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传》 文言文挖空训练解读
2019年高考全国三套卷文言文挖孔训练答案
全国一卷贾谊传10、C 11.A 解析:农家错了,是儒家。
12.C 解析:文中没有体现“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而是说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另外,问鬼神与任命之间无因果关系。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
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
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
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
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
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本文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讲述了贾生年少时的才华横溢,被孝文帝赏识并任用为太中大夫和长沙王太傅。
贾生在任期间,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建议,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排挤。
最终,他因为长沙王的意外去世。
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才的辈出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全国一卷《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他十八岁时就能背诵诗歌,并通晓各家经典,因此在当地很有声望。
吴廷尉听闻他的才华,就任命他为河南守的门下客,对他非常器重。
孝文皇帝听说河南守吴公治平天下第一,便与李斯一起去向他研究。
后来,孝文皇帝召见贾生,任命他为博士。
当时,贾生年纪尚轻,但他在议论时却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得其他老先生都不如他。
这让孝文皇帝对他很是欣赏,于是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在汉朝二十多年的和平时期,应该修改历法、更改服饰、制定法律制度、规范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他详细地制定了这些仪式和法规,规定黄色为主要服装颜色,使用五为计数单位,并改革了秦朝的法律。
孝文皇帝刚刚登基,还没有完全掌握政治大权,所以贾生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他的建议被用于修改律令和定制列侯国的制度,这些都是他亲手草拟的。
然而,当时有一些人对他的建议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贾生是一个年轻人,对权力有着过于垂涎的心态,会在政治上制造混乱。
孝文皇帝也被这些人的意见所影响,不再采纳贾生的建议,只是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辞去了这个职位,前往长沙,为屈原写了一篇挽歌。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来贾生被征召回朝。
当时孝文皇帝受到了一些指责,因此他开始对鬼神事很感兴趣,并询问贾生关于鬼神的看法。
贾生详细地解释了鬼神的起源和现象,深深地打动了孝文皇帝。
在深夜,孝文皇帝召见了贾生,对他表示了赞赏,并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是孝文皇帝的小儿子,他喜欢读书,因此孝文皇帝派贾生去教他。
后来,孝文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但贾生认为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因此他多次上书请求减少列侯的数量。
(完整版)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题及答案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就)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到)河内;河东凶亦(也)然(这样)。
察(考察,了解)邻国之政,无如(没有像……)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更)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喜欢)战,请以(用)战喻。
填然鼓之(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刃既接,弃甲曳(拖着)兵而走(逃跑),或(有的人)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凭)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这)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通毋,不要)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违背,违反)农时(季节),谷不可胜(尽,完)食也;数(密)罟(网)不入洿(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按照)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这)使民养(供养)生丧(办丧事)死无憾(遗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种植)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穿)帛矣;鸡豚(小猪)狗彘(猪)之畜,无(通毋,不要)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几)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认真地举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颁(通“斑”)白者不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狗彘食(吃)人食而不知检(约束,制止),涂(通途,道路)有饿莩(饿死,饿死的人)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年成)也。
’是(这)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归罪)岁,斯(则,那么)天下之民至(归顺)焉。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文详解与挖空练习
广东省2024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汉】贾谊《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真题详解](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嬂①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文本二: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慕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②天下粟。
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
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
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①嬂(zhí):细致。
高中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下)附答案
高中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下)附答案1.苏武传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高中必修1课内古文挖空训练
高中必修1课内古文挖空训练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高中必修1课内古文挖空训练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题目1:《论语·学而》曾子问孟教育,孟教育曰:“无怨。
”曾子曰:“然则无学。
”孟教育曰:“有怨,不敢言学。
”1. 孟教育的回答表明了什么?2. 曾子对孟教育的回答是什么?3.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缺处:"无怨,则无学。
有怨,不敢言__。
"题目2:《汉书·武帝纪》武帝问扬雄:“百姓弥众,我当何以食之?”扬雄对曰:“古者圣人作农。
”武帝说:“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扬雄说:“圣人已逝,残喘未绝。
”1. 武帝向扬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 扬雄对武帝提出了什么答案?3.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缺处:"古者圣人作__。
"题目3:《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1. 诗中的桃花是怎样的?2. 诗中说到的"之子于归"指的是谁?3.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缺处:"桃之夭夭,有__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__。
"题目4:《论语·八佾》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缺处:"众恶__之,必__焉;众好__,必__焉。
"以上是高中必修1课内古文挖空训练的部分题目,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提高古文阅读理解的能力。
《过秦论》-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学生版+教师版】
【学生版】选择性必修中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过秦论[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过”“亡”“遗”三字及次常用字“策”“制”。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第2段)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第3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高三语文近七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师生版)
高三语文近七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2019全国一卷贾生列传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凭借)能诵诗属(zhǔ撰写)书闻于郡中【郡为行政单位。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闽中(贾谊《过亲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共为四十郡。
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是区域变小。
直到隋代才取消了郡。
】/吴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掌刑狱。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为河南【在明代以前,河南指黄河以南地区。
(《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守【又称“郡守”,西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民政、司法、军事、财赋等事务,历代延置不改】 /闻(听说)其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
汉武帝改善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
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陈情表》:“后刺史臣举臣秀才”)】/召(召见)置(安排)门下/甚幸(宠爱)爱(喜爱)孝文皇帝【即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谥号为“孝文”。
