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
《比较》

[《比较》]《比较》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江阴市花园小学俞昊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比较》。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但是专门让孩子被动的认知让整个课堂很枯燥,孩子也没有兴趣。
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小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丽的大海边》,一环接一环,让孩子在新奇的时候就结束,意犹为尽,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孩子在玩中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
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么栏目中比较远近宽窄,达到宽展巩固的目的。
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学校处于城市,教室里设有多媒体,利用课件让学生投入这个学习活动中,小学数学教案《《比较》》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分类不是太难。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较》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较》知识点及练习题1.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较》知识点大小、多少(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点: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
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
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轻重(比轻重)知识点: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2.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较》练习题1、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1)☆☆☆☆☆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2)☆☆☆☆☆□□□□□☆和□_____________。
(3)△△△△△△△○○○☆△有()个,○有()个,☆有()个;△比○多()个,☆比△少()个;○比△少()个,○比☆多()个。
(4)5比7少(),6比()多2,8和()同样多。
2、比一比,画一画。
(1)画○比□多1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与☆同样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比△少2个。
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轻重》教案(参考文本)

( 数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轻重》教案(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轻重》教案(参考文本)〖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
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因教学设施有限,无法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
课前准备时,我从学校仪器室借了八架天平(每小组一架),以及一个简易杠杆模型,供学生作较直观的比较轻重的操作。
本班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评课稿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评课稿引言《比较》是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比较大小的概念与方法。
本评课稿将对这节课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旨在探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背景一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他们刚刚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数方法。
《比较》这节课作为上册数学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2.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比较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含义,并通过日常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进行解释。
2. 比较大小的方法:介绍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3. 练习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巩固和实践。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导入新知:通过提出一个关于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比较大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以直观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如比较两个水杯的大小等。
3. 方法讲解:通过示范和实例讲解,介绍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和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培养比较大小的能力。
5.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1. 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示范法:通过示范的方式,对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互动法:设计小组活动和小游戏,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手段为了让教学更加有效和生动,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携带实物道具,如水杯、水果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师:大家先猜一猜有多少,再数一数。看看你猜的结果与实际数的是不是一样,然后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
2、练一练第2题,提出“写出比10大比17小的数”的要求,先让学生试着写然后再交流。
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大、小意义的理解,渗透之间的思想。
师:同学们会用自己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了,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要求:你能写出比10大比17小的数吗?试一试。
师:我想好一个数,这个数比10大,比20小,你们猜我想的是哪个数?
学生可能猜出各种结果,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中进行猜数方法的引导。 如:生:13;
师:小了。
生:15
师:还小。
生:18
师:大了点。
生:17
师:还大。
生:那就只有16了。
师:同学们看着老师拿的小棒,都能看出是多少根小棒,调皮的兔博士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难题
小黑板(出示图)。
师:兔博士告诉大家这些小棒最多是20根,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根?
学生可能说到:
●纸片盖住的可能是4根,10根加上4根,再加上1根是15根。
●盖住的可能一根也没有,10根加上0根,再加上1根是11根。
小棒、小黑板、呈现两组糖块图。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拿一捆(10根)小棒,右手不断变化小棒根数,让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根和数的组成。
通过师生操作交流经历复习11~20各数及数的组成,为下一步猜数游戏做铺垫。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组成,同学们看老师两只手中一共拿着多少根小棒?
既是学习结果的检验,又是比较方法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师:大家汇报一下填的结果,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案及反思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比较》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较的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将比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比较的概念,包括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方面的比较。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且内容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通过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
3.掌握比较物体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比较物体大小、多少、长短的方法,正确使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掌握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
【教学难点】:1.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
2.理解比较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具有初步的数感和观察能力,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的经验,如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等。
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1.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保持作业整洁。
2.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和完成质量,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生应自主检查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对作业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讲解比较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大小是由数位决定的,数位越高的数越大。
3.举例说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身高、体重、年龄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比较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可以用数的大小比较的例子?
b.如何快速准确地比较两个20以内的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排序、选择等。
3.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排列顺序,培养学生对数的序列的敏感性。
(二)过程与方法
2.新课:运用教具,直观演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出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比较能力。
4.应用:将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数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b.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5.评价与反馈:
a.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比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比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3.通过数学游戏和实例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符号的认识和记忆;2.数字的比较大小方法。
教学难点1.避免学生混淆大于和小于符号的用法;2.用简单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数字比较大小的幻灯片;2.实例材料:含有数字的图片、声音、实物等;3.数字比较游戏:比较大小的游戏软件或者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比较身高、年龄、鞋子大小、书包重量等,引入比较大小的概念,并且告诉学生这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2.学习符号(1)老师简单介绍大于和小于符号的概念、记忆方法和写法;(2)老师向学生展示两个数字,让学生猜猜哪个数比较大。
学生可以拍手、站起来或者举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大于和小于的符号,把学生的想法记录下来;(3)老师通过这个过程慢慢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大于和小于符号,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比较。
3.数字比较(1)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数字,让学生依据经过的符号进行比较,找出这些数字中最大的和最小的数字;(2)老师可以放一些实例材料,用鲜明的色彩和声音效果增加学生对数字大小的感知。
4.活动(1)通过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增加学生对数字比较的理解。
学生可以带来自己的物品进行比较,学习怎样用大小顺序进行排序;(2)教师介绍一些数字比较的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字比较的趣味和挑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大于和小于符号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数字比较大小的技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和排序事物,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X学校的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
一、教材分析《比较》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比较的方法,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长短、高矮、大小等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特征。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导入新课:“两只小熊猫,头上戴眼镜,形状一样大,长短不一样。
”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从而引出比较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比较长短我会拿出两根小棒,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短。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拿出自己的小棒,进行比较。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比较的方法。
(2)比较高矮接着,我会拿出两个小动物的模型,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高矮。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找到身边的同学,比较他们的高矮。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
(3)比较大小最后,我会拿出两个水果,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找到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
3. 巩固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等,旨在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会让学生总结一下他们学到了什么,并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结束后,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看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掌握得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精选10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
以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2、第43页“做一做”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15、17、45四、结课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教材解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教材解析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第二单元比较一、单元目标: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建议: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动物乐园一、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二) 探究活动1、任意观察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
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2、探讨数数规律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一年级数学数的比较

