏,使用后出现呼吸困难、皮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麻黄的临床应用
麻黄的临床应用阅读说明:本文根据专业中医讨论群”中医三人行“讨论内容整理,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应用。
版权归”中医三人行“所有,转载敬请说明出处。
另外:“中医三人行”药物讨论主要讨论一般书本中不常见的临床功效,常见功效在此不再录出,特此说明。
1、心血管系统麻黄可以鼓舞阳气,在心血管系统中,心阳是推动血管运行的动力,心阳不振,可致心动过缓,阳虚或寒凝导致血瘀、心气痹阻、营血运行不畅,特点是常因寒冷刺激发病。
麻黄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用量一般 3 ~ 10 g,且先煎去上沫,需要特别注意因含麻黄碱,可致血压升高、异位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中病即止,以防耗伤阳气。
2、泌尿系统麻黄利水的功效可以治疗水肿,但是临床上有些遗尿的病人,辩证属于肾虚不固的,补肾药物里加麻黄,取其宣肺、治水之上源的功效,反而增加治疗遗尿的效果,可见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
3、消化系统脾主升而胃主降,脾胃疾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象,脾胃升降失调,麻黄用于消化系统,具有升阳祛湿之效,通过宣化湿邪,使脾气得升,中焦气机升降有序发挥疗效。
所以健脾胃处方中,配以麻黄,可以增加食欲,前人也有在补益药中佐以麻黄以防滋腻。
对于湿蕴中焦证型,采用苍术、麻黄宣化湿邪,以苍术五倍麻黄可去顽湿,特别是久蕴湿邪者,此比例散湿作用较强,可治在中焦之湿滞,宣而不散,去而不滞,气机升降得调。
4、神经系统阳和汤,麻黄是组方的“方眼”所在,临床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时(辨为阳虚寒证),还有一味较好的药物是淫羊霍,这味药治疗神经系统症状,较其他温阳药物好很多。
5、男女生殖系统应用麻黄的升提作用可以治疗子宫下垂,麻黄还可以用于男科,治疗男性不射精,辩证为血瘀型时,血府逐瘀汤加麻黄,效果好。
6、皮肤病《神农本草经》论述麻黄有“破癥坚积聚”的作用,但后世对麻黄此项应用的拓展却关注较少。
可以利用麻黄的此项功效,重用生麻黄15克(此用量仅供专业医师参考)治疗皮肤病,除了用其破“癥坚积聚”之功外,还有开腠理,祛风湿的作用。
麻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麻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1. 麻黄的作用与功能麻黄,又称麻黄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
以下是麻黄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温肺止咳:麻黄具有辛温散寒的性质,可以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特别适用于寒邪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
•发汗解表:麻黄有辛香开窍、发散风寒的效果,可用于清热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利尿消肿:麻黄具有利尿排湿的作用,可用于水肿、尿少、淋浊等症状。
•抗感染:麻黄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用于疾病的防治。
2. 麻黄的主治与用量麻黄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麻黄主要的主治疾病以及用量的介绍:2.1 麻黄主治疾病•寒凝内停型哮喘:麻黄可以抗寒散寒、解表发散的作用,对于寒凝内停型哮喘有一定的疗效。
可与石膏、桔梗等配伍使用。
•外感风寒头痛:麻黄具有开窍辟邪的作用,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与荆芥、薄荷等相配伍。
•气虚发热、自汗:麻黄具有温阳宣发的作用,对于气虚发热、自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可与炙甘草、白芍等搭配使用。
2.2 麻黄的用量麻黄是一味辛温发散的中药材,它的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麻黄的用量为3-10克。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麻黄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同时避免过度使用麻黄导致副作用。
3. 注意事项•孕妇应慎用:麻黄具有发散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慎用麻黄,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小儿慎用:麻黄辛散温热,小儿体质虚弱,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慎用麻黄,以免刺激小儿的肠胃。
•过量使用谨慎:麻黄具有辛温发散的性质,用量过大会导致气机亢盛,引起心悸、头痛、失眠等不适症状。
4. 总结麻黄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温肺止咳、发汗解表、利尿消肿、抗感染等作用与功能。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麻黄常常用于寒邪内滞型哮喘、外感风寒头痛、气虚发热等疾病的治疗。
用量方面,麻黄的用量一般为3-10克,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调整。
在使用麻黄时,应注意一些事项,如孕妇慎用、小儿慎用以及避免过量使用。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
19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6 No.8·综述·麻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定喘等众多功能。