】初立(登基继位),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天下第一,故(过去,旧时)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乃征(征召)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之书。
文帝召以为(任命……作为)博士【秦汉时博士掌通古今、备顾问。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并设置博士弟子学习经术。
汉代博士是太常的属官,所以有太常博士之称】。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年少)。
每诏令..【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公文的统称。
民间则一般称为“圣旨”。
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发布重大制度、典礼、封赏的文书;二是日常政务活动的文书。
概况起来有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
2019全国卷《贾生列传》详细挖空翻译及文化常识补充
2019全国卷《贾生列传》详细挖空翻译及文化常识补充2019全国卷《贾生列传》详细挖空翻译及文化常识补充XXX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写)书闻于郡中。
属:(1)劝人饮酒:举酒属客(2)嘱托,托付,交付:属予作文以记之(3)类,种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同一类人:若属皆且为所虏(5)归属,隶属:名属教坊第一部(6)系,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7)继续,连接:冠盖相属(使节或官员,一路往来不绝)(8)撰写。
属文,属书。
(9)跟随:XXX,骑能属者百余人耳XXX为(担任)河南守,闻其秀才(才学优异),召置门下,甚幸爱。
秀才(1)优异之才(2)汉时开始与XXX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XXXXXX改称“茂才”。
3)元明以来用以称书生、读书人。
孝文天子初立(刚即位;新用事:刚执政)。
闻河南守XXX(治理的政绩)为天下第一。
治平:官吏治理政事的政绩;课最:考核第一。
古时朝廷对官吏按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
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
故与XXX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征召)为廷尉。
廷尉乃(于是)XXX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XXX召以为(把…作为…)博士。
学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如明代初期,XXX曾封XXX为“文学博士”等。
是时XXX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天子公布命令/或/是以天子名义公布的公函的统称)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XXX尽为之对(回答:对答如流),人人各如(按照)其意所欲出。
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诸生于是乃觉得(认为)能不及(比得上)也。
XXX说(“悦”)之,超迁(破格提拔;超擢),一岁(一年)中至太中大夫。
XXX觉得(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安宁和谐),而固当矫正朔(改历法),换衣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1卷文言文挖空练习(学生版)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 )年十八以.( )能诵诗属.( )书闻( )于郡中(句式: )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 )其秀才..( )召.( )置.( )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
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 )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 )学事.( )焉.( ),乃征.( )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 )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 )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是时..( )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 )为之对.( ),人人各如.( )其意所欲出。
诸.( )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 )也。
孝文帝说.( )之,超迁..( ),一岁.( )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贾生以为..( )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 ),而固.( )当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
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
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易.( )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 )制度,定官名,兴.( )礼乐,乃悉.( )草具..(草拟)其事仪法,色尚.( )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更.( )秦之法。
《贾谊传》 文言文挖空训练解读
《贾谊传》挖空训练(一)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2019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全国一卷《贾生列传》挖空训练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ǔ,连缀。
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
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
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
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孝..(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孝文皇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
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
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
见《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是学官名,秦汉时是..(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是时..(这个时候。
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
见《赤壁赋》“肴核既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
(完整word版)2019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句式:)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皇帝()..()孝文..()召.()置.()门下..()甚幸爱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草拟)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高考语文考点配题2019全国1《贾谊》挖空练习
高考语文考点配题2019全国1《贾谊》挖空练习在括号内解释、翻译加横线的词句,其中加粗字体为真题所在文段。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文化常识:)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文化常识:)。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文化常识:)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文化常识:)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文化常识:),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断句。
(1)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全国乙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全国乙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内容如下:
1. 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曹刿在鲁庄公登基后,才能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知,必以情。
3. 齐军曹刿登门的原因是惧内。
4. 齐军进攻时,庄公的表现是将鼓。
5. 齐军败退时,庄公的表现是辙乱旗靡。
6. 齐军败退后,庄公急忙问的原因是未可。
7. 刿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克之。
”句中“辙乱”和“旗靡”的作用是侧面描写。
8. 文中通过对话描写刻画曹刿的形象,表现了他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9. 文中曹刿分析并参与指挥作战,表现了他料事如神的原因是取信于民。
10. 本文记述了长勺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鲁庄公善于纳谏、知人善任的明君形象,同时通过曹刿的远见卓识和镇定自信表现了士气的强大作用。
这些内容是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文言文挖空训练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2023年上海卷高考语文文言文《儒贾传》挖空练习及参考答案
儒贾传[明] 耿定向世以儒命()者,炫智钓奇(),有市()心焉,儒而()贾也。
扶义乐善,仁心为质(),儒之行也。
贾()而有是,不亦儒乎?余慨焉(),作《儒贾传》。
①儒贾名豪,字子德,徽之歙人也,姓程氏。
父曰稷,始入楚,止麻城岐亭贾焉。
稷所挟赀()微也,而岐又小市,悬山谷中,贸易寡。
亡何(),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业()儒。
然伯仲伟干雅姿,识度夷旷,大类儒者。
其为贾,诚心平价,人乐趋赴。
赀渐起(),市亦因以辐辏()。
②岐旁村有郭今者,尝游()王文成门,谈良知学。
子德悦而师()之,为巍()冠褒衣,趋()绳视准。
阛阓①少年咸相目()笑,子德益自喜。
间有从之游者,子德持麈高谈,与相往复,弥()日不辍()。
阛阓少年复相诟()曰:“贾而欲赢,而迂()言废事,吾见其垂()橐()归耳。
”子德闻之曰:“燕雀不知鸿鹄,则斥鷃之笑大鹏,固()也。
”③岁侵(),尝糜()以哺()闾阎之饿,而又椟()以瘗()道路之饿殍。
出母钱贷()人,贫不能偿,辄焚其券。
由是子德高义啧啧满()黄②人口矣。
麻城令金勿有治()声,闻而贤()之,榜()书“贾中儒味”旌()其门。
里人因()咸称子德为“儒贾”云。
④子德虽不废贾,然好儒益甚,远近款()其门者益众,斥()奇赢振()施之不厌(),而财益阜(),不数年,且致()千金。
⑤居()常训()子姓()曰:“吾家世什一③,不事()儒。
自吾一染指(),而士庶亲悦,贾且什倍。
由是观之,儒何负()于贾哉?尔曹()勉()矣!”优游乡里,年八十三而卒。
【注释】①阛阓(huán huì):街市。
②黄:明代黄州府。
③什一:以十博一,泛指经商。
【参考答案版】儒贾传[明] 耿定向世以儒命(命名,称呼)者,炫智钓奇(jī,零数,零头),有市(买卖,交易)心焉,儒而(却)贾也。
扶义乐善,仁心为质(本质),儒之行也。
贾(做买卖)而有是,不亦儒乎?余慨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作《儒贾传》。
贾谊传挖空和翻译练习+必修三练习册114页
