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1)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主要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主要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主要内容一、中医养生术1、饮食调养饮食调养是中医治疗的基础,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食疗方式,借助饮食中食物的性味特性,使用合理的饮食调节机能,以调节机体内热、气、血、汗的生理代谢,以及机体病理变化,可以有效防止疾病发生,促进机体健康。

2、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中医养生要求人们要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安排工作和休息,晚上不要熬夜,和睡眠质量要良好,尽量控制熬夜的次数,更不能因为熬夜影响作息规律,同时也要保持正常的体力活动。

3、心理调适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调适有助于社会抗压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平常心、健康心态、宽容人生观、培养道德观念、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它可以控制情绪、更好的交流,促进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4、调整体内荷尔蒙调整体内荷尔蒙是养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充分的睡眠等方式来实现。

早晨起床后要颈项活动,帮助荷尔蒙分泌;饮食要注意搭配,要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营养品;每天定期的运动也有助于调节体内荷尔蒙,促进代谢率;还可以采用一些保健器材,如健身球等,促进体内荷尔蒙的分泌。

二、中医保健1、预防疾病调节饮食,保持良好的食欲,保持美容外貌,早期发现疾病,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加强体育锻炼等,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

2、清理排毒中医认为身体内的毒素会发生滞留,从而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所以中医保健中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清理身体内的毒素,这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实现,也可以按照中医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排毒方法来实现,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3、补充营养在中医保健中,要补充营养,这是因为人体营养的平衡问题,所以人们要注意多补充各种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以通过食物和营养品来补充,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减少抽烟喝酒等刺激物质的摄入,从而达到改善营养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1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1

四、护顾阴精 1、阴精,指肾精,也包括其他脏腑之精。 中医视精为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 的基本物质。 2、人的发生从精开始,人出生后,依赖 阴精的充养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五、调节情志 1、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称 “七情”。 2、四季时气的变化会引起情志等方面的变 化。如春季气候宜人,心神清爽;夏季气候暑 热,情绪多烦闷焦躁;秋季凉燥,人口鼻干燥 而烦躁;冬季寒冷,人阴气盛而心沉静,这是 人喜静。此时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摄心神,避免 情绪过分波动。 祖国养生学有通过调意、调心、调神等使全身 各组织器官平衡协调。正如《素问· 上古天真论》 所述:“恬憺(dan)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
三、调节正气 1、即保持人体正气的充盈及其正常活 动。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充满全身,运 行不息,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多种生理活 动。气的盛衰和运行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 体的强弱寿夭。 2、要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必须注意生 活起居的各个环节,避免有失常度的行为, 使气常充盈,运行有序。
2、顺应自然,不仅仅是在不同季节补充 不同的药食,也应在各方面顺应自然的变化。 如饮食起居、地域环境、养生体锻、衣着体无法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疾病 迭起。如有的人为求美观、时髦,冬天衣着 少而露,以致感冒、关节酸痛;有的人贪图 舒适,夏季长时间吹空调,最后生出“空调 病”;久居盆湿之地,不适当增加辛辣食物, 造成关节酸痛。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团结街道办事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录
• • • • • • 四时养生 四季进补 中医食疗处方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防治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防治 社区5中常见病健康教育处方
四时养生
一、顺应自然 1、人生存于自然界中,与其有着密切的 联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是养生防病、 保健长寿的关键。顺应四时养生,首先要通 晓春、夏、秋、冬四时的规律,以及与之相 对应的自然界生物变化的特点,进而探索人 体脏腑、气血、阴阳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所 在。

中医养生1

中医养生1

中医养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就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与道德的完好状态”,与中医整体观念的健康理念相一致,中医学整体观念强调人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外在环境相统一,人体健康状态应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与调、形神与谐统一、人与自然及社会与谐统一的机体生理性平衡状态。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就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就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

内外环境通过影响正气与邪气的盛衰而影响人体的发病。

如体质、精神状态以及自然环境、生活社会环境等均影响着正气的强弱。

若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减弱,抗病力衰退,邪气则易于入侵而发病。

因此当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出发,把握中医学未病先防的养生观念,扶助正气,未病先防。

在自身调养的基础上,还可利用中医药特色外治法辅助养生保健,如穴位敷贴、艾灸、耳穴、刮痧、推拿按摩等手段。

(一)感悟黄帝内经,遵循阴阳术数《黄帝内经·素问》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与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意思就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以有适当的节制与安排。

