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学案

合集下载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范进中举》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进中举》教案(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1、分析范进、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难点:1、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是的,彩票!小小彩票。

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

在我国封建社会,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不是)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请学生简要复述这一情节。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集上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贫困潦倒、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圆滑、虚伪、世故、猥琐懦弱、热衷功名4、提问: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1一、教学困难分析1、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当中,《范进中举》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但即便如此,我觉得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比如,课文的主题批判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以至整个社会的毒害,可是学生对科举制度并不熟悉,为什么范进在穷困潦倒、困顿之极的情况下还要去参加科考?为什么一旦范进中了举,周围的人包括他的岳父在内都一改过去的冷漠或责骂,对他恭恭敬敬的?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并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这就是教学的`困难之一。

2、小说具有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概括情节一般没多大困难,可是一到分析人物形象,问题就来了。

有的照搬现成的资料;有的完全根据个人的喜好;有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有的故意曲解文本。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情况?我以为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深入研读课文,二是没有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此外,在评价范进人形象时,很多人容易看到其可怜、醉心功名的一面,而对虚伪圆滑的一面有时看不出来。

这可能是因为没有读过原著,所以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全面。

3、《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其讽刺艺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很多学生读了课文后觉得可笑,可是要说为什么可笑,就不容易回答上来了。

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一。

4、当今社会还有没类似科举制度的情况?怎样科学地评价我国现在的高考制度?这些问题我觉得也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

二、我的教学对策1、提前让学生预习,充分地熟悉文本。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准备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课外阅读《儒林外史》这部名著,全面了解课文中范进的人生历程。

3、提供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先分析范进,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胡屠户的形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精品学案【教学目标】1、品味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4、理解小说主旨,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重点重点】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教学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

更有甚者,中了举的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科举制度的思索,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去寻求答案。

1、常识积累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

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体讽刺小说。

主要写了。

儒:儒林:。

2、有关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拨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拨官吏的一种制度。

从隋朝开始,到清光绪二十七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考试地点考试时间别称参考者身份考中后身份乡试省城每隔三年秋天秋闺weǐ秀才举人会试礼部乡试之后第二年春天礼闺、春闺举人贡士殿试太和殿会试之后御试、迁试贡士进士(状元榜眼、探花)二、自主学习,积累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避讳()绾()了头发星宿()攥()紧带挈()桑梓()作揖()行()事醉醺醺()2、词语解释带挈:唯唯连声:体统:见教:舍与:局不过:兀自:桑梓(zǐ):郎中:宗师: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精选3篇)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精选3篇)

范进中举教案范进中举优秀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教案(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四、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对社会公正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范进中举》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词语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运用练习。

3. 句子分析: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

4. 讽刺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讽刺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讽刺手法等进行讲解和分析。

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实践法: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口头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批判性思维:通过对课文中的讽刺手法的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范进中举导学案

范进中举导学案

《范进中举》导学案备课教师:张祎审核教师: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3.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人物形象。

4.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5. 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重点、难点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与其作用。

3.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一、课前预习:1、掌握作者与作品的相关知识。

2、读准下列字音,掌握下列词义。

作揖(yī)行(háng)事醺(xūn)腆(tiǎn)啐(cuì)星宿(xiù)讳(huì)绾(wǎn)带挈(qiè):提携。

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我)。

“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舍与:施舍给,赏给。

央:恳求。

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心:文中是顾虑的意思。

兀自:只管。

桑梓(zǐ):家乡。

轩敞:宽敞。

3、自读课文,梳理情节,复述故事。

提示: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哪几部分?主要写了哪些事?二、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3.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人物形象。

二、课堂学习:1、检查预习。

2、精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本文主要塑造的人是谁和谁?次要人物又有哪些?2、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却又发疯?4、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语言行为上有了怎样的改变?由此可见范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6、语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三、课后作业。

《范进中举》教案最新3篇

《范进中举》教案最新3篇

《范进中举》教案最新3篇《范进中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2.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解决办法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学习的方向,并且教会学生归纳知识,懂得从课文吸收方法并应用于写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布置自学:1.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A.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B.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C.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导(即教师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

)对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

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剧。

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三、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四、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

)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

出示幻灯片:问: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因为一旦中举,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

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所以范进会疯了。

)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这两道题不要求有标准答案,是开放性题,只要求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范进中举》学案--主备人 陈敬波

