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8《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文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趣一作:曲)译文: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 “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 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 写的,叫“他序”, “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 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参考译文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 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一致,总是 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悲叹感伤,心里却又不明白为 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 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 今人看待前人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 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 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 本诗集也将有所感悟吧!
期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不信
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 行军途中驻地 驻扎 3、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4、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 下一等 次之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得到
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处交往,俯仰之间就度过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省内心感悟,(与朋友)在一 室之内促膝倾谈;有的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所 爱好的事物上,无受拘束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 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 事物感到高兴,一时自得,就会快乐而满足,竟不觉 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已获得的或喜爱的事物感 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 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间,已成为陈迹,尚且不能不 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 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王羲之与题扇桥、躲婆弄、笔飞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语
.
专业. 王羲之与题扇桥、躲婆弄、笔飞弄
《晋书·王羲之传》云:王羲之“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耶’。
姥如其言,人况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题扇桥由此得名。
此后老姥便屡屡纠缠右军,请再题字。
王右军出门只好躲开老姥,于是就有了躲婆弄。
躲婆弄附近又有笔飞弄。
因为王羲之墨宝从不肯轻易予人,而求书者不绝于门,那位老姥更是纠缠不绝,王羲之不胜其烦,将笔向空中一掷,飞到了附近的一条弄内,以后此弄便叫笔飞弄。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素材2 精品
《兰亭集序》课文精讲指津王羲之在这篇序文里把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于兰亭聚会的盛况作了生动的叙述,并抒发了个人的感情。
文章虽对人寿几何.老之将至发表了无限感慨,流露了惆怅万端的情绪,但他也对庄周宣扬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作了批判。
这种高远旷达之言在东晋玄谈之风正炽.消极思想流行的时候,颇起了不同的反响。
全文基本上分两部分:前部分从“永和九年……”到“……信可乐也”是叙集会之事;之后是就此事抒发感情。
第一句是总叙,点出时间.地点以及集会的原因。
接着分句来叙人.叙地.叙事.叙乐,用语既简洁又周到,而且做到虚实相间.叙义结合。
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时,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和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其后的一句也同样是叙议结合,其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二短句,形象简括地定尽良辰美景。
议论部分第一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是承“仰观……俯察……”句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
这里写了倦于涉猎游玩的和寄情山水旷达不拘的两种人,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总是一样怡然自得,又总是情过兴尽。
时间无情的推移,实在令人感慨!于是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笔意顺势成章而又轻灵迅疾,并用“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文章的起承转合之处,正是进入作序的正旨。
接着便洋洋洒洒,从古今“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起,纯写感慨。
虽说作者自己也不完全领悟这大道理,但也不同怅惘无穷的悲观情绪;但若用批判的眼光来汲取其积极因素,这句话不也透露了“生生不已”的辩证法的思想吗?文章最后说到写序的目的,是要记叙这次盛会,引起后人的感怀。
文章结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邈不绝。
整篇文章触景兴怀.意在言外,把一股清新隽永的文风.文调,引进了当时枯寂的文坛,起了振颓拔俗的革新作用。
最后要说明的是,王羲之文中有一句“丝竹管弦”,因丝竹即管弦,有重复之嫌,后人常有訾议。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3自然段
一俯一仰之间
夫助文人词,之引相起与下,俯仰一世。或取之诸于怀抱,通“悟晤言”一室之 内;或取性因消寄句所子独托立,放浪形骸有之的人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通得得“于取己”,取快然自足不,一不样知老 之将对情至…;事及其所之既倦高子一,兴时的情样随事满迁足,感慨系之矣。等到向 之到达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附着迹,犹过去不能不以之兴怀,
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
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1 、癸丑
会稽 修禊
2 、激湍
流觞 形骸
3、 趣舍
嗟悼 彭殇
多音字:癸丑(guǐ) 会稽(kuài 修禊事也(xì) 感慨系之(xì)
jī)
通假字:
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茂林
修竹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畅叙幽情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酒杯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乐器 繁盛 映衬、围绕
