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理解文章的标题(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理解文章的标题(解析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群文阅读小标题,大作用——理解文章的标题本文的标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考点解读】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是近几年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联系全文理解标题《××》的含义。

⒉.标题是否能用《××》替换?(或:哪个标题更好?>3.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技法点拨】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可采用以下方法: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有些文章的标题语义双关,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是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是大目标化成小目标﹐各个击破,取得最后的成功。

⒉.把握标题的象征义。

有些文章的标题具有象征义,要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共同点进行分析。

3.寻找文章的文眼。

有些文章的标题透露着文章的情感主旨,要围绕文章的主题来分析。

如《秋天的怀念》,题目中的“怀念”就是文眼,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标题常见的作用:1.点明写作的对象,如《邓稼先》《济南的冬天》。

2.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或背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中心,如《纪念白求恩孙权劝学》。

4.充当全文的线索,如《散步》。

5.语带双关,如《再塑生命的人》。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窃读记》。

【真题演练】(一)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朱成玉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解一、背景与主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二、人物形象叶圣陶先生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他具有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品质和风范。

作者通过几件小事的记叙,如茶水招待、听差送客、稿费退还、校对稿件等,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叶圣陶先生在为人处事方面始终坚持“待人厚,律己严”的原则,深受作者的敬重和缅怀。

三、写作手法1.回忆性叙述:本文采用回忆性叙述的方式,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形象。

这种叙述方式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2.细节描写: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他讲完一段,轻轻说一声‘完了’,不拘泥于形式”、“我知道他这是讥刺我,于是回答说:‘我不是来要饭的,也不是来要菜的,是来要用的。

’”等,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生动有趣,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3.侧面烘托:作者在文中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衬托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修养,进一步突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四、情感表达1.敬重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之情。

作者认为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种敬重之情贯穿全文。

2.缅怀之情:作者在文中还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缅怀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一些细节,表达了对这位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

五、启示与思考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严谨自律、待人宽厚地做人处事。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与身边朋友的交往,从他们的言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细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研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研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文章开篇言简情挚,写听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那“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在作者的感受里,是悲上加悲的,接着回忆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在他领导下编写课本。

这之前对叶圣陶的认识是通过读新文学作品,及前辈对他立德为高的评价,联想《论语》对君子的定义,作者切实感到“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总论。

接下来,作者回忆了与叶圣陶交往中的一些事。

第一个方面写“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先写了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的一件事,就是叶圣陶给他的文章描标点,让他受了教育。

接着详细叙述自己同叶圣陶修润课本时发生的事。

叶圣陶是苏州人,写作时坚决要用普通话,可是自己觉得没有把握,便请作者帮他修润,作者感于前辈的恳切,就遵嘱直接改了,但若一两处叶老认为可以不改,反要去再征得作者的同意。

这两件事,写出叶圣陶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谨严认真又诚恳谦逊,教人不由生出敬重的感情。

接下来又叙述了叶圣陶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一些言行。

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深刻的,温暖的。

譬如他去看望叶老,老人家要一送再送,要穿门越阶,鞠躬致谢,直到目送他上路,才转身回去;叶圣陶晚年已不能起床,对来访者还是要举手打拱,连声致谢。

更让作者感动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去拜访叶圣陶不遇,第二天就接到叶圣陶的信,信中叶圣陶为不得见深表悔恨,又从留言地址推测他境遇窘困,而感到悲伤难过。

在那个特殊年月,叶圣陶对作者这样一个落魄的人如此情重!怎能不叫他感念至深呢?第二个方面回忆叶圣陶先生不仅有为人宽的一面,还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正心、修身。

他不仅做人这样,在做学问和使用语言上,也是一丝不苟,能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本解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本解读