当做到以下几方面1、食饮有节:指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与规律。

平时应注意饮食的调养,除每餐定时定量外,在饮食方面就是粗细搭配以粗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

可以归纳为“少、杂、淡、温、慢”5 个字。

科学的饮食当顺应四季时令,把握食材五味,均衡节制饮食。

饮食当顺四季 :春季食以辛甘为主,滋养脾气宜食葱、姜、大枣、花生等辛甘发散之品,其中又以菠菜养血为佳,韭菜温补壮阳为首。

夏季多食绿豆汤、赤小豆汤等甘寒清谈食物,少食油腻,清淡滋阴进补,以含脂类、糖分较低且含高膳食纤维、蛋白质的食物为主;秋季宜少食辛燥,增滋阴润肺之品,如芝麻、核桃、蜂蜜、百合、乳品、甘蔗、香蕉、梨等,同时,常以粥食羹汤进补,如生地粥、银耳冰糖粥、百合莲子粥、杏仁川贝冰糖粥都就是益阴养胃润肺之佳品;冬季选用,少食燥热辛辣,需注重补肾温阳,进补以固元如谷类、羊肉、鳖、龟、木耳、枸杞子、红枣,鸭肉、鹅肉就是气阴不足者的上选。

中医养生知识手册1

中医养生知识手册1

湘东区中医药学会宣一、中医养生口决一贯知足,二目远眺,三餐有节,四季不懒,五谷皆食,六欲不张,七分忍让,八方交往,酒薄烟断,十分坦荡。

二、中医名家养生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

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

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

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

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

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

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即提肛)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

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1]

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1]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主讲人田海英一、教学目的:通过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如何做到中医药健康保健三、教学过程: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离我们的生活最近,也最为密切!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

——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

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1、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

--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2、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

--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知识】一、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指的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等方面,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调节和平衡。

二、中医养生的原则1·阳盛阴虚的调理中医养生中,阳指人体的温热、活动、代谢等功能,阴则指人体的冷、静、营养等功能。

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需要通过调理阴阳平衡,防止阳盛阴虚的情况出现。

2·气血调理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通过调理气血的运行,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保持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

3·调理五脏六腑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通过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可以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1·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联性。

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摄取适当的营养物质,可以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维持健康状态。

2·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锻炼身体的柔软性和平衡性。

3·睡眠调理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以达到身体的修复和调理。

4·心理调理中医认为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的平稳,有助于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维持健康状态。

四、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1·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自身情况不同,中医养生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和选择。

2·不宜过度中医养生强调中庸之道,不宜过度追求某种养生方法。

过度养生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失衡和不适。

【附件】本文档附有相关养生配方、食谱以及理疗方法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学:指传统的中国医学,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疗法。

2·养生: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之道(1):阴阳平衡作息对照表

中医养生之道(1):阴阳平衡作息对照表

卯(兔) 5:00-6:59 上午 辰(龙) 7:00-8:59 巳(蛇) 9:00-10:50 白天
午(马) 11:00-12:59 阳气盛极,阴气初生 下午 未(羊) 13:00-14:59 阳气渐衰 申(猴) 15:00-16:59 阳气衰退 酉(鸡) 17:00-18:59 夕阳下山,阴气下降 上夜 戌(狗) 19:00-20:59 阴气渐旺 亥(猪) 21:00-22:59 阴气旺盛 夜晚 子(鼠) 23:00-00:59 阴气盛极,阳气初生 下夜 丑(牛) 1:00-2:59 寅(虎) 3:0-膀胱经 工作(多喝温开水) 足少阴-肾经 17跑步等运动、18晩饭
手厥阴-心包经 19-20静休、20-21泡脚泡澡(脑醒) 手少阳-三焦经 入睡:免疫系统修复(睡前喝一小口温开水)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熟睡:骨髓造血 沉睡:肝脏排毒、修复 深睡:肺脏排毒
中医阴阳平衡作息对照表
昼夜 时段 时辰 时间 大自然状态 朝阳初升,阳气升发 阳气渐旺 阳气旺盛 人体状态 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饥饿来临 精力旺盛 精力渐降,饥困渐临 精力渐复 精力旺盛,思维敏捷 体力充肺,饥困渐临 心烦易怒,脑力渐醒 少动则睡,多动则醒 睡则熟,不睡则清醒 沉睡则神清 深睡则气爽 人体工作系统 适合作息事项 (十二正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起床(喝温开水、排便、沐浴或有氧运动、学习) 动身则升阳,动神用脑则精神饱满 7早餐,7:30工作 工作(适量喝温开水) 11:30午餐、12:30午休(不适久)、13醒起

