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高考试题库语文及答案
上海市高考试题库语文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文,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子曰:孔子说。
学:学习。
时习:经常复习。
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说:通“悦”,愉快。
2.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之于人也- B. 之于子也- C. 之于天下- D. 之于物也- 答案:B。
A、C、D三项中的“之”字均为代词,指代“我”;而B项中的“之”字为介词,表示“对于”。
二、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 答案:作者主要观点是强调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继承中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2.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 B. 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 C. 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 D.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可以相互融合。
- 答案:C。
文中强调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作文1. 题目:《我眼中的家乡》- 要求:结合个人经历,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或社会变迁,表达对家乡的感情。
-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经历进行写作)四、语言知识运用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答案:略(根据具体语境和题目要求选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 B. 由于天气恶劣,所以取消了活动。
-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 答案:C。
A项中“不仅...而且...”连接的两个分句位置颠倒;B项中“由于...所以...”句式杂糅;D项中“虽然...但是...”连接的两个分句位置颠倒。
五、古诗词鉴赏1. 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徐剑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
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
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
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
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
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我也不知道。
”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A】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说“冬”富丽四季更迭,岁月流转,在经历了春的烂漫、夏的热烈、秋的浓情之后,我们又将迎来冬的凛冽。
“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冬的意象之于我们,总是伴随着白雪、严寒。
然而,“冬”字最初的含义,却跟冬天并无关联。
“冬”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像是在丝线或绳索的两头各打一个结,表示两个端点。
因此,文字学家们普遍认为,“冬”是初表示终结、终了等意思。
例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
”大意是说,暴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
在这里,“冬”表示的就是终了、贯穿始终的意思。
顺便插一句,在绳索上打结这种做法跟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有关。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在文字产生以前,“结绳”是人们用以计数或者记录重大事件的一种原始方法。
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
而在汉字中,除了“冬”以外,十,廿,卅等字很可能也都保留了结绳记事的印记。
比如说“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最初就是用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的方式表示数字“十”。
“冬”字本来的意思是终结、终了,而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也是一年的末尾,因此,当四季的概念产生以后,“冬”这个字形就被用来表示“冬季”了。
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冬,四时尽也”,显然针对的是“冬”作为季节名称的用法,而非它的最初含义,这一点值得注意。
“冬”被用作季节名称之后,人们在原字形上添加“糸”构成“终”字,以表示“终结”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在有的版本的《老子》中,“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中的“冬”被直接写成了“终”。
当“冬季”成为“冬”的基本含义之后,其字形也沿着这一脉络继续发展。
“冬”的金文形体中增加了“日”,像是“日”被覆盖住了,意味着阳光不太温暖,借以强化“冬”的含义。
而“冬”的小篆字形,则去掉了“日”,在下面增加了。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四时之外刹那永恒朱良志①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
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②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副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
