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消除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7章)
一、基本概念与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一)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过程 (三)表观分布容积(Vd) (四)血浆清除率(Cl、Cltotal) (五)消除速率常数(Kel)和半衰期(t1/2) (六)稳态血药浓度(Css) 二、药动学参数计算
Cl = Kel · Vd = X/AUC Cl = Dose/AUC
Cl的意义: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正确估算药物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正确设计临床给药方案。
CL D AUC 0
a l0-liter aquarium, contains 10,000 mg of crud. concentration = 1 mg/ml. Clearance = 1 L/h aquarium filter and pump clear 1 liter of water per hour.
1)一房室模型: 假定身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 药物立即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房室,并以 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
The body is considered as a single, well-stirred compartment.
Drug is administered directly into the system…..
当每t1/2给药一次时,其峰值(Css- max) 与谷值(Css- min)的比值为2,缩短给药 间隔可以减少Css波动(图)。
稳态血药浓度Css:药物吸收与消除速度 相等(经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或从体内 消除)。 ①单次给药时,经5个t1/2体内药量消除 >96%。 (计算) ②恒速静脉滴注时,血药浓度没有波动地 逐渐上升,经5个t1/2达到稳态浓度(Css, 坪值)。(图)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首关消除(首关效应)、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恒比消除和恒量消除、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等概念。
2.熟悉表观分布容积概念。
3.了解其他内容。
基础知识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
(二)主动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一)吸收 :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给药的途径:1.口服给药:首关消除(首关效应、首关代谢、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从胃肠道进入肠壁细胞和门静脉系统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部分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2.舌下给药:3.直肠给药:4.皮下注射及肌内注射:5.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6.吸入给药:7.皮肤、粘膜给药:(二)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影响吸收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局部器官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体液PH值、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
(三)生物转化(代谢):进入机体内的药物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1.生物转化的意义:灭活和活化。
2.生物转化的方式:i相反应: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n相反应:结合反应。
3.药物生物转化酶系:( 1)微粒体酶( 2)非微粒体酶4.酶诱导与酶抑制( 1)酶诱导:酶活性增强。
药酶诱导剂凡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合成增多的药物。
( 2)酶抑制:酶活性降低。
药酶抑制剂凡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或合成减少的药物。
(四)排泄: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经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1.肾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球重吸收。
2.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肠肝循环):药物随胆汁流入肠腔内重新被吸收入血。
3.乳汁排泄:4.其它:唾液、汗腺等。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概念:(一)药物消除动力学:1. 恒比消除(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药物毒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 动力学模型 (Kinetic model)
动力学模型
经典动力学模型 Classical Ttoxicokinetics
生理动力学模型 Physiological toxicokinetics
34
(一)经典动力学模型 Classical Ttoxicokinetics
房室概念和房室模型:
n = 1 dC/dt = - kC
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n = 0 dC/dt = - k
40
浓度 对数浓度
零级 一级
零级 一级
41
一级消除动力学数学表达公式
dC kC1 dt Ct C0 ekt
ln Ct ln C0 kt
Carbamazepine 卡马西平
Rifampicin
利福平
Griseofulvin
灰黄霉素
Chronic alcohol intake 长期饮酒
Smoking
吸烟
26
常见的肝药酶抑制剂
