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指南(王关林,方宏筠)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果树的基因转化研究早在1988年,首先在核桃上取得突破,McGranahan等获得了转gus基因核桃再生植株。

此后,果树转基因工程研究日益发展,许多果树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但是与农作物的转基因工程研究相比,果树转基因工程还是远远处于落后状态。

最难转化的禾谷类,现在也已经有多种作物进入转基因的商业化生产阶段,而果树仅有一例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方宏筠等,1999)。

我国在樱桃、草莓、苹果等果树转基因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都获得了转化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特别是樱桃的转抗菌肽基因已由农业部批准进入田间实验,该项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988年第一株转基因核桃(Juglans regia L.)在美国诞生为利用基因工程改变果树特定性状、培育果树新品种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对于农作物而言,果树转基因技术及研发相对滞后转化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果树基因工程也有其突出的优势。

目前,我国已在荔枝、番木瓜、苹果、柑橘、梨、桃、香蕉、猕猴桃、葡萄、樱桃、草莓的果树上展开了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转化方法主要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轰击的方式,获得了部分转基因植株。

在果树等林木育种中,花粉管通道法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仅见钟启宏等采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方法,将欧洲黑杨的一个克隆片段导入泡桐,最终获得了3株可含50μg/mL的Kan培养基上生长的幼苗。

侯立群(2000)等利用花粉管通道发进行核桃转基因研究,只是获得了畸形果植株,但尚未完成分子鉴定等。

山东农业大学张玲(2004)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杏转化抗寒基因相关研究。

由于果树,栽培环境复杂、生产周期长,且主要为风媒传粉植物,与作物相比,在影响树种自身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性可能更大。

随着果树转基因成功事例逐年增加,转基因果树的生态安全性问题也越发受到重视。

由于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转化的供体可以是植物总DNA,即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具目的性状的外源DNA或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其实质相当于远缘杂交。

三系法与二系法杂交育种方法的比较

三系法与二系法杂交育种方法的比较

第23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9月 Vol. 23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1────────── 收稿日期:2001-07-18作者简介:陈玉芹(1953-),女,河北迁安人,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系副教授。

- 12 -三系法与二系法杂交育种方法的比较陈玉芹(唐山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技术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对三系法和二系法杂交育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育种方法,但它必须要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增加了育种的时间和资金;而二系法选用光敏核不育系的自交不育系做母本,用加显性标记基因的恢复系作父本,省去了繁殖保持系的工作,同时,这种不育系会因光照长度或温度高低(或两者兼有)而在可育与不育之间互相转换,而这些条件都可以人为控制,这既保证了杂种优势的利用,又节省了资金,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育种方法。

关键词:三系法;二系法;杂交育种;光敏核不育系中图分类号:Q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1)05-0012-03由于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土地贫瘠造成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原材料逐渐减少,在农业上,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改善人们的物质营养,是21世纪人类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古国,现在她以仅占全球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吃、穿问题而瞩目于世界。

在这项工作中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人。

他使过去亩产只有300多公斤的水稻产量增加到500多公斤。

而他现在正在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将把亩产进一步提高到800多公斤。

袁隆平教授利用三系法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使得杂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现在他研究的超级水稻将采用二系法配制优良种子,充分发挥杂种优势作用。

基因工程思维导图(1)

基因工程思维导图(1)

是编码产生蛋白质或RNA 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孟德尔——遗传因子Yohannsen ——基因摩尔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DNA ) 三联子密码转录与翻译控制生物形状是指对基因进行分离、分析、改造、重组、转移、检测和表达等操作的简称获得目的基因基因与克隆载体连接,形成重组子 基本步骤 重组子转化受体细胞,获得转化子转化子检测和筛选目的基因在受体中被表达,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产物 基因操作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操作的针线:连接酶 基因操作的载体:质粒与病毒基因操作的车间:细菌(大肠杆菌)、真菌(酵母)和病毒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基因是可切割和可粘合的基因是可转移的 多肽与基因之间有对应关系 遗传密码通用基因可以复制遗传基因操作来定向改变或修饰生物体,并具有明确应用目的的活动。

