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传》 文言文挖空训练解读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B.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D.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025届高三九师联考(十月)文言文挖空解析、课内外教考衔接、学生自测练习
2025届高三九师联考(十月)文言文挖空解析、课内外教考衔接、学生自测练习文言文重点字词挖空解析材料一:秋七月,壬戌,霖雨(久下不停的雨)甚(厉害,过分),屯(驻扎)营于贾胡堡。
去(距离)霍邑五十余里。
此县西北抗(到,抵)汾水,东拒(到,抵,由抵抗、抵御引申而来)霍太山,守险之冲(交通要道),是(这)为襟带(如襟似带般环绕的山川屏障)。
西京留守代王遣骁将兽牙狼将宋老生,率(率领,同义实词:帅,引,领,将)精兵二万拒(抵御)守(坚守)。
又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将(率领)辽东兵及骁果等数万余人据(占据)河东,与老生相影响(呼应,策应)。
代王乃(于是)命临汾以东诸郡,所在军民城守(据城而守),并随便(听凭,听任……的方便,不受限制,随其所宜)受老生、屈突通等征发。
帝闻而笑曰:“亿兆(庶民百姓)离心,此何为也(宾语前置,此为何也,这是做什么呢)。
老生乳臭(年幼无知),未知师老(军队长期在外,士气低落,疲惫)之谋;屈突胆薄,常无曲突(把烟囱改成弯的,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曲突徙薪)之虑。
且屈突尝(曾经)破(打败)玄感,时人谓(说)其能兵(善于用兵);老生数(多次)胜群盗,自许(称赞)堪(能够)当(抵挡)敌。
无识之徒,因(于是)相谄(谄媚)附。
谓其必能制(制止,引申为打败)我,不遣援兵。
我若缓以持(对抗)之,彼必以吾为怯。
出其不意,不过一两月间,并当擒之。
吾无忧也。
”于是(在这时)秋霖未止,道路泥深。
帝乃命府佐沈叔安、崔善为等间(暗中。
《鸿门宴》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遣羸(瘦,弱)兵往太原,更(再)运一月粮,以待开霁(阴天放晴)。
(节选自《大唐创业起居注》)译文:秋天七月,壬戌日,雨下得很大,军队屯驻在贾胡堡。
(此地)距离霍邑五十多里。
这个地方西北边靠着汾水,东临霍太山,是据守险要的交通要道,如同衣襟和腰带(一样重要) 。
在西京留守的代王派遣勇猛的将领兽牙郎将宋老生,率领二万精兵据险坚守。
(代王)又派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 , 带领辽东兵以及骁果军等几万多人据守河东 , 与宋老生相互呼应。
商君列传 阅读答案和翻译
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和翻译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现小编整理了《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的参考答案
《史记·商君列传》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边城。
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魏公子卬以为然。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
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2019年全国课标卷文言文挖空训练本文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讲述了贾生年少时的才华横溢,被孝文帝赏识并任用为太中大夫和长沙王太傅。
贾生在任期间,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的建议,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和排挤。
最终,他因为长沙王的意外去世。
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才的辈出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全国一卷《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他十八岁时就能背诵诗歌,并通晓各家经典,因此在当地很有声望。
吴廷尉听闻他的才华,就任命他为河南守的门下客,对他非常器重。
孝文皇帝听说河南守吴公治平天下第一,便与李斯一起去向他研究。
后来,孝文皇帝召见贾生,任命他为博士。
当时,贾生年纪尚轻,但他在议论时却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得其他老先生都不如他。
这让孝文皇帝对他很是欣赏,于是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在汉朝二十多年的和平时期,应该修改历法、更改服饰、制定法律制度、规范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他详细地制定了这些仪式和法规,规定黄色为主要服装颜色,使用五为计数单位,并改革了秦朝的法律。
孝文皇帝刚刚登基,还没有完全掌握政治大权,所以贾生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他的建议被用于修改律令和定制列侯国的制度,这些都是他亲手草拟的。
然而,当时有一些人对他的建议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贾生是一个年轻人,对权力有着过于垂涎的心态,会在政治上制造混乱。
孝文皇帝也被这些人的意见所影响,不再采纳贾生的建议,只是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辞去了这个职位,前往长沙,为屈原写了一篇挽歌。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来贾生被征召回朝。
当时孝文皇帝受到了一些指责,因此他开始对鬼神事很感兴趣,并询问贾生关于鬼神的看法。
贾生详细地解释了鬼神的起源和现象,深深地打动了孝文皇帝。
在深夜,孝文皇帝召见了贾生,对他表示了赞赏,并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是孝文皇帝的小儿子,他喜欢读书,因此孝文皇帝派贾生去教他。
后来,孝文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但贾生认为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因此他多次上书请求减少列侯的数量。
2023届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微训练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第2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答案①闻( 学识)②志(记)③明(明晓) ④娴(熟练,熟悉)⑤图议(谋划计议) ⑥接遇(接待) ⑦列(朝列,班列) ⑧害(嫉妒)⑨造为(制定) ⑩宪令(国家法令) 属(撰写) 夺(强取为己有) 与(同意) 谗(谗毁) 伐(自夸,炫耀)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答案①离忧(遭遇忧患,“离”同“罹”,遭受)②倦极(疲倦困苦)③惨怛(忧伤,悲痛) ④间(离间) ⑤淫(过度,无节制) ⑥明(阐明)⑦条贯(条理) ⑧毕(全部) ⑨获(辱,被辱)⑩滋(黑) 皭(清白、洁净) 滓(污染) 推(推赞,推许)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2019年全国二卷《商君列传》挖空训练最终版
2019年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商君者,卫之诸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公子也(句式:判断句),名.鞅(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
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公孙氏,其.(代词,代他的)祖本.(本来)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
名,指言论或主张。
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一派。
主张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
),事.(侍奉。
