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探究》课题研究 本课题认真研究了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分组学习

合集下载

新课标教研活动经验交流(3篇)

新课标教研活动经验交流(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地纷纷开展了新课标教研活动。

本文将结合我参与的一次新课标教研活动,分享一些经验与心得。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反思等方式,推动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入理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过程1. 理论学习活动伊始,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通过学习,教师对新课标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 课例研讨为了更好地将新课标融入教学实践,我们选取了部分优秀课例进行研讨。

教师们针对课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分组讨论根据学科特点,我们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 互动交流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

教师们就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教师则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解答。

这种互动交流有助于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5. 反思总结活动最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总结。

教师们结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对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经验与心得1. 深入学习新课标,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标,掌握其内涵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践行新课标。

2. 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团队合作,共同进步教师之间要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研活动中,要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4. 关注学生需求,关注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数学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不太符合学生的实际等等。

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数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运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教学选用探究方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改革者的心理需要。

其实,教学改革并不神秘,它的宗旨有三点:一是打破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将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只要能做到这三点,就都能改革,怎么改革都行。

因为我们所说的改革是在探究中改革,有探究就有改革,没有探究就没有改革。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教学效果。

所谓改革就是在不断探究新的教学途径和适合于教学的策略中运行。

而这种探究适合于每一个学科,能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可以说谁能够掌握探究的钥匙,谁就能够打开教学改革的大门。

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型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型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型学习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升级。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其中强调了探究型学习的重要性。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主体,以师生共同探究和合作为特点的学习方式。

下面将从何为探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探究型学习等方面进行阐述。

何为探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探究型学习正是打破了这一模式。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自主思考、积极讨论、实践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以及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在探究型学习中,老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老师也需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合作探究。

探究型学习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学习方式。

探究型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探究型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是一种被动、枯燥的过程。

而通过探究型学习,学生将更多地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探究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探究型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学生将更容易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

探究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探究型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交换讨论,这将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探究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新课标教材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究。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课堂游戏”等方式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新课标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应用语文的教学任务,如写作、演讲等,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应用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课题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对于他们的学习的重要性。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个人或小组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究,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落实新版课程标准、推进深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落实新版课程标准、推进深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落实新版课程标准、推进深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落实新版课程标准和推进深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熟悉新版课程标准:教师应仔细阅读新版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2. 设计课程:根据新版课程标准,教师可以设计与课程目标和要求相符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流程。

3. 选择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选择适合新版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教学材料等。

4. 采用探究式教学:深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5.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深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7. 给予及时反馈: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改进。

8. 进行项目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9. 教师间的合作与共享:教师可以与同事进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推进深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新课堂教研活动(3篇)

新课标新课堂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开展了新课标新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 深入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新课程标准解读本次教研活动首先邀请了专家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专家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特点,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3. 教师经验分享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纷纷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

大家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活动总结本次新课标新课堂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专家解读、教学策略分享和教师经验交流,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如何进行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新课标小组合作课堂案例反思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经常采用的。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呢?我们该如何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

案例:1、背景: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下)第12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在教两数字之积为奇数与偶数的机会,我准备采用让学生分组实验,合作交流的形式教学2、情境描述:上课时,前十五分钟我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然后给出一个问题:王明和梁明芳一起玩掷骰子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掷两枚骰子.若骰子朝上一面的两个数字乘积是奇数,则小芳得10分;若骰子朝上一面的两个数字乘积是偶数,则小明得10分。

谁先得到100分,谁就获胜。

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进而提出:乘积是奇数与乘积是偶数的发生机会分别是多少呢? 生1:分别是1/4、3/4。

生2:不对,我认为是1/3、2/3。

……师: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始分组实验。

(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骰子分发给学生,学生开始实验)……(各小组都在动手做,但有些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教师到每个小组巡视,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问。

(过了十五分钟)师:实验完成了没有?生:没有……没有(又过了五分钟)师:现在请同学们停下来,我们来听一下各组的结果汇报……有些学生还在忙,各组汇报内容大同小异,或者有些小组的组员各自为政,实验都是半途而废……从课后的情况看,这节课是比较失败的,学生动手实验时间过短,教学重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合作的秩序较差,实验现场比较乱,学生真正有效的合作不多,并没有达到事先预期的合作交流的效果。

二、对案例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能从大量重复实验后得到的稳定频率值来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体会随机事件中所隐含的确定性内涵。

