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坞调研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调查研究报告 (修复的)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调研报告平面Z1212班李响金霄单培文指导老师:姚伟计国彦摘要桃花坞木刻年画因集中于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
它通过版画设计、木版雕刻,并采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而成。
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
本次调研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从市民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熟知度对其近代消逝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特色、题材来源等,最后运用桃花坞木刻年画元素做出符合现代视觉符号的海报。
目录第一章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起源与发展.............................................1.1 起源.................................................................................................................1.1.1说法(一)..................................................................................................1.1.2说法(二)...................................................................................................1.2 发展.................................................................................................................1.2.1清雍正、乾隆年间.........................................................................................1.2.2太平天国时期................................................................................................1.2.3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二章桃花坞木刻年画在当代苏州............................................... 2.1 苏州当代社会发展对桃花坞年画的影响..............................................2.1.1 苏州当代文化对桃花坞年画的影响..............................................2.1.2 苏州城市化发展对桃花坞年画的影响...............................................2.2桃花坞年画对当代苏州文化的影响...............................................2.3当代苏州文化发展与桃花坞年画的发展...............................................第三章当代桃花坞年画的特点...............................................3.1内容题材..............................................................................................3.2工艺技巧..............................................................................................第四章“桃花坞木刻年画”调查问卷及分析.........................第一章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起源1.1起源1.2发展1.1 起源说法(一)桃花坞木刻年画始于何时,现难以考证,但根据传世实物来分析:《皇明一统地理图》刻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寿星图》刻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清代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刻印的《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和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印制的《姑苏万年桥》等作品,依此可推断,这些作品为早期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人称“姑苏版”。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苏州火车站位于新老城交界的位置上。
苏州站总建筑面积85700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为31200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为54000平方米,主体站房由南、北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组成。
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写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动作文章

写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动作文章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今天,我们班要去苏州著名的桃花坞年画村做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亲自体验刻制木版年画的全过程!想到这个,我就兴奋极了。
年画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能亲手刻制实在太酷了。
一大早,我们就上了大巴车出发了。
车窗外,田园风光宛如画卷徐徐展开。
慢慢地,年画村的廊棚房屋和古老的年画作坊出现在眼前。
老师带领我们穿过幽静的小巷,很快就来到了一家年画作坊。
阿福伯就是这家作坊的老板娘。
他面带微笑,把我们请进了作坊。
环视四周,墙上挂满了已刻好的年画版画,样式绘声绘色、气质古朴。
桌上摆放着刀具、颜料和各种雕刻材料。
阿福伯先向我们讲解了木版年画的起源和历史。
原来刻年画最初是给贫穷人民庆祝新年,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了一种民间艺术。
阿福伯的祖上就是传统的年画世家。
接着就是实践环节了!阿福伯让我们每人拿一块雕刻版。
这种雕版是用梨木或椴木制成的,表面抹了一层薄薄的油汪汪的白油漆。
我拿起雕刻刀,开始在版面上勾勒线条。
老师和阿福伯在一旁指导我们。
起初,我的手还不太稳,线条画歪扭扭的,可渐渐地就熟练了。
要留神力道和角度,避免刀口滑倒切去太多部位。
我努力集中注意力,小心翼翼地在白油漆上刻下一个大大的"福"字。
过了好久,终于将"福"字彻底雕刻完毕。
虽然比不上师傅们的水准,但已经是我的杰作了。
我满怀成就感,赶紧把雕好的小版让阿福伯给我印出来。
阿福伯先在版面抹了一层油性油墨。
我屏住呼吸,看着他熟练地在雕版上盖上一张宣纸,用手掌反复摩挲。
片刻后,阿福伯小心翼翼地将宣纸揭开。
