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静脉给药途径及方法
化疗药物方案
化疗药物方案化疗药物方案1. 引言化疗药物是一种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法。
化疗药物通过靶向癌细胞,抑制其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蔓延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化疗药物方案,包括药物名称、用药途径、给药途径、药物剂量以及常见副作用等内容。
2. 常用化疗药物方案2.1 FOLFOX方案FOLFOX方案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方案,主要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
该方案包含以下药物:- 氟尿嘧啶(5-FU):用于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 氧化亚铂(Oxaliplatin):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与DNA结合,抑制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亚叶酸(Leucovorin):用于增强5-FU的抗肿瘤活性。
2.1.1 给药途径FOLFOX方案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药物溶液通过静脉输注进入患者体内。
2.1.2 药物剂量FOLFOX方案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每两周进行一次化疗。
以下是FOLFOX方案的常见药物剂量:- 5-FU:400 mg/m²,静脉注射,每两周一次;- Oxaliplatin:85 mg/m²,静脉注射,每两周一次;- Leucovorin:200 mg/m²,静脉注射,每两周一次。
2.1.3 副作用FOLFOX方案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可以通过用药控制或辅助治疗减轻症状;- 外周神经系统毒性:Oxaliplatin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 血液系统毒性:化疗药物可能影响骨髓功能,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肾脏毒性:Oxaliplatin和5-FU的使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
2.2 AC方案AC方案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癌化疗药物方案。
该方案包含以下药物:- 阿霉素(Doxorubicin):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DNA和RNA的合成;- 璞真莫司汀(Cyclophosphamide):能够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分裂。
铂类单药方案
第1篇
铂类单药方案
一、背景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针对特定疾病的单药治疗方案日益受到重视。本方案针对铂类药物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旨在规范治疗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同时提高治疗成功率。
二、目标
1.规范铂类药物的使用,确保治疗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2.提高患者对铂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二、目标设定
1.明确铂类药物的适用病种及治疗指征。
2.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优化剂量和给药途径。
3.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确保治疗方案符合法律法规及医疗伦理标准。
三、适用疾病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恶性肿瘤。
-部分非恶性肿瘤,如特定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在者疾病类型、病理分期、身体状况及药物耐受性,选择最合适的铂类药物。常见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
2.剂量制定
依据患者体重、肝肾功能、年龄等因素,参照药物说明书及国内外指南,制定个体化剂量。剂量调整应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暴露。
3.给药方法
-静脉给药:采用缓慢静脉滴注方式,药物应充分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
4.治疗周期
根据药物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情况及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周期。一般建议每21天为一个周期。
5.药物监测
1.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药物毒副作用。
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6.辅助治疗
1.针对患者病情,给予支持治疗,如纠正贫血、改善免疫状态等。
-口服给药:对于适合口服的铂类药物,需根据药物特性和患者情况制定口服方案。
临床药学中的抗肿瘤药物的药理研究
临床药学中的抗肿瘤药物的药理研究抗肿瘤药物是指在癌症治疗中用于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药物。
药理研究是对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理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学中的抗肿瘤药物的药理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一、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首先,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主要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等,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特性也有所不同。
其次,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由于肿瘤细胞的特殊性,抗肿瘤药物通常能够更好地富集于肿瘤组织中。
然后,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变化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最后,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大部分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少数药物通过肝脏或其他途径排出。
二、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
首先,一些抗肿瘤药物能够通过与DNA结合,阻止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
此外,一些药物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使其停滞在某个特定的阶段。
例如,某些细胞周期阻滞剂能够阻止肿瘤细胞进入分裂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另外,抗肿瘤药物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
