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案

合集下载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1、过程:(1)兼并六国:前230——前221,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2)北击匈奴:①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②修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3)南平岭南:修灵渠、平岭南、设郡县(4)开发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2、意义:二、海内为郡县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2、推广:秦统一后全国推广(1)郡:直属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2)县:县令、县长,少数民族地区设“道”(3)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意义: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巩固大一统;③为后世沿用。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权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官僚机构:(1)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2)朝议制度:决定军国大事3、意义:①加强皇权;②稳固政权,巩固统治;③为后世沿用正课一、六王毕、四海一师:现在开始上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了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结合、政权与族权结合的特点,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在西周时期也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诸侯实力变化,在东周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达数百年战乱的历史时期.春秋是奴隶制的衰落时期,而战国是封建制的形成时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地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激化,地主阶级要求加强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纷纷开始变法。

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变法呢?生:商鞅变法。

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加,使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最终灭六国,那么秦国兼并六国的原因除了商鞅变法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生:师:(1)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史晓亮一、课程标准分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它上承夏商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下启从汉至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因此从结构上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课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页,也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块:一、秦始皇的统一,二、百官公卿,三、郡县制。

从内容上,本节主要介绍新制度的内容特点,理论性很强,新的概念短期内不易被绝大多数学生完全理解。

三、学情分析学生为河北正定中学(东校区)高一年级5、6班。

正定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5、6班又是重点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初中历史掌握得比较好。

关于秦朝统一的内容,他们都非常熟悉。

四、教学目标(1)了解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皇帝称号的由来、秦朝中央官职的主要构成以及郡县制的建立。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皇帝制度的特点等。

(3)能够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形式展现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部分史料的展示并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

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渐渐掌握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郡县制产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认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理解及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六、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图示法。

PPT上有文字、地图、图片和史料。

运用讲授法主要讲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配合讲授法的运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3.描述秦汉时期重要的政治改革,如焚书坑儒、推恩令等,评价这些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利弊;
4.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分析等工具,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份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体现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针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探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从秦汉政治制度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等,突出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家统一和发展中的作用;
-秦汉政治制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通过展示秦汉时期的文物、图片等资料,引发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的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秦汉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
2.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利用案例教学,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为例,分析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采用比较法,将秦汉政治制度与之前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凸显其创新性和历史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洞察力。
3.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设计】一、课前探究(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二)、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一)、“六王毕,四海一”1、“六王毕”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编制老师:刘娟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二、教学过程【导入】师:李白《古风》写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诗中的“秦王”指谁?生:秦王嬴政,即秦始皇。

师: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因为他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有人说,秦始皇是个十足暴君,因为他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

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李贽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新课探讨】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的条件(畋讲)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③法家理论基础④秦王赢政个人作用⑤人民渴望统一。

2、统一的过程(1)“六王毕”: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2)“四海一”A 、东方:灭六国B、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C、南方: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吴国江淮--邗沟(连接长江、淮水)楚国淮河—芍陂秦国蜀郡—都江堰秦国关中—郑国渠秦国岭南—灵渠(连接漓江、湘江)D、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3)影响: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实行分封制。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拓展对秦汉政治制度历史价值的认识。
2.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1)采访身边的亲友或长辈,了解他们对秦汉政治制度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采访心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进对秦汉政治制度的了解。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秦汉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编写一部历史短剧,进行课堂展示。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方法层面: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秦汉政治制度。具体包括:
(1)通过比较秦汉政治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运用分析法,剖析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运用归纳法,总结秦汉政治制握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续学习秦汉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讲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察举制、尚书省等,分析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汉朝政治制度的发展,认识秦汉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变革。
3.分析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定、地方行政体制的完善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历史文物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力,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3.布置预习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改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收集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分析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难点:
(1)理解秦汉政治制度中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由分裂走向统一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

(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

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板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由分裂走向统一用PPT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及它灭六国的顺序。

(注意战争方式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

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秦始皇是怎样扩大秦帝国的范围的!!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

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案
课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班级
所需课时
1
授课时间
第一周
教学要求
1.理解秦的统一。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3.理解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职权。
4.知道郡县制出现和推广的史实,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的涵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含预习、新授、课堂训练、作业等)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给,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个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3、“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表达的政治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五)如何理解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
三、课堂小结(学生概括本节知识结构)
四、课堂练习
1、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教案标题: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政治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 理解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 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教学难点:1. 分析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幻灯片或教学展示材料。

3. 相关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秦汉政治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秦汉政治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秦汉政治的了解和印象。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秦始皇实施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统一文字、货币和法律等方面的改革。

2. 解释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 讲解汉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如推行丞相制度、设立太学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秦汉政治家或重要人物,分析他们在推动政治改革和统一中国方面的贡献。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四、思考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如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丞相制度对政治稳定的贡献等。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秦汉政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秦汉政治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细节和历史事件。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探讨秦汉政治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秦汉政治的相关素材。