明确:作者并不是认为叶圣陶 先生比孔子还高明,他是运用衬 托手法突出叶圣陶先生的高尚 德行,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讨论内容:本文开头交代叶圣陶先 生的逝世,为何要详写除夕之夜鞭炮 繁碎而响亮的声音
1.6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选1名代表在讲台展示成果.
速回信件
我探访叶圣陶先生不遇,写下留言.第二天便收到其 回信,他为自己的不在家感到悔恨,也因同情我的处境 而悲伤.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的品行 的
严于作文 叶圣陶先生主张写出的文章必须像说出的话,不像
话,坚决改.他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形成了平 易自然的文章风格.
严于简洁文风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出的文章只要删去一两个字,意思 没变,就说明文章不行.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 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 不放松.
判断题: 文中写道: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
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 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作者认为叶 圣陶先生比孔子还高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人格魅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圣陶先生
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
尊敬和怀念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的 品行的
修润文章 叶圣陶先生让我帮他修润文章时,鼓励我有什么不
妥都改无需客气地征求他的意见;但他却不放弃客气, 有问题一定亲自来和我商量.
远送客人
叶圣陶先生不顾客人的独挡,坚持送客人到大门外, 直至客人上路,才转身离开.

13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 这样。作者张中行先生也是如此,他是二十世纪末未 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 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
人”。他也是真正的儒生,他和叶圣陶先生亦师亦
友,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
生的语文主张。张中行先生的语言既有儒生的典雅,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热切地
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曾经学过他
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就
是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学习目标
1.积累语言。 2.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的小事。 3.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 语文观点。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8)
3.如何理解第一段末尾“双层的悲哀”?
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 新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 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双层的悲哀”。
4.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感知形象
1、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 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 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 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 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2、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 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 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被誉为“叶宝山”。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的第一件事是他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和发展方向,教育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他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叶圣陶先生的第二件事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该传承和发扬。

他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通过教授经典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自己的翻译工作,将外国文学引入中国并进行传播,同时也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

他的努力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认可。

叶圣陶先生的第三件事是他倡导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他通过讲授国学经典和中华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历史荣耀。

他追求的是培养拥有自信、责任心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体现了他对学生个体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

他的贡献在中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培养杰出的人才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一.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1.本语段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而感动的?答案:亲自描标点、请“我”润色2.对叶圣陶先生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答案:语言、动作描写3.写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敢再草率,有何用意?答案: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吕叔湘先生以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不敢草率了事,是为了反衬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而感动。

4.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答案:通过“我”与先生的对话,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解析:1.划分本段的层次即可得出2.略3.侧面描写的作用。

4.语言表达人物情感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肖复兴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⑵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

2018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与作业课件及答案解析

2018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与作业课件及答案解析

表。
B.他刚到北京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C.张红学习很用心,不懂的问题经常询问老师,做到了不耻下问。
D.叶圣陶重视语文,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解析】A项,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项左 传应加书名号。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阅读】
整体感知:
1.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举了哪些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则,鞠躬尽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6.仿写句子。(6分)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深奥莫测的大海 让人畅游不尽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广阔无垠的草原 让人心旷神怡 。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
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字生词】修润:修改,润色。

v生疏:shū不熟悉。

v商酌:zhuó商量斟酌。

v恳切:诚恳殷切。

v譬如:pì比如。

v朦胧:méng lóng含糊。

v累赘:lèi zhuì多余。

v别扭:biè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v拖沓:tuō tà形容做事拖拉。

v妥帖:tuǒ tiē合适。

v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v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v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则:准则,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同步练习】13.叶圣陶先生二三基础导练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 (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 (gèng) 污秽 (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 (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叶圣陶二三事》解析

《叶圣陶二三事》解析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 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 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 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三、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
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宽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 复信

第六自然段: 会上发言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
尽瘁
严于律己
三、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研读赏析
1、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 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 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 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突出强调了作者悲痛之深。
研读赏析
2、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 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 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 件,谈谈你的看法。
研读赏析
3、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分 析其表达效果。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 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 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 层的悲哀。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 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 就是“双层的悲哀”。
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 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 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教是为了不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字生词】修润:修改,润色。

v生疏:shū不熟悉。

v商酌:zhuó商量斟酌。

v恳切:诚恳殷切。

v譬如:pì比如。

v朦胧:méng lóng含糊。

v累赘:lèi zhuì多余。

v别扭:biè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v拖沓:tuō tà形容做事拖拉。

v妥帖:tuǒ tiē合适。

v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v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v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则:准则,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同步练习】13.叶圣陶先生二三基础导练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 (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 (gèng) 污秽 (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 (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赏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严谨自律的做人原则和宽厚待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朴素自然,在平淡中蕴含深意,多用短语,节奏紧凑,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下面从人物形象、写作风格、思想内涵、语言特色、结构安排、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人物形象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叙述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展示了叶圣陶先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德。