”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副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是代未来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
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
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这副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拘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
③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
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
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精选及答案(1)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精选及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走过黑夜史小溪①那是许多年前的一次夜行,我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②西边如血河般涌动的晚霞,开始凝作一片绛紫,又凝作苍茫,黛黑,黑森森的帷幕立刻遮盖了大地。
③我踽踽地走着,心上压着的悲哀、疲乏和沮丧,逐渐被一种恐惧全面掩盖。
真后悔为什么不投宿前面经过的那个村子,现在落得进退维谷,晚了┅┅④夏夜散布着燠热、干燥,恐怖在急剧漶漫着。
四野的庄稼黑洞洞的,密不透风。
模模糊糊的高空闪烁几点星星,遥远,幽暗。
我开始逡逡巡巡——愈临近故乡,愈熟悉那些隐患地带及那些神秘传说,心也愈发地惶怵紧张起来。
⑤我觉得山坳平谷都似坟墓一般升腾着阴森、沉闷窒息,那每一刻孤寂都似乎在无尽长地延宕。
大山的褶皱在苍穹下变得更深了,似倒竖起来的深不可测的孔穴。
树林子、野蒿,黑森森的长厚了许多,那草丛刊中会潜伏狼么?狼!我顿时记起老奶奶们说的大苍狼叼走村里小孩的事,我的心呼呼地狂跳,全身置于一种极度紧张的威慑惊骇中┅┅⑥离村子不远。
现在,可怕的夜风吹过,荒草掀起一片起伏不断的飒飒声响,树叶也轧轧地碰撞着发出不绝的回应,连那往日淙淙的音乐一般好听的小河流水声也听起来骇骇的,惨惨的。
突然,那突兀的红崖上传来呲怪子鸟的怪叫:“呵呵呵呵┅┅”那声音似哭似笑,在黑暗中刺耳地令人不堪忍受地回荡。
我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同时,就看到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向我扑来┅┅啊呀!我差点叫出声来,但定定神,黑影消失了,一切归于消隐,只有恐怖的印象和令人窒息的无边黑夜。
我屏着气呼吸,战战兢兢循着黑夜的路,一边高度警觉四周的动静。
转过那个小峁,是那棵黑森森的老树,我记起那棵黑森森的树上曾吊死过一个女人。
头顶一颗流星陨落,恍惚中,我看到前面有亮点红红的一闪,陷现出一团黑影,接着,又暗淡下去。
鬼火!一刹那,我的心又腾地瑟抖起来,仿佛大地陡然裂开了一道长长的缝隙,就要将我无情地吞噬进去。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校长的雨靴庞余亮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
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
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
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
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
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脾气。
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
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
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
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渍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
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大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
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锃亮锃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
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
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
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精选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陆星儿记陈村假如想在一群人中间认出陆星儿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那个像一阵风似的,边走边说着的,衣着色彩丰富的,发式每周一歌的女子,一定便是她了。
她是那种一眼看去就很健康的人,肚里没有弯弯绕的心思。
陆星儿属牛,自然是“老三届”,有过当北大荒人的光荣。
她的文学生涯便是从那里开始的。
那块冷寂的土地据说是很肥沃的,自然还萌生了爱情。
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
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
她把家安在北京,儿子叫陈厦。
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
“安得广厦千万间”,只是一个梦想,而那个小小的厦厦却是切切实实的。
儿子生得眉清目秀,陆星儿怕他长大后难以沉静,怕得没有道理。
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
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
陆星儿带着儿子和小说家的名声回到上海。
这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
生活自然不很容易,她却应付过去了,还有闲心写点男人女人一类的文章,当当大众的先生。
据说,有许多姐妹们向她倾诉衷肠。
作家被动地扮演了一个全知全能者。
但是,她的故事去向谁诉说?只有小说了。
陆星儿总在写女人的故事,不很欢愉,也不忧伤。
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常是很要强的。