这种细胞死亡方式与正常细胞周期密切相关,通过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促使肿瘤细胞自身死亡。
三、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多个类别,如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等。
其中,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期,例如阿霉素和长春碱等;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则可以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等;而靶向治疗药物则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异靶点,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探讨与护理体会
疗起重要作用 给药前正确引导 、 安慰体 贴鼓励患 者 , 得给 取 药中配合 配药时做 到三查七 对 , 如果 错误将 药量加大 或给
,
。
药过程 中输入过快 而导致患者产 生较大 的毒性反 应。配药 时合理配制 减 少丢失。如配药 、 给药 中发 生药量 丢失 。 不能
, ,
2l3 用药过程 中了解药物的排泄途径 ・・
维普资讯
20 0 7年 7月
中 国 民康 医学
Me ia o r a fChn s e p e a t d c lJ u l o i e e P o l b He h n l
J l2 0 u ,0 7
V0.1 1 9 F M No 7 疗剂量 , D 而使治疗效果差, 延误患者的治
疗 造成 患者 家庭 经济 负 担 。用 药 时 加强 责 任 心 , 面 、 全 直 观 准确 、 连续的观察和记 录穿 刺局 部有无 红肿及 渗出 、 化疗
,
帮助患者选择 适 宜 的假 发 , 免形 象 改变 引起 心 理平 衡 失 避 调。 2 3 化疗结束 的处理方 法 . 、 拔取针头 前用适量 液体充 分冲
,
净瓶内和输液管 内的药液 , 先关开关 后 拔 下 针 头 , 防 止 抗 可 肿瘤药物漏入皮下 和污染 地 面 如 果 留 置 或 静 脉 插 管 , 保 应 持其畅通并观察穿刺部位 和血管是否感染
,
2 2 6 皮肤及脱 发护理 甲氨 蝶呤 引发 皮肤 干燥 、 素沉 .. 色 着 、 身瘙痒 , 全 可用甘石洗 剂止 痒 , 出现斑丘疹 涂龙胆 紫预防 破溃感染 , 严重 者行 保护 性 隔离 。预 防脱发 , 用药 时可 采用 头皮降温法 , 轻药物对毛囊 的刺激 , 减 应讲 明停药 后可再 生
抗肿瘤药物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1. 防范措施(1)给药前防护:采取积极主动的静脉治疗程序,根据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
(2)给药过程中防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给药过程安全。
(3)患者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发现药物外渗(1)立即停止输注,用注射器回抽2ml血液后再拔针。
(2)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长,报告药物外渗情况。
(3)用利多卡因、0.9%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4)观察患者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必要时给予抗过敏、镇痛等治疗。
3. 发现不良反应(1)立即停止输注,通知医生及护士长。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4)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二、处理流程1. 防范措施(1)给药前: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途径。
(2)给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3)给药后:观察患者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必要时给予相应治疗。
2. 发现药物外渗(1)立即停止输注,回抽血液。
(2)通知医生及护士长,报告药物外渗情况。
(3)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4)观察患者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必要时给予抗过敏、镇痛等治疗。
3. 发现不良反应(1)立即停止输注,通知医生及护士长。
(2)给予对症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4)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三、应急预案的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抗肿瘤药物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外渗和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制定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明确各项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3.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药物外渗和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的实施,确保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完整word版)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一、基本原则1. 抗肿瘤药物分类(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1. 试验目的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 试验方法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 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时后再给药。
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3. 评价标准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
多西他赛化疗方案
多西他赛化疗方案引言多西他赛(Docetaxel)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西他赛化疗方案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及护理措施,以帮助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更有效的化疗服务。
1. 多西他赛化疗方案的基本信息•药物名称:多西他赛(Docetaxel)•剂型:冻干粉剂•给药途径:静脉注射•治疗领域: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头颈部癌等2. 多西他赛化疗方案的使用方法多西他赛化疗方案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异常用法:将多西他赛与生理盐水溶液配制成预设浓度的注射液。
•用法用量:每次剂量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肿瘤类型和临床反应进行调整。
•给药速度:通常以稀释后的40~60分钟静滴给药。
•给药间隔:一般为3周一次,连续1-6个周期。
3. 多西他赛化疗方案的副作用多西他赛化疗方案可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出血等问题。