中医养生内容

中医养生内容

中医养生内容
第一章中医养生理论
一、中医养生概述
1、中医养生的定义
中医养生,即中医健康保健理论的一种,是一种运用中医健康理论原理,以达到调整气血、抵御外界对身体的损害,促进机体协调发展,达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养生是指协调调整机体内外环境,使自身恢复、维持和增强健康的全面活动,其主要特征在于把中医健康理论和经典文献中的许多有关保健的建议,以及药膳、保健操、针灸、拔罐、按摩、气功、六经穴位保健法等综合起来,作为促进健康的工具,充分发挥其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有害病变的作用,以达到身心灵调节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2、中医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目的是倡导和鼓励人们采用中医健康理论文化和理论,达到健康保健的目的,即保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向机体外施加有益的刺激,抵抗疾病,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协调机体的生理功能,延年益寿,达到人的身体健康之目的。

3、中医养生的作用
(1)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内分泌失调,改善机体的元气状态,强身健体。

(2)有助于改善机体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改善机体的气血循环,增强代谢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有助于有效改善心理紧张状态,以达到放松脑神经,调节心理行为的目的。

(4)有助于调理肝、肾系统,调整人体的生物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有助于改善便秘,促进肠道蠕动,以改善食物的消化吸收。

(6)帮助人们在精神压力下更好地调节自己,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保持健康的心态。

中医养生康复学 重点整理(1) (1)

中医养生康复学   重点整理(1) (1)

中医养生康复学重点整理(1) (1)养生:依照人类生命进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可以保养躯体、防备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办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康复:是指关于伤病、残疾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尽最大也许以减轻病残的妨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日子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

中医康复:是指采纳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举行恢复,以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的生命质量。

1、康复的要素(挑选+简答)(1)康复的对象(2)康复的领域(3)康复的措施(4)康复的目的(5)康复的提供(1)康复的对象:要紧是残疾病人、慢性病人和老年病人。

(2)康复的领域:包括“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经过特别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遇),“社会康复”(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日子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康复也算是“全面康复”。

(3)康复的措施:一切实用的措施。

包括所有能消落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别但使用医学科学的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办法(4)康复的目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实现全面康复,着重在提高日子素养,恢复独立日子、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会上过故意义的日子,重返社会。

(5)康复的提供:提供康复医疗、训练和服务的别仅有专业的康复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区的力量、残疾人及其家属也参与康复工作的打算和实施。

康复别仅是训练残疾、残障患者,提高其功能,以习惯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具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要求残疾、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会均参与康复服务打算的制定和实施。

2、康复的对象(挑选)(1)部分急性伤病患者(2)各类残疾者(3)部分慢性病患者(4)年老体弱者康复是要紧对象:残疾病人3、康复的基本观点(填空)整体康复观——“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功能康复观——加强或恢复脏腑功能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日子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3篇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3篇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第一篇: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达到预防疾病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用自然的方式去治病,而不是简单地使用药物来控制病症。

中医养生注重人体整体平衡,把人体看做一个有机体系,强调身心相互影响。

中医药物理论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即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

中医养生还重视饮食保健,把食疗作为重要的调养手段。

中医养生的保健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针灸、按摩、艾灸、拔罐、气功等,它们都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

此外,中药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具有长效、温和、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饮食保健。

总之,中医养生是一种全面的保健体系,注重人体整体平衡和个体差异,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第二篇:中医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是一种天然的健康保健方法,它强调饮食习惯与健康的紧密关系。

中医饮食养生建议每天饮食应该充分,多样化和适量,应当避免营养过剩、偏食、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医饮食养生注重食物的功效,即在料理中使用特定的食材,使食物具有补益之效。

例如:淮山、枸杞子、黑枣、银耳、莲子等常用于滋补身体。

此外,中医认为,食物的性味也对人体有重要影响。

例如:甘、淡、酸、苦、咸、辛是中医的六味,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功效,经常食用能起到不同的调养作用。

