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一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1卷文言文挖空练习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真题答案:
【解析】“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不合语法与常理,排除A项;“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不合表达习惯与常理,排除D项;“门下甚幸爱”不合前后文语境,排除B项。
【解析】“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据百度的解释是“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
另据《先秦诸子选读》可知,应是“儒、道、墨”三家影响深远。
【解析】“于是任命他……”错,据原文“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可知,是过了一段时间才任命他为梁怀王的太傅。
另外,“重新得到重用”也不准确,前后都是做地方王的太傅。
13.(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得分点: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
“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得分点: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
“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高中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2019高考:高中语文必修 1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班级:姓名:(学生版要根据教师版修改)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二单元的文言字词。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江阳酒客温馨提示:解读有些不准确,请自行修改。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驻军)函陵,秦军.(驻扎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倘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 公从之。
辞曰:“臣之.(主谓之间)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表承接,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许之。
夜.(在夜里)缒而.(表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倘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介词,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的边邑。
以,连词,表目的)君知其难也,焉.(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秦国的实力就相对变得弱小了)若舍郑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之.(主谓之间)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况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承接)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既东.(在东边)封郑,又欲肆.(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却)利晋,唯.(句首语气词,表希望)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盟约,结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一
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 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019全国卷三篇文言文及答案(1)
杀之 / 无令出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为(
)傅无状(
),
哭泣岁余,亦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 为河南守 / 闻其秀才 / 召置门下 / 甚幸
爱/
B.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 吴廷尉为河南守 / 闻其秀才 / 召置 / 门下甚幸
)矣。”文侯以(
)吴起善用兵,廉平(
),尽能得士
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
)西河而下,中流,顾(
)而谓吴起曰: “美
哉乎山河之固(句式:
),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
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
),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
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
)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
)与
子论功,可乎?”文曰: “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
)之于子乎?属
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
)吾所以(
)居子之上
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3-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教师版
2013—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ǔ,连缀。
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
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
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
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
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
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
见《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是时..(这个时候。
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
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2019高考全国卷I
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1)2019高考全国卷I 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其秀才..()召.( )置.()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
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
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
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列侯悉就国:要求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不离京城),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
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本文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讲述了贾生年少时的才华横溢,被孝文帝赏识并任用为太中大夫和长沙王太傅。
贾生在任期间,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建议,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排挤。
最终,他因为长沙王的意外去世。
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才的辈出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全国一卷《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他十八岁时就能背诵诗歌,并通晓各家经典,因此在当地很有声望。
吴廷尉听闻他的才华,就任命他为河南守的门下客,对他非常器重。
孝文皇帝听说河南守吴公治平天下第一,便与李斯一起去向他研究。
后来,孝文皇帝召见贾生,任命他为博士。
当时,贾生年纪尚轻,但他在议论时却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得其他老先生都不如他。
这让孝文皇帝对他很是欣赏,于是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在汉朝二十多年的和平时期,应该修改历法、更改服饰、制定法律制度、规范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他详细地制定了这些仪式和法规,规定黄色为主要服装颜色,使用五为计数单位,并改革了秦朝的法律。
孝文皇帝刚刚登基,还没有完全掌握政治大权,所以贾生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他的建议被用于修改律令和定制列侯国的制度,这些都是他亲手草拟的。
然而,当时有一些人对他的建议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贾生是一个年轻人,对权力有着过于垂涎的心态,会在政治上制造混乱。
孝文皇帝也被这些人的意见所影响,不再采纳贾生的建议,只是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辞去了这个职位,前往长沙,为屈原写了一篇挽歌。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来贾生被征召回朝。
当时孝文皇帝受到了一些指责,因此他开始对鬼神事很感兴趣,并询问贾生关于鬼神的看法。
贾生详细地解释了鬼神的起源和现象,深深地打动了孝文皇帝。
在深夜,孝文皇帝召见了贾生,对他表示了赞赏,并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是孝文皇帝的小儿子,他喜欢读书,因此孝文皇帝派贾生去教他。
后来,孝文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但贾生认为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因此他多次上书请求减少列侯的数量。
201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190925
? 孝文帝 方(正。见《苏武传》“方欲发使送武等”) 受釐 (汉制祭天地五 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 受福 , 叫受釐),坐(古人 席地而坐 ,两膝着席,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宣室( 宫 殿名, 在未央宫中,是 皇帝斋戒的地方 )。上 因(因为 )感鬼神事,而问 鬼神之 本(本源 )。贾生 因(于是 ,就)具(详细地 。见《鸿门宴》“具 告以事”)道( 讲解 。见《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以然 (这 样)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古人席地而坐, 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 这是亲近的表示 )。 既罢 (完毕后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 国”),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 过(超过 。见《项羽之死》“从此 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之,今 不及 (比得上 。见《师说》“其贤不 及孔子”)也。”居( 度过一段时间 )顷之( 不久 ), 拜(任命 。见《廉 颇蔺相如列传》“取阳晋,拜为上卿”)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 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 谥号 。谥号 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 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 死去 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 一种称号以 褒贬善恶 )初立,闻河南守吴公 治平 (指 为官的政绩 )为 天下第一, 故(从前 。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 邑(旧指县,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而 常(通“尝”,曾经 )学 事(为…… 做事 )焉( 代词,代李斯 ),乃 征(征召 ,是 皇帝征聘社 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 很。见《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 颇有沙洲葭苇”)通 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 以为 (省略句, 应为“以 (之)为” )博士 (是 学官名 ,秦汉 时是指 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 的官职 ,后指学术上 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