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知道。
见《烛之武退秦师》“君知其难也”)其贤,未及.(来得及。
见《荆轲刺秦王》“不及召下兵”)进.(推荐)。
会.(适逢,正赶上。
见《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全。
见《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国而听之王即.(如果)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已经,之后。
见《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整治)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通过,见《廉颇廉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拜见。
见《曹刿论战》“曹刿请见”)孝公。
公与语.(谈论。
见《论语》“食不语,寝不言”),数日不厌.(满足。
见《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
景监曰:“子何以..(相当于“以何”,译为“凭借什么”)中.(合乎。
见《劝学》“其曲中规”)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shuì,说服。
见《鸿门宴》“范增说项羽曰”)君,君大说.(yuè,通“悦”,对……感到高兴。
见《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之耳。
高考语文考点配题5 2019全国Ⅱ《商鞅》挖空练习
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给下面两个文段断句。
①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高考语文考点配题5答案1. ①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
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
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2. B项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故选B。
3.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
“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
(2)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
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
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
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
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
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
《商君传》 文言文挖空训练解读
《商君传》挖空训练(二)2019年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2018全国卷2文言文挖空练习—王涣(附:字词扩展+文学常识+答案译文)
2018全国卷2文言文挖空练习—王涣(附:字词扩展+文学常识+答案译文)2018全国卷2文言文挖空练习—王涣(附:答案+文学常识)一、根据序号,在括号内解释文言字词。
(2018全国二卷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二、原题回放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赫。
B.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清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
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2019年全国卷的文言文挖空训练与答案
宣室:苏林注云:"宣室,未央前正室也。
"《刑法志》云:"时上(宣帝)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
"如淳注云:"宣室,布政教之室也。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
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
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
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
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
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
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
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
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
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
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
2023年北京卷文言文真题挖空练习-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含答案)
2023年北京卷文言文真题挖空练习-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2023年北京卷】一、高考原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
高中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攻取)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集会结盟)而谋弱.(削弱,使动)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
为一(订立合纵盟约,互相结交成为一体)。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以合纵之约破
2019高考:高中语文必修 3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班级:姓名:(学生版要根据教师版修改)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
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江阳酒客 温馨提示:解读有些不准确,请自行修改。另,请您 补充《琵琶行》的对应挖空训练。
10.过.(指出过失)秦论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
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 雄心。即吞并天下的意图。四句分开翻译符合直译的要求。四句合并译为一句,是意译的做法)。当是时也(在那时候),商君佐之,内(对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对外)连衡而斗.(使……争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表修饰)取西河之外。
狗彘食.(吃)人食而不知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有饿莩.(通“殍”,饿死)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年成)也。’是.(这,这种说法)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归罪归咎)岁,斯.(则,那么)天下之民至.(到,归顺)焉。”
高中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商君列传及答案译文2019高考
商君列传(挖孔训练)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真题文言文挖空训练及参考译文,另有文言文阅读详细解析!
