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燕歌行 导学案 课件

合集下载

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
文学素养。
文学创作
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最为著名 ,作品风格雄浑豪放,具有浓
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晚年生活
晚年高适官至左散骑常侍,生 活较为安定,但仍继续创作, 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歌遗产。
文学成就
边塞诗的代表
高适的边塞诗作品数量不多, 但质量很高,成为唐代边塞诗
的代表之一。
诗歌风格独特
高适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 练明快,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 感和思想。
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诗歌中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
兵稀”,表现了边疆环境的恶劣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辛。
02 03
战争的残酷
诗歌中通过描绘战斗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如“铁衣远戍辛 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战士们的 同情。
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中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 渴望,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 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主题评价
• 主题评价:高适的《燕歌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 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歌也反映了唐代社 会的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04
《燕歌行》艺术特色
结构特点
严谨的布局安排
边疆战事频繁
盛唐时期也是边疆战事频繁的时 期,高适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这 一时代的特征。
个人背景
高适简介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曾多 次出塞,对边疆的风土人情有深入的 了解。
早期经历
高适早年的生活比较困苦,他曾多次 投靠亲友,直到后来才逐渐崭露头角 。

《燕歌行》高适课件-2024鲜版

《燕歌行》高适课件-2024鲜版

豪放洒脱与细腻婉约的风格并存
高适的诗歌风格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又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在《燕歌行》中,这种风格体 现得尤为明显。既有“摐金伐鼓”的豪放气势,又有“少妇城南欲断肠”的细腻情感。
2024/3/27
历史与现实、想象与真实的交织
诗歌在表现历史与现实、想象与真实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手法。在《燕歌行》中,既有对古 代战争的描绘,又有对现实战争的感慨;既有诗人的想象和夸张,又有真实的细节描写。这 种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远的意境。
01 02
岑参
与高适并称为“高岑”,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 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王之涣
虽不以边塞诗著称,但其《凉州词》等作品具有浓厚的边地色彩和军旅 气息,被后人誉为边塞诗的佳作。
2024/3/27
03
李益
是中晚唐时期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
10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 价值体现
2024/3/27
11
忠诚报国、英勇杀敌之主题思想
歌颂忠勇之士
诗中塑造了一批忠勇双全、英勇 杀敌的将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
忠勇之士的崇敬和赞美。
强调报国之志
诗中通过描写将士们奋勇杀敌、不 惜生命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报国之志和爱国情怀。
突出战斗精神
诗中展现了将士们同仇敌忾、视死 如归的战斗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 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13
唐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和价值
继承和发展
唐代边塞诗继承了汉魏六朝边塞 诗的优良传统,并在唐代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24年度高适《燕歌行》(优质课)配套课件

2024年度高适《燕歌行》(优质课)配套课件

2024/3/24
23
学生提问环节,解答疑难问题
学生可以就《燕歌行》的背景、主题 、艺术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 力。
2024/3/24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4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生将被分成若干小 组,每组选取一个主 题进行深入讨论。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 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 体会,互相交流和学 习。
2024/3/24
讨论主题可以包括诗 歌的意境、情感表达 、语言特色等。
25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将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同时,教师将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3/24
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 斗精神,为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精 神动力。
2024/3/24
18
05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其 他代表作品
2024/3/24
19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诗中描绘了边塞壮丽雪景,表达 了离愁和乡思的情感。
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 手法,将离愁和乡思融入对边塞
向往和追求。
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思考
03
诗人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和思考,提出了对人类社会未来
走向的深刻关切和忧虑。
17
当代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1 2
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当代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 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 力。