他待人厚,律己严。

为人诚恳,襟怀坦白,表里如一。

作为长者,他“慈祥”有加;作为学者和编辑家,他“虚怀若谷,持平无偏”;作为作家,他“文质兼备”。

二、写作风格张中行先生的写作风格朴素自然,他的文章不雕饰,不做作,而是顺其自然,自然成采。

这种风格在这篇缅怀叶圣陶的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全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平实,用词简练。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三、思想内涵《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

首先,它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其次,它通过叶圣陶先生的言行举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风貌。

再次,它强调了做人的重要性,指出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最后,它启示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一样,做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四、语言特色《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语言特色非常鲜明。

首先,它的语言平实自然,不矫揉造作,给人以亲切感。

其次,它的用词简练准确,表达力强。

再次,它的句式多用短句,节奏紧凑明快。

这种语言特色使得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五、结构安排《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结构安排非常严谨。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和成就,再分述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经历和感受,最后总结全文并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六、主题思想《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

此段应放在哪个位置,并写出自己的 理由。
? 应放在文中第5段之后,
? 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 厚”的事例,
? 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 次表现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 承接上文写的,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 “更为突出”可见这一 事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 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
? 2.初读 课文,叶圣陶先生 给 你 留 下 了 怎 样的印象?
? 他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待人厚,无论是在 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恳切、 彬彬有礼、尊重有加;他律己严,在文字 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
? 1.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待? (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来纪念他,希 望自己和其他拿笔写作的人,能够像叶圣陶先 生一样以身立德并践行他的文学主张。
?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 《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 《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 编》;编著有《文言常识》、 《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 学》、《负暄琐话》等。
?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 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 “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 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 1894年-1988年),原名 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 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曾当过 10 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 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 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 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 央主席。叶圣陶于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 逝世,享年 94岁。 主要作品: 我国第 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1923年),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 之》( 1929 年),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2年)、《火灾》( 1923年)、 《线下》( 1925年)、《城中》( 192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生前有许多事迹和贡献,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解析一下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

一、创办民族文化大学
1940年,叶圣陶先生与其他一些有识之士一同创办了民族文化大学,其宗旨为“振兴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之主体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之有识之士”。

这是我国第一所拥有“文化”二字的高等教育学校,倡导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和思想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二、叶氏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学者和教育家。

他倡导的叶氏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发扬人的性情,也就是使人真正地成为人”。

这种教育目的既包括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个人的品德、态度和情感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三、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实践
叶圣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叶氏教育思想,还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他曾经开办过著名的立仁学校,实行“德育兼修、品恶弘扬”的教育理念。

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到社区和社会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

总之,叶圣陶先生生前的贡献和成就不可计数。

他对于教育的探索和尝试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后代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张中行通过记叙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首先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即“待人厚,律己严”。

接下来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

这些事例包
括:第一件是关于茶水的事,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道,体贴周到;第二件是关于听差送客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格,严谨认真;第三件是关于稿费退还的事,同样展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甚严、严于律己的品质;第四件是关于校对稿件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这些小故事通过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在写作上,本文采用了平实自然的语言,朴素无华地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几件小事的记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让人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
力。

同时,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如“他讲完一段,轻轻说一声‘完了’,不拘泥于形式”、“我知道他这是讥刺我,于是回答说:‘我不是来要饭的,也不是来要菜的,是来要用的。