Chloramphenicol Sodium valproate Sulphonamides Phenylbutazone Isoniazid Amiodarone Omeprazole
lg Ct lg C 0 k t 2.303
t lg C0 2.303
Ct
k
k ln C 0 ln Ct t
t1 / 2 ln 2 0.693
k
k
42
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1.体内药物浓度较低,完全在代谢排 泄的控制能力之内,此时药物按恒比 消除
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区别
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区别
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消除的速度: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药物在体内以恒比方式消除,即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比例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浓度越高,消除速度越快。
而零级动力学消除则是指药物在体内以恒量方式消除,即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
2.药物消除的特点: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药物消除的速度与给药途径、剂量等因素无关,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有关。
而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则是药物消除的速度与给药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半衰期越长。
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无关。
3.适用情况:一级动力学消除通常发生在给药剂量小于机体最大消除能力的情况下。
而当给药剂量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药物消除可能会转为零级动力学消除。
总的来说,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药物消除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使用场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
简述药物消除动力学类型及特点
简述药物消除动力学类型及特点药物的消除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被清除的过程,包括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根据药物消除动力学的不同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并对其特点进行简要说明:1.一级动力学 (First-Order Kinetics):特点:一级动力学中,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成比例。
这意味着每个单位时间内,药物的一定百分比被清除。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浓度呈指数级下降。
示例:大多数药物的消除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如抗生素、镇定药物等。
2.零级动力学 (Zero-Order Kinetics):特点:零级动力学中,药物的消除速度是固定的,与药物浓度无关。
在零级动力学下,体内每个单位时间内都会清除相同数量的药物。
示例:酒精和苯巴比妥(部分情况下)的消除过程可能符合零级动力学。
3.双重动力学 (Biphasic Kinetics):特点:在双重动力学中,药物的消除过程既包括一级动力学,又包括零级动力学。
通常,开始时遵循一级动力学,然后转变为零级动力学。
示例:某些药物的体内消除过程,如某些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初期可能遵循一级动力学,但在高浓度下可能出现饱和效应,导致转变为零级动力学。
4.饱和动力学 (Saturation Kinetics):特点:饱和动力学发生在药物的消除酶或受体被饱和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的消除速度不再与药物浓度成比例,而是固定的。
示例:某些药物的代谢受到肝酶饱和的影响,如酒精的代谢。
5.Michaelis-Menten动力学:特点:Michaelis-Menten动力学通常与药物代谢相关,其中药物代谢酶受到酶底物浓度的调节。
在这种动力学下,酶饱和会影响代谢速度。
示例:某些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可能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
不同类型的药物消除动力学对药物的用药和监测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药物的消除动力学类型有助于医生和药剂师更好地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药物代谢动力学公式计算总结
Harvard-MIT 卫生科学与技术部HST.151: 药理学原理授课教师: Carl Rosow 博士药物代谢动力学公式计算总结下列公式来自Steven Shafer博士的药理学讲义,对药物代谢动力学有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和描述。
1.一室模型注射用药时体内药量变化(降低)的速率(公式为一级消除动力学)2.瞬时药物浓度C(t),其中C0为0时刻时的药物浓度3.半衰期t½,为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4.根据半衰期可以得到速率常数K5.药物浓度定义为药物剂量与体积的比值,其中X为剂量,V为体积6.一次静脉注射给药中药物的浓度以下式表示,其中X0/V为起始药物浓度7.如果一室模型中药物总清除率以Cl T表示,则药物清除速率可以下式计算8.将第7项和第8项的公式合并为将半衰期的公式带入,可得到更为有意义的公式从公式中可以得到。
当清除率(Cl T)增加,k值增加,半衰期降低;容积(V)增大,k值降低,半衰期增加。
9.如果药物以k0的速率滴注,则达到平衡是药物的浓度以下式表示,其中Css表示稳态浓度10.稳态浓度Css可以通过滴注速率和清除率计算11.半衰期为给药后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同样也可理解为静脉滴注达到稳态浓度的50%时的时间。