2024版《燕歌行》高适PPT教学课件

2024版《燕歌行》高适PPT教学课件

音韵美感呈现
要点一
押韵平仄
要点二
叠词运用
高适在《燕歌行》中运用了押韵和平仄 等音韵技巧,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具有音乐美感。如“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等句,通过押韵和平 仄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 美。
诗中运用了大量叠词,如“萧萧”、 “萋萋”、“纷纷”等,这些叠词的运 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也表达了 诗人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深切感受。
优美词句欣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运用借代手法,以“汉”代唐,表现唐朝将士奋勇杀敌、保卫家国的 英雄气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通过对比手法,揭示军中将士苦乐不均、生死与共的社会现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以李广将军的英勇善战和士兵们的苦难生活作对比,表达对英勇将士 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借助古代边塞题材,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
精神。
塑造民族性格
《燕歌行》所塑造的英勇善战、 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对于培养 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意义与社会影响塞诗,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培育民族精神
他的《凉州词》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戍边将士的孤独,表达了深深的思乡 之情。
边塞诗派对后世影响
对唐代诗歌的推动
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边塞诗派打破了宫廷诗歌的束缚, 推动了唐代诗歌向更为广阔的社 会生活领域发展。
边塞诗派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 情实感的创作理念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为现实主义文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
高适诗歌风格与特点
对景描写
高适的诗歌以对景描写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呈现得淋漓 尽致。

高适《燕歌行》ppt课件-2024鲜版

高适《燕歌行》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8
22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024/3/28
23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1
《燕歌行》中展现了哪些边塞景 象?这些景象对表达诗歌主题有
何作用?
2024/3/28
问题2
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 行阐述。
问题3
《燕歌行》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 色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全文朗读
播放《燕歌行》全文朗读音频,引 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 奏。
录音分析
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录音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背景。
8
逐句讲解与注释
诗句解析
对《燕歌行》中的每一句诗进行详细 的解析,包括字词含义、修辞手法、 意象表达等方面。
注释解读
针对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提供详细的 注释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的内涵。
01
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汉将的英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
对汉将的赞美。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02
通过描绘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展现了汉军的威武和气势。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03
通过描写战士和思妇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
对和平的向往。
17
文章结构梳理
开篇
交代战争背景和汉将出 征的情况。
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 龄等。
边塞诗派的诗歌风格豪放、意 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边塞士 兵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边塞诗派的诗歌在唐朝诗歌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3/28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古诗文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对《燕歌行》全文的解读、赏析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全文,掌握其文学特点及艺术价值。

2. 通过对《燕歌行》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文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3.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燕歌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对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

教学重点:《燕歌行》全文的解读、赏析以及唐代边塞诗的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燕歌行》原文打印稿、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高适及其创作《燕歌行》的背景,带领学生朗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课文解读:详细讲解《燕歌行》全文,分析诗句的意境、用词、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难点为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翻译、赏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人:高适2. 诗名:《燕歌行》3. 文学特点:边塞诗、豪放、激昂4. 重点词语:戍楼、烽火、胡马、阴山5. 赏析要点:意境、用词、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燕歌行》全文。

(2)翻译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简述《燕歌行》的文学特点。

2. 答案:(1)略。

(2)青海上空飘着长长的云,遮蔽了雪山;孤城遥望着玉门关。

(3)《燕歌行》是一首边塞诗,具有豪放、激昂的特点,用词雄浑,意境壮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燕歌行》,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文的美,培养了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高适《燕歌行》教学课件PPT

高适《燕歌行》教学课件PPT

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 更加突出战士戍边的艰苦,烘托战争的酷烈,边疆的荒凉。以
此表现诗人对戍边战士的崇高敬意和同情。
被围
读懂诗歌 疏通句意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 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武、拓土开边。陈陶《陇西行》 五.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及环境的恶劣。李白《塞下曲》 六.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常见意象
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 黄沙、雪山、黑山、大漠 有关动物:马、雁、鹰等
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 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 关、玉门关等
凄凉。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体 本段描写中有什么手法,请分析?

①运用了对比,(手法)

②写出了士兵奋力迎敌,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
(画面)
③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
(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
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匈奴畏李广之略,……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
平。
爱兵如子 用兵如神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借代
比喻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