1973年(基因工程元年)生物感应器遗传改良基因治疗DNA分子内部某种特殊的核苷酸序列,限制性内切酶第一个字母:取宿主属名首字母,大写斜体。

第二、三个字母:取宿主种名前两个字母,小写斜体第四个字母:为宿主的株号,正体第五个字母:发现顺序号,大写罗马字体,正体现象限制与修饰 1型种类 2型3型识别长度:4-8个碱基,最常见6个碱基限制酶识别序列识别序列结构:回文结构切割位置:在识别位置的内部或两侧平末端黏末端不同或相同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

即不同来源的限制性内切酶可切割相同的序列。

限制酶产生的末端同序同切酶(完全同裂酶)同序异切酶(非完全同裂酶)同尾酶:指来源各异,识别靶序列各不相同,但切割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

同尾酶切割DNA得到的产物可进行互补连接。

DNA末端长度对限制酶切的影响位点偏爱星星活性缓冲液酶切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终止酶切方法:EDTA螯合镁离子,加热,苯酚抽提去除蛋白质或试剂盒纯化DNA影响限制酶活性因素:DNA样品浓度,甲基化程度,分子结构,缓冲液性质,酶切温度时间概念:催化3'羟基和5'磷酸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使断开的DNA连接起来的酶。

CMV启动子克隆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表达

CMV启动子克隆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表达

CMV启动子克隆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表达于秀敏;岳文冉;王瑞刚【摘要】根据细胞肥大病毒CMV启动子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后,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具有Kan抗性和GUS intron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LpPCG,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到烟草叶片中.通过CMV启动子指导的GUS intron基因在烟草叶片内的瞬时性表达,比较了其植物表达特性.结果表明:CMV启动子可启动GUS在植物体内的表达,其表达活性相当于2×35S启动子的(80.4±26.6)%.【期刊名称】《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4)002【总页数】6页(P187-192)【关键词】植物;CMV启动子;GUS;瞬时表达;增强型35S启动子【作者】于秀敏;岳文冉;王瑞刚【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78植物基因工程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能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启动元件还非常有限.CaMV 35S启动子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启动子[1-4].然而,近年来有关启动子特别是35S启动子引发的转基因沉默的报道越来越多[1,5].不仅如此,35S启动子的可调控性也不高,不利于外源基因表达的有效调控[6].而且,它在单子叶植物中的表达强度也比较低[7-8].因此,寻找新的启动子或改良现有启动子以便植物基因工程有更多的基因调控系统已成为当前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细胞肥大病毒(cytomegalo virus)CMV启动子和35S启动子均为病毒来源的启动元件,基因结构较小,并具有较高的表达强度[9-10].由此推测CMV启动子具有与35S启动子相似的表达特性,即可能具有在植物表达的特性.本文通过CMV启动子指导的GUS intron基因在烟草叶组织内的瞬时表达,试图探讨该启动子在植物体内的表达特性和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可能性.1.1 材料1.1.1 植物材料野生型烟草(Nicotianatabacum)品种:革新一号.本实验使用6~12周龄烟草的完全展开叶片.1.1.2 用于PCR克隆的引物与模板用于CMV启动子PCR克隆的引物为由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INC公司合成.模板为pcDNA3.1-Myc-His-A(5523bp).1.1.3 菌株、质粒及试剂大肠杆菌DH5α,农杆菌LBA4404(Rifr,Strr),中间载体PUC19/2×35S-GUS,pGPTV-Kan由本实验室提供.实验所用PCR Product Cleaning Up Kit,DNA Gel Extraction Kit以及Plasmid Miniprep Kit购自Qiaen A.Taq DNA Polymerase购自TaKaRa公司,限制性内切酶BglⅡ,HindⅢ,EcoRⅠ和T4DNA Polymerase购自Fermentas公司,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或进口分析纯.1.2 方法1.2.1 CMV启动子的克隆分别以1.1.2所述PCR引物及模板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参见Taq DNA Polymerase说明书.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1min,94℃变性1min,55℃退火1min,68℃延伸3min,30个循环;68℃延伸7min.PCR产物经质量浓度为10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并经DNA Gel Extraction Kit纯化收集,4℃临时保存备用(或-20℃冻存).1.2.2 CMV启动子与PUC19/2×35S-GUS重组载体的构建分别用BglⅡ和HindⅢ双酶切CMV启动子的PCR克隆产物和植物表达载体PUC19/2×35S-GUS,质量浓度为10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CMV启动子的PCR酶切产物的700(714)bp左右的片段以及载体PUC19/2×35S-GUS酶切产物中的大片段.用DNA Gel Extraction Kit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大片段,将2片段用T4DNA Polymerase进行连接,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将菌液涂于抗性筛选(Amp,100mg/L)的LB平板上,筛选重组表达载体PUC19/CMV-GUS intron.