一次用药,药物浓度降至起始浓度的25%、13%、6%和3%时分别需经历2、3、4、5个半衰期;恒速静脉滴注,药物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45%、88%、94%和97%时分别需经历2、3、4、5个半衰期。
应用这些公式有何意义?1.如果知道注射剂量和药物浓度,则可以计算药物分布体积2.如果知道注射剂量X0、药物分布体积V和速率常数k,则可以计算出任意时刻的药物浓度3.如果知道两个时间点t1和t2,以及相应的浓度C1和C2,则可以计算出速率常数k4.如欲求清除率(一室模型),可以根据速率常数k和分布体积V求得,但若是多室模型,即速率常数k值有多个,或者k和V不知,则可按照以下公式,其中AUC为药时曲线下的面积5.根据欲达到的靶浓度(C target)可以求得出负荷剂量(X loading)6.欲维持靶浓度(C target)恒定,则需要恒速静脉滴注药物,滴注的速度与药物消除的速度相同。
3-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从进入机体到离开机体的过程
吸收 分布
药物的转运 药物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过程
代谢 排泄
药物的转化 药物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药物的消除 血药浓度下降的过程
一第二、节吸药收物(的a体bs内o过rp程tion)
(一)胃肠道给药
给药方式
吸收部位
口服(per os)
小肠粘膜
舌下(sublingual)
组织 细胞间液 细胞内
血浆蛋白 结合率
①不呈现药理活性 ②不能通过血脑障 ③不被肝脏代谢灭活
④不被肾排泄
2.体液pH
弱碱性药 碱性环境 解离度小 非解离型多 脂溶性高 易转运 弱酸性药 碱性环境 解离度大 非解离型少 脂溶性低 不易转运
酸 碱, 碱 酸。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例1:弱酸性药物巴比妥类中毒解救---碳 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液,促进弱酸性药 物巴比妥类由脑细胞向血浆中转移和从 尿排泄。
• 主要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为多 功能酶系,如CPY1A2、 CPY3A4、CPY2C9、CPY2C19、 CPY2D6、CPY2E1
• 药酶的特点:选择性低、变异性 大、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增强 或减弱现象。 • ★★★临床意义:药物相互作用
肝药酶诱导剂凡能够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巴比 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合用时,使其他药 效力下降,并可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药的剂量。
多次用药的常用指标之一,对于指导临床用药 有实际意义。
l 表观分布容积(Vd):指药物在吸收达到平衡或 稳态时应占有的体液容积。为理论上的数值。Vd 值可推测该药在体液中的分布和组织摄取量。
l 血浆清除率(CL):单位时间多少容积血浆中药 物清除。
第三章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第三章第三节药物消除动力学从生理学看,体液被分为血浆、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几个部分。
为了说明药动学基本概念及规律现假定机体为一个整体,体液存在于单一空间,药物分布瞬时达到平衡(一室模型)。
问题虽然被简单化,但所得理论公式不失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基本规律。
按此假设条件,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可用下列基本通式表达:dC/dt=kCn.C为血药浓度,常用血浆药物浓度。
k 为常数,t为时间。
由于C为单位血浆容积中的药量(A),故C也可用A代替:dA/dt=kCn,式中n=0时为零级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n=1时为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 kinetics),药物吸收时C(或A)为正值,消除时C(或A)为负值。
在临床应用中药物消除动力学公式比较常用,故以此为例如以推导和说明。
一、零级消除动力学当n=0时,-dC/dt=KC0=K(为了和一级动力学中消除速率常数区别,用K代k),将上式积分得:Ct=C0- Kt,C0为初始血药浓度,Ct为t时的血药浓度,以C为纵座标、t为横座标作图呈直线(图3-6),斜率为K,当Ct/C0=1/2时,即体内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或体内药量减少一半)时,t为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life time, t1/2)。
按公式1/2C0=C0-Kt1/2可见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浆半衰期随C0下降而缩短,不是固定数值。
零级动力学公式与酶学中的Michaelis-Menten公式相似:,式中S为酶的底物,Vmax为催化速度,Km 为米氏常数。
当[S]>>Km时,Km可略去不计,ds/dt=Vmax,即酶以其速度催化。
零级动力学公式与此一致,说明当体内药物过多时,机体只能以能力将体内药物消除。
消除速度与C0高低无关,因此是恒速消除。
例如饮酒过量时,一般常人只能以每小时10ml乙醇恒速消除。
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二、一级消除动力学当n=1时,-dC/dt=keC1=keC,式中k用ke表示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酶系统
药物代谢的类型与产物
氧化反应
通过加氧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苯妥英钠在肝内氧化为苯妥英。
还原反应
通过加氢的方式将药物还原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硝苯地平在肝内还原为硝苯啶。
水解反应
通过加水的方式将药物分解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阿司匹林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对于制定给药方案和调整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半衰期也是判断药物是否易于蓄积中毒的重要依据。
半衰期的意义
半衰期计算
07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征,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目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清除率的意义