将士形象与妇女形象在诗歌中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 点,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诗歌丰 富的人物画廊。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形象塑造,可 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 艺术特色,感受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将士形象的英勇善战与妇女形象的柔 情似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诗歌 在表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展现了人 性的光辉和情感的温暖。
诗中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八月飞雪、寒风凛冽。
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
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 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严
寒和壮丽。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中描绘了黄河远上、白云之间 的壮阔景象,以及羌笛和杨柳的
哀怨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同情和 对战争的厌恶。
国的精神风貌。
03
艺术手法
《伊利亚特》采用古希腊史诗的叙述方式,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展现战
争场面;而《燕歌行》则运用中国古诗的抒情手法,通过浓烈的个人情
感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不同文化背景下战争观念差异
西方战争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战争往往被视为荣誉和勇气的象征,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 意识。这种观念在《伊利亚特》等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燕歌行》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写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此诗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主要是揭露 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士兵的
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 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战
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 争的厌恶。同时,也揭示了唐朝军队内
师;次段八句写战败;三段八句写被围;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课件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课件
复杂。
《燕歌行》与高适其他诗歌的比较
主题
《燕歌行》主题深沉,情 感丰富,与高适其他以抒 情为主的诗歌有所不同。
创作手法
《燕歌行》采用叙事和抒 情相结合的手法,与其他 以抒情为主的诗歌相比更 具表现力。
语言风格
《燕歌行》语言简练,意 境深远,与其他诗歌相比 更显独特。
高适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
早期作品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 课件
目录 CONTENT
• 《燕歌行》的创作背景 • 《燕歌行》的内容解析 • 《燕歌行》的鉴赏与评价 • 《燕歌行》与高适其他作品的比
较 • 《燕歌行》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史背景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也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唐朝时期,诗歌发 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 表之一。
03
《燕歌行》的鉴赏与评 价
诗歌的审美价值
01
02
03
语言美
高适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 生动的语言,使诗歌具有 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以 美的享受。
情感美
诗歌中表达了深沉的忧国 忧民之情,展现出高适高 尚的人格魅力,让人感受 到真挚的情感美。
意境美
高适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 战争场景,营造出独特的 意境,使诗歌具有很高的 审美价值。
高适的《燕歌行》对后世的边塞 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边塞诗创作的典范之作。
情感表达的启示
高适在《燕歌行》中表达的深沉的 忧国忧民之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 在情感表达上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艺术手法的传承
高适在《燕歌行》中运用的丰富的 意象、生动的语言等艺术手法,对 后世的诗歌创作在艺术手法上具有 重要的传承意义。
《燕歌行》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士兵的苦难和战争的残酷,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 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
总结
(一)思想内容:
从思想内容来看,《燕歌行》的同题诗 作,大多写征夫思妇的缠绵相思,本诗 打破了这一题材格局,突出表现英勇的 气概和悲壮的情绪。以错综交织的诗笔, 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 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复杂变化的内 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 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
写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而敌人 的进攻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 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高适《燕歌行》课件
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 请你概括。
1、“萧条”自然条件恶劣; 2、“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 3、“风雨”天气之恶劣。 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 的恶劣。
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 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 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 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 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高适《燕歌行》课件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 战役的全过程: (一)1~8句——出师; (二)9~16句——战败;
高适《燕歌行》课件
总结
(一)思想内容: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 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 (沙场死战、两地相思等)。重点在 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 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 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实则已隐含讥讽。既对将领杀敌建 功,寄予希望,又对他们骄恣蛮干, 邀功求赏,深抱隐忧。(主要是赞 颂)

《燕歌行》高适教学课件

《燕歌行》高适教学课件

《燕歌行》高适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代诗歌》第二节,详细内容为高适的《燕歌行》。

此诗描绘了壮士边塞征战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悯及对将士的敬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并运用到实际鉴赏中。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燕歌行》诗句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的雄浑壮美,激发学生对边塞诗歌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高适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燕歌行》的创作情境。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中的壮士,描述在边塞征战的生活场景。

5. 例题讲解:分析《燕歌行》中的重点句子,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边塞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燕歌行》高适2. 板书内容:背景介绍诗句解析意象:大漠、长河、落日、孤烟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拟人情感表达:战争悲悯、将士敬意答题技巧:抓关键词、分析手法、联系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燕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燕歌行》的内容和情感。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昌龄的《出塞》等,进一步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
18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2024/1/25
19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
01 02
课件制作
运用PPT、Keynote等多媒体制作工具,设计富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课 件,包括丰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燕歌行》的意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
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件内容,同时配合教 师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 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 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 孙。
《燕歌行》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 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024/1/25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高适及《燕歌行》的背景;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 情。
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等。
学习方法分享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燕歌 行》过程中采用的有效学习方法 和策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学习借鉴。
学习反思与改进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 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好
地提高学习效果。
2024/1/25
25
下节课预习任务及要求
2024/1/25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诗中人物形象的特 点和意义。
17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
教师设计若干道小测验题目,涵盖诗 歌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 。
通过小测验的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 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提 供参考。
2024/1/25