她们没有太好的命运,没有辉煌的背景,不做粉色的梦,曲曲弯弯地生活下来并将生活下去。
当然,也不作强人状。
陆星儿之所以健步疾行,是因她总是很忙。
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
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
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
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
我曾说过,她是陆地,不是舢板。
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
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精选及答案【优选】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精选及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地鸡毛①刘震云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
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
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买到豆腐,但今天小林把豆腐买到了。
豆腐拿回家,因急着赶公共汽车上班,忘记把豆腐放到了冰箱里,晩上回来,豆腐仍在门厅塑料袋里藏着,大热的天,哪有不馊的道理?豆腐变馊了,老婆又先于他下班回家,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
老婆一开始是责备看孩子的保姆,怪她不打开塑料袋,把豆腐放到冰箱里。
谁知保姆一点不买账。
保姆因嫌小林家工资低,家里饭菜差,早就闹着罢工,要换人家,还是小林和小林老婆好哄歹哄,才把人家留下;现在保姆看着馊豆腐,一点不心疼,还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了小林,说小林早上上班走时,根本没有交代要放豆腐。
小林下班回来,老婆就把怒气对准了小林,说你不买豆腐也就罢了,买回来怎么还让它在塑料袋里变馊?你这存的是什么心?小林今天在单位很不愉快,他以为今天买豆腐晩点上班没什么,谁知新来的大学生很认真,看他八点没到,就自作主张给他划了一个“迟到”。
虽然小林气鼓鼓上去自己又改成“准时”,但一天心里很不愉快,还不知明天大学生会不会汇报他。
现在下班回家,见豆腐馊了,他也很丧气,一方面怪保姆太斤斤计较,走时没给你交代,就不能往冰箱里放一放了?放一块豆腐能把你累死?一方面怪老婆小题大作,一斤豆腐,馊了也就馊了,谁也不是故意的,何必说个没完,大家一天上班都很累,接着还要做饭弄孩子,这不是有意制造疲劳空气?……小林的老婆叫小李,没结婚之前。
是一个静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
别看个头小,小显得小巧玲珑,眼小显得聚光,让人见了从心里怜爱。
那时她言语不多。
打扮不时髦,却很干净。
头发长长的。
通过同学介绍,小林与她恋爱。
她见人有些腼腆。
与她在一起,让人感到轻松、安静,甚至还有一点淡淡的诗意。
那时连小林都开始注意言语、注意身体卫生了。
哪里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小林的家里来了客人。
统编版语文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古代文学,尤其是唐诗,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精湛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为特点,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的《春望》一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痛心;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抒发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1.下列关于《春望》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痛心。
C. 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
D.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为特点的代表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城市之光》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种静默的力量,它不像霓虹灯那样夺目,也不像摩天大楼那般傲然挺立。
这种力量来自于那些不起眼的角落——街道边的一株老树,公园里的一条小径,或是街角处一家散发着咖啡香的小店。
它们是城市的记忆,也是心灵的慰藉。
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来放松自己。
而这些城市中的“绿洲”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
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享受片刻宁静。
一盏盏温暖的灯光下,是一张张或沉思、或交谈的脸庞;一杯杯香气四溢的饮品前,则是一个个等待被倾听的故事。
但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许多这样的地方正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但也更加冷漠的空间。
这不仅让人感到惋惜,更引发了关于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思考。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及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互联网和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不是新鲜事,近几年被不断提及的在线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又有一种新鲜形式迅速崛起一一直播课。
直播其实是在线学习的一种形式,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可以说完胜录播,成为当下最热门的K12辅导和学习形式。
所谓K12教育,“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国),“12”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
对于K12消费者群体而言,因为每天上学、放学,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为晚上,在线直播是比较适合的模式。