•消化系统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减退等。
•神经系统反应:多西他赛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手脚发麻、感觉异常等。
•皮肤反应:多西他赛可能导致头发脱落、皮肤暗红等。
4. 多西他赛化疗方案的护理措施为了降低多西他赛化疗方案的副作用,以下是一些护理措施的建议:•骨髓抑制: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时调整治疗剂量和给予生长因子支持治疗。
•消化系统反应:护士可以建议患者采取分食多餐、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食物刺激和油腻食物。
•神经系统反应:护士可以提醒患者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来洗澡和洗手,并注意脚底的保暖。
•皮肤反应:护士可以提醒患者保持皮肤清洁、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并及时就医处理头发脱落问题。
结论多西他赛化疗方案作为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患者在接受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时可能出现一系列副作用,这要求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
肿瘤治疗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的应用
一、烷化剂—环磷酰胺:
常用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各种肉瘤等注意事项: 用NS化,不能用注射用水化; 其代谢产物对尿路有刺激性,应用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大剂量应用时应水化、利尿,同时给予尿路保护剂美司钠。
二、烷化剂—异环磷酰胺:
常用于骨和软组织肿瘤、头颈部癌、子宫颈癌等注意事项:其代谢产物对尿路有刺激性,应用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大剂量应用时应水化、利尿,同时给予尿路保护剂美司钠。其水溶液不稳定,须现配现用。
西妥昔单抗赫赛汀(曲妥珠单抗)贝伐单抗吉非替尼索拉非尼希罗达(卡培他滨)
PRN推荐(口服抗肿瘤药)
止吐治疗原则
对轻、中度致吐药和分段放疗,单药使用已足够对重度致吐或TBI,需联合使用止吐药物联合用药时考虑不同作用方式的药物选择止吐药物时应考虑病人的年龄及对此药物的接受能力止吐药物应在化、放疗前合适时间预防性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对迟发性呕吐(DV)也有效,DV对病人影响较小,不需专门考虑
常见肿瘤治疗药及肿瘤辅助药的应用
do
something
肿瘤治疗药的种类
细胞毒类药物(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靶向药物
肿瘤治疗药—细胞毒药物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或阻止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从而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肿瘤治疗药—细胞毒药物
起效原理:增殖旺盛的细胞对于化疗的敏感性高于增殖缓慢的细胞,幼稚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高于成熟细胞。癌细胞是身体的增殖旺盛细胞,而且含有幼稚细胞很多,而身体的其他细胞则多数是成熟细胞。因此癌细胞是身体内的化疗敏感组织,易于被化疗药物杀死。
胃癌辅助化疗方案
目前标准方案:XELOX 方案:奥沙利铂+希罗达亦可考虑:替吉奥单药
肿瘤辅助治疗药物
静脉输注抗肿瘤药药品说明书浅析
阳性(3 77%),引起本文中外斐氏反应阳性低的原因可能是:本院患者在病程一周内及时就诊,而第一周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率仅约30%,第二、三周为达到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的高峰(75%~90%),且外斐氏反应特异度差、阳性率低、敏感性低,所以本文研究病例外斐氏反应仅2例出现阳性。
因此,本院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的单次结果已不能作为恙虫病诊断的依据,外斐氏反应阴性已不能作出排除恙虫病的诊断。
所以对于处在发病高峰季节无原因发热却在机体浅表未发现皮肤特异性焦痂或溃疡的患者,建议在病程进入第二、三周时复查外斐氏反应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明确诊断。
而对于无溃疡或焦痂的患者,即使该患者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显示为阴性,相关药物治疗也无效时,也该考虑其恙虫病症的可能性。
3 4 并发症 恙虫病基本病理变化呈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导致患者多脏器不同程度损伤,以致临床上出现各临床症状群并多器官受损,临床表现可复杂多样,症状也可不典型。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毒性肝损的发生率为所有恙虫病并发症中发生比例最高。
恙虫病导致肝功能异常,多数病例显示ALT、AST、ALP及GGT升高。
这是由于恙虫病立克次体死亡后在体内释放毒素,导致患者肝脏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肝细胞变性及造成小血管周围炎症,肝细胞膜破裂和微循环障碍,最终引起患者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次,本院对确诊恙虫病的患者治疗所使用的多西环素及多西环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也可能导致患者肝损;再一点,引起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能还与自身机体应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对于以无原因发热就诊,伴溃疡或焦痂及多脏器损害的患者,优先考虑恙虫病症,尽早使用相关药物治疗。
由于恙虫病可引起的多脏器并发症复杂多样,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加强对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检测,预防制止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治疗脏器功能不全。
3 5 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恙虫病立克次体为细胞内计生微生物,对氯霉素、四环素类均极敏感,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较为敏感,可耐受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化疗药物的管理
给药时间与顺序
• 顺铂
➢与紫杉醇合用 ➢与MTX合用
先用紫杉醇 先 MTX
长春新碱
与门冬酰胺酶合用,应先于门冬酰胺酶给 药前12-24h用本药
达卡巴嗪(DTIC) 避光输注 最好现配现用 30min 内滴完
化疗药物输注特性
•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甲氨喋呤(MTX)
大剂量滴注: 浓度25g/500ml,
滴注时间6h;充分水化及碱化尿液; 2.5mg/ml 10mg/min 50-100ml 30-60min
静注: 静滴:
化疗药物输注特性
5—氟脲嘧啶(5—FU) 静注时间>1-2min; 缓慢滴注; 与CF合用可增加疗效亦可增加毒性
替加氟(方克) 忌与酸性药物配伍避免与含 钙、镁 离子的药物合用,
如遇冷时析出结晶,温热溶解后摇匀用
化疗药物输注特性
盐酸吉西他滨(健择、泽菲) 静滴30min 最长不超过60min
培美曲塞二钠 ( 只能静脉滴注 NS稀释至100ml 速度>10min
化疗辅助药物输注特性
• 阿米福汀(氨磷汀)