《燕歌行》PPT教学课件

《燕歌行》PPT教学课件

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
“边塞四诗人”。
燕歌行二首·其一 【作者】曹丕 【朝代】魏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自主学习
1、自由诵读。 2、结合书下注释以及翻译册,疏 通文意。15分钟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事:战争 人:将帅 士卒(征人) 思妇 景:塞外秋景
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15:39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飘飖〕随风飘动,形容动荡不安。 〔那可〕即“哪可”。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边庭飘飖那可度〕边地动荡不安,难以越过。 〔绝域〕极远的地方。 〔苍茫〕形容荒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三时〕早、午、晚。
〔阵云〕浓重堆积似战阵的云层。
〔寒声〕凄凉的声音。


行 高(

并 序

15:39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一字仲武, 河北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唐朝时期大臣、 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 辅佐哥舒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把 守潼关。
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 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
13.高适的《燕歌行》中用蒙太奇镜头写出两地离情深重和久戍之苦的 句子是“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14.高适的《燕歌行》中先从少妇角度写,再从战士角度写离别之苦的 句子是“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15.高适的《燕歌行》中“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两句 写出了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16.高适的《燕歌行》中“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两句 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 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
史内涵。
读者对《燕歌行》的感受与体会
读者A
被诗歌中描绘的壮丽景象 所震撼,感受到了作者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自 豪。
读者B
对诗歌中描绘的战争场面 深感悲痛,体会到了战争 对人类的摧残和生命的脆 弱。
读者C
通过阅读《燕歌行》,对 边塞战争和民族关系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结合个人经历对《燕歌行》的理解与感悟
02
《燕歌行》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
高适的生平与创作风格
01
高适(704-765),唐代著名边 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 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02
高适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反 映边疆将士生活为主,风格雄浑 、激昂,作品充满着强烈的爱国 主义精神。
《燕歌行》的创作背景
•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738),当时唐朝与东北渤海国发生战争,高适以此诗表达 了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
诗歌的语言艺术与技巧
语言艺术
本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富有感染力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感人的叙 述,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得淋漓 尽致。
技巧
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 夸张、对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 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还运用了 押韵、平仄等传统诗歌技巧,使诗歌 更加优美动人。
04
《燕歌行》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感人的叙 述,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展现得 淋漓尽致,同时表达了对战士们 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意义
意象
本诗中出现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战士”、“征人”、“边关”、“胡沙”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背景和情境。
象征意义

高适《燕歌行》课件pptx

高适《燕歌行》课件pptx

诗人对国家命运关切
01
02
03
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 前途和命运的深切担忧, 对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不 安感到痛心疾首。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面对分裂的国家和社会, 诗人渴望国家能够统一, 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享受 和平宁静的生活。
对国家治理的呼唤
诗人在诗中呼唤明君和贤 臣的出现,期望他们能够 治理好国家,使国家走向 繁荣富强之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 一,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 年(738年)。
当时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关系紧张,战争频繁。高适此 诗正是以这场战争为背景。
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边 塞士兵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 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边塞士兵 的同情。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01
02
03
04
05
《燕歌行》是一首长篇 叙事诗,共十八句,分 为三部分。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弘扬了边塞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燕歌行》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辛,体现了边塞诗派对现实生 活的关注和反映。
对后世文学创作启示
深入生活,反映现实
高适在《燕歌行》中通过深入边塞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战 士们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入 生活、反映现实的启示。
多样化的题材选择
PART 02
《燕歌行》艺术特色分析
REPORTING
雄浑豪放风格展现
气势磅礴
诗歌开篇即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 将辞家破残贼”营造出一种雄壮的战 争氛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语言铿锵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叠音词等 ,使语言节奏鲜明,音韵铿锵,彰显 出雄浑豪放的风格。

选修《燕歌行》精品课件

选修《燕歌行》精品课件
《燕歌行》 高适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导入: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
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
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 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 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 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如何理解“铁衣远戍辛勤久”至“寒 夜一夜传刁斗”?
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 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布置作业