此外,教育机构之所以都瞄准教育直播课,还有一个原因是直播是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
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近7成家长会给孩子购买直播课,也从侧面反映了直播课被家长和学生接受的程度很高。
直播课巨大的市场需求,在2016年促使一大批教育直播机构出现。
传统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在2016年7月成立子公司北京东方优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在线直播课为核心主营业务,辅以在线一对一课程、私播优选(录播课)等授课方式。
还有“好未来”,2016年,以录播为主的“学而思网校”转型直播+辅导模式,与其旗下另一产品“海边”分别开展直播业务。
截至2016年8月31日,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覆盖城市超过40个,学员数量在40万左右,占到总学员数的23%。
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在尝试以在线特别是直播的方式渗透,触达更多的用户。
一些新兴教育平台也推出了直播课程抢占直播市场,如猿题库更名为猿辅导、发力在线直播课、作业帮推出“果园直播课”、学霸君推出“不二课堂”等,甚至以游戏赛事直播出身的斗鱼也推出“鱼教鱼乐教育频道”,希望能在教育直播中分一杯羹。
直播时代,最关鍵的是老师。
“网红教师”似乎成了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重要的参考。
而网红教师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也成为K12教育机构的主打牌之一,很多直播课就是在发展网红教师这一思路下争取更多的用户和利润,如猿辅导开出20-50万年薪招聘全职教师,发力K12直播大班课;作业帮的“果因直播课”,也是主打名师牌等。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1)1.旅行,指记者米勒的采访、营救行程。
坟墓,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如同处在坟墓中(或最终还是葬身洞穴);记者的采访行程中也时刻经受死亡的威胁,故记者的采访行程就如同在坟墓中旅行。
2.(1)柯林斯焦急和渴望生存的心情。
(2)我们对柯林斯的安慰和鼓励,给他以温暖和希望。
3.以记者进出洞穴的艰难险阻,突出施救的困难,反映被困者所经受的痛苦;突出了新闻的真实性,深化了作品的人道主义主题。
4.本新闻是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实地亲见亲闻的真实报道,它体现了记者对职业操守的恪守。
本报道不仅报道了施救的艰难,更反映了社会对被困者的积极施救,体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2)1.用于制造更强大的传感器和探测器2.D3. 在电子计算机中,一个比特用大量电子来代表;而在量子计算机中,只需用一个电子就可以标明一个比特4.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基本原理的物理学5.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具体、准确、明白、易懂地说明了事物。
6.量子力学将为量子计算技术带来更大的进步,如真正安全的密码技术等。
(意思对即可)(3)1.借三只苹果的故事,突出乔布斯的人生成就和他对时代的巨大影响。
由三只苹果的故事入自己对乔布斯的评价,亲切自然。
2.而乔布斯把苏格拉底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偶像,他与众不同,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苏格拉底哲学所代表的那种批判、创新、理性、反思的人生态度与精神。
3.苹果诱惑了夏娃,砸醒了牛顿,是智慧的象征。
苹果作为公司和品牌名称,与乔布斯的一生紧紧相连。
握住智慧的‘苹果’,既是对乔布斯哲学人生的形象概括,也是对本文主旨的形象归纳。
4.乔布斯的一生证明了苏格拉底对哲学智慧的理解。
哲学智慧是对知识的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身中发掘的智慧能力。
重大抉择时,不盲从旧规,不取媚大众,走自己的路,做真实的自己。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1)1.旅行,指记者米勒的采访、营救行程。
坟墓,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如同处在坟墓中(或最终还是葬身洞穴);记者的采访行程中也时刻经受死亡的威胁,故记者的采访行程就如同在坟墓中旅行。
2.(1)柯林斯焦急和渴望生存的心情。
(2)我们对柯林斯的安慰和鼓励,给他以温暖和希望。
3.以记者进出洞穴的艰难险阻,突出施救的困难,反映被困者所经受的痛苦;突出了新闻的真实性,深化了作品的人道主义主题。
4.本新闻是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实地亲见亲闻的真实报道,它体现了记者对职业操守的恪守。
本报道不仅报道了施救的艰难,更反映了社会对被困者的积极施救,体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2)1.用于制造更强大的传感器和探测器2.D3. 在电子计算机中,一个比特用大量电子来代表;而在量子计算机中,只需用一个电子就可以标明一个比特4.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基本原理的物理学5.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具体、准确、明白、易懂地说明了事物。
6.量子力学将为量子计算技术带来更大的进步,如真正安全的密码技术等。
(意思对即可)(3)1.借三只苹果的故事,突出乔布斯的人生成就和他对时代的巨大影响。
由三只苹果的故事入自己对乔布斯的评价,亲切自然。
2.而乔布斯把苏格拉底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偶像,他与众不同,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苏格拉底哲学所代表的那种批判、创新、理性、反思的人生态度与精神。
3.苹果诱惑了夏娃,砸醒了牛顿,是智慧的象征。
苹果作为公司和品牌名称,与乔布斯的一生紧紧相连。
握住智慧的‘苹果’,既是对乔布斯哲学人生的形象概括,也是对本文主旨的形象归纳。
4.乔布斯的一生证明了苏格拉底对哲学智慧的理解。
哲学智慧是对知识的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身中发掘的智慧能力。
重大抉择时,不盲从旧规,不取媚大众,走自己的路,做真实的自己。