03
清除率可以反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清除率计算
1
2
3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度的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定义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药量)/(血浆药物浓度),其中总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可通过实验测定。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药物消除动力学主要分为一级和二级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是最常见的药物消除动力学,其特点是药物排除速率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
一级动力学通常遵循指数衰减规律,即血药浓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减少相等的百分比。
一级动力学的例子包括大多数非线性药物,如山西林(theophylline)、苯妥英钠(phenytoin)等。
二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是相对较罕见的药物消除动力学,其特点是药物排除速率与药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
二级动力学通常表现为曲线下降,即血药浓度的减少速度在不断加快。
二级动力学的例子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华法林(warfarin)等。
药物消除动力学的主要特点还包括:
1. 半衰期:药物消除的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一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是固定的,而二级动力学的半衰期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
2. 最大浓度(Cmax)和时间到达最大浓度(Tmax):最大浓度是指药物在血浆中达到的最高浓度,而时间到达最大浓度是指从给药开始到达最大浓度所需的时间。
3. 线性和非线性药物消除:线性药物消除指药物的排除速率与剂量成正比,而非线性药物消除则指药物排除速率与剂量不成正比。
4.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是其消除的主要途径,代谢一般发生在肝脏,而排泄则常常通过肾脏。
5.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消除动力学,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发生。
药物动力学常见参数及计算方法PK
*
*
*
*
吸收 AUC 反映吸收程度、Ka反映吸收速度 分布 Vd 是表观分布容积. Vd接近0.1 L/kg说明药物主要在血中 Vd>>1 L/kg则说明该药有脏器浓集现象 消除 包括排泄及代谢, ke,β是消除速率常数 t1/2,t1/2β,CL反映药物的消除速度. 尿排率 过大者,肾功能不佳时应注意减量或延时 过小者,提示代谢为主,肝功不佳时慎用 该药易出现药物相互干扰,联用时应注意 个体差异 AUC,Vd及t1/2的变异系数大于50%者, 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剂量调控.
药动学模型 为了定量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速度规律而建立的模拟数学模型。常用的有房室模型和消除动力学模型。
*
*
房室模型
房室(compartment)
房室的划分是相对的 房室模型的客观性 房室模型的时间性 房室模型的抽象性 开放式和封闭式模型
房室划分
单室模型 多室模型
中央室 周边室
*
*
一室模型 二室模型 ka---吸收速率常数 ke,k10--消除速率常数 k12--1室到2室的k k21-----2室到1室的k Vd---表观分布容积 V1----1室的分布容积
非线性消除动力学模型
*
*
ln C-T曲线
C-T曲线
线性 C-T图上恒为曲线
线性 lnC-T图上恒为直线
非线性 lnC-T图上 曲线为主,低段趋直线
非线性 C-T图上 直线为主,低段趋曲线
*
*
线性或非线性动力学的比较
线性 非线性 AUC 与剂量呈直线关系 与剂量呈曲线关系 与剂量呈正比 与剂量呈超比例增加 T1/2 基本不变 大剂量时,T1/2延长 Cmax 与剂量基本呈正比 与剂量呈超比例增加 模型 房室模型 米氏方程模型 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先零级,后一级 C-T图 曲线 先直线后曲线 lnC-T图 直线 先曲线后直线 药物 多数药物 少数药物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
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描述药物在体内被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的一种数学模型。
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指数衰减: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过程是指数衰减的。
这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会以固定的比例减少,直到药物完全被清除出体外。
2. 常数半衰期:一级动力学消除中,药物的消除速率和体内浓度成正比。
这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以常数速率减少。
常数半衰期是指使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
尽管半衰期在不同的个体和药物之间可能有所变化,但在一级动力学消除中,它保持恒定。
3. 一阶速率常数:一级动力学消除还要依赖于一阶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分数。
一阶速率常数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相关,且与药物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4. 独立于药物浓度:在一级动力学消除中,药物的消除速率仅与一阶速率常数有关,而与药物的浓度无关。
这是一级动力学消除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意味着无论药物浓度高低,药物按此模型消除的速率始终保持不变。