2024高适《燕歌行》课件

2024高适《燕歌行》课件

高适《燕歌行》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探讨•文化内涵与价值观解读•跨时代意义及现代启示•课堂互动环节01 CATALOGUE引言诗人高适简介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等五位开过功臣而建。

《燕歌行》创作背景《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

此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此诗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思想感情也更加丰富深刻。

同时,语言质朴流畅,音韵铿锵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名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褒奖宠赏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

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

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

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02CATALOGUE诗歌内容赏析全文概述与结构分析全诗共28句,以七言歌行体写成,分为四段,每段各有一个重点。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配套课件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配套课件
2021/10/26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 衰草连天,孤城落日,力竭兵稀, 重围难解,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 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 凉) ——唐军兵力(枯竭),衬托出战 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
2021/10/26
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1/10/26
《燕歌行》题解
•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白居易《长 恨歌》中的“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 均属“歌行体”。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 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2021/10/26
❖背景
这是一首和诗,诗前序中所说的张公,是 指张守珪。开元23年,张守珪因与契丹作战有
简约中国风创 意模板
燕歌行


2021/10/26
教学目标
❖1.对唐代边塞诗歌有初步的了 解
❖2.体会和思考本诗所表达的复 杂情感和使用的手法。

2021/10/26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 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 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 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 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 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 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 活、边塞风光。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 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 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 域风情。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 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2021/10/26

2024年度高适《燕歌行》教学课件

2024年度高适《燕歌行》教学课件
2024/3/24
边塞景象: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孤寂,如“大漠穷 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战 士的艰辛。 象征手法
动物象征:如“征人蓟北空回首,雁行天末几回肠”中 的大雁象征战士的思乡之情。
9
情感表达与审美价值
01
情感表达
02
豪情壮志:诗歌开篇即展现战士的豪情壮志,如“男儿本 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 一,写于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
2024/3/24
当时,唐朝东北边境经常遭到 契丹等少数民族的侵扰,边境 战争频繁。
高适此诗概括了一般的边塞战 争,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 ,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5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燕歌行》全诗可分为四段
首段八句写出师,次段八句写战败,三段八句写被围,末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
战士与将军的对比
诗中通过描写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 将军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和战争的残酷。
边塞与京城的对比
诗人将边塞的荒凉、艰苦与京城的繁华、奢 侈进行对比,表达了战士们对和平生活的渴 望和对战争的不满。
忠勇与奸佞的对比
诗中通过描写忠勇之士的英勇善战和奸佞之 人的贪生怕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揭示了 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分享三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思考了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 活中。我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9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通过学习和理解《燕歌行》,我 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战 争,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关注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点评 20分钟
展示问题
合作探究 1 合作探究 2
位置
黑板 黑板
展示
点评
3.4组 6.7组 9.10组 10.11组
5组 8组 1组 2组
合作探究3
黑板
黑板
目标:
合作探究 4
(1)析解题思路,再规范步骤,总结易错点,给展示题打分 先分0--5 (2)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 要大胆提出。 (3)力争全部达成目标,A层多拓展、质疑,B层注重总结,C层多整理,记 忆。科研小组成员首先要质疑拓展。
= ( D )
1 A Sk + 2(k 1)
B Sk +
1 1 2k 2 k 1
1 1 C Sk + 2k 1 2k 2
1 1 D Sk + 2k 1 2k 2
整理巩固
要求:
1.整理巩固这堂课学习的知识规律和思想方 法,把有价值的题收集到典题本上。 2.对照黑板落实当堂检测部分和基础知识。 3.课上还有哪些问题不是特别清楚,课下仍 需再交流。
合作探究
一、探究要求:
参与积极,讨论高效,力争最优! 1.开始讨论时,迅速起立并把凳子轻轻地放到课桌底下。 2.组长带领本组成员按照讨论的问题一一讨论,组长充分 发挥小老师的角色。 3.讨论时,手不离笔做好记录,标记未解决的问题以备点 评时质疑。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升快速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4.在讨论进行5分钟之后,教师会把每个小组展示的问题 公布在大屏幕上。组长及时安排本组1个或多个成员展 示,无展示任务的同学可以继续讨论。讨论结束后迅速 坐下整理讨论学习的成果。
• 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现时将军享乐腐 化、不恤士卒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思考: 本诗中塑造了哪两种人物形象?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陇西行 陈陶(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塑造了英勇无畏的边城 战士形象与卑微可怜的故乡思妇 形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探究一
•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 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 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 的恶劣
探究二
• • • • • • 1、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2、诗句:①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②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 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河边骨”和“梦里人”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 酷,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 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 恶之情与对老百姓的深刻同情之 情。
1.边塞诗的形成。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还有 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十 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 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边塞诗标题。 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 军”等字词
高适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 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 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 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 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 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 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 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 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课前准备
请拿出你的学案、双色笔、草 稿纸和练习本,还有你的100% 的 热情!别忘了带着你的好心情!
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 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的更好!
黄沙漫漫,黑雾浓浓。 晚霞中传来几声雁鸣, 飘荡在大漠苍穹。 长缨在手,壮志怀在胸, 风吹草低行万里路, 血刃霜刀边塞风……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2.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 的多重主题。 3.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 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只 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 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 字仲武,渤海县人,世称“高渤海”, 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李白、 杜甫共游梁、宋,落拓失意。他的诗 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 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 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 存诗四卷。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 苍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沙漠 深秋 病,枯萎 玉筷,此处指思妇的眼泪 随风飘荡的样子 极偏远的地方 为节气而死,即为国家献身
古今异义
① 男儿本自重横行
(古) 恣意驰骋 (今) 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 ② 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古)特别 (今)程度副词,十分
颜色(古)光彩,奖赏 (今)色彩
整体感知:层次结构梳 理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烘托气氛)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揭示原因)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刻画两地相思之苦)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歌战士贬将帅,提出心 愿)。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 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导学案反馈
组别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优秀组和个人:
待改进组和个人:
问题反馈: 1.基础知识预习较好,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不到位,问题导引 思考不深刻。 2.部分同学没有完成通项公式的推导,格式欠规范,计算易出错, 以后要做到规范化、细致化,多思考。
读音字形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h uī)征讨奚、契 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 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 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 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 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 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 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见到两 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课堂小结
快乐多一点,合作多一点,自信多一点, 我们就进步一大点!
燕国
征戍
yān
shù wēi•yí féi
摐金
旌旆
chuāng
jīng•pèi jié
逶迤 塞草腓
蓟北
碣石 玉箸
功勋
zhù
xūn