2020上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2020上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2020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6分)文章文章摘要:本文讨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城市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
作者通过分析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强调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1. 文章中提到的“城市化”是指什么?(3分)答案: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和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
2. 作者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哪些措施?(4分)答案:作者提出了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生态公园、推广绿色建筑、优化交通系统等措施。
3. 文章中提到的“生态公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生态公园可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的场所,同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4. 为什么说城市化进程中保护自然至关重要?(3分)答案:保护自然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进程中,如果不注重保护自然,可能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5. 根据文章,你认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3分)答案:城市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存的关系。
城市发展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24分)文章标题:《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文章摘要: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问题,分析了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一些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策略。
6. 文章中提到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4分)答案: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形式、道德观念等方面。
7. 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4分)答案: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全球化的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减弱等。
8.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4分)答案:作者认为应该通过教育、媒体宣传、文化活动、政策支持等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女儿树郭荷香①女儿出生后,老公照例到娘家报喜。
②在老家,报喜是大有规矩的:孩子出生后,女婿首要的任务是到娘家报喜,喜品不多不少四件。
生儿子的话,喜品中就一定不能少了红蛋;生女儿,便将红蛋换成碗口大小的芝麻饼,饼子用红纸包上或者将红纸用水浸湿,挤出红水点在饼子的中央。
女婿到后,不用开口,娘家的人也不问,打开喜品一看便知道该如何贺喜。
③老公一点规矩都不懂,胡乱买了几样东西就上我父母家去了。
我父亲把喜品瞥了又瞥,既没有看到红蛋,也没有看到喜饼,辨不出到底是得了外孙还是外孙女,便将烟袋锅子在椅子脚上磕得山响。
④母亲坐在灶门口,一把又一把地添柴火,说:“我们农村人说‘会生儿的先生女,生女帮着引小的’,你们现在只能生一个,不用引小的,生儿子……”话没有说完,老公连忙告知:“女儿,我们生的是女儿……”⑤吃过饭,母亲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
老公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回来。
老公以为她是不喜欢孙女躲开了,我知道她其实是去栽女儿树了。
⑥老屋右边的山坡上是一片泡桐树林。
硕大的叶子如伞如盖,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招摇。
⑦在老家,每出生一个女儿,大人都会种上几棵泡桐,为将来女儿出嫁开始筹备嫁妆。
这些泡桐在我们当地就类似于绍兴的女儿红,所以我也把这些泡桐称之为“女儿树”。
⑧泡桐树生长速度极快,每过一年都会向上窜上一大截,等到它长到三五米高时,大人就锯掉它的顶,不再让它向上长而是让它长粗。
⑨这时,哪棵树打衣箱,哪棵树做衣柜,哪棵树做桌椅做盆,大人们都一一计算好了。
泡桐的树板洁白细腻,又非常轻,打出来的嫁妆刷上红彤彤的油漆,精巧而又喜庆。
女儿出嫁那天,抬出去的台数越多,娘家人越风光。
⑩小时候,最热闹最受追捧的莫过于看“新姑娘”了。
老家对河是一条官道,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艰难时世(美)罗恩·拉什①“矮脚鸡下面一只蛋都没有,”埃德娜说,“都连续四天这样了。
”②“兴许是那只老公鸡重新黏上她了。
”雅各布说道。
③“你就继续开玩笑吧,”埃德娜回答说,“可咱们靠卖鸡蛋换得一点儿现金很紧要。
也许关系到你有没有五分钱来浪费在一份报纸上。
”④“可有许多人比咱们还穷呐,”雅各布说。
⑤“咱们仍旧可能会落得像哈特利一样。
”埃德娜回嘴道。
她的视线越过雅各布,落到道路尽头,也就是伐木厂运送圆木留下的土路开始的地方。
“大概是他养的癞皮狗偷走了咱家的鸡蛋。
”⑥“你也不能肯定。
我仍旧觉得,若是狗偷吃鸡蛋的话,会在鸡窝里的稻草上留下些蛋液。
我从没见过哪条狗吃鸡蛋不滴下蛋液的。
我会去察看一下。
”⑦雅各布穿过庭院,进了混凝土建造的鸡舍里。
雅各布拿起矮脚鸡,把它放到地上。
鸡窝里的稻草上,见不到蛋壳碎片,也不见蛋白蛋黄的残液。
⑧雅各布心里明白,这可能是一个长两条腿的窃贼干的,可尽管时世艰难,他也从没听说山坳里的哪个居民会偷东西,尤其是哈特利,山坳里最穷的那个。
此外,鸡舍里放着两打多鸡蛋,谁会仅仅偷去两三个呢?⑨雅各布走出鸡舍的时候,见到哈特利一家从土路上走下来。
他们全家人每周会去布恩两次,每次得走上两英里路,就连他家的小孩也要去,每个人都拿着重重的银禾叶。
哈特利一家瘦骨嶙峋的骨架上,挂着褴褛的衣衫,他们看起来就像是随身携带了全部家当、要转场到另一块麦地的稻草人。
他家的狗跟在后面,和它所追随的主人一样身形憔悴。
原本,只要锯木厂一直经营着,生计便不是大问题,可当锯木厂关门歇业后,哈特利家只能靠一头背部下陷的老迈奶牛来维持生计,除此之外,只剩下银禾叶了,用它可以在杂货店换得几毛钱的杂货。
雅各布从他买的星期日报纸上知道,到处都是经济大萧条。