我的"福"字已经印在纸上了!虽然有点歪扭,但感觉分外亲切。
一个个同学作品纷纷问世。
有人刻了"春""寿"等吉祥话,有人刻了动物形象,样样俱全。
大家兴高采烈,相互夸赞对方的作品。
渐渐天色暗了下来,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阿福伯和他的作坊。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天工|2021年第4期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悠久,其起源于宋代,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自身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因为年画的题材广泛,种类相对较多,所以在现代文创设计中非常受欢迎。
而相关设计者若想将桃花坞木刻年画与现代艺术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新的艺术文化形式,就需要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文化内涵、文化特点、题材种类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从中选取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与现代工艺技术、材料等进行有机结合,在延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新的文化理念创意构想。
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势其一,历史悠久。
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原本它的画面是由很早的绣像图演变的,之后到了明代慢慢发展成为民间流传艺术,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是最为鼎盛的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数量达到百万张。
从发现的嘉靖十五年的《皇明一统地理图》以及在1597年制作出来的《寿星图》中可以推断出桃花坞木刻年画所出现的时间,即这一文化艺术形式在明代中叶就已经形成。
其二,形式独特。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题材内容极其丰富,它涵盖民俗生活、神佛类、喜庆类、戏曲以及花鸟等,而且色彩鲜艳明丽,造型也比较夸张,且人物肖像生动,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气息和较强的装饰性,适用于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设计。
其三,工艺精良。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过程主要有绘稿、刻板和印刷三道工序,若是工序合理,制版无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质量就会得到良好的保障,反之,则会受到破坏[1]。
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创设计上的构想与应用(一)桃花坞木刻年画元素与现代先进材质、工艺的结合我国年画的传统表现形式是在逢年过节时人们张贴在门窗上,其材质通常以纸质居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的传统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降低。
在文创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将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装饰性图案、色彩以及构图等元素提取出来,并对其进行再创造、再设计,而且在第二次创造与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将现代先进的材质与工艺融入其中,最终在保留其原有的艺术形式的同时又增添了现代工艺的艺术需求。
桃花坞地区整治保护利用的若干思考

桃花坞地区整治保护利用的若干思考桃花坞地区整治保护利用的若干思考年份:2010作者:卢宁“桃花坞,吴门最胜处!”桃花坞地区1因历史文化传奇色彩而蜚声海内外,是古城内最后一大块几未开发利用的“世外桃源”,也是一块在城市发展中“被遗忘的角落”。
保护和利用桃花坞地区对苏州实现“三区三城”目标、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桃花坞地区的历史积淀桃花坞地区历史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和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历史文化不可佚失的重要组成,也是苏州古城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1.历史兴衰说起苏州桃花坞,大多数人会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坞木刻年画。
其实,桃花坞早就成名于唐伯虎筑别业之前,兴盛于宋元明清。
(1)宋及之前的桃花坞桃花坞地区与苏州古城同样古老,据记载,汉代桃花坞已有一片桑森。
唐宋两代,达官贵人纷纷在这里兴建别业、庄园。
早在唐代,孙园就名盛一时,有“辟疆东晋日,孙园盛唐时”之说。
诗人元稹寄给好友白居易的诗云:“孙园虎丘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孙园地处桃花坞西北,今石幢新村和东、西四亩田一带。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桃花坞内有名园“梅园”,园主梅子明与苏东坡既为同僚又是朋友。
苏东坡有诗云“仙人子真后,还隐吴市门,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故而梅园又别称“五亩园”。
后来五亩园还成了桃花坞中几个名园的泛称。
当时梅园南面,有北宋抗夏名将章楶营建的“桃花坞别墅”,人称“章园”。
史载章园极盛期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占地竟“广七百亩”。
北宋时,整个桃花坞大片的小桥流水人家,再加上几大园林的水石之胜,风光甲于吴中。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进犯平江城,桃花坞亦遭兵燹。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苏州桃花坞才有所恢复。
南宋诗人范成大《次韵章秀才北城新圃》中已有“方流桃花坞,窈窕入壶天”、“西城如西寨,桃花古来多”等句。
南宋后期,文天祥在苏州组织指挥抗元事宜,曾把家属安置在潮音庵内。
探寻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探寻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吴雅玲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3年第11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美术教育课程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其代表性名片之一。
文章探讨将非遗文化“桃花坞木刻年画”融入校园,拓展性课程中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从“沿袭传统教学,体味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纯正味”“研究在传统元素中融入现代元素,挖掘年画的艺术味”“探索多样媒材,创新木刻年画的表现味”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现状蜿蜒流淌的苏州河流孕育了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髓,而传承了近百年的桃花坞年画也曾在这里生生不息。