《范进中举》学案--主备人 陈敬波

《范进中举》学案主备人:陈敬波【学习目标】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2、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3、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学时安排】二学时第一学时自主预习: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2.给加横线字注音:作揖()行()事醺()腆()啐()星宿()讳()绾()3、加横线字注音并解释词义:带挈():唯唯连声:体统:见教:舍与:央:局不过:小心:兀自:桑梓():轩敞: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二、自学尝试:(一)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二)跳读课文,思考问题: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三、合作互助:小组合作,讨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选出代表,准备展示。

四、展示与释疑:(小组代表展示,师生互动释疑)五、检测与反馈:对照学习目标,自我总结完成情况课后反思:第二学时自学尝试:(一)读课文思考问题: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2.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3.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4.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

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二)细读课文简析作品写作特点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说出理由。

2.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3、“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这段文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4、文中还有何处是夸张?简析作用5、.本文的讽刺与《孔乙己》一文的讽刺有什么不同?6、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7、对比的方法对于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作用?二、合作互助:1、小组合作,讨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范进中举》教案(通用12篇)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段落。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下面句一起来看看它的教案吧,从而对我国封建社会有更深的了解。

《范进中举》教案篇1【目的要求】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了解典型材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欣赏文章的讽刺艺术。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课文解析】注音释义作揖(yī)行(háng)醺(xūn)腆(tiǎn)啐(cuì)星宿(xiù)讳(huì)绾(wǎn)带挈(qiè):提携。

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我)。

“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舍与:施舍给,赏给。

央:恳求。

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心:文中是顾虑的意思。

兀自:只管。

桑梓(zǐ):家乡。

轩敞:宽敞。

内容主旨本文节选自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傲。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

本文的中心是: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写作手法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

“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

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

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23.范进中举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23.范进中举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六单元23 范进中举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2.通过阅读范进“疯”的阶段,分析人物形象;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作品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曾祖父、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吴敬梓少年便热衷科举,23岁时考取秀才,屡次参加乡试,皆未中举,读书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近房觊觎遗产,使他看透人性——虚伪,卑劣。

不到10年,家产挥霍一空,他经历富贵、贫贱,看穿世态炎凉,写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写作背景“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

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

当花白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

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3.知识链接关于科举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1)乡试(又称大比、秋闱)。

每三年的秋天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

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2)会试(又称礼闱、春闱)。

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3)殿试。

由皇帝主持考试,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

【掌握基础知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规范书写。

星宿.(xiù)醉醺.(xūn)醺癞.(lài)蛤蟆阎.( yán)王紧攥.(zuàn)带挈.(qiè)腆.(tiǎn)着啐.(cuì)讳.(huì)绾.(w ǎn)轩敞.(chǎng)桑梓.(zǐ)作揖.(yī) 相.(xiàng)公行.(háng)事锭.(d ìng)子拙.(zhuō)病2.词语解释。

14范进中举学案

14范进中举学案

14.范进中举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阅读,了解《儒林外史》和吴敬梓的知识,掌握基础字词。

2、合作学习,结合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文章的讽刺艺术和对比手法。

3、把握主题,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重点难点】:1、主要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2、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号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所作《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

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又有《文木山房集》。

2、科举考试:中国从西汉时期起,开始举孝廉,从民间选举官吏。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大体相同,以清代最完备。

大凡参加科考的,一般必需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程序。

其中,童试合格后叫做“进学”俗称“秀才”,通过童试才能参加乡试。

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进了举人才能参加会试。

会试中试者叫做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

成为贡士以后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考中后成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一、课前预习1、请同学们结合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及科举考试的相关资料。

2、认真阅读文章,划出重点字词,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注释或工具书弄清它的含义。

二、课堂学习,探究内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2)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第23课《范进中举》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范进中举》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3.范进中举素养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文中白描、对比和夸张写作手法的魅力。

3.通过探讨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感悟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第1课时◎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境预设“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就是封建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状态。

古时候,自从有了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由此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而且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讽刺小说《范进中举》,共同感受一下围绕范进的中举之路而发生的故事。

·导学建议·播放《范进中举》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范进的形象。

观看时,提醒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等。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以反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及讽刺因热衷功名和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为主题。