有些人攀在火车的货车顶上,从一个城镇去往下一个城镇,祈求能得到一份工作。
⑩哈特利一家本来会这样不声不响地走过去,然而,埃德娜突然走到了门廊上。
⑪“你们家的狗,”她对哈特利说道,“是不是爱偷鸡蛋啊?”埃德娜也许并不想用责问的语气说话,但这番话听上去就是气势汹汹。
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例题及答案
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例题及答案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传承至今,经过了不同时代的砥砺与淘洗,并在发展中一直求新求变,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民族文化基因的塑造。
因此,科学客观地对待中国画的文化传统,就要对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画基本理论进行厘清,明晰其特质,并对它的时代面貌有清醒的把握。
中国画从以儒、道、释三家为主要源流的传统文化中蒙泽深厚。
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更注重发挥书画艺术的教化功能,这种教化功能在整个书画发展史中得到了一以贯之的体现,其中人物画表现最为突出。
在这种观念下,书画被看成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是神圣而重要的。
一直以来,写意精神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中国画的价值核心,它更多地源于道家思想。
既然艺术不应停留于模仿自然的外在形象,而需深入揭示自然的内在本质,那么写意精神的逻辑思路正是不求形似,注重神韵。
写意精神也便把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澄怀观道”“返璞归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佛家思想,则将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影响体现在实践和思想两方面。
一方面,宗教画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众多的僧侣也参与到绘画创作中;另一方面,佛家将心性的修习与对世界的观照通过宗教意识连接了起来,这使中国画的精神更加深闳,境界更加阔大。
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不再停留于对自然现实的简单表现,而是着力达到空灵的境界,体现物我一如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儒、道、释汇合而成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画“是其所是”的文化本质特征。
中国画理应以之为根基,从传统资源的丰厚土壤中汲取营养,反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塑造中国文化的特有品质和价值。
要科学对待中国画的文化传统,还应当遵循中国画的艺术规律。
中国画自身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对一些重要的艺术因素和关系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和理解,成为了其承变进程中始终不易的特有基因。
这特有的基因就是贯穿其中的是绵延不绝的文心文脉。
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对于把学术视为毕生追求的学者而言,著书立说乃安身立命之本。
但任继愈晚年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古籍整理中去,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在生命最后的20年里,他但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期间,主持编订了总字数过亿的《中华大藏经》,编纂了总计近8亿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主持了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参与了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工作等。
他皓首穷经,甘为幕后英雄。
其实,在繁重的古籍整理工作之余,任继愈并未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
在他的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零零碎碎写有心得体会和读书摘抄的纸片。
“本来他是想把这些资料积累起来,重新写一部《中国哲学史》,还想写一部有关教育的书,结果2021年就过世了。
”因为有行政职务,任继愈拒绝参与自己主编的这些著作的评奖。
在编辑《中华大藏经》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办公室,他自己掏钱,每月400元租房子给编辑部用。
他对中华古籍那是真爱,感情深极了。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任继愈在馆内巡视,突然发现老朋友季羡林坐在古籍善本阅览室里,也没在看书,就在那儿坐着。
任继愈很奇怪,就上前问为什么。
季羡林说,你们国家图书馆不是有规定吗,看古籍善本达不到一定级别就没资格看,我学生需要看但没资格,我有资格,我替他借,他看,我坐着。
任继愈大怒:“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必须改!”此后,古籍善本的借阅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
但是,任继愈也清醒地看到,古籍善本既有文献价值,也有文物价值。
古籍善本是不可能像普通图书一样任人使用的。
为解决使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他提出大力开展古籍影印出版的主张,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是承担了这项重任。
时任国图出版社社长的郭又陵说:“我还记得当时任老对我说,不能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书,出版事业不能一切向钱看。
古籍影印成本高,印数少,利润薄,但只要对读者有益,我们就要做下去。
”出版社在影印《敦煌遗书》和《四库全书》时遇到了资金困难,是任继愈亲自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写信要来了资金,使深藏于书库的古籍善本特别是重要而稀见的古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及答案(1)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及答案(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