2019年文言文挖空练习全国卷1 - 教师版
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听说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
伤:悲痛,感慨。
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
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
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
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
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
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
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
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
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
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
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
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
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
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
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
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全国一卷《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句式:)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2019年全国卷的文言文挖空训练与答案
宣室:苏林注云:"宣室,未央前正室也。
"《刑法志》云:"时上(宣帝)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
"如淳注云:"宣室,布政教之室也。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
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
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
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
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
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
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
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
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
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
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
201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ppt课件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 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 “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 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见《廉颇蔺 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ǔ,写。见《张衡 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见《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 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 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 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见《荆轲刺秦王》“乃今 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召(召见。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 议”)置(安放。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在某人的 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
语》“非礼勿听”)古之制,可稍(逐渐,渐渐。见《苏武传》“稍
4
• 易(改变)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订立)制度,定官名, 兴(振兴)礼乐,乃悉(都。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 议”)草具(草拟)其事仪法,色尚(崇尚。贾谊认为汉朝是土德, 土,黄色,所以尚黄)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 更(改变。见《荆轲刺秦王》“愿足下更虑之”)秦之法。孝文帝初 即位(刚刚登上帝位),谦让未遑(无暇,指没有时间。见《采薇》 “不遑启居”)也。诸律令所更(更改)定,及(以及)列侯悉就 (接近,走近。见《劝学》“金就砺则利”)国(列侯悉就国:要求 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 不离京城),其说(思想,观点。如“著书立说”)皆自贾生发(产 生。见《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
2019全国一卷《贾生列传》挖空训练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ǔ,连缀。
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
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
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
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孝..(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孝文皇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
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
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
见《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是学官名,秦汉时是..(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是时..(这个时候。
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
见《赤壁赋》“肴核既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谊(附:答案译文+文学常识)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谊(附:答案+文学常识)一、原文挖空练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贾生年二..()博士。
是时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法.()..(),易.()服色..(),而固.()当改正朔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201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190925
• 景监曰:“子何以(相当于“以何”,译为“凭借什么”)中 (合乎。见《劝学》“其曲中规”)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 曰:“吾以强国之术说(shuì,说服。见《鸿门宴》“范增说项 羽曰”)君,君大说(yuè,通“悦”,对……感到高兴。见 《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之耳。”孝公既用卫 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非议)己。卫鞅曰:“疑(犹豫不定)
• 是时(这个时候。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 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都。见《赤壁赋》“肴核既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 如(好像。见《赤壁赋》“如怨如慕”)其意所欲出。诸(各位)生 于是乃以为能不及(比得上。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也”)也。孝文帝说(通“悦”,喜欢)之,超迁(超级提 拔),一岁(年)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 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贾生以为(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 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确实)当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 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 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
• 魏惠王兵数(shuò,多次。见《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破于(介词,被。见《师说》“不拘于时”)齐秦,国内空, 日以削,恐,乃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个“使”是动词,派遣; 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见《荆轲刺秦王》“使使以闻大 王”)割河西(指黄河以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 (离开。见《鸿门宴》“欲呼张良与俱去”)安邑,徙(迁移。 见《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都大梁。梁惠王曰:“寡 人恨(遗憾。见《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 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2019全国卷三篇文言文及答案(1)