可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桃花坞年画似乎慢慢被人们遗忘,因为现代的人们很少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张贴年画,年画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民间艺人也寥寥无几,不仅是桃花坞年画,许多传统文化也面临巨大的传承危机。
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桃花坞年画的认知程度,我们有针对性地做了问卷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低中高各年级段只有28%左右的学生对桃花坞年画略有了解。
桃花坞木刻年画对咱们苏州的孩子来说都很陌生,甚至有些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年画。
本地域的孩子不熟悉自己家乡的桃花坞木刻传统年画的现状实则让人担忧,究其原因,桃花坞年画制作工序烦琐复杂,并且本身内容与现代生活已然脱轨。
除此以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艺术的市场越发萎缩,桃花坞年画后继无人的情况越发严重,值得欣慰的是调查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愿意加入传统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中来,作为当今美术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毕竟年画代表着一方文化,我们要让这一方文化的经典再放光彩。
那么如今美术教师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把曾经的“潮流”介绍给现在的孩子们。
因此,传承和创新这项地方文化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按照学校拓展性课程内容选择自主、自由、教学活动更加灵活的特点,尝试着把传统木版年画融入学校拓展性课程,教学实践过程注重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夯实文化底蕴,领会非遗文化的价值。
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更新方式初探

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更新方式初探摘要:在介绍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更新背景的基础上,阐述国内外历史街区的更新方式对桃花坞的借鉴意义,初步探索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更新方式。
关键词: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更新方式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以桃花坞大街为核心,西至护城河,东至人民路,北到平四路,南到东西中市,总用地约1.39平方公里,区内共有石幢、桃花坞、阊门、西街、香花桥、北寺塔等5个社区,据近期初步调查,现状户籍人口约12455户,31539人,流动人口约7015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分别占55.32%、14.68%、6.21%。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历史建筑资源非常丰富,包含了阊门历史街区的一部分,另外共有8个历史地段、1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市级文保单位、18处控保建筑,其中包括较为知名的泰伯庙和唐寅故居。
这些历史建筑资源主要分布在以桃花坞大街为中心的两旁,面积约占整个片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历史建筑资源所承载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主要有苏州鼻祖泰伯所开创的吴文化、文化人士唐寅所代表的苏州文邦文化以及品质较高的六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苏州评弹、苏剧)。
1.桃花坞历史街区更新的必要性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作为苏州历史悠久的文化片区,其更新状态却不容乐观。
近两年,苏州市政府逐步对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和建筑风貌整治,但是完成更新的地块主要集中在西大营街,其他大部分地块尚处于未更新状态,具有其他未更新历史街区的通病,如基础设施落后、建筑密度高、建筑风貌差、居民生活条件差等。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尚未更新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历史资源保护和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不得不纳入城市更新的轨道,急需寻找一种能有效平衡资源保护与城市更新关系的更新方式。
2.国内外历史街区主流更新方式的借鉴目前国内外历史街区的主流更新方式,按照居民参与方式、建筑更新方法、文化发展主题、产业发展模式等特征可划分为以下几类:2.1基于传统文化旅游的更新方式基于传统文化旅游的更新方式是国内历史街区普遍采用的更新方式,它以居民整体搬迁、建筑风貌整旧如旧、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特征。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综合实践题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综合实践题1. 介绍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和传统意义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传统年画之一,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承载了我国人丰富的精神情感和文化传统,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瑰宝之一。
2.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特点和技艺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以其独特的线条、色彩和构图,展现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文人雅士气质。
其特点在于精致、细腻、别具一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制作技艺上,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采用了独特的传统工艺,包括选材、制版、雕刻、印刷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们精益求精,精心打磨,方能呈现出完美的作品。
3.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当代价值和挑战虽然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源远流长,但如今在现代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当代价值更加凸显出来。
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艺术家们秉承和传承的宝贵遗产。