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
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②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
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
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皈依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
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与价值体系。
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
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
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英雄用掺杂着各类正面因素(如友情、亲情、爱国主义)的暴力行为对反面人物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灭,最终完成对正义的救赎和对暴力的消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徐剑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
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
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
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
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
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我也不知道。
”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A】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
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
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
【B】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
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
多少年了,他蹚着战场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来,此时的宁静,与他经历过的战斗生活,截然不同。
当然,最挥之不去的炮声,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军队的炮弹突然在身边爆炸,如同惊雷,战友横飞玉碎,他的耳朵也骤然失聪,好多个月叽叽乱叫;还有在朝鲜战场上,敌机的炮弹从天而降,掀翻了他与耿素墨新婚的小屋,一对新人埋在了瓦砾之中。
1953年夏天,抗美援朝战争在板门店画下了历史性的句号,李旭阁夫妇穿越刚熄灭的兵燹,回到了国内。
不久,他因为表现出色,被选调到了军委作战部。
家门将近,北京的天空起风了。
李旭阁说,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推门而进的时候,即将临盆的妻子耿素墨正腆着大肚子,一边照顾大女儿,一边做饭。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前,妻子由65军报社记者转业到煤炭工业部党委办公室,不久后大女儿呱呱落地。
“旭阁,明天元旦放假,你陪我们娘儿俩去拍张照片?”“明天还真不成。
”李旭阁答道。
“有事?”“有个讲座!在新街口排练场。
”“不就是一堂文化补习课?请个假。
”“岂止是文化补习课!是一个很重要的讲座,作战部就我和部长两个人参加!”“哦!”妻子脸露讶异之色,哦了一下,便没有再多问。
她是个军人,知道丈夫调到作战部工作后,办公的地方就在中南海居仁堂,很明显,就是放在主席和总理身边工作,此乃中国的心脏。
对此,她深明大义,忙道:“去吧,去吧,家里有我呢。
”……大雪无声,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
丰年好大雪啊!那天早晨,李旭阁推开武衣库小院里西厢房的门,只见一夜瑞雪落下,院子里飘雪成堆,侵至石阶间、窗台上,甚至拥门而伏。
③雪后一片天光,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升了起来。
晨曦初照,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曜东方。
扫完了积雪,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
李旭阁转身到长廊一侧去开自行车锁,然后,骑着车朝新街口排练场缓缓而去:不是看演出,而是听一场涉密程度极高的学术讲座。
这场讲座的主角是谁,他不知道。
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这是他必须坚持的一条铁律,但是对于今天这个讲座主讲人是谁,他还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一条扫过雪后的街道,在他眼前不断延伸……(选自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引子”部分,有删改)【注释】①李旭阁(1927.01—2012.10),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参加太原、兰州等战役。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他被选调到军委作战部,后官至第二炮兵司令员。
文中写的是他参加钱学森“导弹概述”讲座前的情景。
在后来的讲座上,钱学森说新中国完全有能力制造出自己的火箭,并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军种——火军,也即火箭军最初的称呼。
(1)结合耿素默与李旭阁对话的语言特点,分析耿素默当时的心理。
(2)分析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3)联系全文,指出题目中“那场雪”的深层意蕴。
(4)根据画线的【A】【B】两段文字,试谈报告文学“真实性”“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答案】(1)①多用问句(疑问句和反问句),表现其作为妻子对爱的渴望、家的重视及对丈夫淡淡的抱怨。
②语言简洁(单字、短句),如独字(哦)、反复(去吧,去吧),表现其作为军人,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
(2)①第一处交代时间、地点;暗示李旭阁在忙碌加班;突出这一地这一天的特殊性。
