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决策中教师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决策中教师的作用
一、课程决策重视教师作用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关于课程内容的要求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研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教科书的制定,纲要中要求教学内容更要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相连,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他能知道什么样的知识有用,怎么样组织教材有利于教学。而且教师也能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教材组织的怎么样,那些组织形式是有效地。
2、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绝大多数课程改革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教师能意识到课程改革过程里潜在的假设、隐含的理念与内在的价值。教师意识到这些“缄默”的因素之后,能够使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有效。许多教育学者认识到,在所有教育组织的人员中,教师对教学实践问题是最有见解、最有发言权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像医生一样显示了最好的临床专业技能。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但是他们起码能修改、调整专业课程编制人员未能涉及的工作。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地反省自己的实践,在反省的过程中对课程材料不断地进行审察与修正。教师反省改革实践,不但能够促使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完善课程本身,同时,它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而良好的专业水准,又能进一步提升课程改革的层次。可见教师作为反省的实践者能够使课程改革趋向良性发展。
3、教师是课程改革的评价者。课程评价通常可以诊断课程问题、修正课程方案、修订教材、监控课程实施、比较各种课程教材体系、推进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注意到应成为课程评价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课程评价中的权威地位和主导作用。因为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也就决定了教师在评价课程中有绝对的发言权和相当的可靠性、有效性。教师对课程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的取舍、教材的编排和体例等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对课程建设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参与到课程决策中,对于课程改革的评价有利于课程改革朝着更为成熟、更为有效的方面发展。
二、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教师如何参与课程决策
我国现在的管理体制是集中管理体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统为一体,由国家制定(主体是国家)。集中管理体制便于课程行政管理,操作简单,有利于国家的文化统一,有利于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前苏联、法国、中国等等。但此种体制往往脱离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不利于与地方经济、文化相结合。学校无特色,千校一书,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未能参与课程决策、无自主权,只是被动的执行者,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国也发现了集中管理体制下的弊端,也在逐步放权,如《纲要》中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那么如何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式:
1、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
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程管理权利下放的基础上,学校可以以自身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让教师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关注课改,在教学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课改的不足之处,提出好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