4. 作者观点与理解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面对当代社会的挑战,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与情感。
总结回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方面具有丰富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其当代价值,让其继续为世人所喜爱和传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和传统意义,阐述了其特点和技艺,并提出了作者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深刻而全面地展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魅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作为我国传统年画的代表之一,它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苏州火车站位于新老城交界的位置上.苏州站总建筑面积85700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为31200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为54000平方米,主体站房由南、北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组成。
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
北寺塔3.桃花坞: 4。
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
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
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1。
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
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1.5南北广场: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调查报告

苏州火车站公共建筑调研报告苏州火车站位于新老城交界的位置上。
苏州站总建筑面积85700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为31200平方米,地上2层建筑为54000平方米,主体站房由南、北站房与高架候车厅组成。
一、总体环境分析1.区位因素: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仅一河之隔。
而北寺塔、平门、桃花坞也近在咫尺。
2.交通状况:该处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沪宁交通走道的重要客源点,汇集铁路,轨道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繁忙。
苏州火车站周边交通等级分析图3.周边:周边充满了浓郁的苏州特色风情1.古城墙:2.北寺塔3.桃花坞:4.平门二、公共建筑技术图纸1.总平面图2.一层平面图3.地下一层平面图4.剖面图5.立面图6.透视图三、空间构成:1.功能分区1.1功能格局简图:1.2内部功能分区: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
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
1.3各层基本空间分隔:首层布置基本站台侯车、售票厅和贵宾候车室等。
南站房进站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半室外开放空间。
候车室、售票厅、贵宾室、行包房等结合庭院分列两侧, 秩序井然。
车站内部高达15米的高架候车大厅把南、北站房连为一体普速、城际旅客候车区实现空间共享, 室内小桥流水、环境宜人。
通道、商业服务、辅助用房分隔出不同功能的候车区地下2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3层分别是2、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1.4候车室:高铁进站口在大厅中部,保证了交通的流畅,方便人流的疏导。
(候车室空间分析:候车室分为两层楼,一层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散空间的作用。
上去二楼有两排自动楼梯,分担了人流量。
饮水处与厕所分布在候车室的两侧的中部位置,保证了人们使用的方便。
)1.5南北广场:在这个建筑体块南北两侧分别有南北两个广场,担负着交通流线的重责的同时也是景观设计优异的休息空间.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车由北环辅路进出, 在广场西侧设置首末站。
基于多源数据的文化工业遗产“孤岛化”趋势研究——以苏州桃花坞文化创意园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4)04-0083-06 收稿日期 2023-08-10摘 要 文化工业遗产的问世及遗产化过程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近年来呈现出“孤岛化”现象。
该文选取苏州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四支柱法”的“孤岛化”程度评估体系。
借助多源数据,对评估指标进行深入的可视化分析,并运用序关系法赋予各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园区的“孤岛化”等级。
研究发现,桃花坞文化创意园在其所在的历史文化片区内表现出明显的“孤岛化”特征。
结合评估结果与相关政策,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设和改进建议。
期望研究方法与结果为工业遗产改造园区中的“孤岛化”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文化工业遗产 孤岛化 创意园区Abstract The emergence and heritage process of cultural industrial relic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 development, and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islandization" has been observed. Selecting Suzhou Taohuawu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construct an "islandization" degre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Four Pillar Method". With the support of multi-source data, we conduct a deep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the serial relationship method is used to assign weights to each indicator, further calculating the "islandization" level of the park. We find that the Taohuawu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exhibits clear "islandiz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in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Combini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ith