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3篇)

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标,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内容1. 新课标课堂教学理念新课标课堂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强化课程整合,实现学科融合。

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将各个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新课标课堂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实施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新课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新课标课堂教学理念、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观察法。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分析其是否符合新课标课堂教学理念。

3.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新课标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4. 访谈法。

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研究(3篇)

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二、新课标的特点与内涵1. 新课标的特点(1)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精神,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新课标强调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新课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化人才。

2. 新课标的内涵(1)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2)课程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三、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新课标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2. 观察法: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学效果。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对新课标的认知和评价。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总结经验与不足。

5. 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合作,共同探索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策略。

四、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内容1. 新课标与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认知:研究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程度、认知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下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新课标下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新课标下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阳原一中课题组组长巩永兵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情境化……课堂已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情趣的学习乐园。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在认识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导致课堂形、实不一致,教学内容不明确,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堂结构设计不清晰,课堂教学缺乏让学生有效探索体验的过程,合作交流意识,教学效率低下。

鉴于此提出课题: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于2010年9月开题,预计到2012年12月结题,历时两年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前阶段概况: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课题组成员讨论学习:合作学习相关论著;高中数学新教材及教学策略方法相关论著;课改实验区新课改相关成果和高中课改相关的成功经验。

并去一些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有良好成果的高中听课、交流、学习。

2.课堂实践:各研究成员针对各自负责的实验班的情况,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分别拟定课堂教学模式、分组模式和评价机制初步方案。

3、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提高教师设计教案、驾御课堂、指导学生的能力。

4、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一)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和文献查阅法(二)研究途径:本课题研究每天的日常工作,因此,工作即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别以学科为单位进行教案研究、示范课研究,从理论的层面、实践的层面、清晰的层面、有效的层面对各种课型的结构加以分析,归纳,形成本学科的各种课型的课堂结构的教学模式,再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和优势进行经验借鉴,最后形成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我校的校本教学资源,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上课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实施策略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

在“新课标”下实现有效教学的探究

在“新课标”下实现有效教学的探究

在“新课标”下实现有效教学的探究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地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只有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兴趣,才有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认真研究新教材,有针对性地实行教学是落实新课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Abstract:《New course standard 》put forward: “want in the teachi ng process body now student landlord body position, the teacher wants to well develop a student the active and the aggressiv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stirs up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tudy, the construction loosens harmonious study atmosphere”. O nly raise a student to want to learn towards studying physics interested in, just already, the love learn, then can learn like, thus use good physics. Consequently, how stir up a student to study physical interest, set up harmonious class teaching, hard study a Protestantism material, have already carried out a new course standard to ground execution teaching, is the key that raises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Study interest;Harmonious harmony;Cooperate learning;The feedback corrects新《课程标准》倡导“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推荐)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推荐)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推荐)第一篇: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推荐)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摘要】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课题研究是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之一。

本文从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归类和病因诊断,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法,并从课题研究实践角度,进行了课题研究反思,对于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课题研究,科学指导,策略一、问题的提出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很多的时候在制约着地理教学实践能都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发展,并有效的落实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将教学中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成为地理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题是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有预期结果的研究项目。

它是指在地理学科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教学问题。

课题能够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性等特点。

课题始于问题,但是课题≠问题,可以这样理解:“课题研究﹦有意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的结果”。

一个好的地理研究课题应有三个特点,即价值性、可行性和明确性。

但是,由于教师日常工作很繁忙,有教师抱怨:“课题研究好是好,可我们的课务这么重,哪里有时间啊?”当然我们也不乏听到老师的一些声音:“写也写不来……”,“只要把书教好了,搞课题研究有什么用?”;“搞课题研究就是东抄西抄,拼拼凑凑没有实际意义”;还有的“我的研究水平太差了……”“反正评不上奖,还是不要开展了……”等等。

教师的这些消极想法的存在,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也制约着地理教学中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从实践角度看,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课务安排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分组实验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分组实验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分组实验教学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新教材中关于实验的课题出现的频率更高,尤其是在必修一模块的教学中,有大量的实验教学的篇幅出现,但是受教学课时及内容的限制,实验教学未重视。

再加上在分组实验教学的组织教学的过程控制难以把握,因此很多的教师往往对实验教学存在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尤其在开公开课中,很难看见分组实验课的影子。