贾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 )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 ),召置门下,甚幸( )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 )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 )焉( ),征( )以为( )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夫。
谊以为( )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 ),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 )礼乐。乃草具( )其仪法,色上( )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 )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 ),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 )尽害( )之,乃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翻译下列句子:
1.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谊既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3.谊既以適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4.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5.居数年,怀王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
6.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
先是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 )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 )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 ),虽( )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过秦论 师说挖空训练
过.()秦论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翻译:)。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翻译:)。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翻译: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翻译:),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翻译:),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振.()长策.()..()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翻译:),执敲扑..()桂林、象郡;..()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翻译:)。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以愚黔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 贾谊挖空练习
西举(攻取)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
而谋弱(削弱 )秦,不爱(吝惜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
下之士,
( 采取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
成为一体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相约为合纵,击破秦国的连衡策略。离,使离散 ),兼韩、
( 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
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控制并利
用
),
( 他盾们牌的)弱;点
( 追逐逃走的败兵),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凭借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
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年才取名定字。
C.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
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D.“四海”指天下、全国;“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八荒”
指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A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
苏秦、杜赫之属(属,类。这些人)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 这些人)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
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 这些人)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
万之众,叩(击)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迎击)敌,九国之师,逡巡
9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谊传》挖空训练(一)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空训练(2019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
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
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
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
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1.C 【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
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
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D项。
“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
排除B项。
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
故选C。
2.A 【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故选A。
3.C【3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
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
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4.(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
“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
(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
“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u,连缀。
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
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
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
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
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
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
见《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是时(这个时候。
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
见《赤壁赋》“肴核既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
见《赤壁赋》“如怨如慕”)其意所欲出。
诸(各位)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比得上。
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
孝文帝说(通“悦”,喜欢)之,超迁(超级提拔),一岁(年)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贾生以为(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确实)当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
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
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易(改变)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订立)制度,定官名,兴(振兴)礼乐,乃悉(都。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草具(草拟)其事仪法,色尚(崇尚。
贾谊认为汉朝是土德,土,黄色,所以尚黄)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更(改变。
见《荆轲刺秦王》“愿足下更虑之”)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刚刚登上帝位),谦让未遑(无暇,指没有时间。
见《采薇》“不遑启居”)也。
诸律令所更(更改)定,及(以及)列侯悉就(接近,走近。
见《劝学》“金就砺则利”)国(列侯悉就国:要求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不离京城),其说(思想,观点。
如“著书立说”)皆自贾生发(产生。
见《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
于是天子议(商议)以为贾生任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
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掌管或爵位的称谓)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即之类,指这些人。
见《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尽害(嫉妒)之,乃短(说坏话)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独揽,独有)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疏远,不亲近)之,不用(采用)其议(提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之后,已经)辞(告辞,辞别。
见《鸿门宴》“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往行,及(等到。
见《过秦论》“及至始皇”)渡湘水,为赋(即辞赋,古代写景抒情的一种文体。
见《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以吊(悼念死者)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被征召)见(拜见)。
孝文帝方(正。
见《苏武传》“方欲发使送武等”)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宣室(宫殿名,在未央宫中,是皇帝斋戒的地方)。
上因(因为)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