2. 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

3. 幻灯片或教学展示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思考拓展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秦汉政治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设计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上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教材结构可以分为三大块,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的前提、形成和影响。

2、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活动,比如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和问题辩论等。

活动中教师要正确的“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客观的评价,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问题设计模式为了解——理解——见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课内容。

专题一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它的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如果把第一课夏、商、周时期看成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初具雏形时期,那么第二课秦汉时期可以看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

第二课不仅仅开启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的先河,同时也为后面历朝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和强化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整个这一章内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1、从认知基础来看:在初中学习阶段或者生活中通过实地参观、各种媒体,学生对秦汉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是零碎的,肤浅的,感性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衔接好初高中知识,并进一步拓展、深化知识。

2、从学习能力来看: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不同,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掌握“是什么”,侧重识记层面,而对高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掌握“为什么”,“怎么办”,侧重理解、运用层面,但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欠缺。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从心理特征来看:初中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强,很爱表现,而高中生思维活跃,理性思维增强,沉着冷静,求知欲旺盛,独立性强,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

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①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②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①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②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③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分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要求学生回忆其特点:)。

但西周后期分对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实力大增,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相互攻击,兼并战争不断发生。

再后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吞并它国,逐渐实现统一。

今天这一节课,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1、“六王毕”(过程:东灭六国,建秦朝)师: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

高一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高一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

2、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3、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探究封建专制皇权对秦王朝的强盛和灭亡的双重作用;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2、利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3、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2、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材分析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因暴政短命而亡,但极具开创性,特别是通过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重点: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合。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讲授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时事资料,还包括各种图片资料。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4、在辩论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显示] (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和启示。
2.强调秦汉政治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关注政治制度演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政治制度的论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4.过渡到汉朝,讲解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推恩令、科举制度等,以及这些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5.通过对比秦汉政治制度,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秦汉政治制度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b.秦汉政治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c.你认为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1课时4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汉政治体制的基本构成,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理解其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意义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秦汉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短剧、制作思维导图等,提高学生的历史表达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秦汉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3.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秦汉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尤其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设计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设计
——凤凰网
(1)图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2,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9分)
答案:
(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教学媒体
地图册、课本中的其他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
复备栏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1.条件
(从根本原因、社会基础、人民要求、秦国和秦王几个方面考虑)
2.过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六国。
3.意义
(1)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
分封制
郡县制



时代
盛行于奴隶社会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
前提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权利
诸侯王世袭并拥有封地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共同点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作用:使各机构权力分开,保证了权力至高无上。
3.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1)产生:
(2)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郡”设(分掌行政)、(负责军务)、(负责监察)。
(3)与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任免调动,不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秀教学案例(1课时4页)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史料、讨论分析,形成小组结论。
2.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讨论等多种方式,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参与感。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效: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对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大一统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历史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则可以从学习方法、合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材分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的内容,它主要阐述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过渡语:其次,谈谈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意识强,但是多数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语: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补充:现在应该加上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的统一,掌握“大一统”政体的内容,分析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研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掌握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得辉煌,认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过渡语: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大一统”政体的内容难点:对中央集权制的评价过渡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法学法教法:通过创设情境,以深化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以激活学生思维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培养自学与合作能力过渡语:下面我将重点阐释我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情景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气宇轩昂的秦始皇像和一幅震撼人心的兵马俑。

继而设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秦始皇,拥有如此庞大的纪律严明的军队,你将如何让自己成为千古一帝呢?如此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以主人公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

为体现新课标主旨,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篇章。

第一篇章: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此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一统”政体形成的背景,内容较简单。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采用自主探究法,给学生提供线索,由学生结合教材和“秦朝疆域图”自行归纳得出结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
①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
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丞相:承受皇帝的命令办事;丞:通承。左、右丞相,右丞相大。因为“右手重要,以右为重。”]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相当于今中央军委主席。太:大;尉:军官,原意指武力镇压→军官的名字]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公:背私为“公”;卿:有荣誉的人]
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也称“监御史”),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郡下辖若干县。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秦始皇决定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史料链接: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
(二)海内为郡县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班级高一所需课时 1 授课时间第一周
教学要求1.了解秦的统一。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3.了解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职权。

4.知道郡县制出现和推广的史实,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的涵义
教学重点及
难点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含预习、新授、课堂训练、作业等)方法、思路和技巧
一、预习:
二、授课——知识结构梳理
(一)秦是如何实现统一的?有何意义?
(二)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试比较与分封制的不同
(基础、长官产生方式、与中央关系、历史作用)
(三)“皇帝”称号是怎么来的?秦朝在中央创立的皇帝制度有哪
些特点?
(四)秦朝在中央还实行了什么制度?(内容,作用)
(五)如何理解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
三、课堂小结(学生概括本节知识结构)
四、课堂练习
1、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
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集权制确立的产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
2、“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3、“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