那么,在新教材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分组实验的教学呢?笔者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分组实验的选题原则:拿来主义在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或验证性实验,这些试验,有的需要老师引导分析的;有的只要求学生设计相关试验程序;有的需要进行分组试验。

如何确定进行哪些分组试验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教材有而课标没有的实验可酌情删减,(二)主干实验要予以保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三)切实开展部分探究性实验。

在教学中注意这样几点:1.不要随意将探究性实验改为验证性实验,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与修正,并根据方案开展实验操作,3.重视对学生实验设计方法方面的指导。

二、分组实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科学、充分1.实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分组实验的设计要正确无误,操作步骤要合理,时间安排要恰当。

在进行了多组分组实验中,要根据前组操作的实验效果的反馈情况来不断地改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分组实验过程中要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都要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对分组实验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分组实验顺利的完成。

2.充分准备,把握成功充分的准备是分组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分组实验課前,教师必须按照教学的标准,根据实验的设计和实际条件,自己先做几次演示试验,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经得起重复,保证在同样的条件下自己和学生操作实验时,得到同样的结果,为此教师应充分准备实验。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认真研究教材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认真研究教材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认真研究教材在新课改背景下我认真研究教材「篇一」新课程培训即将结束,我认真的听了各位专家对新教材的解读和分析,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教师的观念应发生改变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

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更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

二、教材的内容和功能发生了改变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新教材采取模块式教学,分选修和必修两类,采取学分制,因此新课程表现出模块化、多元化和层次性。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

谈新课标下的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

谈新课标下的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

谈新课标下的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发表时间:2014-12-22T10:48:23.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1月总第137期供稿作者:张新平[导读] 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张新平山东省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251800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

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以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境,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

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过程的机会。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

《新课标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探究》课题研究 本课题认真研究了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分组学习

《新课标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探究》课题研究 本课题认真研究了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分组学习

《新课标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探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高加亮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合作学习,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增强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

但是,教学方法在很大范围内仍然停留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为此本课题组选用《新课标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探究》作为研究方向。

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采用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会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加喜欢学习、自觉学习,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而是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采用该学习与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把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采用这一模式会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改变教师职能,从而使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更多地去激励、支持、帮助和渗透。

教师在这里以情感交流为纽带代替知识传递为纽带,点燃学生火炬,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在师生和谐共鸣中,达到实现和谐课堂的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模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分组教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建议把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混合编成一组以便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随着对分组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进行分组教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如:2003 年,滕以芝发表了《“异质分组”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文,理论上对分组教学的构建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并指出在教学分组上则应该建立一种新颖的“分层教学———异质分组”的教学模式。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类似于科学研究的环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去探究、质疑、研究、调查、检验的过程。

学生通过这个方式让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而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授者,更是指导者、合作者,并且与学生一起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而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来获取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而新课程的标准就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取得,要求学生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要在研究性学习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知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才能避免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大的失误。

最后,要经常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与研讨,共同探讨,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方式。

随着课改的进行,课堂活动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有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勇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错了,也不怕别人笑话。

其次,举止要文雅,动作要大方。

再次,需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要争做学习的主人,转变学习的观念,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克服“不好意思”“怕出错”等心理障碍。

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要敢于张口说英语。

最后,要优化学习的策略。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要学会”转变为“要会学”。

也就是说,要从单纯地接受知识的人转变为能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的有综合素质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探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高加亮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合作学习,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增强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

但是,教学方法在很大范围内仍然停留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为此本课题组选用《新课标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探究》作为研究方向。

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采用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会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加喜欢学习、自觉学习,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而是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采用该学习与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把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采用这一模式会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改变教师职能,从而使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更多地去激励、支持、帮助和渗透。

教师在这里以情感交流为纽带代替知识传递为纽带,点燃学生火炬,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在师生和谐共鸣中,达到实现和谐课堂的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模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分组教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建议把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混合编成一组以便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随着对分组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进行分组教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如:2003 年,滕以芝发表了《“异质分组”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文,理论上对分组教学的构建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并指出在教学分组上则应该建立一种新颖的“分层教学———异质分组”的教学模式。

2007 年陈鸿在《新课程(教师版)》发表《分组教学在新课标中的尝试》,认为分组教学是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

现在,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山东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把该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对我校教学和落实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三)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把如何划分学习小组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因为小组划分合理,就为提高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学生自主发展。

