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导学案
三、具体赏析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战争全过程)
(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
特点: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
征夫思妇:
补: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分析: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将领:
(5)一场正义的战争
小结:
边塞诗的思想主题:
多重主题:
四、总结诗歌艺术特色
思考讨论:诗歌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的?
五、总结全文(朗读)
清人宋宗元在《网狮园唐诗笺》中评述高适《燕歌行》道:“沉痛语不堪多读”。
这样的“沉痛语”不是文人的无病呻吟,不是诗人稳坐高堂的想象。高适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而此诗也是有感而发。
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背景: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所以,此诗含有讥讽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诗篇的思想深度来自勇敢针砭时弊的精神。
【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
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三、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
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
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二) 1、阅读注解①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
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
和焉。”
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
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
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
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
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
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
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
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
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四、整体感知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
人:将帅士卒
士卒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三、具体赏析
思考讨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
土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3)一场催人泪下(英勇、感人、沉痛)战争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
生
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
围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
勋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征夫思妇:为了揭露军中苦乐不均,从士兵的内心痛苦来写。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临战失职、纵情神色鲜明对比。这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用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将领更深刻的谴责。
补: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分析: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骄傲轻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
间贪功冒进
身当恩遇恒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
舞纵情声色腐败无能
(5)一场正义的战争……
小结:
边塞诗的思想主题: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久戍思归,离愁别绪;边地苦寒,厌恶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