2019 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孔训练贾生 ( )名谊洛阳人也(句式:)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 / 闻其秀才 / 召置门下 / 甚幸爱/B.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 闻其秀才 / 召置 / 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 闻其秀才 / 召置门下 / 甚幸爱/D.贾生名谊 / 洛阳人也 / 年十八 / 以能诵诗属书闻/ 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 闻其秀才 / 召置门下 / 甚幸爱/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高考语文考点配题2019全国1《贾谊》挖空练习
高考语文考点配题2019全国1《贾谊》挖空练习在括号内解释、翻译加横线的词句,其中加粗字体为真题所在文段。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文化常识:)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文化常识:)。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文化常识:)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文化常识:)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文化常识:),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断句。
(1)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孔训练(1)
2019 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孔训练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句式:)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认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可以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认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医生。
贾生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更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礼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认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专权(),纷杂()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认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认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5分)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5分)
2019年全国卷Ⅲ 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事( )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 )之。鲁人或( )曰夫鲁小国而( )有战胜之名则( )诸侯图( )鲁矣且( )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 )弃卫鲁君疑之谢( )吴起吴起于是( )闻魏文侯贤,欲事( )之。魏文侯以为( )将,击秦,拔( )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特殊文言句式: ),起为( )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 )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 ),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 )矣。”文侯以( )吴起善用兵,廉平( ),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 )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 )西河而下,中流( ),顾( )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 ),此魏国之宝也!”起对( )曰:“昔(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 )其南,修政不德( ),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 )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 )西河守,甚( )有声名。魏置( )相,相( )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 )与子( )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 ),大臣未附( ),百姓不信,方是之时( ),属( )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 )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 )如( )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 )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 ),遂去( ),即( )之( )楚。楚悼王素( )闻起贤,至则( )相( )楚。于是南( )平百越;北并( )陈蔡,却( )三晋;西伐( )秦。诸侯患( )楚之强。故( )楚之贵戚( )尽欲害( )吴起。及( )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 )之( )王尸而伏( )之。击起之徒( )因( )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 )射起而夷( )宗死者七十余家。
B. 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 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C.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 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D.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5分)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5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019年全国卷Ⅱ 商鞅传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 )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 )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 )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 )之王即( )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 )缪公之业,东复( )侵地,乃遂西( )入秦,因( )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 )中( )吾君?吾君之欢甚( )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 )君,君大说( )之耳( )。”孝公既( )用卫鞅,鞅欲变法,恐( )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 )可以强国,不法( )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 )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 ),便国( )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 )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 )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 )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 ),秦民之( )国都言初令( )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 )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 )之。”将法( )太子。太子,君嗣( )也,不可施刑,刑( )其傅公子虔,黥(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 )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 )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 )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 )于( )齐秦,国内空,日以削( ),恐,乃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 )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 )和( )。而魏遂去( )安邑,徙( )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 )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2019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2019年全国卷Ⅰ贾谊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 )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召置门下甚( )幸( )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 )为天下第一,故( )与李斯同邑( )而常学事焉,乃( )征( )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 )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 )博士。是时( )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 ),人人各如其( )意( )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 )能不及( )也。孝文帝说( )之,超迁( ),一岁中( )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 )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 )改( )正朔( ),易( )服色,法( )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 )具( )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 )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 )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 )皆自贾生发( )之。于是天子议以为( )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 )尽害( )之,乃短( )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 ),专欲擅权( ),纷乱( )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 )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 )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 )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 )受釐(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 )具( )道所以( )然( )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 )席。既罢( ),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 )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 )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 )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哭泣岁余,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