化疗前或放疗前30min开始滴注 至少15min; 保持卧位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用本品前停用 抗高血压药物24h 提前用止吐药,适当补液, 用药后每3-5min测血压1次; 与DDP合用,应间隔15min,以防形成复合物
化疗辅助药物输注特性
• 美司钠 不能与顺铂、氮芥、红霉素、
• 静脉推注
• 药物特性 • 剂量 • 浓度 • 速度
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
剂量
浓度
速度
时间
连续泵注射
• 总剂量 速度设置 管路通畅 运行速度
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
抗肿瘤药物的给药途径
抗肿瘤药物的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这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对一般刺激性不大的药物可稀释后直接推注;对血管有强刺激性的药物需采用静脉冲入法;对抗代谢药应持续静脉滴注。
2.动脉给药:通过插管直接将药物注入供应肿瘤的动脉,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和减轻全身性毒性反应
3.腔内给药:主要用于治疗癌性胸腹水和恶性心包积液,一般选用可重复使用、局部刺激较小、抗瘤活性较好的药物。
4.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可在门诊应用。
但口服吸收不稳定,生物利用度差。
主要为5-氟尿嘧啶衍生物等。
5.肌肉注射:适用于无局部刺激、易吸收的药物如干扰素的给药
6.皮下注射:适用于局部刺激性低、生物半衰期短、需要逐渐吸收的药物,如白细胞介素-2等
7.鞘内给药:通过腰椎穿刺或Ommaya Reservior(一种埋在皮下的药泵)给药,以MTX Ara-C和皮质激素为主,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或肿瘤侵犯
8.其它:雾化给药、肿瘤内注射或将抗肿瘤药物制成油膏外用。
1。
vcr化疗方案
vcr化疗方案VCR化疗方案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
该方案主要包括三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分别为长春新碱(Vincrist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和强的松(Prednisone)。
本文将详细介绍VCR化疗方案的成分、作用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一、VCR化疗方案的成分1. 长春新碱(Vincristine):属于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裂后的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它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2.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属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它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等。
3. 强的松(Prednisone):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它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二、VCR化疗方案的作用原理VCR化疗方案的药物组合具有协同作用,通过多种机制共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1. 长春新碱: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后形成,阻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 环磷酰胺: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引起肿瘤细胞死亡。
3. 强的松:抑制肿瘤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减少细胞增殖和转移的风险。
三、VCR化疗方案的使用方法VCR化疗方案通常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和调整。
1. 给药途径:化疗药物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确保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以达到最佳疗效。
2. 使用频率:给药方案通常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包括多个剂量的药物输注。
具体的使用频率和疗程次数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3. 剂量调整:剂量的选择和调整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类型和疗效评估等因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的出现情况来调整剂量,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肿瘤和生物药物输入的护理
抗肿瘤和生物药物输入的护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血液科张妍【背景】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机体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应。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日趋重要。
面向21世纪的肿瘤治疗,抗癌药的发展将从细胞毒性药物的攻击转向非细胞毒性药物的调节。
生物治疗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化学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现在肿瘤化疗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抗癌药物和生物治疗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有:静脉注射、口服给药、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动脉注射、胸腹腔注射、蛛网膜下隙注射、膀胱内灌注及局部涂抹。
其中静脉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常分为静脉推注、静脉滴注。
【证据】1.预防及减少静脉炎有研究显示,使用精密输液器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研究证明在药物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快速静脉推注要优于慢速静脉推注;同时静脉损伤严重程度也受到静脉输入化疗药液总容量的影响,在药物剂量及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容量越大,输注持续时间越长,则静脉的损伤程度越重,说明静脉损伤的程度与化疗药物浓度、药物输注速度以及药物总容量均有关系。
2.发疱剂外渗的处理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注册护士给药。
护士需要掌握发疱剂外渗的表现以及能判断外渗后局部反应的情况。
应通过及时处理皮下的肿胀、外用解毒药、舒适的管理、外科干预来尽可能地减少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
护士必须要掌握如何减少外渗发生率、减少患者疼痛及不舒适的相关知识。
3.化疗防护专业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具有潜在危害性。