中医饮食养生还注重养生饮食的时间、温度、烹调技巧等方面。

尽量避免生冷、油炸、过热、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方式,保持食物清淡,少加调味料,尽量少吃烧烤、油炸、重口味食品等喧闹食物。

中医饮食养生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可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延缓衰老。

但是,对于病人来说,一定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养生,以免加重病情。

第三篇:中医药物的应用中医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它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饮食保健。

中医药物有几千种,其中许多是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

一分钟掌握四大中医养生法1

一分钟掌握四大中医养生法1

一分钟掌握四大中医养生法
中医已然成为当今时尚人所追崇的字眼。

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的,小编这里有好多养生方法要介绍,简单又容易上手,让你一分钟就能学会。

一、叩首法
叩首,顾名思义就是磕头,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

但是,我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像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

然后按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

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

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

如震颤一般),两节为一组。

第1 页。

健康管理师教材:第四章中医养生

健康管理师教材:第四章中医养生

第四章中医养生第一节中医养生基础理论中医养生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养精神、调饮食、服药饵、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其后两千多年中,道家、儒家、释家、医家提出过许多养生理论和方法,但以道家阐述最多。

因此,中医养生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最深。

一、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

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

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天人合一人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个小天地,自然界是个大天地,它们都相通相应。

不论季节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

因此,掌握和了解四时六气的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的目的。

(二)形神共养形即形体,神即神志、意识、思维。

形与神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形神共养是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视形体的保健,更要重视心理和精神的调养。

在具体应用上就是调和情志,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并与保养形体相结合,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生活,使人气血调畅,形体强健,情志安和。

(三)动静互涵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

体现在中医养生的一是要静以养神,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心神清静,可致健康长寿。

_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1)详解

_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1)详解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常感手脚 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 空调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 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 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阳虚体质是一种火力不足,畏寒怕冷的体质。这 种体质的人肌肉松软不实,喜暖怕凉,性格多沉静、 内向,或整日精神不振、消沉,耐春夏不耐秋冬,易 感风、寒、湿邪。 形成原因:遗传;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 剂、清热解毒中药等,或有病没病预防性地喝凉茶, 或者喜欢冰冻寒凉的饮食,或者纵欲、性生活过度等 ;老年阳气逐渐虚衰;工作环境有关(在寒湿的环境 里) 。 常常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女性月经推 后,不育不孕,水肿等男性阳痿。
此外,体质形成的差异,还与社 会因素、体育锻炼因素、疾病因素 有关。 如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因此情志、劳逸各不相同,物质生 活也有优劣之分,从而导致了不同 的体质特征。
体质是怎样形成
易感性
环境影响
关爱体质
源于父母
体质
治疗反应
调整体质
治 未 病
预后转 归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源于父母,生存于环境和自我耕耘 所形成的土壤上,不同的土壤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养生保健,就要先了解、关注自 己的体质。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决定了对疾病的易感性, 也决定了得病后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转归。关爱体质、调整 体质,可以减少易发某类疾病的倾向,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可以治未病。
四、阴虚质 (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 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鼻微干,喜冷饮,皮肤干燥,大便干燥,小便短涩。 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生皱纹,眩晕耳鸣,易失眠。易患虚劳、 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中医养生内容

中医养生内容

中医养生内容《中医养生内容》一、五心养生中医认为,健康是人体五心(心、肝、脾、肺、肾)协调相应,三焦(心焦、肺焦、肾焦)协调相应,脏腑功能旺盛,气血流畅,经络通利,神经系统稳定,血脂酸碱恰当,机体阴阳调和,三焦气血营养丰足,营充平衡,养生才能达到。

1、心养生(1)注意心情:经常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远离沮丧焦虑的情绪。

(2)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把水果、蔬菜、粗粮等定期吃进肚子里。

(3)适量运动:在适宜的环境中,适当进行运动和体育活动,保持健康,增强体质。

(4)改善睡眠: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习惯和节奏要正常。

2、肝养生(1)充分休息:要定期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活力。

(2)适当忌酒:少喝酒,最好不喝,如果不能不喝,少喝少吃,切忌大量饮酒。

(3)多吃植物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少吃肉类、鱼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