总结起来,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包括指数衰减、常数半衰期、一阶速率常数和独立于药物浓度。
了解药物的消除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和药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从而优化药物的使用和疗效。
药动学之消除动力学及意义
药动学之消除动力学及意义单次给药的药-时曲线图口服阿司匹林后水杨酸盐的药时曲线例:口服阿司匹林0.25g、 0.5g、1.5g后水杨酸盐的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不同剂量下各时间点水杨酸盐的浓度变化结果 1.小剂量浓度变化:每个时间点约为上一个时 间点一半左右 2.中剂量浓度变化 a.1.340-1.033之间,每个时间点消除0.15左右 b.1.033-0.001之间,每个时间点约为上一个时 间点一半左右 3.高剂量浓度变化 a.1.888-0.996之间,每个时间点消除0.15左右 b.0.996-0.001之间,每个时间点约为上一个时 间点一半左右药物消除的方式及其药-时曲线恒比消除的药动学特点1.消除速率公式为:dC -KC 1 dt2.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按照恒定比例消除,又称为一级动力学消除3. 有恒定半衰期,与浓度无关4.如浓度采用对数表示时,则药-时曲线为直线,属于线性动力学5.绝大多数药物在临床常用量或略高于常用量时,按照恒比消除恒量消除的药动学特点1.消除速率公式为: 2.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按恒定的量消除,又称为零级动力学消除 3.无固定半衰期 4.如浓度采用对数表示时,则药-时曲线呈曲线,属于非线性动力学 5.当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药物多以零级动力学消除 ,当血药浓度降低至机体具有消除能力时,转为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消除药动学中的主要参数半衰期(half-life,t1/2) 1.定义:通常指血浆消除半衰期,即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 一半所需的时间2.计算公式: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ln 2 0.693t 1 / 2kkC0 0.5C0 t 1 / 2 2k k消除药动学中的主要参数半衰期(half-life,t1/2)的特点: 1.恒比消除的t1/2 是定值,恒量消除的t1/2是不确定值 2.t1/2 反映药物消除的速率和体内消除药物的能力,可用作药物分类的依据、计算血药浓度、作用 持续时间,确定给药间隔、给药量等 3.恒比消除的药物,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t1/2,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 4.恒比消除的药物,,任何给药途径定时恒量反复多次给药,经过5个t1/2,药物在体内可达到稳态 血药浓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复习资料
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简称体内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代谢和排泄过程合称药物消除。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与代谢过程,统称体内过程,又称药物处置。
常见药物跨膜转运的类型:1被动扩散:借助于在生物膜中的脂溶性顺浓度差实施药物跨膜转运。
特点:(1)顺浓度梯度转运,(2)药物跨膜转运无选择性,(3)药物跨膜转运无饱和现象,(4)药物跨膜转运无竞争性抑制作用。
2孔道转运:生物膜上有水通道或蛋白质分子孔道,一些物质包括水和某些电解质等可以通过这些孔道转运。
特点:该转运与药物分子结构,大小有关。
转运率取决于相应组织血流速率和生物膜性质。
3.特殊转运过程通常有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和受体介导的转运(异化扩散),主要包括载体及酶两种机制。
特点:逆浓度差,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生物利用度:药物由给药部位到达血液循环中的相对量。
受过效应:口服给药,药物在到达体循环之前,经肠道,肠壁和肝脏的代谢分解,使进入体内的相对药量降低。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和剂型:药物制剂的释放速率和在胃肠中溶解速率影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2胃肠排空作用:碱性药物在胃中溶解,若延长胃排空时间则促进其吸收。
而酸性药物则相反。
3首过效应:对于首过效应大的药物,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较低,难以获得满意疗效。
4肠上皮的外排机制5疾病6药物相互作用:两个或以上的药物合用时,可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药物吸收:(1)影响肠腔PH,改变药物离子化程度,(2)改变药物溶解度(3)影响胃肠蠕动或胃排空(4)形成复合物(5)影响药物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代谢或转运体功能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平衡透析法和超滤法血脑屏障:血-脑及血-脑脊液构成的屏障,主要屏障是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屏障。
影响药物通过训啊哦屏障的因素:1药物因素:a药物脂溶性b分子量大小2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1)渗透压改变(2)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改变血脑屏障功能(3)电荷性改变(4)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5)炎症及其炎症介质促进血脑屏障开放肾药物排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肾小球滤过:多数药物以膜孔扩散的方式经肾小球滤过,只有游离药物才能滤过,滤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相等2肾小管主动分泌:一些有机酸化合物出肾小球滤过外,还有肾小管主动分泌参与,其肾清除率可能大于肾小球滤过率。
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的依据,是该药在它的作用部位能否到达平安有效的浓度。