根据其毒性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虽然在日常配制药液或给药操作时沾染的剂量很小,但是由于频繁接触会因其蓄积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如造血系统、消化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表现为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等,同时还会产生远期毒性反应(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护士在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医院必须设有污水处理装置。
【推荐意见】1.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注册护士给药。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试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试验方法及指导原则一、引言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试验是评价抗肿瘤药物作用与效果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与临床学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药理学特性、副作用及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完整版抗肿瘤药物药效学试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二、试验设计1.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应根据药物作用机制、药物毒性及效果评价指标来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禽类等。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癌症,可使用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研究。
2.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选择药物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目标靶区来选择。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等。
药物剂量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毒性和治疗效果来确定,常采用多剂量组合实验设计。
3.观察指标的选择观察指标应包括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
常用的抗肿瘤活性指标有肿瘤体积抑制率、生长延缓时间、生存期延长等。
毒性指标包括体重变化、脏器毒性、血液学指标等。
三、实验步骤1.药物制备和给药药物应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制备,并以适当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
给药过程中要控制好给药途径和剂量,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分布。
2.肿瘤模型建立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可选择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免疫相关模型等建立肿瘤模型。
3.观察药物治疗效果按照药物治疗时间和剂量进行观察,在一定时间段内记录肿瘤体积的变化、瘤内细胞的凋亡情况等。
同时,使用电子显微镜、荧光染色等技术观察药物的作用机制。
4.毒性评价观察实验动物的体重变化情况、脏器是否受损、血液学指标是否异常等,评价药物的毒性。
5.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以确定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性。
四、指导原则1.伦理原则药效学试验应符合伦理原则,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试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安全性评价药物的毒性评价应充分考虑人体安全性,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兼顾。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 (一)胸腔内化疗 • 恶性胸腔积液时,可通过腔内注药直接 杀死肿瘤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二)腹腔内化疗 • 一般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以免引起腹 痛和肠粘连。为使药物分布均匀、发挥 最大的作用,须先将药物溶解于大量的 溶液中,然后注入腹腔。
• (三)心包内化疗 • 恶性心包积液可用心包穿刺、手术心包 开窗、硬化剂、全身化疗和放疗。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
一、静脉给药
• (一)静脉注射 • 刺激性小的药物经过溶解后,可直接进 入静脉内,如MTX、CTX经稀释后,可 MTX CTX 经周围静脉缓慢推注。
(二)中心静脉置管
• 对于刺激性大的如多柔比星、去甲长春 碱等,目前采用PICC置管、锁骨下深静 脉置管(CVC)技术,通过中心静脉给 药。在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后,用化疗药 物前,应做X线摄片确定导管前端位置, 确保导管置于血管内,注药时,要询问 病人是否有不适的感觉。
(三)静脉冲入法
• 由静脉快速冲入药液,强刺激性药物如 氮芥(NH2),应先建立静脉通路,待 输液通畅后,再稀释药液。方法:先关 闭输液管调节夹后再推注药液,因为此 类药物的作用时间只有5—8分钟,随即 氧化失效,所以需快速注入。推注完毕 后立即连接输液管,并快速冲入,输液 2—3分钟后恢复原输液速度。
三、口服
• 需装入胶囊或制成肠溶制剂,以减轻药 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并防止药物被胃酸 破坏。如复方替加氟、卡培他滨、氟尿 嘧啶等,宜睡前服用,并与盐酸异丙嗪 和碳酸氢钠同服。
四、腔内化疗
• 指胸、腹膜腔和心包腔内化疗。一般选 用可重复使用、刺激性小、抗肿瘤活性 好的药物,以提高药物疗效。每次注药 前可通过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抽尽积液, 注入药物后,协助病人更换体位,使药 物与腔壁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发挥药 物作用。
雷珠单抗的功能主治
雷珠单抗的功能主治1. 概述雷珠单抗,又称为bevacizumab,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肾细胞癌等。
它属于一类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s,VEGF抑制剂)的药物。
2. 功能主治雷珠单抗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作用,阻断血管新生,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功能主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肿瘤依赖于新生的血管供应营养和氧气。
雷珠单抗可以结合VEGF,阻止其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减少肿瘤的供血。
这一机制被称为抗血管生成疗法(anti-angiogenesis therapy)。
•改善肿瘤微环境:肿瘤的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的环境。