(4)少吃油腻:少吃辛辣刺激、油炸食物,如鸡蛋、豆腐等,不宜长期食用。

3、脾养生(1)保持环境:注意保持周围空气新鲜健康,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2)适当运动:充分发挥脾胃的作用,定期进行正确的运动,锻炼身体。

(3)控制饮食:不宜过量饮食,尤其是肥腻和油炸食物,提倡清淡饮食。

(4)定时清理肠道:及时保持肠道清洁,防止毒素残留,消除肠道的毒素。

4、肺养生(1)多曝晒:室外活动,晒晒太阳,有利于肺部的新陈代谢,加强人体的体质。

(2)保持空气清新:防止肺部污染,定期打开门窗通风,放出新鲜空气。

(3)戒烟酒:少抽烟,不喝酒,避免肺部污染,减少肺炎的发病率。

(4)适量运动:可以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肺部新陈代谢,增强人体适应力。

5、肾养生(1)适当运动:定期安排适量的运动和体育活动,增强肾脏功能,保持健康。

(2)充分休息:在休息时要释放精神,保持心情愉悦,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

(3)控制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其豆制品等,定期补充营养。

中医养生保健讲义

中医养生保健讲义

中医养生保健讲义一、中医养生的概念与原则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的原则包括平衡膳食、适度运动、合理作息、保持心态平和等方面。

1. 平衡膳食中医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为调”,强调搭配膳食、荤素搭配、多样性和适度摄入。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适量摄取粗粮和杂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

此外,饮食温度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过热或过冷的食物,保持膳食的适度温度。

2. 适度运动中医养生强调运动对人体的益处。

适度运动可以增加体力、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在选择运动方式时,考虑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锻炼。

3. 合理作息保持合理的作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早睡早起、有规律地作息时间,以帮助身体调整生物钟。

早晨是阳气最盛的时候,适当早起可以利于身体清除代谢废物,提高新陈代谢。

晚上则是阴气较盛,适当早睡有助于养护脏腑功能。

4. 保持心态平和中医养生认为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

负面情绪、忧虑和压力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影响免疫力和脏腑功能。

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乐观有助于身心健康。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进行冥想或者与朋友交流来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中医养生方法与技巧中医养生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拔罐、推拿等。

这些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和脏腑功能,以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和健康水平。

1. 草药疗法中草药具有温补、清热、活血、理气等功效,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配。

比如,对于体寒的人群可以适量服用温补草药,如人参、炙黄芪等;而体热的人群则可以选择清热草药,如金银花、薄荷等。

但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或误用草药。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养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或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四方1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四方1

中医养生四方法中医养生方法有许多,但都要求耐心、细致。

以下从四方面来讲中医养生的方法,即食、术、思、药。

食:即食疗、食补。

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物本身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

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善加利用,事半功倍。

然而,食疗的应用也应有度,对症、适量,与此同时还应注重一些食疗的禁忌和误区,如盲目进补、滥用药物食品等都是不可取的。

术:即行为。

简单理解就是以养生为目的的行为,例如太极拳,五禽戏,瑜伽等等,都在此范围之内。

这里要说的是虽然这些“术”都是以养生为目的的,但是运用起来也要讲求适当,即作为与不作为的平衡,进行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术”的原则。

思:即思想。

中医养生不单是行为,还包括思想的修养。

中医养生中的“心理养生”、“思想养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里把思想比喻做水,宜温、润、清、滋、洁、活,忌激、染、滞、污、泛、混。

另外还有如宜沉忌浮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理念包含于其中。

药:即中药。

作为中医养生的一个大部分,中药是最为大众熟悉,也最常被使用的。

中药的运用有着许多的讲究,强调的是补泻得宜,用药对症专业,不要偏听偏信所谓民间土方,误人误己。

疾时要注意药毒平衡,“是药三分毒”,虽然中药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没有,服用时药量、用法、熬制方法、火候都需注意,虽然现在有很多药房可以代熬药,但熬制的方法上也差异颇大。

中医 养生

中医 养生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调养身体,促进健康和长寿。

中医养生的理念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医学,在千百年来被世代相传,并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养生文化。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调养身心,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养生的相关内容。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等。

其中,阴阳学说认为事物都有两个相对的方面,如昼夜、冬夏、阳盛阴衰等。

五行学说则将万物分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运行经络可以保证气血通畅。

脏腑学说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中医辨证论治则是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症状来判断身体的失调状况,并进行针灸、中草药等治疗。