②第二处点明夜将降临;为后文描写北京夜景作铺垫。
③第三处:象征古老中国将重曜东方。
④三处前后照应,表明时间推移、事件推进;又形成一条线索,使行文思路更顺畅清晰。
(3)①象征新中国(或“新中国青年”)的青春之姿(新貌新颜)。
②凸显中国的安详、和平和丰收的愿景。
③暗示中国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崭新的强军(火箭军)之路。
(4)①两段文字,一详细写李旭阁从居仁堂出发骑车回家的过程,一择要写李旭阁此前的战斗简历,前者地点明确,后者经历清楚,两者真实地体现了李旭阁当前生活的安详和战斗履历的丰富,也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②画波浪线的文字用比喻、拟人、夸张、想象、对比及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等,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李旭阁所见夜景及其历经的战斗,让人如置其境,如历其事,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③报告文学中真实性是文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文学性是对真实性的生动和丰富,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缺了真实,文学成了空中楼阁;缺了文学,则真实所产生的感染力也大打折扣。
【解析】【分析】(1)结合“旭阁,明天元旦放假,你陪我们娘儿俩去拍张照片?”“有事?”“不就是一堂文化补习课?请个假。
”等分析可知,多用问句,写出了妻子渴望李旭阁的陪伴,从“不就是”可以看出妻子的淡淡抱怨等。
结合“‘哦!’妻子脸露讶异之色,哦了一下,便没有再多问”“她是个军人,知道丈夫调到作战部工作后,办公的地方就在中南海居仁堂,很明显,就是放在主席和总理身边工作,此乃中国的心脏。
对此,她深明大义,忙道:‘去吧,去吧,家里有我呢’”等分析可知,语言简洁,表现作为军人的耿素默,对丈夫工作的支持等。
(2)第一句,“黄昏泛起,1955年”“中南海居仁堂”等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写出了李旭阁在忙碌加班。
结合后面内容“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分析,也突出这一地这一天的特殊性。
第二句,抓住“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融尽”分析,点明夜将降临。
结合下文“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
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
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分析,为后文描写北京夜景作铺垫。
第三句,抓住“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升了起来”及后文内容“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曜东方”分析,象征古老中国将重耀东方。
三处前后照应,表明时间推移,使行文思路更顺畅清晰。
(3)“那场雪”,结合“晨曦初照,古老中国因了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竟然老树新枝,犹如这朝阳,重耀东方”分析可知,象征新中国的青春之姿。
结合“扫完了积雪,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
李旭阁转身到长廊一侧去开自行车锁,然后,骑着车朝新街口排练场缓缓而去”“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
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等分析可知,凸显中国的安详、和平和丰收的愿景。
结合“一条扫过雪后的街道,在他眼前不断延伸……”及注释内容“文中写的是他参加钱学森‘导弹概述’讲座前的情景”等分析可知,暗示中国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崭新的强军之路。
(4)分析两段内容,第一段主要讲“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交代从居仁堂出发骑车回家的过程;第二段主要讲写李旭阁此前的一些战斗简历。
写出了当前生活的安详、静谧、和平等,以及战斗经历的丰富,体现“真实性”。
结合“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如同惊雷,战友横飞玉碎,他的耳朵也骤然失聪,好多个月叽叽乱叫”“敌机的炮弹从天而降,掀翻了他与耿素墨新婚的小屋,一对新人埋在了瓦砾之中”等分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李旭阁所见夜景及其历经的战斗,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两段文字,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既交代了生活中李旭阁从居仁堂出发骑车回家的过程和李旭阁此前的一些战斗经历等,也写出了李旭阁所见的北京夜景的美妙和在战斗中的顽强、爱国等精神。
真实性是文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文学性是对真实性的生动和丰富,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故答案为:⑴①多用问句(疑问句和反问句),表现其作为妻子对爱的渴望、家的重视及对丈夫淡淡的抱怨。
②语言简洁(单字、短句),如独字(哦)、反复(去吧,去吧),表现其作为军人,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
⑵①第一处交代时间、地点;暗示李旭阁在忙碌加班;突出这一地这一天的特殊性。
②第二处点明夜将降临;为后文描写北京夜景作铺垫。
③第三处:象征古老中国将重曜东方。
④三处前后照应,表明时间推移、事件推进;又形成一条线索,使行文思路更顺畅清晰。
⑶①象征新中国(或“新中国青年”)的青春之姿(新貌新颜)。
②凸显中国的安详、和平和丰收的愿景。
③暗示中国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崭新的强军(火箭军)之路。
⑷①两段文字,一详细写李旭阁从居仁堂出发骑车回家的过程,一择要写李旭阁此前的战斗简历,前者地点明确,后者经历清楚,两者真实地体现了李旭阁当前生活的安详和战斗履历的丰富,也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②画波浪线的文字用比喻、拟人、夸张、想象、对比及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等,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李旭阁所见夜景及其历经的战斗,让人如置其境,如历其事,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