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受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而动态变化。
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局部。
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和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1、药物去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2、去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去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去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去除。
使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去除药物的总和。
3、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 d〕,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到达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即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体内过程即药物被吸收进入机体到最后被机体排出的全部历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其中吸收、分布和排泄属物理变化称为转运。
代谢属于化学变化亦称转化。
机体对药物作用的过程,表现为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规律,特别是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一、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特点1.药物会在体内逐步产生药量消减,药物的消除百分比是恒定的,同时是按照瞬时的血药浓计算,随着时间的递减,消除的药物单位时间内下降;2.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恒定的,并且和药物的剂量和浓度无关,值为t1/2=0.693/ke;3.大多数药物都是按照一级动力学消除,在经过4~5个t1/2后,药物基本不存在与体内,都已经消除;4.每隔一个t1/2(药物半衰期)给药一次,则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可逐渐累积,经过4~5个t1/2后,消除速度与给药速度相等,达到稳态。
二、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1.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量和吸收量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用药浓度而发生变化,保持恒量吸收法则;2.以最大消除率进行药物消除,没有固定的半衰期。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一)副作用,和药物的选择性以及级量都有关。
(二)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可能因为药物剂量过大或者是药物过敏,会对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
(三)后遗反应,少量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器质性的永久伤害,勇士大量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耳聋。
(四)变态反应,又叫做过敏反应,少数病人会有的反应。
(五)继发反应,一种药物治疗之后才会出现的反应,例如在进行杀菌的过程中,敏感的细菌会杀死,但是不敏感的细菌反而大量繁殖。
造成双重感染。
(六)特异质反应,特殊的遗传反应,可能会引起溶血。
(七)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形成药物依赖性后必须不断的用药才能保证病人的机体正常。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一)理化反应理化反应主要是指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产生的药理效用,通常情况会出现机体的结合治疗,例如在进行抗酸药物使用的时候同时使用抗酸药和胃酸治疗溃疡。
(二)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二个是成为生命物质补充最基本的代谢,例如一些营养物质以及人体内需要的葡萄糖等物质,这些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往往只是参与者新陈代谢,为人体提供最基本的机能,帮助人体进行其他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1.以白蛋白为主。
2.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暂时)。
3.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具有饱和性,达饱和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可使游离药物浓度迅速增加,引起毒性反应。
4.竞争性抑制现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较低,而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个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其中一种或两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使药理作用增强或中毒。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分类
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由于药物的广泛作用引起,单用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长期或大量应用时,药理作用过强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可避免);
急性毒性反应:可测LD50;
慢性毒性反应(蓄积中毒):长期毒性试验;