中医养生注重平衡与适度。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即平衡身体的冷热、内外、上下等方面的平衡。

同时,中医强调适度,即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养生调理,不过分追求过度的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成为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其原因是现代生活中常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而中医养生可以提供有效的调养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

首先是中医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人体的穴位、经络进行按摩和刺激,达到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等效果。

常见的推拿按摩包括经络推拿、穴位按摩、拔罐等。

其次是中医饮食调养。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于身体的重要性,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的效果。

中医饮食调养讲究的是荤素搭配、五味调和、适量起居等。

例如,夏天宜吃清淡的食物,冬天宜吃温热的食物。

另外是中医草药调养。

中医中的草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在养生方面也被广泛应用。

中医草药通过草本植物的药理作用,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人体的疾病状况。

最后是中医养生的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和精神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通过调节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达到身体养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的完好状态”,与中医整体观念的健康理念相一致,中医学整体观念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外在环境相统一,人体健康状态应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和调、形神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统一的机体生理性平衡状态。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

内外环境通过影响正气和邪气的盛衰而影响人体的发病。

如体质、精神状态以及自然环境、生活社会环境等均影响着正气的强弱。

若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减弱,抗病力衰退,邪气则易于入侵而发病。

因此当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出发,把握中医学未病先防的养生观念,扶助正气,未病先防。

在自身调养的基础上,还可利用中医药特色外治法辅助养生保健,如穴位敷贴、艾灸、耳穴、刮痧、推拿按摩等手段。

(一)感悟黄帝内经,遵循阴阳术数《黄帝内经·素问》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意思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以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

当做到以下几方面1.食饮有节:指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和规律。

平时应注意饮食的调养,除每餐定时定量外,在饮食方面是粗细搭配以粗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

可以归纳为“少、杂、淡、温、慢”5 个字。

科学的饮食当顺应四季时令,把握食材五味,均衡节制饮食。

饮食当顺四季:春季食以辛甘为主,滋养脾气宜食葱、姜、大枣、花生等辛甘发散之品,其中又以菠菜养血为佳,韭菜温补壮阳为首。

夏季多食绿豆汤、赤小豆汤等甘寒清谈食物,少食油腻,清淡滋阴进补,以含脂类、糖分较低且含高膳食纤维、蛋白质的食物为主;秋季宜少食辛燥,增滋阴润肺之品,如芝麻、核桃、蜂蜜、百合、乳品、甘蔗、香蕉、梨等,同时,常以粥食羹汤进补,如生地粥、银耳冰糖粥、百合莲子粥、杏仁川贝冰糖粥都是益阴养胃润肺之佳品;冬季选用,少食燥热辛辣,需注重补肾温阳,进补以固元如谷类、羊肉、鳖、龟、木耳、枸杞子、红枣,鸭肉、鹅肉是气阴不足者的上选。

另一方面,饮食当擅用五味,酸入肝,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如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苦入心,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甘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咸入肾,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辛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

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

适量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

2. 起居有常:起居不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

《素问》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内在的改变与自然界的变化是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的。

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首先是作息制度,当早睡早起。

再者要四时有序,起居作息要根据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中医养生学认为在大自然中,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植物就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现象,人体也应该像植物一样顺应自然规律。

《素问》云: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这里的夜卧,是相对而言的,非指熬夜,以不超过11点为宜。

夏季的生理状态为阳气在外,阴气在内。

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起卧同于春时,不宜藏也;无厌于长日,气不宜惰也。

夏季每天要早点起床, 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

在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故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睡(指晚10 点左右),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指早晨6 点左右)以顺应阳气的舒张,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季风高物燥,应注意体内精气的收敛养护,活动量应减少,避免大汗耗伤阴津。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闭藏,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宜“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以避寒威。

锻炼尤其不能过汗,应以全身发热或微感有汗辄止。

3.不妄作劳:即劳动、运动都不能过分。

平常应注意休息,更应适当坚持锻炼,劳动、运动不宜太过分,也不可不及。

《素问》云:“劳则气耗”“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耳”。

他模仿禽兽运动的特点,创造出五禽戏以锻炼身体。

中医认为“生命在于动静平衡的统一”。

只静不动,天长日久,脏器和肌肉组织就会退化,只动不静,体力消耗过大,久而久之脏器就会早衰。

对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人,选择适当的运动方法,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宜采用散步、气功、呼吸导引、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动作从容和缓的锻炼项目。