VEGF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关键分子之一,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雷珠单抗可以改善肿瘤的微环境,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增强放疗和化疗的效果:雷珠单抗与放疗、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其疗效。
它可以通过改善肿瘤血供、调节肿瘤微环境、减少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性等机制,增强放疗和化疗的杀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 适应症雷珠单抗作为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适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以下是雷珠单抗的一些适应症:•结直肠癌:雷珠单抗联合化疗常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它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雷珠单抗联合化疗可用于治疗未曾接受过化疗的NSCLC患者。
它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乳腺癌:雷珠单抗联合化疗可用于治疗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
它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控制疾病的进展。
•肾细胞癌:雷珠单抗可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
它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肿瘤的进展。
静脉药物处方审核要点
静脉药物的配伍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 是指某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
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 时也包括与烟、酒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药动学
相互作用影响 影响药物分布 影响药物代谢
静脉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 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和制剂特点,避免盲目配伍
√ 在不了解其他药物/制剂对某药物的影响时,应单独使用该药物
√ 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宜溶媒,避免理化反应
√ 根据药物性质合理安排配置方法、输液顺序,对存在配伍禁忌的 两组药液,在使用时应间隔给药,如需续贯给药,在两组药液 之间应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冲管过度。
输液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 严格掌握适应症,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 • 尽量采用序贯疗法
• 应当进行全用药医嘱审核,防止静脉输液以外、其他剂型 的同类药品重复用药以及存在或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配伍 禁忌
• 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 • 合理控制滴速,保证疗效和防止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 加强输液监护,做好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救治准备
20%甘露醇注射液
降颅内压300ml 15-30min内滴注完
5%葡萄糖注射液 氨基酸注射液 10%脂肪乳
<500ml/h 10g/h或150-160ml/h 20滴/分起始,逐渐增加到60滴/分
抗感染类药物
(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审方原则
1. 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适应症、禁忌症 2. 是否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物抗病原微生物药效学
置方法不当
表现形式 药物溶解度改变,发生沉淀、盐析
抗肿瘤药静脉输注外渗处理原则
抗肿瘤药静脉输注外渗处理原则抗肿瘤药静脉输注外渗处理原则为:1.停止输液;2.抬高肢体;3.保留针头,回抽外渗药物,经原通路滴注解毒剂;4.注入5-1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渗出药物;5.局部用解毒剂(按不同药物);6.局部:1-2%普鲁卡因局封;局部外用中药/硫酸镁/类固醇;7.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
对化疗植物药早期外渗后,冷敷还是热敷,有争论。
8. 记录和ADR报告。
常用抗肿瘤药物解毒剂1.柔红霉素外渗:局部降温。
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有报导,每6小时局部用99%二甲亚砜1-2ml有效。
2.放线菌素D外渗: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4%硫代硫酸钠5ml或用25口径针在外渗区多次皮下注射。
3.长春新碱或鬼臼乙叉甙:8.4%碳酸氢钠5ml皮下(局部),每个数小时重复。
4.丝裂霉素外渗: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4%硫代硫酸钠5ml或用25口径针在外渗区多次皮下注射。
维生素C 1ml(50mg/ml)静脉(局部)5.阿霉素外渗: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或地塞米松5㎎。
静脉(局部)、皮下(局部)、外敷(局部)6.表阿霉素外渗: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皮肤表面涂二甲亚砜,每日三次,6天。
7.长春新碱外渗:24-48小时内每天至少4 次热敷,每次15-20分钟。
将150单位/ml 透明质酸酶溶液与1-3ml盐水混合液。
通过保留的静脉通道,每外渗1ml注射1ml;已拔针则皮下注射。
8.奥沙利铂外渗:可用地塞米松,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
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溢外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范围大于渗漏区。
护理措施: 1.化疗给药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执行。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必须了解各类药物的刺激性,对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切记渗漏于皮下。
2.正确选择血管1)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尽量选择较粗大的血管,血管直径越大流量越大,输入药物的浓度就相对较低,药物的刺激性也相应减少。
ma化疗方案
ma化疗方案引言ma化疗方案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
ma化疗方案结合了多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通过不同药物的配合发挥协同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ma化疗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使用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等。