relevant policies, we put forward targeted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hope that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can provide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problem of "islandization" issu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arks.Keywords Multi-source data, Cultural-industrial heritage, Isolation, Creative parks基于多源数据的文化工业遗产“孤岛化”趋势研究——以苏州桃花坞文化创意园为例The Trend of "Islandization" of Cultural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Taking Suzhou Taohuawu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as an Example周 珏 | Zhou Jue胡 莹 | Hu Ying200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此后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实践蓬勃兴盛[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工艺为例

162艺术家The artists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工艺为例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定都之地,这里山明水秀,景观毗邻,为宋代及其之后文士书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坏境。
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发展,靠近阎门的这块儿名为桃花坞的地方,成为明清时期木版年画最为昌盛之地。
据说唐伯虎的《风流绝畅图》就是第一张年画的样本。
到清雍正、乾隆时期,桃花坞年画得到高度发展,街头巷边大大小小的画铺有五十多家,年产量可达百万张以上。
嘉道以后,战乱纷纷,民不聊生,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木版年画的发展,尤其清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一部分年画作坊被烧毁,大量作品无从考究。
这段时间,在苏州年画的影响下,上海发起大量印行年画,差别是年画的格调变了味。
“洋场合”“洋文化”是引导年画发展的风向标。
20世纪50年代初,历经苏州市文联等多方的努力,苏州桃花坞年画社成立。
桃花坞年画刻板“精”,构图“满”,水墨套色,富有装饰意趣,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二、看苏州桃花坞年画发展之“难”木板年画曾经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流失了原有的受众群体。
普通市民不再将年画用于日常的装饰,“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画也就随着“旧日子”去了。
日益更新的生产技术无情地鲸吞了手工雕刻的年画市场,极大地破坏了年画赖以生存的土壤。
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位于平江区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长期处于修缮状态,周遭居民口述,博物馆较小,免费对外开放,人流量也不多。
而名为“桃花坞”的这样一个历史上木版年画的繁荣之地,却也见不到任何有关年画的宣传,令人无法“触景生情”地去联想这样一项非遗工艺。
山塘街售卖年画的门市部更是表明:“看的人不少,大家不了解,觉得没什么稀奇,买的人寥寥无几!”苏州桃花坞年画发展之“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层面的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市政府对老城区传统手工艺类保护力度欠缺,地方特色非遗无专项政策推动发展,部分紧邻时代步伐的木版年画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宣传活动,但“独木不成林”,整个木版年画行业仍是困境重重。
浅谈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再发展——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例

年画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样式,其历史由来已久。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处“王家纸马铺”的明确描绘,画中可以清楚见到几家店铺。
从传世的文物看,笔者认为木版画和木刻书籍的产生基本趋同,最早的木版画多用于书籍中的插图,即“绣像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的源头大致也是如此,它是苏州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寿星图》刻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由此可知它的历史已有400余年。
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的杨柳青年画被世人尊称为“南桃北柳”,与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四川锦竹以及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脉络清晰。
元、明两代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前期,其逐渐成长为地区性民间艺术样式。
这一时期,苏州一带先后有赵孟頫、唐伯虎和董其昌等一大批文人在此生活,他们以诗文、字画名动全国。
此时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受到这些文人的影响,构图巧妙、风格典雅、层次分明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发展成为江南年画的主要代表。
明代年画《风流绝畅图》据说就是唐伯虎所作。
如今发现年份较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实物之一的《寿星图》,明确标出其诞生于明万历年间字样。
卫欣在《明代家具和明式家具的主次之分》一文中指出:“明代家具占据主流的都应该是以软木(尤其是)为底胎的漆饰家具,而非使用黄花梨甚至紫檀等硬木为主材的明式家具。
”①这在年画对当时家具器物的表现方面也可以得到佐证。
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据史料记载,当时桃花坞地区有五十多家年画铺,年画每年出产的数量十分惊人,销售范围涵盖江、浙、鲁等地,最远甚至达到南洋地区。
此时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已形成有别于北方地区同类年画的自身特点,它的刻工、色彩和造型,都极力追求富有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的精细、秀雅,民间称之为“姑苏版”。