一年级数学数的比较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数的比较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通过数的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年级数学中数的比较的方法和应用。
一、整数的比较整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也是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在比较整数的大小时,可以使用尺子、数字图形和记号等不同的方法。
1. 尺子比较法:通过尺子的刻度线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将两个数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比较它们在尺子上的位置,位置较高的数值较大。
2. 数字图形比较法:利用数字图形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
例如,绘制两个数值对应的苹果图案,苹果数量多的数值较大。
3. 记号比较法:可以用记号(如“>”、“<”、“=”)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使用“<”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表示两个数相等。
通过这些比较方法,一年级学生可以准确地判断整数的大小关系,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数的比较小数是比整数更精确的数,也是一年级数学学习的扩展内容。
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使用数轴和比较运算符等方法。
1. 数轴比较法:画一条数轴,并将小数表示在相应的位置上,比较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较大的数值对应的小数较大。
2. 比较运算符:使用比较运算符(如“<”、“>”、“=”)来比较小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使用“<”表示一个小数比另一个小数小,“>”表示一个小数比另一个小数大,“=”表示两个小数相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一年级学生可以对小数进行准确的比较,并加深对小数数值大小的理解。
三、分数的比较分数是由整数和整数除法组成的数,也是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较难内容。
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使用通分和比较大小等方法。
1. 通分比较法:将两个分数的分母通分,然后比较它们的分子大小。
通分后,分子较大的分数值较大。
2. 比较大小: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关系,可以使用“<”、“>”、“=”等比较运算符表示。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大小