药物组成ma化疗方案主要由以下几种药物组成:1.M药物:M药物是该方案的核心药物,常用的M药物包括甲氨蝶呤和亚叶酸钙。
这两种药物以其抑制DNA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2.A药物:A药物是辅助药物,主要包括多柔比星和氟尿嘧啶。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治疗方案ma化疗方案的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选择合适的M药物和A药物。
通常情况下,甲氨蝶呤和亚叶酸钙作为M药物的首选,多柔比星和氟尿嘧啶作为A药物的首选。
2.剂量计算: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出每种药物的剂量。
剂量的计算应该准确无误,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
3.给药途径:ma化疗方案的药物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
根据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可能有所不同,但静脉注射是常见的给药途径。
4.治疗周期:ma化疗方案通常采用周期给药的方式。
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包括药物的使用和休息期,周期的长短根据肿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5.疗程次数:ma化疗方案通常需要多个疗程。
疗程次数的确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效果来决定。
副作用和护理措施ma化疗方案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由于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较大,常常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和相应的护理措施:1.恶心和呕吐:ma化疗方案可能引起患者的恶心和呕吐,这是常见的副作用。
给予患者适当的抗呕吐药物有助于减轻这一副作用。
2.骨髓抑制:ma化疗方案可能导致骨髓抑制,从而影响造血功能,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问题。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及时处理低血细胞计数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的静脉给药途径及方法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四大重要方法之一,肿瘤专科护士不仅要掌握肿瘤细胞的增殖特点,抗癌药物分类及作用机理,还掌握增殖特点和联合化疗用药的原则。
近些年来,随着抗癌新药和新的治疗技术的涌现,因此还要了解化疗的新动态,只有正确应用抗癌药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才能保证联合化疗用药发挥最大疗效。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癌药的给药途径有:静脉、动脉、肌肉、口服、腔内五种途径,最常用途径为静脉注射。
静脉化疗给药的方法取决于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作用及细胞增殖动力学原理,有静推、静冲、静滴3种因抗肿瘤药对组织有不同的刺激性,一般地说,不能肌肉、皮下注射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都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根据渗漏后药物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可将化疗药物分为3类。
发疱性: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称这些药物为发疱剂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氮芥、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诺维本、胺苯丫啶、美登素等。
刺激性: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等。
非发疱性: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
化疗药物分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即对某一期有效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即对各期都有效。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疗效与滴注时间有关,时间长,疗效好;时间短,疗效差,这类药(如5-FU、长春新碱,紫杉醇)它们大多静脉滴注。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疗效与使用时间短效果好,时间长反而不好,这类药(如环磷酰胺、氮芥,阿霉素等)要从静脉推注(小壶冲入)。
静脉推注法:用于一般刺激性药物。
操作方法为药液稀释排气后,更换针头不再排气,注射速度慢,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定时检查回血情况,注射完抽少量回血,注射管内一定要有负压再拔针,压迫针眼1-2分钟。
静脉冲入:用于强刺激性药物时,如:ADM ,氮芥(HN2), MMC,长春新碱(VCR),长春花碱(VDS),诺维苯(NVB)。
为预防药物外漏,减轻药物对静脉壁刺激的给药方法为选择恰当的注射部位,建立适宜静脉通路,检查有无回血,将稀释后化疗药液(由莫菲氏滴管冲入),在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旁监护下完成,避免药物外溢。
随即冲入N.S或葡萄糖2-3分钟,待药物冲入体内后,再恢复正常原滴速。
采用联合用药,应首先注入发疱剂,两种药物均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为20-30分钟。
以防止两种药物相混,随即冲入体内,待3-4分钟后再恢复原滴数。
静脉点滴法:适用于抗代谢类药物,如氟脲嘧(5-FU),氨甲喋呤(MTX),阿糖胞苷(CA)等需将药物稀释后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注入,以此维持血液中有效药物浓度。
通过干扰体内正常代谢,阻断DNA合成,以达到更高疗效。
对于较长时间注药与晚期癌症病人静脉穿刺极为困难者,可采用留置针的方法,或通过锁穿静脉插管给药。
一般维持在4-8小时或按医嘱准确掌握点滴速度,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滴数:化疗辅助药使用时间5-HT3受体拮抗剂在防治化疗所致急性呕吐方面有效率高、耐受性好,为治疗急性呕吐的常用药物。
这类药物目前有恩丹西酮、格拉司琼、托烷司琼、拉莫司琼、阿扎司琼。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止吐药物的疗效,如化疗药物致吐性的强弱、药物的剂量、用法、接受过化疗、年龄、性别、酗酒史等。
多组随机、双盲的研究对比了几种不同5-HT3受体拮抗剂防治强致吐性药物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结果几种药物的有效率基本相似。
它们对多数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呕吐的80-90%得到缓解,但对延迟性呕吐控制的有效率仅在50%以下。
单用5-HT3受体拮抗剂尚不能完全满意地控制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与地塞米松合用通常可提高这类药物的有效率。
Navari等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对比了格拉司琼和恩丹西酮在初治患者中的疗效。