当代《中医学》介绍,麻黄“归肺、膀胱经”,可以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疑难病症。
在中药临床治疗中,麻黄的应用相当普遍,具体应用范围大致如下。
1 慢性腹泻病患者的治疗依据中医的理论,人体内湿气过重就会导致拉肚子,而麻黄宣肺开腠理,通小便,改变拉肚子的症状;这种药材味道辛性升浮,上通清气,有利于缓解拉肚子的症状[1]。
依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治疗经验,麻黄这味药材中含有的麻黄碱能够起到抑制结肠分泌功能,有利于降低患者肠道内平滑肌的紧张状态,减少肠道蠕动,减缓肠内食物的推进和排泄,起到止泻的效果,麻黄在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某王姓患者为例:女,20岁,大学生。
2014年5月22日问诊。
患者自述两个月以来,出现左下腹胀痛,腹泻,大便后疼痛感会减轻,每天腹泻近3~5次,严重影响学习注意力。
排泄物皆是食物残渣,食欲不佳。
以前用过补脾益气、温肾收涩的药方,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舌苔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大便检验未见明显异样,利用结肠镜检查并未发现严重病症,诊断为功能性腹泻。
其实是肝肾阴亏,脾胃虚弱,湿浊之气郁积而引发的腹泻。
处方:生麻黄20 g,秦皮12 g,苦参12 g,防风10 g,白芍10 g,香附10 g。
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大便成型,病症减轻,总共服用12副,达到消除疼痛感与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跟踪调查,半年内再未发作。
这个药方中麻黄的用量最大,结合其它药材,以达到祛风效果,秦皮与苦参这两味药材具有燥湿防止腹泻的作用,白芍、香附两味药材能够起到柔肝舒肝的作用,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2]。
由此可以看出麻黄具有辛散通阳,而且通小便,有利于促进人体内的湿气的排出。
对于功能性腹泻症状,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具有明显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
【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临床应用;
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临床应用;
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现代《中药学》教材,多认为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证〔1〕。
但在临床实践中,麻黄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教科书所说,现总结如下。
1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理论认为“湿盛则泻”,麻黄宣肺利水,可利小便以实大便;散风发汗,使湿从表而散;麻黄味辛性升浮,升举清气,可防泄泻无度。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能显著抑制结肠分泌功能,松弛肠道平滑肌,抑制肠蠕动,延缓肠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以达止泻目的。
笔者在临床中重用麻黄治疗多种慢性腹泻,见效快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例如:王某,女,16岁,学生。
2004年4月21日就诊。
自述近两个月来,反复发生左下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日泻3次~5次,影响听课和学习。
泻下物为不消化的食物及稀糊状便,饮食减少。
曾服用补脾益气、温肾收涩等药物,疗效不显。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灶,考虑为功能性腹泻。
辨证为肝郁脾虚,湿浊内生而致泄泻,治以燥湿止泻。
处方:生麻黄20g,秦皮12g,苦参12g,防风10g,白芍10g,香附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3剂后,大便成型,腹痛减轻,共进12剂,痛消泻止,随访半年未复发。
本方重用麻黄,并配伍防风以祛风胜湿止泻,秦皮与苦参燥湿止泻,白芍、香附柔肝舒肝,以利于脾之运化。
麻黄辛散通阳且可利水,既能祛湿,又能促进水湿的运行,可用于治疗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湿邪偏盛的慢性腹泻。
2治疗小儿遗尿
遗尿常因肺气虚寒或脾气下陷、肾虚失固等导致膀胱失约而引发。
麻黄辛温,开宣肺气,宣上而制下,可使膀胱加强对津液的制约。
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睡眠深度减弱而易于觉醒,故可以用麻黄治疗小儿睡眠中遗尿者。
笔者以麻黄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也取得较好疗效。
如治某男10岁,遗尿1年余,白天欲尿时急迫难忍,常尿湿裤子,夜间手足心烫,每晚尿床1次~2次。
患者情绪抑郁寡欢,沉闷少言,学习成绩较差。
就诊时两颧发红,倦怠,舌红少苔。
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气化失司,不能约束水道。
治宜滋阴固摄。
药用麻黄15g,黄芪、生地、山萸肉、山药各12g,黄柏、丹皮各10g。
服8剂而愈,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月,未见复发。
本方中黄芪补益肺气,麻黄开宣肺气,两者相配增强肺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之功,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黄柏、丹皮清退虚火,诸药伍用,标本兼顾,使气通阳回,膀胱有制,遗尿乃愈。
同样,麻黄也可用治肺肾虚寒,膀胱失约之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