菌落PCR初步鉴定后,小量提取质粒进行BglⅡ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得到正确的重组表达载体PUC19/CMV-GUS intron,标记为PCG.1.2.3 重组质粒PUC19/CMV-GUS intron与载体pGPTV-Kan的重组用HindⅢ和EcoRⅠ对PUC19/CMV-GUS intron质粒DNA和中间载体pGPTV-Kan质粒DNA进行双酶切,经10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PUC19/CMV-GUS intron的2.9kb和pGPTV-Kan的酶切大片段,并用DNA Gel Extraction Kit回收片段.将2片段用T4DNA Polymerase进行连接,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双抗性(40mg/L Rif+100mg/L Kan)LB平板筛选重组表达载体pGPTV-Kan/CMV-GUS intron,标记为LpPCG,挑取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初步鉴定,小量提取质粒进行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鉴定.同时将pGPTV-Kan质粒DNA转入大肠杆菌DH5α,获得pGPTV-Kan中间载体,标记为LpGPTV.1.2.4 农杆菌植物组织渗入与瞬时性表达用电转化法将以上2种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LBA4404,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 鉴定.获得植物表达载体LpPCG和LpGPTV.选择完整的位于植株中部偏上的完全展开叶片,用1mL塑料注射器将农杆菌悬浮液从叶背注入细胞间隙,渗入组织位于叶主脉及2排次脉之间,面积约4cm2左右,渗入农杆菌悬浮液量为100μL.每个叶片以叶脉分隔,渗入8~16点,于室内22~25℃,16/8h光暗条件下培养48h.1.3 荧光法GUS活性检测将含有渗透位点的叶组织片收集到1.5mL的Eppendorf管中,加入500μL的GUS提取液,液氮冷冻后冰浴下研磨.4℃离心10min,取出50μL上清液加入250μL的GUS检测溶液和200μL GUS提取液.立刻从混合液中移出另一个50μL的等分试样,加入2mL的终止液用做对照.其余的混合物37℃保温60min.用50mmol/L,pH7.0的磷酸钠缓冲液冲洗3次,按荧光检测法检测GUS表达活性.1.4 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3系统进行作图及统计分析.根据CMV启动子设计了其PCR克隆引物,高保真PCR克隆CMV启动子,利用其与中间载体PUC19/2×35S-GUS和pGPTV-Kan的重组中分别获得其与GUS intron和NPTⅡ基因的融合,从而得到具有Kan抗性的表达载体.2.1 CMV启动子的克隆PCR扩增CMV启动子,得到大小在0.7kb左右的PCR产物(图1),其长度与实验设计的CMV启动子的714bp的序列长度接近.推测该PCR产物是CMV启动子.2.2 重组质粒PUC19/M15K-GUS intron的构建及其鉴定利用CMV启动子PCR产物酶切片段,与中间载体PUC19/2×35S-GUS的重组,得到了PCG重组子,其PCR检测结果(图2)与上述结果一致.BamHⅠ+HindⅢ双酶切和HindⅢ+EcoRⅠ双酶切的检测结果(表1,图3)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UC19/CMV-GUS intron构建正确.PCG的HindⅢ、EcoRⅠ双酶切片段CMV-GUS与pGPTV-Kan重组子pPCG 检测结果也得到与图3相似的CMV启动子扩增条带.其BamHⅠ+EcoRⅠ双酶切和HindⅢ+EcoRⅠ双酶切的检测结果(表2,图4)证实该重组子是正确的. 2.3 CMV启动子在植物体内的瞬时性表达利用荧光法检测了CMV和2×35S启动子指导的GUS基因在烟草叶组织中的瞬时表达活性.结果表明(图5),CMV和2×35S启动子均可指导GUS基因的瞬时性表达.同时发现,CMV启动子的表达活性达到2×35S启动子的(80.4±26.6)%(n=6).3.1 CMV启动子在植物体内的瞬时性表达瞬时表达系统是研究启动子功能及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瞬时性表达的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细胞内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因此,其表达受受体植物基因组的影响相对较小,其启动子活性基本反映了启动子本身的表达特性[11-12].同时,利用瞬时性表达系统可以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启动子的表达活性.通过荧光检测法,CMV启动子可指导GUS基因的瞬时性表达.3.2 CMV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前人对35S启动子的研究结果表明,35S启动子存在2个重要区域,即从-90至+8的A区和-343至-90的B区.其A区主要负责在胚根、胚乳及根组织中表达;而B区则主要控制胚、子叶及成熟植株的叶组织及维管组织内的表达[2].Benfey等利用UidA基因证实了35S的-90至-46区域和-343至-90区域分别是在根部和叶部表达所必需的[13].有人将35S的-343至-90区域作顺向重复排列构成了增强型35S双启动子(2×35S),并证明其表达活性显著增强.另外,郝林等的研究证明2×35S启动子在拟南芥中的表达水平比35S启动子高出11倍[1].笔者的上述实验结果表明,CMV启动子均具有相当于2×35S 启动子80%左右的活性,这说明,CMV启动子在植物体内具有较高的表达活性.这一结果表明,CMV启动子可能为植物基因工程中表达外源基因提供新的启动子选择,也就是说CMV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由于CMV启动子是动物基因工程中的启动元件,因此,这一实验结果表明,某些动物来源的启动子也同时具有植物表达活性.也就是说动植物启动子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上存在着共同之处.早先把果蝇HSP70启动子具有植物表达活性作为例外[14],从笔者的上述研究结果看,HSP70启动子的植物表达活性可能并非例外.实际上,已有结果表明,CaMV 35S启动子在非洲爪蟾(Xenopusoocytes)和HeLa细胞内的作用与CMV启动子一致,表现出较高的表达活性[15-16].这些结果同时说明,过去认为动物启动子不被植物所识别的观点应当改变[2].植物与动物同属于高等真核生物,在基因结构、组成及表达调控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如基因的不连续性、高度重复性以及相似的加工、修饰机制.