特殊毒性反应:致畸、致癌、致细胞突变作用;长期应用应用引起胎儿畸形、组织恶变和细胞突变。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1.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得到反映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的曲线,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峰浓度:为血药浓度的峰值;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3.达峰时间:为达到峰浓度所需要的时间;与吸收和消除速率有关。
7.效能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能力,用最大效应表示,也称效能。
8.半数有效量ED50对半数动物有效的剂量。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速率和方式。
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非常重要,因为药物代谢的速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体内。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例如,通过口服给药的药物首先要经过胃肠道吸收,然后通过肠道壁进入血液循环。
而经皮给药的药物需要通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循环。
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间的分布。
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如肝脏、肾脏、肺等,从而产生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梯度。
药物的脂溶性、蛋白结合率以及组织的血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但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肾脏、肠道等也能参与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来提高其水溶性,使其更容易被排泄出体外。
其中,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酰基转移等。
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和肠道四个途径排出。
药物在肾脏中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和再吸收等过程,经尿液排出体外。
肝脏通过胆汁分泌药物代谢产物,然后经肠道排出。
肺脏通过呼吸作用排出药物气体和挥发性物质。
肠道的排泄主要通过粪便排出。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来获得。
主要有口服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和尿液中的药物代谢产物浓度变化。
通过分析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可以获得药物的代谢速率(代谢净速度),以及代谢的半衰期、清除率等参数,从而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知识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药物的代谢特点可以预测和调整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和给药时间。
对于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患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予频率,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dC / dt = -keC
①恒比消除
lgCt = -ke/2.303 t+lgC0
单位②时C间t =内C实0 e际-k消et 除的药时量纵量随坐关时标系间为曲递对线减数为浓直度线时其
Slope(斜率) = -Ke/2.303
t=lgC0/Ct ×2.303/ke
血浆药物浓度
100
混合消除动力学
符合米-曼式方程:
dC dt
=
_
Vmax×C Km+ C
C:初始给药剂量
Vmax: 最大消除速率 Km:米氏常数
当Km >>
C时
dC dt
=
_
Vmax×C Km
= -keC
给药剂量远小于机体的代谢能力时为一级动力学
当 C >> Km 时
dC
dt =
_Vmax
给药剂量远大于机体的代谢能力时为零级动力学
血浆药物浓度
t=(C0-Ct)/k0 t1/2=0.5C0/ k0
③
t1/2不是常数
消除2.5单位/h
2.5单位/h
t1/2
t21./52单位/h
时间(h)
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④一次用药,药物在体内基 本消除的时间随用药量的加 大而延长
如t1/2=8h,
CL= 100mg/8h
600mg 3.13 500 6.25 400 12.5 300 25 200 50
1.2.6 药物消除动力学
药物的消除(elimination)指药物进入血液循 环后进行分布、代谢、和排泄,其血药浓度不断衰 减的过程。 药物消除的规律:
dC/dt = -kCn
n=1,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kinetics) n=0,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
t1/2 t1/2 t1/2
时间(h)
③t1/2 = 0.693 / ke
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Give 100 mg of a drug,K=0.5
1 half-life …………..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 12.5 4 half-lives ………… 6.25 5 half-lives ………… 3.125 6 half-lives …………. 1.56
消除 50mg -25mg -12.5mg
④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5个药物的t1/2时,药物的血
浓度(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3%,可认为已基本全 部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dC/dt = -kCn
dC/dt = -k0来自① 恒量消除② 时量曲线纵坐标为一般剂
Ct=-k0t+C0 量(浓度)时即为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