课文注释
烟尘 横行 非常 摐金伐鼓 逶迤 瀚海 穷秋 腓 玉箸 飘摇 绝域 死节 烽烟和尘土,此处指敌人入侵 指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与敌军作战 特别 指行军时的金鼓和鸣。摐:撞击 蜿蜒不绝的样子
祝同学们周末愉快!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探究四
• 士兵:重横行——半生死——斗兵稀——空回首
• ——不顾勋。 • 将领: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
• 征人:铁衣远戍辛勤久 后
思妇:玉箸应啼别离
• 通过鲜明的多重对比,将领的骄傲轻敌、不能体 恤士兵等过失,是造成战争失败,把士兵推向死 亡的主题更鲜明,情感爱憎分明。
深化作品主题
• 出兵时的金鼓震天*战败后的困苦凄凉 士兵的辛苦作战*将军的纵情声色 士兵的效命死节*将军的贪功懈怠
引导梳理
边塞诗意象主要有: 金鼓 旌旗 烽火 羽书 戈 矛 剑 戟 斧 铖 刀 铩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玉门关 黑河 胡 羌 羯 夷 安西 单于 楼兰 大漠 烽烟 长城 黄沙 长云 秋月 雪山 孤城 雁飞 鹰扬 箭飞 马走 羌管 胡笳 胡琴 琵琶 折柳曲 梅花落 阳关曲
引导梳理
意境的特点: 雄健 悲凉 奇寒 雄浑 苍凉 奇丽 雄壮 苍劲 辽阔 浑厚 萧瑟 壮阔
3.边塞诗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 几人回。 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4.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 (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 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当堂检测
• 1.已知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如果当n=k时该命题成立,那 么可以推得n=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5时该命题不 成立,则( C ) A n=4时该命题成立 B n=6时该命题不成立 C n=4时该命题不成立 D n=6时该命题成立 • 2.已知
1 1 1 1 Sk (k 1,2,3,), 则Sk+1 k 1 k 2 k 3 2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