上述结果说明了动植物基因启动子的调控机制有其同源性,因此,在基因调控水平上研究和寻找动、植物基因的通用性,无论在基础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文献】[1]郝林,曹军.CaMV 35S双启动子显著提高转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水平的研究[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6):517-519.HAO Lin,CAO Jun.A double CaMV 35Spromoter efficiently enhances the level oftransgenic expression inArabidopsis[J].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2000,36(6):517-519.[2]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WANG Guanlin,FANG Hongjun.Th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lant gene engineering [M].Beijing:Science Press,1998.[3]李杰,张福城,王文泉,等.高等植物启动子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17(4):658-661.LI Jie,ZHANG Fucheng,WANG Wenquan,et al.Advance in the study of higher plant promoter[J].Letters in Biotechnology,2006,17(4):658-661.[4] ALKAFF N S,KREIKE M M,COVERY S N.Plants rendered herbicide-susceptible by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elicited suppression of a 35Spromoter-regulated transgene [J].Nat Biotechnol,2000,18(9):995-999.[5] HOLTORF S,APEL K,BOHLMANN parison of different constitutive and inducible promoters for the transgenes inArabidopsisthaliana[J].Plant Mol Bio,1995,29(4):637-646.[6]徐子勤.重要禾谷类植物转基因研究[J].生物工程进展,2001,21(1):59-74.XU Ziqin.Transgenic researches of important cereal species[J].Progress in Biotechnology,2001,21(1):59-74.[7] BRUCE W B,CHERISTENSEN A H,KLEIN T.Photoregulation of a phytochrome gene promoter from oat transferred into rice by particle bombardment[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24):9692-9696.[8] MCELROY D,BRETTELL R.Foreign gene expression in transgenic cereals[J].Trends Biotechnol,1994,12(2):62-68.[9] DAI Jianwei,ZHANG Qianqian,LIU Songcai,et al.The combination of a synthetic promoter and a CMV promoter improves foreign gene expression efficiency in myocytes [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158(3):91-96.[10] LAI Guangrui,LIU Xiaoliang,WU Jingjing,et al.Evaluation of CMV and KAP promoters for driving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CYP4F2in transgenic mice[J].Int J Mol Med,2012,29(1):107-112.[11]战淑欣,王道文.利用瞬时表达系统研究马铃薯Y类病毒基因对豌豆HSP70基因启动子激活能力的差异[J].植物学报,2000,42(4):433-437.ZHAN Shuxin,WANG Daowen.Development of a transient assay for investigating the activation of Pea HSP70gene promoter by potyviral cistrons[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0,42(4):433-437[12] SUNIKUMAR G,MOHR L.Developmental and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CaMV 35Spromoter in cotton as revealed by GFP[J].Plant Mol Biol,2002,50(3):463-74. [13] BENFEY P N,REN L,CHUA N H.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fromCaMV35Senhancer subdomains in early stages of plant development[J].EMBO J,1990,9(6):1677-1684.[14] ZHANG X P,GLASER E.Interaction of plant mitochondrial and chloroplast signal peptides with the HSP70molecular chaperone[J].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02,17(1):14-21.[15] BURKE C,YU X B,MARCHITELLI L,et al.Transcription fa ctorⅡA of wheat and human function similarly with plant and animal viral promoters[J].Nucl Acids Res,1990,18(12):3611-3620.[16] MYHRE M,FENTON K,EGGERT J,et al.The 35SCaMV plant virus promoter is active in human enterocyte-like cells[J].Eur Food Res Technol,2006,222(1-2):185-193.。