作诗
高高的竹子
第2自然段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和风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自然万物
信可乐也。
用来
放开、 敞开
穷尽
实值 在得
序 与 跋
①介绍或评述一部著作或文章,有如现在的 “引言”“前言”。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列于书后 的叫“后序”、“跋”;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清拔超迈 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清拔超迈标新越俗——王羲之《兰亭修禊诗》赏析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偕名士好友在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边以曲水流觞,修禊宴集,得诗37首。
他乘兴作《兰亭集序》,此序不仅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不落窠臼,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精美的文章,绝妙的书法已让后人叹为观止。
实际上他在《兰亭集》里留下的篇章也是诗中的上品。
“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站在兰亭之畔举目仰望,只见天空碧蓝碧蓝,一下子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天地交际线;再俯下身子看到的就是兰亭边那一池澄澈的碧水。
天碧蓝,水碧绿,两碧相映,就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表里俱澄的美妙世界。
同时也为后面情怀的抒发开辟出可令人无限暇想的时空。
人们也仿佛看到诗人正和墨持笔面对着桌上平展的大纸构思他的文章,运筹他的笔法。
另外,在诗人的书法艺法已臻于极致、整体艺术素养已跃上那个时代巅峰的情况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好季节的赏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优雅环境的悦目,酒兴对创造力的激发,众人的鼓励和期盼,诗人的创造力在此间找到了最好的迸发点,于是先有了这佳好的诗篇,接下来便有了精美绝仑的《兰亭集序》。
没有这种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就没有后来《兰亭集序》的横空出世,后人评说王维诗的意境是画与诗的有机统一,若寻根求源王羲之的序和诗一定给他很大启发。
在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篇中同样也可以看到本诗艺术手法的影子。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寥远明朗的蓝天碧水,人们虽无法具体地度量它们的大小,但这大千世界运行的规律和变化的道理,则可通过人们的观察和感悟来把握和运用。
人为万物之灵,应该有这个本领。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各不相同,可这些都是天地的自然造化,在这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书圣王羲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书圣王羲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书圣王羲之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
书法又出现了一顶峰。
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根本结构消解,只保存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
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
在章草的根底上,又出现了今草。
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
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
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
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
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
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
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
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比照。
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
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王羲之(课件)
盛况 喝酒。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乐器,代指音乐
幽情。
作诗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盛的树 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 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 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 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爽快地表达各自 幽雅的情怀。
誉为“ 书圣 ”。
天 下 第 一 行 书 兰亭集序
“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序
❖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是说明 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 文章。
❖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 “跋”或“后序”。其作用在于推举介绍某人 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 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 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兰亭集序》意 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
的
举行Hale Waihona Puke 做都都咸集。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 (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 有名誉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 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高
旁边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映衬、环绕
酒杯 排列
2、掌握实词的意义以及文中的重点文言基 础知识及名句。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作者的思 想感情的转变。
王羲之
王羲之, 东晋 书
法家。出身贵族,官至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人称“ 王右军
”。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
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
早年苦练书法,有“临
池学书,池水尽墨”的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王羲之的《兰亭序》提起了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令我格外惊喜。