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和滩头木版年画的比对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年画风格之间的区别(图1)。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研究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研究作者:侯钰琨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脉络为研究对象,分为明末清初的前期、康乾盛世的中期和清晚期三部分,并对其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
同时对处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鼎盛阶段的姑苏版对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桃花坞;木版年画;浮世绘蕴含着丰富吴文化内涵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江南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木版年画,由于集中在苏州古城桃花坞大街一带而得名,与潍坊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最著名的年画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版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目前理论界对于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划分,笔者试将其中的关系做系统的梳理。
最早对“姑苏版”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是日本原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黑田源次先生(1886—1957年),黑田源次先生在《中国版画史概》中提出了“姑苏版”的概念:“本图录收的中国版画主要是姑苏版画或称作苏州版画。
”[1]日本评论家泷本弘之也曾指出:“‘版画’这个词诞生于本世纪(20世纪)初日本美术界。
”这个概念在制作“苏州版画”的清初期到清中期完全没有出现。
清代的“苏州版画”在制作方面,既运用了版画的制作方法,也加入了手绘。
清初康熙年间到中期道光左右出现的版刻精密,运用了多色饾版,也出现了表现铜版画风的阴影,大量使用远近法,尺幅巨大的版画类作品。
尤其在美人画、花鸟画方面,精巧复杂、完成度高。
徽派名匠也参与了饾版技法的使用,以及多色套印、版本的刻印。
这一系列版画类作品被称为“苏州版画”或“苏州古版”。
而“苏州版画”的说法是近来才有的,曾经被称为“姑苏版”。
[2]张道一先生这样认为:收藏于日本的一批清代乾隆版的苏州版画如《岁朝图》《姑苏万年桥》《三百六十行》等,不仅版面大、刻工细,而且继承传统界面,人物画传统,又参西洋透视法……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地步,后来被称为“桃花坞木刻年画”者已是晚清的作品。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构想和研究

30艺术家The artists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构想和研究□李文霞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四大年画产地之一的苏州桃花坞历史悠久,色彩装扮强烈以及技艺做工的精妙让桃花坞年画在现代依旧具有独特的魅力。
笔者认为,学习苏州桃花坞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掌握其特点,将传统元素和现代材料、技艺及高科技手段相联系进行文化创意,可以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对苏州桃花坞年画进行新的构想和研究。
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和特点在中国书画中,年画是最具有民间风格的一种。
年画起源于古代人们在新年到来时贴在门上的具有装饰和祝福吉祥寓意的“门神画”。
明末清初,年画的产地有“北杨南桃”之说,北是指天津的杨柳青,南则指苏州的桃花坞。
桃花坞年画以宋代的雕版印刷为源起,到明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了民间艺术流派,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发展达到顶峰。
苏州桃花坞的年画用木板雕刻,雕刻工艺十分精细,之后用传统一版一色的水印方式进行印刷,连同着色和彩套版的使用,不管是在颜色、形状、雕刻还是在手法上都有典型的精巧细致、清秀雅致的江南风格。
桃花坞年画的内容丰富,以表现喜庆为主,画上有可爱的小孩、漂亮的美人、关于忠孝的礼仪及苏州当地人的生活情景等,通过饱满的构图、色彩鲜明的装扮在木板上表现了岀来。
之后由于战争动乱等各种因素,苏州桃花坞年画大量流失,存留下来的只是一小部分。
其中在鼎盛时期创作出来的《姑苏阊门图》和《三百六十行》两幅年画可以合成阊门全景。
尤其是《姑苏阊门图》更是被誉为“世界版画发展史上的第一奇观”,它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表现手法相结合,用巨大的篇幅表现了苏州城中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画中不管城楼、道路、游船,还是路上的行人,都刻画得十分精细,远近层次十分鲜明,让人仿佛身在画中。
苏州桃花坞年画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鲜明的风格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对其进行文化创意,展开进一步构想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构想设计(一)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和现代的材料及技艺相融合年画最重要的用途是过年期间贴在门窗上,增添节日气氛,主要材料是纸。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设计

杨雪珍
赵文静 陈颖 陆阳
1230309113
1230309114 1230309115 1230109116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秀作品展示
PPT的整合和排版 PPT的整合和排版 PPT的整合和排版
共计
15名同学
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一般指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 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 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桃花坞年画图文并解,具有连环画故事风格。采用木版套印,长期以来一直 运用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色彩上红黄绿黑蓝五种颜色。在无数雕 板和印刷工人的精心制作下,苏州年画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构图精巧, 形象突出,主次分明,富于装饰性,形成一种优美清秀、严密工整的民族艺 术的独特风格。
桃花坞木刻年画种类
民间艺术设计
关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分析
目录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种类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现代地位
桃花木刻坞年画的艺术特色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工艺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销售方式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大师及其代表作品 苏州桃花坞年画体验馆的介绍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桃花坞木刻年画和其他年画的不同之处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秀作品展示
