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课件
论语-学而篇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 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 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 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 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 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 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 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 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 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 就不要怕改正。”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 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 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 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 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 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 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 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 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 一定說他已經學習;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 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 就不要怕改正。”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PPT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何如:怎么样 贫而乐:贫而乐道。 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分别进行切磋 琢磨加工,否则不能成器。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 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 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 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 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仁之本: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 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 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 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啊!”
01论语解经资料--学而篇

學而篇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凡十六章。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
○学之为言效也。
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习,鸟数飞也。
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
说,喜意也。
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程子曰:“习,重习也。
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
”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
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
”谢氏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
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音洛。
○朋,同类也。
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
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
”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纡(y)问(èn)反。
○愠,含怒意。
君子,成德之名。
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
”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
”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
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
○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直解】学,是仿效。
凡致知力行,皆仿效圣贤之所为,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习,是温习。
说,是喜悦。
孔子说道:“人之为学,常苦其难而不悦者,以其学之不熟,而未见意趣也。
若既学矣,又能时时温习而不间断其功,则所学者熟,义理浃洽,中心喜好,而其进自不能已矣,所以说不亦说乎!”朋,是朋友。
乐,是欢乐。
夫学既有得,人自信从,将见那同类的朋友皆自远方而来,以求吾之教诲。
夫然则吾德不孤,斯道有传,得英才而教育之,自然情意宣畅可乐,莫大乎此也。
所以说不亦乐乎!愠,是含怒的意思。
君子,是成德的人。
夫以善及人,固为可乐,苟以人或不见知,而遂有不乐焉,则犹有近名之累,其德未完,未足以为君子也。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学而篇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1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周处的故事 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 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 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 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3.毛泽东的故事 从九月七日到八日下午,已在垂危中的毛泽东仍坚持要看文件、看书。七日这天,经过抢救刚苏醒过来的毛泽东 示意要看本书。由于声音微弱和吐字不清,工作人员没能明白是要哪一本书。毛泽东显得有些着急,用颤抖的手 握笔写下个“三”字,又用手敲敲木制的床头。工作人员猜出他是想看有关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当把书找来 时,他点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态。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毛泽东只看了几分钟,又昏迷过去。根据医疗组的护理记 录,可以看出“八日这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十一次,共二小时五十分钟。他是在抢救的情况下看文件看书 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 样…呢?”
仁
核心
礼乐
是礼乐的基础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研读文本 思考2: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①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 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 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 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②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 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 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 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 有什么用?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鲁教版 (共49张PPT)

第1、4、5、6、7、8、9、10章
三、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
念。第8、10章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 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 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 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 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 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8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重 士: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点 字
弘 :胸怀宽广
毅:意志坚强
词 任:肩负的使命
而:连词,表并列
以为:以(仁)为,把……作为
而:连词,表顺接
已:停止
文 意
这一则谈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为
理 解
实现“仁“而奋斗。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诲,教导 女:同“汝”,你
重 点 字
之:代词,指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为:就是
词 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 代词,它,可不译
是:代词,这
知:同“智”,聪明
这一则谈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
文 意
的知识和本领。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学
理 解
《论语》十则
1、关于孔子 2、关于《论语》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12、 2、 3、 4、5、 6、 7、 8、 9、 10)
4、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论语》学而篇PPT课件

.
28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注释】①曾(zēng增)子:姓曾,名参(shēn身), 字子舆。曾皙之子。鲁国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附近)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 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5年。其弟子也尊称 曾参为“子”。②省(xǐng醒):检查反省自己。 ③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孔子教学,有“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16
这种状况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有所改变。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猛力抨击孔子和儒 学。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是格格不入的, “儒者三纲之说”实际上是一种“奴隶道德”。胡适、鲁迅 吴虞等人也猛力抨击儒家的孝道、贞节观念,提出要“打 倒孔家店”,“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法制都挂着 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 牌——不能不拿下,槌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 序》),其实,封建统治者的尊孔自有它的用心,新文 化运动的反孔,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一种历史的 选择。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读者,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 《论语》呢?
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所有这些,如今
已成为多数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
21
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 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要勤政、节用、有信、不 烦政扰民。他尖锐得指出“苛政猛于虎”,鲁国遭遇灾 害,国库空虚,鲁哀公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说可以 减税。哀公不解,孔子说:“百姓足,君熟与不足?百 姓不足,君熟与足?”(《颜渊》)他还要求最高统治 者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强调无论什么法律法规,统治者都要 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行”。抛开具体的政治措施,这些施政原则,时值今 日不是仍为人们所奉行吗?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共46张PPT)

孔子说:“颜回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 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问题思考
1.第一章谈到了哪三个方面?
谈到了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三方面。
•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朗读节奏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参考译文 • 孔子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好这个知
识的人;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 的人。”
第八章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2.第二章强调治学的人要怎样做?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要重视品德修养,多反躬自省。
孔子简介
3.我们从第三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 学习,循序渐进,方能达到。
4.第四章谈论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本章谈论的学习方法是:温故知新。
孔子简介
5.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哪二者之间的辩 证关系?
学习态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课件

“好学”是一种生命精神!
·超凡入圣,上达! ·升堂入室,不厌! ·博约相济,践行! ·笃学勤思,乐学! ·学有未得,发愤!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译: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先代典籍、道德行事、 忠诚、守信。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子罕》)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学生,弟子。
夫:那。
·君子是一个贯穿《论语》 始终的概念。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安:安逸。
敏:勤勉。
状语后置,“于事敏而于言慎”。
就:到,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而①:表并列。 而②:表顺承。
正:匡正,端正。
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
(三)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四)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
·思考:“学而篇”居于《论语》开篇的意义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此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 基,学者之先务也”。——朱熹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译:孔子说:“鼓舞善心,激发道德意识在于学 《诗》;端正行为,使人卓然自立就要学礼;陶冶人 的性情,养成完美人格在于学乐。”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国学《论语》PPT课件