’”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总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中的佳作,通过对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的记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运用得当,让人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话”与本文的文风
•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 —“写话”。 •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 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 写话的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 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 够,其实就是“话”。此外,还特别重视 “简洁”
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来纪念他,希 望自己和其他拿笔写作的人,能够像叶圣陶先 生一样以身立德并践行他的文学主张。
解决疑难
•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 圈圈:儒、道、释。搀合的情况很复杂, 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 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 儒,穷则修道;等等。叶圣陶先生则不搀 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 是这样。
“单一的儒”是指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没 有掺(搀)和,他是思想单一的儒者。
• 一层是先生的去世, • 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 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
乐的气氛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此更加悲哀。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 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 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 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 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 层的悲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 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 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 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 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 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 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 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 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第 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 之》(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2年)、《火灾》(1923年)、 《线下》(1925年)、《城中》(1926 年)、《未厌集》(1928年)等。
略读也叫做跳读,一般常用在快速阅读中,有时候在时 间紧迫的情况下也会利用这种技巧。 略读技巧。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 1.不要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 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 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 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 3. 以一般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 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 气等。 4. 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一般重点要看的是首 句、尾句。通过主题句了解段意。 5. 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 出题的顺序基本上是与原文结构一致的,所以大家在做 题的时候可以据此定位,圈定答题区间。 最后一点,一定要注意时间。
有这样一个人,他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 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 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 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一、二、三、 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 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一 个了不起的人物,当他去世之后,人们想起他,会 忆起哪些往事呢? 让我们在张中行先生的文字中 去了解叶圣陶先生。
•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 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 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 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 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 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 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
• 修润 • 朦胧
rùn
生疏 累赘
shū
商酌 别扭
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
鞠躬尽瘁
)
(5)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
浪。 (
颠沛流离
)
拖沓
(6)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

(7)(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冗长
• 2、 理解积累经典名句 •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 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 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 到了哪些呢?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 看法。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 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 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 会对你豁达(宽容)。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 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 道门, 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 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 这段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的场景,全句直白如 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把先生送行时 的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 画出来,“走过三道门, 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鞠躬”“口说 谢 谢”“看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的先 生。
• 1.请你朗读并品析第1段,作者说“心 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 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你还可以读 出哪些深层意味? 文中还有类似的含 义丰 富的语句,也找出来做品析。
第1段品析: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 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 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双层的悲哀”:
(1)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品析:“特别”一词修饰“重视”, 突出 叶先生对文风 “简洁”的重视程 度,也可见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
(2)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 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 帖决不放松。 • 品析:“同样”一词说明先生不仅重视以上所讲 的文风问 题,写作中的细小的方面也毫不放松, “不……决不”更补写 认真的程度, • “完全”对妥帖一词起限制作用,其严谨的态度 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 么作用?
• 内容:第2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 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 作用:有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 被编者删 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 面的段落,看看它们分别 适合放在文 中的什么位置,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文段
•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 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 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 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 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 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 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 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 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 会比 “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 争取不愧于屋漏。
chǐ
zhuó kěn

恳切

譬如
tiē
méng lóng léi zhui biè niu huì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diān pèi
不耻下问
zuò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è
字词补充
zhān gài
mǎo
• 简明扼要
xiá
沾溉
rǒng
丁卯
• 自顾不暇
冗长
1、诲人不倦 3、颠沛流离 5、自顾不暇 6、词义辨析
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 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 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 特别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 让 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 及了格。”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 举 例说说。
此段应放在哪个位置,并写出自己的 理由。
• 应放在文中第5段之后, • 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 厚”的事例, • 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 次表现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 承接上文写的,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 “更为突出”可见这一 事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 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
• 2.初读 课文,叶圣陶先生 给 你 留 下 了 怎 样的印象? • 他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待人厚,无论是在 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恳切、 彬彬有礼、尊重有加;他律己严,在文字 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
待• (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人 (2)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厚 (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 (1)主张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律 • (2)文风方面,特别重视语言的“简洁”。 己 (3)重视语文,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零碎的,写作 严 的各个方面同样认真。
• “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
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
• “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
先生在除夕之时离 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 种悲哀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 形容。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 前面几个短语隔开,读时语速便不由自主 地放慢,再加上“往矣”两个字,表现出 作者的无奈、沉痛和悲哀。又突出先生过 世之后我对他的怀念之切。先生的 “往” 与 “我”的“常常想到”并列在一起, 更显现出先生给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