自小修习书法,《兰亭序》可谓是我顶礼膜拜十数年的范本!此文文意通达,行文流畅,蕴涵了丰富的人世哲理,是一篇传世之作,而它更是中国书法的魁宝。
所谓“天下第一行书”指的便是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
千百年来它也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
记得家中一直挂着一副竹制冯承素摹本的《兰亭序》,也就是著名的神龙本。
按照真迹(先藏于故宫博物院)1:1的尺寸制作,系景德镇雕刻家之手。
这副竹挂一直是我最珍视的艺术品,可惜由于尺寸太大,不能带到美国来。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现已失传,坊间流传,《兰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间在民间珍藏,后唐太宗从民间赚进御府,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称其书“尽善尽美”,“置于座侧,朝夕观览”,遂遗命以《兰亭集序》帖殉葬。
从此真迹失传。
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不过在我读小学那个年代,书法老师就以一句遗憾美道破这些争论。
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曾让人摹拓十本以赐近臣。
一般认为在所有临摹本中,冯承素的墨迹摹本最为神似。
而后世临摹《兰亭序》的版本不下数百种。
还有各类木石镌刻本,摹本,临本。
这其中不乏大家之作,也有文人雅士的追捧。
而最有名的几副临本除了刚才提到的冯承素神龙本外,还有《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所临摹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有摹本,记得毛泽东也曾有临本。
不过《兰亭集》与《兰亭序》是不同的,顾名思义,《兰亭序》是为《兰亭集》而作的序,此序出自王羲之之手,而《兰亭集》却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躒,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
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文言文吧,借助文言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1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高中语文 8兰亭集序阅读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8兰亭集序王羲之所创作和书写的《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
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
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在山阴道上走,如在画中游。
”假如你能亲临兰亭,进入那种文化现场,许多东西就会迅速“复活”,掩映其间的森森林木,穿插云霄的处处绿竹,都会激活你对远年文化的深沉遐思。
●余秋雨《山居笔记·遥远的绝响》(节选)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普及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逻辑,即便是再冷僻的陋巷荒陌,也因震摄、崇拜、窥测、兴奋而变得炯炯有神。
突然,英雄们相继谢世了,英雄和英雄之间龙争虎斗了大半辈子,他们的年龄大致相仿,因此也总是在差不多的时间离开人间。
像骤然挣脱了条条绷紧的绳索,历史一下子变得轻松,却又剧烈摇晃起来。
英雄们留下的激情还在,后代还在,部下还在,亲信还在,但统制这一切的巨手却已在阴暗的墓穴里枯萎;与此同时,过去被英雄们的伟力所掩盖和制服着的各种社会力量又猛然涌起,为自己争夺权力和地位。
这两种力量的冲撞,与过去英雄们的威严抗衡相比,低了好几个社会价值等级。
于是,宏谋远图不见了,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代之以明争暗、斗上下其手、投机取巧,代之以权术、策反、谋害。
当初的英雄们也会玩弄这一切,但玩弄仅止于玩弄,他们的奋斗主题仍然是响亮而富于人格魅力的。
当英雄们逝去之后,手段性的一切成了主题,历史失去了放得到桌面上来的精神魂魄,进入到一种无序状态。
专制的有序会酿造黑暗,混乱的无序也会酿造黑暗。
我们习惯所说的乱世,就是指无序的黑暗。
魏晋,就是这样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魏晋乱世,文人名士的生命会如此不值钱。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
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
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
现自己的抱负。 可编辑ppt
22
正因为我们 对生命是
读 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
课 昔者……”。我们“悲”古
文 人因为我们对生命的体验和
而 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
思
似;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 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
考 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可编辑ppt
1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 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 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 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 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 《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 岁读前人笔论。他的行草书 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 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 书圣。
: 加深刻感人。
可编辑ppt
23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
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
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
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
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
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
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
地打动了我们。
可编辑ppt
24
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
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
可编辑ppt
乐
11
可编辑ppt
12
时间
地点
兰亭盛会 人物 事由
景致
可编辑ppt
13
可编辑ppt
14
问题二:
人们常说:“好花 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二段中,作者表现了 人生俯仰的哪些“痛”?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
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兰亭集序写作素材
兰亭集序写作素材兰亭集序写作素材《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写作素材,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素材积累梳理:1、生命永恒。
“死生亦大矣”。