药用植物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应用

药用植物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应用

药用植物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应用植物毛状根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种,因其不仅克服了植物生长缓慢、有效成分积累有限的不足,且具有不依赖外源植物激素等优点,近年来研究较多。

文章介绍了目前药用植物毛状根的诱导情况,并总结了植物毛状根培养体系在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生物合成机制及调控基因的研究、植物基因工程、生物转化以及药物蛋白中的应用,旨在为其他药用植物毛状根的培养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毛状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发根农杆菌;生物转化1 药用植物毛状根的诱导1.1 毛状根的发根机制毛状根(hairy roots)是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植物后,在植株创伤表面诱导产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型。

早在1907年,Smith和Townsend 就发现发根农杆菌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毛状根,此后,学者们发现无论是发根农杆菌还是根癌农杆菌A. tumefaciens,其致病原因均是由大分子质粒引起的[1-2],但发根农杆菌的致病质粒与其他Ti质粒(根瘤诱导质粒)功能既有差异又有联系[3]。

直到1982年,美国科学家Chilton[4]发表文章阐述其发根机制:发根农杆菌中Ri质粒上T-DNA进入宿主植物细胞引发了毛状根的产生。

Ri质粒是发根农杆菌染色体外的一个约250 kb的大质粒,其上面存在2个与转化有关的功能区,即T-DNA(转移区)和Vir(致病区)。

T-DNA的主要功能是在转化时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寄主植物基因组中,表达决定毛状根生长和冠瘿碱合成的基因;Vir区的作用是协助T-DNA区完成转化。

Vir区上有7个操纵子VirA-G,轉化时,植物伤口产生小分子酚类化合物与VirA的表达产物结合,激活其他Vir基因,使T-DNA被剪切、转移并最终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因此,单子叶植物不能合成特异性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是其难以被侵染诱导出毛状根的主要原因[5-7]。

1.2 药用植物毛状根诱导情况目前,已有近百种药用植物成功诱导出毛状根,总结发现其中76%为草本植物,也有少量藤本及木本植物,比例分别占到7%,17%;在植物学分类方面,已诱导出毛状根的药用植物科属分类较为分散,其中豆科、茄科、菊科和唇形科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表1)。