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互助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在课堂教学手段上,为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由单—的“启发式”,代之以参与式、讨论式、或问题式、探究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内外因问题上强调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学习欲望,并通过和谐的组内学生互动、互助,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动力,掌握学习策略,更好的调控学生的发展方向。

总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是按学生共同爱好和需求,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

由于学生之间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有不同的素质和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从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也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论意义:搞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创新理论,创新教法和教学模式。

本课题着力解决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实践价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使学生会学习、乐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的界定分组学习与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经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师生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研究,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传统教学方法上的种种弊端,从传统的孤立性封闭式学习向开放式学习转变,从传统的强迫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而创立教学的新局面——教与学的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统一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群体动力学理论“群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

从群体动力的角度来看,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

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相互勉励,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相互帮助,努力使小组成功。

协作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分组学习与教学中可以创造小组互动的学习气氛和更亲密的人际关系。

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目标,使成员间产生一种群体气氛充分发挥群体动力和集体协同合作的协同效应。

在练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群体的某些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分组学习与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促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目标:1、如何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即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应遵循的原则。

2、学生分组学习和教学就是要在通过学生自主自愿分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深化教学改革。

(二)内容:1、在教师指导下如何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即划分学习小组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2、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分别教学,使之既有多样性、兴趣性,又具有灵活性、系统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3、如何根据不同学习小组和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分组学习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长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4、如何通过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以及学科特点,结合学习实际,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祖国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课题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课题主要在我校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进行。

(一)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初二学生和高二学生通过一年来分组学习与教学实践后对分组学习与教学的态度、效果和能力情况。

(二)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三)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研究水平。

(四)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别教师的案例分析,提高研究水平,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1年4月)从“组、学、订、建”四字上狠抓。

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拟订课题申请报告、建立研究实验档案。

1、组建课题小组。

在学校文综组内,由组员自由报名参加,欢迎其他教研组成员参加,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组建课题小组。

2、组织组员进行讨论,选定课题研究题目为《新课标下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探究》,然后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组员的课题研究水平。

3、共同拟定并认真填写课题评审.申请书,制定课题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共同探讨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思路步骤等,正确立项通过,并建立研究档案。

4、建立实验档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1月)按“开、定、组、评、结、写”六字上下功夫。

即召开开题会;确定实验对象;组建学习小组;对实验以来的工作进行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撰写教学案例或论文、调查报告等。

1、立项通知书下达后,马上召开开题会,共同撰写开题报告,尽快进入实质性实验研究。

2、确立实验对象,把初中101、106、107、110,高中230、247、256共七个班,确立为实验班级。

3、组建学习小组。

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共同讨论划分学习小组必须遵守的原则。

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和借鉴其它学校的经验,在首先考虑成绩的同时,还必须遵守自愿、互补、人数适度、灵活、就近、同路和效率等原则。

按照这些原则,各实验班级组建了学习小组。

在此基础上,由专门人员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各小组也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4、评议、评价该学习与教学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共同讨论编制学生问卷调查表。

调查表共5大方面内容,14个问题。

对部分参加实验的学生发放问卷。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

5、进行阶段性总结。

召开专门的阶段性总结会,由罗延清老师进行公开课,向课题组成员展示如何进行历史分组教学。

课题组成员对照自己找差距,找问题与不足,及时改进,结合自身研究进行总结。

6、撰写教学案例、论文、调查报告等。

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总结经验体会或问题,反思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成论文、案例、报告等,召开专门的交流会进行交流。

(三)总结、巩固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按“总、撰、结、写”四字开展结束工作。

即全面总结成果、撰写研究心得,撰写研究总结或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召开结题会,讨论撰写出结题报告。

1、全面总结成果。

各参加研究实验的教师,对自己一年来在研究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专门召开成果总结交流会。

2、在成果交流的基础上,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结合自己一年来的实验研究,撰写出课题实验对比报告,对该学习与教学模式的评价与反思,研究心得体会或其它总结性论文等。

3、召开结题会。

课题组成员通报自己实验研究情况,共同讨论结题事宜,提出结题申请。

4、在全面总结成果及交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讨论,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详实的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一)对学习小组进行了优化组合。

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是“学生分组学习与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基础,也关系着课堂的成功与失败。

因此,我们对这项工作特别重视,并始终把小组建设放在这一工作的中心。

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做的。

1、小组规模根据实践和研究调查,六人一组最为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