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词二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 (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 (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 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 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 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 闹市,也显得偏僻安静,道出了感 觉与处境之来自的辩证关系。四、品读诗韵
思考探究: 2.能否把“悠然见南 山”中的“见”字改 为“望”字? 为什么?
学以致用(1)
三、读懂诗意
自主学习:参照注释,读懂词 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我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 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 问你怎能这样呢?内心远离尘俗, 自然就会觉得地处偏僻了。
四、品读诗韵
思考探究: 3.“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中“菊” 和“飞鸟”有何象征 意义?这两句有何深意 ?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飞鸟”——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这两句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美好和诗人恬 淡闲适的心境。 言下之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 为什么要奔波于官场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 ,不愿投入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 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 神气都索然矣。”(苏轼)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能。
“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抬头,秀丽 的南山映入眼帘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 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 一、悠然忘我的境界,与全诗闲远散淡 的氛围吻合。
“望”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 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26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26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创作背景
《春望》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身处沦陷的长安城,目睹国家破败、人民 疾苦,有感而发。
《琵琶行》
白居易被贬官至江州,途遇琵琶女,听其演奏,感慨万千。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游览赤壁古战场,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感而发。
诗词主题
《春望》
01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疾苦的忧虑和悲痛,以及对和平
REPORT
26课诗词五首PPT 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诗词五首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 • 诗词艺术特色 • 诗词鉴赏与感悟 • 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诗词五首简介
作者介绍
诗词三解析
总结词
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落寞。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萧萧几叶风兼雨,扫尽松花江上寺。”等诗 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落寞。
诗词四解析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爱情为主题,通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以及对爱情的深深感慨。
人生哲理
总结词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通过描绘生 活百态,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详细描述
在26课诗词五首中,作者们通过描绘自然 、历史、社会等现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 独特见解。这些诗词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 把握当下,要勇敢面对困境、不畏挫折,要 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名利。这些人生哲理 不仅对当时的人们有所启示,也对现代人有 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词二首PPT优选课件

词二首PPT优选课件

2020/18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 (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 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 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 京为首的 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 (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县), 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 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 展生产,训练 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 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 被罢职,闲居在 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 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 被罢免。到了晚年, 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 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 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 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 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 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 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字子瞻,号,眉州
眉山(今
属四川)人。
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 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他的诗和黄庭坚
并称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 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 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
方面开了豪放一派。词源于民间, 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尊前花下的消闲品,而苏轼 ,,以他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给当时的词坛带去了新鲜的空气。
史上的另一贡献是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
苏轼202词0/1长0/18于咏物,擅用白描手法。

26 古诗两首_课件

26 古诗两首_课件
26 《古诗两首》
第二十六课
会认字: 拼 音
古诗两首
dú yáo


méi
qiánɡ

zhěn



zhé

会写字: 拼 音

zhé dú méi

àn

xiānɡ

讶 折 独 梅 暗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讠部 左右结构 惊讶 讶异
小静惊讶得睁大了眼睛。
拼 音
结 构
遥:远。 为:因为。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qiánɡ 墙
méi 梅
dú 独
yáo 遥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 复 夜 时 讶 见 深 闻 衾 窗 知 折 枕 户 雪 竹 冷, 明。 重, 声。
yà 讶
zhěn 枕
fù 复
zhé 折
一阵暗香随着微风飘进屋内。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ɡiānɡ
禾部 上下结构 清香 香水 香瓜
我喜欢吃外婆做的香喷喷的荷 包蛋。
僻静的墙角, 几枝雪白的梅花凌寒绽放。


宋 王安石
墙 角 数 枝 梅,
凌 寒 独 自 开。 遥 知 不 是 雪, 为 有 暗 香 来。
数枝:几枝。
凌寒:冒着寒冷。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zhé
扌部 左右结构
折断 存折
大风折断了好几根树枝。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26词二首

26词二首
交流李清照的资料。
她最擅长作词。(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
二、初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如梦令》这首词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朗读情况。
三、赏读品析
1.细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捕捉看到的画面。
2.讨论,交流。
(1)溪亭日暮
指导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
(2)藕花深处
2、指导学生了解词的作者辛弃疾。
学生说的不全面的教师做适当补充。
3、理解词的题目
师讲解: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读时要有停顿。
师: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读准词句,粗解词义
1、组织学生自己尝试着读,提醒学生要注意词句的声调、节奏。
2、指名朗读,适时引导点拨。
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见”的读音,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
学生根据以前知识的积累和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李清照。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学生齐读。
⑴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
⑵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
⑴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齐读。
5、补足词义,丰富语感
山雀是怎样被惊动的?什么反应?什么人在说丰年?说什么?作者看到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时,会怎样想?怎么做?
三、细读品味,读中入境
借助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吟咏。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拓展延伸
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及课前预习,将所知道的辛弃疾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
指导朗读。
(3)一滩鸥鹭