.
7
二、关于学习
.
8
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 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 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 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 而不满足。再次,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 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 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 另外,针对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 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 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 这里孔子勉励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 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的学习精神。
.
14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 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 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 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 “古为今用”,就要研究《论语》思想的时 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事实上,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 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这说明古代的 思想家与我们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当然孔 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研究孔子 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 否定或全盘肯定。
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2
主要思想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 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 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 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 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过重大影响。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特殊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二、倒装句 三、被动句 四、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
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知后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不亦说乎 固定句式,“不亦、、、、、、乎”,不 是、、、、吗,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词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在陋巷,人不忍堪受其忧,回也不
改其固乐定。句贤式:哉“,……回也也”!译”作“……是……”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 质多么高尚啊!一竹 筐饭,一瓢水,住在 简陋的巷子里,别人 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 的快乐。多么高尚啊, 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它。指任 何学问和事业。
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 ……的人
以……为乐
译文: 孔子说:“懂得某种 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 的人,喜爱它的人不 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 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吃
冷水 胳膊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对,对于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 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其 中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 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 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虚数,几个人
=于之在其中
译必定有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
论语 十 二 章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论语学而篇优秀PPT

【今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 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4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官吏臣僚和人民;按照 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2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课件

无论是儒家学说还是孔子本人,由于统治意识的 介入,早已笼罩上层层迷雾,胡适所谓“冒牌”即指后 人有意无意的曲解,读了《论语》,我们就可以从头 脑里抛开被封建统治者神圣化的,高不可及的“先圣”, 也抛开在外来文明冲击下被打倒在地,背负一身罪状 的“孔老二”,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孔子,理解孔 子。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是无论如何估计不过分的。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 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 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论语》中的“仁”凡 一百零九见,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礼”“乐 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 完善而服务的。不过,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 孔子却从未给它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它只是很宽泛地体 现在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事,为政治国的具体原则中的。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 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①出:外出,出门。一说,离开自己住 的房屋。弟:同“悌”。尊敬兄长。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 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 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 则就产 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论语学而篇(课堂PPT)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
8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 仁。”
【注释】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
【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 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4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 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 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10
曾 子
.
11
【1·5】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①道:同“导”。领导,治理。 乘(shèng胜):古代称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车上有身 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 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 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拉着一辆车。按规定, “八百家出车一乘”。古代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 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兵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 有朋友· 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 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
①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弟子。比孔子 小三十三岁,生于公元前518年,卒年不详。另说,比孔子 小十三岁。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②弟(tì 替):同“悌”。弟弟善事兄长,称“悌”。 ③鲜(xiǎn显):少。④与:同“欤”。语气词。
《论语》 综述
《论语》,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纂,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 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 弟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 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 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 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 本《论语》共二十篇。
【1· 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 仁。”
【注释】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
【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 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 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注释】①曾(zēng增)子:姓曾,名参(shēn身), 字子舆。曾皙之子。鲁国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附近)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 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5年。其弟子也尊称 曾参为“子”。②省(xǐng醒):检查反省自己。 ③ 传: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 孔子教学,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 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 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注释】①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 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这里是尊称孔子。 ②说(yuè月):同“悦”,高兴,喜悦。 ③愠(yùn运):怨恨,恼。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 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 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 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
【注释】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卒年不详。 ②贤贤:第一个“贤”做动词用,表示敬重,尊崇;第二 个“贤”是名词,即“圣贤”的“贤”,指有道德有学问 尚的人。易:轻视,不看重。一说,“易”释为“移”, 移好色之心而好贤德。 ③ 致:做出奉献。 【今译】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 色;侍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 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 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学而篇第一 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
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 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 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 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 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学而篇 第一(共十六章)
【1· 1】子曰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 不亦君子乎!”
无 友 不 如 己 者
学而篇 第一(共十六章)
【1· 1】子曰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 不亦君子乎!”
【注释】①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 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这里是尊称孔子。 ②说(yuè月):同“悦”,高兴,喜悦。 ③愠(yùn运):怨恨,恼。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 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入则孝,出则悌
【1· 7】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①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弟子。比孔子 小三十三岁,生于公元前518年,卒年不详。另说,比孔子 小十三岁。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②弟(tì 替):同“悌”。弟弟善事兄长,称“悌”。 ③鲜(xiǎn显):少。④与:同“欤”。语气词。
【今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1·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①。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②。过则无惮改③。”
【注释】①固:巩固,牢固。一说,固执,闭塞不通。 ②无:同“毋”。不要。友:做动词用。交朋友。 ③ 过:错误,过失。 惮(dàn旦):怕。 【今译】孔子说:“君子[举止]不注重,就没有威严, [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 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 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曾 子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①道:同“导”。领导,治理。 乘(shèng胜):古代称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车上有身 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 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 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拉着一辆车。按规定, “八百家出车一乘”。古代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 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兵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官吏臣僚和人民;按照 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①出:外出,出门。一说,离开自己住 的房屋。弟:同“悌”。尊敬兄长。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1· 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 仁。”
【注释】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
【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 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 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注释】①曾(zēng增)子:姓曾,名参(shēn身), 字子舆。曾皙之子。鲁国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附近)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 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5年。其弟子也尊称 曾参为“子”。②省(xǐng醒):检查反省自己。 ③ 传: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 孔子教学,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 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 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