背景介绍:封建王朝发展到清朝,人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热衷功名,甚至为此不择手段。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

康熙六十一年,吴敬梓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

由于不善治理生计,过着挥霍的浪子生活。

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维持生活。

乾隆元年,他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

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到了晚年,吴敬梓常常饥寒交迫。

个人经历令吴敬梓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因看透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由此写下《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学案

《范进中举》学案

《范进中举》学案一、学习目标:1、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本文以鲜明的对比实现高妙的讽刺的艺术手法。

2.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封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

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

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

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

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

殿试分三甲禄取。

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三、作家及作品介绍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样的思想有一定影响。

吴敬样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

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

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

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范进中举》学案

《范进中举》学案

《范进中举》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写法,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学习重点: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学习难点: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预习导学一、文学常识介绍1.作者介绍吴敬梓(1701~1754年),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2.《儒林外史》简介吴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堪救药,乃至城乡下层人民在这种社会秩序下灵魂被歪曲的不成样子。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科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初步阶段,有三种形式。

第一是童试。

一个读书人从开始参加考试就叫“童生”,考取后身份变为“生员”。

第二是岁试,具备了生员的资格后,在县里的督学处考试,每年考一次,如果录取后,就可以称为秀才了。

第三是科试,只有成为秀才才有资格考,考上了就能代表县里到省里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了。

(我们学的这篇文章的开头正是范进参加岁试取得了秀才的功名,而且这一年岁试与科试是同一年举行,是合并在一起的,他是秀才的第一名,自然就理所当然地可以代表县里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了。

)第二个是正式阶段,第一个就是乡试。

由省里组织,每三年考一次,在秋季举行,又叫秋闱或大比。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考上了的,如果考中,就叫中举,中举后就获得了做官的资格,就可以做县太爷了。

《范进中举》 导学案

《范进中举》 导学案

《范进中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相关文学常识。

2、理清小说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4、体会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讽刺艺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主题,体会讽刺艺术。

2、难点(1)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2)理解讽刺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 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他们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思想的蜕变等,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作揖()带挈()相公()醺醺()腆着()星宿()绾()轩敞()2、解释下列词语。

(1)现世宝:(2)唯唯连声:(3)体统:(4)拙病: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2、范进中举后发疯,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文中除了胡屠户和范进,还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特点?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来表现主题的?六、课堂小结1、总结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七、拓展延伸1、对比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分析两篇小说中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异同。

九上18、范进中举 学案(附答案)

九上18、范进中举 学案(附答案)

18、范进中举学案1、抄写词语(音形两遍,义一遍)倒运:倒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腆tiǎn着: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舍与: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酌zhu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xiāng与:结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xiàng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功:评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zhǎng亲:长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háng事: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锭dìng子_________________ 绽zhàn开_________________ 淀diàn粉________________ 带挈qiâ: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契q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啐cu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梓zǐ: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绾wǎn头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退维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体感知第一部分(_____—_____):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_____—_____):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3、精读研讨(一)胡屠户形象(1)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从1、2、9、12节找相关词句)(2)胡屠户的表现可用___________四个字概括,哪四个字?用了______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胡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市侩性格。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范文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范文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范文《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吴敬梓家。

该书还塑造了一个有名的吝啬鬼的形象严监生。

本店铺为大家准备了范进中举教案的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范进中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在中国文学,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二、整体感知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以下问题。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中举前、中举后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3、读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胡屠户4、胡屠户可笑在哪里?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范进中举》学案(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任务的性格,揭示人物内心的方法。

一、教学简要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二)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重点分析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二、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星xiù()不xǐng()人事商zhuó()zuàn()紧作yī()
带qiè()避huì()jiè()元
三、合作学习
2、请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⑵邻居内一个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⑶(范进)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⑷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四、探究学习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

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

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

’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

好了!快寻胡老爹来。

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

”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

快些迎着去寻他。


3、选文第一段除了从、、等方面对范进进行了正面描写外,还对他进行了描写。

4、用“‖”将第一段分为五层,并概括层意(每层层意不超过6个字)。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

5、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动作是,表情是。

6、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答:
7、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

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答:
五、过关测试
8、填空。

⑴《范进中举》作者是________ ,________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品就是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________ 。

⑵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 、 ________ 、、
,作者分别是________ 、 ________ 、___ _____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