f.改进的CTAB法提取盐生植物基因组DNA

f.改进的CTAB法提取盐生植物基因组DNA

第19卷 第2期2007年6月 塔 里 木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ari m UniversityVol.19No.2Jun.2007① 文章编号:1009-0568(2007)02-0060-03改进的CT AB法提取盐生植物基因组DNA王彦芹 罗晓霞 刘陈 李霞 陈良 杨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摘要 用改进的CT AB法提取猪毛菜、碱蓬、骆驼蓬、骆驼蹄瓣和柽柳5种盐生植物基因组DNA,通过与常规的CT AB法提取结果相比发现,改进的CT AB法从提取速度、得率、质量上都优于常规的CT AB法,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盐生植物的快速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 改进的CT AB法;盐生植物;DNA提取中图分类号:Q946.2 文献标识码:AM od i f i ed CTAB Protocol for Extracti n g the Tot a l D NA of Ha lophyte W ang Yanqin Luo Xiaoxia L iu Chen L i Xia Chen L iang Yang J ian (Key Laborat ory of Pr otecti on and U tilizati on of B i ol ogical Res ource in Tari m Basin of Xinjiang Pr oducti on&Constructi on Gr oup s,Tari m University,A lar,Xinjiang843300)(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onl ogy,Tari m University,A lar,Xinjiang843300)Abstract T wo methods of DNA extracti on of s ome Hal ophyt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CT AB method was better than regular method in ter m s of the quality of t otal DNA extracti on.Key words modified CT AB method;Hal ophyte;DNA extracti on DNA的分离提取是进行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础,DNA样品质量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玉米DNA的小量快速提取

玉米DNA的小量快速提取

$BC!D3@ ! $BC!A4 循环 $D3@ !# $BC!,@保存 " !"#"$ %&’ 酶切反应体系 取 E’F 4 !5!加入 G6=H I 酶后用移液枪上下缓慢抽吸 3 > A 次进行混合 ! 加 &&<3= 至总体积为 3# !"! 然后将反应管放入 AD@
水浴锅中 !过夜 "
图! 小量法玉米 $%& 的 (&)$ 电泳图
测 " 结果发现 ./0 质量较好 " 所得的 ./0 可用于 405. 和 ./0 酶切等技术 # 此法具有提取速度快 $./0 质量好和 经济实用等优点 " 为玉米及其他植物 ./0 的提取提供了一个快速 $ 简便的途径 # 关键词 ! 玉米 %./0 提取 % 小量快速法 中图分类号 ! 6#!,1",#1, 文献标识码 ! 0
从图 ! 可以看出 ! 小量快速法提取的 E’F 有清 晰的主带 ! 也有少部分降解 ! 产生拖尾现象 ! 但总的 来说提取的 E’F 质量较好 "
!"’
(&)$ 分析
将小量法 提 取 的 E’F! 用 于 HF)E 扩 增 ! 扩 增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 3" 从 图 3 可 知 ! 小 量 快 速 法 提 取 E’F 可 用 于
>@A 实验方法 !"#"! $%& 的抽提方法
的基础上改良而成 #
本方法是在 COEKe9 等人],^
CV0_ 法提取植物 ./0](^"质量很好 "但较费时 " 一天
只能提取近百份材料 " 很难满足 664 $405. 等大规 模研究的需求 % 用小量快速法可克服以上两种方法 的缺点" 既有很快的提取速度" 又能获得较好的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审批表(院级)注:培养方案上报研究生院前请完整填报本表,并签字盖章。

细胞生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技术;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熟练使用计算机;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

能独立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教学。

可在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我校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

四、培养方式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见课程设置表)第一类:必修课。

必修课包括三部分:㈠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开设的公共学位课;1.公共外语课,144学时,8学分,在第1、2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36周(注:外语类学科、专业的第二外语由外语学院安排);2.公共政治课:⑴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18学时,1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每周1学时,18周;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18学时,1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每周1学时,18周;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理科),36学时,2学分,在第2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18周;3.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除教育学院外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36学时,2学分,在第2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18周。

㈡由各学院组织开设的专业学位课,四门,每门54学时,3学分(合计12学分),分别在第1学期开设一门,第2学期开设一门,第3学期开设二门。

每学期18周,每周3学时;㈢由各学院组织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二门,每门36学时,2学分(合计4学分),分别在第2、3学期开设,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

该课程应由导师为所指导的研究生指定。

第二类:选修课。

选修课包括两部分:㈠指定选修课专业外语,36学时,2学分,18周,每周2学时,在第3学期开设,由各学院组织开设(外语类学科、专业的研究生须在相应方向指定选修课程中选修2学分的课程);㈡任意选修课专业选修课,2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