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真题文言文挖空训练及参考译文,另有文言文阅读详细解析!原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然。
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
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文言挖空(学生版)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 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劝学》《师说》
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劝学[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就”“假”“绝”三字及次常用字“强”。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停止)(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①中(①合乎)②(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曲(弯曲的弧度) ④虽(即使) ⑤有(同“又”) ⑥槁暴(晒干) ⑦挺(直) ⑧砺(磨刀石)(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①跂(踮起脚后跟)②疾(劲疾)③彰(清楚)④利足(善于奔走) ⑤致(到达) ⑥水(用作动词,游泳)⑦绝(横渡)(第4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①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②得(获得)③无以(没有用来……的)④舍(停止,止息) ⑤锲(刻) ⑥镂(雕刻)⑦躁(浮躁,不专心)2.翻译画线的句子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①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商君传》 挖空训练(二)2019 年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 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 善。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B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C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
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 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 .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
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 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 .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
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 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 .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
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 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答案解析:1.B 【解析】 1 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 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 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
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 句子的大意是: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 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 国政交付给他。
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句中“年虽少” 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
排除 A 项。
“愿举 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
排除D 项。
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C 项。
分析可知,B 项断句正确。
故选 B 。
2.B 【2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 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 注意准确积累。
B 项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故选 B 。
3.C 【3 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 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 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
故选 C 。
4.(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4 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 式:(1)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
“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 都是省略句。
(2)期年,满一年;之,到。
“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翻译:商君者,卫之诸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公子也(句式:判断句),名鞅(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
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公孙) “ “ “ “ “ ““ ” “ “ “ “ 氏,其(代词,代他的)祖本(本来)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
名,指言论或主张。
战国时以申不为代表的法家一派。
主张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
,事(侍奉。
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知道。
见《烛之武退秦师》 君知其难也”)其贤,未及(来得及。
见《荆轲刺秦王》 不及召下兵”)进(推荐)。
会(适逢,正赶上。
见《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全。
见《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国而听之王即(如果)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已经,之后。
见《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整治)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通过,见《廉颇廉相如列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拜见。
见《曹刿论战》 曹刿请见”)孝公。
公与语(谈论。
见《论语》“食不语,寝不言”),数日不厌(满足。
见《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
景监曰:“子何以(相当于“以何”,译为“凭借什么”)中(合乎。
见《劝学》 其曲中规”)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shu ì,说服。
见《鸿门宴》“范增说项羽曰”)君,君大说(yu è,通“悦” 对……感到高兴。
见《烛之武退秦师》 秦伯说,与郑人盟”)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非议)己。
卫鞅曰: 疑(犹豫不定)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 善(好,表示应答之词。
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善”)。
” 治(治理,见《陈情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世不一道(方法,途径。
见《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便国不法古。
故(所以。
见《劝学》“故木受绳““ “ “ “ “ “ “ “ 则直”)汤武不循古而王(w àng ,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见《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灭亡。
见《烛之武退秦师》 郑既知亡矣”)。
反古者不可非(责难。
见《逍遥游》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循礼者不足多(赞扬)。
”孝公曰: 善。
”以(让)卫鞅为左庶长(秦国的爵位共二十等。
由下而上,左庶长列第十一。
),卒(终于。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在这个时候。
见《廉颇廉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太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称皇太子,而是太子或公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实行。
见《师说》 余嘉其能行古道”),自上犯之。
”将法(依法惩办)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即太子傅,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尊奉)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道路。
见《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不拾遗(遗失的东西),山无盗贼,家给(供。
见《荆轲刺秦王》“给贡职如郡县”)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秦国的第十六等爵位)。
居(度过一段时间)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派遣)卫鞅将(率领。
见《过秦论》 将数百之众”)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趁机。
见《鸿门宴》 因击沛公于坐”)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shu ò,多次。
见《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破于(介词,被。
见《师说》 不拘于时”)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个“使”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
见《荆轲刺秦王》 使使以闻大王”)割河西(指黄河以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离开。
见《鸿门宴》“欲呼张良与俱去”)安邑,徙(迁移。
见《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都大梁。
梁惠王曰:“寡人恨(遗憾。
见《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