第26课《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绘 天接2 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一个壮丽辽阔、似梦似幻、美妙神奇、 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演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欲少留此灵琐(宫门)兮,曰忽忽其将暮…… 路漫漫其修2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为人性2 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殷闻仿星天 勤天佛河接 问语梦欲云 我,魂转涛 归 归千连 何 帝帆晓 处 所舞雾 。 ,。,
渔家傲
九万里风 / 鹏正举。 风 /休住, 蓬舟/ 吹取 /三山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绘 天接2 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 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 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 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刚柔并济 言志言情
——赏析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争兴
渡尽
,晚
争回
渡舟
——
,,
惊误
《 如 梦
起 一 滩
入 藕 花
令鸥深
》鹭处
。。
预习题
1. 请查阅资料,试用生动的语言为 李清照写一则小传。(200字左右 ) 2.请查阅资料,简单谈谈豪放词的 特点,并试举一例。

蓬风九学我 舟休万诗报 吹住里谩路 取,风有长 三 鹏惊嗟 山 正人日 去 举句暮 。 。。,
鹏之徙于2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
豪放
内容 梦中与天帝对话
意象
“天接云涛”“星河”“千帆舞” “九万里风”“鹏”“三山”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4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4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 都督。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 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 的命运,以小见大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 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国 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诗人在长安的街头目睹了哪些景色?
被攻破、残破不堪的 依然存在的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 乱草遍地、杂草丛生的
国都 山河 长安城 草木
望到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
的情感?
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感伤时事,看见繁花烂漫,留下眼 泪;诗人怨恨离别,听到鸟鸣,感到心惊。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 词。
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欣赏意境:
渔家傲
李清照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背 景 链 接 liyongqiang
李永强
《饮墨剑飘酒雨 》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 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 慨。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 最为闲雅有致。
自主学习:参照注释,读懂 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 诗句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的喧闹。
重点鉴赏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画面:日近黄昏,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 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飞鸟相伴飞还山林、万物自由自在、 适性而动的景象,含蓄地寄托了诗人归返自然、与山林为伍 的意趣。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词二首》课件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词二首》课件

如梦令
齐声朗诵这首 词,注意读出 清新的画面美 来。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 梦 令
此词蕴藉了对春光一瞬, 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凄凉寂寞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此词抒写伉俪深情,倾吐相思之 苦,感情真挚深笃,态度坦率大 方,后之论词者,无不为之折服。
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填一填
( ( ( 疏( ( )当空 )习习 )幽香 )遥远 )密路( ) 惊飞( ( ( 疏( ) )鸣叫 )阵阵 )点点
主旨:
这首词在对大自然的 赞美之中,又渗透着词人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 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
思考:
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
(兴尽晚回舟)
2、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那一个季节?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 初) 3、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 4、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李 清 照
惊 起 一 滩 鸥 鹭 。
争 渡 , 争 渡 ,
误 入 藕 花 深 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 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 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为“苏辛”。但他也有清新自然的词作。
5
解题
“西江月”词牌名, 每首词都必然有个词牌, 但不一定有标题。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 沙道中”。辛弃疾退隐上饶带 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 黄沙道中。
26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 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 候,喝的大醉不知道回 来的路。游兴满足了, 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 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 划呀,抢着划呀。不小 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 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27
思考与讨论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
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藕花”“日暮”)
2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常记.) 3 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
4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 看出? (愉快.欢乐) (沉醉)
5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28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 么事?
(2)事情发生的时间、地 点分别是什么?
16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 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 个星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
“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 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17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见的读音xìan 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转 了弯穿过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好像在诉 说着好年成,池塘里传过来一片青 蛙的叫声。
1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 稻谷扬花的时候。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
土气息更浓厚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
喜悦。在这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
“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
欢唱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 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 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 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 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 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 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或 “词牌”。
3
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 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 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 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 卒。
18
xiàn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 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 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 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 店不就在眼前吗?
“忽现”把夜行人急寻茅店不着而突 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
19
诗中情怀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 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 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14
❖ 上阕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写了 哪些景物?
❖ 写的是夏季景象。 ❖ 描写了明月、鹊、鸣蝉、蛙声、稻花香。
15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八个”、“两三点”个说明了什么? 七八个说明星的疏落,而两三点写出了细 雨的轻微。 意思: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几 点细雨在黄沙岭上下飘落。
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
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由于她过着
平静、优越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后期金
兵南下,北宋灭亡,她饱受流亡之苦,诗词多
表现哀伤,也寄托了强烈的故国情思。李清照
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独特艺术风格,是北宋
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照集》和《漱玉词》。
23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4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 /晚 /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5
常记:长久记忆。 溪亭:临水的亭台。 沉醉:大醉。 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兴:兴致、兴趣。 尽;满足、满意。
(3)这件事发生的季节?
(4)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 事吗?
6
解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时间: 夜。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题目的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8
西江月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 茅 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桥 / 忽 见。
9
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旧:原来、过去。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社庙。 忽见:忽现。见:通假字,通现 溪桥:溪上的小桥。
10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 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 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11
逐句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 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 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 热,为下片写雨伏笔。
12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 望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20
小结
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 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 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 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 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 悦心情。
21
22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
中国宋
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委婉、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