2.开火车从1数到100 3.填空(1)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25里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和()个一组成23(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4.在○里填上“>”、“<”或“=”14○1418○1519○209○13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1)填表。
指导学生打开书33页看例7,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分组讨论,你从表里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学生小组内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有序地观察。
如:横看、竖看、斜看等。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排列规律。
如: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第④点,教师可让学生具体举例说明谁比谁大,并追问:你们还能看出哪个数比哪一个数大?(通过观察数目表,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比较大小做好准备。
)(3)看数目表找数。
①第3行第9个数是多少?第8行第5个数呢?你发现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第6行第3个数是多少?第7行第3个数呢?②5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你发现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64和66中间的数是多少?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③同桌互相提问。
2.39页做一做3.教学例8(1)教学例8左题。
①指名学生述图意。
板书:2523②讨论:25和23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说出:25是由2个十和5个一组成,23是2个十和3个一组成,所以25>23;或者根据数数时25在23后面,(2)教学例8右题。
①出示计数器比较,同桌互相说说计数器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汇报结果,指名板演。
3.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4.34页做一做三、巩固发展1.填空(1)49后面的一个数是()(2)58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3)比90小1的数是()2.判断(1)59>51()(2)65>56()(3)78>87()(4)比50少1的数是51()(5)63前面一个数是62()3.选择(1)大于29小于31的数是()①28②30③32(2)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①81和82②79和81③78和79(3)59后面一个数是()①60②50③58(4)48前面第二个数是()①50②47③464.教科书练习八的第1.2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 比较》教案

《比较》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教学目标:不同类型的比较教学重点:认识比较的种类和方法教学难点:比较的方法和表达方式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活当中有很多时候需要将某些物体进行比较然后得出某种结果,孩子一起玩比赛跑步,蹦高,跳远的游戏,让孩子说一说“谁比谁跑得快(慢)”“谁比谁蹦得高(矮)”“谁比谁跳得远(近)”。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比较问题,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关于比较的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较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讲解2、出示例1【例1】把同样多的连在一起。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数一数,写一写。
画一画,在△下面画同样多的○△△△△△△△△△△▁▁▁▁▁▁▁▁▁▁▁▁▁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
教师总结,3、出示例2【例2】在数量多的后面画√,然后填空。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游戏练习拍七令用具:无人数:无限制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后脑勺,下一个人继续报数。
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罚酒。
兴奋点:没有人会不出错,虽然是很简单的算术。
课堂小结:1.同样多:同样多就是一样多,数量相等,找同样多的物品时,先把每种物品的数量数出来,写上数字,然后再连线。
2.比多少:比多少时,一一对应比一比画一画,有剩余的那种物品数量就多,反之就少。
3.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号:>”这是大于号,“<”这是小于号,“=”这是等于号。
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总是向着大数。
4.比较大小:比较大小,外形大的就大,外形小的就小。
5.比较高矮:比较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看上面谁多出来,谁就高。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较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比较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大”、“小”概念。
2.能正确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比较两个数、事物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大”、“小”概念,判断大小的方法以及实际操作。
具体内容如下:1.什么是“大”、“小”?通过图片、手势、数字线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大”、“小”概念,例如:老师用手一张一合,让学生说出是“大”还是“小”,或者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手指长短,判断哪个手指更“大”、“小”等。
2.如何判断比较大小?a.同类比大小让学生比较同类物品的大小,如两个苹果、两支笔、两个小球等。
b.数字比大小通过比较数字大小来判断哪个数字更“大”、“小”,例如:比较数字1和数字2的大小、比较数字3和数字8的大小等。
c.数量比大小让学生比较数量的大小,如比较一串珠子和两串珠子的长度,一叠书和两叠书的厚度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单有趣的比大小游戏来启发学生对“大”、“小”概念的注意力。
2.感性认识“大”、“小”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感知“大”、“小”概念,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大”、“小”让学生尝试把“大”、“小”怎么讲得清楚明了概念化。
例如,老师询问学生:什么是“大”?学生说:“大就是比较长,比较多的东西叫大。
”4.比较其中的大与小用比较两个体积、数量、宽度、长度的物品来教小学生怎么样比较大小。
刚开始,比较的物品要相同,过一定时间后,可以使用其他物品比较。
例如,先让学生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再比较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的大小。
5.锻炼掌握大、小之间的比较在课堂上进行小游戏来判断大小,并带领学生理解这是一个常用方法。
6.练习考核教师通过考核来检验学生有没有掌握小学数学一年级比较教材,检测其熟练学习情况。
四、教学建议:1.小学数学一年级比较教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有规律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
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2、教学“”(猴和香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