五是新华书店推销。解放后,桃花坞传统木刻年画和胶版年画均由江苏 省人民出版社发行,并通过新华书店向全国各地征订发行。
六是门市部推销。当今,仅有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山塘街)和桃花坞木 刻年画博物馆开设两家门市部销售桃花坞木刻年画。
《水乡元宵》
——张晓飞
。
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张晓飞,就是桃花坞 木版年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与继承光大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代 表着木版年画的一个时代。 张晓飞 从事年画创作20多年,张晓飞给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留下的作品 大概只有40件。听上去并不太多,但百余年来,桃花坞留下来 的雕版图式总共不过100多件。 张晓飞创作了很多年画精品。1993年,第五届全国年画评选,《水乡元宵 》第一次为桃花坞赢来了一等奖。整幅年画,以俯视角度表现水乡元宵佳 节欢快热闹的情景,各种游戏精彩纷呈,百多位人物各具神态。 “创作一张木刻年画作品,比起画一张国画,要麻烦得多。”张晓飞感慨。 一张《水乡元宵》,他画了整整3个月。每天一上班就开始描画,那是枯 燥又需专注的工作,一笔也错不得。拿出画稿只是第一步,更多的时间花 在分版上,要按不同色彩分步制作,还要思考如何获得更丰满、富于变化 的效果。木版年画的内容、形式高度程式化,功用和工艺流程又注定它是 雅俗共赏的产品,必须采用桃花坞的传统艺术语言,又不能一味因袭旧作; 既要追求创新,又要保证在制版印刷套色工序上可行。这是“戴着镣铐跳 舞”,创作的痛苦、快乐都源于此。
桃花坞年画元素在手工布艺产品中的运用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桃花坞年画元素在手工布艺产品中的运用翟茂华(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经济繁荣,物资丰富,为各类手艺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苏州盛产丝绸,苏绣更是闻名世界。
桃花坞年画也盛产于此,年画传达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表现题材都是平安祥和之意。
很多手工艺者将年画中的吉祥元素运用到布艺产品中,深受大众的喜爱。
关键词:桃花坞年画;吉祥元素;手工布艺苏州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物资富饶的地区,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生活的富足,促使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建筑、文学、艺术还是手工艺产品的发展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苏州的手工艺产品,种类众多,各种能工巧匠,用他们灵巧的双手与智慧制作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手工艺产品,表达了他们独特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追求。
一、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最早被称为“姑苏版画”是中国最著名的年画之一,产生于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年画的题材以江南水乡居民的生活场景为主,色彩和创作题材依据江南地区的审美习惯。
桃花坞年画采用的是分版套色印刷,一版一色,以大红、桃红、黄、绿、紫 几种颜色为主,采取纯色平涂的方式上色,脸部与一些细节采用手绘晕染的方法,这样处理更能表现人物的神情、明暗阴影和立体感。
桃花坞年画与其他年画最大的区别是采用淡墨的形式勾勒,轮廓更加细腻柔和,画面观感温婉典雅。
苏州桃花坞年画的风格在整体上与当地的文人绘画非常相似。
文化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苏州的文化受到佛教、道教以及文人思想的影响。
享有盛誉的刺绣、昆曲、手工艺等艺术都受到这些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
艺术创作顺应整个时代的发展。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该地区的艺术魅力和人文风情,展现了“浓墨淡彩,诗意江南”。
二、吉祥元素年画中的吉祥元素在民间具有特定文化的群体辨识度,比如人物造型中财神、灶神、钟馗、福禄寿三星、天官、娃娃、仕女、贵妇这些形象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人物造型。
苏州市德必桃花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苏州市德必桃花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苏州市德必桃花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苏州市德必桃花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数字文化创意软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信息最多显示100条记录,如需更多信息请到企业大数据平台查询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花柱
7m,5m,沿街建筑
1-2层,高度5~8米, 形成的街道断面高宽比 约为1∶1。
唐寅故居遗址继续作为民居使用
唐寅祠堂曾为苏州丝绸博物馆,现由 苏州版画院使用等。
绿地 停车场
坊内主要道路
坊内次要道路
小巷级道路
结合绿化设
置停车位
结合河道码头节 点设置小型停车 场
必要地段设 置无障碍通 道
唐寅祠堂、朴园、 唐寅故居遗址、 费仲琛故居
穿过杂乱不堪的街巷去寻访藏在深处的参观点
对于居民生 活是一个改 善。
苏州传统工艺
小桥枕河人家 苏州传统文化 特色街巷
环境恶化,原有生活设
施已满足不了现代生活的 需求,体现市井生活文化。
公共空间的嵌入与 空间模式的转换。
窗扇
清代川西民居风格 北方胡同街巷 “鱼脊骨” 形道路格局 雀替
桃花坞打铁弄, 的拆迁符号
无人关注的桃花庵逐渐败落
坊内一些
等非居民
用地,有的
,
对街区环境造成破坏,有 的 对古建筑保护不利。 ,
杂乱现象对整个街区 风貌产生不利影响
老宅阴暗、破旧、低矮
居民为居住环境 得以改善而
沦为外来人的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水闸阻隔,难以自净
与街区风貌有较大冲突
绿化分布以庭院为主,无集中公共绿地, 只有极少点状沿河绿化带。
清顺治初年 沈太翁园
最早 农桑
绍圣年间 章园 明弘治年间 桃花庵
清嘉庆年间 唐解元祠
乾隆年间 叶氏花园
桃花坞这个实际上是一个 实际到散落在这个里面的一些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年画
昆曲
城市生活中,最让人
和
的是经历的一个个的
,不是看到的过眼云烟。街巷来自充满了……拆迁的房屋废墟
违章停放的车辆
2 1 4 6 阊门、石路 山塘文化街 区 5
拙政园 平江历史 街区 3
8 7
观前商 圈
占地为古城区
1/8
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位于古城区西北部,西接阊门、石路和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南靠观前商圈,东临拙政园、平江历史 文化街区。
宋熙宁年间 五亩园
宋末 梅园 明天启年间 准堤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