旋转手腕、提肛运动简便易行,分别对健脑与治便秘效果确定,宜常做。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融合了以阴阳为基础的经络学说,成为内外双修,身心并练,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的内功拳法。

能有效缓解老年人步态不稳问题,提高老年人稳定性、平衡能力和下肢力量。

而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

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

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循环及经络系统可产生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4.形与神俱:形体和精神相互依存。

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

平时应注意精神情志的调养。

长寿老人大都开朗乐观,从容温和。

《素问》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就是说,从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病从哪里来呢?安祥乐观的情绪,使气血运行有序。

中医认为极端情绪会使气血运行逆乱,损及脏器,大喜伤心,心气动则精神散,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怒则伤肝,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思则伤脾,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纳呆食少、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悲则伤肺,恐则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

练气功除能达到运动锻炼肢体的目的外,通过意守丹田,一可安神定志,二可使肾气收敛充盈,血气循规而不乱,由此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自然而达祛病延年之效。

琴棋书画,对怡情养性亦有相当功效。

(二)重视五脏之安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故养生,应先养五脏。

养心:心主神明,只有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人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敏捷。

①养心主要是养神在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②保持正常的睡眠是养心的最好保障。

每天晚上睡觉前经常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可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③在食物补养方面,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

④重视午休。

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这时也是阴阳交合之时,午时休息能保住心气。

养肝:肝主疏泄,肝藏血,为将军之官。

养肝主要从情志、睡眠、饮食、劳作四方面人手。

①养肝的第一要务是要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切忌动怒和生闷气。

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的气机才能条畅,才能保持气血的调和,经络的通利,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亦能正常调和。

②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夜晚按时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亦能养肝。

③《黄帝内经》曰:“肝者,罢极之本”,过度疲劳筋必罢极,故养肝还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④饮食当清淡,少吃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养肺:肺主气司呼吸。

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又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吐故纳新,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①故养肺首先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要吐故纳新,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晨起床后打开窗户,天气好有条件的话可到户外空旷的地方做做慢而均匀的深呼吸,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 秒。

常做这种深呼吸可以起到养肺的作用。

②善用闭气法,也有助增强肺功能,即先吸气然后闭住,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如此反18次。

③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事物,避免情绪因素伤肺。

④多吃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百合等。

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来源,所以健脾要与养胃结合起来。

脾主运化,故保养脾胃重点在饮食调养①饮食要定时定量,要有节制,每餐只吃七八分饱,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过度地偏好某种饮食。

饮食多样化,才能使营养均衡。

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②配合做一些运动和按摩,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

每天起床和睡前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

养肾:肾藏精,化生真气,主骨生髓,主生殖。

补肾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过度的耗精,更不能“醉以入房”。

《黄帝内经》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故要做到安闲而少欲望①可配合按摩法。

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脐下丹田穴、关元,另一只手从腰后按摩命门穴、腰阳穴。

按摩这几个穴位有助于养肾。

②经常叩齿,常吞有“琼浆玉液”美称的口津也有补肾的作用。

③平时常吃一些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以保肾。

④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以助保肾气。

此外,还注意六腑养生,“六腑以通为用”。

平时可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以刺激肠蠕动,还可取天枢、大肠俞、关元等穴位,每日使用单手或双手手指对穴位进行按摩3 ~5 分钟。

只有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机体才能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三)经络刺激调免疫通过不同方法刺激经络穴位,可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1.足三里、涌泉穴为保健要穴,宜常点按刺激。

又如谚语:“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

现代研究脚部(脚底为主)集中有人体各个脏腑反射区,经络学说认为足三阴三阳经络于脏腑,温水泡脚可以使肾、脾、胃经络通畅。

因此可在每晚睡前准备一个深一点的桶,水位能浸没大部分小腿为宜,桶的半径一双脚能舒适地平放于桶底为宜,温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度,感觉温度下降以后再添加些热水,每次浸泡时间以20~30min 为宜,同时配合点按涌泉穴、足三里穴。

2.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加强对脾肾的保健是非常必要的。

养脾肾的按摩养生保健法具体做法为:右手的手心眼,正对着肚脐的神阙穴,然后以这个为中心顺时针按36下,反方向再按36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