死生之重,今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中。
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意味,终结和开始都是一种哲学,需要人们思考和正视。
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绝对需要一种勇气。
他敢于正视人生之痛,表现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吟唱出了对人生无比的热爱和眷恋。
是啊,我们只有正视生死,才能热爱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工作和创业中去,在奋斗和奉献中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厚度。
2、淡雅人生。
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处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
他们通体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
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
这显然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知识分子追崇的一种“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理想和乐境。
3、务实求真。
诚如《古文观止》所云:王羲之的感慨“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
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者编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淡之风很盛。
作者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世风,颇有想作为。
有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
4、“悲叹”与“悲观”。
悲叹不等于悲观,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
汉末魏晋时代的文人士子,在精神风貌上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鲜明地表现在他们对人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悲慨上。
可是,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却往往是一些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士,比如李白、曹操等人。
悲叹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名人或英雄。
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着执着,面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高中语文 3.8《兰亭集序》王羲之父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语文素材
王羲之父子琅琊王氏,曾是汉魏以来煊赫的名门望族,从中朝到江左,王氏家族一直世居高位,过着钟鸣鼎食的奢华生活。
到了江左,它的社会地位达到了极致,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历史上王氏家族不仅出了许多叱咤风云左右时局的权贵,还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书法家,象王廙、王珣、王珉、王昙首、王僧虔、以及本文中要提到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出身于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
其中,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作为晋代书法作品中仅存于世的两件真迹,现已被目为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
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字逸少,又称右军、某某,其父王旷,官至某某太守,族叔王导、王敦都是东晋时代权倾朝野的人物。
王羲之生性淡泊,“素无廊庙志〞,故官止于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魏晋时期是一个崇尚清谈的时代,善辩之士在上流社会中很受尊崇。
有很多名士在儿童时期就展现出了语言方面的才华,往往被时人目为神童。
王羲之年幼时很腼腆,言语迟钝,史称“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然而他却十分聪颖机敏,世说中曾记载了王羲之年幼时的一个故事:“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值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智。
〞到了王羲之长大时,他在语言方面的才华也渐渐显现出来。
十三岁那年,他去拜望宰相周顗,宾主交谈之后,周顗对其大为赞赏,马上先割了一块“烤牛心〞给王羲之吃。
在当时,“烤牛心〞这道菜很受晋人欢迎,被看成款待贵宾的佳肴,在很多客人还没吃到的情况下,周顗先让给王羲之吃,这证明了他对王羲之的高度重视,从那以后,羲之的名字渐渐为世人所知。
旧社会的大家族往往是同宗的族人聚居在一起,王氏家族南渡后聚居于某某的乌衣巷一带。
我在前年曾去过某某的乌衣巷,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乌衣子弟裙裾风流的景象已不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3.8《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素材新人教版必
修2
提起了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令我格外惊喜。
自小修习书法,《兰亭序》可谓是我顶礼膜拜十数年的范本!此文文意通达,行文流畅,蕴涵了丰富的人世哲理,是一篇传世之作,而它更是中国书法的魁宝。
所谓“天下第一行书”指的便是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
千百年来它也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
记得家中一直挂着一副竹制冯承素摹本的《兰亭序》,也就是著名的神龙本。
按照真迹(先藏于故宫博物院)1:1的尺寸制作,系景德镇雕刻家之手。
这副竹挂一直是我最珍视的艺术品,可惜由于尺寸太大,不能带到美国来。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现已失传,坊间流传,《兰亭序》在王羲之死后的二百七十年间在民间珍藏,后唐太宗从民间赚进御府,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爱不释手,称其书“尽善尽美”,“置于座侧,朝夕观览”,遂遗命以《兰亭集序》帖殉葬。
从此真迹失传。
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不过在我读小学那个年代,书法老师就以一句遗憾美道破这些争论。
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曾让人摹拓十本以赐近臣。
一般认为在所有临摹本中,冯承素的墨迹摹本最为神似。
而后世临摹《兰亭序》的版本不下数百种。
还有各类木石镌刻本,摹本,临本。
这其中不乏大家之作,也有文人雅士的追捧。
而最有名的几副临本除了刚才提到的冯承素神龙本外,还有《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所临摹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有摹本,记得毛泽东也曾有临本。
不过《兰亭集》与《兰亭序》是不同的,顾名思义,《兰亭序》是为《兰亭集》而作的序,此序出自王羲之之手,而《兰亭集》却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躒,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
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了。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