格拉司琼10ug/kg或40ug/kg,单次静脉注射;恩丹西酮0.15mg/kg,化疗前30分钟、疗后4小时、8小时各静脉注射一次。
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7%(格拉司琼10ug/kg)、48%(格拉司琼40ug/kg)和51%(恩丹西酮)。
氨磷汀::可减轻化疗导致的肾毒性、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和耳毒性。
推荐剂量为910 mg/m2,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
这种配制好的溶液在室温中可稳定6小时,在冷藏条件下稳定24小时。
于化疗前30分钟,静脉滴注15分。
由于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因此患者应在输注过程中保持卧床,并每隔3-5分钟测血压一次。
如果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或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注。
低血压一般发生在输注将近结束时,停药同时维持补液,患者的血压大多会自行恢复。
由于氨磷汀有胃肠道反应,化疗前可应用止吐药物。
美斯那(Mesna):烷化剂异环磷酰胺(IFO)和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导致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Mesna可降低IFO导致的泌尿系毒性的发生率。
(1)与标准剂量的IFO(2.5g/m2以下)合用时,如果IFO采用短时静脉注射的方法,则Mesna每天的总剂量应达到IFO用量的60%,分别在IFO应用前15分钟、应用后4小时和8小时分3次静脉冲入;如果IFO采用持续静脉滴注的方法,IFO应用前应先静脉冲入相当于IFO总量20%的Mesna,然后在IFO用药后的第4和第8小时分别冲入相同剂量的Mesna 二次。
.口服Mesna时,当IFO的剂量<2.0 g/m2/d,应先在静脉应用IFO之前静脉输注IFO总剂量20%的Mesna,以后在第2小时、第8小时分别口服相同剂量的Mesna。
(2)与CTX合用高剂量化疗合并骨髓或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大剂量的CTX,此时它的剂量可达到1.0-3.0g/m2/d,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可高达30%。
Mesna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与水化、利尿、膀胱冲洗等方法合用效果更好。
Mesna的剂量通常为CTX总剂量的40%,分4次给药,分别在CTX应用前、CTX 应用后第3、6、9小时静脉冲入。
(3)对既往应用CTX时出现过出血性膀胱炎的患者或曾接受过盆腔放疗的患者应用Mesna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亚叶酸钙(CF):与5-氟尿嘧啶(5-FU)合用提高5-FU的疗效, 大剂量氨甲蝶呤(MTX)的解救治疗。
(1)与5-FU合用时的最合适剂量目前尚不清楚,常规的方法是200-500mg/m2,在5-FU之前静脉输注2小时,随后静脉应用5-FU,一般连用5天,21-28天重复治疗。
(2)CF解救一般在大剂量MTX 治疗后2-18小时(最晚不超过24小时)开始,剂量为6-12mg/m2,随后每隔3-6小时重复同样剂量给药,一般解救应持续到72小时以上或血中MTX的浓度降到10-7M的安全值以下。
如果MTX的毒性较大或血药浓度较高时,CF的解救时间应适当延长至5-7天,剂量也应加大。
CF解救治疗的同时,还要水化、碱化尿液、并给予一定的支持治疗。
静脉给药注意事项:(1) 化疗前了解化疗药物作用机理,常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毒副作用。
熟练给药方法,顺序,用药注意事项,出现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
当几种药物联合用药时,哪种药先给后给快入慢滴在治疗中尤为重要。
对生长迅速的肿瘤先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后用细胞非特异性药,如治疗何杰金氏病COPP方案,很多实验研究结果证明:CTX与VCR二者同时给药疗效下降,先给CTX再给VCR显著下降,必须先给VCR6~24小时后再给CTX疗效增加;对生长比较慢的肿瘤先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后用细胞特异性药。
目前临床所用的新药紫杉醇,过敏反应是该药主要的毒性反应之一,过敏反应症状最常发生于第一次接触药物,可在开始后几分钟内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为I型过敏过应表现为:颜面潮红,喉头水肿,胸部不适,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休克症状。
因此用药前必须了解药物过敏史给药后严密观察病性变化,特别是用药后第一小时内,应每15分钟观察T、P、R、BP变化,若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抢救。
因此提示在每一疗程输注此药前应给抗组胺药、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12,6小时口服,同时给药前30分钟给苯海拉明50mg口服,西米替丁400mg静注。
另说明提示:紫杉醇必须用聚丙烯输液器和容器。
因为紫杉醇中的药物成分和聚氯乙烯(目前普通的输液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2) 了解化验结果与幅动参数,白细胞小于4.0×109/L血小板低于8×109/L及时向医生报告。
因暂停化疗。
(3) 严格核对医嘱,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速度及时间,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4) 对于初次化疗病人作好宣教,取得病人合作,避免针头从静脉脱出而使化疗药物外漏。
(5) 采用适当化疗药物溶酶,很多药物需溶酶稀释后应用,根据药性用溶酶。
用生理盐水作溶酶:氮芥,环磷酰胺。
博来霉素,喜树碱,亚胺锟,足叶乙甙(VP16),顺铂。
用葡萄糖作溶酶:氨甲喋呤,吡喃阿霉素,秋水酰碱,光辉霉素,卡铂,抗癌锑,草酸铂。
(6) 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给药,确保留置管准确置于血管中,如注药时询问病人有无痛感,烧灼感,刺痛,观察同侧颈部有无静脉怒张,上肢水肿,应考虑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或留置管从静脉中脱出,必须立即停止输液,及时处理。
(7) 严格执行化疗静脉给药操作程序,注意联合化疗的给药顺序,二种药物应间隔20~30分钟防止二种药物相混影响疗效。
(8) 注意静脉选择及保护,防止静脉炎及药物外渗。
化疗护士必须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前臂大静脉切勿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的静脉);对于长期化疗病人需制定静脉使用计划,首先选择上肢静脉,避免下肢静脉,除非原因特殊,上肢静脉从远端向近心端,双侧上肢交替使用,如上肢微循环系统显著破坏:乳腺癌根治术、上腔静脉综合症、上肢骨折等,避免使用患肢,用健侧肢体。
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钾(KCL),Vitc.(9) 药物浓度调整;将药物适当稀适,静脉注射时最好通过莫菲氏管将药物冲入,并间断开放输液夹,使药液进一部稀释,减少对静脉刺激。
化疗药物稀释浓度不宜过高,加药速度不宜过快,减少对血管刺激,静脉冲注的药物都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果稀释药液量过少,浓度过高,药物吸收在血管壁上,对静脉刺激性强易引起静脉炎。
(10) 如出现严重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溢,应立即停止输液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